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复习资料汇总

第七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学习目的和要求

这一章分析资本的其他具体形式: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并相应地分析剩余价值的其他具体形式: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通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产业资本家,而且其他剥削阶级集团,如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家和大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参与瓜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从而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和剥削的实质。

第一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投资于流通领域,独立发挥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家投资经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来自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是通过产业资本家的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出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价值(生产价格)把商品出售给消费者,这种形式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由于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商业利润也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家不仅剥削了产业工人,而且也剥削了商业职工。

一、商业资本的产生和作用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在历史上,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资本形式。无论在什么生产方式下,商人资本的共同职能是用货币经营商品买卖,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商人总是投下一定数量的货币作为资本,通过买卖商品的活动,收回货币并得到更多的货币。所以,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W-G(G+△G)。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和产业资本并列的商业资本,是具有客观基础的。这是因为:

第一,产业资本三种形式的职能,即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和商品资本职能是相对独立的。

第二,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式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是,要使商业资本真正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形态,光有上述可能条件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在商品流通领域,推销商品这件工作已经不由产业资本家来兼任,而是专门由商人,即流通中的代理人来承担了。

第二,商业资本家还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他必须拥有一定的货币,以便用来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出卖,变为更多的货币。

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对加速产业资本周转和提高产业部门的利润率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业资本家比产业资本家更熟悉市场情况,熟悉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因此,商业资本家推销商品可以大大缩短商品的流通时间,加速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

第二,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业资本家用于商品买卖和商业事务方面的投资比起产业资本家各自分散地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要少得多,这就相应减少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从而增加生产领域的资本总量。

第三,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业资本家经商可以大大缩短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加快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有利于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

第四,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产业资本家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加剩余价值生产,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

不过应该指出,商业资本对加速产业资本周转速度和提高产业部门利润率的作用,只有在它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内才是有效的。如果商业资本的数量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比例,就会造成浪费。

二、商业利润来源在商业中,纯粹的买卖活动,只能使商品的价值发生形态变化,即由货币形态转变为商品形态,再由商品形态转变为货币形态,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商业利润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而只能来自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用自己的资本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为产业资本家服务,帮助产业资本家实现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他能够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资本家转让这部分剩余价值的方式: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两种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形成商业利润。

由于商业资本是社会总资本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商业资本也必然要按照平均利润率来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平均化,是通过产业和商业这两大部分之间的竞争而必然形成的一种客观趋势。如果商业资本的利润率高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社会上就会有一部分产业资本转移到商业部门,使商业资本的利润率下降;如果相反,商业资本的利润率低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社会上就会有一部分商业资本转移到

产业部门,使商业资本的利润上升。这种利润率随着产业和商业两大部门的资本相互转移而波动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由于社会总资本分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因此,计算平均利润率的公式应当具体化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流通费用就是指在流通过程中支出的各种费用。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的流通费用是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例如,商品的运输、保管、包装等费用。这些费用和产业部门中的生产费用在性质上一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家垫支这部分费用所用的资本属于生产资本,和产业资本一样,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事这些活动的商业职工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家垫支的这部分费用,能够从商品中增加的价值得到补偿同时获得生产性劳动创造的利润。

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而需要的费用,也就是指由单纯的买卖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用在商品买卖上的费用,如广告费、通讯联系、商业报刊等费用、商业职工的工资以及簿记上的费用、现金管理费用等。这些费用都是非生产性的,因此,这些费用的价值都不能追加到商品上。

我们知道,一般商品和劳动力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价值中(c+v+m),(C+V)是生产成本必须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否则再生产便不能维持。因此,纯粹流通费用只能从剩余价值(m)中扣除,并且要由商业资本家垫支资本,并取得相应的平均利润。如果把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和一切商业资本都要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合并起来考察则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应当是: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纯粹流通费用)/(产业资本(或生产资本)+商业资本(=购买商品的资本+垫支纯粹流通费用的资本))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商业资本家不仅剥削产业工人,瓜分剩余价值,而且也剥削商业职工。

