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

4.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2012.07.30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软件体系结构

课程名称:软件体系结构 课程编号:C304 课程学分:2 适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体系结构 Software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开设选修课。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设计的高级课程,对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今后从事大型软件开发工作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在概念上建立从体系结构看待软件系统的观念,理解体系结构设计的优劣对软件系统质量的影响;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建模、评价与检测的方法,能够应用上述方法评价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2、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2学时) 1、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简介 2、时序逻辑描述语言LOTOS简介 3、实例研究:流媒体信道调度模型及描述

第三章软件体系结构一致性检测(2学时) 1、软件体系结构一致性 2、软件体系结构一致性测试算法 3、实例研究1-三层C/S结构一致性检测 第四章软件体系结构评价(4学时) 1、软件体系结构评价模型 2、软件体系结构性能评价 3、软件体系结构可靠性评价 4、实例研究基于C/S结构的视频点播系统性能研究 第五章软件体系结构案例分析(16学时) 1、COBAR体系结构简介 2、P2P体系结构简介 3、网格体系结构简介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面向对象程序》及《分布式数据库》,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大型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体会到软件开发中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结合本研究室的研究课题,评价软件体系结构的性能。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建立软件体系结构的性能模型和可靠性模型,以实际系统为被背景评价软件体系的性能。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一、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体系主要组成包括: 1. 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 、ROM 、Flash 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 接口(A/D 、D/A 、I/O 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 中。 软件层功能层

2. 中间层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 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 3. 系统软件层 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 功能层 功能层主要由实现某种或某几项任务而被开发运行于操作系统上的程序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硬件的设计 本网关硬件环境以单片机S3C2440芯片和DM9000以太网控制芯片为主,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机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机设计与实现 摘要:手机编程是一个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技术。本文以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目标设备,从编程技术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手机数据传输逻辑结构三个方面,研究其逻辑结构和编程特点。 关键词:嵌入式;移动通信;智能手机; Abstract: Mobile phone programming is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embedded system based on the mobile phone as the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latform,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mobile phone data transmission logic structure, the logic structure and programming features. Keywords:Embedded;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0引言 随着3G通信、智能手机等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通讯工具。目前智能手机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彩信、摄像、网上漫游、移动办公以及程序下载等附加增值业务的嵌入式应用平台。无论在消费领域还是企业级应用领域,智能化移动应用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针对手机设计特点,本文基于嵌入式技术和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对智能手机的硬件平台、人机界面、软件编程技术提出设计和解决方案。 1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原理 目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机技术研究领域主要包含三方面:手机硬件平台研究;手机操作系统移植;手机应用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1.1手机硬件平台 手机硬件平台即硬件整体解决方案是指厂家提供的CPU、DSP、ADC、DAC 及RF等关键芯片组和设计方案。智能手机的其它外围设备还有LCD、Touch panel、Audio CODEC、USB和串口等。手机设计过程中硬件平台的核心微处理器,目前存在的最高的是八核,英特尔正致力于开发十六核的处理器。 早期手机内部多采用单核结构,即CPU+DSP方案。此时CPU主要负责通信协议(例如GSM、CDMA等)的合成和解析,完成与基站间的可靠通信,同时实现用户界面(UI或MMI)。DSP承担和数值计算相关的任务,如语音编解码、安全层的各种算法等。在双核智能手机中,一个CPU(基频处理器)负责处理通信协议,另一个CPU(应用处理器)负责UI、java虚拟机、嵌入式浏览器等应用功能。两个CPU可以做在一个芯片内,也可以分开。目前国内在基频处理器领域还没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手机生产厂家多采用双CPU方案,即采用国外厂家生产的基频处理器及配套平台,自主研发应用主要处理器工作平台和应用软件。 1.2嵌入式手机操作系统 在手机软件整体解决方案中,操作系统负责提供多任务调度、动态内存分配、数据通信机制的管理等。前些年市场上主流智能手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 Mobile、Symbian、Palm、Android、Linux等。目前Android系统的手机风靡一时,而Symbian 、Palm系统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手机更新换代非常的快,不知道以后操作系统的历史会怎样的发展。 Linux手机操作系统是由计算机Linux操作系统变化而来,支持32位和64位处理器。Linux最初是由Linux Torvalds编写及发布的,源代码公开、可免费使用的操作系统。后来,又通过Intemet上成百上千的程序员加入,使Linux成

