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说明书范本

新农村建设说明书范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三农”——相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农业渐成弱势产业,农村成为弱势地区,农民成为弱势群体。这一现实,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对此,胡锦涛同志的“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雄辩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可行性和客观必然性。它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扎实稳步地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目标,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基本策略,实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管齐下的措施方针,把一个经济落后、农民贫困的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2008年8月13日,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精神,农业部今后将以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形式,支持重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重庆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实现小康。必将加快我市重点农业建设项目的开展、优势产业的培育、农村基础设施的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村体制的改革,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跑步前进。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发展地区优势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为载体,又快又好地推进八角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把八角村建设成为重庆远近闻名的三峡移民示范村和休闲会晤集中地。

根据八角村人口、资源、产业、生态和环境的特点,改造建设村,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继续农村和睦亲近的灵力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保留山水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农村传统居住形态得到有机的融合。

三、本轮规划编制重点

本次规划的重点分为五个方面:

1、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紧抓重钢沿线建设带来的契机,发展滨江中高档休闲会晤和半坡有机蔬菜种植兼农业观光。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建设三峡移民示范村,招商引则,引入中高档会所、宾馆、度假村等休闲度假设施,提高生产水平,促进全村收入稳定增长。

2、南坪坝移民新村建设:政策扶持将村域内大面积地质滑坡区居民下迁至南坪坝,通过统规统建建设集中居民点,利用南坪坝四面环水的优势,打造三峡移民示范村,改善原有村庄居住环境、为农民创造“宜农、宜工、宜住”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配套建设中高档商务会所和家庭式观光农业园等设施,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产业。

3、灾害防治:南坪坝岛是未来全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处长江边,因其自然条件的独特性与不稳定性,应根据岛内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常年居住人口及相关服务项目开发。除南坪坝外全村适宜建设用地少、地质滑坡地段多,从2001年就开始出现山体滑坡现象,后不断加剧。目前滑坡带已发展至150米长、200米宽、5至10米厚,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应让危房住户搬出危险地带,并制定生态恢复及土地发展措施,存在地质滑坡隐患的地段严格禁止建设行为,开垦为蔬菜基地。

4、村容村貌整治:统一现有建筑风格,将不和谐的建筑及环境进行整改,塑造新风貌,打造简朴雅致的巴渝农村新居形象。

5、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产设施(主要公路设施、人行便道、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信息设施等)和生活设施(主要是沼气、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国家和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编制要求

4、《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5、《重庆市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

6、《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试行)》

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9、《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总体规划》(2005-2020)

10、麻柳嘴镇八角村以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资料

五、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2年

远期:2013年-2020年

2、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八角村行政区域范围内所辖的八角及南坪坝,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

六、规划原则

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和村庄发展的客观需求,提出如下几点规划原则:

1、打破传统原则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产业、生态和环境的特点,改造建设原有村庄,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继承农村和睦亲近的邻里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保留山水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入新兴的农业观光和高档商务度假,使现代生活方式及休闲产业发展与农村传统居住形态及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得到有机的融合。

2、以民为本原则

新农村建设要尊重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加强村民的公众参与程度,增强对村民实际诉求的认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把握正确的规划目标,提出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

3、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遵循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将散乱的农村住宅或居民点进行整合,使乡村生活用地、农业用地和经济生产用地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结合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归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土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并为乡村的后期发展预留足够的生活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统一控制原则

村庄规划要改变传统乡村自由散乱式的建造方式,在尊重村庄原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肌理的前提下,对村生活建设用地应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设计、统一管理,指导村庄的空间布局和环境改造。此外,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对后期的规划实施与村庄建设进行有力的管理和监督,禁止任何违背规划或相关政策的村民或村集体行为。

5、经济先行原则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高档休闲旅游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壮大财政实力,奠定发展基础。

6、保护环境原则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搞好滑坡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及特色生态资源培育,扩大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切实加强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

七、村庄建设用地选址

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布局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并注意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充分利用荒地、薄地,不占和少占良田、好土和林地。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区、重自然疫源地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避开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内的现有村庄建设应符合相关专业规划确定的禁建区、控建区和各级各类保护区的要求。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并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设施及交通条件。应优先选用向阳坡和通风良好的地段。

第二章八角村现状

一、概况

八角村位于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麻柳嘴镇,濒临长江南岸,东与渝北区洛碛镇隔长江而望,南与巴南区双河口镇相接,西与涪陵区新妙镇接壤,北与长寿区扇沱镇为邻。麻柳嘴镇距区政府驻地距95公里。

本次规划重点南坪坝位于八角村西北方,行政上属于八角村管辖。整个南坪坝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蓄水前,该村在长江枯水期与大陆相连、汛期与大陆分隔;蓄水后,将全年与大陆分隔,真正成为长江上少有的江心村之一。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八角村地处丘陵河谷地带,境内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且高低相间,区内最高点高程353米,最低为长江江面,高程175米,相对高差178米,山势较陡,相当部分耕地坡度较大,部分地段滑坡严重。

八角村从2001年就开始出现山体滑坡现象,后来不断加剧。目前滑坡带已发展至150米长、200米宽、5至10米厚,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威胁着该村一、二、三社5个滑坡点182户、483人的安全,其中有40户村民的住房受到损坏。巴南区拨款11万元让危房住户搬出危险地带,择址另建家园。

2、水文

村域内水资源丰富。长江由西向东北流经镇境。湖泊一个,水塘五个,散布于村域内。利用自然高差,村域内大部分生活用水直接取用地下水和山泉。

3、大气气候

八角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0℃左右,一月最冷日平均气温6.95℃,八月最热日平均气温30℃;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0mm,雨量充沛,但不同时节雨量差异较大,最集中降雨在5-7月之间;多年年平均日照为1240小时,无霜日平均值为270天左右。良好的自然气候为蔬菜、粮食作物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

4、生物资源

八角村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原生植被为亚热带湿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林、落叶阔林、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香樟等。四旁树主要有桉树、千丈树、泡桐树、柏树、杉树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桑、茶和果木(脆红李、橙子、柑桔等),沿江一带由于土壤土质为沙土,种有麻竹。南坪坝主要种植大葱。

4、旅游资源

八角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南坪坝岛四面环水,风景宜人。岛上建有移民示范新村,乡村气息浓厚,建筑风貌基本一致,白墙黑瓦。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道路两旁竖有带古典风味的路灯,整体面貌俨然城市富人在郊外修建的别墅。岛上文物丰富,在余家河一线分布着至少50座墓葬,而墓前保存石刻结构的墓葬至少有10座,这些墓一般占地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有一座竟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但大部分都被破坏或被盗。三、土地利用状况

八角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3亩,部分土地被三峡水库淹没。

2008年,在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参与下,修建了移民新村,南坪坝新村跟老南坪坝相比,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仅生产资料一项,正式蓄水后,将淹没2/3的农业用地。

四、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

八角村共有村民612户,1878人,劳动力112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962元。

南坪坝是一个移民情况复杂的自然村,从2006年至今,陆续安置移民894人,其中出组安置402人,在这402人中,又有投亲安置、自谋职业安置等不同方式;就地后靠安置492人。

