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共7页

单位名称

二零零×年××月××日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签署页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1试验目的

确定×××的抗霉能力。

2适用范围

本大纲仅适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据

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

4试验样品说明

型号与名称:

数量:

5试验通用要求

5.1标准大气条件

5.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oC~35oC;

相对湿度:20%~80%;

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oC±2oC;

相对湿度:50%±5%;

气压:86~106kPa。

5.2试验条件允许误差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0℃以内;

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5%以内;

气压:±5%;

频率:±2%,低于25Hz为±0.5Hz;

加速度:±10%;

其它见试验条件的具体要求。

5.3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要求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种应力的容差应能满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至少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1/3,其标定应能追溯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

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对试验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试验程序

5.5.1预处理

试验样品不允许进行清洁处理。

5.5.2初始检测

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它任何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在详细记录。

5.5.3试验

按照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实施。以24h为一个循环,每循环分高温阶段、降温阶段、低温阶段、升温阶段。

5.5.4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长霉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检查试验样件时应记录记录长霉部位、覆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厚度,并拍摄照片。检查时,试验样品分批从霉菌试验箱中取出进行,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试验样品应重置入试验箱中,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长霉等级的评定参照表1要求进行。

表1 长霉等级评定表

5.6合格判据

(不同产品应有不同的长霉要求规定,比如什么产品,什么部位,什么材料等长霉等级不应超过哪一级?具体判断合格的要求视不同产品而定。根据以往的经验基本上要求不超过2级。)

5.7试验中断处理

5.7.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天,试验则应重新进行。

5.7.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天以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5.7.3试验箱内温度升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温度升高达40℃

b.温度超过31℃达4h以上。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d.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5.7.4试验箱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对照试验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发现有衰退迹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降低至低于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5.7.5试验箱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相对湿度降低到50%

b.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上达4h之久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相对湿度降低而产生了衰退现象

除上述情况外,相对湿度稍有偏低,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6试验项目

霉菌试验

7试验应力

7.1试验条件

7.1.1试验周期

若试验样品仅作外观检查时,试验周期为28d ,若试验样品需进行性能测试时,试验周期为84d。

7.1.2试验温度与湿度

试验在温湿度交变循环条件下进行,每24h循环一次。前20h,保持温度30℃±1℃、相对湿度对湿度不得低于90%。在以后的4h中,保持温度25℃±1℃、相对湿度不得低于95%最少2h,用于温湿度变化的时间最长为2h。变化期间温度保持在24℃~31℃之间,相对湿度不得小于90%。

7.1.3试验菌种

根据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五种菌种。试验前应对试验用菌株进行检验,不得使用不纯、变异或超过培养或保存时间的菌株,菌种名称及编号见表1。

表1 试验菌种

7.2试验

按照 5.5.3的条件要求进行。

8最终检测

试验样品按5.5.4条件进行。

9出具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承试方应按有关标准的要求编写霉菌试验环境鉴定试验报告。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与衡量方法

附件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 版)(环办〔2014〕90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办〔2014〕118号) 司法鉴定文书格式(司发通〔2016〕112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精彩文档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eco-environmental damage 指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 生态环境损害eco-environmental damage 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指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的惠益。 生态环境基线eco-environmental baseline 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未发生时,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状态。 期间损害interim damage 指生态环境损害开始发生至生态环境恢复到基线的期间,生态系统向公众或其他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丧失或减少。 精彩文档

环境监测实验复习资料

1、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2、悬浮固体的测定过程中废水粘度高时如何处理?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反应式如下: MnSO 4+2NaOH=Na 2 SO 4 +Mn(OH) 2 ↓ 2Mn(OH) 2+O 2 =2MnO(OH) 2 ↓(棕色沉淀) MnO(OH) 2+2H 2 SO 4 =Mn(SO 4 ) 2 +3H 2 O Mn(SO 4) 2 +2KI=MnSO 4 +K 2 SO 4 +I 2 2Na 2S 2 O 3 +I 2 =Na 2 S 4 O 6 +2NaI 4、碘量法测定溶解氧适合哪类水样? 此法适用于含少量还原性物质及硝酸氮<0.1mg/L、铁不大于1mg/L,较为清洁的水样。 5、硫代硫酸钠溶液如何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KI,??加入10.00mL 0.02500mol/L 重铬酸钾(1/6K2Cr2O7)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分钟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C= V 02500 .0 00 . 10 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6、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7、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如何处理? 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可先取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于15×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否成绿色。如溶液显绿色,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从而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 8、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遇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4×104。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试验检测大纲资料

