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概论 第六章

美学概论 第六章

美学概论 第六章
美学概论 第六章

美学概论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李泽厚认为,审美的符号形式之美来源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积淀,这个学说就是()。

A.生命形式说

B.积淀说

C.表现说

D.模仿说

答案: B

纯粹形式美说最早从()就开始了。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B.十八世纪末的康德

C.古罗马的朗吉弩斯

D.十九世纪的形式主义

答案: A

理解审美符号形式的起源和意义的唯一道路是()。

A.通过人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B.人对事物形式的再现

C.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

D.个人情感的表现

答案: C

提出审美符号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康德

B.柏格森

C.苏珊·朗格

D.克莱夫·贝尔

答案: D

审美活动得以呈现的介质的本性是()。

A.物质材料

B.纯粹的形式元素

C.在物的物性的开启中显现

D.自然的物质材料

答案: C

音乐呈现的基本样式是()。

A.空间样式

B.时间样式

C.语言样式

D.综合样式

答案: B

雕刻的显现形式是()。

A.空间样式

B.时间样式

C.语言样式

D.综合样式

答案: A

"整体大于局部的相加"是()所产生的效果。A.多样统一的原则

B.平衡的原则

C.格式塔原则

D.气韵生动的原则

答案: A

提出形式组织的"格式塔原则"的是()。

A.精神分析心理学

B.行为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答案: C

审美的空间形式是()。

A.来自于自然的空间本身

B.来自于人的存在性境域的展开所形成的空间C.来自于对物体的空间模仿

D.来自于虚空

答案: B

首先提出"气韵生动"的是中国古代的()。A.刘勰

B.张颜远

C.孔子

D.谢赫

答案: D

审美活动的符号形式是()。

A.一种显现性符号形式

B.一种指称性符号形式

C.概念性符号形式

D.一种信号形式

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有意味的形式"构成的条件是()。

A.要使形式本身能够参照现实事物,也就是看起来要像

B.要剥离表现的符号形式与现实之间的任何指认关系,获得形式的自足独立性

C.要使符号形式具有美

D.要使符号形式具有可塑性,可以进行自我转换、调整

E.要使形式"透明",即使形式本身和意味交互透明,使意味就是形式本身的意味

答案: B,D,E

"有意味的形式"的特征是()。

A.人的存在性境域转化为自足独立和自我丰足的形式

B.符号形式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形式要有自身的生命,即它是一种生命形式C. "有意味的形式"必须具有召唤性,它召唤人从知性、算计的利害领域回归生命的本源性根基

D. "有意味的形式"必须具有现实性

E. "有意味的形式"具有唤起纯粹形式快感的特征

答案: A,B,C,E

作为显现的介质的特征是()。

A.它们只是死的物质媒介,在审美显现中没有意义

B.作为显现的介质必须具有物的物性

C.作为显现的介质具有承载性,即承载显现的形式

D.作为显现的介质必须是具有可塑性

E.作为显现的介质必须具备可显现性,即让表现的东西完美地呈现出来

答案: B,C,D,E

审美呈现的形式之组织原则包括()。

A.多样统一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美化的原则

D.格式塔原则

E.气韵生动原则

答案: A,D,E

审美的显现形式的组织样式主要有()。

A.线条的组织样式

B.时间样式

C.空间样式

D.语言样式

E.体积样式

答案: B,C,D

名词解释

"生命形式说"

答案: "生命形式说"是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人提出来的一种解释审美形式的理论,就是将审美活动的显现形式与人的生命表现关联起来,认为审美活动中的形式,是通过形式元素及其组织来显示生命活动的。因此,审美活动的显现形式就是一种生命形式或情感形式。这样的生命形式不是代表生命,而是它本身就是生命的形式;它不是通过指称外在事物而获得意义,而是它自己有自己的意义,因而是自足独立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

答案: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自身凝聚、孕育而成的显现形式。在这种存在性境域向符号形式的凝聚的过程中,既不是借用已有的形式以便把存在性境域的内容装进去,也不是脱离存在性境域本身而概括为另外的符号形式,比如数学模式或概念符号,而是就把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本身向符号形式突变和生成。这样的符号形式作为形式,就不是空洞的纯粹形式,而是有自身意味的形式;同样,作为存在性境域显现的符号形式,它又不是存在性境域本身,而是向符号形式呈现转化了的。因此,一看到这样的符号形式,我们就不仅仅看到了纯粹的符号形式,而是同时也看到了其所呈现的人的存在性境域。

论述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审美符号形式的时间组织样式?

