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传染病区内区域划分

根据污染程度及工作需要,把传染病区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并加装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各区之间用颜色区分,清洁区蓝色标志,半污染区黄色标志,污染区红色标志,以警示医务人员;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卸相应的防护用品。

病区的设内外三条走廊,内走廊为工作人员专用,外走廊为病人和污物通道。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

隔离病区必备的设施

(1)入口处必须设有通过间,防护用品柜置于不同的区域。

(2)有专用的洗手设备和单独的卫生淋浴设备。

(3)配备专用的消毒设备及消毒药剂。

(4)配备盛装各种污物的带盖污物桶、封闭式的污物车。

隔离病区的通道管理

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

设置病人专用通道及污物通道。污衣、污物、病人标本和病人尸体通过污物通道送出,使用专用电梯。

工作人员进入污物通道收集处理污衣、污物、标本前,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时脱下外层防护用品,再跨入其他区域。

进出隔离病区流程

隔离病区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清洁通道→更衣室,穿戴内层清洁工作帽、防护口罩、衣、裤,换拖鞋→进入半污染区前更换工作鞋→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一次性防护帽子、口罩、穿外层防护服、戴护目镜、手套、鞋套、→进入污染区(隔离区)。

离开隔离病区应遵循从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流向,按规范洗手消毒,脱卸隔离防护用品。

在污染区内穿戴的外层防护用品,不能带进半污染区。

病人资料包括病历资料、报病卡、处方、验单等不得随便跨区传递,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在半污染区(过度间)经消毒后方可外送。

病人的管理

病区应有明确的病人管理制度。护士应向新入院病人清楚交代如何配合实施隔离,同时也要注意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隔离的恐惧不安情绪。

如病情允许,住院病人必须戴口罩,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隔离病区内完成。如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况需离开隔离病区,必须为病人做好严密的防护,事后做好有关科室的消毒。

病人进入隔离病区前换下的衣服、个人用品等须消毒后方可随病人或家属带回家。

探视和陪护的管理

病人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有病人危重等特殊需要,探视者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陪护人员采取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同样的隔离防护着装和消毒要求。

医院污物的处理

医院生活垃圾: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建筑物的维修中产生,按城市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用黑色塑料袋装。

医疗废物

按医疗废物的类别,分置于不同的容器内,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的外表都有明显的中文标志,每天定时由专人收集放置在医院内中心废物暂存场所,再由省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专用车辆送走处理。

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再送无害化处理。

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

各病区排出的污水,通过下水道,集中于医院的污水处理站,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道。

传染病病区的消毒

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套,操作结束后用皂液及流动水严格洗手。

病人使用后物品的消毒

病人用过的餐具,应遵循先消毒,再清洗,然后灭菌的双消法处理。

病人使用过的被服、衣物、口罩等,应遵循先消毒、再清点、再次消毒、后清洗的原则处理。

清点者应戴防护口罩、眼罩、帽子,穿专用隔离衣、防刺穿胶手套,同时在清点处理污染被服时要注意风向,选择背风的操作位置。

运载病人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

救护车运载病人时应开窗通风,随车的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应坐上风处。病人离车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有效氯为1000mg/L消毒剂溶液或强氧化电位酸化水喷洒、擦拭,密闭作用30分钟,再开门窗通风(或用流动紫外线照射1小时)。

隔离病房的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病人解除隔离或已不再排出感染物,或病人死亡后的病室环境和室内空气消毒。因此消毒对象是那些与病人接触过的设施、器物及病人的分泌物、血、体液等。必须选用针对病人携带致病微生物特性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终末消毒

空气消毒

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

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床单位、呼吸机、医疗器械等)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防护的具体措施:

1、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洗手。

4、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到时,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

5、处理锐器时,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洗手制度

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而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最难做好的技术。因此有必要经常、反复地宣传、教育全体员工:为了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按规范要求做好洗手。

洗手指征

·接触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带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

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直接接触污染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檫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强调自然风的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户外空气的交换。

经常有人在的房间,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ICU等,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进行空气消毒。

