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b. P a /P b =a La /a Lb =3/2=1.5,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1.5。它表示需要三个单位的劳动收获苹果,但只需要两个单位的劳动收获香蕉。如果一个人放弃收获苹果,这释放了三个单位的劳动,这3个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收获1.5个香蕉。

c. 劳动力流动确保每个部门拥有共同的工资和竞争确保商品的价格等于其生产成本。因此,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它等于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工资除以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工资。由于假设各部门的工资都是一致的,所以价格比的比值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值,即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1.5。

2、本国的情况与第1题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a.画出国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800/5=16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800/1=800;以香蕉的产量为纵轴,以苹果的产量为横纵,可画出国外的生产可能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由确定苹果供应相对于香蕉供应的每个相对价格。最低的相对价格是用本国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进行计算,即a La /a Lb =3/2=1.5。在这个价格,相对供给曲线是平的。最高的相对价格是用国外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进行计算,即a L *a /a L *b =5/1=5。当苹果的相对价格位于最高和最低相对价格之间时,苹果的相对供应量(L/a La )/(L */a L *b )=(1200/3)/(800/1)=0.5。以苹果的相对价格为纵轴,相对产量为横轴,可得世界

006 要素充裕度 要素充裕度又叫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国家2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 )大于国家1的这一比率,我们就说国家2是资本丰裕的。或者如果国家2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PK/PL )小于国家1的这一比率,我们就说国家2是资本丰裕的。

苹果

400

007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比例理论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要素禀赋则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008 重要理论

在本国,当棉布相对价格上升时,靠劳动获取收入的人能从贸易中获利,而以土地为收入来源的人却遭受损失。在外国,当棉布相对价格下降时,情形与上面相反:劳动者遭受损失,土地所有者获利。

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

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可以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是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美国的贸易模式表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高技术工人比较充裕,低技术工人比较稀缺。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将使美国的低技术工人不是短期而是长期的受损。密集使用低技术工人的产业,如服装业和制鞋业,一直要求政府进行保护以应付外来竞争。

009 里昂惕夫悖论

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

010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效用程度却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

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参见下图),其斜率一般为负值,这在经济学中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011课后习题

4、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已知一国某种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都会引起偏向性经济增长。无论哪个国家资本存量的增加都会使得世界X产品的产出增加,相对的,劳动存量的增加也会使得Y产品产出的增加。另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也表明一国会出口那些本国生产要素相对充裕并

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因此,A国就会出口X到B国而从B国进口Y产品。但是,不同偏向型的增长有可能对福利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有可能使得本国的福利水平减少,而进口偏向型增长则一定会能使得本国的福利水平增加。 a.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A国的贸易会恶化,A国的福利会减少的可能性比会增加的大,而B国的福利会增加。(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会增加X产品的供给。出口X产品。是出品偏向型增长。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意味着本国贸易条件恶化,福利水平有可能减少。而外国贸易条件会改善,福利水平增加。) b.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A国的贸易会改善,A国的福利增加,B国会减少。(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会增加Y产品的供给。但是还是进口Y产品,同时Y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对进口有利。是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福利会增加。) C.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B国的贸易会改善,B国的福利增加,A 国会减少。

012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劳动专业化分工

在大规模生产中,工人可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每个人从头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这就是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这一点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提出。在《国富论》中,他以大头针行业为例,一个未受到专业训练的人,一天只能勉强做一个大头针,但如果将生产分为18个工序,每人只承担一个工序,人均日产量达到4800个大头针,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是十分显著的。

几何尺度因素

某些几何尺度的因素也暗含了规模经济,如大型设备每单位产出的制造和维修费用通常就要比小型设备低。举一个例子:把输油管道的周长扩大1倍,这时油管的截面积(运输能力)将超过1倍,每单位原油的运输成本也随之降低。

生产要素不可分割性

有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如电脑管理、流水作业等,只能在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采用,也就是说,这些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通常是不可分割的。在汽车制造等行业,流水线作业的成本优势就十分明显,据统计,一家汽车厂商如果年产量超过30万辆,成本就能比小规模生产大大降低。

财务因素

013 外部规模经济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

014 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Externaleconomy)又叫外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EconomyofScale)。

专业化供应商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外溢

015 学习曲线动态收益递增

学习曲线也称为经验曲线,是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以一定的比例下降。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是表示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条曲线。