答案:第一,时间样式的定义。

第二,时间样式是本源于存在性境域的展开本身所具有的时间性。这是时间样式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根源。

(举例略)

为什么说审美符号形式本源于存在性境域的显现?

答案:第一,世界上并没有单纯形式的存在,它们都是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显现和呈现时,逐渐形成和生成了这些所谓纯粹的形式。即使有一些表现形式是从自然形式抽象和总结而来,这种已经经过抽象的形式也已不再是自然的形式,而是经过了人的加工和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和加工,就已经加入和渗入了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显现的意味。而有些形式,根本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大多数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其起源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从自然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形式,还是人自身创造的表现形式,其真正的本源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生成物。

第二,就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的含义和意味的来源而言,如果不是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造就了形式、并使其具有生命的存在性展开所具有的意味的话,就没有办法使纯粹的形式具有意味,所谓生气灌注的形式、"气韵生动"的形式中的"生气"、"气韵"等品质,并不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所创造的和生成的。

通过对符号形式起源的追溯,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审美活动呈现的符号形式以及这些符号形式本身的美的特质,既不是自然的物理的形式及其品质,也不是纯粹形式本身及其品质,而是诞生于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理解符号形式的起源及其意义的唯一道路,就是通过人自身的存在性的显现活动来进行。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他的美学名着《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要辨析“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着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舞蹈美学概论

舞蹈艺术有感 我是一个很喜欢音乐的学生,但是很坦白的说,我对舞蹈却是一窍不通,我看不懂它的内涵,也看不懂它的专业程度,但是我想了解它,不想只做一个盲目的看客,自所以这学期我选了舞蹈艺术这门选修课,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在慢慢领会感悟舞蹈带给我的精神力量,带给我的震撼。 我仍旧清晰地记得老师第一节课带给我们的空间讲解,如果一个演员在台上没有空间感的话,他一定过不了多久就会晕,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更是如此,无数闪耀的灯光打向你的时候,如果你的眼睛不能盯住一个空间位置,结局是必然是失败的。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它是靠身体带给我们一种美感,一个故事,一段感情,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种语言是无需翻译的,只要用心感受它,自然就会明白它所要传递的东西,只是每个人的理解是不相同的。 如果放在从前,我是绝对不会看《神舞》这种舞蹈,在我曾经的观点看来,这真的是一群人在台上疯疯癫癫,穿的鸡毛或者半裸在台上蹦来蹦去,在老师的解说下我发现,我错了。这段舞蹈有着一段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背景。它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玄机。在传统的文化中,居住的是一些原住民,所以在舞蹈中,这些演员的穿着都是当时当地的一些原始服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好多现代人开始进行了移民,在舞台上就看到了一些现代人穿着时尚的皮衣皮裤,或者半裸着上身。通过他们的舞步和眼神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扮演原始的舞蹈者并不是十分专业,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原住民他们虽然没有经受专业的舞蹈

