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6 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126 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126  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126  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1. 前言

本课题是进行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及改造。以往的选粉机结构 存在一些不是很合理的地方,且其选粉效率一直受到限制,不是很高。通过本课 题的一些设计改进,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1.1 本课题的来源和技术要求:

a.本课题的来源:在使用传统转子式选粉机的水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现 了很多转子式选粉机的缺点和不足,选粉效率低功耗大满足不了现在的企业需 求。本课题的设想是经过一些改造,改进其原本的缺点,提高效率,尽量满足水 泥企业的需要。

b.技术要求:所有结构及其零部件设计后考虑技术性、加工工艺性、经济性, 并保证安装、使用、经济方便。要保证选粉机的运转平稳,节能高产。

1.2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

a. 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原来的转子不能提供稳定的分级力场,不 能提供稳定的分级力,进料受力不均影响选粉效率影响产量。原先的耐磨衬板成 本高,安装维修困难,且增大整机的重量给运输造成不便。原先的转子式选粉机 涡旋效果不理想选粉效果不佳。撒料盘易损坏,零件更换成本高且单件制作成本 较高。原先的润滑方式费用高,操作不便。

b. 本课题的设计总体思路:减速器传动虽然易磨损,零件更换成本高,但 其传动比较平稳。换成皮带传动,因为其传动比比较大,一级传动肯定是不行, 所以这里采用二级皮带传动,电机采用立式电机,并用焊接架支撑在顶盖上。内 部改造部分: 首先采用笼型转子,提高分级力场的稳定性。轴与轴套之间密封 采用油浴室润滑,降低费用操作方便。撒料盘放在转子上部,增大物料下落过程 的选粉几率。采用旋风筒增强选粉效果提高选粉效率。

1.3 预期的成果及其理论意义

通过对选粉机转子部件的设计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时间利 用率,提高选粉效率,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现状的介绍:

以离心式选粉机旋风式选粉机O—sepa 选粉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三代产品,

选粉机为各自的代表,今天已经发展成多代选粉机优点的集合体。

2.1离心式选粉机的发展与改进

第一代选粉机以离心式选粉机为代表,也称为普通空气选粉机。主要原理是 借助于物料颗粒在气流中, 由于上升气流的浮力、 相对运动的气体阻力、 离心力、 重力之间的平衡使大小不同的颗粒产生不同的等速运动而使颗粒分级。 该机的特 点是将空气选粉机、 循环空气风机以及从空气中分选细粉的旋风筒组合成一个单 机系统。

缺点是

a.循环气流中粉尘多,致使选粉区的实际物料浓度大为增加,加大了颗粒 沉降的干扰;

b.选粉区内存在着风速梯度,使分离粒径不均匀。高风速处会把过粗的颗 粒带出混入细粉中;

c.边壁效应使细小颗粒随粗颗粒一起碰撞而降落。严重影响分离效率和提 高磨机循环负荷率。

许多厂家根据子自身需要对离心式选粉机进行了改进选粉机的入料方式不 变进入选粉机的物料在经过筛料盘的撒料以后,合格细粉在选粉机底部上来的循 环气流的带动下通过锥面笼形转子,向上进入粉流管,在循环气流的进一步带动下, 细粉沿 6 个旋风筒体的切线方向在旋风筒体的顶部进入旋风筒,然后,细粉在自身 重力以及部分向旋风筒底部下行的涡形气流的作用下,进入旋风筒底部的集粉箱, 集粉箱出来的合格细粉通过输送设备送入料库进入旋风筒组的循环气流以及部 分未沉降下去的细粉在风机的引力下从旋风筒头顶部沿管道进入风机,风机再把 粉气流送入选粉机内筒,被锥面笼形转子打下去的不合格粗粉,沿选粉内筒壁滑落, 从粗粉口流出。

改造后仍然存在问题:

a.改造后,物料的湿度对选粉机的功率有一定影响。

b.改造后,风机风量的大小成为影响选粉机功效的最关键因素。

2.2 旋风式选粉机的发展与改进

60 年代德国维达格公司推出了旋风式选粉机。虽然其核心结构与离心式选 粉机没有根本变化,但由于减少了粉尘循环,选粉效率有所提高。旋风式选粉机 这种选粉机的特点是空气在机内外循环。用小旋风筒代替大直径外筒来收集细 粉,提高了料气分离的效率,使循环气流中的含尘浓度大为降低,克服了颗粒沉 降的干扰影响。同时粗粉在降落过程中增加了二次选粉的机会。这些措施较大地

改善了选粉效果。在结构方面亦可制成大规格以适应水泥设备大型配套的需要。 缺点是选粉区内分级力场不稳定,选粉效率不高。

因此很多厂家也对旋风式选粉机进行了改进

a.拆除小风叶,在原小风叶盘上安装笼式转子

b. 将主轴驱动电机改为调速电机(或采用变频调速)

c.改造撒料盘,提高抛撒能力,使物料能比较均匀地分散于分级区内?在滴 流装置内腔加设约束内锥,以稳定分级区内的气体流场,并与环状进风的滴流装 置一起形成二次分选结构,增强二次分选的效果。缺点是能耗较高。

2.3 转子式选粉机的发展与改进

转子式选粉机是在旋风式选粉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如下几个特 点:

a.采用高抛撒能力的撒料盘,使物料在选粉机能得到均匀、充分的分散; 并在适当位置布置约束内锥,以稳定选粉室内的气体流场及增强二次选粉的效 果。

b.采用离心力场作为分级力场,结构上采用倒锥形笼式转子,可保证选粉 室内分级力场的强度均匀稳定、物料受分选几率均等,可保证选粉机具有较高的 分级精度与选粉效率。

c.主轴传动采用调速装置,分级力场强度可通过改变主轴转速灵活调节, 以控制产品细度及粒度分布,满足生产需要。

d.细粉分离与收集装置采用高效低阻旋风筒,并布置在主机周围形成一整 体,这样可有效地简化系统的工艺流程,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系统的一次性投资

及装机容量。

1979 年日本小野田公司开发了 O-SEPA 选粉机,不仅保留了旋风式选粉机 外部循环的优点,而且采用笼式转子根本改变了选粉原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选 粉效率。在此基础上不少公司推出了类似的笼式选粉机。以O-SEPA选粉机为代 表的笼式选粉机称为高效选粉机,也有人称它为第三代选粉机。

O—sepa选粉机它是一种高效涡流型选粉机,不仅保留了旋风式选粉机外部 供风、循环气流高效分离、二次选粉等优点?而且应用平面螺旋气流选粉原理, 以笼式转子代替小风叶,气流通过导向叶片切线进入,在整个选粉区内气流稳定 均匀,从而消除了离心式选粉区内风速梯度、分离粒径趋于均匀和边壁效应。颗 粒自上而下有多次分选机会,最后又经三次风再次分选,因此分选效果好,其产 量、动力消耗和水泥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虽然笼式高效选粉机以其卓越的性能 得到人们的肯定,但它结构复杂,加工制造费用较高,还要增加收集成品的高浓 度袋式收尘器,并且操作要求及管理要求也相应较高,因此,对于中小水泥企业 来说是一个困难的决策。

随着我国选粉技术的发展,对选粉机的结构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工艺 系统和磨内参数进行不断的优化, 使我国的O-Sepa选粉机无论在设备质量上还 是工艺性能上都可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 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 平,其增产节能效果明显,被大家共认为高效选粉机。围绕着O-Sepa选粉机的 选粉原理和内部结构,国内外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高效选粉机,但大都以笼形转 子为核心,以平面涡流选粉原理为基础,因此,我们说高效选粉机,应该是以O -Sepa 为代表的以笼形转子为特征的一批高效选粉机。在我国球磨机系统中常 见的有改进型O-Sepa选粉机、组合式选粉机和煤磨动态选粉机。

3. 总体方案论证

分析了多代选粉机的各自优点本次设计的高效涡流选粉机有以下优点:

a. 在进风口加装导风叶片,使得系统沿切向进风时在机体内产生稳定的涡 旋气流,提高选粉效率。

b. 转子改进成选粉效率更高的圆柱笼形转子,从而使单位时间的选粉效率 更高,单位产量能耗更低。通过改变转子,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分级力场,使转 子的分级功能更强,分级区内产生稳定的分级力,提高分级精度。

c. 改变进料口使得进料装置改成四点或多点进料。使得物料分散更均匀, 更充分。

d. 采用高效低阻旋风筒,布置在主机周围,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简化了 系统的工艺流程,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后续布袋除尘器的负荷和要求,降低 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及装机容量。减少循环负荷提高效率。

e. 改变撒料盘的形状使撒料盘的撒料能力更好,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提高选 粉机的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将焊接方式改为用螺栓连接),方便拆 卸,避免个别零件出现问题时,导致其他的不必要的拆卸而损坏 ,减少不必要 的浪费。

高效涡流选粉机具有众多优势: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提高质量,操作简单, 磨损及维修量都很小,能耗低等。

4.具体设计说明

4.1 工艺参数:

4.1.1 主要工艺尺寸

选粉机内相关的工艺尺寸将影响选粉机的选粉性能。不同类型的选粉机,为 适应不同的工艺要求,其各部分的相对尺寸比例也不相同。但是由于选粉机调节 因素较多,灵活性较大,我们可以寻求一个统一的基本尺寸作为设计和生产中调 整的依据,再配合可变的其他工艺参数,就能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产量

Q=22-26t/h,Q=7.2D 2

由经验公式得 D /7.2 Q =1.7~3.6,根据生产实际应用选取选 粉室直径为Φ2026mm, 旋风筒直径 d=0.438D=964mm.由经验比例得旋风筒直径 为Φ960。选粉机转子和选粉室之间的距离需适中,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选粉效 率。根据已使用的选粉机参数和考虑导风装置,转子的直径尺寸为Φ1026mm 。 撒料盘环状放置在转子上方宽度略大于进料口宽度尺寸定为132mm。由于是涡旋 式加设导风装置,所以需加装环状密封装置,考虑出粉口大小密封环宽度定为 98mm 。密封槽直径与密封环相配合。 4.1.2 所需功率

依据离心式选粉机的经验公式 P=kD 2.4 =1.58X2.026 2.4

=18.5kw,故定电机功率 为18.5kw.