2、产业现状

八角村经济结构与其他村不同,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并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主要产业有以下四项:

(1)茶叶:村域内有一个平川茶厂,是重庆唯一一个在平原上的茶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2)大葱:有1000亩大葱基地为康师傅集团提供原料生产。

(3)蔬菜种植:村域种植业粮食较少,以蔬菜、水果为主,经济收益较高。由于受交通、自然条件的影响,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江沿山一线,水果生产则主要沿道路分布。

(4)渔业:农户饲养鱼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亚热带常见鱼类。

五、村落建设状况

八角村共4个社,1社全部、2社部分地质滑坡严重,原住民400余人已全部搬迁完毕。南坪坝为主要移民安置区,建有移民新村,基础设施投资480万,并建有一条1.2公里长的街道与中心广场。已迁入村民260余户,783人,还有12户将迁入。另还有穿衣岩(30多户)和八角井(10多户)两个主要居民点。

南坪坝新村移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及以下240人,占总人数的48.78%;初中201人,占总人数的40.85%;高中及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10.37%

六、社会服务设施状况

1、行政办公

八角村现有办公楼一栋,占地150㎡,建筑面积300㎡,砖混结构。

2、文化教育

无中小学,教育设施落后;有一个村文化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

3、卫生事业

目前全村有村卫生室1处,从事医疗卫生人员4名。主要协助中心医院进行预防、保健和救治。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合格达标。

七、基础设施概况

1、道路

镇区内有三条道路,文明路和望江路红线宽度均为10米,车行道7米,均为混凝土路面;麻柳老街为宽3米的石板路。

八角村现有公路8公里,路面宽度4米,路基宽7米,已修公路中大部分都是质量差、档次低、路面不平、坑凼多的泥结路;已建成通往南坪坝岛的大桥一座,但通往大桥的泥石路尚未硬化,道路等级过低。

2、水利

八角村拥有较大大山坪塘6口,不能正常蓄水的有32口,能正常蓄水的有110口。渠道120公里,其中渠道50公里均无法正常使用。

3、饮水

村域未建饮水工程设施,仅有部分管道直接取用地下水和山泉。取水水源较高,可以重力流输水,但由于设施不完善,导致供水不稳定。

4、排水

无污水处理措施,排水体制主要为雨污混流制,利用重力流排水,汇集街道两侧污水和雨水,就近排入长江,对长江污染较为明显。

5、电力

无变电站和开闭所。全村用电电源引自五布35kv变电站。

6、燃气

村域内无天然气资源,部分使用气罐。大部分村民仍然采用传统能源满足日常生活。

第三章村民诉求解析

一、村民生活方面

村域内村民大多数都是靠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且考虑未来八角村包括南坪坝的发展情况,村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环境改善和移民新村品牌的建立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以支撑中高档商务度假产业的发展。规划考虑近期村庄自身发展的诉求,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规划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1、对公共活动场地的需求大

从八角村的人口结构上看,老年人和儿童占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整个村的公共活动场所较少,只有南坪坝修建了文化广场,大部分人使用自己临时搭建的屋子来作为麻将室、棋牌室来开展娱乐活动。规划应通过增加活动设施及场地的方式,来增加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现有的单调的生活模式。

3、缺乏基础生活配套设施

整个村域内,没有设置排污设施,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对环境破坏较大,且卫生条件较差,不能满足现有村民的生活需求以及未来度假产业的发展。

4、交通亟待改善,需要完善现有泥石路的建设

村级公路普及工作已在开展,但只有部分地段进行了硬化,虽通往南坪坝的大桥已建好,但通往大桥仍为泥石路,级别太低,车行交通不畅。部分机耕路较窄,再加上山势较陡,虽已经能满足将农具用摩托车等运到田里面,但农作物很难用汽车运出,需要别人上门收购,从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价格。

5、未建立旅游市场品牌

南坪坝已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建立了乡村气息浓厚的移民新村,加上本身地理条件及自然环境优越,旅游度假开发潜力大。但是现在岛上品牌价值为竖立起来,全凭政府招商引资,村民自身收入无法提高,规划建议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及指导,建立以农家乐为基础的旅游度假产业链,帮助农民创收、增收,早日实现小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经济情况方面

1、村集体收入过少

村域内主要集体经济来源依靠一些土地的出租和厂房的出租,每年村集体收入很少,与八角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不相匹配。

2、村民教育和医疗方面支出压力大

由于现全国消费的增长以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村民在医疗与教育上面的负担变得愈加沉重,而相应的社会医疗保障措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未跟上。

3、就业问题压力大

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耕种或出租耕地和外出打工,但是村民没有受过职业培训,就业技能较低,出去就业困难。并且村域内的企业需要的都是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而外出打工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种,收入并不可观。并且还有一部分村民没有固定工作,靠打散工度日。较多村民觉得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扶持村集体企事业,如开办农家乐、生态园、村镇加工企业等提高村集体收益的同时,给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政策感知方面

村民对政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粘贴公告,村民对现有政府政策了解不多,而且积极性不大。同时村民对政府的一些行为不够理解,比如说征地返还款上,政府和村里留下一部分作为集体发展的资金,村民们不理解这种行为,从而对政府的信任度减少而导致了村民对政策的不关心。但村民对涉及到自身利益,如搬迁安置补偿方面的政策的了解就比较主动。

第四章经济发展

一、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1、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八角村位于重庆至重钢援江大道支线中点处,距离长寿重钢不到10公里,车程仅需10分钟。濒临长江南岸,水岸线长,且拥有四面环水的南坪坝岛,犹如世外桃源,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中高端商务度假发展前景。

(2)气候优势:地区小气候好,雨雾天多,有利于茶叶、花卉、反季节蔬菜等种植,适宜发展有机蔬菜及观光农业、旅游度假业。

(5)资源优势:南坪坝岛用地平坦,视线开阔,土壤肥沃,已有三九矿业集团等大型企业进驻,高档商务度假老产业已初具规模,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发展劣势

(1)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虽然南坪坝自身道路建设很好,但通往南坪坝的道路等级不高,覆盖范围有限,可达性弱,水利设施投入不足,排污及公共文化设施缺乏。

(2)建筑风貌不统一:村容村貌未形成特色;与周围风景资源不协调,不利于度假品牌的建立。

(3)滑坡地带未进行治理与利用:目前八角村滑坡带已发展至150米长、200米宽、5至10米厚,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虽已搬迁完毕并进行了建设控制,但未对山体进行治理和后续利用。

(4)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生产技术落后,缺乏足够资金掌握新技术,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技术人才缺乏,市场信息较为闭塞,农民难以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态,无法因时而变,经济作物总量偏小,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全村社会事业落后,限制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发展战略

新农村建设及村庄整治规划的核心要求体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农民住得好;另一方面是收入保障,即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可靠来源主要来自于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1、总体思路

围绕“旅游强村,农业稳村,乡企兴村”的方针,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镇工业园区)、花卉果园、蔬菜种植、大葱种植等为主,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经济综合区。以着力开发中高档商务度假、会所、露营等休闲娱乐产业为特色,扎实推进八角村新农村建设。

2、发展重点和措施

搞活第一产业建设,培育和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各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将产业构成确定为三、一、二的模式,使全村的后续发展拥有良好的产业支撑。