训练,但是他们跳出来的东西却是最真实最质朴的,犹如唱歌中的原生态唱法一样,而那些扮演现代人的专业舞着,从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中就能看出是常年受过专业训练的。浓浓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丰富的舞蹈内容,确实使这部舞蹈更加吸引人。 舞蹈这门艺术,不但能陶冶情操,也能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更能让人心情愉快。舞蹈我正在开始懂你,爱你了。希望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依旧可以有舞蹈陪伴着我!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美学概论》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美只能通过()而得到界定。 A.生产实践 B.事物本身的美 C.形式 D.美感经验 答案:D 一个对象的"美"是()。 A.对象本身的美 B.对象形式的美 C.美感经验在对象上的附着 D.对象的物理品质 答案:C 美感经验的表现性是指()。 A.情感的宣泄 B.对形象的把握 C.借景抒情 D.通过把握对象或创造形象来呈现人的内在生命 答案:D 提出"直觉即表现,表现即艺术"的是()。 A.康德 B.克罗齐 C.弗洛伊德 D.黑格尔 答案:B "美"与美感经验之间的关系是()。 A.先有"美",然后才有因美而引起的美感经验 B.先有美的事物,然后才引起美感经验 C.先有美感经验,然后我们才作出美的判断 D.先有美的理念,然后才有美感经验 答案:C 一个人饥饿后美食一顿,这时他所产生的快感是()。A.自由感 B.美感的快感 C.生理的快感 D.道德的快感 答案:C

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美感经验是物理的事实 B.美感经验是美的事物引起的经验 C.美感经验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 D.美感经验是一种生理的快感 答案:C 中国古代的诗学总原则"诗言志",体现了美感经验的()。 A.自由特征 B.直觉性特征 C.快感特征 D.表现性特征 答案:D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是()说的。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美感经验与感官感觉的差别在于()。 A.感官感觉是外部刺激的结果,美感经验则是人的心身和情感活动所熔铸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 B.感官感觉是被动形成的,它没有表现性;美感经验则是创造的和表现性的 C.感官感觉是活生生的;美感经验则是纯粹精神的 D.感官感觉是具体的;美感经验则是观念的 E.感官感觉局限于生理的层次上;美感经验不是纯粹的生理感官层次上的,而是心、身、情感等人的整体生命所突然凝结的状态 答案:A,B,E 美感经验的快感的来源主要是()。 A.来源于纯粹生理的刺激和亢奋 B.来源于人的心身之间的和谐、自由状态 C.来源于人的生命活动所达致的完满感和充实感 D.来源于对事物的模仿 E.来源于生命活动的自由创造和内在意义的表现 答案:B,C,E 审美直觉的特点是()。 A.直觉具有神秘性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Asthetik”(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关于美学 第一节美学学科的诞生 1.美学学科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P5 第一个阶段:审美意识的原始发生。时间:前文字时代(主要是原始社会)。 第二个阶段:美学思想的自觉构建。时间:文字时代以后直至18世纪。 第三个阶段: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独立。(标志性事件: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原始人的审美活动与审美意识有两个基本而明显的特征:P7 第一是实用性和功利性; 第二是审美性和精神性(超功利性)。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 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是“感觉的科学”,并且明确把审美活动归 结为感性认识,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的审美,应建立专门的“感性学”。 (美学最初最基本的定义)P12 2P12-14 维柯(“诗性的智慧”是感性的智慧和想象的智慧,是 以感觉为基础的想象,即具有形象的想象)3.P1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美的平面是圆形,最美的立体是球形。 苏格拉底:美是有用的。 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给人类带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类带来科学。” 个别的感性存在与它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 善必与善的怎是合一,美合于美的怎是。 美的现象体现美的本质,美本体与美的现象是合一的。 普洛丁:太一说和流溢说。 中世纪:美在上帝。 19世纪 理性主义美学:理性主义认识论法国布瓦罗: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德国莱布尼茨:美是直觉的,不一定是清晰的。 经验主义美学:经验主义认识论英国培根:关注现实中具体的审美范畴 霍布斯:以善为美的核心,以美为善的形式 洛克:“白板说” 古典美学 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 主要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美学概论重点题目和答案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研究艺术美,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2. 试分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 ?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 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关系 ?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美学与心理学 区别:对象、范围不同 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 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与文艺理论 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 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 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合;两者相互作用。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 ?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开发智力 培养意志力 促进身心健康) 方法: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 ?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 ?勤于思考1. 西方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 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从社会生活方面探索美的根源 ?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 ①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②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③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 2. 如何理解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美的根源和本质只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作出科学说明。 1.生产活动是美诞生的最原始基础 2. 人在其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3.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就是说,人身上有物质性、动物性,古有自然力量的一面,但人身上还有精神性,社会性因素,故人还有思维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的一面。人不仅能从社会角度去感受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因此,人的本质力量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力量。所谓对象化,就是说人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消极地适应世界,而是能按照客观和自身目的能动的创造世界,吧自己的聪明才智等本质力量灌注到对象中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在人与现实所发生的审美中形成的,在这里,首先涉及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要具有审美的属性。再次,主客体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指人按照没得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吧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 4. 简述美的特征 一、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二、客观性美归根到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依赖于客观对象的客观属性与形式。 三、多样性 美的形态无限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有不同表现形态。四、社会性 美的社会性指它同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美总是作为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五、功利性 美的功利性即符合人的目的性,指对人有利、有

