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放电试验原理

局部放电试验原理

局部放电试验原理
局部放电试验原理

局部放电试验

第一节局部放电特性及原理

一、局部放电测试目的及意义

局部放电:是指设备绝缘系统中部分被击穿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发生在导体(电极)附近,也可发生在其它位置。

局部放电的种类:

①绝缘材料内部放电(固体-空穴;液体-气泡);

②表面放电;

③高压电极尖端放电。

局部放电的产生:设备绝缘内部存在弱点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发生重复击穿和熄灭现象-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的特点:

①放电能量很小,短时间内存在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②对绝缘的危害是逐渐加大的,它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累计效应-缺陷扩大-绝缘击穿。

③对绝缘系统寿命的评估分散性很大。发展时间、局放种类、产生位置、绝缘种类等有关。

④局部放电试验属非破坏试验。不会造成绝缘损伤。

局部放电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试品是否存在放电及放电是否超标,确定局部放电起始和熄灭电压。发现其它绝缘试验不能检查出来的绝缘局部隐形缺陷及故障。

局部放电主要参量:

①局部放电的视在电荷q:

电荷瞬时注入试品两端时,试品两端电压的瞬时变化量与试品局部放电本身所引起的电压瞬变量相等的电荷量,一般用pC(皮库)表示。

②局部放电试验电压:

按相关规定施加的局部放电试验电压,在此电压下局部放电量不应超过规定的局部放电量值。

③规定的局部放电量值:

在规定的电压下,对给定的试品,在规程或规范中规定的局部放电参量的数值。

④局部放电起始电压Ui:

试品两端出现局部放电时,施加在试品两端的电压值。

⑤局部放电熄灭电压Ui:

试品两端局部放电消失时

的电压值。(理论上比起始电

压低一半,但实际上要低很多

5%-20%甚至更低)

二、局部放电机理:

内部放电:绝缘材料中含有气隙、油隙、杂质等,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出现介质内部或介质与电极之间的放电。等效原理图:

Ua Ug Cg放电局部放电放电的产生与介质内部电场分布有关,空穴与介质完好部分电压分布关系如下:

介质总电容:

设空穴与其串联部分介质的总电容Cn:

因为介质电容充电电荷q=UC C=εS/d

Eg:空穴电场强度εg:空穴介电常数

Eb:与空穴串联部分电场强度

εb: 与空穴串联部分介电常数

设qn为空穴充电电荷 Ug=qn/Cg

空穴电场强度Eg= Ug/dg=q/dgCg

dg:空穴距离 db:串联部分完好介质厚度

介质中平均场强

εg=1空穴大多为空气εb>1 所以空穴的E高于完好介质,同时,完好介质的临界场强远高于空气,如环氧树脂Ec=200-300(kV/cm),而空气为25-30(kV/cm),当外施电压达一定值时空穴首先击穿,其它介质完好,形成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脉冲: ua uc ug 空穴击穿 uc ur 放电熄灭 uc重新建立 ug空穴击穿连续放电由于放电时空穴电压下降时间很短约10-7s相当一脉冲波。内部放电总是出现在电源的

一、三象限,脉冲次数随着

外施电压的上升而增多,放

电波形大多比较对称且较密,

一般呈线性关系。

3. 电晕放电:在电场极不均匀的情

况下,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达到附

近气体的击穿场强发生的放电。电

晕放电大多发生在电极边缘、导体

尖端周围,电晕放电一般发生在负

半周。

三、放电量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一个脉冲真实放电量qr,Ug、Ur等参数在实际试品中是不可知的,同时绝缘缺陷各不相同,故真实放电量是不可以直接测量的。

局部放电将引起绝缘上所施加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ΔU,同时也引起绝缘介质中电荷q的转移,我们称之为视在放电量。

第二节局部放电测量方法

局部放电会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如发生电荷转移交换,发射电磁波、声波、发热、发光、产生分解物等,所以有很多测量局部放电的方法,一般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一、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振荡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超声波的波长较短,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媒介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性较强、故能量较集中,因此通过超声波测试技术可以测定局部放电的位置和放电程度。

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特点:

1. 可以较准确的测定局部放电的位置。

2. 测量简便。可在被测设备外壳任意安装传感器。

3. 不受电源信号的干扰。

4. 测试灵敏度低,不能直接定量。

一、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1. 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压电效应

单片陶瓷振动子 f∝t/r2

t: 振动子厚度 r:振动子半径

采用密封结构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尺寸作成不同频率的传感器。

局部放电超声测量

电测法与超声法联合测量以电信号为时间零点测量与超声信号的时间差Δt 计算出放电点与传感器的距离s=vΔt v=1.42mm/μs(油中)

1. 其他非电检测方法

①光检测法透明介质电缆芯水介质光电倍增管观察

②热检测法严重放电局部热效应热电偶测温升

③放电产物分析法分解气体分析化学生成物推断放程度

第三节脉冲电流测量原理及方法

局部放电电测法:1.无线电干扰测量法RIV:直接耦合或天线

RIV表读取μv 不能直接读取放电量

2.放电能量法:放电有能量损耗测量一个周期的放电能量

3.脉冲电流法。IEC通用方法,直接通过检测回路测量电压脉冲,灵敏度最高。

一、脉冲电流测量法仪器及接线

测量仪器主要有脉冲显示仪和数字分析仪。

1.测试接线:

并联法试品一端接地,

检测阻抗容量可较小。

a并联法

试品一端可以不接地的

采用串联法。

b串联法

c平衡法

平衡法:将两台电容量相差不大的试品,相互作为耦合电容并平衡抑制干扰。灵敏度略低于直测法。

仪器测得的信号Uf=Ua-Ub

检测阻抗:

测量阻抗Zm。测量阻抗是一个四端网络的元件,它可以是电阻R 或电感L的单一元件,也可以是电阻电容并联或电阻电感并联的RC 和RL 电路,也可以由电阻、电感、电容组成RLC 调谐回路。

调谐回路的频率特性应与测量仪器的工作频率相匹配。测量阻抗应具有阻止试验电源频率进入仪器的频率响应。连接测量阻抗和测量仪器中的放大单元的连线,通常为单屏蔽同轴电缆。RC型频带宽、噪声大,试品电流大时阻抗上有工频分量。

RCL型对工频呈低阻抗,对放电脉冲检测灵敏度较高,频带较窄,噪声水平较低。RCL型应用普遍。

一、等效回路的校正:在试品两端主入已知电荷量,得到需要的视在放电量,测量比较试品放电量之间的换算系数。

1.校正方法:注入q0=UN.Cq

试品的电容Cx为已知,Cx两端的电荷:q0=UN CxCq/Cx+Cq Cq<< Cx 所以q0≈UN.Cq一般Cq为固定值,调节UN得到不同的q0值。不论采用何种接线,校准信号必须从试品两端注入。

