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5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7.5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7.5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7.5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导学案

总第课时课题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问题.

2、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

行程问题。

学科八数

上课时间

审核领导

自主学习

自我检测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或点拨1、填空: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b ,则这个两位数

用代数式表示为;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

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a,十位上的数为b ,如果在它

们之间添上一个0,就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可以

表示为.

(3)有两个两位数a和b ,如果将a 放在b 的左边,就得到一

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

将a 放在b 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

代数式可表示为.

2、完成课本引例

3、独立分析例1

(8分钟)

请认真读

引例深入

理解题意

合作

交流组内互测小组确定上面习题答案;有争论的题目写在白板上。

(10分钟)

展示解疑点拨提升(10分钟)请小组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盘点收获

课堂检测:

1.已知一个两位数,十位数是个位数的二倍还多一,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小27,求这个两位数。

2.甲、乙两人相距42km,如果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如果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同向而行,14小时后乙追上甲,求二人的速度。

3、一个两位数是另一个两位数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放在另一个两位数的左边与放在右边所得的数之和为8484.求这个两位数.

4、甲、乙两人做加法运算.甲将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所得和是2342,乙将同一个加数后面少写了一个0,所得和是65.则原来的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5、9与一个两位数的和恰是这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互相对调所成的数.若这个两位数的2倍与9的和为33,则这个两位数为.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 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700054361000000 (出示时上下数位对齐,并留出能写出数级的位置)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情景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师:这个数在含有两极的数位顺序表中还能读吗?谁能将数位顺序表再完善一下呢? ⑷出示:10040002000400305000000 同桌试着读出这两个数。(指名读数。)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授课班级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课型新授课课题§5.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教研组长审核签名 【学习目标】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体会到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重点】 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题意,找出适当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感知)1、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则这两个数表示为 。2、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数表示为 。新|二、合作探究(理解)1、课本P120小明爸爸骑摩托车问题,完成书上的填空;2、课本P121例题,完成书上填空。3、议一议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么样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三、轻松尝试(运用)

1.李刚骑摩托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早晨7:00时看到里程碑上的数是一个两位数,它的数字之和是9;8:00时看里程碑上的两位数与7:00时看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颠倒了;9:00时看到里程碑上的数是7:00时看到的数的8倍,李刚在7:00时看到的数字是 。2、小颖家离学校4800米,其中有一段为上坡路,另一段为下坡路。她跑步去学校共用了30分。已知小颖在上坡时的平均速度是6千米/时,下坡时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时。问小颖上、下坡各多少千米?A.1.2,3.6;B.1.8,3;C.1.6,3.2.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如果把这两个数的位置对调,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54,求原来两位数。四、拓展延伸(提高)五、收获盘点(升华)你认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步骤是怎样的呢?六、当堂检测(达标)1、一个两位数,减去他的各位数之和的3倍,结果是23,这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各位数数之和,商是5,余数是1。这两位数是多少?1、小明和小亮做加减法游戏,小明在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和为242,而小亮在另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和为341。原来两个加数是多少? 七、课外作业(巩固)1、必做题:①整理导学案并完成下一节课导学案中的预习案。②完成《优化设计》中的本节内容。2、思考题:学习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4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说明1千米有多长,并用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 【学情分析】 千米不像前面所学的其他单位长度可以看得见,比划得出来,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1)) 【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出下面的问题: 图中场景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但是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师: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km”表示。 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师: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全班齐读。 师: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我们在语文课上朗读要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 反思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师事先在黑板上写上位置,然后:XXX,请你描述一下你现在的位置,XXX,也请你说说你的位置; 师:他们介绍自己的座位,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师小结:他们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既提到了自己所在的横排,也提到了自己所在的竖排,提一个行不行?生:不行。师:所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2.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确定位置的例子,你能举例吗?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以站在讲台上,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出示课件平面图,展示,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在平面图上看就是从下往上数。 3.师:你能用第()列第()行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吗? 生自由说 二、新授 (一)认识数对

