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为杜绝使用的原材料和自包的产品中出现混有异物现象,确保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和检查力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厂房设施的管理

1、建立基础设施维护方案,基础设施由企管部管理,设备部负责具体的维护或检修工作,保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使用状态。

2、厂房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和及时维修或更新,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立即修补,地面不得有破损或积水。

3、生产车间、卫生间每天进行清洗消毒。照明灯、紫外线杀菌灯等外表、电线盒外表、配管外表,每天清扫1次,生产车间现场物品干净,定位摆放。

4、在车间各库房门及生产车间不同角度安装视频监控器。

二、原材料的进厂和使用过程中的检验

1、原材料进厂时,必须严格按照检验程序检验。化验员取样科学、全面、合理,受检率不低于5%,确保不合格原材料不投入生产。同时向供应商索取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材料。

2、保管员在接到化验合格检验单后,方可将原材料接收入库,并将当日接收的原材料与前期入库的原材料严格分开,不同批号的分开。出库时,坚持先入先出的原则,不允许穿插不同的批号。批号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出库员和车间主任。

3、生产过程中,质检员、车间主任及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原材料的质量情况,出现问题,应将该批原材料停用,并立即上报上级相关领导处理。

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1、原粮工序安装磁选装置,选出原料豆中的金属物质;

2、离心工序利用高速离心力可去除金属碎屑

3、标准化工序、浓缩工序安装80目过滤网,滤除豆浆中的外来杂物;

4、半成品筛粉设备使用10目筛网,内部无可掉落的物质。

5、喷粉系统各处进风均安装有过滤装置,滤去空气中的杂物;

6、生产过程操作执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三、原材料和产品中出现异物的处理办法

1、在原材料或产品中发现异物时,由当班质检员将有异物的原材料或产品取出,并完整保存。通过实际调查后如实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卡一式二份(内容包括原材料和自包产品的名称,入厂日期,生产日期,班次,数量),确定异物的来源,并上报厂质量考核小组。同时追查前期产品的合格性。

2 、考核小组接到质量信息反馈卡后,要立即派人调查核实,核实后按本办法进行处理,并将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一、原材料或产品中混有异物的奖惩办法。

(一)原材料中混有异物

1.原材料经检验不合格,由检验部门填写不合格检验单交由供应部门处理。车间不得使用该批原材料。

2.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物时,奖励发现人员20元/次,并将当批原材料全部返库待处理。

3.因原材料中混有异物致使出厂产品不合格造成损失时,按损失额的100%扣罚供应商。同时扣罚采购员100元/次,化验员100元/次,当班质检员100元/次,带班主任100元/次,具体操作人员每人200元/次。

4.检验部门及有关部门人员,由于工作失误,致使不合格原材料入库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按损失额的90%扣罚责任人,10%扣罚其所属领导。

(二)产品中混有异物

1.混有异物产品未出厂被发现时,奖励发现人30元/次,扣罚具体操作人员50元/次。

2.混有异物产品出厂造成损失时,按损失额的30%扣罚检验负责人,其余70%区别不同原因,罚其主管领导,相关质检员,技术员,操作人员。

(三)严禁弄虚作假行为

经调查核实,如有弄虚作假者,扣罚包庇作弊人员500元

/次,对做假人员退岗处理,并扣罚500元。

黑龙江冰泉多多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2011.1.16

异物控制措施的评估记录

1、措施的全面性:从进货产品、半成品、成品三个加工环节进行控制,涵盖了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2、措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强,在公司现有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由于奖罚机制的出台及视频监视系统的安装,对人员行为的约束加强,也促进了措施的可行性。

3、措施的有效性:查找销售部投诉记录,2011年全年未接到产品中发现异物的相关投诉。说明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食品安全小组

黑龙江冰泉多多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月6日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定义: 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4.职责: 4.1 采购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2 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4.3 采购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5.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 5.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 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5.2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 业标准》。5.3 来料检验时的考虑因素; 5.3.1 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5.3.2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5.3.3 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5.3.4 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3.5 客户的要求。 6.来料检验方法: 6.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6.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6.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6.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 方法来验证。 7.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 7.1 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原材料可追溯性管理规定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原材料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一、目的 为保证公司施工原材料使用正确,可追溯,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安装、检维修及保运项目所用材料及施工过程的标识管理。 三、职责分工 1、物资供应部负责库存材料标识管理; 2、生产管理部(项目部)施工员负责施工中原材料的标识管理; 3、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的监督检查; 4、施工单位(基层公司和分包单位) 1)保管员负责库存材料标识管理 2)施工人员负责进场材料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记录施工过程及自检记录; 3)施工员负责施工中原材料标识的监督检查; 4)质检员负责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的监督检查; 四、工作要求 1、库存材料标识 1)材料员在领料时,要根据材料计划核对实物、质量证明文件,保证实物与计划相符、与质量证明文件相符,原始标识准确、完整、清晰。