第一产业:紧紧围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单产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以有机蔬菜和花木苗木、水田三大基地为重点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种植。

第二产业:利用现有有机农业资源,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利用本村现有的一些品牌资源,如葱、有机蔬菜等,把它们做大做强,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带活一批乡镇企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三产业:坚持走旅游强村之路,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从而带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南坪坝移民新村的建设为基础,招商引资,搞好综合配套开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以满足高端旅游业的需要,增加资金流量,繁荣经济。

3、产业布局

根据现状生产力分布、基础设施条件与规模,规划考虑发展趋势,村域产业布局呈“两区强旧,一线建新”的布局形态。

(1)两区强旧:在丘陵老八角地带搞活有机蔬菜种植区、大葱种植区,形成刺激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点。

有机蔬菜种植区:在原滑坡地带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合理利用资源,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产业化种植。

大葱种植区:在南平坝及八角建立大葱种植基地,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及土壤资源,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区。

(2)一线建新:在南坪坝移民新村的建设基础上,沿线开发中高端旅游度假,建立高档商务会所产业区、高档休闲度假产业区和露营休闲娱乐区,招商引资,以综合配套开发繁荣全村经济。

(3)运作模式:以切合实际,起点较高,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营销大户+农户”等多种发展运作模式。

三、产业发展规划

1、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2)有机蔬菜种植

在原150米长、200米宽的滑坡地带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根据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特殊优势,产出品质优良、对市场空缺季节发挥补充的优质有机蔬菜,将地质灾害山体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1)大葱种植

在已有大葱基地的规模基础上,大力发展产业化种植,建立大葱产业园区,打出品牌,扩大市场,增加村民收入。

(3)农副产品加工

开办乡镇企业,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人口就业,提高全村经济生活水平。

2、特色产业规划

(1)中高档旅游度假产业

规模:八角村南坪坝的旅游度假产业已初具规模,现有三九矿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度假酒店进驻,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服务用地300亩,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进入。

布局:依托南坪坝移民新村资源,发展扩大沿线旅游设施和配套建设。增加大型会议度假及高档会所;鼓励村民开设家庭农家乐;在175-184.5建设控制水位之间建设造露营基地、滨江广场、游船码头等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南坪坝岛整体形象及娱乐度,打出高端休闲度假的品牌、形成聚集效应。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包括人行道路、排污管沟、电力提灌设施、周边绿化、土地整治及相关配套设施。

措施:对长江沿线进行环境整治,扩大休闲度假产业范围,沿岸一带景观资源,使原八角村与南坪坝对应发挥同步效益。统一并严格控制观光带沿线民居及度假村建筑风格,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培训农民掌握旅游接待服务的基本技能。

(2)花卉苗木种植及农林生态园区

搞活村域不可建设用地经济,推广花卉苗木种植及生态园区建设,承接旅游度假产业链中的的农业观光及农林产品交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推广、逐步发展。3、基本农田建设规划

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开展土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确保粮食生产的基本农田不减少。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坚持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并举,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不断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田、地、林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利用,具体措施如下:

(1)整治村域内山湾塘沟渠,清理疏通沟渠,配套便民利民设施、防洪设施、提灌取水设施、渠道两旁绿化建设,以满足全村农田灌溉需求。项目投资10万元。

(2)整治改造村域山坪塘。解决部分没有灌溉渠的坡地、茶场、花卉和苗木的灌溉用水。项目投资10万元。

(3)新增和发展农用机械20台,项目投资10万元。

(4)将村域内林地进行全面整改维护,部分地质敏感区农田退耕还林,发展保护,加强村容村貌及生态环境建设。

第五章村庄规划布局

一、村庄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为八角村4个社建设用地以及规划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等因村庄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二、布局原则

1、保留现有村庄格局,在确定自然生态安全格局的情况下,适当建设集中村民点,为未来村庄发展及人口增长创造条件。

2、近期以村庄整治及移民新村建设为主,以治乱、治脏、治水为重点,以建新、建优、建模为导向,结合移民新村风格对现有街道建筑屋顶外墙进行改造和包装。

3、中期和后期将按照各个村民的具体经济情况,集中新建住宅。新建住宅种类分为:

①别墅式住宅;②砖混结合的整体连排住宅;③庭院式住宅。建筑风貌应与自然风光和整体布局相协调,并体现川东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山形地势,不推不填塘、不砍树,努力创造自然和谐、风貌独特的巴渝新居。

4、按照村民自愿、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环境舒适的原则,逐步形成梯次合理的居民点布局。

三、集中居民点规划布局

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从主线往下延伸,新修村道并扩大原有道路等级,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体系。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形成一个主中心,2个集中居民点。

1、村级主中心

村级主中心为南坪坝移民新村街道,是该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现有人员相对集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用地250亩,可居住250户,人口800人,形成村级中心点,配置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幼儿园、村民集会广场、金融、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商业服务等设施。2012年完成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2、村级副中心

在穿衣岩和八角井规划两个集中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分别为60亩、100亩,规划人口分别为400人、800人。配置卫生室、村民集会院坝、垃圾回收站、电信、广播电视、商业服务等设施。2015年完成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四、生产建筑和仓储用地布局

生产建筑用地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

1、农机站、打谷场选址在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水稻种植集中区,方便田间运输和管理。

2、集中畜禽养殖场地为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布置在村庄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段,并应与集中居民点保持一定防护距离。其中:小型养鸡场(养殖规模为200-100000只)卫生防护距离为100~200m,大中型养鸡场(养殖规模为10000~200000只)卫生防护距离为200~600m;小型养猪场(养殖规模为500~1000头)卫生防护距离为200~800m,大型养猪场(养殖规模为10000~25000头)卫生防护距离为800~1000m。

3、兽医站布置在村庄边缘,集中畜禽养殖场附近交通便捷处。

4、仓库及堆场用地按存储物品的性质确定,设在村庄边缘、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粮、棉、木材、油类、农药等易燃易爆和危险品仓库与厂房、居住建筑等的距离应符合重庆市城乡规划导则《仓储用地规划》和《工业用地规划》分册中防火和安全的有关规定。

五、绿化规划

1、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做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思路,围绕“致富美丽农村”的主题,推进森林工程绿化大发展。

2、规划原则

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保持乡村清洁卫生,降低各种环境污染,实现城镇生态平衡。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考虑南坪坝岛自然条件的特殊性,要严格控制环境容量,形成小气候。在绿化用地和绿化设计选择方面,既要发挥绿地改善乡村环境质量,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要在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地、山岗、低洼地等。

3、建设原则

坚持适地适树,形成区域特色,既要大力植树造林,又要搞好封山育林,加强森林

的抚育管护和防火、防虫及林地保护管理,改造现有低质低效林,积极营造森林村庄。

围绕道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大生态公益林及景观林建设,形成绿色林荫通道。重点在渝黔高速公路两侧预留50米防护绿化带,村级道路两侧栽植2排行道树木,在社级道路两侧栽植1-2排行道树木,便民道路栽植1排行道树木。