4.1.3 合宜转速

依据公式nD=300-500得n=125~208选取n=180rpm,故主轴转速定为180rpm。 4.2 连接轴的结构设计

4.2.1 a. 轴的材料及热处理

由于设计是传递的功率不是太大,对其重量和尺寸无特殊要求,故选择常 用材料45钢,调质处理。

b. 初估轴径

按扭矩初估轴的直径,考虑到安装皮带轮仅受扭矩作用,查表取 C=110, 则

3

min n

P C d = (4-1)

式中:

C ——由轴承的材料和承载情况缩确定的常数; P ——轴的输出功率,KW ; n ——轴的转速,r/min.

各参数值为 C0=110、P=18.5KW 、n=180r/min ,则

3

min n

P

C d = =51m (4-2)

c. 结构设计

a) 各段直径的确定

图4-1 轴

轴1段的直径就是d 1 连接带轮, 故有键槽应增大5%-10%, d 1=65mm 。轴 2段连接透盖与其内径最小直径相等取 d 2=70。轴段3工艺段考虑轴承的拆卸仅 需略大于轴段2取d 3=78mm 。 轴4连接轴承型号为内径85mm , 故轴4故d 4=85mm 。 轴5段需略大于轴四段,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取直径为95mm ,故d 5=95mm 。轴6 段安装轴承型号为内径85mm , 故 d 6=85mm 。 轴7段安装止退套筒, 内径为78mm , 故 d 7=78mm ,轴 8 段连接透盖与其内径最小直径相等取 d 8=70mm 。轴 9 段工艺 段直径略小于轴 8 段取 65mm ,故 d 9=65mm 。轴 10 段与转子套筒相连,直径与 套筒内径相等取60mm ,故d 10=60mm 。轴11 段为最小直径与转子套筒相连,有 键槽取55,故d 11=55mm ,轴12段为螺纹段 M42。

b) 各轴段长度的确定

各轴段1长度应比带轮长度略长取140mm , 取 l 1=140mm 。 轴2段连接透盖, 长度略长于透盖厚度取78mm ,故 l 2=78mm 。轴段3艺段考虑轴承的拆卸取

l3=42mm 。轴 4接圆锥滚子轴承,所以长度需略大于轴承内径厚度。故取 l 4=50。 轴5根据整体结构考虑取 l 5=846mm 。轴 6安装双列圆柱调心轴承,故 l 6=80mm 。 轴7安装止退套筒,故取 l 7=27.5mm 。轴8连接透盖长度略大于透盖厚度,故取 l 8=90mm 。轴9工艺段根据整体结构考虑取 l 9=170mm 。轴10转子套筒相连,依 据转子的高度考虑,考虑下段轴的健连接故取l 10=455。轴11段为最小直径与转 子套筒相连,有键槽长度为125mm ,故取 l 11=136mm 。轴12段为螺纹段 M42, 长度为 l 12=44mm 。 4.2.2 轴的强度计算 a. 破碎力的确定 冲击时间的计算

v

R

t 48 . 2 = (4-3)

式中:

R——料块的半径,mm, v——转子的圆周速度,m/s。

2.480.05

0.00134 92

t s ′ =

= 破碎力P 的计算 0

mv

P t

= (4-4)

式中: P——破碎力,N;

m——料块的质量,kg;

v 0——冲击后物料的速度,m/s; t——冲击时间,s。

0 1.40.1410.3100025 10970 0.00134

mv P N

t ′′′′′ === b. 轴的受力分析(见图4-2 c. 画轴的受力简图(见图b)

.

图 4-2 轴的受力分析及弯扭矩图

d. 计算支承反力。

皮带轮对轴的总压力为 1 F =10970N

由 0 = ? A M 所以 2

2 1 1 L F L F = 既 1

21 2 240 109702771 956

L F F N L =

=′= 由 312 10970277113741 F F F N

=+=+= e. 画弯矩图(见图c) 在水平面上,a—a 剖面左侧

11 109702402632800 a M F l N mm

=×=′=× (4-5)

a—a 剖面右侧

22 27719562648120

a M F l N mm =×=′=× ‘ (4-6)

f. 画扭矩图(见图d)

33 18.5

955010955010981527 180 P T N mm

n =′′=′′=× (4-7)

4.2.3 轴的强度校核

(一)弯曲合成强度校核

通常校核轴上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的强度.显然,由于轴最小段放 大了以后考虑键槽的影响,而且此截面只承受扭矩,故没有必要校核.由图中 A 截面处合成弯矩最大、扭矩为 T,该截面左侧可能是危险剖面,故 a—a 截 面左侧可能是疲劳破坏危险剖面。

截面A 处的弯矩计算

考虑到启动,停止影响扭矩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6

. 0 = a ( ) ( ) 3

3

22 1 26328000.69815276548521 ca M M T mm

a =+=+′= (4-8)

a.截面A 处的应力计算

抗弯截面系数 333

0.10.16527462 W d mm

==′= (4-9) 6548212746223 ca ca M W MPa

s === (4-10)

b.强度校核

45钢调质处理,查表得 [ MPa 60

1 = - s ] ca s <[ 1 - s ]

弯扭合成强度满足要求

(二) 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不计轴向力产生的压应力 va s 的影响 a.确定危险截面

通过以上判断得知 危险截面为A 截面 b.截面左侧的强度校核 (1)抗弯截面系数

333

0.10.16527462 W d mm ==′= (4-11)

(2) 抗扭截面系数

333

0.20.2655528 W d mm

==′= (4-12)

(3) 截面A 左侧的弯矩

11 109702402632800 a M F l N mm =×=′=× (4-13)

(4)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26328002746295 b M W MPa

s === (4-14)

(5) 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

981527552812 T T T W MPa

t === (4-15)

(6) 平均应力

弯曲正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

( ) 0

2 max = + = mix m s s s (4-16)

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 ) max min 21226 m MPa t t t =+== (4-17)

(7) 应力幅

( ) max min 242.5 a MPa s s s =-= (4-18) ( ) max min 26 a MPa

t t t =-= (4-19)

(8) 材料的力学性能

45刚调质,查表的 640 b MPa

s = MPa 275

1 = - s MPa 155

1 = - t (9) 轴肩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4.0650.0615 r d == 8565 1.30

D d == 并用插值法计算得 52 . 2 = s a 81

. 1 = t a (10) 材料敏感系数

由r=4mm MPa b 640 = s 查表,并经插值可得

83

. 0 = s q 86 . 0

= t q (11)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 ) ( ) 26 . 2 1 52 . 2 83 . 0 1 1 1 = - ′ + = - + = s s s a q k (4-20) (

) ( ) 70 . 1 1 81 . 1 86 . 0 1 1 1 = - ′ + = - + = t t t a q k (4-21)

(12) 尺寸及截面形状系数

由 h=10mm d=130mm , 查表可得

58

. 0 = s e (13) 扭转剪切尺寸系数

由 D=d=65mm

得 77

. 0 = t e (14) 表面质量系数 轴按磨削加工 由

MPa

b 640 = s 查 表 得

92

. 0 = = t s b b (15) 表面强化系数

轴表面未经强化处理

1

= q b (16) 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

11 2.260.581 4.074

K k s s s s e b =+-=+-= (4-22)

295 . 2 1 92 . 0 1 77 . 0 70 . 1 1 1 = - + = -

+ = t t t t b e k K (4-23) (17) 等效系数

45钢

2 . 0 ~ 1 . 0

= s f 1 . 0 ~ 05 . 0

= t f 取 1 . 0

= s f 05 . 0

= t f (18) 仅有弯曲正应力时的安全系数计算

1 275

26.3 4.047 2.520.10 a m

S K s s s s s y s - =

== +′+′ (4-24)

(19) 仅有切应力时的安全强度计算

1 155

11.01

2.29560.056 a m

S K t t t t t y t - =

== +′+′ (4-25)

(20) 弯扭联合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计算

2

2

2

2

26.311.01 11.3 26.311.01

ca S S S S S s t s t

′ =

=

= ++ (4-26)

查表 可得当料均匀,载荷与应力计算精确时许用安全系数 [ ] , 5 . 1 3 . 1 ~ S = 取 5 . 1 = S 显然 ca S >>S , 故A 剖面左侧安全