成本随着累计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情形就是动态收益递增。

016 课后习题

假设单个汽车生产商的固定成本是50亿美元,而每辆车的可变成本是17000美元。厂商越多,竞争越激烈,价格就下降。具体说P=17000+150/n,n为市场上厂商的数量。设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分别有3亿和5.33亿人口。a.在没有对外贸易时,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均衡的厂商数量是多少?b.在没有对外贸易时,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均衡的价格是多少?c.现在假设美欧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美国市场上除了原有的3亿人口外,将增加5.33亿人口。在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将有多少汽车厂商?汽车新的均衡价格是多少?d.美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在b和c中为何不同?自由贸易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吗?是怎样改善的?

a.对于美国市场而言,有P=AC,即17000+150/n=nF/S+c,其中F为固定成本,S为行业总销量,c为边际成本,则有F=5,000,000,000,S=300,000,000,c=17,000,代入式中解得n=3

对于欧洲市场而言,有P=AC,即17000+150/n=nF/S+c,其中F为固定成本,S为行业总销量,c为边际成本,则有F=5,000,000,000,S=533,000,000,c=17,000,代入式中解得n≈4

b.对于美国市场而言,把n=3代入P=17000+150/n,可得P=17050

对于欧洲市场而言,把n=4代入P=17000+150/n,可得P=17037.5

c.对于自由贸易后的市场而言,有P=AC,即17000+150/n=nF/S+c,其中F为固定成本,S为行业总销量,c为边际成本,则有F=5,000,000,000,S=833,000,000,c=17,000,代入式中解得n≈5,把n=5代入P=17000+150/n,可得P=17030

d.这有助于解释近几十年来因为贸易变得更加自由而在某些行业中发生的合并,如福特收购捷豹,戴姆勒- 奔驰收购克莱斯勒等。在美国和欧洲价格都一样跌至$17,030。此外,在两个市场上品种都增加了:在美国,自由贸易前消费者可以在三个品牌之间进行选择;现在他们可以在五个品牌之间进行选择。在欧洲,自由贸易前消费者可以在四个品牌之间进行选择;现在他们也可以在五个品牌之间进行选择。

017 国际劳动力流动原因影响

书本P148 理论与图重点掌握

018 课后习题

假设本国和外国都有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但只生产一种产品,两国的土地供给及生产技术完全一样,各国的边际劳动产出取决于其就业水平,具体如下:

雇佣工人数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出

1 20

2 19

3 18

4 17

5 16

6 15

7 14

8 13

9 12

10 11

11 10

起初,本国雇用了11个工人,而外国只有3个工人。试说明劳动力从本国向外国自由流动对两国就业、生产、实际工资和地主收入的影响。

本国劳动的边际产品是10,而外国劳动的边际产品18。在外国的工资较高,因此工人在往本国和外国的边际产品是等同的点迁移。当每个国家都有7个工人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时每个国家的劳动的边际产品是14。

019 关税分类

按征收对象分类,关税可分为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三类;按征收目的分类,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按征税计征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滑准税;按货物国别来源而区别对待的原则,可分为最惠国关税、协定关税、特惠关税和普通关税等。

020 进口国征收关税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P179

021 课后习题

本国对小麦的需求曲线为D=100-20P,供给曲线为S=20+20P,推导并绘出本国的进口需求曲线。没有贸易时,小麦的价格是多少?

没有贸易时,本国对小麦的需求应与供给相等,有D=S,即100-20P=20+20P,解得P=2 现假设P=1,则有D=100-20*1=80,S=20+20*1=40,Q=D-S=80-40=40,即本国的进

2、在上题的基础上加入外国,其需求曲线为D*=80-20P,供给曲线为

S*=40+20P。

a.推导并绘出外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同时计算没有贸易时外国的小麦价格。

b.现在允许本国和外国进行贸易,且运输成本为零。试述并绘出自由贸易时的均衡点,与之对应的世界价格是多少?贸易量又是多大?

a.没有贸易时,外国对小麦的需求应与供给相等,有D*= S*,即80-20P=40+20P,解得P=1

现假设P=2,则有D*=80-20*2=40,S*=40+20*2=80,Q= S*- D*=80-40=40,即本

数量(Q)

数量(Q)

b.自由贸易时,当本国进口需求与外国出口需求相等时,世界价格达到均衡,即MD=XS 由上题可得,MD :P=2-0.025Q ,XS :P=1+0.025Q ,代入式中,解得Q=20,P=1.5 即自由贸易达到均衡点时,与之对应的世界价格是1.5,贸易量是20

。图如下所示:

3、若本国对进口小麦征收0.5的从量税。a.确定并绘出关税对以下几项的影响:⑴各国的小麦价格;⑵各国对小麦的需求量与供给量;⑶贸易总量。b.确定关税对以下各社会集团的福利影响:⑴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生产者;⑵本国消费者;⑶本国政府。c.画图说明并计算贸易条件改善所得、效率损失和关税对社会福利的总影响。

增收从量税后,新的MD 曲线为80-40*(P-t ),t 为具体的关税税率,即0.5,XS 曲线不变,联立方程组后解得P (W )=1.25

a.(1)本国的小麦价格为1.75,外国的小麦价格则会下降为1.25。(2)本国对小麦的总需求量从自由贸易时的70下降为65;外国对小麦的总需求量从自由贸易时的50上升为55,供给量会减少10。(3)贸易总量降为10。

b .⑴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生产者获利13.125⑵本国消费者损失16.875⑶本国政府收入5

S (a)=55*(1.75 -1.50) -0.5*(55 -50)*(1.75 -1.50) =13.125

S (b )= S (d )=0.5*(55-50)*(1.75-1.50)= 0.625

S (c )= S (e )=(65 -55)*(1.75 -1.50) =2.50

c. 贸易条件改善所得为S (e)=2.5、效率损失为(S (b)+S (d))=1.25,关税对社会福利的总影响是S (b)+S (d)- S (e),即降低1.25。

MD

P W

D *

S *

数量(Q ) 价格(P ) D S 数量(Q ) 价格(P )

P T

022 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

P200

023 支持贸易关税贸易条件改善论

P205

024 布兰德斯塞分析

P255

025 从商品价格到要素价格分析(5步)对外改革开放我国劳动所得分析P57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2016-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讲义—新祥旭考研

第4章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 一、政府的贸易与投资政策 1.政府设置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原因 (1)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一般来说,自由贸易会使得某些产业受到冲击,导致工人失业,对失业的顾虑是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一个很大障碍。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得很多利益集团转而寻求政府的帮助,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形成。 (2)出于保护幼稚产业的考虑在新兴产业中,企业往往经验不足,缺乏最新的专有技术。同时,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这会提高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它们也缺乏国外该产业中的竞争者通常所具备的规模。因此,幼稚产业可能需要暂时的保护,以免遭受外国竞争者的遏制。 (3)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政府干预有时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发展: ①采取适当的行动,保证本国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一个产业内赢得先动者优势; ②帮助企业克服障碍进入由外国企业获得先动者优势的产业。 (4)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政府通常要求保护与国防有关的产业,对事关国防与安全的重要产品设置贸易和投资限制。许多国家害怕如果进口武器的话,当与武器生产国发生政治或外交纠纷时,国家安全会受到威胁。 (5)出于国家文化和民族特性的考虑国家之所以能够凝聚国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存在能够使国民区别于其他国家国民的国家文化和民族特性。政府试图保护被看作国家文化与特性核心的某些产业和公共资产。 2.贸易与投资政策

(1)贸易政策 ①关税 a.含义: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贸易政策措施。 b.征税原则:一般关税的征税原则是进口来自任何国家的货物均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适用同样的税率。 c.分类 一一按照进出口货物的流向,分为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 第一,进口关税是指对输入一国关境且最终目的地也为该国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第二,出口关税是指对输出一国关境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第三,境税是指对通过一国关境而最终目的地不在该国的商品征收的关税。目前,多数国家不征收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因此一般所说的关税(除特别说明外)指进口关税。 ——按进口商品的不同原产地适用不同的税率分类,关税分为普通关税和优惠关税。 第一,普通关税,又称一般关税,是指如果进口国未与该进口商品的来源国签订任何关税互惠贸易条约,则对该进口商品按普通关税税率征税。 第二,优惠关税,是指对特定的受惠国给予优惠待遇,以低于普通关税税率的标准征收关税。优惠关税又分为特定优惠关税、普遍优惠关税、最惠国待遇关税三种。 ②进口配额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国际贸易学硕士培养方案

经贸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专业(专业代码:020206 )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硕士、博士学位点,所属学科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和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8人,硕士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重点资助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本专业学位点根据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对外贸易与开放经济发展实际,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物流系统优化与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型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国际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五年来学位点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浙江省科技厅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3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出版《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浙江“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问题研究》等专著15部,教材9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国内外发展动向,具有创新精神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在涉外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学从事涉外经济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研究;WTO对外经贸管理体制研究;开放经济战略研究等。 三、学习年限 修业年限为2—5年,基本学制2.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应该修满32学分以上,其中

