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一、主题的确定

1、主题的来源

偶尔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

我是一名从小在攸县洣水河边成长的男孩,我的家就在株洲市攸县大和村靠近洣水河边,所以一直以来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片山水有一种难言的情感。记得从小的时候洣水河段有着美丽的沙滩,有着秀丽自然的容貌,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本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沙石淘尽后的残留,工业、农业废水,河流里漂浮的鱼。

我读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让他在班上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非常惊奇,也很感兴趣,都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2、设计理念

洣水河是湘江三大支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所以洣水河有"历史长河"、"红河"的美称。洣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的炎陵县枝山。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源炎陵,绕茶陵,穿攸县,于衡东新塘镇洣水河口流入湘江。对于洣水河,无论从其情感方面还是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方面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如今环境的破坏已经使得洣水河满目疮痍。因此需要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那条曾经养育我们的清澈如眸的河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2.了解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亲近周围自然环境的热情和兴趣,进而产生研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科学品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时间:2016.10.23

四、活动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五、活动具体实施

(一)活动准备阶段

(二)调查研究阶段

(三)资料整理阶段

(四)汇报交流阶段

(五)活动延伸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制定活动计划: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在国庆假期之后,指导老师通过研究,制定一份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具体包括先报先得,每班只选取先报的前两名,共32名学生。指导老师包括罗荣峰、王海燕等八位地理老师,分工如下文所示。

2.材料准备:试纸()、矿泉水瓶(16个)、相机、烧杯等。

3.形成活动小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一个或几个问题,自由组成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任组长。同时分配两名指导老师指导同学针对自己的搜集任务分头展开调查研究。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1.摄像小组的学生正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洣水河各条支流进行拍摄的录像;

2.取样小组小组的学生根据需要选取样品;

3.下调小组的学生协调各个小组之间关系;

4.实验小组的学生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5.总结小组的学生负责后期的汇报工作。

第三阶段:资料整理阶段

各小组同学整理、筛选资料的照片。

第四阶段:汇报交流阶段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每位同学都收获了许多成果。

1.摄像小组成果展示

这是摄像小组的同学拍到的洣水河某些河段的美丽风光。多美啊!

摄像小组的同学还拍到了洣水河被污染的河段的景色。他们不辞劳苦,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河段,拍下了这些照片。看到昔日美丽的风光变成这样,真是让人心痛啊!

2.取样组的同学汇报采访成果。

通过取样小组同学的辛苦努力,共选取了16瓶水质样品作为研究样品。

3.安全小组成果展示

此次活动无任何安全事故。

4.协调小组

在协调小组的努力下,各个小组同力合作,圆满完成任务。

5.汇报小组

第五阶段:活动延伸(时间为两课时)

1.讨论交流

看到洣水河现在的样子,同学们很心痛!他们就“如何拯救和保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

2.指导学生写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们:

您们好!洣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有责任爱护她、保护她。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洣水河更清澈、更美丽。我们可以为保护河流做些什么呢?

(1)多在河边种植树木,并减少植被的破坏,使河边的土壤免于流失。

(2)不要把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3)发现有工厂排放废水,赶紧通知环保单位,请他们派人处理。

(4)去河边游玩时,别忘了把垃圾丢到垃圾箱里。

(5)不要让您的小宠物在河边和河里大小便。

(6)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洗涤用品,如无磷洗衣粉、有绿色环保标志的洗涤剂等。

(7)人人争做环保卫士,为保护五龙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健坤外国语学校初一全体学生

2010年10月23日

六、安全注意事项:

1、确认参加活动人员身体健康,适宜参加野外活动。

2、外出前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积极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外出活动一切行动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不得擅自做主。

4、出行时要求队列前后都有带队老师,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5、外出期间切记举止文明,不做有损学校形象荣誉的事。

6、采样时严禁擅自做主,必须听从指导老师安排。任何行动必须征得指导老师同意。

在指导老师安排下收集水质样品时切记防滑,安全第一。

暖阳小窗,无事此静坐。杯盏光阴,又在指间如风轻过,回首,依稀还是那年秋,低低一低眉,却已是春光葳蕤。

光阴荏苒,而流年从来也不曾缺少错乱和犹疑。是否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一切的纷扰是非,终究会给出一个水落石出的答案。