1、师:除了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你们想知道吗?生(想);那就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去寻找答案吧!请自学数学书19页自,并思考。 (1)数学上用()表示物体位置 (2)()由()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两个数要放到()里,并用()隔开。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并揭示课题。在位置前加上用数对确定。 (3)你现在在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用数对表示是() 此处多抽一些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的意思, 师:在平面图上你能确定同学的位置吗?出示例1主题图,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师板书,问:王艳和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都有4和3,为什么他们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呢?生:虽然他们数对是都有4和3,可表示的意思并不同,既不在同一列上,也不在同一行上,所以他们肯定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师: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 (二)介绍数对的数学史 向这样把两个有顺序的数组成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这么伟大的发明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数对是由17世纪欧洲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笛卡尔便把蜘蛛的位置作为开始,标为(0,0),然后使用数对表示出了蜘蛛网上所有的交叉点。再后来又通过数对发明了直角坐标系,为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祝老师建议同学们仔细观察,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笛卡尔哦! (三)教学在同一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的特点 1、师: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师板书: (3,1)(3,2)(3,3)(3,4)(3,5)(3,6)(3,7)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说: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的第一个数是相同的; 师:说明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导学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095.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5.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体会分析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策略,体验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树立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 1.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学会用图表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 学习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会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视频播放器) 学具:教材,练习本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5分钟,学生口答) 内容:填空: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x,十位上的数为y,如果在它们之间添上一个0,就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可以表示为. (3)有两个两位数a和b,如果将a放在b的左边,就得到一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将a放在b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可表示为.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10分钟,学生动脑思考,全班交流)

内容:小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是小明每隔1小时看到的里程情况.你能确定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10分钟,小组讨论,找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内容:例1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例1,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思考情况组织交流与讨论.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十位与个位数字与12:00时所看 到的正好颠倒了. 比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中间多了个0. 如果设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数的十位数字是x ,个位数字是y ,那么 (1)12: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根据两个数字和是7,可列出方程 ; (2)13: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12:00~13:00间摩托车行驶的路程是 ; (3)14: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13:00~14:00间摩托车行驶的路程是 ; (4)12:00~13:00与13:00~14:00两段时间内摩托车的行驶路程有什么关系? 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是一个两位数 字,它的两个数 字之和为7.

八年级数学上册《里程碑上的数》教案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编制:赵凤雪审核| 一、旧知回顾 填空: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x,十位上的数为y,如果在它们之间添上一个0,就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可以表示为. (3)有两个两位数a和b,如果将a放在b的左边,就得到一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将a放在b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可表示为. 二、教学目标 1、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策略,体验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树立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重点 1.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学会用图表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 4、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会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三、新知探究内容:小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是小明每隔1小时看到的里程情况.你能确定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例1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 如果设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数的十位数字是x ,个位数字是 ,那么 (1)12: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根据两个数字和是7, 可列出方程 ; (2)13: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12:00~13:00间摩 托车行驶的路程是 ; (3)14: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13:00~14:00间摩 托车行驶的路程是 ; (4)12:00~13:00与13:00~14:00两段时间内摩托车的行驶路程有什么关系? 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1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 (1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确定位置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逐步制定统一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掌握数对的书写形式,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观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线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异同理解。 4教学过程 4.1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探讨描述位置两要素

师:今天,谢老师的好朋友带来一份神奇的礼物。有请X先生 第一关:找地鼠师:请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师:还能怎么说? 生:从右往左数第2个。 师: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从上往下数第3个,从下往上数 第2个。 师:看来,描述一条线上的位置,我们只需要一个数。 师:(平面上的一个地鼠)现在还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位置吗? 不能。为什么? 师:我们全班来玩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其他同学描述地鼠的位置帮助他猜? 师:你来说,谁有不 同的说法,还有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描述平面上某个位置 需要两个数,这个发现很重要。 师:(面向猜的同学)听了这么多说法,能猜到位置吗? 师:你 是怎样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猜错?(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样)怎样让你的描述更加准确些。(说清楚方向:从左往右数第2排,从下往上数第3个)(板书说法) 师:经过不断完善,终于能消除误解,并赢取第一块拼图。听(X先生录音) 二、从列和行引出数对确定位置 师:在第一关,我们发现由于每人所定规则不同,导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会出错。这时,我们就需要统一规定。 师:(我们进入第二关,确定你的位置)从游戏回到教室里,像同学们的座位有的竖着排,有的横着排,数学中统一规定,像这样的竖排,我们称作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请第一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课时:第5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法:组织指导。 学法:独立练习,回忆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

8469=()+()+ ()+ () 5030=()+()+ ()+ () 4106=()+()+ ()+ () 1、数的写法。 六千写作:() 二千九百写作:() 七百八十写作:() 五千零六写作:()四千零九十三写作:()七千七百零三写作:() 3、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万以内数 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万以内的数 的认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复习读数: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1)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你能读一读下面各数吗? 长江全长6300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 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 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3)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瞿惠风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 7000543 61000000 思考: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几位一级?(课件:分级)指名读。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借助数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⑷出示:10040002000 4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说出理由。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

