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三单元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三单元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三单元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三单元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清单一华盛顿的成长历程

维农山庄的主人

1.童年

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从小培养起各种优秀品质。

2.少年

掌握了土地测量、牲畜饲养等技术,学会用自己的技能去挣钱。

3.青年

20岁左右继承了哥哥的维农山庄,30岁左右经营一个较大的种植园。参加过七年战争,积累了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清单二华盛顿的军事成就

领导独立战争

1.背景

(1)原因:英国加重了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影响了北美经济发展,引起北美人民的不满。

(2)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双方矛盾激化。

2.进程

(1)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北美人民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第一枪,战争爆发。

(2)整编大陆军: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推举为大陆军总司令。制定严明的纪律,改进部队装备,招募新兵。

(3)首次胜利:1776年初,攻占波士顿,这是北美人民取得的首次胜利。

(4)建国: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5)传奇胜利:指挥突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并取得了传奇性胜利。

(6)转折:1777年10月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7)战争结束:1781年,取得约克镇战役的胜利,战争结束。1783年,美英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深化认知]

美国独立运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

清单三华盛顿对美国国家建设的贡献

主持制宪与首任总统1.

(1)背景:

①1781年3月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为一个邦联国家,邦联政府无权干涉各州内政。

②1786年,谢司领导的起义,使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制定联邦宪法: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2.首任总统

(1)第一任期:

①网罗人才,组建内阁。

②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

③改善与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④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民主制度。

(2)第二任期:

①巩固了第一任期的成果。

②1793年签署宣言,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不介入欧洲战争。

③展开西进运动。

(3)急流勇退:

①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成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

②不当终身总统,开创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清单四对华盛顿的评价

“美国国父”

为“美国国父”。

[深化认知]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总统,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制的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世界其它国家的革命者与领导人开展革命与建设工作树立了榜样。

探究点一评价华盛顿

[史料探究]

材料一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指出宋恕所认为的华盛顿杰出之处。

[答案]正确。理由:此前已有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杰出之处:超越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拒绝称帝,反对世袭,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材料二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

——邹容《革命军》(1903年)

(2)宋恕、邹容论述华盛顿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宋恕侧重于领袖个人的作用,邹容则侧重于民众的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历史人物是否引领时代潮流;

正确看待领袖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关系等。

[结论形成]

评价华盛顿

(1)品格高尚: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2)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3)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4)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探究点二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史料探究]

材料一(按:独立战争后捐税沉重,骚乱不断。)华盛顿说: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

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1)在材料一中,人们为什么“想要推翻这些制度”?华盛顿为什么难以解释该历史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华盛顿做了什么?

[答案]原因:邦联的软弱危害北美人民的利益。因为华盛顿站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立场上。做法: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就任总统,巩固共和政体。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个人原因: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条件: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结论形成]

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1)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领袖。华盛顿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坚决维护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积极主张北美独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建立了不朽功勋。

(2)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若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

(3)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没有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美国至今仍然奉行的先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

所说的“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1787年3月至麦迪逊”、“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等可判断此变革指的是改变松散的邦联制。

2.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解析:选B从材料中“自由得到确立”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独立之后,故B项错误。

3.英王乔治三世曾对华盛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啊,上帝!如果这样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这样评价是因为华盛顿()

A.领导军队打败英国殖民军

B.提出建立联邦的重要意见

C.拒绝了一些人的称王建议

D.在战争胜利后毅然辞职

解析:选D华盛顿主动辞去大陆军总司令一职,给新生的美国树立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榜样,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

4.“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华盛顿是在党派之间调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

5.有人说:“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出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源于他()

①有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②有较多的财富③有杰出的才能④作战勇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B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没有华盛顿作战勇敢的信息,故排除④。

6.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簸不破的政策”,这成为美国长时期内遵循的哪一项外交政策()

A.孤立主义B.大棒政策

C.金元外交D.门户开放

解析:选A从材料中不与外国结盟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对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描述。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华盛顿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774年10月9日致麦肯齐上尉的信中,华盛顿写道:“我深感满意的是:在整个美洲,任何有头脑的人并不企求独立;恰恰相反,他们所馨香祷祝的是获得自由。”在1776年2月10日致里德的信中,他写道:“告诉他们,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

——摘自《华盛顿文选》材料二华盛顿认为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政府需要通过人民给它的这种权力来进行政治统治,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要越过宪法的范围也不要侵犯到他人的权利。

——赵天越《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材料三他当时是没有必要离开总统宝座的。他可以轻易地赢得第三任。……华盛顿的让权使得总统选举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在他的赞许下举行。他的让权之举明确无误地指出,民众和宪法是这个新生国家里的唯一主人。

——[美]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

(1)据材料一,华盛顿的政治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涵。据材料三,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8分)