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

备餐用餐具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采取流通蒸汽消毒。

病人餐具: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自己保存。

痰杯(盂)的消毒

痰杯个人专用,根据痰量及时更换,一次性痰杯用后焚烧。

面盆的消毒

个人专用,平时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先清洗去污消毒后,带走或焚烧。

便器的消毒

个人专用,每次用毕倒掉粪尿,刷洗干净继续使用,每周消毒2次。

抹布和拖把的消毒

病床单位抹布: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在250mg/L 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以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拖把严格分区使用

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传染病区,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清洗干净。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地面

A、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次~2次,清除地面的污垢和部分微生物。

B、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采用化学消毒液喷洒后拖擦。

墙面消毒

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

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病房内用品有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氨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表面。

其它表面的消毒

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床单位的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 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 拍片室。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 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二、隔离区行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及感染疾病科室医院建筑布局应按照使用功能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 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是杜绝医院感染的保证。在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除严格地划分隔离区外,并应该严格规范在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严格遵守,并有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检查,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使每个人在不同的隔离区域都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则。 (一)隔离区工作要求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选择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隔离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要求方可进入。医务人员需加强工作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尽量减少进出病室次数。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外耳道的防护,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处置(清洁消毒并经沐浴后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1 隔离区管理要点 各类人员严格分清“三区、二线”(三区:清洁、污染、半污染;二线:清洁路线、污染路线),并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以保证三区功能。物品设置合理有序,标志清晰,相对固定,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抢救物品要做到班班交接、清点、及时检查补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2 人员流动方向 医务人员上班进入更衣室,将所有清洁衣物脱掉,更换刷手衣(上班专用内衣),穿工作鞋在相对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进半污染区医生、护士办公室进病房前在半污染与污染区之间缓冲区加穿隔离衣,第二层口罩、防护镜、帽子、手套、鞋套进入病房。在病房门外缓冲区脱鞋套,解隔离衣袖带,腰带,摘第一层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轻脱隔离衣,将外面卷起放入带盖容器中,摘防护镜,脱第二层帽子,摘第二层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不同功能的容器中,洗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下班前在半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之间缓冲区脱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洗手、清洁消毒口、鼻、耳道后脱刷手服沐浴更衣离开病区。 (二)隔离区病人的管理 甲类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肺炭疽等严密隔离的传染病疑似患者、临床诊断患者需置单人病房,并与确诊患者隔离收治,重症患者与一般患者分室收治,必要时重症患者应收治在有负压病房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或具备监护抢救条件的病室。呼吸道传染病要求患者戴好口罩,并不得随意离开所住的病室,更不能串病室。各房间门均应保持关闭状态。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内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大纲全院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院感专、兼职人员培训 一、培训对象 院感部专职人员、科室院感医生、科室院感护士 二、培训目标 (一)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二)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掌握职业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四)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五)掌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六)掌握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院感监控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八)掌握《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九)掌握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范 (十)掌握标本采集方法 三、培训时间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每年度不少于15个学时。 四、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一)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三)医院感染监测项目;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监测、上报; (五)基本消毒隔离知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手卫生概念;