轻倚初春的门楣,且把盏清风,问心明月,让来者可来,去者可去,宿命里的拥有,一一欣喜悦纳。而我也只需以花香绕肩的美,步履从容的,走过生命里的山山水水。

若说,那一程走旧的时光,已然温暖了我的眉眼。那么,在明日那个花满枝桠的清晨,我依旧愿意轻踮了脚尖,重行在与你初见的陌上,只待,与你折柳重逢。

然后,在你温热的耳边,把一些前生来世的故事,反复的吟唱。只盼,你在莞尔低眉时,与我轻轻的相和。

所谓素年锦时,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程光阴吧。私心里常想,最好的感觉,莫过于煨一味小众烟火,暖一世红尘时日,对坐心爱之人,行做欢喜之事。即使偶尔有湿润盈满了眸底,也请相信,我的泪里,没有忧伤。

懂我的你,是否也如我一样,遗忘了所有的言语。只是在掌心,一遍遍描摹一个人的名,那是切入骨髓的念,合着心脉的韵律,默默诉说一句话,让我们在这无边的春色里,相爱一场!

7、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从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之中去实践,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自然、社会,体现地理科学的奥秘;(2)体现乡土地理教育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意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 【实践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次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校外指导学生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鉴定;识别城市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现状;调查荒废土地的演化历史,探寻其荒废的原因;了解社会对荒废土地的认知态度和期望;目前政府对荒废土地的管理、长远规划等。此外,学会判读地图,在地图上定点;绘制调查路线和简易的区域素描图;学会采访和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编写课外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与集合地点】 时间: 集合地点:江津二中校园 【实践人员】 指导教师: 活动学生:

【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 2.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 5.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走访调查阶段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涉及地图判读、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经济、国家政策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地点一:德感滨江路 第一小组: (一)活动内容 1.观察、记录废弃土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面积、形状。 2.观察、记录废弃地目前利用状况。 3.观察、记录废弃地周边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状况。 (二)作业 1.记录并整理废弃地的利用现状; 2.亲手绘制废弃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3.采集和整理相关图片。 4. 结合自然地理要素总结该片土地废弃的原因

(完整版)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实施方案

(完整版)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实施方 案 一、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小能手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施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实用的地理实践活动指南。 二、目标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的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1. 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2.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三、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的实施内容如下: 1. 地理考察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景点、实地考察不同地理 环境并制作实地报告。地理考察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景点、实 地考察不同地理环境并制作实地报告。 2. 地理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地 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 地理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 计和操作能力。地理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培养学生 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地 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使用地 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展示。 5. 地理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 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地理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实施步骤

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的实施步骤如下: 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学生特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 2. 组织实践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地理考察、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实验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地理问题解决等活动。 3. 提供指导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解答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评估和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预期效果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地理小能手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 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显著提高。 2.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 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4.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得到激发。

第一章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高一第一章课后综合实践 地球的守护者——月球 一、活动背景: 圆圆的月亮皎洁明亮,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给黑漆漆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我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夜晚总能看见月亮,月亮也成为大家寄托思念的对象。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摇篮——地球的相关地理知识,但对月球只是做了简单的了解,请同学根据学习地球的相关地理方法确立《地球的守护者——月球》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月球的主要类型和月球的构成,描述月球的地理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月球是地球卫星的原因以及月球对地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对月球的特性进行归纳与总结。 情感态度: 通过对月球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学会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与分析思维。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自然观。 价值取向: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学习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地理设计能力。 三、活动过程: 1.活动时间:本周六,周日 2.活动步骤:四人为一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地理相关的归纳与整理的方法, 将月球的相关知识进行总和,制作成一个小课件。 四、活动结果 1.各小组选出一名讲课者,在课堂中,将各小组所制作的的成果展示出来。 2.各组将收集到关于月球的图片,粘贴在教室后面的活动展示板,直观形象的让同学们了解月球。 3.全体同学每人将本次实践制作成一个实践报告,通过众人投票选出报告制作最优秀的六名,并将优秀报告粘贴在展示区进行展示。 五、实践报告样例

题目: 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月球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研究内容月球的位置 月球的形状及特征 月球的地形特点 月球的地理环境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利弊 收集资料关于月球的故事月球的相关图片 心得体会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地理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地 考察、实验观察、地图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目标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 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具体目标包括: 1.深入了解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 2.培养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地图解读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内容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活动内容: 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如城市规划、农田水利、自 然资源等。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2.实验观察:设计地理实验,如气候变化模拟、地形地貌模型制作等。通过实 验观察,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地图解读:组织学生进行地图解读活动,如地图符号解读、地图制图等。通过地图解读,学生能够提高地图阅读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4.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学生能够提高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5.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项目,如环保行动、社区规划等。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设计与实施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学科内容结合:活动内容应与学科内容相结合,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 2.循序渐进:活动难度应逐渐增加,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3.灵活多样:活动形式应多样化,既有实地考察,又有实验观察,还可以结合地图解读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团队合作: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评价与反馈: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可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活动评价与效果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与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方案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方案 背景 地理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其教学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探究和发现。为此,地理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意识。 目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设计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实践活动 活动一:地理实地考察 在学生已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一次地理实地考察活动。 考察地点可选取近郊的气候与水文地貌、人文地貌等,要求学生能够 用地理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所考察的地点。 活动二:地理科技创新 围绕科技创新,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科技创新和应用活动。鼓励学 生寻找地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解决。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款地理应用软件,或者自制一个简单的气象 观测仪等。