第六章村庄公共建设用地规划

一、布局原则

村庄公共建筑包括村庄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和商业服务等六类。村庄公共建筑应集中布局,集中布置在各中心位置适中、人口集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布置在南坪坝村级主中心,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控制在200m2左右,篮球场面积控制在420m2左右,并可与村民公共院坝混合使用。村五保家园布置在环境好,相对安静的位置,可与相邻天坪等村联合设置。市场设施用地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与节约用地等因素进行布置,选址应有利于人流和商品的集散,并不得占用公路、主要干路、车站、码头、桥头等交通量大的地段。

二、配置标准

类别建筑名称配置要求

村庄管理村庄管理用房

建筑面积100~200m?左右,含警务、社保、医保等用

教育托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10m?左右

类别建筑名称配置要求

教育中小学

原址不变,规模应根据上位规划对教育设施的规划要

求确定,生均占地面积为13~18m2

医疗卫生卫生站建筑面积50~100m2

社会保障五保家园按人均0.1~0.3m2的标准设置

文化体育

文化活动室含科技服务点,建筑面积100~200m2

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0~100m2

全民健身设施

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一般不少于

420m2

商业服务

市场设施占地面积50~200m2

放心店建筑面积50m2左右

邮政、储蓄代办点结合商业服务建筑设置

第七章村庄道路和竖向规划

一、规划原则

村庄道路交通规划应根据村庄用地布局、交通特征,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并有利于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位于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建筑前的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人流集散场地、绿地和停车场地。

二、道路建设

梳理连接南坪坝的主要村道路一条,扩大原有道路等级,加强对外交通的联系,形成区位交通优势,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增强村内大葱、有机蔬菜等农副产品及各项资源的内外辐射力度,扩大休闲、度假、旅游的影响范围。

1、主村道

规划扩建1条主村道,总长5公里,项目总投资50万元。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9米,混凝土硬化路面,完善排水系统,结合公路两边的自然环境修建绿化带,使路融入周围环境,形成行车舒适的休闲、旅游、观光道路。

2、次村道及社道

规划新建2条,共4公里,投资500万元。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行车道宽7米,简易土(石)沟排水系统,村道两旁建设绿化带。

三、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

1、村庄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

(2)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及排水构筑物。

(3)进行土方平衡及挖方、填方的合理调配,确定取土和弃土的地点。

2、村庄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宜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

(2)有利于地面水排除,并应符合防洪的要求。

(3)减少土方工程量。

(4)建筑用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5)村庄的地面排水,应根据地形特点、降水量和汇水面积等因素,划分排水区域,确定坡向、坡度和管沟系统。

(6)道路纵坡宜控制在8%以内,特殊情况下道路纵坡设计速度小于10km/h时,最大纵坡可控制在12%以内,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坡度可增加1%,但最大坡长不得大于200m。

第八章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一、人畜饮水建设

利用现有镇上供水设施结合山坪塘和山泉进行集中加工处理,使饮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应八角村及南坪坝的人、畜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达100立方米。使全村村民100%实现自来水供水。

二、环境治理规划

1、污水排放

建设单户或连户沼气池,污水和粪水排入沼气池,经一级处理后集中排入水体,2010年完成污水处理20%;2012年完成污水处理40%;2015年完成80%;2020年达到100%。

2、雨水排放

道路建设的同时完善道路两旁的雨水边沟排放系统,居民点院落同时完善内、外雨水排放设施。道路雨水排放原则根据就地形地势,采用管道分散布置,向生态处理沟排放。居民生活区可通过简易雨水收集系统手机后,将回收雨水用于农田灌溉。

三、电力工程规划

提高电能质量,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充分考虑其运行噪音、电磁波对村庄的干扰和影响。电力电线宜沿公路、村庄道路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布置,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变电站或开闭所出线宜将工业线路和农业线路分开设置。配电房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50m2左右。项目总投资80万元,在村域内新增加100KV 变压器3台,规划2012年完成。达到村庄人均生活用电量250~1000kwh/(人·年)。

四、村庄燃料规划

坚持村庄燃料选择多元化,集中与分散供给相结合,政府引导与本地积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村域主中心采用灌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液化石油气生活用气量指标为0.4~0.8kg/户·日。

集中居民点和散居农户提倡使用沼气,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结合垃圾、粪便、桔杆等有机废物的生化处理,因地制宜的搞好分散式或相对集中式的沼气池建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五、环卫设施规划

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固体废物定点收集和定点填埋,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兼容化和资源化。

对不可利用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由垃圾收集点统一运至各垃圾转运站,再统一运至垃圾填埋场。对可利用的垃圾进入沼气池沤化处理,生产性垃圾可作为养料或燃料,可利用的生活垃圾(如剩饭剩菜)可饲养家禽。

在3个居民点建成垃圾站3个,在全村新建垃圾收集点10个,项目投资10万元。

六、电信规划

1、闭路电视

投资10万元全面改造升级现有广电网,建成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闭路电视网络,在2012年使闭路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2、通讯设施

投资10万元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在2012年实现程控电话、移动网络等通讯工程的全村覆盖

七、农田水利设施规划

对原有水渠进行整修,保证水源通畅。对原有水渠中的一些毁坏段进行整修,新修水渠约1公里。新修水渠与村内已有的自然沟渠一起,总体上形成覆盖全村的灌溉网。

八、消防安全设施规划

在村主中心及集中居民安置点内设置消防室,配套村消防员,并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度假、居住小区内部需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建筑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及疏散广场。消防通道设计为4米。

村内建筑应定期进行检查,消除火灾安全隐患;通过对村民消防知识普及,增强防火意识;按规定配置灭火器并利用雨水收集池增强火灾自救能力;主中心及集中居民安置点要沿道路安装消防栓,消防栓间隔不超过120米,并修建消防池。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1、森林植被保护措施

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加强对现有森林植被的管护,保持森林植被不被破坏,确保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八角森林公园实行严格生态保护,将海拔905以上地区设立珍稀自然资源保护区,禁止一切建设活动及破坏行为,并定期进行植物的诊察养护。

2、水环境保护措施

加快沼气池建设,完善污水排放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沼渣液作为高效有机肥,生产果蔬茶叶等绿色食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植经济林(特别是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种植绿化树或花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保土蓄水,减少水土流失。

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合理开发利用塘、库、堰和山泉水用于人畜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扩大沼气的使用率,减少传统能源供应等对大气的污染。沿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调剂大气环境质量,形成别具一格的天然氧吧,为休闲、旅游创造有利条件。

4、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固体废物的定点收集和定点填埋,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进入村域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制度,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污水、废气实现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

二、防灾减灾规划

1、整治地质滑坡

八角村一社全部、二社大部分地区地质滑坡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地址灾害隐患的地方禁止一切建设活动。可适当开展蔬菜生产。

2、防治洪水灾害

根据居民点周围的地形地势,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由于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利用周边水利设施(水渠等)制定抗旱减灾措施,村主中心防洪标准定位20年一遇184.5m,集中居民安置点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180m。

3、高度重视建筑安全

建在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山洪冲沟等存在地址灾害危险隐患地段的建筑,必须全部搬迁,有地址灾害隐患的地方禁止一切建设活动。