4.2.4 A 截面右侧强度校核

(1) 抗弯截面系数

3333

0.10.16527462.5 W d mm mm ==′= (4-27)

(2) 抗扭截面系数

3333 0.20.2655492.5 T W d mm mm

==′= (3) 截面右侧的弯矩

22 27719562648120 a M F l N mm =×=′=× (4-28)

(4) 截面的弯曲应力

2648120 96 27462.5

b b M MPa MPa

W s === (4-29)

(5) 截面上的扭矩切应力

981527 17.8 5492.5

T T T MPa W t =

== (4-30)

(5) 平均应力

弯曲正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 ( ) 0 2 max = + = mix m s s s 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 ) max min 23 m MPa t t t =+= (6) 应力幅

( ) max min 224 a MPa s s s =-= (4-31) ( ) max min 23 a MPa t t t =-= (4-32)

(7) 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

074 . 4 1 1 = - + = s s s s b e k K 295 . 2 1 1 = -

+ = t t t t b e k K (8) 仅有弯曲正应力时的安全系数计算

1 275

2.3

4.074290.10 a m

S K s s s s s y s - =

== +′+′ (4-33)

(9) 仅有切应力时的安全强度计算 1 155

22

2.29530.053 a m

S K t t t t t y t - =

== +′+′ (4-34)

(10) 弯扭联合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计算

2

2

2

2

2.322 2.26

2.322

ca S S S S S s t s t

′ =

=

= ++ 查表 可得当料均匀,载荷与应力计算精确时许用安全系数[ ] , 5 . 1 3 . 1 ~ S = 取

5 . 1 = S 显然 ca S >>S , 故A 剖面右侧安全

4.2.5 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该设备没有大的瞬时过载和严重的应力循环不对称,所以没有必要 进行静强度校核

4.2.6 轴承的选型及寿命计算

a. 轴承一的选型及寿命计算

圆锥滚子轴承自身可起轴向压紧作用,先选上轴承为圆锥滚子

轴承内径为85mm, 型号为30217采用过盈配合公差为n6, 轴的转速为n=180r/min, 轴承只承受径向力。预期寿命为40000h。

查设计手册得: 150 D mm = 28 B mm = 178 r C kN = 0 238 r C kN = P= r F =13741N 寿命计算 h L 查表可得, 10

3

1666716667 1.5178000 1896637

180113741 t n P f C L h h n f P e

?? ′ ??

=

== ?÷ ?÷ ′ è?

è? (4-35)

n L =1896637>40000h 所以该轴承合适。

b. 轴承二的选型及寿命计算

轴承二为调心滚子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

任何一方向的轴向载荷.该轴承的型号为22317。轴承内径为85mm。采用过盈配 合,轴的转速为n=180r/min.预期寿命为40000h。

查设计手册得: 180 D mm = 60 B mm = 308 r C kN

= 0 440 r C kN = 0.37 e = 1

1.8 Y = 2

2.7 Y = 0 1.8 Y = 计算派生轴向力 s F , 2771 769 22 1.8

r

s

F F N Y === ′ 计算轴向负载 a F , 8009.87840

ae F mg N ==′= 76978408609 a s ae F F F N

=+=+=

确定系数 1 Y 2

Y 8609 3.100.37 2771 a

r F e F === ? 查表的 2 2.7 Y = 计算当量动载荷

2 0.670.672771 2.7809623715 r a P F Y F N =+=′+′= 计算轴承寿命 h

L 查表可得

1.5

p f = 1 t f =

103 e = 16667166671308000 123416 180 1.523715 t h p f C L h n f P e

?? ′ ?? === ?÷ ?÷ ?÷ ′ è?

è? (4-36) h L =123416>40000h 故该轴承合适

4.3 转子部件的设计

(一)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以往的转子式选粉机优缺点改变以往倒锥型锥体结构, 设计出笼型 转子,笼型转子能够提高分级力场,吸取o-sepa 选粉机的优点采用导风装置提 高涡旋效果。圆柱形转子上有一定数量小风叶,小风叶随分级圈高速运转,形成 正压,迫使气流从分级圈通过,防止短路。在生产过程中,物料被旋转的撒料盘 均匀撒开,较细的物料受到的惯性离心力较小,受到上升气流作用通过栅栏圈; 进人旋风筒收集;较大的物料受到的惯性离心力较大,向四周飞溅的同时大部分 失速沉降,部分中间夹带细粉的小颗粒受到上升气流长时间的作用,在撒料盘和 笼式分级圈之间的较大空间内, 被上升气流逐渐分离笼型转子与导风装置配合使 用使物料均匀受到分级力的作用提到选粉效率。 笼型转子由上下盖板和耐磨钢片 构成,栅栏圈围成,钢片数量较多,安装相对密集,可以实现立体分级,工作范 围大,分级精度高。保证了分级区力场的稳定性,提高分级精度。

(二)具体设计

依据选粉室的大小定出转子的尺寸为Ф1026mm。高度为658mm。转子的耐磨 钢片同上下盖板焊接,中部盖板成环型均布 70 个长方形孔。钢片穿过中盖板方 孔焊接,以保证其稳定性。转子下板加装倒锥体,起加固转子加强上升气流。本 次设计将撒料盘安装在转子上部,延长物料受分级力作用时间。采用耐磨铸件批 量生产,节约成本,采用螺栓连接,维修方便。撒料盘为易损件,与转子采用螺

栓连接,损坏时拆换方便不用拆整机。由于撒料盘放置在转子上部,这就要求进 料和出粉的密封性。 因此设计了密封环和密封槽, 均采用耐磨铸件, 保证耐磨性。 采用铸件节约成本,密封槽和密封环装配时有特殊要求,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八 毫米。转子内加装拉杆提高转子的稳定性和打散转子内部涡流的效果。绕固定轴 转动的构件称为转子,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平衡问题称为转子的平衡。工作转 速低于一阶临界转速,其旋转轴线绕曲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 刚性转子的平衡可以通过重新调整转子上质量的分布使其质心位于旋转轴线的 方法来实现。平衡后的转子在其回转时各惯性力形成一个平衡力系,从而抵消了 运动中产生的附加动压力。

(三)考虑转子的平衡

绕固定轴转动的构件称为转子,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平衡问题称为转子的 平衡。工作转速低于一阶临界转速,其旋转轴线绕曲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转子称 为刚性转子。 刚性转子的平衡可以通过重新调整转子上质量的分布使其质心位于 旋转轴线的方法来实现。平衡后的转子在其回转时各惯性力形成一个平衡力系, 从而抵消了运动中产生的附加动压力。

静平衡的条件: 分布于转子上的各个偏心质量的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为零或质 径积的向量和为零。

对于长径比 l

d

>5,转速>500r/min 的转子理论上应校核其动平衡,但由于本设

计主轴的转速远小于 500,且同类产品工厂应用中发生振动的概率仅为 1%~2%, 而做一个动平衡机的资金至少要50万,故实际上不做动平衡。

图4-3 转子

1、密封环

2、撒料盘

3、上板

4、耐磨钢片

5、拉杆

6、中板

7、下板

4.4润滑系统设计

在润滑工作中,根据各种设备的实际工况,合理选择和设计其润滑方法、润 滑系统和装置, 对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润滑状况和工作性能以及保持较长的使用 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润滑系统是向机器或机组的摩擦点供送润滑剂的系 统,包括用以输送、分配、调节、冷却和净化润滑剂以及其压力,、流量和温度 等参数和故障的指求、报警和监控的整套装置。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保证均匀、边续地对各润滑点供应一定压力的润滑剂,油量充足,并可 按需要调节。

b.工作可靠性高。采用有效的密封和过滤装置,保持润滑剂的清洁,防止

外界环境中灰尘、水分进入系统,并防止因泄漏而污染环境。

c.结构简单,尽可能标准化,便于维修及高速调整,便于检查及更换润滑 剂,起始投资及维修费用低。

d.带有工作参数的指示、报警保护及工况监测装置,能及时发现润滑故障。

e.当润滑系统需要保证合适的润滑剂工作温度时,可加装冷却及预热装置

以及热交换器。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三种润滑要素, 即: ①摩擦副的种类 (如轴承、 齿轮、导轨等类支承元件)和其运转条件(如速度、载荷、温度以及油膜形成机 理等);②润滑剂的类型(如润滑油、脂或固体、气体润滑剂)以及它们的性能;

③润滑方法的种类和供油条件等。

本次设计的润滑系统为油浴润滑,由两个端盖和轴套构成。当机器运行时通 过进油管道进油,高压油通过出油管道进入液压缸形成一个循环运行。轴与轴套 之间充满润滑油,保证轴承工作在润滑状态下。根据工厂运用实际取二十号机械 油可以保证冬天不用换润滑油而不会冻结。上下轴承两侧都设计了测温装置,保 证轴承工作温度不会过高而导致轴承的损坏。

密封性能失效是导致轴承早期磨损的关键,因此,采用了密封性能比较可靠 的密封结构来减少轴承的漏油。在密封圈的选取上,由于在长期高温、粉尘较多 的情况下工作,极易引起橡胶的延伸、弹性和抗拉强度受到破坏,耐温性能较好 的半粗羊毛毡圈是较理想的密封圈.在密封件结构的上,本设计采用 节流沟槽式 密封结构.

