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初中历史九上《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word教案 (5)

岳麓初中历史九上《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word教案 (5)

岳麓初中历史九上《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word教案 (5)
岳麓初中历史九上《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word教案 (5)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查理?马特改革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拜占廷帝国的衰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①通过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理解内因、外因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提高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提高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通过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提高通过多种途经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日本大化改新”一目,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补充讲解,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方法。

②学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一目,在学生自主阅读、讨论问题的基础上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并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③学习“西欧城市的兴起”一目,通过自主阅读和网上搜集信息,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对比西欧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归纳其不同之处。

④学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目,除自主阅读课本外,还应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有关历史背景书籍搜集信息,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

①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而理解改革开放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在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的基础上,对比西欧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的不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探讨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理解城市的兴起对削弱封建领主力量,发展商品经济,推进政治改革和文化进步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师生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实例,展示相关图片,教师强调: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就是在中国文化影响下转变的。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板书)

一、日本大化改新(板书)

首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该目四段文字几卡通问答,归纳这一目所讲述的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意义。

1.大和国统一日本(板书)

时间:5世纪时

最高统治者称呼:大王后改为天皇

2.大化改新的背景(板书)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是:贵族与部民、奴隶、平民的阶级矛盾;贵族豪强内部争夺权利的矛盾;皇室、留学中国的改革派与当权的豪强贵族守旧派的矛盾。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板书)

让学生归纳小字部分的内容即可。包括两个方面: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实行班田收受法和行政制度的改革。

4.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板书)

意义:①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②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提问: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打破了奴隶族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其次,部民边为班田农民,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的实施,建立了新的封建剥削制度,解除了豪族对部民的奴役,使农民的租税和徭役负担固定下来,给农民在经济上以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5.日本的幕府统治(板书)

提问:日本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学生看卡通问答。

教师指出:幕府统治即日本将军控制中央政权的时期,历时600多年,它的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板书)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板书)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它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建立起许多封建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板书)

提问: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作用?

教师指出:采邑制的建立,加强了法兰克国家的军事政治力量。后来,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

3.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板书)

提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有哪些等级?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特点: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服兵役等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影响:导致西欧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系不完善,王权衰落,兵连祸结。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教师予以适当指导。

4.丕平献土(板书)

学生看书了解基本情况及其影响,指出:教皇给丕平加冕、丕平向教皇“献土”,说明教皇与西欧封建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愚弄人民。“丕平献土”使教皇拥有大片领土,从而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基础。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板书)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板书)

提问:西欧城市在11世纪前后为什么会重新兴起?重要城市有哪些?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有什么不同?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共同讨论作答。

不同点:

西欧封建城市唐宋中国城市

兴起基础在封建主或教会领地兴起在政治中心兴起

城市功能工商业活动中心,经济功

能为主。先是政治中心,后又成为工商业活动中心。兼具经济和政治功能。

城市规模规模小,人口10万以下规模大,大的人口上百万

2.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板书)

提问: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原因、意义?

原因:封建领主掌握城市的统治权,他们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城市居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被迫开展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

意义:法国许多城市取得了自治权,建立了自治公社;意大利的一些城市还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讨论: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归纳: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②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③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这一切都是西欧最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前提。④随着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形成了市民阶层。从形成的市民阶层中分化出来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板书)

1.背景——东罗马帝国的衰落(板书)

2.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1453年)(板书)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存在1000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影响(板书)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帝国。

影响: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延缓了这些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控制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关多税重,战争不断,妨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这成为后来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中古亚欧文明,时

间跨度从5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中期,

空间跨度从东亚的日本到西亚、东南

欧的奥斯曼土耳其、拜占廷帝国及西欧

的重要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反映了封

建制度的形成、确立、发展及走向衰落

的发展进程。

【作业】完成基训

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练习题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练习题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 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近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王毅回应有人将现在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时指出“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1970年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神色凌重的下跪忏悔,表明二战后的德国为日本树立了什么榜样( ) A、实行非军事化 B、奉行和平外交 C、深刻反省历史 D、奉行殖民扩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A、延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岳麓版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英、法、俄、塞、意),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欧洲战场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南、西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一战的主要战役有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其中尤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惨烈。 5、1917年4月,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 6、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7、一战的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厚灾难。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美国为什么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答: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从头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晦气的外交地位。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 问题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均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从头瓜分世界,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过程中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三对

