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爆冷颁给了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艾伦·金斯伯格在诺贝尔文学奖的"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27首诗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27首诗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27首诗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27首诗

(1)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

 27 首诗

27 首诗"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012617530.html,%2Flarge%2

F001plI7uzy75DYneMzO2c"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爆冷颁给了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艾伦·金斯伯格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推荐信中写到:“虽然他作

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

联系。”

中国青年诗人周公度从

2010

年开始翻译鲍勃·迪伦的诗歌,是国内翻译鲍勃·迪伦最多的

译者。他曾评价鲍勃·迪伦的诗歌延续了狄金森和惠特曼的传统,都是简洁明了地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在本文中,周公度首度发表他对鲍勃·迪伦获奖及其诗歌的见解。

本文经由公众号:飞地(ID:theland2013)授权转载。鲍勃·迪伦越过他同时代的所有诗人,直接和惠特曼、迪金森站在一起。他塑造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的传统。甚至比艾略特、弗罗斯特走得更远,更接近人之本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所有获奖诗人在他面前,都相形失色。因为他们的表达都太啰嗦了。复杂从来不是一种美学,而是一种愚蠢。因为那是一个诗人、作家的感受力、判断力、和表达力极为低下的第一特征。

仅从诗歌本身而言,鲍勃·迪伦简洁、直接、准确、敏感的诗句,对目前笼罩世界的繁琐文风也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拨正。他回到了了诗的源头上来。和叶芝早期对爱尔兰谣曲的研究一样,迪伦的用词和结构、节奏,都是“古意”的。也许仔细分析下去,可以在《雅歌》和乔叟式的叙事诗体传奇里找到答案。

要知道,“古意”对应的是“简”和“真”字,意味着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与有些诗人提到的颓废主义完全没有关系;那些以“破坏”出现的所谓先锋都是幼稚的,而以“拼贴”出现的现代,则无疑又是杂技式的。很简单,先锋诗学的秘密核心,其实只是一个“真”字。所以他们的作品才如此贴近我们的心

灵。

不要因为他提到狄兰·托马斯,就以为那是他的“传统”。完全错了。那只是一个触媒。他比狄兰·托马斯走得远多了。那些对鲍勃·迪伦的获奖感到惊讶的人,说明他们已经落伍太久了。那些说他只是一个歌手的人,说明他们无知的时间太久了。他们需要了解后再发表意见。那些说他的作品没有深度的,更需要把马哲的底子再洗一下,看一看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一个个都是多么的清晰、简单。

仅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而言,鲍勃·迪伦的获奖,对于恢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最近二十年来的诺奖,几乎都有保守主义的倾向。但他们在几乎要形成一个笑话时,突然睡醒了。他们改变了。一瞬间,文学回到了叶芝的时代,加缪的时代,马尔克斯的时代。

——周公度

2016年10月14日凌晨2016年

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6 is awarded to

Bob Dylan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鲍勃·迪伦,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的诗性表达”。获奖者

鲍勃·迪伦2011年8月,由诗人、译者周公度翻译的美国民谣歌手、诗人鲍勃·迪伦诗选,在《飞地》杂志前身《诗林》双月号上发表(

2011 年第4

期),这是鲍勃·迪伦的诗歌首次在中国刊物上大篇幅发表。自

1997

年始,鲍勃·迪伦连续多年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隔

19

年之后,鲍勃·迪伦终于以其意在言外的文字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飞地》杂志前身,2011年《诗林》双月号第四期2011年,第四期《诗林》双月号上

发表的鲍勃·迪伦

周公度译《飞地》丛刊第15期鲍勃·迪伦27首诗选| 周公度

《给伍迪的歌》

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

走在一条荒僻公路之上

我看见了你世界中的人与事

倾听乞丐、农夫、王子和国王。

嘿,伍迪·格思里,我给你写了一首歌

关于这来到的奇异的旧世界

它似乎病态又饥饿,疲惫又破烂

它看上去濒临绝境,又像刚刚出生。

嘿,伍迪·格斯里,我知道你所知悉的

我所说过的话,我将反复叙说

我唱过每一首歌,但仍未唱够

因为没有多少人像你的昔日所为。

这首歌也献给西斯科和桑尼,莱德贝利,还有所有陪伴你旅程的好人们

献给他们真实的心与双手

虽然他们已归于尘土,随风而去

我明日即离开,但是也许就在今日

某一日走在某处的公路上

我想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是说:“我也经历了一些艰难的旅程。”Robbie Robertson, Michael McClure,