4、危旧建筑改造

对不安全的建筑要进行加固或拆迁,按抗震设防烈度设防(普通居住用房、服务建筑、工业建筑按7度设防)。

5、重大疾病紧急预案

制定针对突发性疾病的处理方法,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明确消防水消防室位置,明确消防责任区,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第十章村容村貌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地域性原则:体现八角村村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域人文精神,传承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村庄风貌。

2、生态性原则:将先进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运用到村庄风貌规划中去,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庄。

3、经济性原则:从村庄风貌建设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方面引导建设节约型村庄。

4、社会性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公示制度,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促进人际交往和文明建设。

5、适用性原则:针对八角村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中明确风貌建设的适用技术,使设计切实可行。

6、继承性原则:在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村庄。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二、规划要求

1、挖掘八角村的自然山水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特点,提炼出重庆市不同地区村庄风貌空间特色、景观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2、将村容村貌规划作为村庄整治的主要依据,近期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主要规划内容,指导村庄整治。

3、客观真实地反映八角村历史,继承发扬历史风貌的精华,为风貌创新提供依据。从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的角度,体现循环经济模式下的风貌规划理念。

4、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创造性的探索适合本地的建筑风貌特色。

三、住房改造及环境整治

1、对较集中居住的院落及散居农户开展危旧房改造,并引导散居户逐步向集中居民点集中。在2010年完成危旧房改造,改变原来土木结构的危旧房屋,建成砖混结构房屋,户型多样,为不同经济条件的村民提供多种选择,使村民住上整洁舒适的房屋。对住房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的房屋,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屋前房后的绿化工程,结合花卉、苗木等产业,培植名贵花木品种,力争达到美化村落,又增加收入。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让农民安居乐业,使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真正符合农民新村的要求。

2、对南坪坝移民新村新建建筑进行建筑立面“穿衣戴帽”式统一改造,整治现有示范街道环境,加入景观设计,打开开敞空间及公共休闲空间,加入公共绿地,全力打造川东移民示范新村。

四、风貌建设

保护现有景观风貌特色,对现有建筑屋顶外墙按川东民居风格统一进行改造和包装,对新建建筑实行统一立面标准,将八角村建设成为乡村自然风貌、田园山水风貌、现代滨水景观风貌相互融合的巴渝新农村。

1、保留有文化价值的穿斗木结构(夹壁墙)房屋

①用小青瓦替换破损的瓦,更换潮、翘、折、断的椽、枋、梁等,并对出现倾斜的屋架进行扶正处理,提高传统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②污染受损的夹壁墙按原工艺修复,并用白灰粉白。

③用传统材料按传统式样对现代形式的门窗加以改造,注意门窗的比例划分以及竖梃、边框的交接方式,避免现代门窗的工艺和做法,底层店面外门为六合门或四扇门。民宅外门可为单扇门或双扇门。将现状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的门窗,统一漆成板栗色。

2、砖混建筑

①保留部分山墙,对砖缝用水泥砂浆填补,防止内部砌缝风化,其余墙面用水泥砂浆抹面并上白色外墙漆。裙脚(90CM高)或一层外墙青砖采用外墙漆或贴仿青砖面砖沟白缝处理。

②墙面按传统立面划分形式用板栗色涂料加以划分或在面层镶入10MM厚、200MM宽的木条加以划分。

③用传统材料按传统式样对现代形式的门窗加以改造,注意门窗的比例划分以及竖梃、边框的交接方式,所有门窗色彩统一漆成棕褐色。

第十一章商务度假新区详细规划

一、规划原则及目标

1.生态原则

充分利用现状优美的自然山地环境,规划依山就势,顺应自然,构筑层次起伏,宜人惬意的绿化空间与山地新农居环境。

2.可持续发展原则

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合理进行资源配置,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和农业用地开发比例,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3.建新建优的原则

旅游开发是为八角村的后续发展提供牵引力,通过研究不同档次规模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创造较高档次的商务休闲空间。

4.技术经济原则

充分研究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开辟道路系统,创造灵活的建筑空间布局,实现工程技术的经济性。

5.规划目标

在以上四项原则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基地特点及周边环境关系,探索滨江商务度假示范区的建设模式,通过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设计和场地环境三者完美结合,创造出品质高、环境美、配套优的二十一世纪农村生态旅游度假区。

二、规划选址

综合考虑规划的四大原则和一个目标,同时兼顾规模效应、腹地广大、建设经济三大新农村建设原则,度假新区选在南坪坝临江地势平坦处,符合公共建筑择地的要求。

三、规划项目设置

以中高档商务会所及休闲度假为产业核心,带动八角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四、规划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计量单位数值

总用地面积ha 5.8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7435

占地面积平方米13228

1)商务会议平方米9643

2)休闲会所平方米18223

3)度假别墅平方米3465

4)商业配套平方米6104

容积率-0.65

建筑密度%23

绿地率%48

五、用地布局

规划区以长江江面为核心资源,打通数条景观视线通廊,以通江商业街及叠台广场为核心,以滨江公园带为串联,道路体系为骨架,综合考虑基地条件、建筑形态,通过生态绿化、休闲步行网络自然联系与分割,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带、四心、三片”。

一带:“L”型布局主要的公共开敞空间,收放结合,充分利用滨江消落带,打造休闲娱乐运动场所,形成滨江休闲景观带。

四心:即滨江休闲带上的节点公共空间,包括通江商业街、叠台广场、游船码头以及滨江球场。创造功能景观交替变化的公共活动中心。

三片:商务度假主要分为商务休闲会所、会议中心、旅游度假别墅三大功能片区。各片区风格各异,自成一体,又通过滨江休闲景观带进行联系。

六、建筑功能布局

度假会所建设方案的选择上,充分体现现代滨水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的冲突与结合

同时考虑公共建筑的生态性、节能性和安全性,各片区建筑风格采取差异化处理。

独栋度假别墅采用前庭后院的内部布局方式,庭院内有小型果园、菜地和家禽养殖棚。建筑内部根据农村房屋传统布局方式,设有堂屋、大厨房等,充分体现小康农居的空间风格,打造田园度假胜地。

七、风貌规划

1、风貌定位:

建筑风格采取差异化处理,体现现代滨水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的冲突与结合。

2、度假别墅风貌

1)建筑风貌控制

建筑的形式和材料:以半坡屋顶为主,局部使用小青瓦做檐;建筑采用砖混结构。

建筑体量:A型连排住宅为4层,形成亲切的人性化尺度。B型独栋住宅为2层,庭院宽大。

2)建筑色彩

以灰瓦白墙为主调,配合红色、冷灰、褐色、驼色等色彩,墙面装饰色块强调深浅对比,如深色墙体配浅色线条,浅色基调配深色色块。

3)建筑屋面及构架

坡屋面采用轻质装饰作法和墙面贴瓦仿坡屋面作法,构架类采用墙顶单排构架、屋面花架和墙顶挑板。

4)建筑立面

墙面色块划分:大面积色彩对比、窗间墙插色、窗下墙插色及装饰色块;

运用装饰线条:突出墙面或墙体表面的线条处理;

运用窗套:单体窗套和复合窗套,屠户墙面自身材料变化;

运用装饰构建:选用成品构件或根据设计定制构件;