解析:第(1)问,从两封信的内容变化中对比概括华盛顿政治要求的变化,其原因要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中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省略号前的两层层意中概括华盛顿宪政的内涵,从材料三的最后一句话中分析其贡献。

答案:(1)变化:由仅仅要求殖民地人民获得自由到坚决要求独立。

因素: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独立战争的进行。

(2)内涵: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宪法应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任何人都要遵守宪法。

贡献:为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范例;维护了总统共和制;巩固了宪法至上地位。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乔治·华盛顿是种植园主之子,外貌英俊,体魄健壮,20岁时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成为农场主。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上校衔。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与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婚,但他没有亲生子女。随后的十五年,华盛顿经营农场。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率领这支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击败英军,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在他主导下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12月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连任。任总统期间推行很多好的政策,有些沿用至今。华盛顿廉洁奉公,受到广泛称赞。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1796年,华盛顿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要保持团结,珍视联邦,遵守联邦法律,服从选举结果,他告诫同胞要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华盛顿的话,对美国后来的内政外交有重大的影响。1797年3月,华盛顿向继任者和平移交权力,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1799年12月在家中病逝,终年67岁。

(1)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并简要说明。(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5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史实予以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从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发布《独立宣言》、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自愿放弃连任、开创美国民主传统来概括。

答案:(1)品质:①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顺应历史潮流,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和进步;

②意志坚强,勇敢:参加七年战争,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三次复出;③敢于创新: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联邦共和政体,引领美国走上民主法制道路;④才能杰出,经验丰富:指挥军队、担任总统、制定法律、经营农庄,有远见卓识;⑤热爱国家和人民:建立美国,为国家和人民三次复出,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⑥大公无私,品德高尚:主动放弃权力,不追求功名利禄,廉洁奉公,平民生活;⑦爱好和平:主张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

(2)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发布《独立宣言》,奠定美国建国原则;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自愿放弃连任,开创美国民主传统。

新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2

一、选择题 1.在凡尔赛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的条约是() A.《色佛尔条约》B.《洛桑条约》 C.《特里亚农条约》D.《纳伊条约》 【解析】《洛桑条约》维护了土耳其国家独立,取代了《色佛尔条约》,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一次强烈冲击。 【答案】 B 2.凡尔赛体系中对奥、匈、保、土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限制军备②分割领土③赔款受或财政监督 ④放弃海外殖民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要熟练掌握这些条约内容,依据条约内容归纳共同点。 【答案】 A 3.在《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要求德国承认独立的国家不包括() A.奥地利B.波兰 C.捷克斯洛伐克D.南斯拉夫 【解析】南斯拉夫独立是保加利亚承认的。 【答案】 D 4.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有() 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②美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③国际联盟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由于美国希望通过国联称霸世界,遭到英法的抵制和反对,使美国的计划落空,所以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故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B 5.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但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其表现有() ①在20世纪20年代使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②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波兰等民族国家的独立③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上的④成立了旨在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④ 【解析】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互妥协达成共识,形成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秩序,也促使一些民族国家独立。但这一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之上的,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重要前提,不是意义;④也是积极意义。因为国联的实质虽然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但它成立的宗旨毕竟是维护国际和平。故答案为D。 【答案】 D 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殖民地及领地,于此次战争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D.“委任统治”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 【答案】 D 7.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解析】A、B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C是维也纳体系形成以来,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D表述不正确。 【答案】 C 8.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 A.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 C 9.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部设于日内瓦万国宫 B.正式成立于巴黎和会召开期间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选修一)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选修一)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民主思想与政治实践》,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如下: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具体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练习题

1、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 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13世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 A、天主教地位更加巩固 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 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 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 3、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A新教与旧教矛盾解除B、路德教获得了合法地位 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4、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常用宣传“异端”宗教思想的手段,主 要目的是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 B、否定天主教和神学的作用 C、反对教会的盘剥和腐败 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5、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 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的影响主要是() ①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②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③废除包税制, 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推行县制D.连坐制 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9、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汉族先进制度 B.减少变法阻力 C.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1、下列关于三次开罗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开罗首次起义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 B、第二次起义加速了法军的失败, 最终取得了胜利。 C、首次起义掀起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 D、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同步练习1新人教版选修3

