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水资源 阅读附答案

地球的水资源 阅读附答案

地球的水资源 阅读附答案
地球的水资源 阅读附答案

地球的水资源阅读附答案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约有13.861017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克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仅占淡水总量的11%。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比46.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保证。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1/4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争斗。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2/3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若删去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约和仅两字,对文意的表达有什么影响?2分

2.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我国严重缺水的原因。2分

3.请你根据文意,联系今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早的现实,为本文续写第④自然段,简要谈谈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途径。2分

答案:

1.删去约表意绝对,与事实不符,不科学,不严密;

删去仅,则语气平淡,不能体现对淡水总量小的强调。

2.人均储水量相对较少。南北分布不均。湘水量增长迅速。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

3.答案开放,要紧扣前文内容,从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的灌溉利用率,合理配置水资源等方面进行阐述。

周庄水韵阅读题答案

《周庄水韵》阅读题 一、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1——5题。 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参差()璀璨() 2.文中有一个词语“瞬息万变”,“瞬息”形容极短的时间。请你再写出三个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写出(不少于四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照什么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①时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间上:由____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到_______________。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从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属于________ 喻,本体是“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比喻词是“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参差(cēncī)璀璨(cuǐcàn) 2.①一刹那②一瞬间③顿时 3.岸上的彩灯、河中的倒影、彩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古镇的欢呼 4.①时间上:先后顺序 ②空间上:由河中写到天上的礼花,最后写到地上的人们。

2017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7

2017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知识竞赛题目附答案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是“()、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A、节水优先 B、治水兴水 C、科学谋划 参考答案:A 2、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A、水权、水市场理论 B、综合治理 C、保护和节约用水 参考答案:A 3、我国将每年的3月22~28日定为中国水周。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4、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排水违法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5、世界总水资源量中仅()为可利用的淡水。 A、0.01 B、0.02 参考答案:A 6、水资源费和超计划加收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7、()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 A、太浦河

B、七浦塘 C、娄江 参考答案:A 8、我国,淮河又被称为“悬河”或“地上河”。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9、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以()为主。 A、溃坝洪水 B、暴雨洪水 C、山洪 参考答案:B 10、一旦水管冻结了,应当用热毛巾裹住水龙头帮助化冻,也可以用火烤或开水烫。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11、北魏时期,郦道元著有(),成为中国水文地理考察的最早记录。 A、《管子》 B、《水经》 C、《水经注》 参考答案:C 12、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社会。 A、节水型 B、生态型 C、可持续发展型 参考答案:A 13、下列不属于生活饮用水健康指标的是()。 A、色度,浑浊度 B、酸碱度、总硬度 C、重度、流速 参考答案:C 14、下列情况,可以免去申领取水许可证的是()。 A、发生火灾时,消防车需要应急取水 B、企业要在某地打井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审定版)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审定版)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土地的颜色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抔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著作,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这些都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妖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出白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上,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上,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春天的土地是()的,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夏天的土地是()的,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秋天的土地是()的,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冬天的土地是()的,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如今,银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绿色在减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黄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 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的水是咸水,只有%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是() A. 南多北少 B. 男少北多 C. 夏秋多,冬春少 D. 夏秋少,冬春少 2. 关于西气东输路线判断错误的是() A. 一线和二线都经过了我国地势三个阶梯 B. 一线二线都经过了黄土高原 C. 两条线都到长三角,到珠三角只有二线工

程 D. 两条线都经过甘肃省、陕西省 3. 【西气东 输】二线工程西起新 疆霍尔果斯口岸,南 至广州,东至上海, 途经14个省(区 市).据此回答 36-37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气源主要来自()A. 塔里木盆地 B. 中亚 C. 中东 D.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4.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

B. 东南地区终年高温,热量充足 C. 东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 东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十分丰富 5. 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B. 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C. 降低施工成本 D. 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6. 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 提高自来水的质量 C. 减少社会用水需

求 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7. 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 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 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读下列漫画,完成12-13题. 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不合理 B.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会发生水资源危机 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8. 读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回

2021年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往年真题)