4.5 螺栓组设计

4.5.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地确定联接接合面的几何形状和螺栓的布置 形式。螺栓组联接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使各螺栓或联接接合面间受力 均匀,便于加工和装配。具体设计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 联接接合面的几何形状与整台机的结构协调一致,且尽量设计成轴对称 的简单几何形状。

b. 螺栓的布置使各螺栓受力尽可能均等。对铰制孔螺栓联接,避免在平行 于工作载荷方向成排布置八个以上的螺栓;当螺栓联接承受弯矩或转矩时,螺栓 尽量布置在靠近接合面的边缘,以减少螺栓的受力。

c. 螺栓的排列有合理的间距和边距,以便保证联接的紧密性和必要的扳手 空间。对于一般联接,螺栓间距 d t 10 0 = 。

d. 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取成 4、6、8 等偶数,以便分度和划线。 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性能等级、直径和长度均应相等。

e. 为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螺栓头、螺母与被联接件的接触表面均应 平整,螺纹孔轴线与被联接件各承压面应保持垂直。 4.5.2 螺栓联接的强度校核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是以螺栓组中受力最大的螺栓为代表进行的。单个螺 栓的常驻载形式一般只有轴向受拉和横向受剪两类, 其载荷性质不外乎静载荷和 变载荷两种。

4.5.2.1 失效形式

承受轴向拉力的普通螺栓联接,在静载荷作用下,其主要失效形式是螺栓 杆和螺纹部分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在变载荷作用下,其主要失效形式是螺纹部 位或尺寸过渡部位发生疲劳断裂。对于承受挤压和剪切作用的铰制孔用螺栓联 接,主要失效形式是螺栓杆的剪断或螺栓杆与孔壁材料中强度较弱者的压溃。其 设计准则是保证联接的挤压强度和螺栓的剪切强度。 4.5.2.2 强度校核

以轴外套和壳体接合面处螺栓组为例:如图 4-5 所示。该螺栓组联接分别 受横向载荷作用和翻转力矩的作用。

(1) 螺栓组受力分析

水平方向的力为 10970 x F N = 翻转力矩 109700.252742.5 x M F h N m =′=′=· (4-37)

(2) 失效形式分析

在该连接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失效形式:①在M 的作用下,结合面左部可能

分离或滑离;②在M 的作用下,结合面右部可能被压溃;③最左边的受拉力的螺 栓可能拉断或产生塑性变形.④在 x F 的作用下轴套可能向右滑动.为了防止分离 和滑离,应保证有足够的预紧力;为避免压溃,要求将预紧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内.

(3) 计算 x F 作用下的单个螺栓所受的工作拉力 1

F 1 610970/61828 x F F z F N ? ==== (4-38)

(4) 计算M 作用下受力最大的螺栓所受到的最大拉力 max

F ( ) 22 max max 1

2742.50.260.22285 z

i i F ML L N

= =?=′′= (5) 计算最大工作压力F

max 2285 F F N

== (6) 计算螺栓所受总拉力 ? F ① 计算预紧力 0

F 由底板不滑离条件: 2

0 12 y f x

C f zF F k F C C ?? -3 ?÷ + è?

(4-39)

可得: 2

0 12 1 f x y k F C F F z f C C ?? 3+ ?÷

+ è?

查表 可得 2 . 0 2 1 1

= +C C C 则 8

. 0 2 1 2 = +C C C 取 2

. 1 = f k 16

. 0 = f 0 1 1.21828 0.802285 60.16 F N N

′ ??

3+′= ?÷ è?

计算是取 0 2500 F N

= 1

0 12

25000.222852957 C F F F N

C C ? =+

=+′= + (7) 确定螺栓的直径d

选螺栓的材料为Q235,性能等级4.6级,查表可得: MPa s 240 = s 查表取 安全系数 6.5 S = 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

[ ] 2406.536 s

S MPa

s s === 由 [ ]

5.2 5.22957

11.6 36

F d mm

p s p ?

′ 3

=

= ′ (4-40)

所用螺栓为M26, 符合要求

(8) 校核结合面工作能力

① 结合面不被压溃

22222

3.14480 3.14320401920 A R r mm

p p =-=′-′= 2

4

33 3 3.14480320 118714027 3232480 D d W mm D p ?

??? ′ ???? =-=-= ?

÷?÷ ?÷?÷ ?÷?÷ è?

è? è?è?

( ) 2

max 12 112742500 6378470.8179700.834 4019208714027

p x C M zF F MPa A C C W s ? ?? ?

-+=′-′+= ?÷ + è? 查表 得 [ ]

2

= p S max 2002100 3.01 p s p p S MPa MPa s s s éùéù ===>= ???? 故底板不会被压溃 ② 结合面左边不出现缝隙

( ) 2 min

0 12 112742500 625000.8109700.106 4019208714027

p x C M zF F MPa A C C W s ?? ?--=′-′-= ?÷ + è? min 0.1060

p MPa s => 所以结合面处不会出现裂缝。

图5-1 螺栓受力示意图

NHX—Ⅲ系列高效转子式选粉机

NHX—Ⅲ系列高效转子式选粉机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概述 二、工作原理 三、结构特性 四、规格与性能 五、选粉机外形尺寸 六、基础布臵尺寸参考图 七、安装与试运要求 八、操作维修及检验 九、产品细度的调节 十、使用注意事项 十一、主轴轴承目录 十二、磨机圈流改造注意点一、概述

在水泥工业生产中,为提高粉磨系统的效率及降低产品的能耗,现普遍采用圈流粉磨系统。而作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选粉机,其性能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选粉机的研制工作一直受到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的重视。 NHX-Ⅲ系列高效抗结露组合型双转子选粉机是我公司技术人员结合国内外先进选粉机技术,将平面涡流理论较好地运用在旋风式选粉机上,自行研制开发的最新型选粉机设备。经使用证明,选粉效率达到85~90%,且细度调节方面灵活,性能稳定可靠。 二、工作原理 NHX-Ⅲ系列高效抗结露组合型双转子选粉机的系统结构示意图1,其工作原理为: 1、调节阀 2、调速电机 3、主轴 4、进料口 5、风岔管 6、上转子 7、旋风管 8、选粉室 9、撒料盘10、下转子11、滴流装置12、外锥13、内锥14、粗粉出口15、细粉出口16、风机 1、出磨物料由选粉机上部料斗进入选粉机内壳,落到与转子成一体的组合式螺旋桨撒料盘上,在撒料盘的高速旋转作用下向四周撒出,同时受螺旋桨撒料盘叶片产生的上升气流作用向上扬起,在撒料盘螺旋桨叶片上形成物料沸腾。物料中较细的颗粒向上飘起,呈悬浮分散状态,而较粗或较重的物料被撒料盘叶片分散沿筒壁落下,完成第一次选粉。

2、撒料盘下方设有下笼形转子10,下笼形转子主轴一起转动,形成涡旋气流,将沿筒壁落下的粗重的物料再次打散,其中的细粉向上扬起,重新回到循环风中,再次分级,粗粉经滴流装臵,从内锥体排出。 3、撒料盘上方设有上笼形转子6。在选粉室内,上笼形转子分级圈表面附近的气流及分散于气流中的物料在分级圈的带动下与分级圈一起作高速转动,在分级圈周围形成均匀强烈的涡旋气流。在此区域内,任何位臵的离心力与抽吸力的关系都恒定不变,气流中的物料所受的离心力,大小可通过调速电机2主轴3的转速来调节。当转速增大时,该力也增大,此时如果保持风量一定,则切割粒径减小,产品变细;若转速减低,则产品变粗。 4、经上笼形转子分级后的细颗粒随循环风进入外部各个旋风集尘器进风口加设了导风板,在内锥筒增设了反射屏,下端增设了减速板,从而使旋风集尘器流体阻力大幅度下降。循环风在导板作用下,以较高的风速进入旋风收集器。在蜗牛角扩大部分风速突然降低,加速颗粒沉降,也提高了旋风集尘器的集尘效率。 三、结构特性 与传统选粉机相比,NHX-Ⅲ系列高效抗结露组合型双转子选粉机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1、采用可拆换组合式螺旋桨撒料盘。既具有撒料作用,又产生了上升气流使撒料盘叶面上的物料颗粒沸腾呈分散状态,可使物料颗粒增设分级、分散性能。 2、分级原理先进。结合多种选粉机理,利用方向相反的离心力和气流向心吸力的相平衡,物料都经过分级界面分明的选粉区,故分级精度高。 3、串联而成的下笼形转子可将上选粉室分离的粗粉物料颗粒重新扬起打散,进一步分离出合格的细粉,同时保证机内涡旋气流的均匀性。 4、选粉机主轴采用无级调速,细度调节方面,灵敏可靠,且调节范围宽。 5、重新优化设计了选粉区、提升区的空间范围,提高了选粉效率。 6、采用新型高效低阻旋风集尘器、设备阻力低,集尘效率高。 7、在机内优化设计了弹性清扫器等多种结露装臵,抗结露效果好。

