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下)

6.1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下)

6.1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下)
6.1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下)

第六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东南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东南亚地图;自制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李安导演的著名电影《卧虎藏龙》吗?知道影片中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中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二[提问]:

它大概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

三[活动]

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我们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板书]:

东南亚组成部分:

1)中南半岛: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7)2)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5)

四[活动]:

“比一比谁找的快”

1、寻找每个国家的首都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越南、缅甸、老挝)

3、内陆国是哪一个?(老挝)

4、首都与国家名称一样的是哪个国家?(新加坡)

5、哪个国家分别位于半岛和群岛上?(马来西亚)

6、哪个国家是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

五[承转]:

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南纬10度—北纬25度之间。

[提问]

在温度带的划分中应该属于哪个温度带?(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指的就是这里。[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亚洲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同学们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结合南京乡土地理)

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六[思考]

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要分析一下东南亚的气候条件,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热带地区我们学过哪几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四种气候类型)

[提问]

哪些可能出现在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提问]

对比新加坡和曼谷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一说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中越战争中”旱季攻势”遇到雨季停战,雨季一过就开战,说明热带季风一年中可以分为旱季和雨季,降水分布不均。[提问]: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上还是群岛上?(群岛)所以中南半岛适合生产稻米。

[活动内容]

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这里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七[反馈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

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篇第三单元第3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洛阳高三一模)菲律宾的薄荷岛中部,有一大片石灰岩小丘,每逢雨季来临之前,小丘上的草干枯后变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读薄荷岛简图,完成1~2题。 1.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B ) A.1月B.5月 C.7月D.10月 2.巧克力山高度为40米~120米,山下树木苍翠,山上却是乱草覆盖。山上山下植被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A.石灰岩地貌,土层浅薄B.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山体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解析:第1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气候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6-9月),而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雨季来临之前,故选B。第2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巧克力山为石灰岩小丘,丘上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植被生长,A选项正确。 (2018·高考名校联考)下图为某日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烟雾浓度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新加坡烟雾来源地土壤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B ) A.前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后者丰富 B.前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后者贫乏 C.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 D.无法判断 4.引起图中①处海水大规模向西北方向流动的风向是( A )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5.为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雾霾危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B )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 B.加强对苏门答腊岛植被的管理和保护 C.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 D.禁止苏门答腊岛上一切农事活动 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土壤性质的差异。根据不同浓度烟雾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图示时间新加坡受西南风影响,故新加坡烟雾的来源地为苏门答腊岛,该岛烧荒产生大量烟雾,在夏季西南季风的吹送下,烟雾被带至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该岛位于热带雨林区,生物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而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丰富。第4题,①海域位于马六甲海峡,其海水流动受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影响;1月,北印度洋海水受东北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流动,使得马六甲海峡西北部海平面降低,①处海水向西北方向流动。第5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农民为开垦耕地、种植油棕榈等,每年都会“烧芭”,即在热带雨林中放火烧出一片空地用于耕作,从而使得新加坡雾霾多发。为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雾霾危害,加强对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的管理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内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C ) A.1个B.2个

复习1《东南亚》《南亚》《西亚》第一课时练习题(附答案)

复习1《东南亚》《南亚》《西亚》第一课时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东南亚的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A. 越南 B. 老挝 C. 柬埔寨 D. 泰国 读右图,完成2、3 题。 2、图中所示的海峡是() A. 直布罗陀海峡 B. 曼德海峡 C. 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 关于该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2---3 题图 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 是联结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D. 是联结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4. 根据降水的特点分析,马来群岛应该() A. 夏季多雨 B. 冬季多雨 C. 全年多雨 D. 全年少雨 5. 关于东南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 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是印度尼西亚

C. 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 分 D. 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6~8 题。 6-8 题图

西亚地区宗教复杂,回答12~14 物产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读图 6. 图中A 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是() A. 印度河平原 B. 湄公河平原 C. 密西西比河平原 D. 恒河平原 7. 下面对B 地形区的地势判断正确的是() A. 西高、东低 B. 东北高,西南低 C. 南高北低 D. 中间高、四周低 8. 对于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印度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9. 小岳的爸爸从印度考察回来,想考考他的地理知识,故意说错了一项,请你帮小岳找出来() A.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D. 水旱灾害频繁 10. 亚洲国家中,依靠大量出口石油资源成为海湾富国的是() A. 沙特阿拉伯 B. 日本 C. 新加坡 D. 韩国 11. 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比较富裕,是因为() A. 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B.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 C. 大量出口石油资源 D. 制造业发达

七年级地理下册 7_1 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东南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势变化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重难点) 【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 观察大屏幕景观图片:思 考、讨论、探究。 1、了解这些美丽的景观 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 的游客。 2、这些美丽的景观来自 东南亚。它大概位于中国 的东南方,跨过中国的南 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 水相连的东南亚。 3. 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 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 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 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 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 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 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 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 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 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 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 让学生感受 东南亚浓厚 的宗教氛围 及美丽的海 滨城市。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 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