2021年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往年真 题) 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tuí rán jǔ sàng kū wěi wēi fēng lǐn lǐn páo xiào yōng dài dǐ yùxiōng yǒng péng pài 二、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钢叉.(chā chà)熟.识(shóu shú)正.月(zhēng zhèng)供.品(gōng gòng)五行.(háng xíng)脖颈.(jǐng gěng) 盗贼.(zéi zén)空.间(kōnɡkònɡ)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壤(_________)锲(_________)揣(_________)泌(_________)攘(_________)契(_________)湍(_________)沁(_________)镶(_________)楔(_________)瑞(_________)秘(_________) 四、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__)满门(____)(____)相处依依(____)(____) 身(____)其(____)迫不(____)(____)(____)然而(____) 娓娓(____)(____)引人(____)(____) 1.田老师执教40年,__________,学生不下三千朝夕。 2.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_________的老师同学。 3.我听得入迷,恍如_________,田老师__________,我却仍在发呆。

4.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爱抚爱戴爱怜 1.周恩来是一位深受人民(______)的好总理。 2.姥姥去世,我再也得不到她的(______)了。 3.这孩子挺懂事,谁见了都会生出(______)之意。 详细仔细 4.伯父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得非常(______)。 5.我那时年纪还小,即使当时伯父给我(______)解说,我也是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奠。(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下午要去你外婆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车厢里一片寂静,静的可怕。 (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周庄水韵》阅读附答案

《周庄水韵》阅读附答案 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1—6题。 ①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②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③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④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⑤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⑦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第⑤⑥句中的两个“仿佛”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2.作者写两次到周庄的印象,分别用了下面两个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②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其中“水墨画”的特点是,它突出了古镇的特色;“版画”的特点是,它突出了古镇的景色。 3.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再从觉描写的优美意境,令人神往。 4.第②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出它的好处。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5.第③、⑤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第③句指的是;第⑤句指的是 。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象不一样,第③句是,第⑤句是。 6.第⑥句中的“丝竹”一词指的是,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 参考答案: 1.不一样,前者是类似的意思,后者是比喻词,是似乎、好像的意思。 2.朦胧而淡雅春雨蒙蒙色彩对比强烈冬天白雪阳光交相辉映 3.视听阳光下各种水声 4.运用拟人,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冬天阳光柔和的特点。(意思对即可)5.路边、屋脊、树梢、石阶小街的屋檐下、石拱桥的栏杆、桥洞、小河的石河沿上积雪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及答案(真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及答案(真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o wēi rì kòu qín jiàn tuí rán táo zuì kāng kǎi dàng yàng jiàng yóu gān zhe tái xiǎn 二、把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唱和.(héhè)塞.(sài sāi)外要.(yāo yào)挟呻吟.(yíng yín) 恶劣.(lüè liè)避.(bìpì)免号.(háo hào)叫石缝.(fèng fèn) 三、比一比,再组词。 伴(_________)栗(_________)句(_________)饺(_________) 拌(_________)粟(_________)旬(_________)校(_________) 四、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山(____)水天籁之(____)巧(____)天工 笔走龙(____)(____)定(____)成戛然而(____) 不可开(____)(____)笔生花 1.尊老爱幼是_______的传统美德。 2.兄弟俩为了点小事互不相让,吵得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镇定坚定镇静 1.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________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2.杰奎琳________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3.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________,不能慌张。 注视注意注目 4.小明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十分引人________。 5.那个值勤的小守门员警惕地________着前方。 6.小王没有________到丢在地上的钱包,匆匆地离开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了一番苦功”和“能练出一手好字”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一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闰土》选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写出了“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由《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所引申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这个故事中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知音。 3.《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__________喜爱戴嵩画的_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的结论。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

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42.7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的重视,我国是有大量“水资源”的国家,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继续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2《周庄水韵》同步练习及答案