试验检测大纲 项目试验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试验技术工作和试验管理工作。 试验技术工作主要是指某个具体的试验项目,如何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测试,得出相应的检测数据,再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定,最后同有关标准、规范或设计文件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试验管理工作是指对项目的总体试验技术工作,如何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明确项目试验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做哪些工作,合理组织、安排试验技术工作,保证项目试验工作能满足施工生产进度的需要,并确保工程质量。项目试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试验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公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是: 1.用定量的方法,对各种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科学地鉴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做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保证工程所用材料都是合格产品,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 2.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试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均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是提高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 3.通过各种试验试配,经济合理地选用原材料,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通过试验检测和研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资料,为推广和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做贡献。 5.试验检测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定其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6.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完成后,均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抽检,以便进行质量等级的评定。 7.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试验检测证据,保证向业主交付合格工程。 8.试验检测工作集试验检测基本理论、测试操作技能和公路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于一体,是工程涉及参数、施工质量控制、工程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项目试验工作的任务 1.在选择料场和确定料源时,对未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鉴定,根据原材料质量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定料源。 2.对运往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的频率进行质量鉴定。 3.对外单位供应的构件、制品,在查验其出厂质检资料后,做适量的抽检验证。 4.做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选用配合比。.

环境监测实验讲义

实验1 水样色度的测定 纯水是无色透明的,当水中含有某些物质时,如:有机物、某些无机离子和有色悬浮微粒均可使水体着色。水的色度标准测定为铂钴比色法,如果没有氯铂酸钾时,也可改用铬钴标准比色法。但当水源污染时,水体往往产生不正常的颜色,用标准法很难测定,此时可改用稀释倍数法。即天然和轻度污染水的色度可用标准比色法测定,对各类工业有色废水用稀释倍数法测定,并辅以文字描述。 Ⅰ、铂钴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 明确水体中色度的测定对水质评价的意义; 2. 掌握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规定相当于1L 水中含有1mg铂和0.5mg钴时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作为标准色度单位。 三、仪器与试剂 1.50mL具塞比色管。 2.500度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g化学纯氯铂酸钾(K2PtCl6)(相当于500mg铂) 及1.000g化学纯氯化钴(CoC12·6H2O)(相当于250mg钴),溶于l00mL水中,加100mL浓盐酸,用水定容至1L。此溶液色度为500度,保存在密塞玻璃瓶中,存放暗处。 四、测定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向12支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50、1.00、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7.00、9.00及10.00mL色度为500度的铂钴 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各管的色度依次为0、5、10、15、20、 25、30、40、50、60、70、90和100度,密封管口,可长期保存。 2.水样的测定 *本方法与GB11903~89等效。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A.1概述 A.1.1事件基本情况 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环境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污染物类型、性质、产生和排放量,污染损害类型、范围与程度。对于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基本情况;如果涉及企事业单位废水和废物排放、泄漏等情况,应写明生产经营历史、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历史突发水环境事件、潜在污染源,倾倒、排放、泄漏的废水或废物类型、排放量,特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前期采取的污染控制或污染物清理措施等基本情况。对于水生态破坏事件,应写明生态破坏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地表水与沉积物的影响方式,已经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等基本情况。 A.1.2区域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和水文地质、气候气

象,地表水利用历史、现状和规划,环境敏感区分布,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等内容。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和主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地方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人口、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水源供给等内容。 A.1.3鉴定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A.1.3.1鉴定评估目标 依据委托方委托的鉴定评估事项,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 A.1.3.2鉴定评估依据 写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内容。 A.1.3.3鉴定评估范围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损害类型、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及确定依据。 A.1.3.4鉴定评估内容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恢复、恢复效果评估等方面。 A.1.3.5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详细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 A.2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A.2.1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范本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应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制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 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环境监测实验》讲义