如采用示波器观察脉冲,应先调节宽带放大器的增益,得到一个高度为L0mm的脉冲,然后计算单位刻度的放电量q0/ L 0,此时L0= q0。试品册得的视在放电量q= UN.Cq (L/ L0)若放大器变档则:

q= UN.Cq(L/ L0)×10(N1-N2) 示波器读数

L:测量信号高度;L0:校正信号高度 N1:测量档位 N2:校正档位

放电表读数:

q= UN.Cq(x/x0)×10(N1-N2 )

X: 测量信号读数;x0:校正信号读数

一般放大器总增益100dB,分为5个档位,每个档位为20dB, 放大器频率范围:20-200kHz 例:校正信号为X= 100pC UN=10V Cq=10PF

调节放大器使读数为X0=100格

放大器档位为N2=3(此时放大器微调不能再动)

测量信号读数 X=50格 N1=3

则q= 10×10(50/100)×10(3-3)=50 Pc

若X=50格 N1=4 则q= 10×10(50/100)×10(4-3)=500 pC

一、方波发生器及校正电容Cq的选择

方波的要求:上升时间不大于0.1μs

校正电容Cq的选择: Cq≤0.1Cx 一般为10 pC或100 pC

第四节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

1.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接线:

Ck:耦合电容器可选用500-

6000pF高压电容,本身局放

小于试品允许值的50%

35Kv CT电容很小可采用串联

法,利用T对地杂散电容作为

Ck,不用Z。测量时二次短接

后与铁心一起接地。

标准:GB1208-97《电流互感器》规定在电压 1.2Um/√3时放电量:交接时不大于20pC Um=1.15Un=1.15×35=40.25kV

试验加压:1.2Um/√3=1.2×40.25/1.732=27.89 kV

2.电压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回路

相对相:在电压1.2 Um放电量:在交接时不大于20Pc。试验时一次、二次不应短路,试验应作两次,AX对调,放电量取大的为最后结果。采用直接加压法,如励磁电流过大,应采用3倍频电源。

第五节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1. 测量接线及试验方法:

+

相对相:在电压1.2 Um放电量:在交接时不大于20Pc。试验时一次、二次不应短路,试验应作两次,AX对调,放电量取大的为最后结果。采用直接加压法,如励磁电流过大,应采用3倍频电源。

第五节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1. 测量接线及试验方法:

+

标准:

1.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天津电力公司规定小于10pC;

2.依照制造厂技术条件;

3.依据有关标准,如:JB/DQ2628-90,《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质量分等》标准规定放电量应小于50pC。

加压方法:低压施加相对相1.5Um预加电压,持续30s,然后降至1.1Um相对相电压,持续3min读数。

低压施加3相倍频电源。

试验方法:测量A相,B、C分别接地,其他两相同理。判定时取最大值。试验时铁心接地。

第六节局部放电波形图谱识别

1.内部放电:

单气隙多气隙

2.表面放电:

3.电晕放电:

4.干扰放电波形:

接触不良

可控硅元件动作磁饱和产生的谐振波形

调制或非调制的干扰波形荧光灯产生的干扰

第七节局部放电试验应注意的事项:

1. 试验程序:

①试前准备:试品表面应清洁干燥,其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试验前试品不应受机械、热和电的作用。

②校验测试回路的灵敏度,应不低于试品允许放电量的50%。

③高压引线应采用蛇皮管,与试品连接处应紧密,必要时加屏蔽。

④试品、测试设备可靠接地,最好一点接地,接地线尽量短。

⑤试验回路要紧凑,试品远离其他物体。

1. 干扰的来源、识别和抑制:

①来源:

a.电源干扰信号;

b. 接地系统的干扰;

c.空间干扰信号;

d.测试回路本身的干扰信号。

②识别:

a.测试回路通电,不升压仪器指示主要是电源干扰。

b.不带试品,升压到额定,此时干扰主要来自升压器及与高压连接的各设备。

c. 测试回路不通电,仪器指示主要是空间干扰信号。

d.利用示波器识别其他各种干扰。

③抑制:

a.从波形的特点分析区别,读取放电脉冲。

b.在电源回路和高压回路加滤波器。

c.测量装置选择合适的频带和中心频率。

d.采用平衡测试回路。

e.时间开窗法。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试验及标准 国家标准GB1094-85《电力变压器》中规定的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加压时间步骤,如图5所示。其试验步骤为:首先试验电压升到U 2下进行测量,保持5min ;然后试验电压升到U 1,保持5s ;最后电压降到U 2下再进行测量,保持30min 。U 1、 U 2的电压值规定及允许的放电量为 U U 2153=.m 电压下允许放电量Q <500pC 或 U U 213 3=.m 电压下允许放电量Q <300pC 式中 U m ——设备最高工作电压。 试验前,记录所有测量电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50%。 测量应在所有分级绝缘绕组的线端进行。对于自耦连接的一对较高电压、较低电压绕组的线端,也应同时测量,并分别用校准方波进行校准。 在电压升至U 2及由U 2再下降的过程中,应记下起始、熄灭放电电压。 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应连续观察放电波形,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放电量Q 。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最高重复脉冲为准,偶尔发生的较高的脉冲可忽略,但应作好记录备查。整个试验期间试品不发生击穿;在U 2的第二阶段的30min 内,所有测量端子测得的放电量Q ,连续地维持在允许的限值内,并无明显地、不断地向允许的限值内增长的趋势,则试品合格。 如果放电量曾超出允许限值,但之后又下降并低于允许的限值,则试验应继续进行,直到此后30min 的期间内局部放电量不超过允许的限值,试品才合格。利用变压器套管电容作为耦合电容C k ,并在其末屏端子对地串接测量阻抗Z k 。

试验记录、试验报告和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记录、试验报告和试验结果分析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受到运行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一些参数会发生变化,如负载电流的影响,各种过电压的影响,短路故障的影响,和温度、湿度的影响,另外绝缘介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自然老化,承受内、外过电压影响时会产生绝缘积累效应。预防性试验的目的就是每隔一定的周期通过一定的试验项目把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测试出来,从而判别电气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有无安全隐患。 一、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 试验记录应全面、准确的记录如下内容和数据 1、试验日期及天气条:如试验日期、天气、温度、湿度等。 2、被试设备的铭牌数据,产品序号,安装位置。 3、试验设备及仪表、仪器的型号,编号及校验状况。 4、试验方法和接线。 5、试验数据。 6、试验分析及结论。 7、试验人员的签名。 二、试验数据的确定 在高电压试验中除了要采用正确的试验方法和接线外,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试验数据对被试设备的状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就要求试验人员熟悉每项试验项目的作用,熟悉电气设备的结构和每个试验项目所能反映的问题。还要能够及时的排除试验误差。在试验时应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对试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处理: (1)试验接线、试验方法误差,接线试验方法是否正确,试验电压、电流测量是否准确,比如做直流泄漏试验时,试验电压是否从高压测直接测量,微安表所接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加了合格的滤波电容?特别是在做避雷器等非线性

