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1951868.html,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韩建朝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该黑色染料为酸性黑220,是一种1 : 2型不对称金属络合染料,具有出色染色性能和良好配伍性。它是由6-硝基1、2、4酸氧体与2-萘酚偶合后,再与铬试剂进行络合反应生成的一络合物和由4-硝基-2-氨基苯酚、亚硝酸重氮化后与7-萘酚进行偶合反应生成二偶合物进行络合反应而成,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染料的合成过程。

关键词:分步络合;铬络合

0 前言:

染料按其应用性能分为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冰染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碱性染料等。C.I.酸性黑220属于染料大类中的酸性染料,其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和配伍性能,其英文名称为C.I. Acid Black 220,黑色均匀粉末,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性偶氮染料;

目前C.I.酸性黑220工艺在还未见于报道,其合成工艺仍处于保密状态,现在根据对国外产品的结构剖析,参考现有工艺,通过实验验证,完成本工艺;

本文主要介绍C.I.酸性黑220的合成工艺路线以及合成条件的确定[1]。

1.产品介绍

1.1 分子式:C38H26N6O12SCr

1.2 相对分子量:84

2.51

1.3 产品指标:

色光:近似-微(与标准品相比)。

2.生产基本原理[2]

本产品为6-硝基1、2、4酸氧体与2萘酚偶合制得偶合物B1,偶合物B1在高温高压进行一络合反应生成一次络合物C1,4-硝基-2-氨基苯酚与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物A,A与1-乙酰氨基-7萘酚偶合反应生成偶合物B2,C1与B2在碱性条件下络合反应生成最终产品C2。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配制方法与洋红相似,通常也多溶入醋酸中(2.2%)染色。现在已多用其人工合成染料。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

绿色合成反应工艺

绿色合成反应工艺 摘要:绿色化学、绿色合成和原子经济性,绿色合成已经取得的进展。 以改变合成中所用原料、试剂、溶剂,采用固相合成和催化剂 及计算机辅助绿色合成设计等方面的新成就。 关键词:绿色合成,原子经济性,环境污染,化学设计 前言: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绿色化学针对此问题,利用高效的合成方法,在获取新物质的同时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派放”,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正文: 合成化学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有机合成的发展,更是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能源和资源的短缺也日益困扰着人们。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社会和公众越来越关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生态和资源等有关问题,这类问题已被提到战略的高度。各国纷纷出台了愈来愈严厉的环保法规,促使化学化工界把注意力转移到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即原始污染的预防而并非等产生污染后再治理。一门新的化学分支学科——绿色化学应运而生。 绿色化学,亦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的使用和副(废)产物等的产生,力求使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其目标是把传统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绿色合成的目标 绿色合成的目标,应当是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实现理想的合成。理想的合成指的是用简单的、安全的、环境友好的、资源有效的操作,快速、定量地把廉价易得的起始原料转化为天然或设计的目标分子。实现理想的合成,有两个定量的指标:其一是原子经济性;其二是E指数。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 一染料的历史 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二.合成染料的发展 19世纪西欧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以及从煤焦油分离和制取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开创了合成染料时期。 初期1856年,英国化学家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把丝染成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或冒肤,供染色使用。从此,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由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所以,合成染料被称为苯胺染料。 德国化学家J.P.格里斯在1858年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Ch.曼恩发现芳香胺重氮盐能与芳香胺或芳香酚偶合,从此得到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68年,德国化学家C.格雷贝和C.李卜曼将蒽醌溴化和碱熔制得茜红,稍后将茜素磺化制得染毛的染料,1870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投入生产,从此开发了蒽醌染料,并进一步制取蓝色和绿色染毛用的酸性蒽醌染料品种。德国化学家A.拜耳进行了长期关于合成靛蓝的研究工作,在1870年,他将从天然靛蓝氧化得到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1951868.html, 一种黑色染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韩建朝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该黑色染料为酸性黑220,是一种1 : 2型不对称金属络合染料,具有出色染色性能和良好配伍性。它是由6-硝基1、2、4酸氧体与2-萘酚偶合后,再与铬试剂进行络合反应生成的一络合物和由4-硝基-2-氨基苯酚、亚硝酸重氮化后与7-萘酚进行偶合反应生成二偶合物进行络合反应而成,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染料的合成过程。 关键词:分步络合;铬络合 0 前言: 染料按其应用性能分为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冰染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碱性染料等。C.I.酸性黑220属于染料大类中的酸性染料,其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和配伍性能,其英文名称为C.I. Acid Black 220,黑色均匀粉末,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性偶氮染料; 目前C.I.酸性黑220工艺在还未见于报道,其合成工艺仍处于保密状态,现在根据对国外产品的结构剖析,参考现有工艺,通过实验验证,完成本工艺; 本文主要介绍C.I.酸性黑220的合成工艺路线以及合成条件的确定[1]。 1.产品介绍 1.1 分子式:C38H26N6O12SCr 1.2 相对分子量:84 2.51 1.3 产品指标: 色光:近似-微(与标准品相比)。 2.生产基本原理[2] 本产品为6-硝基1、2、4酸氧体与2萘酚偶合制得偶合物B1,偶合物B1在高温高压进行一络合反应生成一次络合物C1,4-硝基-2-氨基苯酚与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物A,A与1-乙酰氨基-7萘酚偶合反应生成偶合物B2,C1与B2在碱性条件下络合反应生成最终产品C2。