美学概论 第六章

美学概论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李泽厚认为,审美的符号形式之美来源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积淀,这个学说就是()。 A.生命形式说 B.积淀说 C.表现说 D.模仿说 答案: B 纯粹形式美说最早从()就开始了。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B.十八世纪末的康德 C.古罗马的朗吉弩斯 D.十九世纪的形式主义 答案: A 理解审美符号形式的起源和意义的唯一道路是()。 A.通过人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B.人对事物形式的再现 C.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 D.个人情感的表现 答案: C 提出审美符号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康德 B.柏格森 C.苏珊·朗格 D.克莱夫·贝尔 答案: D 审美活动得以呈现的介质的本性是()。 A.物质材料 B.纯粹的形式元素 C.在物的物性的开启中显现 D.自然的物质材料 答案: C 音乐呈现的基本样式是()。 A.空间样式 B.时间样式 C.语言样式

D.综合样式 答案: B 雕刻的显现形式是()。 A.空间样式 B.时间样式 C.语言样式 D.综合样式 答案: A "整体大于局部的相加"是()所产生的效果。A.多样统一的原则 B.平衡的原则 C.格式塔原则 D.气韵生动的原则 答案: A 提出形式组织的"格式塔原则"的是()。 A.精神分析心理学 B.行为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答案: C 审美的空间形式是()。 A.来自于自然的空间本身 B.来自于人的存在性境域的展开所形成的空间C.来自于对物体的空间模仿 D.来自于虚空 答案: B 首先提出"气韵生动"的是中国古代的()。A.刘勰 B.张颜远 C.孔子 D.谢赫 答案: D 审美活动的符号形式是()。 A.一种显现性符号形式 B.一种指称性符号形式 C.概念性符号形式 D.一种信号形式 答案: A

美学概论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 “什么东西是美的”vs “美是什么” 结论:美是难的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 二、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分为哪几个方面和代表性观点 (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秩序、明确和匀称) (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3、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1)柏拉图:美是理念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 黑格尔:艺术发展史。 象征型:东方艺术。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物质溢出精神 古典型:希腊雕刻。内容和形式契合。特点是静穆和悦。 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 2、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 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美在物还是在心”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教案

影视美学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影视美学概论英文名The introduction of film aesthetics课程编号18600760j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 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学年1401班学期2015—2016 第2 学期 一、课堂讲授部分32学时 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8学时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8学时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8学时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8学时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 二、麦茨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第二节:电影叙事学 一、电影导演史话 二、电视导演史话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代表学者及其基本观点 二、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的理论基础 二、“系统缝合”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及其主要观点 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影符号学 难点:电影叙事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课件讲授、视频案例教学、提问、课堂讨论 五.时间分配 1、电影符号学(2课时) 2、电影叙事学(2课时) 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2课时) 4、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1课时) 5、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1课时) 六.教学内容 电影第一符号学 以结构语言学为模式来研究电影艺术,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 20世纪60年代中叶产生 三大研究领域: 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码的类别 电影叙事学 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罗普 例子 31种功能 七种角色: 反面角色(对头);提供者(施与者);助手;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送信人(发送者);英雄;假英雄列维—斯特劳斯: 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 格雷马斯: 角色模式: 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历史就是很 的,但就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就是十分 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著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