商业资本家为获取商业利润而经营商品买卖,都是雇佣商业职工进行的。商业职工从事的纯粹流通活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那么,他们是怎样受商业资本家剥削的呢?这是因为商业利润是靠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实现的。

商业职工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这和产业工人的工资没有什么不同。商业资本家购买了商业职工的劳动力,指挥和监督商业职工为他进行商业劳动。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他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便以商业利润的形式归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所以,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实质就是支配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里,白白地实现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为提高利润率也同样要提高对商业职工的剥削程度,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销售额。商业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出售的商品越多,实现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则他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而剩余劳动时间越多,所受的剥削程度也就越高。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定期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产生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商品的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有它自己特有的运动形式,所以它与职能资本是不同的。

利息是资本所有者通过借贷关系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利息量的多少决定于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市场利息率的主要因素是平均利润率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叫资本主义信用,它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部分,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目的是获取银行利润,它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银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它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股份公司是资本家通过发行股票,把个别资本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的企业。股票是它的持有者投资入股和有权取得股息的凭证。股票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它与股息量成正比例变化,与利息率成反比例变化。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借贷资本也是产业资本的一个独立化组成部分。借贷资本家(公利者)构成一个独特的资本家集团,他们不经营商品生产,也不经营商品流通,而是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货币资本从事贷放资本的活动,并据此同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一起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态。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一样,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资本形态,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它表现为高利贷资本,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则表现为借贷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借贷资本是不同的,它们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关系。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它的主要来源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其循环和周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必然出现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2)一部分流动资本。(3)投资没有到期的已经积累的剩余价值。

第二,一定时期内,一部分资本家临时急需要追加货币资本。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会贷款给那些临时急需要补充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去使用,让它们在后者手中重新发挥资本的职能。于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就变成了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由于它的使用价值的消费,它的价值和它的使用价值不仅会被保存,并且会被增加。

第二,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财产的资本,或所有权的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特殊的运动形态,从表面上看来,它既不包括生产过程,又不包括流通过程,而只是货币资本的贷出并在一定时期后,带着增殖了的价值,返回到它的所有者手里。它的运动公式是G-G…。

当然,货币本身是不可能生出更多的货币的。货币资本不经过生产地使用,就不可能增殖自己的价值。因此,借贷资本的完整运动公式应该是:

G-G…是上述公式的简化而已。

二、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由于职能资本家是借入货币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的,所以,他不能独自占有由运用所借资本而获得的全部利润,必须把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交给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但是利息必须小于平均利润。否则,职能资本家无利可图而不愿意借款了。所以,职能资本家利用贷款带来的平均利润,必须和借贷资本家一起瓜分,职能资本家自己得到企业利润,而把利息付给借贷资本家。企业利润是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在数量上表现为平均利润减去利息以后的差额。如果产业资本家靠贷款经营,取得的平均利润减去利息以后的企业利润叫产业利润,如果商业资本家靠贷款经营,取得的平均利润减去利息以后的企业利润叫商业利润。利润是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则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通过贷出资本收取代价的形式而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即使资本家使用自有资本进行经营活动,他们也会像使用借贷资本经营的资本家那样,把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利息和企业利润本来是总利润在数量上的分割,而现在转变成为在性质上的分割,即利息和企业利润在性质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其中,利息单纯地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结果,表现为资本本身的产物;而企业利润则单纯表现为资本家使用资本进行操作的结果,表现为资本发挥职能的产物。随着平均利润这种性质上的分割,用自有资本经营的资本家在人格上具有了双重性:资本的所有者和资本的使用者。因为他是资本所有者,所以他必须取得利息;又因为他是资本使用者,所以他还必须取得企业利润。

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叫利息率。既然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平均利润率便构成了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在通常情况下,利息率无论如何也不会与平均利润率相等,更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只有在某些极其特殊的场合,利息率才会等于或超过平均利润率。

影响市场利率的因素是:

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三、资本主义信用(一) 商业信用借贷资本和其他资本形式一样,经常处于运动之中,不断地由资本所有者贷给资本使用者,然后,又由资本使用者加上利息归还资本所有者。资本主义信用就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商品形式;另一种是货币形式。因此,根据贷放资本的不同形式,资本主义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就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时彼此提供的信用。在赊售商品时,商品虽然从卖者手里转移到买者手里,但是,卖者并没有从买者那里取得现款,而是得到了一张延期支付的票据。因此,把商品赊售出去,实际上等于在商品形式上把资本贷放出去,这时买卖双方的关系,也就成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关系。赊购的价格往往比现款支付的价格要高一些,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赊购者向赊售者支付的利息。

资本主义商业信用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因此,商业信用体现着职能资本家彼此之间的关系。

第三,商业信用还要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是一种单向信用,因而它限制了商业信用的规模。

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它是商业信用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现款的债务凭证。期票经过债权人在它背后作了转让债权的签字(背书)之后,在到期之前,可以当作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用来向别的资本家购买商品或偿付债务。这样,期票的新的持有者就成了债权人,他有权在期票到期时向最初的开票人(债务人)兑取现款。由于在赊销、赊购过程中,许多资本家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因此,到期的期票常常可以互相抵销,只有抵销不完的余额才用现款来支付。因此,商业信用和期票的流通对于加速商业资本的周转和节省货币流通费用具有很大作用。与期票不同,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开出的令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汇票在债务人签名盖章承认以后才生效,这种手续叫“承兑”。

(二) 银行信用所谓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种种局限性:

第一,银行信用不是由职能资本家相互提供信用,而是由银行提供给职能资本家的信用。由于银行能把社会上的各种游资集中起来,形成了庞大的借贷资本,因此,这种信用就不会受到个别资本家资本数量和资本归流的限制。

第二,由于银行贷出的不是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闲置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的范围也就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只能由商品的出售者提供给商品的购买者,而银行信用却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家。正因为银行信用有这些优点,所以它能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和更长的借贷期限,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银行信用主要通过银行来办理,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款人和贷款人,即债务人和债权人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负债业务,即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和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货币的业务;另一方面是资产业务,即把资本投放或贷给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使用的业务。

银行的资产业务或贷款业务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主要有期票贴现、抵押贷款和长期投资等。

银行资本家投资经营银行业务的目的,和其他资本家一样,也是为了获取利润。银行的存款利息率低于贷款利息率,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了银行的经营管理费用便是银

行利润。它来自职能资本家支付的贷款利息的一部分,所以,银行利润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叫银行利润率。银行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一样,要求获得平均利润。这是通过资本在银行业和工商业之间不断转移的方式进行竞争形成的。当银行利润率高于工商业的利润率,工商业资本家就会把资本转移到银行业,使银行利润率下降;相反,如果银行利润率低于工商业利润率时,银行资本就会转移到工商业中去,使银行利润率提高,这种竞争的结果,银行资本家也只能获得平均利润。

银行业务是由银行资本家雇佣的银行职工完成的。银行职工的劳动属于纯粹的流通活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银行职工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里,银行职工无偿地为银行资本家取得银行利润。因此,银行资本家不但同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一起剥削产业工人,同时也剥削银行职工。

第三节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农业资本家(租佃农业家)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由于形成的条件和原因不同,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和土地的优劣程度不同相联系的地租。级差地租实质上是耕种较优土地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优劣程度不同,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又分成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地租。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者对工地所有权的垄断而产生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余额。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虽然没有价值,但有价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它与地租成正比例变化,与利息率成反比例变化。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资本也是一种产业资本,农业资本家投资农业也是为了获得利润。如果农业中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宁愿把资本提到其他部门,而不经营农业。大土地所有者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是为了得到地租,如果得不到地租,大土地所有者宁愿让土地荒芜,也不愿给农业资本家使用。因此,农业资本家所获

得的剩余价值,必须大于平均利润,才有可能在交付地租之外,仍能得到平均利润。所以,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就是农业资本家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归私人所有,大土地所有者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业资本家要雇佣工人开办农场,必须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种土地,交纳地租。土地所有权与农业经营权相分离,同时,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地租是以不同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为了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我们必须把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加以区别。