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

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020206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学制:3年所授学位:经济学硕士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掌握坚实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政策与实务专业知识,熟悉多边贸易体制与规则及主要国家对外经贸政策,熟悉深圳市外经贸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并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研究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合同的商定与履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等。 2、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贸易环境等。本专业研究生导师具有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的教学、科研经历,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进行研究,是一个较早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并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学术群体,在本学科范围内形成一支专业特色鲜明、人员结构合理、科研教学成果突出的梯队,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的研究特色,并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优势,在国内确立了相应的学术地位。导师队伍:本专业目前有导师11人,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陈勇教授,经济学博士,经济学院院长。在《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文汇》、《财经问题研究》、《财经论丛》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2006年出版专著《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独自承担或参加了多项省、市级课题。赵登峰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主讲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出版专著多部,论文数十篇。江虹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出版专著1部;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以及《现代企业经营谋略库》外贸篇,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刘伟丽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版专著一部;在《经济学动态》、《财经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CSSCI 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主持课题多项。陈凯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深圳市优秀教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出版专著1部,在《经济学家》、《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科学》、《商业经济与管理》等CSSCI 索引期刊独立发表论文16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课程设置:高级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专题研究、国际贸易规则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分工专题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等。教学资源:经济学院是深圳大学文科学院中唯一具有高等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学院。其中,金融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政治经济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为省级精品培育课程,《国际经济学》课程是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获深圳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全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含合著)10余部,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10余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长期位于热门专业行列,和校外多家高校以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较多的出国出境学习机会。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面人文素质和复合知识结构、强烈社会责任感、优良职业操守、具有创新意识和学术涵养、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能够熟练运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前沿理论;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在外经外贸、政府机关、金融证券等部门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管理、调研策划和理论研究。周飞华 2007年毕业现为大公香港评级副总监梁伟森 2007年毕业现为广州市观见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朱振奎 2007年毕业现为深圳市银富天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潇 2007年毕业现为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分析师柯晓 2007年毕业现为深圳大学在读博士、校长秘书翟拏云 2009年毕业现为中国银行深圳滨河支行副行长朱庆 2011年毕业现为招商银行龙城支行行长助理胡卫夕 2012年毕

最新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 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 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 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进 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 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 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 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 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 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机会成本 李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 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比较优势与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 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 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 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 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一一劳动时, 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课后习题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 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 会成本是多少? 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 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 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1200/3=400 ;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 投入=1200/2=600 ;以香蕉的产量为纵轴,以苹果的产量为横纵,可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

国际贸易实务讲义

《国际贸易实务》讲义国际贸易术语——FCA 题目:国际贸易术语——FCA讲义 寝室长:谭茜2014111310 寝室成员:唐凤2014111309 雷星宇2014111311 邱粤2014111313 曾凡荣2014111314 邓瑾霞2014111315 班级: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 完成日期:2016年10月17日

目录 一、基本特征及适用范围 (2) 二、使用FCA术语应该注意的问题 (5) 三、Incoterms2010中FCA买卖双方的其他义务………………… 6 四、FCA和FOB的区别 (12)

教学重点: 1、了解FCA 2、运用FCA 3、了解FCA与FOB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掌握FCA术语并解释 2、熟练运用FCA术语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一、基本特征及适用范围 1、定义:指卖方于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第一) 承运人或买方指定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 2、以改术语签订的贸易合同一般称之为“装运合同” 【补充说明】装运合同是指,卖方只负责将货物在装运地(港)交付给承运人或装上运输工具,而不承担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 3、该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4、承运人:指在运输合同中承诺通过铁路、公路、空运、海运、内河运输或联合方式履行运输或由他人履行运输的任何人。 案例1: 我方出口手表到印度,按FCA Shanghai Airport签约。交货期8月。出口企业8月31日将该手表运到上海虹桥机场并由航空公司收货开具航空运单。我方即电传印度发出装运通知。9月2日手表抵达孟买,将到货通知连同发票和航空运

国际贸易英语教程讲义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Grade 2008 I. General Introduction There are 15 units in this book, but we’ll mainly focus on the first 7 units this term. That is, we’ll discuss good s trade; trade in services, trade polic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DI, trade and environment, marketing. In each unit, there are one main reading passage and one additional passage. We’ll focus on the former, leaving the latter for your own choice after class, but the teacher will have some questions to them. As for the content, you may find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is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I.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lass attendance (10%) + Class performance (10%) + Assignment (10%) + final examination (70%) Class-hour arrangement Four hours will be spent on each unit, with 2-3 hours on text explanation, 1-2 hours on exercises. Recommended books 张素芳.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彭福永.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Caves,Frankel,Jones. World Trade and Payments, 2002