活动三:地理环境保护 在学习环境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保护地球 的环境。可设计一些活动,如环境保护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制作、可持 续发展主题演讲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四:地理文化体验 通过传统文化、音乐、美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祖国 各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并了解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可以组织学 生参观地方民俗博物馆、地方特色餐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充当文化 体验的主角,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丰富知识面。 效果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刻了解地理的 实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他们的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结语 地理教育的综合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希望这份地理综合实践方案可以为 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提供更多可供参考和实践的方案,提高地理教学的 质量和效果。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案例 观察我身边的月亮 一、本年度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 1 .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的机理; 2 .培养通过观察法研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 3.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初步的实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 .培养同学养成坚持不懈观察的毅力,热爱科学、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5. 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帮助同学们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6. 热心参与研讨,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 2.通过描绘月相的形态,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3.分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地理词汇:月相、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新月。 (三) 活动工具与资料: 1.工具:绘图纸、记录本、铅笔。 2.资料:课本、书、报刊等。 (四) 活动过程: 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教师在活动前再次向学生讲清楚月相的的基本知识,如月相的概念、月相的成因、月相变化的规律,利用月相计量时间、确定地理方位等,指导学生根据有关图表完成表一: 同时将各个不同时期的月相图片(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次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将每个教学班级分成十个小组,成立“月相观测”小组,并推荐一名学生为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表二、表三进行观测。再次教师要求学生在观测的同时完

成下列任务: ①每个小组在观测的时间里准确的绘出月相在空中某位的简图并附上月相的名称。 ②每个小组说明在观测时间里看到月相不同的原因(重点说明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 ③第1-5小组把傍晚时观测到的月相放到一起组成一幅在农历上半月傍晚时,月相随每天而变化的动态图;第5-8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在农历下半月日出前月相随每天而变化的动态图。 ④第9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下弦月不同时间月相位置的变化图; 第10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图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上弦月不同时间月相位置的变化图。 表一 二、观测阶段这一阶段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观察时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长可组织学生讨论,并整理记录,绘制简单图形。 月相的观测时间较长,要从农历每月月初坚持到月底,时间长达一个月。观测分为两个阶段: 1、上半月的观测,即从月初到满月的月相观测,多在太阳刚下落的时候进行,让同学们根据所观测到的月相进行记录和描绘。 2、下半月的观测,即从满月到月底的月相观测,多在太阳升起之前进行观测,同样进行记录和描绘。、四、活动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待10小组全部观测完成后进行,教师可利用一节课外活动时间,先可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一人按小组顺序汇报观测结果(即回答思考题内容),边汇报边将“月相简图”展示给全体同学。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点拨学生的思维,纠正错误,归纳出规律。如任务③可归纳出:上半月(从朔到望)月亮的月面朝西面,下半月(从望到朔)月亮的月面朝东面。任务④可归纳出上弦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教学 教案

地理综合实践教学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一门课程,搞好地理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带动很多学科知识的巩固。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地理成了死记硬背且难学的代名词。 在几年地教学中,我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就在课堂上,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争取让学生学到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一些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现拿出来供同仁分享。 课堂上的综合性学习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生活中的问题,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课后的生活验证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己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我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以有用为主,以创新为辅。 1.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切入口,开展综合性学习。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板块构造学说”时,我结合中国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来讲,让学生明确板块的运动,再让学生说地震可怕吗,结合日本地震情况讲在地震来临之时,人要么办。在讲西亚地区时,我结合了亚丁湾护航事件,学生对这些时事的浓厚的兴趣,自然这种兴趣就会被假借到地理上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讲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没有提到这个知识点,而是从我们所熟知的太阳能热水器入手,从太阳能热水器的朝向为南,引出太阳永远在我们的南边,要求学生解释这种现象,再讲太阳高度角,引出我们的太阳热水器冬天和夏天若要更好的利用太阳能,角度要如何变化,从而明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时再引申你能否设计出更好的太阳能热水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有了实际生活的例子创新学习劲头自然更足。 3.结合学校周边环境,结合自身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在孝感地理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老板要到我们这儿来投资,你准备耕选择什么项目,让学生找到我们的矿产资源,学生结合孝感资源分布找出我们学校周围有许多的石灰石,那你准备把你的工厂建在我们镇的哪儿?有哪些是你要考虑的因素?从引出水源风向污染等问题。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同时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明确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更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4.结合学科特点,加大学科的横向联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他与其他所有学科都有联系,这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联系多门学科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也是创新所必需的。 总之,地理学习就是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获得深切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 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字体:大中 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