朱光潜为代表的与以李泽厚为代表 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 哥拉斯学派(d)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2) 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 1.美学研究的对象 观点一:美(毫无意义) 观点二: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 观点三:审美心理——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目前美学的研究对象:(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也需要结合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 美学研究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来研究现实与艺术中的美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人的现象和问题 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 5.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的——概念推理型 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 (2)心理学的——实验+推理方法(对产生美感的过程进行推理再做概念性描述) 心里美学:心理距离、直觉过程、移情、内模仿 【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里距离。心理距离是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所保持的距离。设喻者在情感方面对本体怀有关心、热爱、同情等善意情感或怀有厌恶、憎恶冷漠等恶意情感。 【移情】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融合的过程,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体把自己的感受、感情和思想注入对象使之染上主观色彩的结果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作业题 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丰富多彩的人生与审美现象 1、人与世界有哪些关系? 2、怎样理解审美现象的丰富性? 3、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有几个层次的关系? 第二节审美的历史性 1、说说“美”和“艺术”概念在中外的演变情况。 2、理解审美历史性有何重要意义? 第三节美学学科的诞生 1、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的关系怎样? 2、鲍姆加登是如何定义美学的? 第二章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 第一节美学发展简明线索 1、理一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简明线索。 2、谈谈20中国美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1、归纳一下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情况。 2、今天文明应该怎样确立美学研究对象。 第三节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1、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美学? 3、为什么说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三章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美学的哲学基础 1、主客关系中实践、生存与语言关系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理想性生存?什么是非理想性生存? 第二节美学的内在问题 1、审美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审美活动中,感性经验有什么变化? 3、审美活动中主体怎样? 第二节审美与人生 1、如何理解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2、为什么说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3、本编特别突出了“生存”与“实践”概念,你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审美中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编审美活动论 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1、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2、审美需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1)它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从根本上说,审美需要作为人所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不仅能唤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激情,而且赋予人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蕴。这种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正是审美需要之所以可能的一种深刻的现实基础。 3、审美理想的作用。 答:(1)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4、怎样理解审美趣味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答:(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主体的个性特征是由先天和后天,生理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因而必然会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审美趣味作为一种个人的爱好和倾向,自然也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审美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地位,他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背景等等都会对其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审美活动的特点。 答:(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2、人与世界的本己性交流具体指什么? 答: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况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它既是主体得以能动地表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对象能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一种生动过程。 3、为什么审美活动是有限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答: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就是说,它既具有功利性,又具有无功利性,既具有自律性,又具有他律性。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就恰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审美活动价值的的特殊性? 答:所谓审美活动又具有他律性,就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

美学概论复习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 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二章 一、美的本质 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 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 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英】荷迦兹《美的分析》 【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 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 【法】孟德斯鸠 【美】朗洛伊斯 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 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 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 【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 【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美在主观”说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 【英】科林伍德 【意】克罗齐 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 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 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 (2)“美在生活”说 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 【德】马克思 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创造了美。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 C、博克 D、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迅 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 A、感官 B、审美能力 C、想象 D、灵性 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

美学概论试题答案

美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2、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味的审美追求。 3、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4、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5、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的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二、简答题 1、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2、怎样理解审美的历史性?首先,审美现象中的对象实体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历史性;其次,审美主体对审美现象的思考与认同更是不断变化,更具历史性,如人对美、艺术的理解,如美学核心的演变和转移。 3、试述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美学思想是主体较自觉的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追求。但尚不是整体或独立的思考。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非全部)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为美学。因此,审美意识、美学思想是美学的构成部分和基础,美学则是它们的理论化与系统化。 4、简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⑴、本体论阶段(古希腊到16世纪)用概念的逻辑推论建立起一套追求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纯粹原理。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普洛丁、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⑵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奠定了美学的基本旨趣,赋予美学一种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主要有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德国古典主义。 ⑶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始)美与感性都不再是自明的,也不再是先在的学科基础性概念,需要在丰富复杂的人类生存现象中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的价值与意义也需要重新加以考察。有维特根斯坦、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及20世纪60年代后的诸流派。 三、论述题(此类问题,如不能展开或举例,将只有一半的分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