发电机大修抽转子方案

公司发电机大修抽转子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 公司 年月日

发电机A修抽转子方案 根据《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发电机大修宜解体抽转子,以便根据检查情况判明发电机定子、转子是否存在缺陷。为保证抽转子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特编制本方案如下: 一、编写依据 1、执行《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3 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 408-91 3、发电机出厂图纸 二、组织措施 1、现场指挥: 2、安全监督: 3、起重指挥: 3.1起重司索、行车人员: 4、电气专业负责人: 4.1励端工作人员: 4.2汽端工作人员: 4.3跟膛工作人员: 5、机务专业负责人: 5.1机务施工人员: 三、电机大修抽转子技术方案 ㈠、方法简述: 1、励侧用行车作支撑滑行。 2、膛内放置弧形滑板作滑道。 ㈡、抽转子工艺过程: 1、抽前准备工作: 1.1、在发电机轴线方向上的励侧设一牵引点。 1.2、工具落实:抽转子的弧形板、滑靴、滑板、支架、木护板、专用吊转子钢丝绳、1吨手拉葫芦、1吨钢丝绳(鼻)、#10铁丝、板手、橡皮垫、润滑脂、电筒、木垫板、小工具。1.3、拆除励磁电源电缆、刷架。 1.4、将电缆引线置平台以下。 1.5、拆除发电机端盖。

2、抽转子: 2.1拆除汽侧靠背轮螺丝。 2.2拆下励侧轴承上盖、上瓦。 2.3微微吊起发电机励侧转子,拆除励侧轴承。 2.4放下转子,松开钢丝绳。 2.5将垫子穿入定转子铁芯间下,长度以覆盖两侧端部绕组为宜。 2.6将专用弧形板的内弧面涂好润滑脂,用塑料薄膜覆盖好。 图一 2.7拆除发电机汽侧上瓦盖。 2.8拆除靠背轮螺丝等。 2.9移出励侧轴承支座,装入专用支架。 2.10将励侧转子连同轴承座微微吊起,抽掉绝缘垫片,铺好钢板,在钢板上涂上润滑脂后放下转子,使轴承座落在钢板上。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 2.11在靠背轮处用行车将转子轻微吊起,取下下瓦、下盖等。 2.12将弧形钢板从励侧转子上方穿入膛内,滑至转子下方,撤去塑料薄膜,调整好位置,在汽侧用铁丝将弧形钢板固定于轴承座底脚螺丝上。 2.13将系好绳子的滑板从汽侧穿入定子膛内(大护环内侧),绳子引至励侧以便牵引,装

选粉机使用维护规程

选粉机使用维护规程 1、目的 为了对选粉机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转。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宏达公司选粉机的使用维护。 3、术语、定义 3.1、空气调节阀:空气调节阀一般是指调整气体流量的调节阀。 3.2、壳体: 壳体内装设有导向叶片、缓冲板、空气密封圈、壳体侧面及顶盖开设有检查门。 3.3、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由立式或卧式调速电机、立式或卧式专用减速器、弹性联轴器等组成。 3.4、回转部分:回转部分由转子、主轴、轴承等组成。 4、职责 4.1点检人员负责提醒、督促与选粉机相关岗位、检修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对选粉机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选粉机工艺设备安全设施的完好。 4.2岗位工负责选粉机的正常操作,对选粉机设备按照设备润滑“五定”标准进行润滑,与点检人员共同做好对选粉机的日常点检与维护。 4.3当班岗位工负责选粉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当选粉机发生人身、设备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有立即停机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上报的权利。 5、内容及要求 5.1选粉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选粉机主要由壳体、回转部分、传动部分、润滑系统等组成。壳体部分由壳体、进料斗、弯管等组成。在壳体内装设有导向叶片、缓冲板、空气密封圈、壳体侧面及顶盖开设有检查门。回转部分由转子、主轴、轴承等组成。传动部分由立式或卧式调速电机、立式或卧式专用减速器、弹性联轴器等组成。

选粉机的工作原理是:物料由进料管喂入,在撒料盘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甩出。碰到缓冲挡板分散后,落到选分区。选分气流由切向的一次进风口和二次进风口沿水平涡壳进入,经固定的导流叶片进入选粉区,在选粉区内涡流叶片和水平隔板组成的水平回转涡轮使内外压差在整个选粉区维持不变,从而使选粉气流稳定均匀。选出的细粉随气流一起从出风管排出,通过机外除尘器收集而成为产品;粗粉沿集灰斗锥体下落由排料口排出。 5.2、选粉机设备原理图及参数: 5.2.1 选粉机整机结构图:

发电机穿转子方案(第二版2015.5.10)

目录 1.0 工程概况 (2) 2.0 制编依据 (2) 3.0 作业条件和施工准备 (2) 4.0 作业程序 (4) 5.0 作业的质量要求 (6) 6.0 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7) 7.0 绿色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 8.0 强制性条文 (8) 9.0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9) 附表1:安全交底记录 (10) 附表2:技术交底记录 (11) 附录一:计算书 (12) 附录二:危险源因素及控制 (13)

1.0工程概况 河南鹤壁鹤淇2×660WM发电机组的发电机本体是由东方电机厂制造生产,其型号为QFSN-600-2-22B。发电机由定子、转子、端盖及轴承、油密封装置、冷却器、出线盒、引出线及瓷套端子等部件组成。 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即定子线圈(包括定子引线)直接水冷,定子出线氢内冷,转子线圈直接氢冷(气隙取气方式),定子铁芯氢冷。发电机采用密闭循环通风冷却,基座内部的氢气由装于转子两端轴流式风扇驱动。集电环和电刷空气冷却,两集电环间设有离心式风扇。轴承为强迫润滑(由汽机润滑油系统供油)。发电机配有氢油水控制系统,以提供和控制发电机冷却用氢气,密封用油和定子线圈冷却用水。转子重量为67.5T。 本期工程汽机房配备两台由杭州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QQ100/20-28桥式起重机,主钩最大起升高度为28米,本方案为#1机发电机穿转子而作。 2.0制编依据 2.1《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2012); 2.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 2.3东方电机厂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2.4东方电机厂《汽轮发电机安装说明书》; 2.5东电一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2008版; 2.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 3.0作业条件和施工准备 3.1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共计23人) 起重 3人 操作工 10人 钳工 8人 吊车司机 2人 3.2

发电机抽装转子施工方案

国电吉林江南热电有限公司1号发电机抽装转子施工方案一、发电机主要参数

二、人员分工 大修专工:崔敬波 质检员:薄权 安全员:郗海东 班组负责人:王延杰 技术记录:杨勇 施工负责人:郝建国 起重指挥:王延杰 定子膛内工作人员:马东志路兴波 工作组成员:李轶群李方程朱福文栗新冯大鹏 王克伟刘红梅杨晶王永祥等16人 1 号吊车司机:张继华 2 号吊车司机:计伟 机务抢修负责人:吕涛 电气抢修负责人:于文峰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马涛 三、工期安排 发电机抽转子:9月8日 发电机装转子:9月27日 四、抽转子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采用的抽转子的方法,将所需的专用工具清点、准备齐全,并运至现场。

由于江南厂汽轮发电机采用自并励式(其型号QFSN-330-2型汽轮发电机),采用抽转子方法“双吊车一双滑块-滑板-装假轴法”。抽转子时,将滑板平铺在滑环两底中间,前端伸到发电机端盖下,后端向后延伸。 要求基本数据如下: a)灌浆面与滑环地脚平面间距离85mm。 b)膛外滑块底面至上环中心高1030mm。 c)轴中心线至滑环地脚平面距离为980mm。 d)滑板:40×1500×5000mm钢板。 e)梁用于滑环底座与发电机本体空洞的承接。 专用工具材料表

2、抽转子前,应由机务专业吊出盘车装置,露出发电机转子轴颈,分解联轴器,将发电机本体各部联接管路脱开,并能保证发电机励侧下半端盖可下沉550mm以上;土建专业应在发电机转子励侧轴向延伸方向中心位置确定锚点,清除障碍物,并保证可承受不少于5吨水平方向拉力。 3、组织工作组成员学习本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交待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并宣布各岗位人员名单及负责指挥人员名单。 4、本施工方案经各主管部门及总工程师批准后,可以执行。 5、经专业人员及起重负责人对起吊设备、行车试验、调整抱闸、检查确认没问题,方可进行抽装转子工作。 6、在起吊、抽装转子的过程中,应由起重负责人统一指挥,严禁乱指挥。有问题及时与指挥人联系。 7、起吊转子必须吊住转子大齿位置。 8、抽装转子时不允许转子触及定子上的任何部件,不得触及护环轴颈、滑环及风扇等。禁止吊护环或使用护环作为支重点。 9、起吊和移动转子时,转子必须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并将转子大齿置于垂直上下位置。在抽装转子时,发电机两端应各有二人于两侧用灯光监视转子在膛内的间隙。 10、进入定子膛内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绝缘胶底鞋,身上及衣袋内不得带有小刀、钥匙、打火机、硬币、钢笔等细小金属物品。 11、起吊转子两钢丝绳间距应划好记号(用油漆),找起吊中心。起