管材、板材、管件、法兰、阀门、螺栓、垫片、电缆等材料以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成套开关柜等设备必须具备原始标识。 物资入库验收时,质检员和保管员核对确认材料和设备的原始标识、质量证明文件及实物状态,合格后入库保管。 保管员要及时登记《甲供材料入库、发放台账》,内容要齐全,材料来源明确。不同厂家以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物资要分别记录。 2)物资在贮存时,保管员对保管物资进行挂牌标识,分区存放,便于查找领用,防止误用。 材料防腐后覆盖原始标识的,以及材料外包装上有标识而实物本身没有的,保管员要及时进行标识移植,标识移植内容包括材料的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厂家,标识移植使用白色、黑色油漆笔或记号笔。特殊材质材料,保管员按照公司《色标管理规定》,刷涂色标。 3)物资在贮存、发放和回收过程中,保管员必须保证其标识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以备追溯核查。 4)返库材料、剩余材料必须有标识,以防止下次使用时发生材料混用。质检员检查产品标识和标识移植。 2、材料发放 1)保管员依据施工员审批的施工任务单或领料单发料,施工任务单或发料前认真核对领料凭证和实物,避免发错料,发料前,材料标识必须齐全。发料后及时登记台账,材料去向明确。 2)切割后发料的材料,要保留带有原始标识的部分,先进行标识移植,然后切割。

原材料、过程产品、产品检验管理办法

原材料、过程产品、产品检验管理办法 1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内对产品构成主要影响的原材料、过程产品、产品的质量检验及管理。 2 职责 2.1 生产技术科 2.1.1 制订和提供检验依据,包括相关标准、图纸和有关规定等。 2.1.2 制定不合格品划分标准。 2.1.3 参与不合格原材料、过程产品、产品的评审和处置。 2.1.4 负责新材料试用的组织评审。 2.2 质量部 2.2.1 负责组织进厂原材料、过程产品、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2.2.2 负责组织不合格原材料、过程产品、产品评审,并验证处置结果、开具检验结果通知单。 2.2.3 负责组织质量异常问题和质量异议的处理。 2.3 质量部化验室 2.3.1 负责接收原材料来样交接。 2.3.2 负责按规程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及出具检测报告。 2.4 物资采购部 2.4.1 按公司规定相应物资的执行标准向具有完备资质证明的合格供方进行采购,并向检验部门报检。 2.4.2 配合质量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和质量异议。 2.4.3 按评审意见对不合格原材料实施处置。 2.4.4 对不合格供户进行整改和处理。 2.5营销部管理科 负责收料及物料仓储管理。

2.6 办公室保卫 2.6.1 负责控制运输车辆进出厂。 2.6.2 负责对取样现场闲杂人员进行管理。 2.6.3 负责对运输车辆水箱是否清空进行验证。 2.7 使用部门 3.7.1 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至质量部。 3.7.2 负责收料及物料仓储管理。 3.7.3 配合质量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和质量异议。 3 管理内容及要求 3.1 原材料分类及检验项目 原材料种类及检验项目以生产技术科发布的《主要原材料检验依据及检验项目》有效版本为准。 3.2 质量管理通用要求 3.2.1 物资采购部应按供户准入制度的要求,对供户进行评审,确认供应商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与质量保证能力,所供材料经试用、评审合格后投入使用。评审内容至少应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能力、货物存量(吨)、检测人员、检测设施与场地、检验记录、货堆实物抽样检验等。新供户或新品种材料的采购,需经物资采购部、使用部门和质量部共同评审签字同意后签订合同。 3.2.2质量部接到检验申请后,对所报检的原材料严格按照《原材料取制样操作规程》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取样、制样、送检及检测结果的报出。供户跟踪取制样时,必须有物资采购部业务员共同参与,并在取样记录上签字,共同封存留存样品,作为复检或仲裁样品。检验结论出具后及时通过“原材料质量检验结果通知单”(附表A)通知物资采购部,并上网传递,检验结论未出具,不得收存、投入使用。 3.2.3 根据供方质量保证能力及阶段性波动程度,质量部可不定期调整(增加或减少)检验的频次、组批方式。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原材料和产品中混有异物的管理办法 为杜绝使用的原材料和自包的产品中出现混有异物现象,确保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和检查力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厂房设施的管理 1、建立基础设施维护方案,基础设施由企管部管理,设备部负责具体的维护或检修工作,保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使用状态。 2、厂房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和及时维修或更新,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立即修补,地面不得有破损或积水。 3、生产车间、卫生间每天进行清洗消毒。照明灯、紫外线杀菌灯等外表、电线盒外表、配管外表,每天清扫1次,生产车间现场物品干净,定位摆放。 4、在车间各库房门及生产车间不同角度安装视频监控器。 二、原材料的进厂和使用过程中的检验 1、原材料进厂时,必须严格按照检验程序检验。化验员取样科学、全面、合理,受检率不低于5%,确保不合格原材料不投入生产。同时向供应商索取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材料。 2、保管员在接到化验合格检验单后,方可将原材料接收入库,并将当日接收的原材料与前期入库的原材料严格分开,不同批号的分开。出库时,坚持先入先出的原则,不允许穿插不同的批号。批号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出库员和车间主任。 3、生产过程中,质检员、车间主任及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原材料的质量情况,出现问题,应将该批原材料停用,并立即上报上级相关领导处理。 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1、原粮工序安装磁选装置,选出原料豆中的金属物质; 2、离心工序利用高速离心力可去除金属碎屑 3、标准化工序、浓缩工序安装80目过滤网,滤除豆浆中的外来杂物; 4、半成品筛粉设备使用10目筛网,内部无可掉落的物质。 5、喷粉系统各处进风均安装有过滤装置,滤去空气中的杂物; 6、生产过程操作执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三、原材料和产品中出现异物的处理办法 1、在原材料或产品中发现异物时,由当班质检员将有异物的原材料或产品取出,并完整保存。通过实际调查后如实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卡一式二份(内容包括原材料和自包产品的名称,入厂日期,生产日期,班次,数量),确定异物的来源,并上报厂质量考核小组。同时追查前期产品的合格性。 2 、考核小组接到质量信息反馈卡后,要立即派人调查核实,核实后按本办法进行处理,并将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一、原材料或产品中混有异物的奖惩办法。 (一)原材料中混有异物 1.原材料经检验不合格,由检验部门填写不合格检验单交由供应部门处理。车间不得使用该批原材料。 2.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物时,奖励发现人员20元/次,并将当批原材料全部返库待处理。 3.因原材料中混有异物致使出厂产品不合格造成损失时,按损失额的100%扣罚供应商。同时扣罚采购员100元/次,化验员100元/次,当班质检员100元/次,带班主任100元/次,具体操作人员每人200元/次。