元件的直流泄漏电流试验时如果电压测量不准则会造成泄漏电流较大的误差。还有做介质损试验时接线不同测量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2)仪表、仪器误差,仪表、仪器在长途运输,搬运和使用中会损坏,或产生较大误差,如不能及时检查、校对就会对试验结果造成严重形响。特别是一些测量表计、仪器如分压器、互感器,各种仪表等损坏后如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还有仪器的容量问题和仪表的读数范围问题,如仪器的容量不足,或型乎选择不对也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仪表的选择,则是应这择在仪表读数刻度的30℅--80℅范围内,如果靠近上限或下限读数则误差就较大。 (3)被试品的表面状况,对绝缘试验来说,被试品的表面状况对试验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试验前应彻底清擦被试品表面或采取屏蔽措施排除被试品表面污秽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对试验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一般绝缘试验不要在阴雨天气进行,不要在气温低于5c0,和高于40c0时做,不要在空气湿度大于80℅时做,如能换算到标准状态的应尽量换算到标准状态。 (5)各种干扰的影响,对于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设备,往往处于电场干扰、磁场干扰等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而大多项目如绝缘介质损试验,局部放电试验等,容易受干扰的影响,会使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因而在试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排除干扰对试验的影响。 在完成某个试验项目后,特别是当某个试验数据有问题时,不要急着对被试品下结论,而是要对试验接线、试验方法,仪、器仪表进行反复检查,对试验条件、外部环境进行仔细分析,对被试品表面状况进行认真处理,对各种干扰进行排除,必要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仪器、仪表,不同的接线进行复试。当这些都排除后,再确定试验数据。 三、试验结果的分析 我们对电气设备做一系列的试捡项目,目的就是通过试验来判定被试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无潜伏性故障。那么我们应如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性的东西呢?一般我们对试验结果做如下处理:

局部放电试验原理

局部放电试验 第一节局部放电特性及原理 一、局部放电测试目的及意义 局部放电:是指设备绝缘系统中部分被击穿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发生在导体(电极)附近,也可发生在其它位置。 局部放电的种类: ①绝缘材料内部放电(固体-空穴;液体-气泡); ②表面放电; ③高压电极尖端放电。 局部放电的产生:设备绝缘内部存在弱点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发生重复击穿和熄灭现象-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的特点: ①放电能量很小,短时间内存在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②对绝缘的危害是逐渐加大的,它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累计效应-缺陷扩大-绝缘击穿。 ③对绝缘系统寿命的评估分散性很大。发展时间、局放种类、产生位置、绝缘种类等有关。 ④局部放电试验属非破坏试验。不会造成绝缘损伤。 局部放电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试品是否存在放电及放电是否超标,确定局部放电起始和熄灭电压。发现其它绝缘试验不能检查出来的绝缘局部隐形缺陷及故障。 局部放电主要参量: ①局部放电的视在电荷q: 电荷瞬时注入试品两端时,试品两端电压的瞬时变化量与试品局部放电本身所引起的电压瞬变量相等的电荷量,一般用pC(皮库)表示。 ②局部放电试验电压: 按相关规定施加的局部放电试验电压,在此电压下局部放电量不应超过规定的局部放电量值。 ③规定的局部放电量值: 在规定的电压下,对给定的试品,在规程或规范中规定的局部放电参量的数值。 ④局部放电起始电压Ui: 试品两端出现局部放电时,施加在试品两端的电压值。 ⑤局部放电熄灭电压Ui: 试品两端局部放电消失时 的电压值。(理论上比起始电 压低一半,但实际上要低很多 5%-20%甚至更低) 二、局部放电机理: 内部放电:绝缘材料中含有气隙、油隙、杂质等,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出现介质内部或介质与电极之间的放电。等效原理图: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随着电力设备电压等级的提高,人们对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国近年来110kV以上的大型变压器事故中50%是属正常运行下发生匝间或段间短路造成突发事故,原因也是局部放电所致。局部放电检测作为一种非破坏性试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局部放电一般不会引起绝缘的穿透性击穿,但可以导致电介质(特别是有机电介质)的局部损坏。若局部放电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不但能够了解设备的绝缘状况,还能及时发现许多有关制造与安装方面的问题,确定绝缘故障的原因及其严重程度。因此,高压绝缘设备都把局部放电的测量列为检查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产品不但在出厂时要做局部放电试验,而且在投入运行之后还要经常进行测量。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是一项重要预防性试验。 根据局部放电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如电荷的交换,发射电磁波、声波、发热、光、产

生分解物等,可以有很多测量局部放电的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两大类,电测法包括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法、介质损耗分析法等,非电测法包括声测法、光测法、化学检测法和红外热测法等。 一、电测法 局部放电最直接的现象即引起电极间的电荷移动。每一次局部放电都伴有一定数量的电荷通过电介质,引起试样外部电极上的电压变化。另外,每次放电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在气隙中一次放电过程在10 ns量级;在油隙中一次放电时间也只有1μs。根据Maxwell电磁理论,如此短持续时间的放电脉冲会产生高频的电磁信号向外辐射。局部放电电检测法即是基于这两个原理。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法、介质损耗分析法等。 1.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部放电测试方法。脉冲电流法的基本测量回路见图3-5 。图中C x代表试品电容,Z m(Z'm)代表测量阻抗,C k代表耦合电容,它的作用是为C x与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基础和原理-新版.pdf

