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弯梁桥设计体会总结

弯梁桥设计体会总结

弯梁桥设计体会总结
弯梁桥设计体会总结

1.1.2混凝土箱梁温度作用效应

由于混凝土箱梁的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应力。因混凝土箱梁的内、外约

束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又分别称为温度内约束应力和温度外约束应力。温度内约束应力是指由于温度

在混凝土箱梁结构的非线性分布而使构件各部分因温度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的约束应力,由于这种

应力在箱梁截面上是自平衡的,也称为温度自约束应力,简称温度自应力。对于属于超静定结构的

桥梁而言,赘余约束会阻止结构由于温度而产生的变形,由此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外约束应力,也

称为温度次应力,相应的内力称为温度次内力。

事实上,对悬拼或悬浇的方法施工的混凝土连续梁的一个节段而言,若其任意时刻t的温度场

可表达联)t,则任意时刻t的实际竖向温差分布应表示为D双)t一双0)t,其中命为该节段施工完毕的

时刻,D联)t表示t时刻的竖向温差分布。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桥梁而言D 双0)t都是未知的,因此在无

法忽略D双0)t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准确求出温度应力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变的发展可以基本

消除D联肠)引起的初始温度应力,运营阶段的t时刻的温度应力只要通过D双)t就可以计算#[]。因此

本文中所指的竖向温差分布如无特别注明,均指D双)t,而不是D联)t一联0)t。

(一)外形:由顶板、底板、肋板及梗腋组成

1、顶板:

除承受结构正负弯矩外,还承受车辆荷载的直接作用。在以负弯矩为主的悬壁梁及T形刚构桥中,顶板中布置了数量众多的预应力钢束,要求顶板面积心须满足布置钢束的需要,厚度一般取18—25cm。

2、底板

主要承受正负弯矩。当采用悬臂施工法时,梁下缘承受很大的压应力,特别是靠近桥墩的截面,要求提供的承压面积更大;同时在施工时还承受挂篮底模板的吊点反力。在T形刚构桥和连续梁桥中,底板厚度随梁的负弯矩塔大而逐渐加厚。底板最小厚度15cm。

3、肋板

承受截面剪应力及主位应力,并承受局部荷载产生的横向弯矩,其厚度还须满足布置预应力筋及浇筑混凝土的要求,以及锚固锚头的需要,一般厚度为20-35cm,大跨径桥梁可采用变厚度。

4、梗腋

顶板与肋板交接处设使梗液,其作用是;(1)提高截面抗扭刚度,减少畸变应力;(2)使桥面板支点加厚,减少桥面板跨中弯矩;(3)使力线过渡平缓,避免应力集中;(4)提供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的面积。

底板与助板交接处的梗腋,其作用不如上梗腋显著,尺寸可较小,有的国外桥梁甚至不设。

尺寸:以提高截面的抗扭刚度为目的设置,其斜度可按1:1,也可1:2或2:1设计。

注意:在大跨径箱形梁桥中,结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大(可达80%以上),为减轻自重,宜采用宽箱薄壁截面。

弯梁桥设计体会总结

弯梁桥设计体会.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前一段做了一些弯桥,看了一些弯桥方面的资料,总结了一点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非重力荷载下平面弯梁的内力及内力横向分配

1.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收缩可以按规范折算成温度均匀下降来考虑。

可引起弯梁桥在水平面内的位移,这类位移属于弧线段膨胀或缩短性质的位移,它只涉及到曲率半径的变化,而圆心角不发生改变。

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使弯梁桥产生的内力,除水平弯矩My、轴向力Nz外,还有径向的水平剪力Qx。

弯梁桥水平温度力的特点及其与下部结构的关系:1、弯梁桥在温度变化时,一般会产生水平内力;(桥越宽、半径越小、支座对水平位移的约束越大,水平温度力越大。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力。) 2、温度变化使梁在支座上位移的数值很小;(在设计弯桥支座时,不要把它的横桥向位移固定死,只要让它发生很小一点横向位移,就可大大减小支座及梁的温度力。) 3、对于弯梁,即使顺桥向布置了足够多的自由滑动支座,梁内仍然可能会有轴向力(这种轴向力是各支座的径向约束力在梁轴切线方向上的分力造成的); 4、如果弯梁绕铅垂竖轴的转动位移在某个墩台上被固定死,这个墩台可能受到很大的水平转动力矩。当同一个墩台上设置多个制动支座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减小弯梁桥水平温度力的措施:1、放松一部分墩台支座的径向约