预防过程混料管制规定

预防过程混料管制规定 目的: 为预防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混料造成客户投诉; 适应范围: 适应于所有的生产过程; 管制规定: 1.物流管制: .物流部为预防混料,严格按批次管理规定“先进先出”的原则对物料管制,违反此规定每次罚款20元; .对相似件产品应标识清晰,区分区域放置,禁止相似件产品在同时间发放同一家供应商或同一生产工序; .在相似件产品的流程卡上盖上相似件印章; .各仓库对老状态遗留的产品单独区分,杜绝与新状态混淆; .搬运工在物流搬运时严格执行标识管理规定执行; .生产员工生产的产品完工办理入库时仓库员检查该批次是否按先后顺序规定执行; 2.生产管制: .生产安排严格按计划先后顺序安排生产; .生产员工按计划批次先后顺序作业;未按本规定执行每项罚款30元; .生产员工在生产工程中切换产品时,首先将机床周围余下的首件和不合格品清理干净预防混淆在其他产品中;经现场检查未清

理,产品按报废处理,有当班作业人员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员工在切换机床时,首先对机床周围和机床内进行检查清理,将对原遗留的不明状态的产品报检验员,报工段长追查责任人;.经检验确认需返工的产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经返工的合格品和报废品及时办理入库,预防混淆在其他产品中去,未按本规定执行,产品按报废处理,经济损失有返工责任人承担;.机床周围遗留下非当天生产的工装夹具按报废处理,由当班责任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无法追溯直接责任人,本工段负责人承担管理责任的50%经济赔偿; 3.品质管制; 生产各工段发生的不良品应当天处理,并做好标识; 返工产品应做好标识转至返工区,根据要求由各工段长在规定时间内返工完毕,检验员要给予监督和登记; 所有要转出和转入本工段的返工、返修品必须要经过物流确认状态和数量,检验员要给予配合和监督; 安装车间线上退下产品数量少的由安装工做好标识并填写初步的不良原因,检验员给予确认,之后把开出的单子交于仓库员确认数量和状态并签字,批量大的报告工段并由检验开具评审单送评审; 所有返工产品均要重新检验(重要、关键性尺寸以及外观全检)洗油工序转入的产品,仓库和检验应相互监督,若发现有混品应立即报告给物流部领导并填写不合格单等待处理,物流部应在最

原材料管理办法

. 原材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太原***高速公路***至***段(***)建设工程材料管理,规范材料供应和材料质量控制等程序,确保建设工程使用合格材料,为整体工程质量优良奠定良好基础,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避免工程材料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因工程材料质量问题带来的工程质量隐患,规范项目工程材料来源,确保工程使用优良的材料,提高整体工程质量,***项目材料实行准入制。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工程材料指用于本项目永久性工程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钢筋、钢绞线)、砂子、碎石、水泥、沥青等。 第四条工程材料选定、进场、存放、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均遵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工程材料的源头管理 第五条材料的推荐 . 各施工单位根据需求,每种材料推荐4~6家生产厂家或品