选粉机施工方案要点

高效选粉机施工技术方案 概述 工程名称:新泰中联泰丰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工程地点:该项目位于新泰市汶南镇南约5km伊家屋村西头,南侧为大海山,北侧距重兴水库约500m,东北侧泰新高速公路最近距场区约 1.2km,在场 区北侧约350m、与重兴水库之间有一条近东西向铁路穿过,为新矿集团汶南煤矿铁路专用线。 2.工作原理: 粉磨后的物料由选粉机的进料溜子口喂入,物料通过旋转的撒料盘和固定的缓冲板的作用在分散状态下被抛向导向叶片和转子间。一次风的送入,使物料在旋转的空气中进行分选,分选主要是根据离心力与旋转气流的向心力的平衡,达到有效的分级。二次风的送入增强了旋风作用,以保持必要的平衡,粗颗粒向下旋到导向叶片处仍被进入的一、二次风进行分选。 粗颗粒继续向下流动,当经锥体处时再受进入的三次空气的再一次分选,使之进一步除去混在粗粉中的细粉,最后选下的粗粉经锥体出料口排出。细粉由转子中心和空气一起由弯管排出,经收尘器收集为成品。 本机为负压操作,选粉空气可以是含尘气体,或外部空气或两中空气的混合体。作为一、二次气体从各自的空气入口沿切线方向进入选粉机,三次空气由下部锥体的三个方向进入选粉机,一、二次空气通过具有一定角度的固定导向叶片及转子的格板形成涡流,物料受气流作用分成粗粉、细粉。 靠这种独特的结构使物料能得到多次重复分选,而每次分选都是根据明确的力的平衡来完成,即使在设备大型化后方能形成一个均衡稳定的水平式涡 流,物料在选分区停留时间相当长,这保证了O-SEPA选粉机能在不同工业领 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技术参数 产品的各种技术参数: 详见工艺设备表 三、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及安装中的注意事项 3.1安装前应详细阅读随机技术文件及设备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安装第一环节的准确性。 3.2按设备的发运清单核查全部零部件数量及质量,并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3.3对土建提供的基础根据其交验资料进行核对,并对基础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移交给安装单位进行下一步工作。 3.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 3.5按顺序安装,每进行一步,要按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操作,确保质量第一原则。 3.6转子部件的零部件,必须按制造厂家指定的标记进行组装。 四、O-SEPA高效选粉机安装 安装前认真核对基础尺寸,基准线允许偏差士1.5mm,各基准中心线允许偏差 士1.0mm,认定无误后,按如下工序进行安装: 4.1在安装选粉机的楼板上确定和标记Oo、90o、180o、270o的方位,并确定和标出安装垫铁的基准线(见图一)

126 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1. 前言 本课题是进行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及改造。以往的选粉机结构 存在一些不是很合理的地方,且其选粉效率一直受到限制,不是很高。通过本课 题的一些设计改进,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1.1 本课题的来源和技术要求: a.本课题的来源:在使用传统转子式选粉机的水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现 了很多转子式选粉机的缺点和不足,选粉效率低功耗大满足不了现在的企业需 求。本课题的设想是经过一些改造,改进其原本的缺点,提高效率,尽量满足水 泥企业的需要。 b.技术要求:所有结构及其零部件设计后考虑技术性、加工工艺性、经济性, 并保证安装、使用、经济方便。要保证选粉机的运转平稳,节能高产。 1.2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 a. 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原来的转子不能提供稳定的分级力场,不 能提供稳定的分级力,进料受力不均影响选粉效率影响产量。原先的耐磨衬板成 本高,安装维修困难,且增大整机的重量给运输造成不便。原先的转子式选粉机 涡旋效果不理想选粉效果不佳。撒料盘易损坏,零件更换成本高且单件制作成本 较高。原先的润滑方式费用高,操作不便。 b. 本课题的设计总体思路:减速器传动虽然易磨损,零件更换成本高,但 其传动比较平稳。换成皮带传动,因为其传动比比较大,一级传动肯定是不行, 所以这里采用二级皮带传动,电机采用立式电机,并用焊接架支撑在顶盖上。内 部改造部分: 首先采用笼型转子,提高分级力场的稳定性。轴与轴套之间密封 采用油浴室润滑,降低费用操作方便。撒料盘放在转子上部,增大物料下落过程 的选粉几率。采用旋风筒增强选粉效果提高选粉效率。 1.3 预期的成果及其理论意义 通过对选粉机转子部件的设计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时间利 用率,提高选粉效率,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茶叶色选机主要的原理

茶叶色选机主要的原理 茶叶色选机是利用色选光电传感器/CCD镜头对茶物料中异色叶片进行筛选工作。由于茶叶烘干后极易破碎,所以为在保证茶物料品相前提下提高色选精度顾茶叶色选机选择多层阶梯式机械结构。正常工作前,要根据不良茶物料的比例和种类,设置色选模式和机器产量;然后将待分选的茶物料通过专用茶叶提升机输送到色选机的摆动进料斗里,经摆动进料斗至振动喂料器,后通过振动喂料器振动向上层溜槽滑道(即色选通道)供料,茶物料在溜槽滑道中通过找正轨道排列,形成速率较为均匀的茶物料流下滑到上色选光电传感器检测区或上CCD镜头检测分选区进行扫描、分辨、判别,茶物料流中得不良米由高速喷气嘴喷气剔除茶物料中得不良品。通过上层分选的茶物料落入下层料斗进入下层溜槽滑道再次利用色选光电传感器检测区或上CCD镜头检测分选区进行扫描、分辨、判别,剔除,分选后经良品与二次次品仓进入下道工序。专门茶叶色选机工作原理见图1。 现以中瑞微视茶叶色选机对绿茶拣梗为例进行茶叶色选机的拣梗原理说明(参数值借用该品牌性能参数)。在进行绿茶拣梗时,其色差测定系统对茶叶色泽组成参数进行测定,从而得出茶叶色泽偏绿或偏黄的程度,一般情况下“-a*”值表示茶叶色泽偏绿的程度,“b*”值表示茶叶色泽偏黄的程度,“L”值代表茶叶的明亮度。而所有名优绿茶的插条和茶梗颜色存在颜色差别即色差,一般插条色泽绿翠,而茶梗色泽偏黄。故色差测定系统进行测定时,色泽偏绿的茶叶,“-a*”值也就偏大,并且茶条越嫩,“-a*”值就越大,满足一定要求的茶叶会被装有绿色色彩信号色差感应系统的茶叶摄像用彩色CCD镜头所捕捉,并进行摄影,然后将所摄影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发出指令,使茶叶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第2次拣梗或

抽、穿发电机转子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抽、穿发电机转子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抽、穿发电机转子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 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人员组织: 下列人员必须到位 1、厂部安全员 2、检修部主任或副主任 3、检修部安全员 4、汽机、电气专业专工 5、电机班、起重班班长或技术员 6、起重负责人 7、施工负责人 8、施工人员 钳工

起重工 行车司机 二、作业人员要求: 1、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联系)人须召集工作票上所列出人员,向工作组 成员交待清楚工作任务,并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检查工作人员是否对交待的安全事项都清楚。 2、所有参加本次工作的人员应穿棉制工作服、戴好安全帽、手套等安全防 护用品。起重工作负责人开工前,必须亲自检查工作中使用的起重工器具应完好无损,特别应仔细检查起吊所用的卡环、葫芦、钢丝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进入发电机定子内施工人员必须身着连体服和软底胶鞋,严禁身上携带任何物品。

选粉机施工方案

高效选粉机施工技术方案 一、概述 工程名称:新泰中联泰丰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工程地点:该项目位于新泰市汶南镇南约5km伊家屋村西头,南侧为大海山,北侧距重兴水库约500m,东北侧泰新高速公路最近距场区约1.2km,在场区北侧约350m、与重兴水库之间有一条近东西向铁路穿过,为新矿集团汶南煤矿铁路专用线。 2.工作原理: 粉磨后的物料由选粉机的进料溜子口喂入,物料通过旋转的撒料盘和固定的缓冲板的作用在分散状态下被抛向导向叶片和转子间。一次风的送入,使物料在旋转的空气中进行分选,分选主要是根据离心力与旋转气流的向心力的平衡,达到有效的分级。二次风的送入增强了旋风作用,以保持必要的平衡,粗颗粒向下旋到导向叶片处仍被进入的一、二次风进行分选。 粗颗粒继续向下流动,当经锥体处时再受进入的三次空气的再一次分选,使之进一步除去混在粗粉中的细粉,最后选下的粗粉经锥体出料口排出。细粉由转子中心和空气一起由弯管排出,经收尘器收集为成品。 本机为负压操作,选粉空气可以是含尘气体,或外部空气或两中空气的混合体。作为一、二次气体从各自的空气入口沿切线方向进入选粉机,三次空气由下部锥体的三个方向进入选粉机,一、二次空气通过具有一定角度的固定导向叶片及转子的格板形成涡流,物料受气流作用分成粗粉、细粉。 靠这种独特的结构使物料能得到多次重复分选,而每次分选都是根据明确的力的平衡来完成,即使在设备大型化后方能形成一个均衡稳定的水平式涡流,

物料在选分区停留时间相当长,这保证了O-SEPA选粉机能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技术参数 产品的各种技术参数: 详见工艺设备表 三、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及安装中的注意事项 3.1 安装前应详细阅读随机技术文件及设备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安装第一环节的准确性。 3.2 按设备的发运清单核查全部零部件数量及质量,并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3.3 对土建提供的基础根据其交验资料进行核对,并对基础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移交给安装单位进行下一步工作。 3.4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 3.5 按顺序安装,每进行一步,要按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操作,确保质量第一原则。 3.6转子部件的零部件,必须按制造厂家指定的标记进行组装。 四、O-SEPA高效选粉机安装 安装前认真核对基础尺寸,基准线允许偏差±1.5mm,各基准中心线允许偏差±1.0mm,认定无误后,按如下工序进行安装: 4.1 在安装选粉机的楼板上确定和标记0o、90o、180o、270o的方位,并确定和标出安装垫铁的基准线(见图一) 27090o