束; 2、采用弹性水平约束支座; 3、对于环形立交桥,可考虑将环道设计成连续的闭合圆环。

2.太阳照射、支座不均匀沉降

3.预加力和混凝土徐变

这类力将引起切线方向的位移。此时,曲率半径不发生改变,而圆心角却发生改变。

预偏心的问题

1.孙广华的观点

(1)如果曲线梁桥仅两端具有较强的抗扭约束,而中间各墩是没有抗扭约

束的点铰式支座,则可以将各中间支座预设偏心,即将点铰式支座的中心沿半径方向往曲线外侧移动一较小距离(通常在几十厘米),从而大大降低梁端的内扭矩。

(2)在具有刚性抗扭约束的支座上设置偏心不能改善梁内的扭矩。但是,如果桥墩虽然与梁固结,只要墩较高较柔,预设偏心仍有改善桥梁内力、改善桥墩受力的效果。

(3)具有点铰式中间支座的弯桥,如果对中间支座设置偏向梁的剪力中心线外侧的适当大小的偏心距,弯梁的内扭矩包络图以及两端桥台受力可以得到改善。

2.邵容光的观点

(1)为了达到扭矩重分布的目的,是利用适当的预偏心距、利用支点反力

所产生的反扭矩以平衡一部分由外荷载产生的作用扭矩。

3.黄剑源、谢旭的观点(《城市高架桥的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1)在独柱式点支承弯桥内,上部结构偏心荷载产生的扭矩不能通过中间

点铰支承传至基础,而只能通过两端桥台的抗扭线性支承来传递。在此情况下,中支点的作用只是起到减小弯曲长度的作用,上部结构的全长成为弯桥的受扭跨度。这对于大跨度弯桥,特别是大曲率弯桥会造成上部结构内部产生过大的扭矩,实际上控制了桥梁截面和剪力钢筋的设计。为了减小此项扭矩的影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在中间支承设置抗扭线形支承来缩短弯桥的受扭跨度,例如采用双柱墩或Y形墩等。但是,这样会失去独柱式点支承弯桥在结构布局和美观上的许多优点,引起行车视野的遮挡。

另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使中间支承向弯梁中心线外侧预设某一偏心值,这相当于增加一外扭矩,藉此来调整弯梁内的扭矩分布,使弯梁两端抗扭支承的扭矩峰值得到降低。一般说来,某一支承的偏心距主要影响到与该支承邻近两跨弯梁的扭矩分布,距该支承越远,受到的影响越小。

杂项

1.由于平面圆弧曲杆挠曲与扭转的耦合,不但垂直于弯曲平面的竖向力可以产生弯矩和剪力等内力,竖荷载对曲梁剪力中心线的偏心扭矩也可以产生这些内力。所以,当利用影响线求活荷载产生的最大、最小内力(以及变形、支座受力等)时,需要两条纵向影响线,一条是单位竖向集中力P=1产生的,一条是单位集中扭矩T=1产生的。

但经过理论与实践证明:曲线梁桥的弯矩和剪力,主要是由荷载的竖向力效应引起的,荷载的扭矩效应所占比例很小。所以要计算活荷载产生的最大最小弯矩、最大最小剪力时,只要按P=1的影响线寻找最不利加载位置就可以了。

为了求得曲线梁桥的最大、最小扭矩,应当按TzT影响线来决定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跨中位移、支座受力影响线。为了求得跨中的最大挠度、支座受到的最大竖向力Vs、支座受到的最大力矩Ms,应按照P=1影响线确定活荷载位置。为了求得跨中最大扭转角、支座受到最大力矩Ts ,应按照T=1影响线确定活荷载位置。

2.不管对于多末宽的梁式桥,都可以把它简化为一根细梁或曲杆来计算

它的截面位移和截面内力,结果是安全的,误差也是有限的。

3.k= (EI)/(GId)―――――弯扭刚度比

对于曲线梁桥来讲,k值越大,则由于曲率因素而导致的扭转变形显著增大。因此,对于弯梁桥而言,在满足竖向变形的(抗弯刚度EI)的前提下,宜尽可能地减小EI值,增大GId值。而低高度和箱形(封闭形)截面是合理的横截面形式。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设计 方、-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设计 摘要:老龙沟二号桥为山西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上的一座跨深谷桥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等截面连续弯箱梁。文中以该桥施工图设计为根据,对其设计特点及施工顺序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弯箱梁斜腹板设计 一、概述运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209 (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境内的一部分,是山西省quot;大quot;字型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煤外运主要通道之一。老龙沟二号桥位于209国道运城至平陆段内的山岭重丘区,跨越老龙沟,为双幅分离式高速公路大桥,桥梁全宽20.5mo 两幅桥之间的分离带为50cmo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 /ho桥梁中心桩号为K17+930,起点中心桩号为K17+825,终点桩号为K18+035o该桥位于平曲线为圆曲线内,路线中心线半径为251m, 左幅桥中心线半径为256.25m,右幅桥中心线半径为245.75m。桥梁纵断面部分位于半径为R= 13000m的竖曲线内。竖曲线两边纵坡分别为3. 8%和3%,竖曲线半径为R= 13000m, T=117m, E=0. 526m。横桥向设有5%的超高。桥梁结构体系为单箱单室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梁桥。 二、技术及工程用材(表1)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基本烈度:VII度。温度:极端最高温度43°C,最低温度-13.2°C,常年平均温度14. 6°Co支座沉降:0. 015m。