Bob Dylan, and Allen Ginsberg,

San Francisco, 1965

《谈谈纽约》

漫步在荒凉的西部,

离开了我最爱的小镇。

我的思绪翻转起伏,

当我进入了纽约城,

人如胡麻低入尘埃之中,

而高屋广厦直耸云端。纽约城的冬日时光,

狂风卷袭着雪地,

就地踱走,无处可去,

人如冰柱冷入骨隙,

我寒冷至极。

《纽约时报》说这是十七年来最冷的冬季;我却不再觉得多么寒冷。

背着我的旧吉他,

匆忙赶上一班地铁,

经过一番摇晃、颠簸、推挤,

终于到达市区;

来到格林威治村。

我在那儿走来走去,

然后来到一间咖啡屋。

我走上舞台弹唱,

人们在台下喊,“早点回去吧,

你就像个乡巴佬;

我们需要的是民谣歌手。”

后来我得到了份吹口琴的活儿,继续演奏,一天一美元,我几乎把肺吹出体内。

吹得我心意虚脱,头脚混淆。

有人说他喜欢我的口琴声,

他大声呼叫着他多么喜欢我的口琴声;

一天一美元总有所值。

如此消磨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我在纽约城得到一份工作,

在一个更大的地方,钱也多了点儿,加入了个协会,薪酬渐趋合理。

一个伟大的人曾经说过,

某些人用一支钢笔就可以掳掠你。用不了太久你就能发现,

他言语中的深意。

许多人的桌子上没有多少食物,

但他们却拥有不少刀叉,

——他们总是要切点什么。

所以啊,一个阳光温暖的早晨,我自纽约城漫步而出。

帽檐遮着我的眼睛

朝向西部的天空出发。

再见,纽约。

你好,东奥兰治。

译自《Bob

Dylan 》(1962

《她属于我》

她得到了她需求的一切,

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不回头。她得到了她需求的一切,

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不回头。她能够将黑色从夜晚驱除,

同时将白日涂抹成黑色。

你本来计划不再端坐,

傲慢地抢走她看到的所有。

你本来计划不再端坐,

傲慢地抢走她看到的所有。

但你却屈膝在地,

兴奋地通过她的锁孔窥看。

她从不张口结舌,

她从无跌落之时。

她从不张口结舌,

她从无跌落之时。

她不是任何人的孩子,

法律也根本不能奈何她。她戴着一枚埃及指环,

它在她说话之前闪闪发光。她戴着一枚埃及指环,

它在她说话之前闪闪发光。她是一个催眠术收藏家,

你是个走俏的古董。

在星期日向她鞠躬,

她生日时向她致礼。

在星期日向她鞠躬,

她生日时向她致礼。

在万圣节前送她一个喇叭,

而圣诞节,则要送她一面鼓。《玛姬的农场》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我在早晨醒来,

合起双手,祈求雨临。

我有了一脑袋新的主意,

它们几乎使我疯狂。

那真是个羞辱,她让我擦洗地板。

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兄弟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兄弟工作了。哦,他给了你五分硬币,

他递给你了一角硬币,

他咧着嘴要求你,

如果你有一段好时光,

每当你闭上房门,他便惩罚你。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兄弟工作了。

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爸爸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哦,他丢掷雪茄

到你的脸上,只是为了取乐。

他卧室的窗户,

由砖砌成。

国民警卫队的人站在他的门口。

啊,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爸爸工作了。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妈妈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哦,她与所有的仆人谈论

男人,上帝还有法律。

每一个人都说

她才是玛姬的爸爸背后的头脑。

她六十八岁,但她说她才二十四岁。我再也不去为玛姬的妈妈工作了。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是的,我再也不去了。