第一,封建地租是以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超经济的强制,即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并摆脱了农业工人对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它们之间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第二,封建地租,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即无论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它在数量上一般总要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有时还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或必要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只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第三,封建地租体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为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我们还必须把租金与地租区分开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租金是农业资本家在租赁土地的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货币额,它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所以,租金和地租是不同的,租金并非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其中,除了地租以外,还包括其它因素而引起的各项费用:

第一,租金还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

第二,租金还可能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以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二、级差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级差地租,另一种是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租用不同等级的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在数量上存在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本质上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的形成是因为土地有好有坏,在其条件农业中超额利润的形成有它自己的特点:

第一,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像工业品那样,决定于平均生产条件,而是决定于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经营好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经常可以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所以,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存在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存在,使这个超额利润以地租形式交给大土地所有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土地私有权无关。土地无论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还是私人所有,只要有经营垄断,就会产生级差地租。土地私有权只是与级差地租的分配有关,即仅仅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原因。

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

形成级差地租有三种不同的条件:第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壤肥沃程度的差别;第二,不同地块距离市场远近的差别(这两个条件又可以归结为并列地投入不同地块的各个资本的生产率的差别);第三,是连续地投入同一地块的各个资本的生产率的差别。由第一和第二两个条件形成的级差地租,马克思称之为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或级差地租Ⅰ;由第三个条件形成的级差地租则称之为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或级差地租Ⅱ。

三、绝对地租农业资本家不管租用什么土地,即使最坏的土地也必须要交纳的地租叫绝对地租。

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农业资本家只能得到和工业资本家相同的平均利润。因此,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也是120元。这样,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价值20元(140元-120元)。如果农产品不是按照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照高于生产价格,或等于价值的价格出售,这样,在农产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形成绝对地租。为什么农业部门中的超额利润能够保持在本部门内而不参加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过程呢?

根本原因在于在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在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虽然也能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但由于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资本的自由转移,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所有的资本家只能得到平均利润。所以,工业品只能按照生产价格来出售。在农业中,情况就不同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自由竞争,妨碍资本由其它部门自由地转移到农业部门中来,阻碍农业部门中的剩余价值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任何资本家要想把资本投到农业部门中来,即使投到最坏的土地上也必须交纳地租。因此,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和由此决定的交纳地租的必要,就使得农产品一定要按照高于其生产价格,或等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出售。这样,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部分,即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就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而留在本部门内部转化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农产品价格包括剩余价值,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此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绝对地租是这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并超过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那么上面所说的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就不存在了。那么绝对地租还是否存在呢?只要存在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还存在,那么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但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它就不再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了,这时,绝对地租是在租金的名义下,由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转化而来。

四、土地价格土地是自然存在的东西,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它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普遍化的情况下,凡是对它拥有所有权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当作商品来买卖,并且有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凭借土地所有权能够取得地租收入。这个道理是和股票价格一样的。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实际上是出卖这块土地索取地租的权利,而地租不过表现为他用以购买土地以及地租索取权的那个资本的利息。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本身的购买价格,而是资本化的地租,也就是说,为了要取得相当于地租量的利息所需要的资本量便是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既然是资本化的地租,因此,地价的高低首先决定于地租的大小,其次,土地价格还决定于当时的利息率水平。地价是和利息率成反比例变化的。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土地价格的公式如下: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地价有上涨的趋势。这是因为地租有增加的趋势,而利息率却存在下降的趋势。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1、许多中外学者如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当斯密等都论述并强调它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多) 2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1747 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 现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他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单、填) 3、1950 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单) 4、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 )工作面临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 变化。(多) 5、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 )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4)对客户 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简、多)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 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名)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在岗位说明书中。 (名) 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名) 4 、职责:是指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加以表达。(填) 5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单) 6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单)

江苏省自考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选1*20=20 1.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 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 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 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 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 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 9 8.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 9.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19 10.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 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 20 12.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 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 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 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