抽、穿发电机转子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抽、穿发电机转子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抽、穿发电机转子起重作业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人员组织: 下列人员必须到位 1、厂部安全员 2、检修部主任或副主任 3、检修部安全员 4、汽机、电气专业专工 5、电机班、起重班班长或技术员 6、起重负责人 7、施工负责人 8、施工人员 钳工 起重工

行车司机 二、作业人员要求: 1、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联系)人须召集工作票上所列出人员,向工作组成员交待清楚工作任务,并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检查工作人员是否对交待的安全事项都清楚。 2、所有参加本次工作的人员应穿棉制工作服、戴好安全帽、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起重工作负责人开工前,必须亲自检查工作中使用的起重工器具应完好无损,特别应仔细检查起吊所用的卡环、葫芦、钢丝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进入发电机定子内施工人员必须身

着连体服和软底胶鞋,严禁身上携带任何物品。 3、参加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明确起重负责人统一指挥.起重工作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工作组成员应明确工作方法、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安全注意事项。 4、指挥信号要清楚明了。 5、起吊过程中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八不吊”之规定 6、行车司机必须精力充沛,不得做与本工作无关的事。抽、穿转子时集中精力听从指挥, 行车操作动作速度应缓慢,以防止由于速度过快转子发生晃动,造成碰撞定子。

发电机抽转子施工步骤

发电机抽转子施工步骤 1.发电机抽转子前的检查 1.1检查发电机两侧上端盖、上瓦已拆除,下端盖的下瓦已更换为转子支架。 1.2检查发电机转子两侧风叶已拆除。 1.3检查发电机定子两侧汽隙挡板已拆除。 1.4检查发电机转子与汽轮机转子靠背轮已脱开,转子已向励侧移动25.4mm左右。1.5检查励侧风扇喷咀有关的静叶环已拆除。 1.6检查转子磁极中心(大齿)处于垂直中心线位置。 1.7检查发电机励侧轴头上转子牵引工具已安装好。 1.8检查在发电机汽侧转子支撑在转子支架上,轴颈保护完好。 1.9检查在发电机励侧转子支撑在转子支架上,轴颈保护完好。 1.10检查滑板已打过蜡,清洁无杂物。 1.11检查滑块已打过蜡,清洁无杂物,绑扎牢固。 1.12检查穿绳子的8号线已用塑料带扎好,光滑无毛刺。 1.15检查两侧预放置转子的弧形枕木已准备好,检查包裹发电机转子用的铜皮、纸板已准备好。 1.16检查垫在滑板下面的橡胶垫(定子铁心保护工具)已准备好,并已覆盖定子端部。1.17检查发电机汽侧轴颈处滑块已固定好,轴颈表面保护良好,并正对上方。 2.抽发电机转子 2.1用两台行车同时抬吊起转子,调整转子至水平和四周间隙均匀后,拆下发电机两侧转子支架,两台行车同时向励侧行走,行车行走要平稳缓慢,并通知机务人员监视发电机靠背轮,防止碰撞靠背轮外壳,使励侧转子护环平稳退入铁芯,待转子汽侧轴颈支块进入汽侧内端盖以后,将轴颈支块翻转180度,正对下方,紧固牢固。 2.2励侧行车稍稍抬高转子,用事先准备好的8号线从励侧穿入定子铁心保护工具的尼龙绳,将定子铁心保护工具和滑板从定转子间隙中分别缓慢拉入,注意仔细检查定子铁心保护工具,确认没有被铁心撕下碎片或脱开。 2.3从励侧装入滑块,用绳子将滑块拉到距离汽侧护环内沿100mm处,松下#1行车,使转子滑块受力。此时检查发电机转子大齿搁在滑块上,用水平尺检查转子的水平情况。2.4用木板将滑板在励侧下部外端盖上支撑住,以防止滑板向励侧移动。 2.5用钢丝绳将两个五吨葫芦一端与牵引工具联接,一端与抽转子的专用钢丝绳联接,并拉紧。 2.6在起重人员的统一指挥下,用#2行车吊好转子,用两个五吨葫芦同时将转子向励侧牵引,此时,电气人员在汽、励两侧严密监视定、转子间隙,防止发生磨擦碰撞。当发现间隙有明显变化时,应立即向指挥人员汇报并停止牵引。 2.7当汽侧靠背进入定子膛子内且已过第三块阶梯形槽楔,行车应停止行走。将#2行车吊钩稍放下一些,使转子汽侧轴颈支块垫在滑板上,并受力;继续用倒链牵引转子。待护环内侧滑块接近定子励侧铁心阶梯段后,#2行车稍稍提起吊钩,从励侧拿出护环内侧滑块。(注意:不得让阶梯铁芯段受力)。 2.8调整转子至水平位置,继续抽转子,当转子抽出五分之四(B对轮滑轮不得吃力在梯形上),转子重心可绕尼龙绳索位置时,缓慢将转子励侧轴颈放置在木方支架上。 2.9在转子重心处裹上纸板保护,绕一圈尼龙绳索,并进行长短和中心调平。 2.10指挥#2行车轻微吊起转子,检查起吊重心是否正确,转子调水平后,拿走转子励侧支撑木方,用#2行车抽出转子。 2.11将转子吊至事先准备好的弧形枕木上。 2.12松下#2行车,整个抽转子工作结束,用事先准备好的帆布盖住转子。

高效笼式选粉机选型计算

高效笼式选粉机选型计算 2008-2-27 作者: 作者:王仲春、曾荣 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阐明了高效笼式选粉机的分离粒度、生产能力、动力配备的计算公式和有关工艺参数的影响,为正确选型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高效笼式选粉机是第三代选粉机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设有笼型转子和整流导风叶。不具备此特征的不能算作第三代高效选粉机。选粉机的选型计算将涉及分离粒度、生产能力、动力配置等问题,现阐述如下: 1 分离粒度 选粉机的分离粒度是指某粒度进入粗粉和细粉的数量相等时的粒径。按选粉领域述语称切割粒径,用X50,μm表示。X50可以从Tromp曲线上求得。在选粉机分选时如以t表示喂料中某一粒径的颗粒在分选以后进入粗粉的百分比。以可选性t和粒径x作图,得到的曲线称Tromp曲线,学述名称为部分分选曲线。亦有人以t’表示,即喂料中某一粒级在分选后进入细粉的百分数,实际上t’=100-t。t’和一般常用的选粉效率η两者概念上是不同的。选粉效率是指进入成品中小于某一粒级的累计重量和该粒级在喂料中累计重量百分比。t’是单指某一粒级,而η是指小于某一粒级的累计值。分离粒径X50是t为50%时的粒径μm。 在实际选型时,人们要求的是成品细度,因此必须搞清成品细度和分离粒度之间的关系。通常生料成品用 R80μm%,水泥用R45μm%、比表面积cm2/g表示。有时亦会用d50、d63.2、d80、d97等粒度表示,分别代表50%、63.2%、80%、97%通过时的粒径。表1是有关o’sepa选粉机实际生产资料。

由表1作不同比面积时的粒度分布曲线,见图1,可求得有关成品比面积和各种表示粒度之间的关系,见表2。 由表2可作图1:

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毕业设计

优秀设计 1. 前言 本课题是进行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及改造。以往的选粉机结构存在一些不是很合理的地方,且其选粉效率一直受到限制,不是很高。通过本课题的一些设计改进,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1 本课题的来源和技术要求: a.本课题的来源:在使用传统转子式选粉机的水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转子式选粉机的缺点和不足,选粉效率低功耗大满足不了现在的企业需求。本课题的设想是经过一些改造,改进其原本的缺点,提高效率,尽量满足水泥企业的需要。 b.技术要求:所有结构及其零部件设计后考虑技术性、加工工艺性、经济性,并保证安装、使用、经济方便。要保证选粉机的运转平稳,节能高产。 1.2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设计总体思路: a. 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原来的转子不能提供稳定的分级力场,不能提供稳定的分级力,进料受力不均影响选粉效率影响产量。原先的耐磨衬板成本高,安装维修困难,且增大整机的重量给运输造成不便。原先的转子式选粉机涡旋效果不理想选粉效果不佳。撒料盘易损坏,零件更换成本高且单件制作成本较高。原先的润滑方式费用高,操作不便。 b. 本课题的设计总体思路:减速器传动虽然易磨损,零件更换成本高,但其传动比较平稳。换成皮带传动,因为其传动比比较大,一级传动肯定是不行,所以这里采用二级皮带传动,电机采用立式电机,并用焊接架支撑在顶盖上。内部改造部分:首先采用笼型转子,提高分级力场的稳定性。轴与轴套之间密封采用油浴室润滑,降低费用操作方便。撒料盘放在转子上部,增大物料下落过程的选粉几率。采用旋风筒增强选粉效果提高选粉效率。 1.3 预期的成果及其理论意义 通过对选粉机转子部件的设计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时间利用率,提高选粉效率,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发电机抽转子方案