啊,我尽了最大的努力

去做我想像中的自己,

但每一个人却希望你

成为他们的样子。

当你拼命工作,他们却在唱歌;我厌倦了这一切。我再也不去玛姬的农场工作了。

以上译自《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1965)

《致罗蒙娜》

罗蒙娜,靠近些,

静静地闭上你流泪的眼睛。

你的悲哀的苦痛

在你的理智苏醒之际终将消逝。

城市的花朵,

尽管鲜艳如初,有时也静如屏息。那是无益的尝试,

与死亡谋划相处,

尽管我不能将此清晰解释。

你干裂的纯洁的嘴唇,

我仍然希望去深吻,

仿佛你的皮肤之下潜藏着能量。你的充满魅力的姿势,

仍然时刻捕获着我。

但它扰乱着我的心,爱人

我看到你试图成为

那并不存在的世界的一部分。

那完全是在梦境,宝贝,

是一片真空,一个设想,宝贝,

它就是这样诱使你陷入虚幻。

我可以看到你的脑海

已经混乱,充溢着

那些发自装腔作势的嘴巴的无用的泡沫。我肯定地说你在犹豫

是留下还是返回,

后退到南方。

你曾经天真地想象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综述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综述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让-皮埃尔-绍瓦热、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伯纳德-L-费林加获奖,领域是“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分子作为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他们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其大小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 一个分子水平的器件可以被定义为有许多不连续的分子元件(比如一个超分子结构)组装起来,用以体现一特定功能的组装体。要构造分子机器首要的是合成相关的分子元件,首先在这一领域做出突破的是科学家让-皮埃尔-绍瓦热。他于1983年将两个环状分子连成链状,并命名为索烷。随后的1991斯托达特成功合成了轮烷,一环一链,环分子可绕链转动。(摘自百度百科) 众多分子器件的合成与当时化学的一个分支科学—超分子化学分不开,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积少成多,即从原子或分子开始建造纳米结构。这个观点最早由查理费曼(R.P.Feynman)于“基础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超分子化学迅速发展。众多的研究者开始认为,对于构建纳米级别的机器,分子相对于原子时更为方便的构建单元。主要观点基于以下几点:1.分子比较稳定,而原子难以操控,2.自然界中用以构建大量各种各样又来维持生命的纳米器件或机器都是来源于分子而非原子3.绝

大多数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处理对象是分子而非原子4.分子式已经有明显形状的实物,有着与器件相关的性能(如被背光化学和电化学输入操纵的性能)5.分子可以自组装或者可以连接成更大的结构。(摘自分子器件与分子结构-通向纳米世界的捷径).基于以上几点,大量科学家们于分子水平造出大量的分子器件,例如分子起重机分子肌肉,分子芯片等等。为分子机器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分子机器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能量。,可想而知,由热能产生的布朗运动可能不足来提供及其所需的能量,那么可能的能量可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化学能,光能,电能。但由于化学能的产生来源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其过程中添加原料的繁琐与废料的麻烦,使得分子机器的能量大多来源于电与光。代表性的诺奖得主费加林于1999年找出了第一个分子发动机,并用它转动了比他大一万倍的玻璃杯。 如果由分子马达提供能量,那么由斯托达特设计的分子穿梭机则控制了分子的运动,它使得精确控制分子机器的运动成为可能,斯托达特设计的轮烷就是一个略为粗糙的分子开关他利用分子两端的化学基团的相互反应来实现分子在化学位点的来回运动,不仅如此,利用分子穿梭机对条件的反应,斯托达特更设计出利用轮烷的记录储存装置,与最先进的储存装置相比毫不逊色。此后五花八门的分子开关层出