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狂妄的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双方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 畅想天地 答:小毛奇的依据是此战标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此后将陷入一场永远的阵地战,这对于处在被协约国东西夹击两面作战的德国来说极为晦气,德国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看透教材(史实)+理论(理论背景)、认识教材和理解教材 参考书目: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叶小兵《历史教育学》 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 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 分类: 一是:呈现方式或者载体划分(物化材料) 1、文字类: ?教科书(常用的基本的历史教材)、 ?教辅用书(讲义、教师用书、练习册、地图册、绘图册、学 习指导书、习题集)、 ?历史文献资料(官私档案、家谱、方志、正史、日记、报刊、 碑刻)、 ?历史著作及读物(故事、小说、论文、专著、剧本等历史题 材的文学作品)。 2、电子音像类:图片、图表、地图、录像、录音、影视、计算机软件 3、实物类:文物、模型 二是:使用状况/重视程度基本教材(常规教材)、辅助材料 教材的功能与作用: 呈现资料(信息载体)、解释资料、启发刺激思维的工具、帮助学生从历史求证现实,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范围 推荐读物: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从教学论、课题论的角度: ?是历史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 ?是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凭借、 ?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历史教材的编写 与史学著作的区别:适用对象的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取材标准不同(选材取材依据课程标准)、编著类别不同(编为主)、内容呈现方式不同(教科书对史学专著的转化方式、较为简单易懂,史著为引人新材料、专业知识)

编写的制约因素:符合国家立场、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受制于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从传统“教本”转到“学本”、挑选一些基础的,学生需要了解又能掌握的历史知识 编写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取向: 原则: 科学性原则(客观真实、符合事实、真实可靠、非史学家少用、多用 权威大家公认的、图片视频选取要著名出处) 教育性原则(具有教育意义、哲学意义、体现主流意识、符合教育客 观规律(掌握学生思维规律)) 基础性原则(基本史实需要学生掌握了解、面大不是专题知识、建立 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 结构性原则(结构优化、知识结构的讲解、并非专业化展示) 可读性原则(利于学生理解、难度与容量适当,难度适中) 适用性原则(可接受性高、章节之间、课与课之间尽量均衡) 内容取向: ●教师取向:一般选择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勾勒基本的知识框架, 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备课方便,如人教版教材。 ●学生取向:史料与图文并茂,以学生为主(人民版、岳麓版) ●知识灌输取向:选择历史认识的已有成果。 ●能力培养取向:选择典型的历史事实的陈述及原始资料(选择与 学生直接经验比较接近的直现性强的,具体历史细节编入教科书。 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体例是指教科书的编撰架构和组织样式,现今主要有章节 体、课题体、专题体。 1.章节体:把历史划分为各个不同时代为章,再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划分为 几个节来阐述历史既有横向,也有纵向。优点:阶段性与全面性的结合,且主次有别。劣势:割裂了一时段内史实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考察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形式教呆板。如1904,夏曾佑《中学历史教科书》。 2.课题体:90年代后,主要在新课改初中历史教科书。以课为单位,按照历史 发展时间顺序,以历史事件、现象为纲目,每课讲授一课时。优点:每课一主题,内容集中,层次简单,好教好学较为自由,发展空间大。缺点:阶段性不明,历史现象主次不分明。 3.专题体:90年代后,主要在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在书中设置若干专题进行 编写。优点:为师生教学的创造性留下空间,师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深入探讨,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岳麓版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历史意义,思考俄国和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什么不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难点】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图片。教师引言:这位伟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当年我们中国的老大哥俄国的领头人,他在俄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毛主席,那么列宁为什么会在俄国有如此的威望?他带领的十月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我们来学习《俄国的十月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 师: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枝。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底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危机四伏。至1917年,俄国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师:一站之前俄国的社会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战期间俄国的半数劳动力被充军,所以一站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多媒体展示一站中的俄国士兵以及一站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历史: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及其成就《荷马史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其建筑特点 ①比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两种早期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对教材有关插图的观察,了解其建筑风格,并认识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③通过课中题及课后的畅想天地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师生问答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 ②通过卡通问答,结合中国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认识到文字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②通过介绍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文学、戏剧和建筑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同学们知道这其中包含有什么科学原理吗?这一工作原理首先是谁提出来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位科学家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有所介绍,希望同学们如古人一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北宋的统治