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 17. 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 0 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 19. 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P31 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 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 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 48 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24. 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 25. 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 26. 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 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 动说。 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 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美活动。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 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2. 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 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 并敏 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 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 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 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 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 乎是同义词。 ②动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 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 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第一, 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 以至于把动物的快 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③巫术说。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是 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 论。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 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 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 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 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 限度的。 ④劳动说。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 动。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它 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 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从物质性 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 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 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

工作分析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06092工作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 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的工业企业中,当时被称为岗位研究,后来又被应用于政府文官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2、1747年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A.美国狄德罗 B.德国狄德罗 C.中国管仲 D.英国亚当斯密 3、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 A.1747年 B.1914—1945年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4、工作分析,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A.狄德罗 B.宾汉 C.巴鲁斯 D.泰勒 5、1950年,提出来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的是()。 A.狄德罗 B.赛迪? C.巴鲁斯 D.泰勒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许多中外学者都论述如()。 A.管仲 B.格拉底 C.荀况 D.柏拉图 E.亚当斯密 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 A.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 B.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 C.工作面临的困难 D.社会环境的变化 E.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 1、(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石的是。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 1、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 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 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 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 1、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称为()。 A.职务 B.职组 C.职位 D.职系 2、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以、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A.职务 B.职级 C.职位 D.职系 3、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也是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 A.工作分析小组 B.工作任职者 C.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 D.专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一时间某一主体所负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称为()。 A.职位 B.职务 C.职业 D.职组 E.岗位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的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1.0 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1.0 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0 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0 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0 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1.0 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1.0 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1.0 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1.0 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自考《工作分析》主观题重点内容1

自考《工作分析》主观题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1.工作描述:工作描述主要是解决本工作主要干什么的问题,它是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征方面信息进行描述。 2.工作丰富化:也叫充实工作内容,是指在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作具体改变,使得员工对计划,组织,控制和个体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 3.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当价值的维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当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通常薪酬专家们应用他们来确定职位或工作的薪酬等级,并最终确定他们的薪酬水平。 4.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5.报酬要素:是指一个组织认为在多种不同的职位中都包括的一些对其有价值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组织战略的实现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 6.工作分析系统的实用性:是指运用某种工作分析系统进行工作分析的可行性与难易程度。 7.工作要素法: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的人员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他的目的是确定对成功完成特定领域的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及此行为的依据。他的开放性在于它研究的行为或行为的特征要素与其他工作分析系统所研究的行为或行为的他在要素有所不同。 8.管理工作因子:是一组描述工作内容的因素,根据不同职位工作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管理工作因子,可以使工作描述更容易。 9.工作说明书:就是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征方面信息进行描述,以及规定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和工作背景或经验等发面要求的书面文件。它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任职要求)两部分组成。 10.工作任务:是指在工作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要素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 11.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电话。 12.面谈法:又称访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者就某一职务或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面谈的程序可以标准化,也可以非标准化。 13.管理工作因子:是一组描述工作内容的因素,根据不同职位工作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管理工作因子,可以使工作描述更容易。 14.任务清单分析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倾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任务清单系统一般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的一套系统的方法、技术;二是与信息收集方法相匹配的用于分析、综合和报告工作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 15.工作调查:是指为了改进已经与现实状况不相适应的工作说明书,重新进行工作再设计而进行的调查活动。 16.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电话。 17.观察法:是指由有经验的分析者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过程,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某一时期工作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方法。 18.工作分析系统的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所要测量内容的真实含义。对工作分析系统而言,就是指某工作分析系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被分析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对任职者的要求。 19.工作评价:是指通过一些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具体来讲,