变压器试验基础与原理 1.概述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为使输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建设和使 用更加经济可靠,就必须改进限制过电压的措施,从而降低系统中过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水平。这样,长期工作电压对设备绝缘的影响相对地显得越来越重要。 电力产品出厂时进行的高电压绝缘试验(如:工频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 作冲击电压等试验),其所施加的试验电压值,只是考核了产品能否经受住长期 运行中所可能受到的各种过电压的作用。但是,考虑这种过电压值的试验与运行中长期工作电压的作用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关系,特别对于超高电压系统,工作电压的影响更加突出。所以,经受住了过电压试验的产品能否在长期工作电压作用 下保证安全运行就成为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为了考核产品绝缘长期运行的性能,就要有新的检验方法。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感应耐压试验(ACSD 和ACLD)就是用于这个目的的一种试验。 2.局部放电的产生 对于电气设备的某一绝缘结构,其中多少可能存在着一些绝缘弱点,它在- 定的外施电压作用下会首先发生放电,但并不随即形成整个绝缘贯穿性的击穿。 这种导体间绝缘仅被局部桥接的电气放电被称为局部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在导体附近发生也可以不在导体附近发生(GB/T 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 注1:局放一般是由于绝缘体内部或绝缘表面局部电场特别集中而引起的。 通常这种放电表现为持续时间小于1微秒的脉冲。 注2:“电晕”是局放的一种形式,她通常发生在远离固体或液体绝缘的导体 周围的气体中。 注3:局部放电的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 电磁辐射、超声、发光、发热以及出现新的生成物等。 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内部常存在着气隙。另外,变压器油中可能存在着微量 的水份及杂质。在电场的作用下,杂质会形成小桥,泄漏电流的通过会使该处发热严重,促使水份汽化形成气泡;同时也会使该处的油发生裂解产生气体。绝缘内部存在的这些气隙(气泡),其介电常数比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要小,故气隙 上承受的电场强度比邻近的绝缘材料上的电场强度要高。另外,气体(特别是空

局部放电试验

局部放电测量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电力设备在交流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包括测量在某一定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设备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 二、测量基本方法与步骤 2.1试验方法:根据接线方式可分为并联法、串联法,即检测阻抗与被试品串联进行测量,称为串联法;检测阻抗与被试品并联进行测量,称为并联法,此时,需加测量用耦合电容器。对于变压器来说,一般通过套管末屏处测量,类似并联法。 (1)并联法: 2.2试验步骤: 2.2.1试验接线:应根据被试品的特点完成接线,检查试验加压回路、测量系统回路;

2.2.2试验回路校准:在加压前应对测试回路中的仪器进行例行校正,以确定接入试品时测试回路的刻度系数,该系数受回路特性及试品电容量的影响。在已校正的回路灵敏度下,观察未接通高压电源及接通高压电源后是否存在较大的干扰,如果有干扰应设法排除。 2.2.3试验前试品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预处理: (1)使试品表面保持清洁、干燥,以防绝缘表面潮气或污染引起局放。 (2)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试验期间试品应处于环境温度。 (3)试品在前一次机械、热或电气作用以后,应静放一段时间再进行试验,以减少上述因素对本次试验结果的影响。 2.2.4测定局放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 拆除校准装置,其他接线不变,在试验电压波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电压从远低于预期的局放起始电压加起,按规定速度升压直至放电量达到某一规定值(一般为局放仪在测量时可观测到的设备放电)时,此时的电压即为局放起始电压。其后电压再增加10%,然后降压直到放电量等于上述规定值,对应的电压即为局放熄灭电压。测量时,不允许所加电压超过试品的额定耐受电压,另外,重复施加接近于它的电压也有可能损坏试品。 2.2.5测定局部放电量 (1)无预加电压的测量 试验时试品上的电压从较低值起逐渐增加到规定值,保持一定 时间再测量局放量,然后降低电压,切断电源。有时在电压升

电气设备试验报告的格式

电气设备试验报告的格式 (2016版) XXXXXX公司编制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基本规定 (2) 表1.1 同步发电机试验报告 (4) 表1.2 中频发电机试验报告 (13) 表2.1 高压交流电动机试验报告 (17) 表2.2 100KW及以上低压交流电动机试验报告 (24) 表2.3 100KW以下低压交流电动机试验报告 (30) 表3.1 直流发电机试验报告 (31) 表3.2 直流电动机试验报告 (37) 表4.1 1600kVA以上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 (43) 表4.2 1600kVA以上单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 (55) 表4.3 1600kVA以上三相三圈有载调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 (66) 表4.4 1600kVA以上单相油浸式自耦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 (84)

表4.5 1600kVA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 (96) 表4.6 干式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 (106) 表4.7 油浸式电抗器试验报告 (115) 表4.8 干式电抗器试验报告 (125) 表4.9 消弧线圈试验报告 (129) 表5.1 油浸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报告 (135) 表5.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报告 (146) 表5.3 干式固体结构电压互感器试验报告 (157) 表5.4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试验报告 (166) 表5.5 干式固体结构电流互感器试验报告 (183) 表5.6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试验报告 (194) 绝缘电流互感器试验报告 (206) 表5.7 SF 6 表6.1 SF 断路器试验报告 (221) 6 封闭式组合电器试验报告 (238) 表6.2 SF 6 气体含水量测试报告 (241) 表6.3 GIS密封性及SF 6

电缆局放试验的特点和要求

电缆局放试验的特点和要求 一、电缆局放试验的特点(与其它高压输变电设备产品相比) (1)试品电容量大。整盘电缆的出厂试验电容量更可观。 例如:变压器,套管,绝缘子等大都是nF级电容,高压电容器有uF级的电容,但属集中参数。 电缆:35kV,630mm25km 1.4μF/5km 110kV,1600mm210km 2.85μF/10km 220kV,2000mm210km 2.25μF/10km 500kV,2500mm210km 2.04μF/10km 试品电容大,导致:1.高压试验容量巨大,普通试验变压必须改为采用串联谐振电抗;2.局放检测灵敏度降低。(图1) (2)电缆试品占空间大 以110kV电缆为例,电缆螺旋状卷绕在外缘直径5米的大铁盘上。试验时带2个水终端长达约3米。500kV电缆水终端长达6米多。电缆卷绕后如螺旋卷天线,试品展开空间又大,都是易受空间电磁场感应影响的因素。这样对屏蔽室要求高。 (3)电缆的等效电路是电容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试品在进行脉冲电流的检测中有高频脉冲的传播,反射,叠加等传输特性反映到显示器上,影响检测结果。 应用电缆上局放脉冲的传播特性来进行局放故障定位。(图2)

(4)交联聚乙烯是优质绝缘材料。 用于500kV级的交联乙烯电缆最大工作场强可达3.1kV/mm(35kV电缆): 5.3kV/mm,(110kV电缆):10.1kV/mm,(220kV电缆):13.5kV/mm,(500kV 电缆但它又易受局部放电作用的发生劣化。 这样电缆局放试验标准的允许放电量要求比其它设备或其它品种绝缘低好多,所以要求试验灵敏度高,即背景噪声水平小。 这样将全面要求:屏蔽室,接地,电源,设备性能都精确优良。 目前,国外正在开发800kV/1000kV级XLPE电缆的应用,这就需要更高参数,极低背景噪声水平的局放屏蔽试验系统。 总之:在技术上,高压交联电缆的局放检测,公认是各种试品局放试验中要求最高的。 二、电缆局放试验设备的要求 (1)串联谐振电抗器(图3) 电缆局放试验用可调高压串联谐振电抗器代替普通变压器,试验时供电抗(L)调到与试品电缆电容(C)谐振。从而电抗与电缆的无功功率相互补偿(抵消),电源网络只需承担电抗器,电缆和回路有功损耗部分(R=R LR+R CR+R1)该损耗功率为电抗器输出功率的1/Q倍 对交联电缆,Q=40-80 因而,达到了节能,节约投资,缩小设备体积。当然,该串联谐振设备应在额定工作电压下无局放(例为<2PC) (2)电源采用独立变压器(图4、5)