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 1; ②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

地理综合实践课教案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案 一、开展“绘制校园平面图”活动目的: 1、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 2、通过绘制、量算,把数学、美术、地理等知识综合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这次活动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对校园的热爱。 二、活动前准备: 纸张、直尺、铅笔、拍摄的校园图片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绘制平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难点:应用资料,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提升学习能力。 四、学情分析: 绘制校园平面图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方位感,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绘画能力,也能够根据地理课学到的知识找到方位,对学生来说难一点的就是比例尺的问题。 绘制校园平面图需要细心和耐心,以往我们曾说过注重过

程不注重结果,但是这次活动却一定要有结果,而且还需要有非常细致的结果,这就需要学生认真、细心的对待这次活动,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在活动中,还要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伙伴之间要能够倾听和倾诉,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活动更加了解、爱护我们的校园,让自己成为学校的骄傲,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的骄傲!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活动过程: 1、彩视展示学校风采。 2、今天我们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 进地理课堂,我们就来绘制我们美丽的校园平面图。 3、现场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一、主题的确定 1、主题的来源 偶尔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 我是一名从小在攸县洣水河边成长的男孩,我的家就在株洲市攸县大和村靠近洣水河边,所以一直以来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片山水有一种难言的情感。记得从小的时候洣水河段有着美丽的沙滩,有着秀丽自然的容貌,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本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沙石淘尽后的残留,工业、农业废水,河流里漂浮的鱼。 我读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让他在班上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非常惊奇,也很感兴趣,都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2、设计理念 洣水河是湘江三大支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所以洣水河有"历史长河"、"红河"的美称。洣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的炎陵县枝山。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源炎陵,绕茶陵,穿攸县,于衡东新塘镇洣水河口流入湘江。对于洣水河,无论从其情感方面还是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方面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如今环境的破坏已经使得洣水河满目疮痍。因此需要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那条曾经养育我们的清澈如眸的河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2.了解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亲近周围自然环境的热情和兴趣,进而产生研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科学品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时间:2016.10.23 四、活动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五、活动具体实施 (一)活动准备阶段 (二)调查研究阶段 (三)资料整理阶段 (四)汇报交流阶段 (五)活动延伸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制定活动计划: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在国庆假期之后,指导老师通过研究,制定一份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具体包括先报先得,每班只选取先报的前两名,共32名学生。指导老师包括罗荣峰、王海燕等八位地理老师,分工如下文所示。