牌,推荐的材料必须附产品合格证书、试验报告等证明材料,并且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运输方便,质量稳定,近两年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无不合格记录及质量事故记录。国内及山西省内著名生产厂家或品牌优先考虑。 第六条推荐材料的考察 施工单位推荐的工程材料应对其性能进行试验检测,确认合格后,经驻地办审核报总监办,由总监办组织建设单位、中心试验室、驻地办相关人员共同对推荐材料的生产厂家(代理商)的生产设备、工艺、规模、产品质量、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进行现场考察。 第七条工程材料范围确定 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材料来源。某种工程材料厂家或品牌的范围确定后,每家施工单位可以在该种工程材料确定的范围内选定厂家或品牌作为本合同段备选材料,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材料的选购必须是选定范围内的,未选定的材料严禁进场,否则视为不合格材料。 第八条实行准入制的材料有:钢筋、钢绞线、水泥、橡胶2 . 支座、混凝土外加剂、锚具等。 第九条材料的变更 施工过程中一般不得随意更换材料料源或品牌,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许更换或调整:

样品管理制度27207

一、目的 对公司的样品进行统一管理,避免混乱,减少浪费。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的样品,包括供方的样品、顾客提供的样品、生产或检验参照的样品、顾客签封的样品、新开发产品的样品等。 三、职责 1、技术工程部负责公司样品的管理,建立台帐、定期盘点、定期清理无保留价值的样品。 2、行政后勤部负责报废样品的处理。 四、内容 (一)供方样品的管理 1、经装配后富余的样件(由技术部申请的零部件样品)由技术部门登记《零件样品库存帐》,入库、出库时要进行登记。定期进行盘点掌握库存情况,有需要时可以随时查找,避免重复采购。 2、不合格的零部件样品由采购部门退回厂商或销毁,避免与合格材料混淆。 3、库存的零部件样品技术部门每半年清理一次,清理出过期的、无保留价值的样品列出清单,由技术部门经理确认后交行政部进行报废处理。 4、新产品试生产的料件由技术部单独存放,避免与生产混料。试产通过后,技术部门将储存的该产品所用的合格材料及零部件转交库房,库房填写红字《工装、工具、材料、半成品领料单》冲账。 (二)顾客提供样品的管理 1、从顾客处取得的样品,技术部门根据产品型号,样品获得的时间,进行统一标识后填写《外来样品登记表》将用途及主要参数(测试、测绘、对比试验等)登记表中。 2、顾客样品每半年清理一次,将顾客样品的状态,处理办法填入《外来样品登记表》。失效、无保留价值的顾客样品列出清单,交行政部进行报废处理。 (三)新开发样品的管理 1、技术部门按《新产品设计任务书》要求开发的样品要填写《开发样品登记表》。取走样品时,市场人员要在《开发样品登记表》上签字。剩余样品要做好标识,注明型号、生产日期、数量保存于样品柜中,同时在样品目录清单上记录。 2、经顾客确认签封的样品,作为试生产和检验依据的标准,产品开发阶段由技术部门负责保管,正式生产后由技术部门转给品质部保管。 3、新开发的样品由技术部门每半年清理一次,失效的、无保留价值的样品列出清单,由部门经理确认后交行政后勤部进行报废处理。

原材料检验入库管理规定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原材料检验入库管 理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原材料检验入库流程,明确IQC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配合完成事项,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购原材料的检验入库管理。 3 术语定义 无 4 职责 4.1品质部: 4.1.1负责量产外购原材料的检验、判定、标识、不合格品处理。 4.1.2负责制作检验作业文件,负责检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存 档。 4.1.3负责原材料检验用设备、仪器、检具的检定/校准、维护保养。 4.2库房: 4.2.1负责核查到货原材料规格、数量与到货单的一致性。 4.2.2负责原材料到货后的检验提请,填写《送检通知单》。 4.2.3负责协助IQC检验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搬运、开箱/ 封箱等工作,以便进行抽样检验。 4.2.4负责不合格原材料的隔离。 4.3研发/工艺: 4.3.1负责各种原材料技术规范的编制和下发。 4.3.2负责对试验用料进行判定。

4.3.3负责协助处理原材料异常问题。

5 业务流程图 6 实施程序

6.1供应商送料,经仓管员点收,确认物料的规格、数量相符后,查看供应商提供出货检验报告、产品外包装、供应商合格证,填写《送验通知单》再交品质保证部IQC进行验收。 6.2IQC对来料类型进行判定,对于量产用原材料由IQC依据相应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库房协助做好物料的搬运和开箱工作;对于试验用料,由仓库将《送检通知单》提交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判定是否可用;对于没有检验规范的物料由技术部下发临时检验规范,需要时由技术部协助完成来料检验工作,若无法提供临时检验规范,则技术部负责走《特采单》流程,报各相关部门评审,并公布评审结果。 6.3IQC接到仓库通知后,准备检验规范文件、检测工具等。 6.4检验员依据相应检验规范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如实填写至《来料检验报告》,对于供应商所来物料未提供检验报告、外包装无合格证标识,IQC可直接判定来料不合格。 6.5检验合格的物料由IQC做合格判定,并在物料上贴合格标签,盖“IQC PASS”印章,并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物料由检验员在物料外包装上贴不合格标签,盖“不合格”印章,并开具《不合格品报告》,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6.6IQC将《不合格品报告》传递至质量工程师(SQE),质量工程师于一个工作日内向IQC反馈处理结果。根据来料不合格情况,由SQE根据情况向采购部发出8D报告,采购部应按时间节点要求督促供应商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资料。 6.7对于紧急生产用料,应由物控部提出紧急要求, 填写《材料紧急需求单》,经相关部门签核后,最终确认是否可上线使用,品质保证部IQC负