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艺

2012年秋季学期 绿色化学工艺课程综述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艺探索 姓名:蓝卫 学号:12S025022 专业:化学工艺 日期:2012.12.9

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艺探索 摘要:乙基麦芽酚作为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烟、药物、饮料、牙膏、化妆品等多种日用化工行业,而对于其合成工艺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工艺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糠醛为原料的“一釜全合成法”由于会产生大量镁浆和废盐酸等环境污染物,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需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两种合成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化学新工艺,并且对于它们的优缺点和工业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乙基麦芽酚;绿色化学;合成工艺 1 概述 2-乙基-3-羟基-4H-吡喃酮(2-ethyl-3-hydroxy-4H-pyranone-4),即乙基麦芽酚,结构式为: 它是一种白色针状或白色结晶粉末,熔点89-93℃,易溶于热水、乙醇、丙二醇和氯仿,具有持久的焦糖和水果香气,稀溶液具有甜的果香味。乙基麦芽酚及其同系物是国际上公认的香味增效剂,已被广泛用于日用化工等行业。近年来,发现其对抑制人体中的过氧化物,抗衰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2]。由于麦芽酚及同系物含双氧供电子基(羟基氧和碳基氧),很容易同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无毒副作用的配合物,进一步拓宽了在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3-5]。例如,对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控制金属离子在体内的堆积,辅助某些同位素对病症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等。以往乙基麦芽酚和麦芽酚的合成路线较多,按照反应起始物和反应进程的不同,乙基麦芽酚和麦芽酚的合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曲酸法(半合成法)、焦袂糠酸法、糠醇法、糠醛法(全合成法)、电解氧化法、有机闭环法等路线。而工业上大多采用以糠醛法,此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条件温和,产品易提纯等优点,而且收率能达到50%-60%[6]。 但是随着近代绿色化学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传统的糖醛合成法消耗大量有毒有害的氯气[7],反应物会严重腐蚀设备仪器、对人体有害,还会产生大量的高含盐量、超低浓度的废盐酸和含大量杂质的废弃镁浆[8],已经很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9],也就是说,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的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它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因此,设计并采用新的绿色工艺合成乙基麦芽酚很有必要,下面介绍两种新工艺,即电解氧化法[10]和绿色循环法[11]。