三、桥址区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老龙沟二号桥位于山岭重丘区,跨越老龙沟,沟谷呈quot;Vquot;字型,地形起伏很大,山岭陡峭,沟谷幽深,属中条山脉西南段的低山重丘区,地层上部为坡积物,下伏为太古界二长花岗片麻岩,高差达80m o 2.气象桥址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干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风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4. 6°C,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O C,极端最低气温-13. 2°C, 最热平均气温27.6°C,极端最高气温43°Co最大冻深33cm,最大积雪厚14cm,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18m/s,主导风向为东风。3.水文桥梁跨越老龙沟为V字型沟,两边基岩裸露,灌木荆棘丛生,沟壁陡峭,沟底平常只有一股细流流淌,水量受季节控制,雨季洪水时,流量增大,最深水位达1?1.5m,枯水期流量减少,水位只有1.5?0.8m左右。洪水主要由两边区域的山坡降雨汇流而成。4.工程地质桥址区分布的主要是太古界涕水群的变粒岩和后期燕山期泥合花岗岩以及由于热液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片麻岩。其中夹有多层片麻岩。该区处于构造发育区,且中条山前大断裂至今仍在活动。使得岩石风化变质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四、主要材料1.混凝土上部结构主桥箱梁采用50号混凝土;防撞护栏釆用30号混凝土。下部结构桥墩釆用40号混凝土;基础釆用25号混凝土;桥头搭板、桥台耳墙、背墙均采用25号混凝土。2.钢材钢筋:直径12mm者,均釆用II级(20MnSi)热扎螺纹钢筋;直径V12mm者,釆用I级(A3)光圆钢筋。钢板:应符合GB700-65规定的A3钢材。3?其他锚具及管道成孔:主桥箱梁锚具釆用OVM15-12型,OVM15-12型连接器及其配套的相关配件,管道成孔采用内径为90mm的钢波纹管。支座均釆用KPZ系列抗震型

连续梁桥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一)、桥梁总体布置 (二)、桥孔分跨 (三)、截面形式 (四)、上部结构尺寸拟定 (五)、计算模型 第二章结构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计算 1.第一期恒载(结构自重) 2.第二期恒载(桥面二期荷载) (二)、活载内力计算 (三)、支座位移引起的内力计算(四)、温度引起的次内力计算:(五)、上述各种力的分类 第三章荷载组合 (一)、作用和作用效应

(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四)、荷载组合表汇总: 第四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一)、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二)、按照正截面抗裂要求计算预应力钢筋数量(三)、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第5章截面的验算 (一)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验算 (二)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验算 (三)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 (四)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验算 (五)使用阶段正截面压应力验算 (六)使用阶段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

(七)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验算 (八)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剪验算 (九)使用阶段抗扭验算 第一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一)、桥梁总体布置 本设计方案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结构,全长105m。设计相等长度的三跨,每跨长度为35m。 支架现浇施工方案:搭设满堂脚手架,浇筑箱梁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预应力张拉,然后拆除脚手架,浇筑防撞护栏,铺设桥 面钢筋网,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 (二)、桥孔分跨 连续梁桥有做成三跨或者四跨的,也有做成多跨的,但一般不超过六跨。对于桥孔分跨,往往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桥址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通航要求

桥梁工程工作总结

桥梁工程工作总结景龙路即将顺利通车,在此结合本工程工作中的一些得失,更为了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把在本工程桥梁工程的要点做一下总结。 一、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钻孔桩钻孔: (1)为防止桩基偏位,应高度重视钻孔桩开孔至成桩前的桩位控制工作,测量放样须做到“一放二复三报检”,须埋十字护桩加强日常检校。 (2)为及时掌握钻孔情况,应规范、完整钻孔记录,以全面反映实际工况和地质变化。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随时捞渣留样验证,原始记录表必须逐桩逐机现场记录,真实记录停钻、换杆、维修、事故、进尺、地质变化等有关情况。 (3)当地质情况与地质剖面图严重不符以及遇溶洞、流沙地质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设计单位完善设计,避免因变更而影响下部构造的整体进度。 2、钻孔桩清孔: (1)不得以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终孔后灌注砼前必须进行二次清孔,宜以孔底沉淀物厚度和泥浆指标作为清孔的主要控制指标。(2)第一次清孔应在起钻前基本清除沉碴,二次清孔应持续至砼到场后结束。砼灌注前二次清孔后泥浆比重不应低于,但不得高于,孔底沉淀物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3)为提高清孔效率,清孔过程可在(反循环)泥浆回流槽内或在(正

循环)泥浆泵周围用筛网拦截部分泥浆携带的细砂。 3 、下基桩钢筋笼前,除设计采用的钢筋保护层外,宜在其上安装强度不低于C25的小碎石砼滚轮,以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4 、浇筑桩基水下砼除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注意以下主要事项: (1)砼拌和场和砼浇注现场必须配置备用电源; (2)砼拌和生产及运输速度应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初盘砼的初凝时间。易坍地层及地质软硬交界处应适当放慢灌注速度。 (3)应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和施工配合比,确保砼和易性。砼运输车接料口应设置筛网有效剔除砼中掺杂超大粒径集料和水泥结块。 (4)砼入漏斗前的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在18-22cm。 (5)初始砼量应保证初始埋深不少于1m,每次提升导管时应测量砼面标高,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2m,不大于6m。每次拔管时应检查导管内情况;(6)临近灌注结束时,宜采用提高漏斗高或抽吸泥浆的方法,以防范因砼压力差不足,翻浆不顺,导致堵管; 5、桩基砼浇筑前宜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 (1)砼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钢筋笼与护筒固定牢固。 (2)灌注砼过程,宜适当提升导管,以尽可能减小砼浇筑对钢筋笼产生的上浮力。 (3)当钢筋笼有开始上浮迹象时,应立即停止浇注,查找原因,可适当加压,以防止继续上浮。