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结构图

--WORD格式--可编辑-- 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体系表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的编排结构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结构图,如图所示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一览表,见表 A.1 。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 1 标准化 2 经济 3 安全 4 环境 5 质量 6 计量 7 电力建设 8 电力生产 9 信息化10 其他 1.1标准 2.1经济 3.1安全 4.1环境 5.1质量 6.1计量 7.1 电力建设 8.1 电力生产 9.1信息化10.1其他化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法律 1.2标准 2.2经济 3.2安全 4.2环境 5.2质量 6.2计量 7.2 电力建设 8.2 电力生产 9.2信息化10.2其他化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法规 1.3标准 2.3经济 3.3安全 4.3环境 5.3质量 6.3计量 7.3 电力建设 8.3 电力生产 9.3信息化10.3其他化行政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行政规章 规章章章章章章7.4 电力建设8.4 电力生产9.4信息化10.4其他1.4标准 2.4经济 3.4安全 4.4环境 5.4质量 6.4计量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规范性文化规范化规范规范性规范性规范性规范性7.5 电力建设8.5 电力生产件件 性文件性文件文件文件文件文件方针政策文方针政策文9.5信息化10.5其他1.5标准 2.5经济 3.5安全 4.5环境 5.5质量 6.5计量件件方针政策方针政策化方针方针政方针政方针政方针政方针政文件文件 政策文策文件策文件策文件策文件策文件 件 图 A.1 适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方针政策文件结构图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第一章: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国内普遍看法: 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2、软件体系结构涉及哪几种结构: 1、模块结构(Module) 系统如何被构造为一组代码或数据单元的决策 2、构件和连接件结构(Component-And-Connector,C&C) 系统如何被设计为一组具有运行时行为(构件)和交互(连接件)的元素 3、分配结构(Allocation) 展示如何将来自于模块结构或C&C结构的单元映射到非软件结构(硬件、开发组和文件系统) 3、视图视点模型 视点(View point) ISO/IEC 42010:2007 (IEEE-Std-1471-2000)中规定:视点是一个有关单个视图的规格说明。 视图是基于某一视点对整个系统的一种表达。一个视图可由一个或多个架构模型组成 架构模型 架构意义上的图及其文字描述(如软件架构结构图) 视图模型 一个视图是关于整个系统某一方面的表达,一个视图模型则是指一组用来构建 4、软件体系结构核心原模型 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复用的软件结构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2.连接件(Connector):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并实现构件 之间的连接

特性:1)方向性2)角色3)激发性4)响应特征 第二章 1、软件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分别对软件架构产生的影响 功能性需求: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在运行时接收外部激励时所做出的行为或响应。 质量属性需求:这些需求对功能或整个产品的质量描述。 约束:一种零度自由的设计决策,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 质量原意是指好的程度,与目标吻合的程度,在软件工程领域,目标自然就是需求。 对任何系统而言,能按照功能需求正确执行应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质量属性的优劣程度反映了设计是否成功以及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 系统或软件架构的相关视图的集合,这样一组从不同视角表达系统的视图组合在一起构成对系统比较完整的表达