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选修3 一、选择题(40分) 1、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美苏大国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对世界格局的划分 B.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局面 C.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 D.美苏等大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2、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3、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美国要() A.征服全世界 B.充当世界警察 C.维护世界和平 D.与苏联争夺霸权 4、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德国的分裂 D.华约的建立 5、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B.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C.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营 D.给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6、二战后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本质是() A.国际政治力量意识形态不同的产物 B.东西方冷战的产物 C.美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D.德日战败的产物 7、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8、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9、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 A.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 B.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C.发动宣传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城打击苏联 D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 10、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有利的方面包括()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③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此刻我提请你们考虑和决定的是目前关系到希腊和土耳其这一方面的局势……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地位的丧失,不但对这些国家,并且对全世界都具有灾难性…所以,我要求国会授权,在至1948 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 —杜冬门1946年3月12日在国会宣读的咨文材料三:“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等门回忆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政治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制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 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 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 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 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 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 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 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 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 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 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 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1课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识记佛罗伦萨的主要文化遗产、建筑特色、历史意义。 运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的原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的原因。理解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诞生的标志。 教学重点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教学难点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以佛罗伦萨的地位作导入,如“鲜花之城”、“罗马的女儿”、“当代的雅典(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的自称)”、“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中心”、“文化之都”,均可以作为切入点导入本课。 第一目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 讲述:佛罗伦萨的历史:佛罗伦萨原为罗马帝国殖民地,962年起隶属神圣罗马帝国。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1187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1434年,美第奇家族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1494年法国侵入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被逐。1569年,美第奇家族依靠西班牙支持,建托斯卡纳大公国,以佛罗伦萨为首府,共和国历史结束。186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为什么12世纪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 第一、政治上,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这既促进了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也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前提。 教师出示材料: 它(指《正义法规》)还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并没收其财产,摧毁其房屋,假如罪犯本人未受到惩罚,他的近亲就将受到惩罚。贵族不能参加行会,因而不能担任长老,也不能参加市民武装的高级会议。任何一个家族,其成员在最近20年有是贵族骑士者,将根据公众意见宣告其为“权贵”。在这次革命中还组织和承认了9个小行会,准其配备武器,参加城市治安工作。……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6名长老(后增至9名)组成。长老会议和正义旗手(其职责主要是惩罚权贵)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没有拖欠过税款,而且从未破产。 ──《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 王挺之等著,第101页 教师提问:《正义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严格限制贵族;行会控制政权。 教师出示材料 佛罗伦萨的大行会并不是一般的中世纪手工业行会,它源自商人公会,本是大商人大业主的组织,后来因从事银行、毛织等的商家专业化倾向益趋明显,遂按各自的行当而组成行会,但又要强调它们和普通行会不同,遂加一个“大”字……佛罗伦萨历史上始终保持其大行会称雄之制,它们是银行、毛织、舶来毛呢加工、丝织、毛皮、医药、律师七大行业。……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6含解析

3.6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选择的是德军被首次打败的战役。A项战役中,德军没有被打败,B、C、D三项中的战役都是德军被打败的战役,但发生时间最早的是B项。 【答案】 B 2、中途岛战役美军以少胜多的因素不包括() A、日军战术陈旧 B、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 C、日本舰队主力过于分散 D、日本军事装备落后 【解析】可用排除法,当时日本的军事装备很先进。 【答案】 D 3、二战中,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的战役是() A、西西里岛战役 B、阿拉曼战役 C、开罗战役 D、莫斯科战役 【解析】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标志着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答案】 B 4、下列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②阿拉曼战役 ③不列颠战役④淞沪会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四个选项,C项符合。 【答案】 C 5、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阅读图片信息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苏联人民爱国精神,故正确答案为B。A说法不准确,C体现的是具体战役,D不符合史实,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没开始。 【答案】 B 6、“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 【答案】 B 7、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因此,

人教版历史选修3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选修3测试题 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B、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总后台 C 、196年二月逆流D、1968年刘少奇被无限和迫害致死 2、中国第一个拼购乓球世界冠军是() A、许海峰 B、荣国团 C、李宁 D、邓亚萍 3 、雅典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 A 、斯巴达克B、伯利克利C、梭伦D、汉尼拔 4、在中古西欧每个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誉是能够成为() A、国王 B、公爵 C、贵族 D、骑士 5、三大宗教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其中产生时间最早的是() A、白莲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6、最能代表古希腊成就的是悲剧。下列作品中属于古希腊悲剧的有() 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②《俄狄浦斯王》③《特洛伊妇女》④《荷马史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彭德怀被打死成右翼倾机社会主义分子 B、彭真被打成反党集团分子 C、刘少奇含冤而死 D 、陈毅镇被诬蔑成“二月逆流”黑干将 9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A “神舟一号” B “东方红一号”C、“神舟五号”D、“长征一号” 10、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汕头 B、珠海 C、厦门 D、深圳 11、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与思想的书写符号,那么,你知道就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拉丁文 12、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是() A、查理大帝 B、查士丁尼 C、屋大维 D、君士坦丁 13、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距今2013年有() A、57周年 B、58周年 C、62周年 D、60周年 1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制定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共同纲领》 B、《双十协定》 C、《中国土地改革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下列那次会议上提出()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 16、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7、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刘少奇遭到迫害 B、“二月逆流” C、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D、“四五”运动 18、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后进口和使用过130多种牌的汽车,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终于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这时期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基本框架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基本特点中世纪时期,专制主义是维护罗马教廷和西欧 各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依据。阿奎 那的“君权神圣”是中世纪专制主义理论的典型表 现,他通过宣扬“君权神圣”的主张,借以宣扬宗教 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教权至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承 袭了基督教神学家的衣钵,竭力鼓吹“君权神授”的 专制主义,为其暴政寻找理论依据, 斯宾诺莎通过批判基督教神学经典来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力,洛克试图通过议会集体意志 来限制王权和实现国家权力分立,卢梭借助于“社会 契约论”思想来反对封建暴政, 史实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 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斯宾诺 莎的民主思想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洛克 对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作的辩 护,《政府论》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分立主张。洛克 不仅是“光荣革命”的产儿,而且是资产阶级分权和 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思 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分析了卢梭的批判精