建筑裙房处理:檐部改造(单线脚、金属管件及坡屋面式),装饰构件(方椎、拱心石、色块装饰、纹样装饰等)。

2、商务会所风貌

商务会所按古建合院样式建造,展现华丽与尊贵,细部及景观简单化处理,体现现代雅致。具体做法同度假别墅。

3、会议中心风貌

会议中心采用现代滨水建筑形式,形态丰富,体量通透,提高内部使用的舒适度与景观度。与会所及别墅形成别致的视觉冲突,提升地块品牌感知度。

八、环境营造

(1)绿化

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江景资源的渗透,结合开敞空间和道路绿化视廊的引导.营造出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绿化景观。

绿化空间大量种植花草,营造一个户户有花、处处见绿的环境。对于开敞的空间,可运用一些乡土材料,搭建一些特色的廊架,种植一些攀援植物,如爬山虎、三角梅、葡萄、金银花等,可供人休息、喝茶。

将当地盛产的果树和经济植物纳入到整个新村生态绿化系统中;庭院内种植高经济怕物为主(如:桔树、枣树、花椒等)既创造乡村氛围又可为农民创收;进行山墙、屋顶立体绿化,以保温隔热,降低能耗。

加强对农村周边环境进行治理,首先是对农村周边沟渠内的淤泥和房前屋后的垃圾进行定期清理,防止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是对院落的柴草、各种线路和各种家禽的饲养进行规划定点,同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绿化美化工作,植物以本地植物为主(如竹类、果树等)。

(2)景观营造

入户道路、庭院内主要采用农村常用的石材、卵石、青砖铺装。选用犁、石磨、石碾、土灶、土陶罐等生产生活用品营造新村特色景观,给新农村留下历史记忆与参照,并作为乡风民俗的实物教材。

(3)道路绿化

主村道行道树选用当地的经济类植物(如果树),体现农村特色的同时为农民创收。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为满足游客及村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使用,在度假区配置相应的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居民健身场地、居民集会场地、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强制性设施,以及小型商业等引导性设施。

第十二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乡风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一站、一栏、一员”(即每村建设一个科普宣传站、一个科普宣传栏和一名科普宣传员)为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倡导新风、反对陋习、反对邪教、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要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文化改施建设。要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本地特色文化。要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二、民主管理机制

设置公开栏,在村公开栏上定期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切实增强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对村上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定期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

规划村计划生育率长期达到95.2%。

建立新农村特点的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出现,村民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0%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由村委员会组织成立村级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服务办公室,负责资金及日常事务的管理,资金来源一是实行“一事一议”,由受益农户共同出资;二是由受益企业及本村外出经商人员捐资构成,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严格实行巴南区殡葬管理条例,对村内死亡的村民严格执行殡改政策。三、社会保障规划

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2010年参保率达到60%以上,探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扶持组建村文化室、图书室等;规范农村文化市场,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确保教育事业发展,力争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零”收费,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2010年底建成八角村文化活动阵地、文化宣传队、体育运动队、文化室、广播室、活动室。2015年实现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垃圾处理场所和卫生保洁队伍,生态小花园等社会公众服务场所。并开展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比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五、基层组织建设

到2010年,培训村支部及村委会干部5名;到2011年,发展党员2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使党员人数达到56人,成立村党总支,按行业、年龄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村民小组干部和专业合作组织干部的作用,提高村民管理事务水平,加强民主管理,促进村风文明。

主要建设内容为:

1.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建好村总(支)部、党员办公活动场所,下设3~4个党支部或党小组。

2.加快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突出抓好“三培两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3.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推选好理事会会长,制订村规民约。

4.优化专业合作社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培养一批能直接进入一级市场的“规模型”经纪人;能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从事经纪活动的“知识型”经纪

人;加快发展农村党员,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成为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经纪人;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诚信型”经纪人。

5.村里兴办公益事业,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可承受范围内,积极投资投劳,党员干部起示范带头作用,党组织真正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六、农民培育规划

通过有组织的培训活动,鼓励和引导村民,从实际出发,自主创业,选准创业门路,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新路子。通过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项目,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走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实现一产就业、外出务工和乡村旅游服务就业比例为1∶3∶1。

借鉴市内小康示范村经验,通过考察、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增强其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繁荣村域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能力。

第十三章新农村建设及管理

l、实施新农村工程必须坚持政府管理、村民自治的原则,镇乡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新农村工程的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项目的实施由村民小组实行“一事一议”。

2、新农村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未作出规划的村,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3、凡迁建到规划区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凡不愿拆除老宅基地旧房的不得在新宅基地上建房。

4、新农村规划范围内的公共建筑、两层以上的自建房,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

5、新农村建筑设计应坚持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美观的原则,符合国家和地区有关节约土地、资源及抗御自然灾害等规定,保持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按规划先修道路和排水沟,后建房屋。

7、健全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标准、落实责任区的划分,坚持检查制度、奖罚制度以及家禽圈养、公共场所的管理等。制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必须坚决执行。

8、坚持房前屋后实行三包(包清扫、包清运、包清净)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惩兑现。

9、对布局不合理、污染扰民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小型工业企业要坚决关、停、转、迁。

10、公共绿地树木花草的种植、修整、养护和更换,对新农村中的。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

11、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建立公推民选的新农村工程建设驻村指导员制度。通过村镇助理员、驻村指导员这一形式,将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延伸到村,切实保障新农村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第十四章附则

一、管理

本规划是指导棋盘村发展的宏观性和纲领性文件,经巴南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麻柳嘴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和监督,各项目的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应在本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二、执行

本规划从批准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如确需变更,必须严格按程序审批。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二、规划指导思想 (1)

三、本轮规划编制重点 (1)

四、规划依据 (1)

五、规划期限及范围 (2)

六、规划原则 (2)

七、村庄建设用地选址 (2)

第二章八角村现状 (2)

一、概况 (2)

二、自然条件 (3)

三、土地利用状况 (3)

四、社会经济状况 (3)

五、村落建设状况 (3)

七、基础设施概况 (4)

第三章村民诉求解析 (4)

一、村民生活方面 (4)

二、经济情况方面 (4)

三、政策感知方面 (5)

第四章经济发展 (5)

一、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5)

二、经济发展战略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第五章村庄规划布局 (7)

一、村庄规划区范围 (7)

二、布局原则 (7)

三、集中居民点规划布局 (7)

四、生产建筑和仓储用地布局 (7)

五、绿化规划 (7)

第六章村庄公共建设用地规划 (8)

一、布局原则 (8)

二、配置标准 (8)

第七章村庄道路和竖向规划 (8)

一、规划原则 (8)

二、道路建设 (8)

三、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 (8)

第八章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9)

一、人畜饮水建设 (9)

二、环境治理规划 (9)

三、电力工程规划 (9)

四、村庄燃料规划 (9)

五、环卫设施规划 (9)

六、电信规划 (9)

七、农田水利设施规划 (9)

八、消防安全设施规划 (9)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规划 (10)

一、环境保护规划 (10)

二、防灾减灾规划 (10)

第十章村容村貌规划 (10)

二、规划要求 (11)

三、住房改造及环境整治 (11)

四、风貌建设 (11)

第十一章商务度假新区详细规划 (11)