Feenstra 高级国际贸易

Feenstra,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Appendix B:Discrete Choice Models Discrete choice models are commonly taught in econometrics,but the economic generality of these models is sometimes unclear.This is especially true when we consider models that incorporate not just demand but also the optimal prices charged by firms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In that case,we want to derive demand and prices in a mutually consistent fashion,a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ppendix. We begin with an aggregation theorem due to McFadden(1978,1981).He has shown that when individual have random utility over discrete alternatives,the decisions that they made can sometimes be aggregated up to a representative consumer.McFadden focuses on the case where individual have utility functions that are linear in income,and where the goods over which a discrete choice is being made are purchased in the quantity0or1.Under certain conditions,it is possible to generalize this to the case where utility is nonlinear in income,and where the discrete-choice good is purchased in continuous quantities.This is a principal result of Anderson,de Palma and Thisse(1992,chaps.2-5)who show,for example,that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can have a CES utility function,as we also demonstrate below. At the same time as presenting these aggregation results,we will discuss the empirical strategy to estimate discrete choice models due to Berry(1994).In this approach,we suppose that the individual-level data on consumer choices is not available.Rather,we just observe the market-level data on the quantity purchased of each product,as well as their prices and characteristics.The goal is to infer the individual taste parameters from this market-level data on quantities and prices,as well as parameters of marginal cost,so that price-cost margins can be estimated.

国际贸易英语第四章讲义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ies Chapter 4 Arguments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is chapter we’ll examine the reasons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pay lip-service to free trade and talk a lot about the benefits of liberal trade. Arguments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western trade experts’views,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political arguments, and economic arguments. Political Arguments First of all let’s examine the political arguments. This category of arguments cover a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protecting jobs and industries, national security, retaliation, protecting consumers, furthering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1) Protecting jobs and industries Yes, export trade can creat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But this is only one side of the coin. On the other hand, increasing imports can also make workers lose their jobs, The very recent US threat of using anti-dumping policy against Chinese exports of color TV sets and textiles to the U.S. is based on such grounds. To protect jobs and industries an importing country can take such measures as VERs and import quotas. VERs means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and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non tariff trade barriers. From 1981 to 1985 the United States induced Japan to reduce its automobile exports to the US for the reason that growing Japanese auto exports had made the Big Three U.S. auto makers suffer a big loss of $4 billion and nearly 300,000 American auto workers lost their jobs. Similarly Japan’s quotas on rice imports from China and elsewhere are aimed at protecting jobs in that country’s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the EU’s CAP wa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jobs of its politically powerful farmers by restricting imports, guaranteeing price, and granting subsidies in various forms. Of course, a price must be paid for taking such measures. Such protection costs consumers dearly and creates possibility of retaliation. (2) National security Why is the United States trying hard to protect it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from foreign

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概念。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 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 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 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出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这期间尽管也规律性地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但其破坏性已大大低于30年代大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化第新特点。 第三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1、何为外贸发展战略,它是如何分类的?2、全面了解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3、一国不应照般某种外贸战略,而应依据国内外条件选择恰当的外贸战略。 知识点: 1.出口导向:指一国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让外国竞争者较广泛地进入本国市场,并努力把自己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2.出口导向战略的配套政策有哪些?(1)降低贸易壁垒。(2)汇率政策由以前的高估本币币值转为低估本币币值,并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市场汇率。(3)放松外汇管制,刺激企业和个人相对自由的持有、兑换

《国际贸易实务I》精简讲义-第一学期

Contents: - Main terms: quality, quantity, packing, price, delivery, payment - General terms: insurance, inspection, arbitration, force majeure *The following terms can be used only for sea or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FAS, FOB, CFR, CIF, DES, DEQ *The following terms can be used for multimodal transport: EXW, FCA, CPT, CIP, DAF, DDU, DDP *Six main 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 FOB, CFR, CIF, FCA, CPT, CIP

The quantity of the goods refers to the weight, number, length, volume, area, capacity, etc. which are indicated by different measuring units. Any business deal consists of a certain quantity of goods supplied by the seller and a certain sum of money paid by the buyer. Without a certain quantity of goods, any business deal would be groundless. 1. Weight Calculation - By gross weight - By net weight Net weight = gross weight - tare weight - By conditioned weight This refers to the kind of weight derived from the process, with which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commodity is removed and standardized moisture added both by scientific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 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 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 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 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 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 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 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 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 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