如何避免混料(元器件案例)

供应商错料混料案例汇总
1、混料错料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都属于完全不应该发生的
低级错误。不能简单将问题原因定位为人员偶然操作失误,这样 会掩盖管理上实际存在的漏洞。错料混料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 是一个管理问题。一旦管理上有了漏洞,出问题是必然的,迟早 会发生的。 2、混料错料是严重的问题。对客户的正常生产秩序影响很大,严重 的会流入到市场,造成客户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3、混料错料一旦发生问题,客户会为此付出大量整改成本,供应商 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对结果买单。 4、为杜绝混料/错料问题的再次发生和做好预防工作,我们精心编 制了23个典型的错料混料案例、注意事项和参考流程,请各供应 商对此案例教材进行学习讨论,并对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审 视,制定预防措施,避免问题再犯。
供应商错料混料案例汇总

案例1 稳压管来料混料,导致近5000块单板返工和召回的恶 性事故 !
【问题描述】同系列器件的型号十分接近(仅电压数值差别)。此次发货同时发两个物料,刚 好数量相同。备货人员同时打印两个物料的标签,在贴客户标签时工作疏忽,将型号为 ABC12D30E与ABC12D43E两箱物料的客户标签互相贴错(见下图);而OQC人员检验时工 作敷衍,只检查了外盒正面所贴的客户标签,而没有对照检查侧面的工厂标签(正面客户 标签上的厂家型号与侧面厂家标签不符时就可以检验出来),造成错料。 【原因分析】两个批次同时作业,两箱物料的标签互相贴错。 【影响度】导致客户近5000块单板返工及召回的恶性事故 !
此标签 错误
此标签 正确
供应商错料混料案例汇总

工程施工原材料试验检验管理办法

工程施工原材料试验检验管理办法 试验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应检验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所用的替代材料应经监理人批准后方能用于工程。 1.1水泥 每批水泥均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取样以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时也应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的项目包括:水泥标号、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稠度、细度、比重等试验,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进行水化热试验。水泥质量应满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等标准的要求。水泥存放应做好防潮措施,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分别存放。 1.2砂石骨料 (1)使用的砂、石料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技术要求外,还满足本工程《技术条

款》的要求: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人工砂控制在2.4~2.8,粗骨料应坚硬、粗糙、洁净、无风化。进入拌和站的粗骨料有稳定的含水量(小石的含水量控制在0.2%以下),且粒形应尽量为方圆形,避免针片状,若采用连续或间断级配,经试验确定并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使用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的粗骨料。 (2)砂石骨料使用过程中,进行抽样,并按DL/T5150-2001的规定进行检验,主要检验项目:细骨料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人工砂)、含泥量、泥块含量;粗骨料的超径、逊径、针片状、压碎指标、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 (3)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每4h至少检测1次砂子、小石的含水量,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别控制为±0.5%(砂)和±0.2%(小石)范围内。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骨料含水量突变的情况下,加密检测次数。在拌和场,砂的细度模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粗骨料的超径、逊径、含泥量每班检测1次,每月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所列项目进行1次参数检测,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施工配料单。

原材料管理办法

原材料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太原***高速公路***至***段(***)建设工程材料管理,规范材料供应和材料质量控制等程序,确保建设工程使用合格材料,为整体工程质量优良奠定良好基础,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避免工程材料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因工程材料质量问题带来的工程质量隐患,规范项目工程材料来源,确保工程使用优良的材料,提高整体工程质量,***项目材料实行准入制。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工程材料指用于本项目永久性工程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钢筋、钢绞线)、砂子、碎石、水泥、沥青等。 第四条工程材料选定、进场、存放、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均遵照本办法执行。 工程材料的源头管理第二章. 第五条材料的推荐 各施工单位根据需求,每种材料推荐4~6家生产厂家或品牌,推荐的材料必须附产品合格证书、试验报告等证明材料,并且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运输方便,质量稳定,近两年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无不合格记

录及质量事故记录。国内及山西省内著名生产厂家或品牌优先考虑。 第六条推荐材料的考察 施工单位推荐的工程材料应对其性能进行试验检测,确认合格后,经驻地办审核报总监办,由总监办组织建设单位、中心试验室、驻地办相关人员共同对推荐材料的生产厂家(代理商)的生产设备、工艺、规模、产品质量、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进行现场考察。 第七条工程材料范围确定 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材料来源。某种工程材料厂家或品牌的范围确定后,每家施工单位可以在该种工程材料确定的范围内选定厂家或品牌作为本合同段备选材料,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材料的选购必须是选定范围内的,未选定的材料严禁进场,否则视为不合格材料。 实行准入制的材料有:钢筋、钢绞线、水泥、橡胶第八条. 支座、混凝土外加剂、锚具等。 第九条材料的变更 施工过程中一般不得随意更换材料料源或品牌,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许更换或调整: (一)材料生产厂家无法满足供货要求; (二)材料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材料质量不稳定或无法满足