一、规划原则及目标 (11)

二、规划选址 (12)

三、规划项目设置 (12)

四、规划指标 (12)

五、用地布局 (12)

六、建筑功能布局 (12)

七、风貌规划 (12)

八、环境营造 (13)

第十二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3)

一、乡风文明建设 (13)

二、民主管理机制 (14)

三、社会保障规划 (14)

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14)

五、基层组织建设 (14)

六、农民培育规划 (14)

第十三章新农村建设及管理 (15)

第十四章附则 (15)

一、管理 (15)

二、执行 (15)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篇一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篇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某某单位职能作用,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市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基本情况: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良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层层部署,层层落实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组成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33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机构,下设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下发了《20xx年新农村建设目标及孝核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包扶一个乡镇、一个试点村,对所包乡镇新农村建设负总责。二是广泛开展了宣传动员。为了提高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层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会议精神。使各级干部树立了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中有声,报纸上有字。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制定规划,实行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坚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突出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合理规划村屯布局,充分体现民俗、文化、地域特色。为我市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四是加强对接,协力共建。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后,市委、市政府主动与**驻村工作队、省帮建单位进行了对接,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各驻村工作和省帮建单位也都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制定规划、谋划发展、协力共建。五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投入。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新农村干部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己争取百万元以上项目11个,争取项目资金1、7亿元。己到位通村公路建设资金6800万元、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27万元、农村沼气建设资金336万元、植物保护工程建设资金270万元、扶贫资金210万元、农机作业合作社115万元,有利地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通过市委、市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全新农村建设情况概况

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概况090102

————————————————————————————————作者:————————————————————————————————日期:

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概况 一、2008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进展与成效 2008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积极实施“三农稳市”战略,集中力量主攻基础性、保障性、战略性领域的工作,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据统计,今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30元,同比增长9.9%。 (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确保总量、拓展规模、提升水平”的要求,健全土地流转规划,创新流转方式,部署开展新一轮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年净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1万亩。依托滩涂资源,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完成杭州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规划总面积6万亩,专门成立了开发管理机构。稳步推进农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农技人员工作日志、农技人员工作联系户(农场、基地、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工作和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联席会议等制度,聘任了19名涉农专业大学生担任社会化农技员。农业抗风险体系建设又上新台阶,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扩大。 (二)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深入实施。积极落实要素保障、财政扶持、村企结对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举措。强化要素保障。优先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加大土地资源向村级倾斜力度。至2006年以来,我市在土地指标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优先安排村级发展用地,期间累计安排村级标准厂房、外口公寓、农贸市场、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1393亩,其中用于60个市级财政补助村的二三产项目达到200亩,农民集中居住区615亩。强化财政扶持。为减轻村级承担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日常经费开支压力,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市镇两级财政统筹补助办法,市级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调查分析(王马社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任务及目的:一、了解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发表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四、提高调查能力和沟通能力。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8月5日 ●调查地点:华宁县王马社区 ●调查方式:群众访谈、网上查阅

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加快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寻求破解我区城镇建设与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区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文明风尚。狠抓各项惠农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环境、农民素质、农业科技落后等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减少,淡水紧缺,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正在扩大,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化建设,我区大量耕地被征用,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日趋增多,后续产业基础薄弱,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在2012年,我区因为扩宽公路,公路沿线大量水田被征用,农民虽然获得了赔偿,但是钱总会花完的,十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2012年年末,又因建设需要,征用农民土地大约600平方米,所获赔偿较少。仅在我区,耕地减少的问题就如此突出,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因新农村建设而被征用的土地更不在少数,耕地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2、农业科技有待进步,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单一,这样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低,常常是增产不增收。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区在在这一方面,常常体现在农民种田全凭经验,烤烟自己烤,没有系统的一个规划和管理,往往导致因操作失误而减少烤烟收入。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在很多事上只顾全自己的利益。在蔬菜收购一事上未能顾全全区人的利益,任凭收购商压低蔬菜价格,这非常不利于我区农业经济收入的增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 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 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 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 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0-06-27 22:59:1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200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突出实效,找准工作切入点,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新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镇的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美岱召镇位居土右旗东大门,地处呼包二市的结合部,资源丰富,区位优

势,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东西、美将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畅通,是典型的沿山区和黄灌区结合的乡镇。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9190户、36700人。我镇现共有13个村被列为全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沙图沟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为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今年新建村村通水泥路21公里,其中沙图沟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公里。今年新修砂石路6公里,养护维修任三尧等9个村道路63公里。 2、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我镇完成了何家00、西营子、协力气、车站、小井营5个村的自来水安装,安装用户达到1600户,投入资金3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村民饮用水条件,让村民喝上

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另外还完成了美岱召、沙图沟、河子、马场等4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工作,完成了安全自动化饮水工程。 3、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镇新农村示范点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为丰富农民朋友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资源。 4、沼气池建设工程:今年我镇已完成沼气池安装252户,超目标任务62户。初步实现“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变废为宝”,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户安装沼气池。 5、卫生室建设:各村利用村内现有闲置房屋,成立并修缮卫生室,沙图沟村新建卫生室,各村的卫生室投入使用情况良好,既方便村民就医用药,又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二)其他五项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1、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镇继续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以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在全力抓好全镇财税工作的同时,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调查 一、研究背景 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民主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在长达五年建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不足呢?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金马村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了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部分意见和建议。 二、关键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意见与建议 三、研究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重点、难点,也是关键。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金马村成功启动。经过两到三年的发展,金马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都具有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同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金马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

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金马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区情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经过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拉动,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进,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三是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谁有带动能力扶持谁”的原则,鼓励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企业和公司外引内联,力争每个产业发展都挂靠一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经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建成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劳务经济。与此同时,要加大维权力度,对外出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农民出得去家门、学得到技术、有个好的经济收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进镇容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镇党委、政府 2011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一横两纵三业四新”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抓手,力争在新型社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上有新突破,加大星级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中国黄金小镇”、“全区南部工业重镇”。 一、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抓好城镇化建设。 2011年,***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今年全镇的创新项目和亮点工作,我们将按照“生产集约化,居住社区化,养老社会化”的模式,推进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水道打造成***南部的中心镇。年内主要抓好2个社区建设:一是直格庄社区,总建筑面积12.7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将西直格庄村整体搬迁至直格庄社区。计划投资1700万元,新建3栋5层住宅楼,新建10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的农机大棚。通过整体搬迁,西直格庄村从此旧貌换新颜。目前,征地、测绘、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工程招标已经结束,2月20日已开工建设,力争9月底竣工,年底前完成群众搬迁入住。二是镇驻地社区。一期工程将榛