《环境监测》实验讲义

实验一废水中浊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浊度的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适当的温度下,硫酸肼和六次甲基四胺聚合,生成白色高分子聚合物,以此作为浊度标准液,用分光光度计于680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水样的吸光度比较,得知其浊度。 规定1000mL溶液中含0.1mg硫酸肼和1mg六次甲基四胺为1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25mL具塞比色管,吸量管(1mL、2mL、5mL),100mL容量瓶,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无浊度水:将蒸馏水通过0.2微米虑膜过滤,储存于蒸馏水瓶中。 浊度标准液 2、硫酸肼溶液(10 mg/mL):称取1.000g的硫酸肼[(NH2)2·H2SO4]溶于水,定容至100mL。 3、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0 mg/mL):称取10.00g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溶于水,定容至100mL。 4、浊度标准液:取5.00mL的硫酸肼溶液和5.00mL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混匀,于(25±3)℃下反应24h,冷却后用无浊度水稀释至刻度,制得浊度为400度的标准液。可保存一个月。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样品应收集到具塞玻璃瓶中,取样后尽快测定。如需保存可保存在冷暗处不超过24h,测试前需激烈振摇并恢复到室温。所有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洁,可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清洗。

2、标准系列的配制和测定 吸取浊度为400的标准液0、0.25、0.50、1.25、2.50、5.00及6.25mL分别于7个25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其浊度依次为0、4、8、20、40、80、100度的标准液。于680 nm波长,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水样测定 吸取20mL摇匀水样(无气泡,如浊度超过100度可酌情少取,用无浊度水稀释至25mL)置于25mL比色管中,稀至刻度,测定水样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上求得水样的浊度。 注:水样浊度超过100度时,用水稀释后测定。 计算公式: C C B A) (+ = 浊度(度) 式中:A---稀释后水样的浊度,(度) B---稀释水体积,(mL) C---原水样体积,(mL)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记录测得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及水样的吸光度。 2、根据测得标准系列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浊度的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上求得水样的浊度。 六、思考题 1、引起天然水呈现浊度的物质有些? 2、浊度测定还有哪些方法?

试制鉴定大纲

技术文件名称 试制鉴定大纲 0QH.192.123 产品型号名称 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 共 14 页 第 1 页 1. 范围 本技术文件规定了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以下简称开关设备)试制鉴定大纲的作用,基本要求、型式试验和鉴定。 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型式试验和鉴定时,指导产品进行检验与试验的项目、程序、方法、要求及产品鉴定的文件。本技术文件是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试制、试验和鉴定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通过在本鉴定大纲中引用而构成为本鉴定大纲的条文。本鉴定大纲在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如有修订,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3906-2006 《3.6-40.5 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3804-90 《3~63kV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3309-1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DL/T 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DL/T 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IEC 298-1990 《1kV 以上52kV 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762-2002 《标准电流等级》 GB1408-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GB2900.19-1994 《电工名词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 GB5048-1999 《T 防潮标准》 GB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GB/T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描 写 描 校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签 字 资 料 来 源 编制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关键词:环境损害;环境损害鉴定;环境损害评估;环境损害赔偿;评估机构 当前,我国环境损害事件频发,给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随着政府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已成为环保实践的重要方向。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环境损害的公益诉讼在本次《环境保护法》修订中均有体现,也反映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国外相关经验和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实践来看,较为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体系,应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法律为核心,辅之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机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和环境损害赔偿的资金机制等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备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面临的问题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虽然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原则和理念,但无论从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还是寻求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的维权实践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我国目前存在以民事法律和环境法律并存的二元环境损害法律体系。前者以《民法通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构建了环境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体系;后者是以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污染防治立法和《水法》 等自然资源立法的所建立的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方面的实体和程序性 规定为代表。然而二元的环境损害法律体系本身既有交集,也有争议,存在不同法律规定不一致、举证责任不明确、诉讼程序存在缺陷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以及《大 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 关法律尽管对环境损害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缺乏对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的依据、标准、程序和管理以及赔偿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可操 作性的规定。 环境资源监管权利分散。环境损害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损害鉴定评 估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但是,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存在的不足, 制约了环境损害工作的开展。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模式是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多部门分级次的 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 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等管理部门均有权利和职责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这一体制决定了环 境监管主体的多元和监管权力的分散。因此,有必要明确环境监督管 理部门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权责,避免权力的重叠、冲突和漏洞 造成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的不顺畅。