06092工作分析自考复习资料

工作分析复习资料06092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每小题1分一、单项选择题)的工业企业中,当时被称为岗位研究,后来又被应用于政府文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 官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日本D.英国A.美国B.德国C年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2、1747 。的人().中国管仲D.英国亚当斯密A.美国狄德罗B.德国狄德罗 C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3 50年代..1914—1945年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A.1747年B)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上发、工作分析,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4 展而来。D.泰勒A.狄德罗B.宾汉C.巴鲁斯 年,提出来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的是()5、1950。D.泰勒A.狄德罗B.赛迪?范C.巴鲁斯2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许多中外 学者都论述如(.亚当斯密B.管仲.苏格拉底C.荀况D.柏拉图EA )。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CA.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B.工作面临的困难.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E.组 织经营环境的变化D.社会环境的变化1分)三、填空题(每小题、(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 资源系统的基石的是。1 6分)四、简答题(每小题1、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5 工作分析概述第二章) 1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称为(1 ).职系C.职位 D A.职务B.职组。2、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以、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职位D.职系A.职务BC.职级 。最佳主体()、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也是是工作分析中的3‘天然的'.工作任职者C.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BD.专家A.工作分析小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负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称为()。 A.职位B.职务C.职业D.职组E.岗位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的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 .职组E.岗位.工作族A.职位B C.职系D 。、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称为()3 .岗位.职组E.工作族A.职群 B C.职系 D 分)三、填空题(每小题1 (职责)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的是。1、(工作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繁琐和2、在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中,极具挑战的工作。它是工作分析人3、(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员进行工作分析的依据。4。、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也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奠基工程。(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5、、6(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工作分析经过系统的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利、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劳动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薪酬设计、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2、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工作要素是指工作生活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任务3既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负担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目的的要素集合。4、职业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5、职位分类,然后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 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 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 展开。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 自然美 (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 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 方法不一样。 4、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 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 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 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 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 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 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 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5、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 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 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 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 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6、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 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 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 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 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 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7、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 最具个 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 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8、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 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 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 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 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 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而发展。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 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 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 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 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 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 9、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 在论为基础? 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 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 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 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 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10、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生成性——一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 二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 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 ②贯通性一一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 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在特定文 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 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 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 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③兼容性——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 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 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 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 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 一。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 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 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 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 中。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 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 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 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 往。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 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 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 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 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 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 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 最高的生存状态。 12、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①广泛性或普适性一一即不仅在某一种 类或某一体裁中使用,而且还在其他一般艺术形式中 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使用;②统摄性一一即 集杂多于统一。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术语颇多,且 有零散性特点,就需要概括和统摄。按照这种统摄性 原则,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古代审美形态 的基本脉络;③历史性一一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 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 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 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①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 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②工具不仅包 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 言符号的能力;③ 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 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 意识④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 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 的一种物质手段⑤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 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 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 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 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4、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 里? 答:①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 展阶段的产物;②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 不断演变。 15、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答: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首先,中国文 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 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中国文字 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 具有逻辑性 16、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② 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③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④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17、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内涵: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 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 格。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 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 的尊严之美。