第28课北宋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北宋建立的过程及中央集权的强化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重文轻武的国策,及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的建立 难点:重武轻文的国策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请说出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960年;赵匡胤;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图片):宋太祖黄袍加身画面和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系马槐)照片。现在位于今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五代十国后期地图,后周两字变为北宋。北宋统治者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统一战争。谁的时候灭掉了十国割据势力?到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时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局面。北宋的疆域图(把割据政权并入北宋)。 在统一战争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他怎么当上的皇帝?兵变。现在最怕什么?兵变。于是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戏。(字幕):杯酒释兵权 看小字一分钟,打开图片杯酒释兵权,请两位同学看图即兴讲故事(分别扮演皇帝和大将)。 解决了什么问题?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又故技重演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板书:三、皇权的加强 1、解除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 那么谁来管地方呢?打出示意图:节度使→文臣板书:2、派文臣做地方官3、并派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军队怎么办?示意图:大将、节度使→禁军→皇帝板书:4、皇帝直接控制禁军 另一个示意图: 概括记忆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二除:二派:一控制: 文字材料: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继承)之,遂无复(不再有)弱干强枝之患。

问:节度使专权结束于何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结束于北宋初期,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 看录象:赵匡胤 这些措施的结果,使整个北宋以至于南宋300余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兵变,自唐朝中期以来的武将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威胁中央的局面终于结束。为宋朝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的集权又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反馈练习:一、选择:1、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B、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C、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机构的膨胀D、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的时间是:() A、875年 B、907年 C、960年 D、1069年 3、以下哪一项不是周世宗改革的措施:() A、安顿流亡农民 B、惩治贪官污吏 C、减免苛捐杂税 D、善于用人纳谏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A、杯酒释兵权 B、玄武门之变 C、靖难之役 D、陈桥兵变 5、北宋哪位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仁宗 6、五代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后周②后梁③后唐④后汉⑤后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⑤④②③① 7、向宋太祖建议加强中央集权的宰相是:() A、石守信 B、宗泽 C、王安石 D、赵普 8、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 A、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 B、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C、地方节度使权力过重 D、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9、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中,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10、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①新法推行后没有取得成效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③推行新法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④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宋太祖、宋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 麓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阅读课文说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讨论一下,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市场经济; 意义: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7《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2、工业化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

岳麓版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岳麓版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17世纪与18世纪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相似点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可见这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君主专制 B.反抗殖民压迫 C.实现民族独立 D.向民主法治化国家过渡 2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3 . 谚语是历史最好的写照。下列描述中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是 A.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B.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C.以眼还眼,以牙还牙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 . 列表能有效梳理历知识。下边表格“?”处应填()

A.《荷马史诗》B.《俄底浦斯王》 C.《蒙娜丽莎》D.《哈姆雷特》 5 . 如下图所示,导致19世纪英国各职业从业人员所 占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殖民帝国的形成 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工业革命的推进 D.工人运动的高涨 6 . “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下列事件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②罗马帝国的扩张 ③希波战争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 生物外表受环境变化影响极大。1800年左右,由于大量的烟雾排放,英国白蛾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灰色蛾的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B.鸟类的捕食 C.工业的开展D.电力的普及 8 . 欧洲中世纪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占地最多的封建主是 A.教皇 B.国王 C.贵族 D.公爵 9 . 对殖民国家来说: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这场活动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D.三角贸易 10 . 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 11 . 西欧中世纪有一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兴起于 A.美丽乡村 B.浪漫庄园 C.自治城市 D.新式教会 12 . 复习课上,王老师收集了如下图片,请你据此分析,王老师这节复习课的主题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提问:尼罗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样?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七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岳麓版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美国北部工业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南北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内战的基本经过和结果;林肯。 能力培养: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认识内战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美国内战的影响,认识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的贡献,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重点: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领土的扩张 2、西进运动:为什么说“西进运动”的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二、战争的爆发 经过:(1861年~1865年) ①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②爆发: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部联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③形势: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战备松懈,节节失利。 ④转折:1862年《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⑤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三、北方取得胜利 颁布文件主要规定所起作用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习题精选第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 “倭患”习题精选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 ) A、600 世界“航海日” B、500 中国“航海日” C、600 中国“航海日” D、500 亚洲“航海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若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列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 )