鲍勃迪伦获诺奖

1、他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3日,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颁奖词称“他用美国歌曲传统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迪伦将他的诗歌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与古希腊时期的诗人并无区别。尽管是用来听的,但完全可以当作诗歌来读。 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艾伦·金斯堡。 1-Peitic “He used the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to create a poetic expression”——Dylan expressed his poetry in music, which is no different from the poets of ancient Greece. His music is not only to be listen, but can be read as poetry. His work also restore the vital link between music and poetry 2、和时代息息相关 BBC分析,对于政治的质疑、对宗教的探索和对人类自身利益的思考三者的结合,贯穿了迪伦50年的创作生涯,也是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所在。 2- His work is relevant to the times. An analysis from BBC: Be skeptical of politics,Exploring Religion,Thinking about human’s benefitare the three major themes of his work.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Bob Dylan to get the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一首歌是《blowing in the wind》 1963年5月,鲍勃·迪伦专辑《放任自流的迪伦》上市。 3个月后,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几十万人的民权大游行,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撼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 在这次游行中迪伦和多位歌手一起合唱了《blowing in the wind》,这首歌成了民权运动的国歌。 接连问出12个永恒之问: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人要经历多长的旅途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鸽子要飞跃几重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滩上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要多少炮火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换来和平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那答案,我的朋友,飘零在风中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随风飘逝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山峰要屹立多久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是沧海桑田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们要等待多久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得到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季度回首

书单 2016年度亚马逊中国图书排行总榜TOP30

1、《秘密花园》作者:(英)乔汉娜贝斯福著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既可以涂色又可以探宝的书,这是一本既可以娱乐又可以作为设计参考的书。同时这又是一个由奇幻花朵和珍奇植物构成的黑白魔幻世界。这里有可以涂色的画,可以探索的迷宫,等待去完成的图像,以及可以让你尽情涂画的空白空间。请用彩笔来添加五彩斑斓的色彩,或者用细头黑色笔创作更多的涂鸦和细节。在每一页中你都会发现一些若隐若现的爬虫和珍奇小生物,并且你还可以在花朵中寻觅到黄蜂、蝴蝶和鸟的踪迹。你可以将书末的提示清单作为辅助,来找出所有出现在花园中的事物。 2、《解忧杂货店》作者:东野圭吾著,李盈春译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出版当年即获中央公论文艺奖。作品超越推理小说的范围,却比推理小说更加扣人心弦。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3、《岛上书店》作者:(美)加布瑞埃拉泽文著孙仲旭李玉瑶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包袱出现在书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绝境中的A.J.,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4、《自控力》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著,王岑卉译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锂(离子)电池历年高考试题汇编

- 高考化学锂(离子)电池试题汇编 1.(2018全国卷Ⅲ,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 2 与 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 成 Li 2O 2-x (x =0 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i 2O 2-x =2Li+(1-0.5 x )O 2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Li -e -===Li +,正极反应为(2-x )O 2+4Li ++4e -===2Li 2O 2 -x (x =0 或 1),电池总反应为2+2Li===Li 2O 2-x 。该电池放电时,金属锂为负极,多孔碳材料为正极,A 项错误; 该电池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B 项错误;该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Li +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Li +向锂材料区迁移,C 项错误;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i 2O 2 x ===2Li +(1-x )O 2,D 项正确。 2 2.(2018 浙江卷,17)锂(Li)—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锂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Li +通过有机电解质向水溶液处移动 C.正极的电极反应:O 2+4e — == 2O 2— D.电池总反应:4Li+O 2+2H 2O==4LiOH 【答案】C 有机电解质 Li 固体电解质膜 空气 电解质水溶液 【解析】金属锂失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 正确;在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运动,B 正 确。正极浸在电解质水溶液中,故正极反应为:O 2+4e —+2H 2O=4OH — C 错误;电池总反应 4Li+O 2+2H 2O=4LiOH , D 正确。 3.(2017 全国 III.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 a 常用掺有石 墨烯的 S 8 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 +x S 8===8Li 2S x (2≤x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 2S 6+2Li ++2e -===3Li 2S 4 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0.02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0.14 g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汇总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 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荷兰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彼得·塞曼荷兰 1903年亨利·贝克勒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 共同研究” 玛丽·居里法国 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斯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1905年菲利普·爱德华·安 东·冯·莱纳德 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 “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 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 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国 “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 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 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22年尼尔斯·玻尔丹麦“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 1924年卡尔·曼内·乔奇·塞格 巴恩 瑞典“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3]

鲍勃迪伦

Blowing In The Wind 歌词翻译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多远的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必须飞过多少海洋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滩上安睡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加农炮弹还得飞行多少次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会被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里飘着呢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就在风里飘着呢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存在多久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会被冲进大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要活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可以扭头多少次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假装他什么都没看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里飘着呢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就在风里飘着呢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得遥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望的见天空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个人得有多少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听见人们的哭泣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还要有多少人死