神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作用。 素材图表:教堂;教皇;佛罗伦萨;阿奎那;英国议 会;“‘海上马车夫’的船队”、“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 易场所”、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封面书影” 文字:《英国和法律与惯例》;斯宾诺莎《神学 政治论》;洛克《政府论》;卢梭简历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基本框架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向君主呈递《权力请愿书》 提交《大抗议书》 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 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新航路开辟以后到17世纪初,英国由于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加 之都铎王朝的大力推动,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 展,支撑着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但是,斯图亚特 王朝的专制统治却极大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的利益,结果王权与议会矛盾的激化将英国引 向了内战或革命。 在这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到克伦威尔获得“护国公”地位,再到斯图亚特王朝 倒行逆施,这一切无不表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 统治和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史实英国是一个历史传统深厚的西方国家,17世纪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3单元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同步练习)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A.日德兰海战 B.敦刻尔克撤退 C.德国入侵苏联 D.诺曼底登陆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1940年”、“法国边界”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敦刻尔克大撤退。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 项不相关,题干图片核心没有涉及到德国;AD两项不符合题干图片时间“1940年”,而且不符合史实。进一步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准确判断的能力。图片知识应该与教材内容叙述对应联系,学生要对教材有整体认知。 2.读下图,希特勒为了把漫画中这个庞然大物拉进他的“荣誉室”,启动了() A.“曼施坦因计划” B.“海狮计划” C.“施里芬计划” D.“巴巴罗萨计划”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

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故D项符合题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德战争。解答此题要注意“庞然大物”身上的英语字母“RUSSIN”,正是英文俄国的意思。 3.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国力 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前,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以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材料清楚地表明了英国的这一态度,“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所以应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绥靖政策。牺牲波兰国家利益来维持英国自身既得利益,典型的大国绥靖政策表现。 4.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 ) 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 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 C.埃塞俄比亚放弃了抵抗 D.德国装甲兵的增援 答案:B 解析:分析:意大利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的目的是建立“新罗马帝国”;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占领后,其人民仍坚持游击战争;德国装甲兵派往非洲时,东非的意大利军队已向英军投降。 点评:英国在欧洲战场的失败为意大利在北非战场的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意大利趁机侵占北非诸多国家,但受到北非各国的人民英勇抵抗,进展缓慢。 5.观察右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了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 )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 .列入《世界遗产公约》 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D .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 2. 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有( ) ①工业化浪潮②自然灾害③城市化④战争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应该( ) A.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B.就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C.就本国的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D.就本国的所有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4. 关于《世界遗产公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议签署的 B.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C.《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D.为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5.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属于濒危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C.广为人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D.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古迹 6. 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宝贵遗产的保护情况和成果有 ( ) ①1985 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②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国家③是拥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④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练习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向韩国提供援助,后来又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半岛的目的是() 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实现霸权的需要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解析: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认为这威胁到了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并且是苏联扩展势力的第一步,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悍然出兵朝鲜半岛,C是其意图之一;A、D不符合史实;B只是美国打的招牌。 答案:C 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 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④包围和封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答案:D 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

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是中国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①说法错误;②非客观原因;③④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4.朝鲜战争是二战以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②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使中美关系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朝鲜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包围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故④错误,排除带有④的选项。 答案:A 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苏对朝鲜半岛分区占领,不仅给朝鲜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伴随美苏冷战的兴起,影响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6.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关系有所变化,中国的外部环境逐渐改善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朝鲜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①②④都正确。朝鲜战争更加恶化了中美关系,美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题含答案(内容影响类)(PDF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内容 影响类) 1.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 (2)影响: 1.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 2.加速井田制

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 2.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一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2分);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2分);平籴法。(共6分,每点2分) (2)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2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3分)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2分) 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