详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特点及架构

详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特点及架构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计算机、汽车、航天飞机等等。提到嵌入式系统首先联想到单片机,是的,MCU是最基础和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与模拟电路或其他功能电路组成的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或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在手机、机顶盒等功能复杂的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嵌入式系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由8位处理向32位过渡·由单核向多核过渡·向网络化功能发展·MCU、FPGA、ARM、DSP等齐头并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呈多元化趋势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一定的架构的,即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生产处理器的厂家很多,但拥有IP核的屈指可数。有自己的IP核,光靠卖IP核即可坐拥城池。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专有架构和标准架构之分,在MCU(微控制器)产品上,像瑞萨(Renesas)、飞思卡尔(Freescale)、NEC都拥有自己得专有IP核,而其他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标准架构。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RISC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等等,都是属于RISC处理器的范畴。不过这些处理器虽然同样是属于RISC体系,但是在指令集设计与处理单元的结构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彼此完全不能兼容,在特定平台上所开发的软件无法直接为另一硬件平台所用,而必须经过重新编译。 其次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体系,我们所熟知的Intel的X86处理器就属于CISC体系,CISC体系其实是非常低效率的体系,其指令集结构上背负了太多包袱,贪大求全,导致芯片结构的复杂度被极大的提升。过去被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X86处理器,多为旧世代的产品,比如说,工业计算机中仍可常见数年前早已退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Pentium3处理器。由于此世代的产品效能与功耗比可以说是过去X86体系的甜蜜点,加上已经被市场长久验证,稳定性高,故常被应用于效能需求不高,但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如工控设备等产品。 1、RISC家族之ARM处理器 ARM 公司于1991年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目前,采用ARM技术智能财产(IP)核心的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ARM技术不止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甚至可以说,ARM 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RM处理器架构,可分为ARM7、ARM9以及ARM11,新推出的Cortex系列尚在进行开发验证,市面上还未有相关产品推出。ARM也是嵌入式处理器中首先推出多核心架构的厂商。ARM 首个多核心架构为ARM11 MPCore,架构于原先的ARM11处理器核心之上。ARM11核心是发布于2002年10月份,为了进一步提升效能,其管线长度扩展到8阶,处理单元则增加为预取、译码、发送、转换/MAC1、执行/MAC2、内存存取/MAC3和写入等八个单元,体系上属于ARM V6指令集架构。ARM11采用当时最先进的0.13μm制造制程,运行频率最高可达500到700MHz。如果采用90nm制程,ARM11核心的工作频率能够轻松达到1GHz以上—对于嵌入式处理器来说,这显然是个相当惊人的程度,不过显然1GHz在ARM11体系中不算是个均衡的设定,因此几乎没有厂商推出达到1GHz的ARM11架构处理器。 ARM11的逻辑核心也经过大量的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静/动态组合转换的预测功能”。ARM11的执行单元包含一个64位、4种状态的地址转换缓冲,它主要用来储存最近使用过的转换地址。当采用动态转换预测机制而无法在寻址缓冲内找到正确的地址时,静态转换预测功能就会立刻接替它的位置。在实际测试中,单纯采用动态预测的准确率为88%,单纯采用静态预测机制的准确率只有77%,而ARM11的静/动态预测组合机制可实现92%的高准确率。针对高时脉速度带来功耗增加的问题,ARM11采用一项名为“IEM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r)”的智能电源管理技术,该技术可根据任务负荷情况动态调节处理器的电压,进而有效降低自身的功耗。这一系列改进让ARM11的功耗效能比得以继续提高,平均每MHz只需消耗0.6mW(有快取时为0.8mW)的电力,处理器的最高效能可达到660 Dhrystone MIPS,远超过上一代产品。至于ARM11 MPCore,其在架构上与ARM11同样属于V6指令体系。根据不同应用的需要,MPCore可以被配置为1-4个处理器的组合方式,根据官方资料,其最高性能约可达到2600 Dhrystone MIPS的程度。MPCore是标准的同质多核心处理器,组成MPCore的是4个基于ARM11架构的处理器核心,由于多核心设计的优点是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让处理器的性能获得明显提升,因此可望在多任务应用中拥有良好的表现,这一点很适合未来家庭消费电子的需要。例如,机顶盒在录制多个频道电视节目的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收看数字视频点播节目、车内导航系统在提供导航功能的同时,仍然有余力可以向后座乘客播放各类视频码流等。 2、RISC家族之MIPS处理器 MIPS是美国历史悠久的RISC处理器体系,其架构的设计,也如美国人的性格一般,相当的大气且理想化。MIPS架构起源,可追溯到1980年代,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同时开始RISC架构处理器的研究。MIPS公司成立于1984年,随后在1986年推出第一款R2000处理器,在1992年时被SGI所并购,但随着MIPS架构在桌面市场的失守,后来在1998年脱离了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并且在1999年重新制定公司策略,将市场目标导向嵌入式系统,并且统一旗下处理器架构,区分为32-bit以及64-bit两大家族,以技术授权成为主要营利模式。 MIPS除了在手机中应用得比例极小外,其在一般数字消费性、网络语音、个人娱乐、通讯、与商务应用市场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不过近年来因为其它IP授权公司的兴起,其占有比率稍有衰退。MIPS应用最为广泛的应属家庭视听电器(包含机顶盒)、网通产品以及汽车电子方面。对于MIPS,其核心技术强调的是多执行绪处理能力(Multiple issue,国内也通常称作多发射核技术,以下以此称谓)。一般来说,多核心与多发射是两个并不是互斥的体系,可以彼此结合,然而在嵌入式领域,ARM与MIPS这两大处理器IP厂商对这两个架构的态度不同,造成这两个架构在嵌入式市场上对抗的结果。 MIPS 的多发射体系为MIPS34K系列,此为32位架构处理器,从架构上来看,其实多发射核技术只是为了尽量避免处理单元闲置浪费而为的折衷手段,就是将处理器中的闲置处理单元,分割出来虚拟为另一个核心,以提高处理单元的利用率。在技术上,为了实现硬件多重处理,多核心与多发射两者对于软件最佳化的复杂度方面同样都比单核心架构来得复杂许多。34K核心能执行现有的对称式二路SMP操作系统(OSes)与应用软件,通过操作系统的主动管理,现有的应用软件也能善用多发射处理能力。它亦能应用在多个执行线程各自有不同角色的(AMP或非对称式多重处理)环境下。此外,34K核心能设定一或两个虚拟处理组件(VPE)以及多至5个线程内容(Thread Content),提供相当高的设计弹性。MIPS的多发射在任务切换时,有多余的硬件缓存器可以记录执行状态,避免切换任务时,因为必须重新加载指令,或者是重新执行某部分的工作,造成整个执行线程的延迟。不过即便能够达到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能力,多发射处理器本质上仍然是单核心处理器,在单一执行绪