电力电缆检验报告

唐山市海丰线缆有限公司 电力电缆试验报告JL-CX-8-01-03-6 试样名称:聚氯乙烯绝缘阻燃电力电缆型号规格:ZR-VV-0.6/1 2×10 试验类别:s试样数量:1.5米编号11-04-v25001 试验依据:GB/T12706-2008试样来源:成品仓库试验项目标准要求实测值结论受检线芯标志红蓝√ 导体结构 根数不少于6 根7 7√ 扇高(参考值)㎜ 4.05 4.05 √ 绝缘厚度平均厚度 1.0 ㎜ 1.2 1.2 √最薄点不小于0.80 ㎜ 0.87 √

0.85 护套厚度平均厚度不小于1.8 ㎜ 2.4√最薄点不小于1.24㎜ 2.23√ 外径尺寸(参考值)㎜20.40√ 20℃导体电阻不大于 1.83Ω/km 1.76 1.77 √耐压试验 3.5 kV / 5 min通过,通过,√钢带铠装层×厚度————电缆标识清晰,耐擦。符合要求√4h交流耐压不击穿————局部放电试验1.73U0不大于10pC————热延伸试验

负荷下伸长率≤175%———— 永久变形率≤15%————- 结论:符合GB/T12706-2008 标准要求。 注:“√”为合格,“—”为不做要求,“×”为不合格。 试验员:杨杰审核:王勇报告日期: 2011年8月24日 唐山市海丰线缆有限公司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出厂试验报告 JL-CX-8-01-03-3 试样名称: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燃 电缆型号规格: ZR-YJV22-8.7/10 3×150 生产日期; 试验类别;S试样数量:1.5米编号: 10-06-j15002 试验日期:试验依据:GB/T12706-2008试样来源:车间 项目试验标准要求实测值结论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一、绝缘内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基本方法 局部放电的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电磁辐射、超声、发光、发热以及出现新的生成物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局部放电监测的基本方法有脉冲电流测量、超声波测量、光测量、化学测量、超高频测量以及特高频测量等方法。其中脉冲电流法放电电流脉冲信息含量丰富,可通过电流脉冲的统计特征和实测波形来判定放电的严重程度,进而运用现代分析手段了解绝缘劣化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突变信号反应也较灵敏,易于准确及时地发现故障,且易于定量,因此,脉冲电流法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不少单位研制的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来提取放电信号。该方法通过监测阻抗、接地线以及绕组中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脉冲电流,获得视在放电量。它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测方法,也是国际上唯一有标准(IEC60270)的局放监测方法,所测得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图4-4为比较典型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以变压器为例,图中CT表示电流互感器)原理框图。 图4-4 脉冲电流法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原理框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如光测量、超高频测量以及特高频测量法等。利用光电监测技术,通过光电探测器接收的来自放电源的光脉冲信号,然后转为电信号,再放大处理。不同类型放电产生的光波波长不同,小电晕光波长≤400nm呈紫色,大部为紫外线;强火花放电光波长自<400nm扩展至>700nm,呈桔红色,大部为可见光,固体、介质表面放电光谱与放电区域的气体组成、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及电极材料等有关。这样就可以实现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同样,由于脉冲放电是一种较高频率的重复放电,这种放电将产生辐射电磁波,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采用超高频或特高频测量法监测辐射电磁波来实现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日本H.KAwada等人较早实现了对电力变压器PD的声电联合监测(见图4-5)。由于被测信号很弱而变电所现场又具有多种的电磁干扰源,使用同轴电缆传递信号会接受多种干扰,其中之一是电缆的接地屏蔽层会受到复杂的地中电流的干扰,因此传递各路信号用的是光纤。通过电容式高压套管末屏的接地线、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和外壳接地线上所套装的带铁氧体(高频磁)磁心的罗戈夫斯基线圈供给PD脉冲电流信号。通过装置在变压器外壳不同位置的超声压力传感器,接受由PD源产生的压力信号,并由此转变成电信号。在自动监测器中设置光信号发生器,并向图中所示的CD及各个MC发出光信号。最常用的是,用PD 所产生的脉冲电流来触发监测器,在监测器被触发之后,才能监测到各超声传感器的超声压力波信号。后由其中的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各个声、电信号。 综合分析各个传感器信号的幅值和时延,可以初步判断变压器内部PD源的位置。如果

局部放电测试分析仪

PDM-1506数字化局部放电测试分析仪的介绍: 局部放电现象,主要指的是高压电气设备、电力设备的绝缘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放电。轻微的局部放电对电力设备绝缘的影响较小,绝缘强度的下降较慢;而强烈的局部放电,则会使绝缘强度很快下降使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损坏。 成都智云测控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DM-1506数字化局部放电测试分析仪是对电气设备等产生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检测、记录、显示、单波分析、图谱自动识别、图谱智能学习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设备。基于工业级平板测量仪器设计,集多种信号调理、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于一体,集成液晶触摸显示屏,可通过触摸屏直接进行操作。内置大容量锂电池,无需供电即可现场使用。 本仪器按照DL/T846.4-2004《局部放电测量仪》、GB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JJG(机械)145-93《局部放电检测装置》检定规程的要求研制。设备便携、坚固,适宜于野外试验、工业现场等应用场景。配置WIFI、LAN接口,可组网应用。 特点: ★工业平板电脑的应用:工业级平板测量仪器,内置大容量锂电池,10英寸触摸屏,集成USB3.0接口、网口、外部天线,适宜于配电站现场、机房等应用场景。 ★便于携带、体积小、无现场供电干扰:传统的局部放电检测仪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不易于携带;该发明与传统局放仪器相比,优势特点明显。 ★高性能局放信号数据采集: 通道数:1~4通道/台,各通道高速同步并行采集; 采样率:50MSps; A/D分辨率:14Bit; 输入范围:±1mV~±30V; 信号带宽:0~10MHz; 信号滤波:多阶连续信号滤波器,支持多档频率的带通滤波; ★大容量无损记录:可一次记录数百周期的局部放电信号,数据全部记录在采集设备缓存中,通过专用数据分析软件逐段浏览分析,便于对比。 ★高速实时监测:仪器支持高速实时监测显示,在较长周期的监测过程中,在无损记录的同时,设备可实时读取数据,并经过典型压缩后,进行实时传输和显示,保证用户在第一时间查阅到真实的测量信号波形。 ★典型局部放电信号单波识别分析:设备内置多种标准放电图谱库,可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单波对比识别,判断放电类型,方便维护或者维修被测电气设备。 ★智能化图谱学习系统:对于图谱库中未存在的放电类型,可智能学习并保存新图谱,为以后的实验提供分析判断依据。 应用: ★绝缘材料内部放电(固体-空穴;液体-气泡)测试分析; ★电力设备、器材表面放电测试分析; ★高压电极尖端放电测试分析;