2016诺贝尔文学奖

2016诺贝尔文学奖 2016诺贝尔文学奖 导读:外行人也能叫上名字的村上春树、阿多尼斯,以及文学爱好者们更加熟悉的罗斯、欧茨……怎么又是这些老面孔?可能他们不得奖,我们吃瓜群众比他们自己都着急。等等,今年好像有些不同?鲍勃·迪伦获2016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为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颁奖词: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正序显示93407 人在线20:23 凤凰文化众所周知,中国著名摇滚音乐人汪峰一直 喜欢和尊敬这位摇滚前辈,甚至连专辑名《信仰在风中飘扬》也是在想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致敬。得知鲍勃·迪 伦获奖的消息,汪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祝贺信息: “我的神,诺贝尔只是时间问题。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空中飘扬……” 分享0条评论 20:21 凤凰文化瑞典文学院:读鲍勃·迪伦的诗,像读2500年前的荷马和萨福问:“鲍勃·迪伦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上认为是文学的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

回: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25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详细] 分享0条评论20:04 礼和乐汪峰:我的神,诺奖只是时间问题。分享0条评论19:35 凤凰文化我终将获得解放他们说人人都需要保护 他们说人人都会沮丧 然而我发誓我看到我的影子 在高墙之上的某个地方 我看到我的光芒出现 从西面一直闪耀到东面。 随便哪天,不定何时 我将会被释放。 此处在这孤独的人群里 我旁边有人发誓说他并无罪责。 整天我听到他高声叫嚷, 呼喊着说他受到冤枉。 我看见我的光芒出现, 从西方一直照耀到东方。 不定哪天,无论何时, 我终将获得解放。分享0条评论19:35 凤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 时间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 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 朗 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 夫 俄罗斯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 尔 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 究” 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奥托·迈尔霍夫德国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 系” 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 廷 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 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 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 格 奥地利 “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 治疗价值”

音乐专辑美国乡村民谣

【音乐专辑】美国乡村民谣 文章ID:163493作者: 琳儿发表日期: 2010-12-02 22:34 复制链接投1票 【美国乡村民谣】播放列表: 01. Love, Me/爱你的,我/Collin Raye 02.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乡村路带我回家/John Denver-约翰·丹佛 03. Eicondor Pasa/老鹰之歌/Andy Williams-安迪·威廉斯 04. Lady/女士/Kenny Rogers-肯尼·罗杰斯 05. Any manof mine/我钟意的男人/shania twain-仙妮亚·唐恩 06. No getting over me /不要离开我/Ronnie Milsap-罗尼·米萨普 07. Remember when/曾几何时/Alan Jackson-艾伦·杰克逊

08.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一切尽在不言中/Alison Krauss-艾莉森·克劳斯 09. Rhyhm of the rain/雨的旋律/瀑布合唱团 10. Cotton fields/棉花田/Jimmie Rodgers-吉米·罗杰斯 11.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雨点不断落在我头上/B.J.Thomas 12. Evergreen tree/常青树/Cliff Richa-克里夫·理查德 13. Blowing in the wind/随风飘去/Bob Dylan-鲍勃·迪伦 14. Diamonds And Rust/钻石与锈/民谣女皇Joan Baez的传世经典 15. Whiskey Lullaby/威士忌安魂曲/Brad Douglas Paisley-布拉德·道格拉斯·佩斯利 16. Love Me Tender/温柔地爱我/猫王 17. Me and you/我和你/Kenny Chesney-肯尼·切斯尼 18. Last Name/最后的名字/Carrie Underwood-凯丽·安德伍德 19. Everything Is Fine/一切都很好/Josh Turner-乔什·特纳 20. RStay here forever/永远留在这/Jewel Kilcher-珠儿 返回 琳儿 2010-12-28 15:09 [歌手及曲目介绍]: 歌曲:Love, Me/爱你的,我 歌手:Collin Raye Collin Raye是美国著名的乡村歌手,同时也是个出身于乡村音乐家庭的音乐人,出道时和弟弟组建了一个演唱组,在八十年代风行一时。 拥有五张白金唱片及九首乡村冠军单曲傲人纪录的Collin Raye,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迥异于其它乡村歌手的特殊魅力。Collin Raye的创作融合了乡村、流行、民谣及抒情摇滚等多样曲风,而他舒缓的歌声中夹带着沛盈的情感,甜而不腻,抒情而不滥情,带有些许诗意气质更是如影随形地随时从他的声音里透露出来。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及翻译