(二)六步洗手、外科洗手;卫生手消毒操作方法;(三)洗手指征; (四)手卫生设施配置; (五)洗手依从性监测; (六)手采样。 【职业防护】 (一)标准预防; (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四)职业暴露的院内处理流程; (五)职业暴露的登记、上报、追踪。 【医疗废物管理】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转运; (二)医疗废物遗撒的处理 (三)科室医疗废物暂存点的消毒 【掌握多重耐药菌管理】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二)我院及科室前五位多重耐药菌的情况;(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医院感染定义 (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诊断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二)清洁与清洗方法 (三)不同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方法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范 五、考核要点 (一)医务人员洗手操作、洗手指征; (二)标准预防,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四)医疗废物分类、转运、登记; (五)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六)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院感病例监测;(七)无菌技术操作。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传染病区内区域划分 根据污染程度及工作需要,把传染病区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并加装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各区之间用颜色区分,清洁区蓝色标志,半污染区黄色标志,污染区红色标志,以警示医务人员;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卸相应的防护用品。 病区的设内外三条走廊,内走廊为工作人员专用,外走廊为病人和污物通道。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 隔离病区必备的设施 (1)入口处必须设有通过间,防护用品柜置于不同的区域。 (2)有专用的洗手设备和单独的卫生淋浴设备。 (3)配备专用的消毒设备及消毒药剂。 (4)配备盛装各种污物的带盖污物桶、封闭式的污物车。 隔离病区的通道管理 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 设置病人专用通道及污物通道。污衣、污物、病人标本和病人尸体通过污物通道送出,使用专用电梯。 工作人员进入污物通道收集处理污衣、污物、标本前,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时脱下外层防护用品,再跨入其他区域。 进出隔离病区流程 隔离病区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清洁通道→更衣室,穿戴内层清洁工作帽、防护口罩、衣、裤,换拖鞋→进入半污染区前更换工作鞋→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一次性防护帽子、口罩、穿外层防护服、戴护目镜、手套、鞋套、→进入污染区(隔离区)。 离开隔离病区应遵循从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流向,按规范洗手消毒,脱卸隔离防护用品。 在污染区内穿戴的外层防护用品,不能带进半污染区。 病人资料包括病历资料、报病卡、处方、验单等不得随便跨区传递,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在半污染区(过度间)经消毒后方可外送。 病人的管理 病区应有明确的病人管理制度。护士应向新入院病人清楚交代如何配合实施隔离,同时也要注意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隔离的恐惧不安情绪。 如病情允许,住院病人必须戴口罩,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隔离病区内完成。如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培训对象 专职院感管理人员(感染管理科兼职医师、护士),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工勤保洁人员、新上岗人员。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1. 兼职人员应接受省、市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时间不小于10学时,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 2. 临床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学习不少于3学时。内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进展,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进展。 3.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不少于3学时。内容: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提高无菌观念,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进展。 4. 医技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不少于3学时。内容: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口腔科、手术室、检验科等重要科室,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使其树立正确的无菌观念,预防因辅助检查和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5. 工勤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不少于3学时。内容:保洁、消毒、隔离知识及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医疗污水的处理等。 6. 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不少于3学时。内容系统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使其能初步掌握院内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全体医务人员还应掌握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与技术。 四、培训形式及考核方法 1.各科室每月一题的自学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材料由院里统一下 发,每半年一次资料存档。 2.重点科室:口腔科、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重点学习其本 科室相关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院里下发学习资料。 3.每半年进行一次自学资料的闭卷考试,成绩公布,院里组织的 培训要及时(同一时间)考试,成绩公布。对不及格者进行重新学习考试,并给与处罚。 4.每次培训要有计划、总结和效果评价。各种资料存档三年。 5.对故意不学习不考试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龙都卫生院 2018-01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 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 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 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 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 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 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拍片室。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 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 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二、隔离区行为要求 在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除严格地划分隔离区外,并应该严格规范在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严格遵守,并有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检查,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使每个人在不同的隔离区域都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则。 (一)隔离区工作要求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选择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 的隔离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 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要求方可进入。医务人员需加强工作计划性,集 中治疗护理,尽量减少进出病室次数。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 注意呼吸道、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外耳道的防护,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 处置(清洁消毒并经沐浴后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1 隔离区管理要点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特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隔离 与预防控制措施。 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 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 第一节传染病消毒隔离防护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而造成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④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和慢性期等规律性;⑤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和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各种传染病病原体都以一定的方式,经过一定的部位而侵入机体组织,不同类的传染病它们的病原体从机体内排出的途径、排出的方式和进入机体的部位均不同。 二、消毒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也未发现传染病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称为疫源地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法(机械消毒法有一定的除菌作用。常用的有冲洗、擦抹、刷除等。为加强除菌效果,常在清除操作中使用表面活性剂。机械清除物体表面微生物,可结合日常卫生清扫工作进行。清扫时,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性清扫法为宜。通风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稀释、消除。自然通风是一种最为简便、经济的空气消毒方法。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打开门窗通风,即使在无风时,1-2 小时也可达到无害化。):如冲洗、过滤、通风和抖动等; 2、阳光紫外线消毒法: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曝晒于阳光下; 3、焚烧消毒法(凡价值不高而又可燃烧的物品用火焚烧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用于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尸体的处理。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 4、煮沸消毒法:将煮不坏的被污染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烧开后煮15-30分钟,可杀灭大多数的病原体; 5、空气消毒机消毒和紫外线灯消毒。 紫外线照射对细菌、病毒、真菌、芽胞、衣原体等均具有杀灭作用,其杀灭微生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光化学转变作用诱发微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的突变,使微生物DNA 失去转化能力而死亡。由于紫外线消毒作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微生物因素(如微生物类型、数量、悬浮类型、生长周期、修复过程等)、有机物质、温度、湿度、波长、消毒对象等因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灯管表面应经常(一般每2周左右1次)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紫外线肉眼不可见,灯管放射出的兰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有条件者应定期测量灯管的输出强度;没有条件的可逐日记录使用时间,以便判断是否达到使用期限。 3.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或水雾,温度保持在20~C以上,相对湿度不宜超过40-60%。 4.不透紫外线表面(如纸、布等),只有直接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消毒目的,因而要按时翻动,使各面都能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 5.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亦不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要求措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措施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结合医院是集,制定本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隔离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防护目的: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根据传播途径执行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重点是认真洗手和掌握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立即洗手。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3、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对于需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一患者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消毒灭菌。 4、进行内窥镜检查等与病人血液接触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手套。 6、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要回针帽,可用单手技术;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措施