(完整word版)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自制地理教具" 教学案例 设计人:丹寨县第二中学徐俊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知识面广、空间感强,很多问题比较抽象.直观教具的缺乏,许多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现象、难于记忆的地理事物使学生学习时感到茫然无助甚至倍感枯燥,让许多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地理课的教学陷入了僵局。 自制地理教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成本较低、制作容易、简单易行,教师、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地理教具辅助教学同样能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既能吸引学生,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效率。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节后,我尝试设计《自制地理教具》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系统示意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山顶、山脊、鞍部等。 ⒉用什么工具:白纸书本拳头黄泥士水盆小刀毛刷油性彩笔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等等 ⒊自制地理教具的内容: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紧握拳头--—---———演示各种地形特征、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⒋制作教具的过程 ⑴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 引言 1.1 概述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为高中地理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参考。通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文章结构 本文包括引言、实践活动背景、实践活动内容、实施过程与评估方法以及结论与展望等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给出了整体的目录结构。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为高中地理教师们提供一个完整而具体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此外,文章还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为今后类似实践活动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以上是关于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实践活动背景: 2.1 高中地理教育现状: 在当前高中地理教育领域,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仅仅依靠教材知识点的解读和记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同样,单一的笔记本、黑板书写也无法提供真实场境下的实践体验。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然选择。 2.2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结合进行的集体活动,在地理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亲身经历与探索,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这种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和感受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将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真正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2.3 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巩固对地理概念的掌握、提高空间思维和观察力,并培养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意识以及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能力。这些都将为学生未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地理相关专业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三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三篇 实践有无数意义。经典观点认为,主观在客观,包括客观对主观的必定性和主观对客观的必定性。实践是人们主动改造和探究现实世界中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活动。下列是为大家收拾的关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文章3篇,欢送品鉴! 第1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经过一轮的地理新课改教学以后,我们对课改有了进一步7的熟识。要真正实施素养教导,让学生得到充分进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导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在《初中地理课程规范》中要求老师"以学生的进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挑选"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进展实用的地理'。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学问的把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老师必需摒弃落后的教导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导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并且带领地理学问走进生活,带领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才干够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进展。因而,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进展的重要方面。 二、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兴趣须要激发,学习办法须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须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老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太难、太高,学生无法到达;但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了学生达不到思维训练效果,久而久之会感到没兴趣。另外学生还比拟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内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实际,惟独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讨论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确定了中学地理教 学必需走出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下列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内有了熟识但不够全面,学生刚学习了地图的根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内的酷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查故乡的海陆变迁 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沿海地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 生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成绩也是显著的,有海上公园的浪蚀崖,有山上的鹅卵石,还有"鲸园'名称的由来(传奇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此搁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学问越发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导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进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濒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 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而,环境教导在中学教导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决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目前已60亿)、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老师都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当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扬,不但增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盛了学生的学问。 (2)结合实际寻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无数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南面有一条小河,已经被污水侵染的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研究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如今乃至未来都会有主动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导比拟典型的案例。 (3)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在初一、初二阶段,由于地理科授课时少,学问的难易度把握受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够结合的科目不是无数,但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故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竞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园》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索"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一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学问的技能有了显然的增添,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有极大的丰盛。详细表现为: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学问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学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学问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上述绘制校内平面图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控制。学习地理学问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学问解决问题,看到地理学问的价值。如上述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发觉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良方案。 2.有益于地理学问和技能的迁移与进展 示例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识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行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构造,通过探索学习可以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寒冷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学问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进展的根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实行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当肯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需要依赖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量和行动,这就养成了学生自立思量和自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时机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须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沟通,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觅、查阅、挑选、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比拟开放的模式,没有成熟的路径可走,所以对活动的选取和设计老师要分外慎重,活动方案肯定要密切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活动场所和方式的多样性,老师要有预见活动中可能浮现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绘制草图:根据实地丈量和数据计算,绘制初步的草图。(四)修改完善:对初步草图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图上数据准确无误,图像清晰美观。 完成讨论后,每个小组根据分工到校园实地测量,记录数据,并在课后完成平面图的绘制。老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平面图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和改进之处,并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三、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实地测量、数据处理和绘制平面图的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同时,这个活动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校园,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地理兴趣和爱好。 此外,这个活动也符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四、案例总结: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让地理知识走进生活,让生活问题走进地理课堂。 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用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双联开关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研究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照明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四次操作实践。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地连接用两只开关控制的一盏灯电路,并搞清螺口灯座中两个接线柱的识别。教学难点则在于双联开关中“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识别,以及正确地连 接用两只开关控制的一盏灯电路。 在研究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已经研究了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几盏灯电路、用几个开关控制几盏灯电路以及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等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动手安装过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照明电路等,进行过几次操作实践,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知识。而初一学生的身体发育方面已经基本能胜任劳技课的要求,仅部分女同学力气稍小一些。但由于注意力易分散,在理论课的研究中,有些学生学得不是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三)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等方法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 【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课外地理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史地组邹春华 摘要:当今,研究性学习方式中的课外教育实践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校作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在课外教育实践方面以地理课题组为突破口,加强 了对此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提出了以专题 研究性学习为主的高一学生地理研究性活动课程。本课题将依据学生特 点,并依托我校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瑶里开展“关注科学、关注自 然、关注生活”的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以使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外教育实 践课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外地理教育实践基地 活动课程是以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中学地理活动课程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自信、毅力、灵活等品质。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中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地理课外活动。 1.国外课外地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的发展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影响,开始重视“户外教育”(这里指校外教育)。美国的中学地理教育强调对“真实问题”的学习,即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学习主题。英国中学的主要做法是带领学生开展商业(工业)点布局调查、植被普查、天气观察、考察生态农场和自然保护区或地质博物馆等活动,强调“在实地感受和了解地理环境”。德国在国家公园(也有植物园)等合作建立自然地理学习中心。新加坡教育部则制定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