2016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鲍勃迪伦获奖 鲍勃·迪伦(Bob Dylan)生于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是一位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他的代表歌曲是《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扬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冲刷入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2016诺贝尔奖

精心整理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 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

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大隅良典的发现为理解这些意义开辟了道路。此外,细胞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引发疾病,因此干扰自噬过程可以用于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获奖者介绍 1945年生于日本福冈县,1974 2009 2005年到2008年间,他研究的动植 年获得京都奖。 获奖反应 或医学奖再次颁发给亚洲的科学家,无疑是对亚洲科学家在医学领域的肯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勒曼表示,“亚洲是医学领域的新兴力量,很多科学家活跃在医学领域前沿,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当大隅良典接到得奖通知时感到很惊讶,他说:“我很惊讶,我正在我的实验室。”朝日新闻报道,由于网络直播声音不太好,大隅良典没能听到颁奖的瞬间。

大隅良典表示,有许多科学家从事细胞自噬领域的研究,自己能够单独获得诺奖肯定十分意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我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每年只有约不到20篇关于细胞自噬的论文发表,如今这一数字超过5000。在过去的15年间,细胞自噬研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戴 如今,望。 年代早期,当时的理论认为超导现象和超流体现象不可能在薄层中产生,而戴维·索利斯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推翻了这一理论。他们证明了超导现象能够在低温下产生,并阐释了超导现象在较高温度下也能产生的机制——相变。 后来到了80年代,戴维·索利斯成功地解释了之前的一个实验,即超薄导电层中的电导系数可被精确测量到整数。他证明了这些整数在自然属性中处于拓扑状态。

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赏析

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赏析 黄运炎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冲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够获得自由 是啊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 假装他只是没看见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够看见天空 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有生命的人,不可能没有思考;一个有思考的人,会获得更广阔的生命。一个能把生命的感悟付诸笔端的人,更是能获得生命延长的人。鲍勃.迪伦就是这样的人! 作者在歌词中所表现出的对这个人类、社会、人生的深层的忧患与痛苦刺痛着我的心。 “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不是每一次抬头你都会看见巍峨的峰巅;不是每一次的抬头,你都会和她相遇;不是每一

次抬头,你都会有视野的开阔与游目骋怀。所以抬头不一定看见,但无数的抬头,无数次辛劳,终会有命运的交错、相识与相逢、相知与相亲。要想有人生的成功,无数次的抬头与低头都是必须的哦。人类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多少万年才是这么的一小块。一点一滴的知识的积累,使人拥有渊博的学识。试想,如果没有那一步步的积累,怎会有千里之行?如果没有那一条条小溪的积累,怎会有海的波谰壮阔?如过没有那一本本书里知识的积累又怎会有渊博的学识呢?积累是垒起通向成功之门的阶梯的砖石! 所以“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着一个可能性?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会变得无足挂齿。 福兮祸兮,谁人知晓?我们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最后该得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哭泣”;“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苍凉而痛苦的追问哟,是因为作者还有人类的正义与良知,人类的善良与博爱。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人类总是在一次次的战争与毁灭,凶残与罪恶中艰难地获得喘息的机会,反思出一点的善良人性、和平安康的不易。作者悲天悯人,面对发动罪恶的战争的人,面对所有麻木的人,善良的人,被蹂躏的人,发出的慷慨悲凉的责问! “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够获得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人总是不自由,但每个人都在孜孜追求着自由;而人类历史中专制与残暴的政权总是被人民被历史一次次的洗礼后,从中孕育出新生的力量。 “答案在风中飘扬”,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得我们自己去寻找,所有的答案都是难以捉摸,难以回答,若即若离,在风中飘扬。 因为和平的、正义的、公平的声音如同微风,它随着人类的历史长河一直存在着,却因为太微弱而被我们忽视或者遗忘,就像吹散在风中一样。 朋友,悲夫,痛夫!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影响力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3012617530.html,)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 的影响力〕 导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影响力,欢迎大家阅读! ▲外界评价 在法国看来,鲍勃·迪伦赋予音乐的、可以改变人类和世界的颠覆性力量(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蒂评)。 他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郑钧评)