连续弯梁桥悬灌施工工法

连续弯梁桥悬灌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悬臂灌注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施工中,其施工技术也趋于成熟,但从有关资料查知,该方法用于连续弯梁桥中的施工并不多见。本工法是在2006年~2007年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公司承建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北岸引桥连续弯梁桥悬灌施工中,通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展调研和技术攻关,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经过总结整理形成的。通过大桥检测单位检测的应力和线性数据说明,悬灌箱梁线性圆顺,悬灌施工平衡且安全,抗风能力强,横向稳定性好,各种工况下应力和挠度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工艺具有先进性和安全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对桥梁的悬灌施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2.工法特点 2.1梁体采用菱形挂篮(图2-1、2-2)悬臂浇注施工。挂篮结构简单、轻便、受力合理、横向稳定性好、行走一次到位,模板升降全部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2模板和内外作业平台一次安装形成封闭整体,施工作业防护设施齐全,安全可靠; 2.3箱梁节段线性圆顺,两端悬臂重量平衡,混凝土应力及挠度变化稳定,节段施工横向稳定性好、抗风能力强; 2.4受环境影响小,可在较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且保证桥下正常的通航要求;

2.5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6需配置较完整的配套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高; 图2-1 挂篮施工正面图

图2-2 挂篮施工侧面图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公路、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悬臂浇注施工,尤其是安全因素复杂、风力在10级以下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4.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4.1工艺原理 利用墩身预埋牛腿焊接三角形托架(图4-1)浇注墩顶0#、1#梁段,在1#梁段顶面沿纵向对称安装悬臂菱形挂篮(图2)。挂篮是一个能沿梁顶纵向滑道滑动的承重构架,其后端锚固在已浇注完梁段上,在挂篮前端悬挂平台上可进行下一个梁段的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设、混凝土灌注和预应力张拉、压浆等作业。完成一个梁段的循环后,挂篮对称纵向前移并锚固,两端对称平衡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悬臂灌注完毕。通过挂篮横向连接和箱梁腹板设置

连续梁桥设计毕业设计

连续梁桥设计毕业设计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桥梁概述.................................................... 第二节方案比选 (3) 一、比选方案的主要标准.......................................... 二、方案编制.................................................... 第二章结构尺寸拟定............................................... 第一节结构尺寸拟定 (7) 一、桥梁横向布置................................................ 二、细部尺寸.................................................... 第二节截面几何特性................................................ 一、毛截面面积 ................................................. 二、惯性矩及刚度参数 ........................................... 第三章主梁内力计算............................................... 第一节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恒载内力计算................................................ 一、单元化分.................................................... 第三节活载内力计算................................................ 一、冲击系数()u+1的计算......................................... 二、活载布载 (20) 第四章次内力计算 ................................................. 第一节基础位移引起的次内力计算.................................... 第二节温度应力引起的次内力计算. (24) 第三节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次内力计算.............................. 第五章作用效应组合Ⅰ............................................. 第一节承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 (28) 第二节正常使用状态作用效应组合.................................... 第六章预应力筋的估算............................................. 第一节计算原理....................................................

连续梁首件施工情况总结(最终版)

(40+67+40)m 悬臂浇筑连续梁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北引桥公铁合建段铁路上部结构形式为40m 简支梁+ (40m+67m+40m )连续梁+(40m+7×49.2m)简支梁,其中N08-N11号墩铁路主梁为(40+67+40)m 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直腹板单箱单室箱型截面,梁体下缘按R=34391.4cm 圆曲线变化。箱梁跨中梁高4m ,支点高度5.4m 。主梁顶宽12.2m ,顶板厚度0.3m ;底宽6.2m ,底板厚0.3m-0.7m ;腹板厚度分为0.5-0.8m 。全联梁共设4道横隔板,边支点横隔板厚1.2m ,中支点横隔板厚2.5m 。 (40+67+40)m 连续梁主梁0#块梁段长9m ,中、边跨合拢段长2m ,边跨现浇直线 段梁长5.4m 。除0#块及边跨直线段梁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节段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工艺,每墩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梁段为2×8个,悬浇段单个节段长度3.5m 。北引桥公铁合建段上部结构布置总图详见图1-1,连续梁结构布置总图详见图1-2。 图1-1 北引桥公铁合建段上部结构总体布置图(单位:m ) 图1-2 铁路连续梁结构总体布置图(单位:cm )