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艺

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 艺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12年秋季学期 绿色化学工艺课程综述 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艺探索 姓名:蓝卫 学号:12S025022 专业:化学工艺 日期: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合成工艺探索 摘要:乙基麦芽酚作为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烟、药物、饮料、牙膏、化妆品等多种日用化工行业,而对于其合成工艺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工艺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糠醛为原料的“一釜全合成法”由于会产生大量镁浆和废盐酸等环境污染物,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需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两种合成乙基麦芽酚的绿色化学新工艺,并且对于它们的优缺点和工业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乙基麦芽酚;绿色化学;合成工艺 1 概述 2-乙基-3-羟基-4H-吡喃酮(2-ethyl-3-hydroxy-4H-pyranone-4),即乙基麦芽酚,结构式为: 它是一种白色针状或白色结晶粉末,熔点89-93℃,易溶于热水、乙醇、丙二醇和氯仿,具有持久的焦糖和水果香气,稀溶液具有甜的果香味。乙基麦芽酚及其同系物是国际上公认的香味增效剂,已被广泛用于日用化工等行业。近年来,发现其对抑制人体中的过氧化物,抗衰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2]。由于麦芽酚及同系物含双氧供电子基(羟基氧和碳基氧),很容易同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无毒副作用的配合物,进一步拓宽了在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3-5]。例如,对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控制金属离子在体内的堆积,辅助某些同位素对病症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等。以往乙基麦芽酚和麦芽酚的合成路线较多,按照反应起始物和反应进程的不同,乙基麦芽酚和麦芽酚的合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曲酸法(半合成法)、焦袂糠酸法、糠醇法、糠醛法(全合成法)、电解氧化法、有机闭环法等路线。而工业上大多采用以糠醛法,此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条件温和,产品易提纯等优点,而且收率能达到50%-60%[6]。 但是随着近代绿色化学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传统的糖醛合成法消耗大量有毒有害的氯气[7],反应物会严重腐蚀设备仪器、对人体有害,还会产生大量的高含盐量、超低浓度的废盐酸和含大量杂质的废弃镁浆[8],已经很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9],也就是说,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的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它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因此,设计并采用新的绿色工艺合成乙基麦芽酚很有必要,下面介绍两种新工艺,即电解氧化法[10]和绿色循环法[11]。 2 传统合成工艺—糖醛法

高分子染料的合成及应用

高分子染料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高分子染料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将发色基团引入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而形成的一类新的着色高分子聚合物。通常高分子染料的制备有两条路线:单体合成路线(即通过含生色侧基单体的加聚、缩聚、配位聚合等制备高分子染料)和大分子的改性路线(即通过大分子的侧链功能化)来获得高分子染料,本文主要根据染料发色体与高分子骨架的相对位置对高分子染料进行了分类,阐述了不同类型高分子染料的合成方法,综述其在纤维、塑料、油墨、食品、化妆品、医药、光电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高分子染料; 染料; 合成;应用。 1.引言 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世纪。在不断开发新材料, 改善已有材料性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以及人类自身的健康。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将环境污染、人类健康等问题提到日事议程当中之后,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环保法规, 借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绿色化学正是基于环境无害或环境友好的思想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借助于绿色化学, 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绿色工业。虽然目前绿色产品的总产值所占比例不大, 但是它的发展势不可挡。 在染料领域, 一般染料活性染料除外是通过离子键、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等固定在被染材料上, 结合力不强。在放置、水洗、干洗过程中, 由均匀分散状态迁移至材料表面, 不断脱落而变色。许多染料潜在的致癌性又相继被发现, 同时更多的有机染料的癌变性还待进一步的证实。1994年德国颁布了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的法令, 22种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受到禁用。这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代用染料的合成和开发。 低分子染料的高分子化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高分子染料就是将染料小分子结合到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上, 用于各种染色过程的材料。 2.高分子染料的优点 (1)高分子染料明显改善了一般小分子染料易迁移的缺点。尤其是偶氮染料和葱醒染料的耐迁移性大大提高; (2)高分子染料在溶剂中一般溶解很少或完全不溶解, 不易褪色; (3)高分子染料分子量极大, 不能为细胞膜所透过, 不会被细菌、微生物分解。因此, 不为生物体所吸收, 对生物体无害; (4)高分子染料具有较高熔点, 耐热性大大提高。相容性则因材料而异。如果染料高分子所用的单体与被着色高分子单体化学结构相似, 则相容性好。 很显然, 由于大分子中含有了发色团, 它成为结构有色材料。高分子染料属于功能高分子, 符合今后材料学发展的方向, 同时也符合绿色染料化学发展的宗旨。 3.高分子染料的合成方法举例 3.1 高聚物侧链悬挂发色体的高分子染料的合成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瞧,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就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 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就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就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 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 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就是:颜色柔与,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就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与,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就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与。而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就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就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 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就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就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与作用。 (6) 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与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就是健康的,布料更就是符合这个标准,植物染料的褪色就是褪而不减其美的,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