鲍勃·迪伦颇具创造力的作品为美国文化甚至整个世界的文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美国唱片工业学院的首席执行官尼尔·波特评) 。 鲍勃·迪伦越是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那个时代过去了,他们就过去了。 鲍勃·迪伦的低调,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反而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崔健评) ▲获奖记录 ▲格莱美奖

▪ 2006 18 最佳摇滚歌手 (获奖) ▪ 2006 48 最佳当代民谣专辑 (获奖) ▪ 2001 43 最佳当代民谣专辑 (获奖) ▪ 1997 39 最佳摇滚男歌手 (获奖) ▪ 1997 39 年度最佳专辑 (获奖) ▪ 1997 39 最佳当代民谣专辑 (获奖) ▪ 1994 36 最佳传统民谣 (获奖)

▪ 1991 33 终身成就奖 (获奖) ▪ 1989 31 最佳摇滚演唱组 (获奖) ▪ 1973 15 年度专辑奖《The Concert For Bangladesh》 (获奖) ▪ 1963 5 最佳民谣录音《Bob Dylan》 (提名) ▲格莱美名人堂 ▪ 2006 34 格莱美名人堂《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Rock》 (获奖) ▪ 2002 30 格莱美名人堂《Mr. Tambourine Man》(获奖)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 获奖理由盘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1901年--1910年 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1910年—1919年 1910年:奥托?瓦拉赫(德)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1911年:玛丽亚?居里(法)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

近五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2008年至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其主要贡献简介 获奖年度:2012年 获奖者:沙吉·哈罗彻(Serge Haroche)大卫·温兰德(David J. Wineland) 获奖者简介:沙吉·哈罗彻1944年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现为法 国籍。他1971年在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法国综合理工大学,现为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大卫·温兰德1944年生于美国密尔沃基,197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获奖原因 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这二人奖项的原因是他们在“突破性的试验方法使得测量和操纵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独立地发明并拓展出能够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方法,而这在之前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 在不破坏单个量子粒子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直接观测,两位获奖者以这样的方式为量子物理学实验新纪元开辟了一扇大门。对于单个光子或物质粒子来说,经典物理学定律已不再适用,量子物理学开始“接手”。但从环境中分离出单个粒子并非易事,而且一旦粒子融入外在世界,其神秘的量子性质便会消失。因此,许多通过量子物理学推测出来的现象看似荒诞,也不能被直接观测到,研究人员也只能进行一些猜想实验,试图从原理上证明这些荒诞的现象。 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阿罗什和维因兰德与研究小组一起成功地实现对量子碎片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这套新方法允许他们检验、控制并计算粒子。 两位获奖者均在量子光学领域研究光与物质间的基本相互作用,这一领域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获得了相当多的成就。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就如传统计算机在上世纪的影响那样,或许量子计算机将在本世纪以同样根本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极端精准的时钟在他们研究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未来新型时间标准的基础,而其精准度超越现代铯时钟百倍以上。