衔接过渡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你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吗?你知道这些地区位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单元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拂光掠影”、“景观各异”的东南亚。 自主学习读图探究多媒体出示: ●东方的“十字路口” 讲述:东南亚在中国的南部,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 地,其中马六甲海峡是西方国家与 东南亚、东亚互通有无的重要的海 运通道。 提问:东南亚被称为海上“十字路 口”,请同学们把十字路口的四个 方向通向哪里写出来。 读图、自主学习 1、纬度位置:东南亚位 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半岛和群岛两 部分。北回归线穿过东南 亚的部,赤道穿过它 的部。所以东南亚 大部分位于带。 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 洲大陆的部,西临 洋、东临洋。 2、从图中找出亚洲、大 洋洲、印度洋、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 3、探讨:东南亚位于“十 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的 重要性并板演。 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十 字路口”的含义。并回答 问题: “一” 画沟通了印度洋 和太平洋;“|”画联系 了亚洲和大洋洲 根据学习的 描述大洲的 地理位置的 方法来描述 东南亚的地 理位置。培养 学生的运用 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做 到学以致用。 通过比划,让 学生领悟东 南亚位于 “十字路 口”的位置。 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 衔接过渡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已经十分重要了,马六甲海峡则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二、复习目标 1. 了解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课文的大致内容。 2. 重点语句分析感知 3. 相关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文回顾复习 藤野先生 一、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课文回顾 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重点语句回顾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 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 “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 “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区域地理《东南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郑伯华 (初中地理资阳市初中地理514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19 发表日期: 2012-10-26 14:10:33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第二节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一、课型:复习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知道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能说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主要物产的分布、生产、出口情况。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图表掌握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能在图上说出主要物产的重要生产或出口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咽喉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对我国的发展亦十分重要。 四、课前准备: 1、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记住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掌握东南亚重要物产及与之相关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国。 2、复习难点:归纳出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能领会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二、马六甲海峡: 三、国家及首都: 四、气候与农业: 1、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 (2)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2、农业: (1)高温多雨:粮食作物-水稻 (2)温热气候:热带作物-椰子、橡胶油棕 五、矿产:锡、石油

六、主要物产与生产、出口国: 七、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出示中考要求,概述主要内容导入复习。 (二)内容复习: 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以填空方式讲清东南亚地理位置,展示其纬度位置。 2、问: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十字路口”? 3、展示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 4、出示东南亚地形图。问: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5、复习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及地形特点。 6、复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马六甲海峡: 1、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地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导学案、教案

1社戏 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 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 前 预 习 写作 背景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 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 地战斗着。《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 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 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读准 字音 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 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 ..(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 撺掇 ..(cuān duo)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 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宛转,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 漂渺:现在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新 课 导 入 童年生活犹如五彩斑斓的画册,翻了一页还有一页;童年生活犹如欢快跳动的音符,一个,两个,……数也数不清。之前,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到鲁迅先生童年时在百草园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那份童真,那份童趣,多么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小说《社戏》,再来感受一段美好难忘的童年…… 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3课时)东南亚课时作业

第3课时东南亚 一、选择题 读东南亚略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四地气候类型不同的一个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岛是所在国人口最多的岛屿 B.C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 C.D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 D.D所在半岛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3.湄公河是D所在半岛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贵州省B.云南省 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 解析:第1题,A、B、C及其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所在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第2题,A岛所在国人口最多的岛屿是C岛屿;C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侵蚀作用下,D所在半岛形成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D所在半岛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第3题,湄公河在我国境内是澜沧江,经过我国云南省流入D所在中南半岛。 答案:1.D 2.A 3.B 读图,回答4~6题。

4.城市①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5.图示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火山②地震③风暴潮④寒潮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6.①城市是图示国家的最大城市,2005年该国将首都由①处迁往②处,有关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②增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③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缅甸,沿海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因地处板块边界和临孟加拉湾,多火山、地震、风暴潮等灾害;①城市为仰光,缅甸的经济中心,②城市为内比都——新首都,迁都到内陆的重要原因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也是为了分散仰光的城市职能。 答案:4.A 5.C 6.B (2015·南京高二检测)某跨国纸业集团计划在下图地区投资办厂。读图回答7~9题。 7.有关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 A.气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东南亚》教学设计 杨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板书:第二节东南亚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东亚东南亚课堂练习题