原材料检验管理规定.doc

原材料检验制度 1. 目的 对原材料料检验活动进行控制,确保所有原材料符合公司要求,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生产或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仓管负责原材料的验证与点收和报检。 3.2 技检部归口执行本程序,负责检验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技检部检验员负责原材料检验、试验和验证。 3.3 采购部负责不合格原材料退货以及供应商整改措施跟踪。 4. 定义 4.1 原材料:指供应商提供的主要材料及辅助材料等。 5. 工作程序 5.1 原材料通知 5.1.1 供应商交货时,仓库依据供应商提交的送货单核对是否与【采购计划】上的要求相符,无误后仓库协助供应商把来料进行分类、分批、整齐的放置待检区域,并开出【原材料到厂通知单】交技检部检验员执行品质检测和试验。 5.1.2 供应商送货时须附带该批来料的【质量证明单】,若是原材料,随货附带【质量证明单】的同时还需提交【质检报告】。 5.2 品质检验和试验 5.2.1 技检部必须查找相应的检验标准,无特殊情况选择《原材料检验标准》作为检验依据:5.2.2 如原材料属首次来料检验时,应由技术部下达相应的检验标准,对于无检验依据的来料,技检部检验员不可检验,技检部必须制订相应的检验规范。 5.2.3 技检部检验员严格按照检验规范对来料进行检测和试验,并将结果记录于【原材料检验记录】【原材料到厂通知单】上且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5.3 结果处理 5.3.1 判定允收时,由检验员在【原材料检验记录】上结论栏标注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贴上标签,仓库方可入库。 5.3.2 判定拒收时,则将【原材料检验记录】呈技检部主管进行评审,作出诸如退货、挑选、特采等处理意见。 5.3.3 若拒收物料需退货时,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原材料评审单】,技检部主管签署意见后,由采购部转交供应商,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并及时回复。 5.3.4 若供应商同一物料同一品质问题连续出现三次时,采购部必须联系供应商来公司商讨解决措施,会议记录由采购部整理。 5.4 紧急放行 5.4.1 因生产急需,未经检验或未完成所有检验项目的原材料急需使用时,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经品保部批准后,方可实施紧急放行处理。 5.4.2 经过批准紧急放行的物料,技检部检验员在物料标签上盖“紧急放行”印章,同时立即完成对原材料的检验,并在检验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通知该原材料的使用部门和采购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4.3使用紧急放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和相关质检验人员须加强对该原材料的跟踪,一旦发现不良应立即停止使用,若该原材料可挑选使用时,需技检部批准,依照质量要求挑选合格品使用,其余不良品由采购联络供应商退货。 5.4.4若检验合格,则技检部检验员对物料按5.3.1条执行。 5.5 数据统计及信息反馈 5.5.1 技检部检验员每天整理好【原材料检验记录】。 5.5.2 因原材料质量异常而发出的【不合格原材料评审单】由技检部检验员负责跟踪、结案。 5.5.3 每月底,技检部检验员对原材料合格率进行统计,作成【原材料合格率统计表及趋势图】,并分别上报品保部和采购部,作为对供应商实施质量改进的依据。 5.5.4 来料检验相关记录由技检部保存,保存期为三年。 6.引用文件 6.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 2 《原材料检验标准》 7.表单记录

预防混料管理办法课件.doc

预防混料管理办法 一、目的 规范我司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管理,防止公司错混料的发生。 二、适应范围 车间范围内所有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所接触到的部门,以及我司供应商。 三、定义 错混料:原料物,半成品,成品中用错料或混料的现象统称为错混料。 四、职责 4.1 业务负责接到订单后将客户订单转化为内部订单责任确认单,并将信息传递至下单 员录入系统。 4.2 技术部负责产品BOM 的组成和材料性能确认选择。 4.3 生产管理部负责下达排产任务单,原材料需求采购和监督任务执行。 4.4 供应部依据计划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保障到货。 4.5 仓库负责原材料与成品的储存及管理(包括收发及5S管理)。 4.6 质量部负责物料,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管理。 4.7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中所有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的管理和组织人员生产保证订单按 期完成。 五、内容 5.1.工艺文件错混料管理 5.1.1 技术部根据客户新产品、图纸、技术指标或工艺要求,注意图纸版本及产品技术指标 细节,转换成我司的技术文件和现场工艺文件,进行受控和发行。 5.1.2 专职人员统一管理技术文件,注意图纸编号,图纸版本,技术文件编号,技术文件版 本,发行日期,发行换版编号,同时做好回收作废工作,放置图纸错误造成混料。 5.2 业务接单/ 下单错混料管理 5.2.1 业务接收客户订单时候,经过评审后,将客户相关要求进行记录,按照唯一编号进行 比对识别。 5.2.2 业务下单时,将相关要求在销售订单责任确认单上进行注明,特别产品包装要求和生产 注意事项,对于产品类型相似及包装方式相同的产品重点说明。 5.2.3.特殊产品:系统下单进行唯一编码进行识别,确保下单和系统录入;常规产品:正常 系统下单,根据规格进行识别进行。 5.3 模具错混料管理 5.3.1 模具仓库设有专人员管理,并做有专门记录,记录有模具类别,尺寸,领用机台,数量,做好明细登记和标识,同一机台最多两台。 5.3.2 相关产品按照规定模具进行配模生产,管控规定。 5.4 样品新生产时错混料管理 5.4.1 业务部接新产品(以从前未生产过)或客户产品变更消息时及时转交技术部,技术部根据业务提供的相关资料做成BOM,同时对材料选型确认指标规定做好规定和要求,供应部依 据BOM 进行厂家选择,材料选择,物料回来经质量部验收合格后进行入库。仓库根据系统 物料进行验收确认。技术部、设备部和生产部进行生产调试。 仓库通知技术人员领料生产样品,技术人员与仓库人员在领料与发料时应核对原材料厂家型