鲍勃·迪伦歌词整理

Like a rolling stone 像一块滚石 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 有那么个时候,你衣着光鲜, Threw the bums a dime in your prime, didn't you ? 扔给游民几个小钱,神气活现,有这回事儿吧?People'd call, say, "Beware doll, you're bound to fall" 人家都说,“嘿,小妞,你早晚要栽跟头”, You thought they were all kiddin' you 你还以为是说着玩儿呢。 You used to laugh about 你总是嘲笑 Everybody that was hangin' out 那些无所事事的人, Now you don't talk so loud 现在呢,不敢那么大声了吧, Now you don't seem so proud 不敢那么高傲了吧, About having to be scrounging your next meal. 因为你下一顿饭都还没有着落呢。 How does it feel 这滋味如何, How does it feel 这滋味如何, To be without a home 无家可归,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无人问津, Like a rolling stone ? 像一块滚石? You've gone to the finest school all right, Miss Lonely 没错儿,寂寞小姐,你上的是最好的学校, But you know you only used to get juiced in it 但你不过成天花天酒地罢了, And nobody has ever taught you how to live on the street 没人教你如何在街上讨生活, And now you're gonna have to get used to it 如今你得硬着头皮上了。 You said you'd never compromise 你说过你 With the mystery tramp, but now you realize 和那神秘的流浪汉打交道,现在你知道了, He's not selling any alibis 他根本不会买你的帐, As you stare into the vacuum of his eyes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What brings about the great shift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Often it is when someone seizes upon a simple, overlooked form, discounted as art in the higher sense, and makes it mutate. 什么会带来文学世界的巨变?通常,是一种简单、被人忽视,从更高意义来说被贬低为技艺的一种形式被某个人所掌握,并令其蜕变的时候。 discounted:已打折的 mutate:变化,改变,突变 Thus, at one point, emerged the modern novel from anecdote and letter, thus arose drama in a new age from high jinx on planks placed on barrels in a marketplace, thus songs in the vernacular dethroned learned Latin poetry, thus too did La Fontaine take animal fables and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fairy tales from the nursery to Parnassian heights. Each time this occurs, our idea of literature changes. 于是,当代小说从奇闻轶事与日常通信脱颖而出,戏剧从站在市集木桶板上表演的杂耍发轫,拉丁诗文渐被方言歌谣取代,同样地,拉·方丹将动物寓言、安徒生把童话,从育婴室升华到高蹈派诗歌的高度。每一次变化的出现,我们对于文学的看法就随之发生改变。anecdote:奇闻轶事 plank:木板,支架 vernacular:本地话,方言,用本地语言写成的 fable:寓言

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

影响世界的有机化学发展史 1828 Wohler F(徳)意外地由无机物氰酸氨加热得到有机化合物脲素。1850- Pasteur L (法)成功拆分酒石酸钠铵外消旋体。 von Liebig J(徳)发现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基团理 论,建立近代化学实验室的范本,发展出以他为核心的“吉森学 派”。 1856 在英国传教士Williams A所著《格物探原》书中首次出现中文“化学”一词。 1858 Kekule A (徳)提出碳是四价和碳碳原子间可以成键的概念。1864 Butlerov A M (俄)提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论。 1865 Kekule A (徳)提出苯的结构,以1,3,5-环己三烯表示。 1874 van’t Hoff J H(荷)提出碳的正四面体的结构理论。 1891 Fischer E (徳)给出葡萄糖的完整立体结构。 日内瓦国际化学会议确立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 1900 Gomberg M 发现苯甲基自由基,碳正(负)离子概念出现。 Tsvett M (波)发现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Baekeland L H (比)发明酚醛树酯。 1910 Grignard V (法)发现格氏反应。 Lewis G N (美)提出共价键理论。 Pregl F (奥)建立微量分析方法。 1920- Staudinger H (徳)提出以共价键联结的链式巨大分子概念。

脲素酶结晶成功,化学学科开始渗入生物学科。 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建造 石化工厂。 糖精投放市场。 1930- Pauling L (美)提出杂化轨道理论和共振的概念。 Carothers (美)成功合成聚酯,发明尼龙66;高压聚乙烯和合成橡胶问世;石油工业开始取得实效。 Robinson R (英)和Ingold C K(英)提出电子转移理论和动力学方法研究有机反应。 使用超离心机成功地纯化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发现DDT杀虫效能。 氟利昂制备成功并得到应用。 1940- 石油催化裂化技术得到发展;涤纶纤维上市。 青霉素、链霉素用于治疗;37步反应得到“可的松”;“药物设计”的概念出现。 发现DNA碱基对。 我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发现羰基还原改良法。 有机玻璃开始生产和使用。 1950- 磺胺药物出现;各种类型抗菌素走向世界。 Pauling L (美)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 Sanger F (英)确立胰岛素的肽链结构。 Diels O – Alder K反应得到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