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3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你们会写吗?请看例2. 1、三亿怎么写?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的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的数的写法都和个级的写法相同。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说明: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小逗号隔开。 强调:写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字。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四、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自学例3 2、讨论: (1)、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2)、不是整亿的数怎么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 得出: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在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试一试: 五、巩固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 平方千米。 2、写出下面各数。 (1)、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 (2)、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3)、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5.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5.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一、复习回顾: 1.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是a,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2.一个三位数,若百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个位数字为z,则这个三位数为: . 3.x是一个两位数,y是一个一位数,若y放在x的左边,就构成了一个三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若y放在x的右边,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 . 二、典型例题 例 1. 小明星期天开车出去兜风,他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根据动画中的情景,你能确定他在12:00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12:00是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7; 13:00十位与个位数字与12:00所看到的正好颠倒了; 14:00比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中间多了个0. 若设小明在12:00看到的数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那么 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12:00时的两位数中的十位数为x,个位数为y. (1)12:00时的两位数可表示为______, 根据两个数字之和是7,可列出方程。 (2)13:00时小明看到的两位数可表示为_________, 这1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 (3)14:00时小明看到数可表示为_________, 这1小时可行驶路程为______________. 你能找出隐含的相等关系吗?你能确定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例2: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结果是23;这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商是5,余数是1.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教学设计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生会用图表分析数字问题。难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设间接未知数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1.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10x+y. 2.一个三位数,若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 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若在这两位数中间加一个0,得到一个三位数,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a+b. 4.a为两位数,b是一个三位数,若把a放在b的左边得到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可表示为:1000a+b.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1.Flash动画,情景展示。 小明星期天开车出去兜风,他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根据动画中的情景,你能确定他在12:00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12:00是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7; 13:00十位与个位数字与12:00所看到的正好颠倒了; 14:00比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中间多了个0. 分析:设小明在12:00看到的数十位数字是 ,个位数字是,那么 2.路程差: 12:00-13:00:(10y+x)-(10x+y), 13:00-14:00:(100x+y)-(10y+x), 路程差相等: (10y+x)-(10x+y)=(100x+y)-(10y+x). 根据以上分析,得方程组 x+y=7, (10y+x)-(10x+y)=(100x+y)-(10y+x). 解方程组 x+y=7, (10y+x)-(10x+y)=(100x+y)-(10y+x). 整理得 x+y=7,x = 1, y=6x.解得y =6.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学习目标: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了解戏剧的知识,品味个性化语言。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1了错综复杂的矛盾: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3、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主题。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学习的重点、难点: 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1、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课时安排: 四、戏剧常识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戏剧的概念1、一、学习目标: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戏剧的种类2、、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2了解戏剧的知识。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3、分角色朗读课文。 视剧等。二、走进作者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戏剧的几大要素、年进南开大学,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3 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戏剧的语言4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9 3 3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 9 、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原野》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3 4 《北京人》《蜕、内白(在后台说话)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雷雨》变》等剧本。《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明解放后,《家》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击。1 9 4 2 年,曹禺把巴金的改编成话剧,写了5、舞台说明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布景的,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胆剑篇》朗的天》《王昭君》和描写的语言。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三、写作背景效果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戏剧冲突:6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1923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比较真实地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它以处女作《雷雨》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案例分析)里程碑上的数

里程碑上的数 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本章前几节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通过学习了“鸡兔同笼”、“增收节支”两节应用问题,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数学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_ _),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 有两个两位数a和b,如果将a放在b的左边,就得到一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将a放在b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可表示为。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学会已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从而激发兴趣进入新课。 (二)享受探究乐趣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乐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导学案)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5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和综合与实践。教材在安排时,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同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导学案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估算的作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会解学过的方程;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相关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使学生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使学生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运动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有序数对或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并能应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和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步骤和方法;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7.5里程碑上的数导学案

导学案 总第课时课题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问题. 2、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 行程问题。 学科八数 上课时间 审核领导 自主学习 自我检测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或点拨1、填空: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b ,则这个两位数 用代数式表示为;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 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a,十位上的数为b ,如果在它 们之间添上一个0,就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可以 表示为. (3)有两个两位数a和b ,如果将a 放在b 的左边,就得到一 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 将a 放在b 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 代数式可表示为. 2、完成课本引例 3、独立分析例1 (8分钟) 请认真读 引例深入 理解题意 合作 交流组内互测小组确定上面习题答案;有争论的题目写在白板上。 (10分钟) 展示解疑点拨提升(10分钟)请小组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盘点收获

课堂检测: 1.已知一个两位数,十位数是个位数的二倍还多一,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小27,求这个两位数。 2.甲、乙两人相距42km,如果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如果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同向而行,14小时后乙追上甲,求二人的速度。 3、一个两位数是另一个两位数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放在另一个两位数的左边与放在右边所得的数之和为8484.求这个两位数. 4、甲、乙两人做加法运算.甲将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所得和是2342,乙将同一个加数后面少写了一个0,所得和是65.则原来的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5、9与一个两位数的和恰是这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互相对调所成的数.若这个两位数的2倍与9的和为33,则这个两位数为.

《千米的认识 》的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