实现绿色合成的的方法

实现绿色合成的的方法: 1.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开发合成效率是当今化学合成关注的焦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性(提高烃类氧化反应选择性)二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到产物中。一个有效的反应不但要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必须具备较好的原子经济性尽可能充分的利用分子中的原子。理想原子经济的合成反应应该是原料分子中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化到产物中,不许附加或仅仅需要无损耗的催化剂。例如下列反应:A+B C+D其中C为产物,D为副产物。在原子经济的反应中,D应减至非常小或接近于零。目前有些有机原料的生产已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醛羰化制醋酸,乙烯或丙烯的聚合,乙烯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 2.选用更“绿色化”的起始原料和试剂为使制得的中间体具有进一步转化所需的官能团和反应性,在现有化工生产中仍使用剧毒的光气氢氰酸等作原料。为了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需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来代替它们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在代替剧毒的光气作原料生产有机化工原料方面。Riley等报道了工业上已开发成功一种用胺类和二氧化碳生产异氰酸酯的新技术。在特殊的反应体系中采用一氧化碳直接羰化有机胺生产异氰酸酯的工业化技术也由Manzer开发成功。Tundo 报道了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Komiya研究开发了在固态熔融的状态下采用双酚A碳酸二甲酯聚合生产聚碳酸酯的新技术,它取代了常规的光气合成路线并同时实现了两个绿色化目标,一是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二是由于反应在熔融状态下进行,不使用作为溶剂的可以的致癌物-甲基氯化物。 3.采用无毒无害的高效催化剂,相对于化学当量的反应,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要求。许多有机合成反应中,液体酸或碱时常用的催化剂,其价格便宜催化效率高,但对设备腐蚀严重,污染大,副反应多后处理困难。为克服传统催化带来的危害,研究和开发新型绿色催化剂成了目前最前沿的热点之一。较成功的有各种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固体超强酸或碱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夹层固体催化剂及想转移催化剂。这些新型催化剂催化能力均优于传统酸碱催化剂。同时对环境友好,目前正大量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生物催化剂是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于一体形成的知识与信息高度密集新兴学科,是化工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因具有转化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制造成本低等优势,生物催化已在一些新产品的研制和新工艺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催化的核心是生物催化剂,如利用酶催化技术进行不对称化合物的合成已取得成效。有机酸如柠檬酸,衣康酸,葡萄糖酸等化工原料现在也可用生物技术进行合成。在不对称合成中催化不对合成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不对称催化不但可以提供医药、农药、精细化工所需的关键中间体,而且可以提供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方法。催化不对称合成主要包括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氢硅烷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氢酯化反应,环丙烷化反应,环氧化反应,不对称酮还原反应,糖类衍生物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 4.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当前广泛使用的试剂是易挥发性的有机物,会造成较重的环境污染,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有机化合物溶剂已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首先考虑到的是水溶液。水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溶剂,无毒无害且廉价。水相中的有机反应操作简便安全,不用担心易燃易爆等问题。在有机合成中,可省略诸如官能团的保护等合成步骤,其疏水性效应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是理想的绿色溶剂。其次可以选用超临界和近临界流体溶剂,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有适中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来源广泛,无毒廉价并