IEC 62443标准体系结构

IEC 62443标准体系结构 2007年,IEC/TC65/ W G 10与ISA 99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IEC 62443系列标准。2011年5月,IEC/TC65年会决定整合IEC 62443标准结构,并从14个部分文档调整到12个,以优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同时,为与I EC/TC65的工作范围相对应,IEC 62443系列标准名称由《工业通信网络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改为《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 lEC 62443系列标准目前分为通用、信息安全程序、系统技术和部件技术4个部分,共包含12个文档,每个文档描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不同方面。 IEC 62443标准结构如下所示。 一、第一部分 第1部分描述了信息安全的通用方面,作为IEC 62443其他部分的基础。 IEC 62443-1-1术语、概念和模型:为其余各部分标准定义了基

本的概念和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 ●IEC 62443-1-2术语和缩略语:包含了该系列标准中用到的全 部术语和缩略语列表。 ●IEC 62443-1-3系统信息安全符合性度量:包含建立定量系统 信息安全符合性度量体系所必要的要求,提供系统目标、系 统设计和最终达到的信息安全保障等级。 二、第二部分 第2部分主要针对用户的信息安全程序。它包括整个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人员和程序设计方面,是用户在建立其信息安全程序时需要考虑的。 IEC 62443-2-1建立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程序:描述了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所要求的元素和工作流程,以及针对如何实现各元素要求的指南。 ●IEC 62443-2-2运行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程序:描 述了在项目已设计完成并实施后如何运行信息安全程序,包 括量测项目有效性的度量体系的定义和应用。 ●IEC 62443-2-3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环境中的补丁更新管 理 ●IEC 62443-2-4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制造商信息安全政策 与实践的认证。 三、第三部分 第3部分针对系统集成商保护系统所需的技术性信息安全要求。