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草稿、试行)1.目的 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对不合格的原器件、辅料、工序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最终产品不得出厂。用户反映有问题的产品能及时得到回应和处理。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货检验;生产过程中检出的不合格品;最终产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出厂后用户反馈信息待定的产品处理。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对负有严重影响的不合格品项目评审结果进行审批。 3.2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负有严重影响的不合格品项目评审和过程处理。 3.3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档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和报告,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纠正和预防,并对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做好记录。 3.4技术研发部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过程,根据评审过程结果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必要时进行验证和再确认,并提供整改和纠正的有关信息。

3.5生产部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生产车间应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做好记录。 3.6采购人员应根据有关部门对进货检验中不合格品确认结果,负责与供应商沟通,确保进货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仓库保管员应对进货中确认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等待处理。防止误用。 3.7市场部因客户投诉或者反馈认为产品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产品,应及时的向质检部提出重检和再确认的申请,同意后也应及时通知客户将反映有缺陷的产品寄回本公司进行处理,待再确认后,应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客户。 4.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一般分为两类: a.轻微的不合格品:一指超出本公司进货验收标准,但可代用不影响产品检测,验收准则的进货物料;二指是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最终产品,个别指标与验收标准略有差别,但不是主要技术指标。不影响最终产品性能和安全指标的产品。 b.严重的不合格品:一指进货物料验收时,关键指标不符合要求,使用后会造成本公司最终产品不合格;二指本公司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关键指标严重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或者不能出厂。 5.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原器件、材料的控制程序

原材料检验入库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原材料检验入库流程,明确IQC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配合完成事项,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购原材料的检验入库管理。 3 术语定义 无 4 职责 品质部: 负责量产外购原材料的检验、判定、标识、不合格品处理。 负责制作检验作业文件,负责检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存档。 负责原材料检验用设备、仪器、检具的检定/校准、维护保养。 库房: 负责核查到货原材料规格、数量与到货单的一致性。 负责原材料到货后的检验提请,填写《送检通知单》。 负责协助IQC检验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搬运、开箱/封箱等工作,以便进行抽样检验。 负责不合格原材料的隔离。 研发/工艺: 负责各种原材料技术规范的编制和下发。 负责对试验用料进行判定。 负责协助处理原材料异常问题。

5 业务流程图 6 实施程序 供应商送料,经仓管员点收,确认物料的规格、数量相符后,查看供应商提供出货检验报告、产品外包装、供应商合格证,填写《送验通知单》再交品质保证部IQC进行验收。 对来料类型进行判定,对于量产用原材料由IQC依据相应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库房协助做好物料的搬运和开箱工作;对于试验用料,由仓库将《送检通知单》提交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判定是否可用;对于没有检验规范的物料由技术部下发临时检验规范,需要时由技术部协助完成来料检验工作,若无法提供临时检验规范,则技术部负责走《特采单》流程,报各相关部门评审,并公布评审结果。 接到仓库通知后,准备检验规范文件、检测工具等。 检验员依据相应检验规范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如实填写至《来料检验报告》,对于供应商所来物料未提供检验报告、外包装无合格证标识,IQC可直接判定来料不合格。 检验合格的物料由IQC做合格判定,并在物料上贴合格标签,盖“IQC PASS”印章,并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物料由检验员在物料外包装上贴不合格标签,盖“不合格”印章,并开具《不合格品报告》,不合格品处置流程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将《不合格品报告》传递至质量工程师(SQE),质量工程师于一个工作日内向IQC反馈处理结果。根据来料不合格情况,由SQE根据情况向采购部发出8D报告,采购部应按时间节点要求督促供应商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资料。 对于紧急生产用料,应由物控部提出紧急要求, 填写《材料紧急需求单》,经相关部门签核后,最终确认是否可上线使用,品质保证部IQC负责对相关品质进行追踪确认。 生产制程中发现的原材料异常状况,线上人员需通知品质保证部IQC人员,品质保证部IQC人员对异常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判定为不合格的,开具《不合格品报告》,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对不配合本公司品质要求的供应商,若采购部继续允许该供应商对本公司物料的提供,品质保证部将对该供应商所有来料不予检验,并向上级部门对采购部进行投诉,适时取消该供应商资格。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3387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精编范本,实用简洁管理制度编号:LX-FS-A83387 第2页/ 总2页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试验室负责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成品检验、记录。 2物资科采购产品到场后,对进场的原材料收取对应的合格证及质量保证单,对试验室进行委托,试验室对采购材料按检验标准进行取样、试验。 3试验室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合格的,填写相关的试验检测记录及报告。 4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通知物资部,进行清场,不合格品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半成品应在指定位置挂上待验牌。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制程混料防止管理办法