交流局部放电原理

交流局放试验 一、使用标准 GB/T 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二、局部放电原理 1、定义及产生原因 在电场作用下,绝缘系统中只有部分区域产生放电,但尚未击穿,这种现象称之为局部放电。局部放电可能发生在导体边上,也可能发生在绝缘体的表面和内部。局部放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电场不均匀; b)电介质不均匀; c)绝缘体中含有气泡或其他杂质。气体的相对电容率接近于1,各种固体、液体介质的相对电容率都比它大1倍以上,而固体、 液体介质的击穿场强一般要比气体介质的大几倍到几十倍,在 绝缘体上施加电压时,绝缘体内部的气泡更容易被击穿,因此 绝缘体中有气泡存在时产生局部放电的最普遍原因。绝缘体中 的气泡可能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留下来的,也可能是有些设备在 运行过程中的热胀冷缩,在不同材料的分界面上产生裂缝,或 者是材料老化分解出气体造成的。 2、局部放电模拟电路及放电过程简介 假设一个试样含有一个气泡,如图1(a)所示,而对应的等值电路图如图2(b)所示。

(a)含有一个气泡的试样(b)等效电路 图1 局部放电的等效电路 图1(b)中Cc 、Rc代表气泡的电容、电阻;Cb、Rb代表与气泡串联介质的电容、电阻;Ca、Ra代表其他介质的电容、电阻。由于每次放电时间大约为10-8 -10-7 s,是频率很高的脉冲信号,所以,这个信号在上述等值电路中的响应,不需要考虑电阻Ra、Rb、Rc的作用,在等值电路中将其省去,等值电路将由Ca、Cb、Cc所组成。下面局部放电分析将以纯电容组成的等值电路为例。 当平行板电容器电极加上交流工频电压时,气泡上的电容Cb、Cc分压,并随外施电压变化而变化,如图2(a)中虚线U'c 所示。当U'c的值足够大时,气泡上的瞬时电压Uc达到击穿电压Uc B,气泡发生放电,并使气泡中气体电离,产生正负离子或电子。这些带电的质点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到气泡壁上,形成与外加电压相反的内部电压Uc,如图2(b)所示。这时气泡上的总电压是两者叠加的结果,即气泡上的总电压Ur=Uc B-△Uc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随着电力设备电压等级的提高,人们对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国近年来110kV以上的大型变压器事故中50%是属正常运行下发生匝间或段间短路造成突发事故,原因也是局部放电所致。局部放电检测作为一种非破坏性试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局部放电一般不会引起绝缘的穿透性击穿,但可以导致电介质(特别是有机电介质)的局部损坏。若局部放电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不但能够了解设备的绝缘状况,还能及时发现许多有关制造与安装方面的问题,确定绝缘故障的原因及其严重程度。因此,高压绝缘设备都把局部放电的测量列为检查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产品不但在出厂时要做局部放电试验,而且在投入运行之后还要经常进行测量。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是一项重要预防性试验。 根据局部放电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如电荷的交换,发射电磁波、声波、发热、光、产生分解物等,可以有很多测量局部放电的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两大类,电测法包括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法、介质损耗分析法等,非电测法包括声测法、光测法、化学检测法和红外热测法等。 一、电测法 局部放电最直接的现象即引起电极间的电荷移动。每一次局部放电都伴有一定数量的电荷通过电介质,引起试样外部电极上的电压变化。另外,每次放电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在气隙中一次放电过程在10 ns量级;在油隙中一次放电时间也只有1μs。根据Maxwell电磁理论,如此短持续时间的放电脉冲会产生高频的电磁信号向外辐射。局部放电电检测法即是基于这两个原理。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法、介质损耗分析法等。 1.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部放电测试方法。脉冲电流法的基本测量回路见图 3-5 。图中C x 代表试品电容,Z m (Z' m )代表测量阻抗,C k代表耦合电容,它的作用是为 C x与Z m之间提供一个低阻抗的通道。Z代表接在电源与测量回路间的低通滤波器,Z可以让工频电压作用到试品上,但阻止被测的高频脉冲或电源中的高频分量通过。 图3-5(a)为并联测量回路,试验电压U经Z施加于试品C x,测量回路由C k与Z m串联而成,并与C x并联,因此称为并联测量回路。试品上的局部放电脉冲经C k耦合到Z m上,经放大器A送到测量仪器M。这种测量回路适合于试品一端接地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 图3-5(b)为串联测量回路,测量阻抗Z m串联接在试品C x低压端与地之间,并经由C k形成放电回路。因此,试品的低压端必须与地绝缘。 图3-5(c)为桥式测量回路,又称平衡测量回路。试品C x与耦合电容C k均与地绝缘,测量阻抗Z m与Z m分别接在C x与C k的低压端与地之间。测量仪器M测量Z m与Z m’上的电压差。

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局部放电试验是非破坏性试验项目,从试验顺序而言,应放在所有绝缘试验之后。通常是以工频耐压作为预加电压持续数秒,然后降到局部放电测量电压(一般为Um/√3的倍数,变压器为倍,互感器为~倍),持续时间几分钟,测局部放电量; 预加电压是模拟运行中的过电压(例如雷击),预加电压激发的局部放电量不应由局部放电试验电压所延续,即系统上有过电压时所激发的局部放电量不会由长期工作电压所延续。这一方法是使变压器或互感器在Um/√3长期工作电压下无局部放电量,以保证变压器能安全运行,使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与局部放电熄灭电压都能高于Um/√3。 具体步骤: 1.选择试验线路确定试验电源 局部放电试验回路的连接方法,应依照国标GB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及行标 DL417-91《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进行。 选择试验线路的同时应参考目前拥有试验电源及容量 对试验电源的要求: 电压互感器: 为防止励磁电流过大,电压互感器试验的预加电压,推荐采用150Hz或其它合适频率的试验电源。一般可采用电动机—发电机组产生的中频电源,三相电源变压器开口三角接线产生的150Hz电源,或其它形式产生的中频电源。 当采用磁饱和式三倍频发生器作电源时,因容易造成波形严重畸变,使峰值与真有效值电压之间的幅值关系不是√2倍的倍数关系,可能造成一次绕组实际电压峰值过高,造成试品损坏,故必须在被试品的高压侧接峰值电压表监测电压。 电压波形应接近正弦波形。当波形畸变时,应以峰值除以√2作为试验电压值。 电流互感器: 一般可选用频率为50Hz的试验电源。 变压器: 一般采用50Hz的倍频或其它合适的频率。三相变压器可三相励磁,也可单相励磁。 2、确定局放允许水平选择标准脉冲进行校准 依据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之规定,结合地区局部放电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试品的局部放电允许水平(试验判据)。