新产品鉴定大纲

新产品鉴定大纲 1、鉴定用实物和资料(1)样机、附件、备件及随机文件产品台附件套备件套使用说明书份合格证明书份装箱单份(2)图样及技术文件全套工作图样套全套明细表及汇总表套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计算书型式试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标准化审查报告产品企业标准(草案)标准起草说明书试制总结试制鉴定大纲主要工艺文件套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新产品鉴定大纲电子文件编码GLWA120页码3-2关键件工艺分析报告28份关键工艺装备图样套 2、鉴定内容(1)审查产品企业标准(草案)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的要求。(2)审查基本参数和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3)审查图样、设计文件质量及其完整性。(4)检查产品外观质量。(5)测试产品各项技术性能:根据产品标准(草案)的规定列出产品全部性能试验项目程序及记录表格。(见下表)产品性能试验情况登记表序号项目及内容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试验结果(6)检查产品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及装配质量。测试产品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质量,根据产品图纸的规定列出主要零部件主要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见下表) 零部件测试情况登记表序号图号名称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实验结果010203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新产品鉴定大纲电

子文件编码GLWA120页码3-3检查主要部件的装配质量;检查电器设备质量;检查外购件外协件质量。(7)检查产品成套性及附件、备件质量。(8)审查产品结构及工艺性:由主任设计员介绍产品的结构特点、工艺性和使用的优缺点。(9)审查工艺技术文件及其质量:由主任工艺员介绍编制工艺文件的原则及关键工艺情况;车间工艺员介绍工艺文件验证情况。(10)检查主要工艺装备及其质量。 3、附鉴定用仪器、工具及材料清单(见下表)鉴定用仪器、工具及材料清单序号型号及名称规格数量备注签发人责任人签名

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标准

河南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标准 草稿 一、总则 (1)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是指为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和司法部门开展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工作的特殊需求,对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的资质; (2)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包括: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空气环境污染鉴定、水环境污染鉴定、声环境污染鉴定、光环境污染鉴定、土壤环境污染鉴定、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鉴定)、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环境保护或治理工程项目评估鉴定。 二、依据 主要以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的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为依据,具体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3) (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3; (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8)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 (9)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0); (11; (12)《环境损害评估数额计算推荐方法》2011.06; (13)《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5号令《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6号令《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三、术语和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内容,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确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污染损害: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造成的各类损害,包括污染环境行为直接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破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及其减少的实际价值,也包括为防止污染扩大、修复和/或恢复受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利益的丧失,污染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前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期间损害。全面完整的环境污染事故损害=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事故影响损害+污染修复费用+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 本定义中的环境污染损害类别有:空气环境污染损害、水环境污染损害、声环境污染损害、光环境污染损害、土壤环境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损害等。 三、标准 1、资历与信誉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集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集 编制时间:2018年12月

案例一某地下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1项目背景 项目地点位于某市低山丘陵区村庄内,2015年5月,当地村民发现自用大口井地下水疑似受到污染。经当地环保局调查,调查区部分点位地下水中氯化物、氨氮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标准。村民大口井北侧分布有1家洗煤厂、2家稀土抛光材料有限公司、1家盐酸厂。2016年11月起,受当地环保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该起地下水污染事件展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图1项目区示意图