1.2 首件目的 ⑴加强质量控制,促进连续梁施工作业标准化,提高工程质量并加快工程进度; ⑵通过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检验连续梁施工组织体系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确定施工工艺及检验标准,指导后续连续梁施工; ⑶通过对首件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特别是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及时处理,能降低施工失误率,避免返工,为后续连续梁顺利施工打好基础。 2 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介绍 2.1 施工准备 为确保连续梁施工质量、安全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要求,我部进行了详细的施工组织,所用材料、设备及机具均进行了进场检验,不合格品坚决不予进场。同时,在开工前进行了“三级”技术交底及施工安全培训,确保第一线施工人员明白施工意图,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施工质量、安全。 施工技术交底详见图2-1,施工安全培训见图2-2。 图2-1 连续梁施工技术交底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以下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历时三个星期的课程设计终于在今天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对自己所做的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证。在得出了此系统完全可运行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各种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了这套公司考勤管理系统。 在开始做的阶段,首先运用软件工程所学的东西,画出了系统流程图,物理流程图,E —R图等。这为我后来的系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做系统的时候我选择了在大二时学过的VB,这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终于做出了这套系统。 在主体框架完成的情况下,依据老师的要求,将上述所做东西以报告的形式做成文档。 回想自己所经过的日子,有欢笑有泪水,引用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之后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虽然在此前被老师无情的退了回来,但老师的良苦用心总是很容易被网我们这些做学子的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不认真,对这一课程设计没有整体的认识,总是存在侥幸心理能混过去就混过去,现在我认识到了这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想法。由小见大,在离开学校走像社会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马马虎虎。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手机版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

弯梁桥设计体会总结

以上文献主鏗见诸于国内近30年來Ifi 科技期刊巧仑文集,此外*还有不少研究生 的学S 论文以混嶽土桥樂咒候温度效应为研究主额】*''?丁可:廉为r 贾隊 刘开元、李 全林、郭河、徐钢、谢青华、帯源等在他们的领士学位论艾中大务以实麻拼梁工程为 背疑,根据有fsfe^无方法对混凝上ffi 梁的n 照ffl 度场进行tts 让算.进而对最不利温度 分布卜箱袈弁内外约束卜的产牛前ffl 度应力进行计算?值得一提的是,刘开元社ft 线 箱荣左不同支祇方式.不同圆心甬、不同褊莘梯歴荷《作用下的支S 力y 及位移和应 力变化规i#进行『参数研究.刘华液、王毅、江剑、彭友松等人的醇上学蛍论丈人多 战科研课題或S 金拘依托,系统地W 究了混凝上桥架气候温?效应.王毅和汪甸还都 参与f 对人却混凝土连续樂或连续刚构温度场少则戲月、多则数年的长期观测.他们 提出传感器存箱梁截向中的优优布昔、梯便温苣取值的?率分析尊问题并提出 了解决问題的办注。 1.1.2混凝土箱梁温度作用效应 由于混凝土箱梁的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力称为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应力。 约 束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又分别称为温度内约束应力和温度外约束应力。 于温度 在混凝土箱梁结构的非线性分布而使构件各部分因温度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于这种 应力在箱梁截面上是自平衡的, 也称为温度自约束应力, 简称温度自应力。对于属于超静定 结构的 桥梁而言,赘余约束会阻止结构由于温度而产生的变形, 由此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外约束应 力,也 称为温度次应力,相应的内力称为温度次内力。 事实上,对悬拼或悬浇的方法施工的混凝土连续梁的一个节段而言,若其任意时刻 场 可表达联)t ,则任意时刻t 的实际竖向温差分布应表示为 D 双)t 一双0)t ,其中命为该节段施 工完毕的 时刻,D 联)t 表示t 时刻的竖向温差分布。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桥梁而言 D 双0)t 都是未知的, 因此在无 法忽略D 双0)t 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准确求出温度应力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徐变的发展 可以基本 消除D 联肠)引起的初始温度应力,运营阶段的 算#[]。因此 本文中所指的竖向温差分布如无特别注明,均指 (一)外形:由顶板、底板、肋板及梗腋组成 1、 顶板: 除承受结构正负弯矩外,还承受车辆荷载的直接作用。在以负弯矩为主的悬壁梁及 T 形刚 构桥中,顶板中布置了数量众多的预应力钢束, 要求顶板面积心须满足布置钢束的需要, 厚 度一般取18— 25cm 。 2、 底板 因混凝土箱梁的内、外 温度内约束应力是指由 t 的温度 t 时刻的温度应力只要通过 D 双)t 就可以计 D 双)t ,而不是D 联)t 一联0) t 。

桥梁施工年终总结

年中工作小结 今年初有幸进入久大集团,成为公司一员并服务于钟学路项目部,担任桥梁队长一职,监督运量河桥的生产工作情况,在此结合本工程工作中的一些得失,更为了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把在本工程桥梁工程施工至此阶段的要点做一下小结。 一、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钻孔桩钻孔: (1)为防止桩基偏位,应高度重视钻孔桩开孔至成桩前的桩位控制工作,测量放样须做到“一放二复三报检”,须埋十字护桩加强日常检校。 (2)为及时掌握钻孔情况,应规范、完整钻孔记录,以全面反映实际工况和地质变化。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随时捞渣留样验证,原始记录表必须逐桩逐机现场记录,真实记录停钻、换杆、维修、事故、进尺、地质变化等有关情况。 (3)当地质情况与地质剖面图严重不符以及遇溶洞、流沙地质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设计单位完善设计,避免因变更而影响下部构造的整体进度。 2、钻孔桩清孔: (1)不得以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终孔后灌注砼前必须进行二次清孔,宜以孔底沉淀物厚度和泥浆指标作为清孔的主要控制指标。