A、印度洋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大西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国沿海地区受倭寇侵扰开始于( ) A、元朝初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常熟市志载:“嘉靖年间,楼寇多次自沿江侵犯县境焚掠民居。知县王铁率兵民齐心筑城抗倭,并屡次出击,打败入侵者。”材料中的“知县王铁率兵民齐心抗倭”发生在(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荷兰 B、日本 C、英国 D、葡萄牙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面是夏明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他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鉴真东渡②张骞通西域③郑和下西洋④宋设市舶管理海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历史:第1课 《史前的人类》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课史前时期人类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课时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 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图文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进化阶段主要代表 猿人早期非洲人 晚期中国山顶洞人 2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3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氏族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英、荷、法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的航程奴隶贸易的影响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掠夺的影响 ①通过整理西方殖民者在16—18世纪扩张的史实,了解西方殖民扩张第一个时期的概况,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解答课中题“设计一幅简单明了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和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 ③通过对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影响的分析,以及对课后马克思那段话的理解,培养学生 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法制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条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文图片、文字资料及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感知奴隶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血 腥和残酷,以及殖民地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从而认识到无论殖民扩张给世界历史的发展 带来怎样的进步,但对广大殖民地人民而言都只是灾难,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其反抗斗争的正 义性。 ②通过对对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奴隶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血腥和残酷,树立同情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抗 侵略与剥削的正义感。 ②通过了解殖民扩张使殖民国家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学生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念,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进步性与贪婪性共存的本质。 ③通过讨论“为什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无法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培养学生建设一个 独立、富强、进步的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殖民罪恶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贸易、抢劫、掠夺这些血腥的手段所具有的客观上的进步性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展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根据各图展 示的内容提问,由此导入新课。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 荔城中学:侯春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 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 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 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 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 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 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 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二、母系氏族社会 1、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复习新、旧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氏族(介绍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3、人类社会先经历母系氏族,后经历父系氏族。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岳麓版复习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岳麓版复习特训九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历史课上有四位同学,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见解是( ) 小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小红:消灭地主阶级 小兰:解放了生产力 小刚: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A、小华 B、小红 C、小兰 D、小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 A、镇压反革命 B、稳定物价之战 C、追歼残敌 D、抗美援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土地改革和抗病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答案】: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doc

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简要过程。 准确记忆并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等重要概念。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农业集体化的深入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和弊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二、新知讲解。 1、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西方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新生政权,俄国国内也频繁发生反革命叛乱。面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找出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产生的效果。学生回答:便于苏维埃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內外敌对势力,但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一些地区的农民暴动。 教师出示材料: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岳麓 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

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讲授新课: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 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 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 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小组活动: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苏联的解体 知识回顾:戈氏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教案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2..过程和方法 (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导入。 一、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果意义。 二、诺曼底登陆 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 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引导学生列诺曼底登陆战简表:时间、指挥者、地点、主力、结果、意义。 三、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重要的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重点掌握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与会国、内容、影响。 四、大战的结束 线索梳理: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进行改革来对抗“经济大危机”的国家,并且介绍了美国进行的“新政”,以及这个政策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如“黑色星期四”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软件,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增加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讨论的力度,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比较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对比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史料解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以及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来解决战后问题。回忆以前所学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回忆前面的知识,进行回答) (讲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达到维护自己本国利益的目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种稳定是暂时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必然会爆发。在1929—1933年,就发生了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