2评估目的 本次损害评估工作旨在查清地下水污染源,判定污染源与地下水污染的因果关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提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建议,估算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费用,为后续刑事诉讼、行政处罚、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3评估思路与程序 评估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a)第一阶段——污染源调查和损害确认 b)第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c)第三阶段——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筛选与价值量化 4基线确定及损害确认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环办政法〔2016〕67号)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环办法规〔2018〕46号)中规定的基线确定原则,因无法获取历史数据,采用未受污染环境行为影响且与调查区处于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相似现场,即“对照区域”数据确定基线。以指标值超过基线20%为判定依据,确认调查区2015~2017年间地下水受到损害,指标主要涉及氯化物和氨氮。 5因果关系判定 5.1污染源识别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察专业用)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察教研室 二○○七年十月

目录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1) 实验二颜色的测定 (4) 实验三氨氮的测定 (6) 实验四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2) 实验五水中铬的测定 (15)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9) 实验七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25) 实验八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31)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36) 实验十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 (41) 实验十一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 (45) 实验十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47) 实验十三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54) 实验十四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6) 实验十五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 (59) 实验十六环境噪声监测 (61) 实验十七工业废渣渗沥模型试验 (63)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复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共7页 单位名称 二零零×年××月××日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签署页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1试验目的 确定×××的抗霉能力。 2适用范围 本大纲仅适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据 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 4试验样品说明 型号与名称: 数量: 5试验通用要求 5.1标准大气条件 5.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oC~35oC; 相对湿度:20%~80%; 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oC±2oC; 相对湿度:50%±5%; 气压:86~106kPa。 5.2试验条件允许误差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0℃以内; 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5%以内; 气压:±5%; 频率:±2%,低于25Hz为±0.5Hz; 加速度:±10%; 其它见试验条件的具体要求。 5.3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要求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种应力的容差应能满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至少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1/3,其标定应能追溯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 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对试验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试验程序 5.5.1预处理

试验样品不允许进行清洁处理。 5.5.2初始检测 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它任何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在详细记录。 5.5.3试验 按照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实施。以24h为一个循环,每循环分高温阶段、降温阶段、低温阶段、升温阶段。 5.5.4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长霉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检查试验样件时应记录记录长霉部位、覆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厚度,并拍摄照片。检查时,试验样品分批从霉菌试验箱中取出进行,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试验样品应重置入试验箱中,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长霉等级的评定参照表1要求进行。 表1 长霉等级评定表 5.6合格判据 (不同产品应有不同的长霉要求规定,比如什么产品,什么部位,什么材料等长霉等级不应超过哪一级?具体判断合格的要求视不同产品而定。根据以往的经验基本上要求不超过2级。) 5.7试验中断处理 5.7.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天,试验则应重新进行。 5.7.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天以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5.7.3试验箱内温度升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温度升高达40℃ b.温度超过31℃达4h以上。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d.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5.7.4试验箱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对照试验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发现有衰退迹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降低至低于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5.7.5试验箱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相对湿度降低到50%

河南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管理制度

附件2 河南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专家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的遴选和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的作用,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关于成立环境保护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的通知》(环办政法函﹝2016﹞1311号)和环保部、司法部发布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司发通﹝2016﹞101号)中相关规定,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由省环保厅统一管理。 第三条河南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人员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机关等单位符合条件的专家中遴选。专家库下设污染物性质鉴别组、地表水和沉积物组、环境大气组、土壤与地下水组、生态系统组、环境经济组、环境法组、其他类组(包括噪声、振动、光、热、电磁辐射、核辐射等)8个组。 第四条省环保厅负责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的建设、管理等工作。

(一)组织遴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成员,建设省级专家库; (二)建立专家个人基本信息库,整理专家参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的信息; (三)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培训活动,依法委托专家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工作; (四)建立专家库信用制度和使用制度,规范相关管理工作; (五)其他管理职责。 第五条专家的主要职责: (一)对河南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发展规划、重要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的制定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效果评估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工作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三)参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科研项目和课题等征集、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绩效评估等事项的咨询和评审; (四)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评审提供专家意见; (五)参加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教育培训及相关学术交流与合作;