(2)第一次清孔应在起钻前基本清除沉碴,二次清孔应持续至砼到场后结束。砼灌注前二次清孔后泥浆比重不应低于1.03,但不得高于1.1,孔底沉淀物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3)为提高清孔效率,清孔过程可在(反循环)泥浆回流槽内或在(正循环)泥浆泵周围用筛网拦截部分泥浆携带的细砂。 3 、下基桩钢筋笼前,除设计采用的钢筋保护层外,宜在其上安装强度不低于C25的小碎石砼滚轮,以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4 、浇筑桩基水下砼除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注意以下主要事项: (1)砼拌和场和砼浇注现场必须配置备用电源; (2)砼拌和生产及运输速度应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初盘砼的初凝时间。易坍地层及地质软硬交界处应适当放慢灌注速度。 (3)应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和施工配合比,确保砼和易性。砼运输车接料口应设置筛网有效剔除砼中掺杂超大粒径集料和水泥结块。(4)砼入漏斗前的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在18-22cm。 (5)初始砼量应保证初始埋深不少于1m,每次提升导管时应测量砼面标高,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2m,不大于6m。每次拔管时应检查导管内情况; (6)临近灌注结束时,宜采用提高漏斗高或抽吸泥浆的方法,以防范因砼压力差不足,翻浆不顺,导致堵管; 5、桩基砼浇筑前宜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

万能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个

1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2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xxx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

浅谈连续弯梁桥设计(一)

浅谈连续弯梁桥设计(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曲线桥梁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弯梁桥设计时应考虑和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弯梁桥制约因素受力特点结构设计1概述 目前弯梁桥在现代化的公路及城市道路立交中的数量逐年增加,应用已非常普遍。尤其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桥设计中应用更为广泛。由于受地形、地物和占地面积的影响,匝道的设计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匝道桥设计具有以下特点:⑴匝道桥的桥面宽度比较窄,一般匝道宽度在6~11m左右。⑵由于匝道是用来实现道路的转向功能的,在城市中立交往往受到占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匝道桥多为小半径的曲线梁桥,而且设置较大超高值。⑶匝道桥往往设置较大纵坡,匝道不仅跨越下面的非机动车道,有时还需跨越主干道和匝道,这就增大了匝道桥的长度。由于匝道桥具有斜、弯、坡、异形等特点,给桥梁的线型设计和构造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2弯梁桥的平面及纵、横断面布置 随着高等级公路在路线线形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桥梁设计完全符合路线线形,所以桥梁的平面布置,基本上应服从整体线形布置的要求,桥梁纵坡也应服从路线纵坡。为了抵抗梁截面的弯矩和扭矩,在弯梁桥设计中多采用箱形截面。由于桥面超高的需要及梁体受扭时外边梁受力较大的需要,故可在桥梁横向将各主梁布置做成不同的梁高,如图一所示。为了构造简单,方便施工,也可将主梁做成等高度的,其超高横坡由墩台顶面形成,如图二所示。3弯梁桥结构受力特点 3.1梁体的弯扭耦合作用 曲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会同时产生弯矩和扭矩,并且互相影响,使梁截面处于弯扭耦合作用的状态,其截面主拉应力往往比相应的直梁桥大得多,这是曲梁独有的受力特点。弯梁桥由于受到强大的扭矩作用,产生扭转变形,其曲线外侧的竖向挠度大于同跨径的直桥;由于弯扭耦合作用,在梁端可能出现翘曲;当梁端横桥向约束较弱时,梁体有向弯道外侧“爬移”的趋势。 3.2内梁和外梁受力不均 在曲线梁桥中,由于存在较大的扭矩,因而通常会使外梁超载、内梁卸载,尤其在宽桥情况下内、外梁的差异更大。由于内、外梁的支点反力有时相差很大,当活载偏置时,内梁甚至可能产生负反力,这时如果支座不能承受拉力,就会出现梁体与支座的脱离,即“支座脱空”现象。 3.3墩台受力复杂 由于内外侧支座反力相差较大,使各墩柱所受垂直力出现较大差异。弯桥下部结构墩顶水平力,除了与直桥一样有制动力、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地震力等外,还存在离心力和预应力张拉产生的径向力。 故在曲线梁桥结构设计中,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空间受力计算分析,只采用横向分布等简化计算方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对其在承受纵向弯曲、扭转和翘曲作用下,结合自重、预应力和汽车活载等荷载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充分考虑其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才能得到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 4弯梁桥的结构设计 直梁桥受“弯、剪”作用,而弯梁桥处于“弯、剪、扭”的复合受力状态,故上、下部结构必须构成有利于抵抗“弯、剪、扭”的措施。 4.1弯梁桥的弯扭刚度比对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弯扭刚度比越大,由曲率因素而导致的扭转弯形越大,因此,对于弯梁桥而言在满足竖向变形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抗弯刚度、增大抗扭刚度。所以在曲线梁桥中,宜选用低高度梁和抗扭惯矩较大的箱形截面。