1.2 周庄水韵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ī) 斑斓.(lán) 瞬.息(shùn) B.勾勒.(la) 璀璨.(càn) 晶莹.(yínɡ) C.隐匿.(nì) 娴.熟(xián) 目眩.(xuàn) D.谛.听(dì) 摇曳.(yì) 漾.动(yànɡ) 【解析】选D。“摇曳”的“曳”应读y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闪烁彩绸眼帘倒应 B.连缀仲春茏罩蔓延 C.版画朦胧屋瘠分隔 D.悠远荧光清澈流淌 【解析】选D。A项中“应”应为“映”;B项中“茏”应为“笼”;C项中“瘠”应为“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九月的北京前门大街张灯结彩 ....,红旗飘扬,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迎接“国庆”佳节的到来。 B.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C.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全非 ....,瞬息万变。 D.随着经济深度调整期的到来,市场发展越发难以捉摸 ....。 【解析】选C。“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面目一新”。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1)~(4)题。 (1)本段描绘了哪些景物?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思考作答。 答案:描绘了周庄的节日夜景,如闪烁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声、礼花等。 (2)文中“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一句,对后文写焰火有什么作用? 答:

[课外阅读]地球上的水资源

[课外阅读]地球上的水资源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如果将海洋中所有的水均匀地铺盖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厚度2700米的水圈。所以有人说地球的名字起错了,应该叫作“水球”。 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体重量的50-60%由水组成,儿童体内的水分更高达80%。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在这3%的淡水中,可供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自古以来人们就逐水草而居。大约在50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天空烈日似火,电击雷轰;地面熔岩滚滚,火山喷发。这种自然现象成了生命起源的“催生婆”。巨大的热能,促使原始地球各种物质激烈地运动和变化,孕育着生机。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刷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

的摇篮。机物——氨基酸。同时,用紫外线照射也能得到有机化合物。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胰岛素,这是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征途上的一大步。 水大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刷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摇篮。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考点知识综合复习及答案审定版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考点知识综合复习及答案审定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拼音基础 1. 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liàng qīng cuìjiā sùchǒu èzhèng shí dìng lǐchuàng lìxǐ zǎo xué yuàn jiāo shòu 2. 看拼音,写词语。 guī ju zhǎn lǎn mì jiàn bào zhú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wán shuǎxián shú biān pào zá bàn áo tāng 3. 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bō li kǒng bùxī shuài

huā ruǐlǐnɡ yùsōu jíqiū yǐn 4. 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duǒ bìzhí xínɡyán jùn móɡuǐchuī yān chè dǐyā pò 正确读音选一选 5. 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供.品(gōng gòng)正.月(zhēng zhèng)神佛.(fúfó)空.地(kōng kòng)闰.土(rùn yùn)似.的(sìshì) 6. 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弓缴.(zhuó jiǎo)多知.(zhī zhì)诞.(dàn yán)生 花蕊.(ruǐ luǐ)狗吠.(fěi fèi)锲.(qiè qiàn)而不舍蝎.(xiē jiē)子柔和.(huó hé)华.罗庚(huá huà) 7. 用“/”划去下列带点字的错误读音。 蒙.古包(méng měng)单薄.(bó báo)冠.冕(guān guàn)抢.起(lūn lún)蟠.桃(pān pán)痱.子(fēi fèi) 8.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处.境(chù chǔ)间.断(jiān jiàn)分.外(fèn fēn)暂.时(zàn zhàn)坚劲.(jìng jìn)瘦削.(xuē xiāo)徘徊.(huí huái)参与.(yù yǔ)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可能有7亿人因缺水背井离乡。 吉尼斯世界纪录视智利基亚瓜镇为全球最干旱之地。20世纪40年代,该镇拥有800位居民,如今此地只有120人居住。 如今我们的世界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全球化愈加明显,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饥渴、干旱和水灾也是不分国界的,今天发生在别国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 ——土耳其总统居尔 在世界水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下,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于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来自全球的数千名代表与会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此次水资源论坛吸引了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与会,其中包括4位国家元首。东道国土耳其总统居尔在演讲时呼吁世界各国将水资源利用问题当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议题来看待,希望能引起各国最高层官员的注意。 论坛秘书长塔巴萨兰表示,会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全世界都了解,有效用水的必要和紧迫性。他引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为论坛召开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倘若全球不提高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到2030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 塔巴萨兰提及的报告全称为《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缺乏会对人口流动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区域,这一现象将尤为严重。该组织预计将有2400万到7亿人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 联合国去年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全球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达到91亿,在目前数量(65亿)上激增40%。 限制用水腐败是这次论坛的主题之一。论坛呼吁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用度和管理,避免腐败让全球用水“雪上加霜”。 据介绍,典型的“水腐败”包括伪造用水数据、在水资源设备购买时寻租、在签订水资源开发合同上任人唯亲等。在某些国家,用于水资源开发和节约的款项有30%被腐败消耗掉了。 ■现状 上世纪工业用水增加20倍 据新华社电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因此,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