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一、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1、科室认真开展院感病例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4、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 5、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 6、感染管理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7、感染管理科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8、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二、院感暴发报告 (一)院内报告程序 1、各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时,主管医师应立即通知本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人,并在医院办公系统院内感染管理栏内上报,于1 小时内通知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 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 再由分管院长上报院长。 2、遇到特殊情况,可直接上报院长。 3、院长接到报告后,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出初步评价,由院长决定上报市卫生局。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12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

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感染管理办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防保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三、院感暴发的控制措施 1、院感暴发流行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配合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查找和控制感染源:对医院感染的病人、可疑传染源(包括密切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积极做好防控和诊治工作。 3、切断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接触物品、水、空气、飞沫、食物、血液、血制品、药品、药液、诊疗器械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感染和再次传播,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 5、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主动采取自身职业防护措施。 四、责任追究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1、领导小组对院感暴发应及时调查核实,及时部署防控措施,按要求上报市区卫生局和市区疾控中心。院长为院感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直接责任人,感染管理科为报告院感暴发的责任人,为报告传染病的责任人。 2、各科室上报院感病例,科主任为报告本科感染暴发和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各级各类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大纲和主要内容 一、临床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一)、基本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2.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3.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要求诊疗活动中能规范执行个人防 护,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正确进行处置。 4.标准防护与手卫生,要求诊疗活动中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 从性。 5.医疗废物管理,要求正确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发生外溢 时能正确处置。 (二)、重点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能够发现感染病 例并上报。 2.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诊疗活 动中能遵守并落实相关要求与操作。 3.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本院或本科室的主要目标 菌耐药率情况、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标本的送检率,并能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抗感染治疗新进展,要求外科医生掌 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特殊使用药物的管理。 5.重点环节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机、中央导管插 管、导尿管、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 6.重点部门防控措施,包括各类ICU、各类手术室、血液净 化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产房、新生儿科等部门,建议单独对各部门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7.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要求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 与发现,了解处理流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措施。 二、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培训大纲和主要内容 全院护理人员包括正式上岗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 (一)、基本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2.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3.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要求诊疗活动中能规范执行个人防护,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正确进行处置。 4.标准防护与手卫生,要求诊疗活动中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5.医疗废物管理,要求正确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发生外溢时能正确处置。 (二)、重点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能够发现感染病 例异常指征并及时告知相关医生。 2.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诊疗活 动中能遵守并落实相关要求与操作。 3.消毒灭菌器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规范使用。 4.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 防与控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6.重点环节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机、中央导管插 管、导尿管、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 7.重点部门的防控措施,包括各类ICU、各类手术室、血液 净化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产房、新生儿科等部门,建议