桥梁工程基本概念总结

1桥梁工程主要内容 1)构造原理2)计算原理3)计算方法4)施工概要 2桥型 1)简支混凝土梁桥2)悬臂混凝土梁桥3)连续混凝土梁桥4)混凝土刚构桥5)圬工及混凝土拱桥6)混凝土斜拉桥7)悬索桥 3桥梁的地位 桥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等综合国力体现;是代表一个地区经济、历史、人文等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4桥梁的组成,从传递荷载功能划分 (1)桥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 5计算跨径 ?跨径 ?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墩台)之间的净距,用l0 表示?建筑高度是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高程至桥跨结构最能下缘之间的距离 ?桥下净空是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以H表示 6桥梁附属设施1)桥面铺装(或称行车道铺装)2)排水防水系统3)栏杆(或防撞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7桥梁的分类,按跨径大小分类 桥梁类型多孔跨径总长L(m) 单孔跨径L0(m) 特大桥L≥500 L0≥100 大桥100≤L﹤500 40≤L0﹤100 中桥30≤L﹤100 20≤L0﹤40 小桥8≤L﹤30 5≤L0﹤20 8桥梁的分类,按桥面的位置划分 上承式——视野好、建筑高度大 下承式——建筑高度小、视野差 中承式——兼有两者的特点 9桥梁的分类,按桥梁用途来划分 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农桥、人行桥、运水桥、其他专用桥梁 10桥梁的分类,按材料来划分木桥、钢桥、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11桥梁的分类,按结构体系划分梁式桥、拱桥、刚架桥、缆索承重桥、组合体系桥12桥梁的分类,按跨越方式固定式的桥梁、开启桥、浮桥、漫水桥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的理论产生于对课程设计实践的考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 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

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三周半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半,实则两周半,第一周因连续有三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半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在已度过的两年半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

桥梁博士连续梁桥设计建模步骤与桥博建模技巧知识分享

一、桥梁博士连续梁建模步骤 一、Dr.Bridge系统概述 Dr.Bridge系统是一个集可视化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结构分析、打印与帮助为一体的综合性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计算系统。该系统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连续拱、桁架梁、斜拉桥等多种桥梁形式的设计与计算分析,不仅能用于直线桥梁的计算,同时还能进行斜、弯和异型桥梁的计算,以及基础、截面、横向系数等的计算。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程序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好、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对于提高桥梁设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利用本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一般需要经过:离散结构划分单元,施工分析,荷载分析,建立工程项目,输入总体信息、单元信息、钢束信息、施工阶段信息、使用阶段信息以及输入优化阶段信息(索结构),进行项目计算,输出计算结果等几个步骤。 二、离散结构与划分单元 1、在进行结构计算之前,首先要根据桥梁结构方案和施工方案,划分单元并对单元和节点编号,对于单元的划分一般遵从以下原则: (1)对于所关心截面设定单元分界线,即编制节点号; (2)构件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变截面的起点和终点编制节点号; (3)不同构件的交点或同一构件的折点处编制节点号; (4)施工分界线设定单元分界线,即编制节点号;

(5)当施工分界线的两侧位移不同时,应设置两个不同的节点,利用主从约束关系考虑该节点处的连接方式; (6)边界或支承处应设置节点; (7)不同号单元的同号节点的坐标可以不同,节点不重合系统形成刚臂; (8)对桥面单元的划分不宜太长或太短,应根据施工荷载的设定并考虑活载的计算精度统筹兼顾。因为活载的计算是根据桥面单元的划分,记录桥面节点处位移影响线,进而得到各单元的内力影响线经动态规划加载计算其最值效应。对于索单元一根索应只设置一个单元。 2、本例为3x30m的三跨连续梁,截面在支座处加大以抵抗较大建立,同时利于端部锚固区的受力,所以该变截面点处取为单元节点,端点也应取为节点,每跨跨中是取为节点,其余节点是根据计算的精度要求定取。 本例共33个节点,划分为32个单元,离散图如下所示: 三、模型的建立 1、项目的建立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设计 摘要:老龙沟二号桥为山西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上的一座跨深谷桥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等截面连续弯箱梁。文中以该桥施工图设计为根据,对其设计特点及施工顺序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弯箱梁斜腹板设计 一、概述运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209(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境内的一部分,是山西省quot;大quot;字型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煤外运主要通道之一。老龙沟二号桥位于209国道运城至平陆段内的山岭重丘区,跨越老龙沟,为双幅分离式高速公路大桥,桥梁全宽20.5m。两幅桥之间的分离带为50cm。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 /h。桥梁中心桩号为K17+930,起点中心桩号为K17+825,终点桩号为K18+035。该桥位于平曲线为圆曲线内,路线中心线半径为25lm,左幅桥中心线半径为256.25m,右幅桥中心线半径为245.75m。桥梁纵断面部分位于半径为R=13000m的竖曲线内。竖曲线两边纵坡分别为3.8%和3%,竖曲线半径为R=13000m,T=117m,E=0.526m。横桥向设有5%的超高。桥梁结构体系为单箱单室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梁桥。 二、技术及工程用材(表1)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温度:极端最高温度43℃,最低温度-13.2℃,常年