东亚东南亚课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陆地和最大的大洋之间,其气候特点( ) A.大陆性气候显著 B.海洋性气候显著 C.季风气候显著 D.热带特征突出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水能和森林 B.石油和煤炭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4.日本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5.下列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的岛屿是九州岛 B.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是日本海 C.北海道在四大岛中纬度最低 D.本州岛和四国岛之间是濑户内海 6.首都平壤属于( ) A.朝鲜 B.蒙古 C.日本 D.韩国 7.位于本区的内陆国和岛国分别是( ) A.蒙古和日本 B.日本和蒙古 C.日本和朝鲜 D.朝鲜和日本 8.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是( ) A.蒙古 B.中国 C.朝鲜 D.韩国 9.位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是( ) A.日本和朝鲜 B.中国和朝鲜 C.日本和韩国 D.朝鲜和韩国 10.以下有关东亚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各国均濒临海洋 B.东亚各国均属季风气候 C.东亚东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 D.东亚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 11.下列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 B.日本位于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地震 C.日本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D.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12.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人、工业产品输出C.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D.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大 13.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多港湾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缺乏 14.东南亚最著名的矿产是() A.天然橡胶和油棕B.煤矿和铜矿 C.锡和金矿D.锡和石油 1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XX市XX中学XXX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标准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东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本章教材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认识地区的起始课,前面有学习大洲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一章节应是对大洲区域特征的细化,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某个地区鲜明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读东南亚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国家和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马六甲海峡重要的交通意义。 2.读东南亚地形图:(1)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说明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2)说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说明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读东南亚气候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说明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七、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非常有特色,地形、气候、河流等无不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先把一些图像资料给学生,是其对东南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带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范围,然后通过小组活动分别找出东南亚两个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通过查找各种地图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过程

2018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课:社戏/鲁迅(共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安排3教时。 二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X k B 1 . c o m 社戏鲁迅(板书) 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

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2)日里: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五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六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新课标第一网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七布置作业 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6.1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下)

第六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东南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东南亚地图;自制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李安导演的著名电影《卧虎藏龙》吗?知道影片中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中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二[提问]: 它大概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 三[活动] 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我们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板书]: 东南亚组成部分: 1)中南半岛: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7)2)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5) 四[活动]: “比一比谁找的快” 1、寻找每个国家的首都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越南、缅甸、老挝) 3、内陆国是哪一个?(老挝) 4、首都与国家名称一样的是哪个国家?(新加坡) 5、哪个国家分别位于半岛和群岛上?(马来西亚) 6、哪个国家是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 五[承转]: 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南纬10度—北纬25度之间。 [提问] 在温度带的划分中应该属于哪个温度带?(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指的就是这里。[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亚洲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同学们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结合南京乡土地理) 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六[思考]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本课从学生熟悉的饮食作为切入点,由去东南亚引出四个问题,由这四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并联系实际回答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启发者和服务者。学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十字路口”的位置时运用Flash演示,这种方法直观、形象、生动。为了加强学生对“十字路口”位置重要性的认识,引用了中国海军去索马里打击海盗这一事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编故事记地名,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2.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学习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世界地缘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采取谈话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东南亚(屏幕展示课题东南亚),东南亚是个好地方,我告诉同学们东南亚有一种美食──东南亚香米(展示东南亚香米),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屏幕中的内容。同学们想,当你特别饿的时候,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带着茉莉花香的米饭,那多幸福啊!同学们嘴馋了,下面我们去东南亚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东南亚会遇到很多问题,谁来说说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如要有足够的钱、要知道东南亚在哪等?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几个问题。[展示:1.东南亚生产稻米吗?有适宜生长的条件吗?(气候)2.东南亚在哪里?(纬度和海陆位置)3.东南亚地理情况怎样?(岛屿组成、国家组成)4.怎样去?(路线、交通方式)]教师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解决上述问题。 (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东南亚生产稻米吗?老师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分析,东南亚适合水稻生长吗?打开课本28~30页,学生从中找出答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30页图7.25和7.26,请学生分别介绍两种气候(气温和降水)。我们具体来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播放flash具体展示)教师适时解说。 这时同学们放心了,东南亚真生产稻米。东南亚不只生产稻米,那里还有更多的热带作物,(放作物幻灯片)介绍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引导看图7.22作物分布,然后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放幻灯片展示问题)。 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C.泰国 ④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D.马来西亚 (三)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东南亚在哪里?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在中国的什么方向?(提示山水相连)赤道从中穿过(南纬10度~北纬25度),是什么温度带?海陆位置怎样?(播放flash,说明“十字路口”的位置,强调“十字”)学会了地理知识我们就要用一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海军舰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远征索马里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小说的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天真烂漫,是多姿多彩,是纯洁无瑕。提及童年,总会有无尽的追忆眷恋。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曾是个孩子,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童年。百草园、三味书屋那里有他的记忆,对他在农村的一段生活也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戏》这篇小说,相信你也会在属于他的这段时光寻觅到不一样的乐趣,说不定还感同身受呢!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资料) 三、预习检查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讨论并归纳:(板书)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第一部分(第1~3段):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1层(第1段)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2层(第2段)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层(第3段)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30段):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1层(第4~9段)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2层(第10~13段)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层(第14~21段)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4层(第22~30段)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段到结尾):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事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课,听写本课字词。 二、随机抽学生朗读部分文字,训练朗读能力。 三、概括文章的事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 1.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去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3. 4. 5. 6. 略写的是:1. 2. 7.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四、探究文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