编号:GHTD-SBDYSG-001

目录 检修概况………………………………………………( 2 )检修组织机构………………………………………………( 2 )检修工艺及措施……………………………………………( 2 )检修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5)检修人力资源配置…………………………………………( 6 )检修材料……………………………………………………( 6 )检修目标及控制措施………………………………………( 8 )检修质量验收………………………………………………(9 )校核计算……………………………………………………( 10)

一、检修概况 潮电1号发电机是哈尔滨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QFSN-600-2优化型600MW水氢氢汽轮发电机机组,发电机转子是发电机产生磁场的主要部件,转子总重65吨,全长12151mm,转子直径Φ1140 mm。 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将检查合格的转子通过专用工具从发电机励端穿进定子,并支承在两端的端盖轴承上。 二、检修组织机构及职责 机构 项目经理: 现场总指挥: 现场副总指挥: 安全负责: 质量负责: 技术负责: 现场协调: 施工负责: 起重指挥: 起重人员: 行车司机: 励端监护人员: 汽端监护人员: 定子膛监护人员: 检修人员: 现场保卫: 职责 现场总指挥: 负责发电机抽转子的全面工作。现场施工人员的总体协调工作,把握发电机抽转子整体的质量、安全、进度,保证抽转子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场副总指挥: 协助现场总指挥的工作。

安全负责: 负责发电机抽转子的安全监察工作,监督发电机抽转子安全措施的执行,保持现场施工文明整洁。检查发现抽转子过程中人员、工机具、作业程序等存在安全 隐患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质量负责: 负责发电机抽转子的质量监察工作,监督发电机抽转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其程序文件的正确执行。负责质量验收工作。检查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技术负责: 负责抽转子现场的技术支持,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抽转子的文件包、安全风险预控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和其它相关技术文件。在施工过程中按所编著的技术文 件执行,负责质量验收工作。负责与电厂协调联系。 现场协调:负责抽转子相关的施工人员及工机具的协调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施工负责: 负责现场抽转子施工的人员组织工作,服从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工作安排,对抽转子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合理安排并检查抽转子成员的工作。 起重指挥: 负责发电机抽转子起重工作的总体指挥,执行抽转子的起重方案。安排并检查起重人员的工作。 起重人员: 服从起重指挥的工作安排,负责起重工作。 行车司机: 分别负责两台行车的操作,服从起重人员的指挥。 励端、汽端和定子膛监护人员: 负责抽转子时相应部位的监护工作,防止设备的损伤,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服从施工负责人的工作安排。 检修人员: 配合抽转子工作,受施工负责人灵活机动的调遣。 现场保卫: 负责抽转子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凭证出入,工机具登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抽转子的施工现场。 三、检修工艺及措施 1.抽转子前准备 1.1 检查确认抽转子具备条件: 1.1.1发电机两端上半端盖已拆除; 1.1.1发电机两端内端盖已拆除; 1.1.3发电机两端风扇挡风圈已拆除; 1.1.4发电机两端轴承及密封瓦座已解体拆除; 1.1.5专用工具及材料已准备齐全。 1.1.6转子专用支架已准备好并放置在规定的检修位置。

24 FXS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的设计与改造

FXS 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的设计与改造 引言 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性能优于普通旋风选粉机的高效涡流选粉机和 O-SEPA 型 选粉机在水泥厂的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益。但由于高效涡流选粉机工艺布置中须配用大容量的除尘器,一次性投资比较高, 这对于国内小厂比较普遍的情况来说, 如果要用高效涡流选粉工艺来替代普通离心选 粉机,就存在改造投资大、改造时间长、设备安装没有空间和位置、施工困难、严重 影响正常生产等难题。 为此根据厂家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旋风式选粉机进行必要和适 当的改造,达到节能增产的目的。 自英国人 Mumford 和 Moodie 利用空气分级原理于 1885 年研制出第一台选粉机 以来,到现在已经过了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虽有新型 选粉机不断涌现。 旋风式选粉机作为闭路粉磨的第二代分级设备,因其选粉效率较第一代分级设备 ———离心式选粉机高,具有细度调节方便、设备磨损件少、适宜于比表面积高的物 料的分选等优势,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我国水泥行业得到了较好推广,几乎成为 当时新建和改建闭路粉磨系统的首选方案。 选粉机是水泥企业圈流磨系统的关键分级 设备,该设备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圈流系统的产量及成品的质量。目前,水泥企业无 论是新建生产线,还是老厂节能技改,都较多地采用带选粉机的圈流磨系统。 但旋风式选粉机存在着选粉效率低,磨机产量低,比表面积波动大,积灰严重等问 题。 原因分析是:系统漏风,干扰选粉区分选和旋风筒收尘?风力分布不均匀,主凤管分布 不均匀,含尘浓度高?旋风筒本身的缺陷?主风管摆放不合理,易积灰。 贵州水城水泥厂Φ3×9m水泥磨,圈流,配Φ2.8m旋风选粉机,山东建材机械厂 制造,95 年使用,其两种品种:po42.5:比表面积>340m 2 /kg,细度<1.5%,矿渣掺量 10%,台时产量 27~28t/h,选粉效率 45%,循环负荷 200~300%;po42.5R:比表面 积>360m 2 /kg,细度<1.5%,矿渣掺量 9%,台时产量 23~25t/h,选粉效率 40%,循环负 荷200~260%。 该厂根据《水泥》2003.2 中”双出风口旋风分离器技术改造旋风选粉机”的线 索,调研了盐城工学院倪文龙在霸王山水泥厂Φ2.8m 选粉机改造实施的成功经验,该

选粉机说明书

NHX—Ⅲ系列高效转子式选粉机 使 用 说 明 书

目录 一、概述 二、工作原理 三、结构特性 四、规格与性能 五、选粉机外形尺寸 六、基础布臵尺寸参考图 七、安装与试运要求 八、操作维修及检验 九、产品细度的调节 十、使用注意事项 十一、主轴轴承目录 十二、磨机圈流改造注意点

一、概述 在水泥工业生产中,为提高粉磨系统的效率及降低产品的能耗,现普遍采用圈流粉磨系统。而作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选粉机,其性能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选粉机的研制工作一直受到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的重视。 NHX-Ⅲ系列高效抗结露组合型双转子选粉机是我公司技术人员结合国内外先进选粉机技术,将平面涡流理论较好地运用在旋风式选粉机上,自行研制开发的最新型选粉机设备。经使用证明,选粉效率达到85~90%,且细度调节方面灵活,性能稳定可靠。 二、工作原理 NHX-Ⅲ系列高效抗结露组合型双转子选粉机的系统结构示意图1,其工作原理为: 1、调节阀 2、调速电机 3、主轴 4、进料口 5、风岔管 6、上转子 7、旋风管 8、选粉室 9、撒料盘10、下转子11、滴流装置12、外锥13、内锥14、粗粉出口15、细粉出口16、风机

1、出磨物料由选粉机上部料斗进入选粉机内壳,落到与转子成一体的组合式螺旋桨撒料盘上,在撒料盘的高速旋转作用下向四周撒出,同时受螺旋桨撒料盘叶片产生的上升气流作用向上扬起,在撒料盘螺旋桨叶片上形成物料沸腾。物料中较细的颗粒向上飘起,呈悬浮分散状态,而较粗或较重的物料被撒料盘叶片分散沿筒壁落下,完成第一次选粉。 2、撒料盘下方设有下笼形转子10,下笼形转子主轴一起转动,形成涡旋气流,将沿筒壁落下的粗重的物料再次打散,其中的细粉向上扬起,重新回到循环风中,再次分级,粗粉经滴流装臵,从内锥体排出。 3、撒料盘上方设有上笼形转子6。在选粉室内,上笼形转子分级圈表面附近的气流及分散于气流中的物料在分级圈的带动下与分级圈一起作高速转动,在分级圈周围形成均匀强烈的涡旋气流。在此区域内,任何位臵的离心力与抽吸力的关系都恒定不变,气流中的物料所受的离心力,大小可通过调速电机2主轴3的转速来调节。当转速增大时,该力也增大,此时如果保持风量一定,则切割粒径减小,产品变细;若转速减低,则产品变粗。 4、经上笼形转子分级后的细颗粒随循环风进入外部各个旋风集尘器进风口加设了导风板,在内锥筒增设了反射屏,下端增设了减速板,从而使旋风集尘器流体阻力大幅度下降。循环风在导板作用下,以较高的风速进入旋风收集器。在蜗牛角扩大部分风速突然降低,加速颗粒沉降,也提高了旋风集尘器的集尘效率。 三、结构特性 与传统选粉机相比,NHX-Ⅲ系列高效抗结露组合型双转子选粉机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1、采用可拆换组合式螺旋桨撒料盘。既具有撒料作用,又产生了上升气流使撒料盘叶面上的物料颗粒沸腾呈分散状态,可使物料颗粒增设分级、分散性能。 2、分级原理先进。结合多种选粉机理,利用方向相反的离心力和气流向心吸力的相平衡,物料都经过分级界面分明的选粉区,故分级精度高。 3、串联而成的下笼形转子可将上选粉室分离的粗粉物料颗粒重新扬起

发电机抽穿转子方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正式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发电机穿转子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转子捆绑绳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转子吊装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保证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的具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