绿色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绿色化学合成研究及进展 摘要:阐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绿色化学在化学合成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结合传统化学合成方法与新型绿色合成方法讨论传统化学以及绿色化学的优缺点。 关键词:绿色化学合成传统化学 1引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实用的“中心学科”,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构成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大基础[1]。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人类发展历程中, 贯穿人类进步的主线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利用、改造和创造物质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人类活动只为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 第二阶段是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生存质量的需要; 到第三阶段,则不仅要保证现今地球上的人类的生存质量, 也要保证未来子孙后代的需要。 近年来, 人类利用化学科学的成就, 创造和生产出大量的化学物质, 不断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需求, 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常有伴随着副反应生成的副产物、催化剂、分离提纯过程中形成的废弃混合物以及在反应过程中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等排放到大气、水体、土壤等周边环境。化学在开发天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了污染, 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化学科学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人们在享受化学工业给医疗保健、娱乐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 也逐步意识到其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 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科研和生产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人们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新概念, 即从污染的源头减少甚至避免污染物的产生。绿色化学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1.1绿色化学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品时, 应有效利用原料, 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危险的化学试剂和溶剂, 并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 使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节约资源, 从源头防止污染, 将治理环境从治标转向治本[2]。美国化学会提出, 绿色化学是旨在减少或降低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设计。绿色化学, 要求把现有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 后治理, 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采用原子经济反应, 即原材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进入产品, 不产生任何废物, 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以及不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 生产出环境友好的产品。从科学的观点来看, 绿色化学的要求将导致化学学科基础性的变迁。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原子经济性, 即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 100% ) 转变成产物, 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 即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①开发新型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反应, 特别是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和研制; ②可再生资源和矿物的各种成分的多级、多层次转化和高效综合利用; ③新反

我的世界染料合成表一览资料

我的世界染料合成表一览 我的世界这款生存冒险建筑游戏,相信引来不少玩家们的喜欢,最近玩家们就在问我的世界灰色燃料怎么合成,骨粉怎么合成,今天小编就来和玩家们说说关于我的世界染料合成表详解,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燃料合成 名称材料合成示意图描述 骨粉Bone Me al 骨头Bone 用来使农作物 树木快速长大. 淡灰色染料Lig ht Gray Dye 骨粉和墨囊Bonemeal & Ink Sac 用于制作淡灰 色羊毛. 灰色染料Gray Dye 骨粉和墨囊Bonemeal & Ink Sac 用于制作灰色 羊毛. 玫瑰红Rose R ed 玫瑰花Rose 用于制作红色 羊毛. 橙色染料Oran ge Dye 玫瑰红和蒲公英黄Rose Red & Dandelion Yellow 用于制作橙色 羊毛.

蒲公英黄Dand elion Yellow 蒲公英Dandelion 用于制作黄色 羊毛. 黄绿色染料Li me Dye 仙人掌绿和骨粉Cactus Gree n & Bone Meal 用于制作黄绿 色羊毛. 淡蓝色染料Lig ht Blue Dye 青金石染料和骨粉Lapis Lazul i Dye & Bone Meal 用于制作淡蓝 色羊毛. 青色染料Cyan Dye 青金石染料和仙人掌绿Lapis Lazuli Dye & Cactus Green 用于制作青色 羊毛. 紫色染料Purpl e Dye 青金石染料和玫瑰红Lapis La zuli Dye & Rose Red 用于制作紫色 羊毛. 品红染料Mag enta Dye 粉红色染料和紫色染料Purple Dye & Pink Dye 用于制作品红 羊毛. 粉红色染料Pin k Dye 骨粉和玫瑰红Bone Meal & Rose Red 用于制作粉红 色羊毛.