常见传染病医院消毒与隔离技术测试试题

常见传染病医院消毒与隔离技术测试试题 下列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脊髓灰质炎????? B、麻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鼠疫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手足口病? 病毒性肝炎? 答案 D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消毒与隔离 答案 ? 下列属于疫源地消毒的是? A、床单元消毒 ?预防性消毒???????? B、预防性消毒 ?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 ?床单元消毒?????????? D、预防性消毒? 控制性消毒 答案 ? 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非感染性因子原则的是? A、血液??????? B、体液??????? C、汗液??????? D、非完整皮肤 答案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的疾病是? A、麻疹 ?感染性腹泻?????? B、手足口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多重耐药菌? 肺结核???? D、细菌性痢疾? 病毒性腹泻 答案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空气隔离措施的疾病是? A、肺结核 ?流行性感冒??????? B、水痘 ?肺结核? C、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白喉

答案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飞沫隔离措施的疾病是? A、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腮腺炎?????? B、细菌性痢疾 ?感染性腹泻? C、百日咳? 白喉? 手足口病?????????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水痘? 答案 下列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诊疗活动? A、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 ? ? ? ? ? ? ? ? ? ? ? ? ? B、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C、空气传播? 母婴传播? ? ? ? ? ? ? ? ? ? ? ? ? ? ? D、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答案 ?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 A、冠状病毒? ? ? ? B、轮状病毒? ? ? C、杆状病毒? ? ? ? D、丝状病毒? 答案 细菌性痢疾是由肠杆菌科细菌的哪种菌属引起 A、变形杆菌属? ? ? B、埃希菌属? ? ? C、沙门菌属? ? ? D、志贺菌属 答案 ? 煮沸消毒法主要用于食物、器皿、衣物等的消毒,在水中煮沸100℃,5 分钟左右即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对于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应延至10-15 分钟。 答案错误 紫外线常用于室内空气、水、手术包和一般物体表面消毒,照射强度≥50μW/cm2 可继续应用于临床,此法穿透力强,对真菌孢子、细菌芽胞效果好,对HBV 有效。 答案错误 我院使用的消毒灵适用于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使用浓度为250-500mg/L。 答案错误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内活动室:每天1次,以12 rf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 %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温度低于20 C或高于40 C,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 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 C rf,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rcrfo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 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 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 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 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 1 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 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 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 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 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 24 小时不得使用。 6 、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 才能放入冰箱内。 1 月。 7 、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 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 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 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 次拖地用1:200-1:100 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 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 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措施 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 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

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防护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传染病消毒隔离防护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而造成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①有病原体 ②有传染性; ③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 ④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和慢性期等规律性 ⑤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各种传染病病原体都以一定的方式,经过一定的部位而侵入机体组织,不同类的传染病它们的病原体从机体内排出的途径、排出的方式和进入机体的部位均不同。 二、消毒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也未发现传染病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称为疫源地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链接) (一) 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法:如冲洗、过滤、通风和抖动等; 2、阳光紫外线消毒法: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曝晒于阳光下; 3、焚烧消毒法:用于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尸体的处理。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 4、煮沸消毒法:将煮不坏的被污染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烧开后煮15-30分钟,可杀灭大多数的病原体; (二)化学消毒法 1、喷雾消毒:使用喷雾器将消毒液均匀地喷射到需消毒物体的表面; 2、擦拭消毒:用布浸蘸消毒液后,擦拭被消毒物体的表面; 3、浸泡消毒:将被消毒的物品浸渍于相应的消毒液中; 4、混合消毒:将消毒液或粉直接与被消毒的物品相混合搅匀,通常用于传染病病人分 泌物与排泄物的消毒; 5、熏蒸消毒:将消毒物品进行自然蒸发或加热蒸发,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 空气和物体表面及棉织品的消毒。消毒要求及时、彻底、有效。做好消毒工作,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种重要措施。 三、隔离防护 为了防止传染病在社会或家庭中发生、蔓延,在防治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手段,即隔离病人,把传染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传播途径完全隔断。在隔离的方式中,住院隔离是最合理、最安全的隔离方式。发现有人患传染病后,一般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专门病区的医院进行治疗。轻型患者或一些康复期患者在家中采取隔离措施时,一般要求病人在家庭中独居一室,使用专用日常用品,饮食、洗刷等生活同健康人分开,病人所用过或接触过的物品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传染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