平均温度14.6℃。支座沉降:0.015m。 三、桥址区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老龙沟二号桥位于山岭重丘区,跨越老龙沟,沟谷呈quot;Vquot;字型,地形起伏很大,山岭陡峭,沟谷幽深,属中条山脉西南段的低山重丘区,地层上部为坡积物,下伏为太古界二长花岗片麻岩,高差达80m。2.气象桥址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干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风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4.6℃,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极端最低气温-13.2℃,最热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43℃。最大冻深33cm,最大积雪厚14cm,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18m/s,主导风向为东风。3.水文桥梁跨越老龙沟为V字型沟,两边基岩裸露,灌木荆棘丛生,沟壁陡峭,沟底平常只有一股细流流淌,水量受季节控制,雨季洪水时,流量增大,最深水位达1~1.5m,枯水期流量减少,水位只有1.5~0.8m左右。洪水主要由两边区域的山坡降雨汇流而成。4.工程地质桥址区分布的主要是太古界涑水群的变粒岩和后期燕山期泥合花岗岩以及由于热液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片麻岩。其中夹有多层片麻岩。该区处于构造发育区,且中条山前大断裂至今仍在活动。使得岩石风化变质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四、主要材料1.混凝土上部结构主桥箱梁采用50号混凝土;防撞护栏采用30号混凝土。下部结构桥墩采用40号混凝土;基础采用25号混凝土;桥头搭板、桥台耳墙、背墙均采用25号混凝土。2.钢材钢筋:直径12mm者,均采用Ⅱ级(20MnSi)热扎螺纹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Ⅰ级(A3)光圆钢筋。钢板:应符合GB700-65规定的A3钢材。3.其

南工大连续梁桥课程设计.

薛学长寄语: 希望南工大学弟学妹能够按照模板自己算一遍,会有收获的。 Midas——civil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很重要,尽量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软件上。 预祝各位拿个好等地 目录 第一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一)、桥梁总体布置 (二)、桥孔分跨 (三)、截面形式 (四)、上部结构尺寸拟定 (五)、计算模型 第二章结构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计算 1.第一期恒载(结构自重) 2.第二期恒载(桥面二期荷载) (二)、活载内力计算 (三)、支座位移引起的内力计算 (四)、温度引起的次内力计算: (五)、上述各种力的分类 第三章荷载组合

(一)、作用和作用效应 (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四)、荷载组合表汇总: 第四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一)、按承载能力极限计算时满足正截面强度要求 (二)、按照正截面抗裂要求计算预应力钢筋数量 (三)、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第五章截面的验算 (一)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验算 (二)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验算 (三)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 (四)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验算 (五)使用阶段正截面压应力验算 (六)使用阶段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 (七)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验算 (八)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剪验算 (九)使用阶段抗扭验算

第一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一)、桥梁总体布置 本设计方案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结构,全长105m。设计相等长度的三跨,每跨长度为35m。 支架现浇施工方案:搭设满堂脚手架,浇筑箱梁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预应力张拉,然后拆除脚手架,浇筑防撞护栏,铺设桥面钢筋网,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 (二)、桥孔分跨 连续梁桥有做成三跨或者四跨的,也有做成多跨的,但一般不超过六跨。对于桥孔分跨,往往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桥址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通航要求以及墩台、基础及支座构造,力学要求,美学要求等。此次桥梁设计采用三等跨设计,每跨35m,根据设计任务书来确定,其跨度组合为:3 35米。 (三)、截面形式 1.立截面 此次连续梁桥跨径并不是很大,综合受力和弯矩,经济等方面,最后决定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梁桥。 在采用顶推法、移动模架法、整孔架设法施工的桥梁,由于施工的需要,一般采用等高度梁。等高度梁的缺点是:在支点上不能利用增加梁高而只能增加预应力束筋用量来抵抗较大的负弯矩,材料用量多,但是其优点是结构构造简单、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刚接触课题时并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也不懂得plc在此电路中有什么作用。经过同组成员的讨论,画出电气图及plc外部接线图时便都晓得了。在接线的过程中,主电路相当的顺利,而plc的连接尤其是加入小的中间继电器,使电路变的有点复杂。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琢磨,plc代替控制电路连到主电路中,plc 没输出。在同学的帮助下才知画的外部接线是常开,实际用的是常闭,所以在接线时我们应该用常开实现,但却接了常闭因此plc没输出。 一切改好之后,电动机没动作。当时真是干着急,在老师的帮助下,原因来自小中间继电器的常开接错了。重新改过之后电动机km无动作,一点点找过之后,确定是连接km的中间继电器接触不良。几次动作之后,电动机终于转了,真是一波几折,成功之后的喜悦可想而知。虽然扩展部分没法动手操作,但大致的方案老师已经审核认可。接下来所做plc的设计,让我进一步对plc的应用及功能做了了解,对gx软件梯形图的应用也变的熟练。自动门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当开门和关门时有人突然来到,从而实现自动检测自动开门关门的控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t0时间范围内有人来,t0不重新计时,关门的过程中有人来却不开门,这些在经过一次次测试、认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解答。 总之一周的课设,让我觉得很累,但从中收获了很多,最终的成功让我觉得累也是值得的。在此,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老师在此次实验中的指导。 pl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通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