製程混料防止管理辦法

版次:第 1.0 版 製程混料防止管理辦法文件編號: 第 1 頁共 2 頁頒行日期: 一、目的 為預防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產品混料,使混料不良品外流而造成公司不必要損失,特制定此管理辦法。 二、適用範圍 凡本公司與生產過程相關之各部門(如製管部、資材部、品保部等等)均適用。 三、權責 本辦法由品保課制訂,製管部、資材部會審後,經理審核,總經理核定後實施,修改時亦同。 四、一般資料 無 五、執行內容 1.資材部 1-1.為預防材料或委外加工品混料,應嚴格按批次管理規定,以進貨日期為準,發料時以『先進先出』的原則 對物料進行管制。 1-2.對相似件產品應清楚標識,區分不同區域放置,禁止相似件產品在同時間發放同一家供應商或同一生產工序。 1-3.在相似件產品的流程卡上蓋上『異品種』紅色字樣印章。 1-4.設計變更前後,倉庫對於庫存保留的舊品應依設變階段與試作工件日期單獨區分,防止與變更品混淆。並應將正式量產品建立標準件比對。 1-5.倉管人員在物流搬運時應確認產品識別標籤,若發現沒有明確標示名稱之材料時不可擅自移動,需立即連絡品保部門進行確認。 1-6.生產部門成品完工辦理入庫時,倉庫員需檢查該批次是否有懸掛現品票。 2.品保部 2-1.進料檢驗 2-1-1.確認進料標示是否與材料本身規格相符。 2-1-2.進料入庫時需會同品保部門做進料檢驗,品保人員應注意是否按不同規格產品指定不同區域放置。發料時若有不清晰或不明確事項應經過品保部門確認後方 可執行。 2-2.製程巡檢 2-2-1.巡檢IPQC做首件檢查或巡檢時,對機台料架上產品也要進行巡查,從生產中該箱(或該架)材料之頭尾進行確認,避免員工因拿錯料造成混料。

错料混料预防管理规定

制定部门 1.0 目的:为了减少混料产生,预防混料(包括有害物质的混入)流出而造成公司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此管理规定。 2.0 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物料、半成品与成品的生产、搬运及存储过程。 3.0 定义:物料、半成品及成品两种(或以上)规格的未做标示存放在一起现象为混料,包括物料混料、半成品混料、成品混料等状态。 4.0 权责: 4.1 研发、工程负责产品图纸、BOM的作成与开发所用资材的管理。 4.2 生管负责依据业务订单及BOM作成《领料单》。 4.3 采购依据生管的《物料请购单》进行采购。 4.4 仓库负责物料与成品的储存及管理(包括收发及6S管理)。 4.5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中所有物料、半成品与成品的管理。 4.6 品质部负责物料、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与有害物质的检验管理。 5.0内容: 5.1图纸错混料管理 5.1.1研发、工程部接到新产品或变更图纸,转成我司2D图档给到文控中心进行受控和发行;如有客供图纸信息,注意将客供图纸版本及产品名称进行转换。 5.1.2文控中心对所有图档分类管理、注明图纸编号、图纸版本、图纸名称、发行日期、电子档分类清楚存档,防止由于图纸错误造成混料。 5.2业务接单/下单错混料管理 5.2.1业务口头或书面接到订单时,经过订单评审后,将客户相关要求进行记录。 5.2.2业务下单时,将客户相关要求在《订单评审单》上进行注明,特别产品包装要求和生产注意事项,对于产品类型相似及包装方式相同的产品重点说明。 5.3样品生产、制作时错混料管理 5.3.1业务部接新产品(以从前未生产过)或客户产品变更消息时及时转交研发、工程部,研发、工程部依据业务提供的相关资料作成BOM,采购依据BOM进行采购,物料回来后仓库通知工程人员领料生产样品,工程人员与仓库人员在在领料与发料时应核对原材料厂家型号,批次号,标签标识,数量/重量等内容,经双方仔细核对无误后方可在<发料单>上签名,工程部将领回的物料分类放置并标识,依据客户要求制作业样品,并需在BOM表内容注明原物料的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与批次号及重量/数量等以备后续追溯。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第1 章总则 第1 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 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第3 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第4 条:职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 章来料检验的规划 第5 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 (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第6 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5)客户的要求。

第7 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 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抽检比例待定) 第3 章来料检验的程序 第9 条: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第10 条: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第11 条:来料后,由库房人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检验专员到现场检验。 第12 条:来料专员接到检验通知后,到库房按《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进行 检验,并填写《产品进厂检验单》。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第13 条: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第14 条: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控制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