子崖、卧龙、罗家屯、肖家、东邓格庄5个村搬迁至社区。首批搬迁的5个村涉及1200多户、3200多名村民。目前,搬迁方案已经初步确定,并下发了明白纸、征求意见书。下一步,在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将加快各项工作推进。 二、以“四化”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今年***镇结合星级示范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将“四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推广到各村,重点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实际选好建好垃圾处理场,安放足够数量的垃圾箱或建立垃圾池,集中清理垃圾,争当全区垃圾集中处理的试点乡镇。建立完善村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维护的相关制度,落实专职管护人员和资金保障。具体措施是: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列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的环境整治机制。设立专职的环境管护人员,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明确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绿化管护的范围和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职能,使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综合整治。 二是建立健全“四化”管理模式。净化:每个村要合理布局建设垃圾箱,建立“户收集、专人管、村转运”的垃圾管理模式,及时清运村庄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沟渠、坑塘内积聚的垃圾渣土,清除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每个村要在村外设立柴草、杂物、砖瓦等集中堆放场所,全面整理主次干道、小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进展情况的了解,特做此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式,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请回答以下问题: 1.您是否是农村人口?A、是 B. 否 2、您认为城乡主要还存在哪些差距? A、交通、通讯 B、公共服务、综合配套体系 C、市场经营 D、其他 3、您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有哪些? A、企业工作 B、自谋职业 C、农业 D、其他 4、您的家庭用上自来水了吗?A、是B、没有 5、您村看病方便吗?A、方便B、不方便 6、您及您的家人加入农村医疗保险了吗?A、没有B、已经加入 7、您所在乡镇有敬老院吗?A、有B、没有 8、您的家庭用上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了吗?A、没有B、已用上了 9、您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吗?A、不丰富B、丰富(请您列举些): 10、您村村民是否参加过有组织的技能培训?A、参加过B、没参加 11、你认为经过技能培训是否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增加收入A、作用明显B、意义不大 12、您最希望对农村进行哪方面改造? A、进村和村内道路 B、自来水 C、医疗卫生设施 D、农田标准化改造 E、校舍 13、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养老保险 B、使用存款 C、子女抚养 D、其他 15、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您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经济发展问题 B、民俗民风问题 C、环境保护问题 D、社会保障问题 16、你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 A、引入新型产业 B、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C、生活居住环境的提高 D、改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17、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单选)* A、新的村容村貌 B、新的思想观念 C、新的生活习惯 D、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8、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您认为哪个应该优先解决:(单选)* A、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 C、生产发展 D、管理民主 E、村容整洁 19、在新农村建设中您最担心出现哪些问题? A、自筹资金比例过高 B、有人从中以权谋私 C、出现豆腐渣工程 D、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E、成为政府官员的政绩或形象工程 20、您认为目前阻碍该政策实施的最主要障碍是:(单选)* A、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B、技术支持不够 C、地方资金不足 D、人才支持不够 E、部分官员 贪污腐败阻碍 21、作为您本人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有没有发展前途 22、对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建议和意见?(多选) A、增加像健身操之类娱乐休闲活动 B、为农村村民提供创业相关平台与扶持 C、农村路口道路进行整修 D、在村主干道添增路灯 E、增加工业企业 F、开发工业 在此,谢谢您的合作!

2020年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烟台市从调查研究入手,围绕政策制定、动员部署、成立机构、舆论宣传、典型培养、督导检查等方面,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两个月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工作。去年下半年,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谋划研究。今年1月5日,烟台市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会上,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作为今年市委1号文下发,烟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全面启动。会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结合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及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部署安排,形成了富有各地特色的工作思路。蓬莱市提出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四新”(“四新”指发展镇村经济,大力培植农民增收新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农村建设新面貌;关注民生问题,全力构筑农村社会保障新体系;加强农村组织基层建设,建立农村管理新机制),龙口市全面实施“五通、双建、六保”(“五通”指村村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科普知识,“双建”指创建绿色村庄、卫生村庄,“六保”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经济薄弱村运转经费、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六保工作),莱阳市新农村建设突出“六个

优化”(“六个优化”指产业优化、环境优化、居住优化、服务优化、管理优化、素质优化),开发区新农村建设主抓“五大工程”(“五大工程”指富民工程、保障工程、安居工程、帮扶工程、固本工程),等等。各地均有特色,均有重点,政策到位,措施有力,行动迅速,使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开局。 二是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舆论宣传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为扩大工作影响,浓厚舆论氛围,市里在春节前后连续组织了两轮舆论攻势。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市级各大新闻媒体迅速对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大规模地宣传报道。 三是召开一系列政策措施研讨会,初步形成了指导新农村建设的配套政策性文件。为配合市委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2月上旬烟台市在有关县市区召开现场研讨会,分别对“新农村规划建设和土地政策”、“建立财政投入有效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和保障能力”、“‘3+1’联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同时根据烟台市“山村、渔村、乡村、城村和市区村”的不同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张显特色、全面推进”的原则,2月下旬分别召开了“五新建设”现场座谈研讨会。本月7号开始,还就如何推进新农村支撑体系建设到几个县市区召开现场座谈会,专题研究具体政策措施。根据讨论意见,正在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文件。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新农村建设说明书范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三农”——相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农业渐成弱势产业,农村成为弱势地区,农民成为弱势群体。这一现实,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对此,胡锦涛同志的“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雄辩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可行性和客观必然性。它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扎实稳步地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目标,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基本策略,实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管齐下的措施方针,把一个经济落后、农民贫困的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2008年8月13日,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精神,农业部今后将以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形式,支持重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重庆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实现小康。必将加快我市重点农业建设项目的开展、优势产业的培育、农村基础设施的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村体制的改革,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跑步前进。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发展地区优势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为载体,又快又好地推进八角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把八角村建设成为重庆远近闻名的三峡移民示范村和休闲会晤集中地。 根据八角村人口、资源、产业、生态和环境的特点,改造建设村,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继续农村和睦亲近的灵力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保留山水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农村传统居住形态得到有机的融合。 三、本轮规划编制重点 本次规划的重点分为五个方面: 1、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紧抓重钢沿线建设带来的契机,发展滨江中高档休闲会晤和半坡有机蔬菜种植兼农业观光。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建设三峡移民示范村,招商引则,引入中高档会所、宾馆、度假村等休闲度假设施,提高生产水平,促进全村收入稳定增长。 2、南坪坝移民新村建设:政策扶持将村域内大面积地质滑坡区居民下迁至南坪坝,通过统规统建建设集中居民点,利用南坪坝四面环水的优势,打造三峡移民示范村,改善原有村庄居住环境、为农民创造“宜农、宜工、宜住”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配套建设中高档商务会所和家庭式观光农业园等设施,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产业。 3、灾害防治:南坪坝岛是未来全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处长江边,因其自然条件的独特性与不稳定性,应根据岛内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常年居住人口及相关服务项目开发。除南坪坝外全村适宜建设用地少、地质滑坡地段多,从2001年就开始出现山体滑坡现象,后不断加剧。目前滑坡带已发展至150米长、200米宽、5至10米厚,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应让危房住户搬出危险地带,并制定生态恢复及土地发展措施,存在地质滑坡隐患的地段严格禁止建设行为,开垦为蔬菜基地。 4、村容村貌整治:统一现有建筑风格,将不和谐的建筑及环境进行整改,塑造新风貌,打造简朴雅致的巴渝农村新居形象。 5、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产设施(主要公路设施、人行便道、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信息设施等)和生活设施(主要是沼气、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国家和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编制要求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农委举办研讨培训班通知精神,四川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遂宁、内江、宜宾、泸州市,深入到8个县(区)近20个村(社)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业主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总的来说,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2020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

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XX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XX年-2020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