《周庄水韵》阅读答案

《周庄水韵》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①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了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②,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 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 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③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

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④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①()A.挂满 B . 悬挂C. 缀满 D . 点缀 ②()A.走着 B . 行驶C. 穿行 D . 滑行 ③()A.躲藏 B . 躲避C. 隐匿 D . 隐埋 ④()A.落到 B . 掉进C. 融入 D . 消逝 2.飘绕不绝”在画线句子中是指什么事物?

世界水资源现状知识讲解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2%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资源降落在大陆上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大气蒸发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径流量约为42.7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的平均水量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平均数已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亿合计数增长。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如果还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说将地球的水比作一大桶水的话,那么我们能用的也只有一勺水,而这一勺水中的四分之一或更多已经被污染;如果再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浪费水现象 .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的重视,我国是有大量“水资源”的国家,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继续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而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局面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庄水韵》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庄水韵》同步练习及 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庄水韵》同步练习及答案精选 语文版八上第2课《周庄水韵》当堂训练(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凝望(nínɡ)谛听(dì)摇曳生辉(yè) B.仲春(zhōnɡ)缤纷(bīn)潸然泪下(shān) C.泊船(bó)参差(cēn)晶莹剔透(tì) D.眩目(xuàn)漾动(yàng)冲天而起(chó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班斓朦胧娴熟稍纵即逝 B.笼罩天暮蔓延如泣如诉 C.璀璨竹蒿抚摸面目一新 D.闪烁勾勒隐匿张灯结彩 3.根据所给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4)各走各的道路。() 4.《周庄水韵》的体裁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周庄被誉为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 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B.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校足球队毫不示弱,以一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比赛。 D.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大凡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学习 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 团体冠军。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庆馆设计主题确定为山地森林城市,面积600平方米的馆内设有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3个展示区,分 别呈现了壮美的三峡景观、独特的人文元素以及未来重庆城市规划。观众可欣赏刺绣、版画、川江号子、铜梁龙等具有巴渝特色的民俗 文化,体验高科技产品

“地球的水资源”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湘潭中考语文阅读题)

“地球的水资源”阅读训练及答案(2011湘潭中考语文阅读题)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约有×1017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克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仅占淡水总量的11%。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工业用水占%,生态用水占%,而农业用水则占到%。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比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保证。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1/4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争斗。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2/3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若删去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约”和“仅”两字,对文意的表达有什么影响?(2分) 2.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我国“严重缺水”的原因。(2分) 3.请你根据文意,联系今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早的现实,为本文续写第④自然段,简要谈谈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途径。(2分) 答案: 1.删去“约”表意绝对,与事实不符,不科学,不严密; 删去“仅”,则语气平淡,不能体现对“淡水总量小”的强调。 2.人均储水量相对较少。南北分布不均。湘水量增长迅速。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 3.答案开放,要紧扣前文内容,从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的灌溉利用率,合理配置水资源等方面进行阐述。

六年级阅读专项练习(一)

六年级阅读专项练习(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地球颂 我登上月球十分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喜爱了。据我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所窒息,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不讨人喜欢的星球。而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我热烈赞成一天有24小时,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跟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怎么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 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一米高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摔断腿。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应当承认,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另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杀。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太空人安德期上校接受采访时说一句话。他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1.阅读短文,短文讲了地球有哪些优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 ①② ③④ ⑤ 2.给最后一小节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充标点符号。 3.对最后一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理解吧。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边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珠。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