自考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复习资料资料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 1.工作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工作分析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工作权限分析、工作关系分析、工作环境条件分析、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2.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应慎重,主要应考虑哪几种因素?①工作的结构性.工作分析系统的选用首先取决于工作的结构性.②产业的类型.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与产业的类型相关.③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也影响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④企业价值观.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价值观中对人性的假设.⑤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也与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密切相关. 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其含义以及作用?内容: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标识、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联系、工作的绩效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工作规范. 含义及作用:工作说明书是对企业各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与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以及人员资格条件等所做的统一要求. 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4.科学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哪几方面?1.高层的支持和认可.在编写工作说明书之前,人力资源的经理一定要和相关的高层领导进行讨论,明确工作分析的意义,正确定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取得领导对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编写的理解和支持.2.员工的参与和配合.企业在编写工作说明书时,各部门的主管以及员工应该积极参加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编写技术培训、指导和审核.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向员工宣传制定工作说明书的意义,界定说明书中各项内容的含义.3.逐步分层实施.(1)开展工作分析与调查.(2)界定部门职责(3)分析部门职责(4)分解部门工作任务.4.使用规范用语.规范工作说明书的描述方式和用语关系到工作说明书的质量,因此这一工作不容小视. 5.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工作说明书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会给工作岗位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编写出规范的工作说明书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工作说明书的动态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5.编制工作说明书的一般准则是什么?(案例分析题)1.确定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要依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加以调整,可简可繁.2.选择工作说明书的格式.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采用表格式.3.界定岗位.必须指明工作范围和性质,可以使用“为部门”或“按照经理的要求”这样的词语来说明.4.使用专业词汇.在编制工作说明书时,选用最专业的词汇来表述,比如分析、收集、分解、监督等.5.使用规范文字.工作说明书应使用规范文字填写,字迹要清晰,地方不够可续页. 6.使用正确的表述方式.如使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每个句子应该以动词开头;每个句子必须反映出一定的目的,应该使用让读者一目了然的表达方式;不必要的词语应省略,在使用那些只有唯一含义的词语以及用来详细描述工作方式的词语时,要小心谨慎;对于工作任务的描述应能反映所分配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任职者的性格特征. 7.使用统一的格式.所有的工作说明书最好都用统一的格式,注意整体的协调,做到美观大方. 8.多层次、多角度审核把关.为了搞好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需要企业最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典型岗位代表、部门经理及主管和员工代表、外聘工作分析专家协同工作,共同审核把关. 6.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在安排各类岗位及人员的比例时,应处理好哪几个关系?1.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生产岗位的比例.直接生产岗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处在生产第一线,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非直接生产岗位,为直接生产岗位提供服务,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是必不可少的.2.企业中生产工人内部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的比例.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岗位,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它们两者之间的比例,要根据生产条件和各自的工作量大小进行合理安排.3.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在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由于劳动分工的不同,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工种.这些工种需相互协作,才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地进行.4.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企业在保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失误的前提下,应力求降低管理人员的比重,消除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地现象.5.服务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企业内部的各种服务性岗位,应

2015年10月历年真题工作分析试卷

2015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6092工作分析 一、单选题 1.被称为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德鲁克 B.梅奥 C.泰勒 D.西蒙 2.在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中,若干工作中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被称为() A.职位 B.职组 C.职级 D.职务 3.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是() A.工作分析的主体 B.工作分析的目的 C.工作分析的客体 D.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 4.在对职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某个职位的特征和任职资格,还应分析这个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同其他职位的工作联系,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这个职位的全部特征。这一原则属于工作分析原则中的() A.系统原则 B.动态原则 C.应用原则 D.科学原则 5.专门针对管理人员而设计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系统是() A.职位分析问卷法 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C.职能工作分析法 D.工作日志法 6.将业务流程划分为营运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划分依据是() A.组织活动的性质 B.跨越组织的范围 C.输入输出对象 D.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 7.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称为 () A.岗位设置 B.岗位评价 C.岗位调查 D.岗位分类 8.工作性质相同的岗位构成() A.岗等 B.岗群 C.岗类 D.岗系 9.在岗位设置中,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工作要求而设置的操作性岗位被称为 ()A.管理岗位 B.专业岗位 C.生产岗位 D.执行岗位 10.岗位设置原则中,要求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这一原则被称为() A.有效配合原则 B.一般性原则 C.能级原则 D.岗位间关系协调原则 11.按照组织中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另一类人员的定编定员方法称为() A.比例定编定员法 B.效率定编定员法 C.职责分工定编定员法 D.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 12.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成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四个层次。其中小类有() A.66个 B.166个 C.413个 D.1838个 13.在岗位描述分析中,对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独立性与多样性程度、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设备与材料运用进行的分析被称为()

2010年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

2010年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汇总5 第五章艺术论(一) 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答:第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主要有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第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主要有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符号说(朗格)。 第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主要有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2.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答: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 答: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第一,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各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第二,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在。色彩、线条、旋律等。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形式符号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第三,意象世界层。属于核心层次。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实地生成于接受者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第四,意境超验层。属于最高境界。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分为广义和狭义。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意象超验层是以意象世界为中介的,意象层是进入意境层的必由之路。 5.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意象是由意与象两方面组成。“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和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等。“象”则是指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现。当主体想传达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体验时,意便出现了;意所借以显现的,具有直观性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