天然染料总结

1.赵晓娟,张宝芹,丁克毅等所做的有关天然染料、活性染料和天然活性染料的抗菌性研究(Ⅱ)———被染丝绸的抗菌性研究,对天然染料姜黄、黄芩、紫草,X 型活性嫩黄X-6G、活性艳蓝X-BR、活性紫X-2R,天然活性染料京尼平苷( geniposide) 、马钱素( loganin) 、鸡屎藤酸( paederosidic acid) 、鸡屎藤苷( paederoside)等上染丝绸、纯棉白坯布的抗菌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属于非溶出型,其抑菌率略低于天然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要高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 2.田云,卢向阳,易克,何小解,周晓明,肖桂青等对天然植物抗氧化剂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天然植物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贾艳梅对黄连提取液上染柞蚕丝织物做了研究,探讨了合理的染色工艺,结果表明,黄连提取液可以上染柞蚕丝绸,并且牢度较好。 4.李国红对多功能蚕丝纤维-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不仅对蚕丝的性能和不足做了细致的分析,而且成功将TiO2:和TiO2@Ag纳米颗粒“植入”蚕丝纤维,赋予蚕丝全新的、永久的优越性能,制得了多功能的蚕丝纤维。 5.周岚, 邵建中等研究以温度、张力、助剂等为主要工艺因素的特殊热处理对蚕丝丝素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证明: 湿热条件下, 张力作用能增加蚕丝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 从而提高蚕丝的断裂强度和耐洗色牢度;润湿保护剂对蚕丝纤维有良好的润湿膨化作用和一定的高温保护作用, 有助于上述处理效果的提高。 6.李永强, 刘今强运用D4(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低温等离子体对桑蚕丝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有效提高桑蚕丝织物的交织阻力和抗皱性能, 改善桑蚕丝织物的柔软性; 并获得良好的拒水效果。张菁证实了用等离子对蚕丝进行处理, 后又用丙烯酰胺在较低的接枝率( 0.1%~ 1.27%) 范围内, 桑蚕丝织物的弹性回复角可提高20%~ 30% 。 7.柯贵珍, 王善元等采用蒸汽闪爆技术对蚕丝进行物理改性, 结果表明经蒸汽

天然染料染色方法研究进展

第36卷第5期 2019年5月印染助剂TEXTILE AUXILIARIES Vol.36 No.5May2019 天黙梁制栾邑方诘 单国华叫赵涛-贾丽霞2,肖远淑,,刘慧敏2,柳疆梅2,张曼宁2 (1.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2.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 要:介绍了近几年天然染料染色方法的研究逬展,指出今后天然染料染色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媒染染色法和改性织物表 面染色法。媒染染色法研究体现在金属媒染剂复配以及新型天然媒染剂开发方面;改性织物表面染色法主要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天 然大分子整理、伽马射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使织物表面改性而达到好的染色效果。 关键词:天然染料;染色;天然媒染剂;织物麦面改性 中图分类号:TS193.2; TS1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39(2019)05-0007-05 Development of dyeing using natural dyes SHAN Guohua 1,2, ZHAO Tao 1, JIA Lixia 2, XIAO Yuanshu 2, LIU Huimin 2, LIU Jiangmei 2, ZHANG Manning (1.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 :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yeing methods with natural dyes in recent years was introduc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atural dyeing was mordant dyeing and modified fab -ric surface dyeing. The research of mordant dyeing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mpounding of metal morda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natural mordants. The surface dyeing of modified fabrics was mainly achieved by plasma treatment, natural macromolecule finishing, gamma ray irradiation and ultraviolet ray irradiation, which achieved good dyeing effect. Key words : natural dyes; dyeing; natural mordant; fabric surface modification 天然染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1856年 合成染料出现,因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染色牢度好、 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天然染料。然而,合成染 料会造成环境污染,某些合成染料还具有致癌性。在 日益严峻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面前,天然染料又逐渐 被人们重视。天然染料具有生态相容性好、低毒、可 再生、功能特殊、来源广泛等优点,在纺织品染色和 功能整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OJ o 在天然染料染色过程中,由于染料和纤维间直 接性低,直接染色上染率低,染色牢度差,一般采用 媒染法进行染色,通过在纤维、天然染料和媒染剂间 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改善染色牢度。但媒染法需要使 用重金属媒染剂,比如铭盐,重金属会对人体和环境 产生危害。随着人们对天然染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天 然染料染色除了传统的媒染方法外,还出现了一些 新的染色方法,比如超声波微波助染法、改性染色法 等。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各种染色方法在天然染料染 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期望为天然染料在纺织工业 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1媒染染色法天然染料染色方法应用较多的是媒染法,当前 收稿日期:2018-04-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62040);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2016YFC0400504);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g (XJU-SRT-17008 ) 作者简介:单国华(1980—),男.陕西淳化人.讲師.东华大学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清洁染色与功能纺织品