产品鉴定试验大纲

液晶电视鉴定试验大纲

目录 1 围 (4) 2 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 (4) 3 鉴定检验 (5) 3.1 外观、结构 (5) 3.2 功能 (8) 3.3 显示格式 (8) 3.4 接口 (9) 3.5 常温性能 (10) 3.6 遥控发射器 (16) 3.7 电磁兼容特性限值 (17) 3.8 安全性 (17) 3.9 可靠性 (19) 3.10 环境试验 (19) 3.11 能效 (20) 3.12 高温ON/OFF (20) 3.13 ESD (20) 3.14 按键寿命、螺丝可拆卸性 (21) 附录A (规性附录)性能检验容及不合格判据 (22) 附录B (规性附录)环境试验容及不合格判据 (24) 附录C (规性附录)液晶电视环境试验方法 (27) 修改履历表

1.围 本大纲规定了液晶电视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 本规大纲用于验证产品鉴定阶段技术符合性。

2.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 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见表1 表1 3.鉴定检验 3.1外观、结构 3.1.1外观 3.1.1.1外观要求,见表2(标准栏中的指标以产品规格书为准) 表2

续表2

位置公差与壳体位置公差±0.3,字体间公差±0.2 清晰、完整、色泽均匀,不允许涂膜堆积、沾污、露底缺陷 注:测试面说明 0级面LOGO四周10mm的围 A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持续可见的面,如前框的正面、底座转盘的前面 B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偶尔会看到的面,如前框后壳的左右上面、底座转盘的左右面C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一般不会看到的面,如底座的底面、后壳的后面及整个转盘D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不可能看到的面,如前框后壳的里面 3.1.1.2结构要求,见表3(标准栏中的指标以产品规格书为准) 表3 项目标准 前框与后壳的间隙(不计美工槽尺寸)≤0.6mm 前框与后壳的断差(前框大于后壳,设计原因除外)≤0.6mm 屏与前框之间的黑边(非显示区)尺寸,各点差≤1.0mm 前框与屏之间下侧左侧右侧上侧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专家库管理制度

附件2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目的是加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人才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咨询中的作用,引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为聚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人才要素,整合现有的人才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打造专业、权威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主要职责与作用 1、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科学技术研究,提升鉴定评估业务水平,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咨询,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争议提供行业评议和技术判断。 2、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发展规划、重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提供咨询和建议。 3、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评审提供专家意见。 4、为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鉴定评估提供咨询和专家意见。 5、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

6、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三、入选条件 1、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制度与技术规范,并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2、从事或参与相关专业工作累计十年以上。 3、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操守。 4、健康状况良好,可以参加有关评审、评估和培训等活动。 5、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6、在高校、科研院所及事业单位类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承担过省厅级或地市级以上相关专业科研项目或取得相应研究成果、出版专著等。 (2)获得正高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副高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 7、在企业类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承担过省厅级或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取得相关专业研究成果、出版专著等。 (2)获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专业技术高级资格或水平证书);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获得中级专业技术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二○○七年九月

一、实习要求与目的: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容; 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容; 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二、实习容: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工程学院”校园上发布。 本次实习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有关事项 1、监测方案的制定: 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容。要求学生选定不同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监测方案。 2、实验目的: 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 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 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实验方法 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⑶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4、实验仪器:

⑴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和无色), 多孔玻板吸收瓶 ⑵双球玻璃管(装三氧化铬—石英砂)。 ⑶空气采样器 ⑷分光光度计 ⑸比色管10ml ⑹中流量采样器 (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8)气压计。 (9)温度计。 (10)分析天平:(感量0.1mg)。 5、实验操作方法 ⑴布点:按照布点采样原则,用功能区布点法进行布点 ⑵ SO2的测定: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A组按下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 B组各管加入1.00mL0.05%PRA溶液,A组各管分别加入0.5mL0.60%氨磺酸钠溶液和0.5ml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再逐管迅速将溶液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溶液的B管中,立即具塞混匀后放入显色15分钟,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7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整个测定过程在25℃空调中进行. ②采样 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装10.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避光采样60分钟。采样时吸收液温度的最佳围在23—29℃围。 24h采样:用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