局部放电的波形和识别图谱

局部放电的波形和识别图谱( 补充件) A1前言 局部放电电气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电压下测定试品绝缘结构中局部放电所产生的高频电流脉冲。在实际试验时,应区分并剔除由外界干扰引起的高频脉冲信号,否则,这种假信号将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和最小可测水平的增加,甚至造成误判断的重后果。 在某一既定的试验环境下,如区别干扰信号,采取若干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测试的正确性,就成为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试验人员识别干扰波形的能力,正确掌握试品放电的特征、与施加电压及时间的规律。经验表明:判断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者的经验。掌握的波形图谱越多,则识别和解决的法也越快越正确。目前,有用计算机进行频谱分析帮助识别,但应用计算机的先决条件同样需要预知各种干扰波和试品放电波形的特征。现根据我国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和国外曾经发表过的一些图谱,汇编成文,供参考。应该指出,所介绍的放电波形,多属处理成典型化的图形,不可能包含全部可能发生的容。 A2局部放电的干扰、抑制及识别的法

图A1 干扰及其进入试验回路的途径 Tr —试验变压器;C x —被试品;C k —耦合电容器;Z m —测量阻抗; DD —检测仪;M —邻近试验回路的金属物件;U A —电源干扰; U B —接地干扰;U C —经试验回路杂散电容C 耦合产生的干扰; U D —悬浮电位放电产生的干扰;U E —高压各端部电晕放电的干扰; I A —试验变压器的放电干扰;I B —经试验回路杂散电感M 耦合产生的辐 射干扰;I C —耦合电容器放电的干扰 A2.1干扰类型和途径 干扰将会降低局部放电试验的检测灵敏度,试验时,应使干扰水平抑制到最低水平。干扰类型通常有:电源干扰、接地系统干扰、电磁辐射干扰、试验设备各元件的放电干扰及各类接触干扰。这些干扰及其进入试验回路的途径见图A1 。 a. 电源干扰。检测仪及试验变压器所用的电源是与低压配电网相连的,配电网的各种高频信号均能直接产生干扰。因此,通常采用屏蔽式电源隔离变压器及低通滤波器抑制,效果甚好。 b. 接地干扰。试验回路接地式不当,例如两点及以上接地的接地网系统中,各种高频信号会经接地线耦合到试验回路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一般与试验电压高低无关。试验回路采用一点接地,可降低这种干扰。

实验 局部放电测量

实验4 局部放电测量 0 实验目的 了解局部放电产生的基本原理。 学习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及仪器的正确使用。 分析局部放电起始电压、视在放电量与设备绝缘质量的关系。 了解各种局部放电信号的特点。 1.局部放电的产生和实验原理 电气设备绝缘内部常存在一些弱点,例如在一些浇注、挤制或层绕绝缘内部容易出现气隙或气泡。空气的击穿场强和介电常数都比固体介质小,因此在外施电压作用下这些气隙或气泡会首先发生放电,这就是电气设备的局部放电。放电的能量很弱,不会影响到设备的短时绝缘强度,但日积月累会引起绝缘老化,最后可能导致整个绝缘在正常电压下发生击穿。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已经越来越重视对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测量。 图1 固体介质内部气隙放电的三电容模型(a)通过气孔的介质剖面(b)等 效电路 局部放电的产生机理常用三电容模型来解释,如图1所示。 图中C g代表气隙的电容;C b代表与C g串联部分的介质电容;C a代表其余部分的电容。若在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u t,则出现在C g上的电压为u g,即:

u g= [C b/(C g+C b)]u t= [C b/(C g+C b)]U max sinωt(1)因为气隙很小,C g比C b大很多,故u g比u t小很多。局部放电时气隙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如图2所示。 u g随u t升高,当u t上升到u s(起始放电电压),u g达到C g的放电电压U g时,C g气隙放电,于是C g上的电压很快从U g下降到U r,放电熄灭,则: U r= [C b/(C g+C b)]u c 式中u c为相应的外施电压;U r为残余电压(0≤U r

局部放电试验常规步骤

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一、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局部放电试验是非破坏性试验项目,从试验顺序而言,应放在所有绝缘试验之后。通常是以工频耐压作为预加电压持续数秒,然后降到局部放电测量电压(一般为Um/√3的倍数,变压器为1.5倍,互感器为1.1~1.2倍),持续时间几分钟,测局部放电量; 预加电压是模拟运行中的过电压(例如雷击),预加电压激发的局部放电量不应由局部放电试验电压所延续,即系统上有过电压时所激发的局部放电量不会由长期工作电压所延续。这一方法是使变压器或互感器在Um/√3长期工作电压下无局部放电量,以保证变压器能安全运行,使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与局部放电熄灭电压都能高于Um/√3。 具体步骤: 1.选择试验线路确定试验电源 局部放电试验回路的连接方法,应依照国标GB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及行标DL417-91《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进行。 选择试验线路的同时应参考目前拥有试验电源及容量 对试验电源的要求: 1.1电压互感器: 为防止励磁电流过大,电压互感器试验的预加电压,推荐采用150Hz或其它合适频率的试验电源。一般可采用电动机—发电机组产生的中频电源,三相电源变压器开口三角接线产生的150Hz电源,或其它形式产生的中频电源。 当采用磁饱和式三倍频发生器作电源时,因容易造成波形严重畸变,使峰值与真有效值电压之间的幅值关系不是√2倍的倍数关系,可能造成一次绕组实际电压峰值过高,造成试品损坏,故必须在被试品的高压侧接峰值电压表监测电压。 电压波形应接近正弦波形。当波形畸变时 ,应以峰值除以√2作为试验电压值。 1.2电流互感器:

一般可选用频率为 50Hz的试验电源。 1.3变压器: 一般采用50Hz的倍频或其它合适的频率。三相变压器可三相励磁,也可单相励磁。 2、确定局放允许水平选择标准脉冲进行校准 依据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之规定,结合地区局部放电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试品的局部放电允许水平(试验判据)。 确定试验判据以后,可选择标准脉冲进行试验回路的校准。如局放允许水平为50PC,可选择50PC标准脉冲进行校准 3、加压测量 3.1互感器试验: 试验电压应在不大于1/3规定测量电压下接通电源,再开始缓慢均匀上升到预加电压保持10秒后,降到规定测量电压,保持1分钟以上,再读取放电量;最后降到1/3测量电压以下,方能切除电源。 3.2变压器试验: 试验电压应在不大于1/3规定测量电压下接通电源,再开始缓慢均匀上升至规定测量电压,保持5分钟;然后试验电压升到预加电压,5秒后降到规定测量电压,30分钟内无上升趋势时即可降低电压到1/3测量电压以下,切除电源。如对所测量局放不稳定的变压器,应延长测量时间,在不危及变压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局放稳定时为止。对 局放大的变压器,应测量局放的起始放电电压和熄灭放电电压,以便确定故障的性质。 起始放电电压:电压从低值缓慢均匀上升,一直到放电量刚刚超过局放规定值,此时所加电压即为起始放电电压 熄灭放电电压:当电压升过起始放电电压后(一般高10℅),然后将电压缓慢均匀下降,直到放电量刚刚小于局放规定值,此时所加电压即为熄灭放电电压 4、局部放电的观测 读取视在放电量值时应以重复出现的、稳定的最高脉冲信号计算视在放电量。真正的局放信号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周期性,偶而出现的较高的脉冲可以忽

局部放电原理

局部放电的产生机理 高压电力设备绝缘内部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些气泡、杂质等。这些气泡、杂质、导体的毛刺等,就是发生局部放电的根源。 一、 绝缘内部含有气泡、杂质的等值电路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含有一个气泡,如图1-1(a )所示,而对应的等值电路 图如图1-1(b )所示。 c C b C c R b R a C a R (a ) (b ) 图1-1 局部放电的等效电路 (a )含有一个气泡的试样 (b )等效电路 图1-1(b )中c C 、c R 代表气泡的电容、电阻;b C 、b R 代表与气泡串联介质的电容、电阻;a C 、a R 代表其他介质的电容电阻。由于每次放电时间大约为10-8-10-7s ,是频率很高的脉冲信号,所以,这个信号在上述等值电路中的响应,不需要考虑电阻b c a R R R 、、的作用,在等值电路中将其省去,等值电路将由a b c C C C 、、所组成。下面局部放电分析将以纯电容组成的等值电路为例。 二、局部放电分析 当平行板电容器电极加上交流工频电压时,气泡上的电容c C 、b C 分压,并随外施电压变化而变化,如图1-2(a )中虚线'c u 所示。当'c u 的值足够大时,气泡上的瞬时电压c u 达到击穿电压cB u ,气泡发生放电,并使气泡中气体电离,产生正负离子或电子。这些带电的质点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到气泡壁上,形成与外加电压相反的内部电压c u ?, 如图1-2(b )所示。这时气泡上的总电压是两者叠加的结果,即气泡上的总电压r u =cB u -c u ?

图1-2 局部放电过程的示意图 (a ) 气泡上的电压;(b )气泡中放电产生的反向电压;(c )放电的脉冲信号 当r u

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界面 HTJF-H系统采用软件程控方式工作,操作者可根据需要或软件界面的提示进行鼠标、键盘或触摸屏操作,实现局部放电的测量。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HTJF-H系统功能将不断拓展。目前HTJF-H系统软件分为测试软件和数据回放软件。局部放电测试软件界面: 1.主菜单区提供软件的基本功能。 2.模式及视图显示栏显示当前模式及视图页。 3.视图区可设置单个或多个视图显示波形或三维图谱。 4.参数设置区对增益、滤波等参数进行设置。 5.状态显示栏显示当前工作状态。 2.1主菜单区 此主题简要的介绍主菜单的各项功能。 主菜单区有下列菜单:文件、运行模式、操作、帮助、退出以及4个快捷键。功能如下表: 菜单子菜单命令功能 文件打开校验参数打开指定的校验参数文件,可载入之前保存的设置。保存校验参数将当前的校验参数以文件的形式保存。 打开测试数据打开之前保存的测试数据,以供再次观察、分析。保存测试数据将当前的测试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保存。 保存当前视图将当前的视图以位图文件(*.bmp)的形式保存。 打印当前视图将当前视图打印出来。 运行模式校验切换当前运行模式至校验模式。测量切换当前运行模式至测量模式。 操作 开始采集开始采集数据。 停止采集停止采集数据。 开始采集并保存开始采集数据并且定时或不定时的对测试数据进行连续保存 帮助帮助打开帮助文档 关于察看应用软件的版本信息 退 出 退出退出应用软件。 快捷键:菜单下面有4个横向排列的快捷键,如下图所示,分别对应上述菜单中的4个常用命令,从左至右依次是:操作――开始

采集、操作――停止采集、操作――开始采集并保存、运行模式――校验、运行模式――测量。 2. 2模式及视图显示栏 此区域显示当前的测量模式及当前视图 2. 3视图区 此区域显示局部放电图形。对局部放电图形进行分析,是识别局部放电特征和干扰特征的重要手段,是局部放电测试人员最为关注的焦点。HTJF-H系统采用全新的二维和三维图形显示方式,使信息量增大,对识别局部放电特征和干扰特征大有益处。它将40个周期的局部放电脉冲依顺序立体显示出来,所包含的信息量大,使局部放电脉冲和干扰脉冲等规律尽显其中,无疑对积累识别局部放电脉冲和干扰脉冲的经验大有帮助。 视图区默认设置有4个视图,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放电波形图、放电量-相位-时间(QφT)三维分析图、放电量-相位(Qφ)二维分析图、放电次数-相位-放电量(NQφ)三维分析图。 默认的视图设置可以被灵活、方便的改变。如同操作常见的Windows窗口一样,双击单个视图的标题栏可以在全屏显示和分屏显示中切换;左键按住视图的标题栏拖放可以任意改变视图位置(限制在视图区内);鼠标移至视图边缘,待鼠标形状改变后,可通过拖放任意改变视图大小。 另外,作为分析局部放电最基本、直观的放电周波图谱,还可以对其做特定的操作。如下图所示,局放周波图谱被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标题栏、设置工具栏、标尺显示区域和图谱显示区域。其中标尺显示区域将放电量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图谱显示区域可以对一个周波的放电情况详细显示,其中绿颜色的三角形的标记是抑制水平的标识,标尺中绿色长条为局放峰值,桔色滑块为放电均值(IEC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