方舟:生存进化染料合成表一览

??:?存进化-染料合成表?览 染料合成表 红?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满??袋),2c h a r c o a l(?炭), a n d15t i n t o b e r r y(紅果) ??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 a n d15 s t i m b e r r y(?果) 黄?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 a n d15 A m a r b e r r y(?果) 蓝?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 a n d15 A z u l b e r r y(蓝果) ??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 a n d15 N a r c o b e r r y(?果) 绿?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9 A z u l b e r r y(蓝果)a n d9A m a r b e r r y(?果) 紫?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9 A z u l b e r r y(蓝果)a n d9t i n t o b e r r y(紅果) 橙?染料:1?l l e d w a t e r c o n t a i n e r,2c h a r c o a l,9 A m a r b e r r y(?果)a n d9t i n t o b e r r y(紅果) 逗游?——中国2亿游戏?户?致选择的”?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天然染料的提取及染色

123401班 天然染料的提取及染色 天然染料一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以植物染料为主。植物染料是从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提取出来。如:靛蓝、茜草、紫草、红花、桑、茶等。动物染料数目较少,主要取自贝壳类动物和胭脂虫体内,如:虫(紫)胶、胭脂虫红、虫胭脂等。矿物染料是从矿物中提取的有色无机物质,如铬黄、群青、锰棕等。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色素也可作为天然染料的来源 染料的染色方法: 由于天然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不相同,大概有以下4种染色方法。 直接染色法 某些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好,染液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就可以采用直接染色法,如栀子、姜黄等 媒染法 某些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颇好,染液成分虽然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但为提高染色牢度,要求采用媒染法进行染色。媒染的过程一般分为先染色再媒染、先媒染再染色或先媒染再染色再媒染等方法。 一: 先染色再媒染

天然色素对水基本不溶解,但其配糖体能溶解于水,并与纤维吸附,要求采用后媒染使之固着,如栀子、槐花。其染色步骤如下: 1.染色:被染织物在染液中沸染20~30分钟。 2.媒染: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依色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媒染剂, 媒染剂一般可用含铝、铁、锡等金属离子的化学品。即把煮染 过的织物或服饰放在含有媒染剂溶液中浸渍30~40分钟,就完 成了媒染过程。 3.水洗:媒染后需要把染色物再投入水中再清洗一下,取出即 可。 还原法 植物中已存在形成天然色素化合物,而在染色过程中最终生成水不溶解的色素,如蓝草。 其他染色方法 利用植物染料中天然色素对酸碱性的溶解度不同,使之在纤维上固着染色,如红花、郁金. 植物染料的染色(一)染色方法及工艺流程植物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不同,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染色方法有无媒染染色(桅子黄、桅子蓝)、先染后媒染法染色和先媒后染法染色。对合成纤维有常压染色和高温高压染色。一般染色工艺流程是:染液制备(植物与水混合煮沸1h左右,提取染液)→染色(染液加热,浸入织物15~30min)→媒染(染色织物浸入媒染浴中30~40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