ARM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_沈建华

ARM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 沈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上海200241) 业界论坛INDUSTRY FORUM 62010年第11期adv@https://www.doczj.com/doc/2f11003066.html,(广告专用) 可以用散热器加风扇散热。ARM针对嵌入式应用,在满 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最低的功率消耗。ARM结构 的优点是能兼顾到性能、功耗、代码密度、价格等几个方 面,而且做得比较均衡。在性能/功耗比(MIPS/W)方面, ARM处理器具有业界领先的性能。基于ARM核的芯片 价格也很低,目前ARM Cortex-M的芯片价格可低至10 元人民币左右。 2.2丰富的可选择芯片 ARM只是一个核,ARM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采用 授权方式给半导体生产商。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半导体 厂家都向ARM公司购买了各种ARM核,配上多种不同 的控制器(如LCD控制器、SDRAM控制器、DMA控制器 等)和外设、接口,生产各种基于ARM核的芯片。目前, 基于ARM核的各种处理器型号有好几百种,在国内市场 上,常见的有ST、TI、NXP、Atmel、Samsung、OKI、Sharp、 Hynix、Crystal等厂家的芯片。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应用 需求,从性能、功能等方面考察,在许多具体型号中选择最 合适的芯片来设计自己的应用系统。由于ARM核采用 向上兼容的指令系统,用户开发的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移 植到更高的ARM平台。 2.3广泛的第三方支持 以如今的技术,设计一个处理器并非难事,但要使这 个处理器得到大家认可,并取得市场成功却是非常困难 的,其中涉及许多技术与非技术的因素和环节,还包括时 机、运气。因为现在许多产品的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处 理器加几百条指令、语句就可以解决的。要用到32位处 理器,一般都要有编译器、高效的开发工具(仿真器及调试 环境)、操作系统、协议栈等,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个芯片生 产商可以解决的,而需要许多第三方的支持。这就像一粒 种子,需要土壤、空气、水等环境才能发芽、成长。这也是 我们的一些“中国芯”该反思之处。 ARM通过近20年的培育、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第三 方合作伙伴支持。目前,除通用编译器GCC,ARM有自 己的高效编译、调试环境(MDK、Keil),全球约有50家以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软件体系结构作业完整版

第一章: 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软件危机是指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需求,开发和维护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软件自身特点 (2)开发人员的弱点 (3)用户需求不明 (4)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5)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6)开发复杂度越来越高 可以通过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来缓解危机,通过程序自动化和软件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实现软件标准化的目标,进一步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影响。 软件危机有利有弊,除了带来许多麻烦,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克服危机的过程,我们在技术上和创新上都有了一个提升,也算是间接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了贡献。 2.什么是软件重用,软件重用的层次可以分为哪几个级别?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代码重用(2)设计结果重用(3)分析结果重用 3.什么是可重用构件?相对于普通的软件产品,对可重用构件有何特殊要求? 可充用构件表示软件重用过程中,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元素。 可重用构件的特殊要求: (1)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功能上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2)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 (4)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5)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 4.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优势是什么?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优势:基于构件的软件将软件开发的重点从程序编写转移到了基于已有构件的组装,更快地构造系统,减轻用来支持和升级大型系统所需要的维护负担,从而降低了软件开发的费用困难和挑战:没有可依据的参考,可用资源和环境缺乏,开发难度高,而各方面需求增长速度与日剧增,更新和升级的跟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同一系统采用多个开发商提供的构件,它 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挑战和困难: (1)在同一系统采用多个开发商提供的构件,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2)采用随处可以购买到的构件可能会使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丧失技术上的独创性和市场上的竞争力; (3)第三方的构件开发商可能歇业,这会使购买的构件失去维护服务。这些都是在购买第三方构件进行软件开发时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 5.简述3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构件技术规范COM、CORBA和EJB的各自特点。 CORBA的特点: (1)实现客户与服务对象的完全分开,客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实现过程以及具体位置。 (2)应用程序间的统一接口。

armcotex-a8嵌入式原理与系统设计习题答案

第1章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剪裁、适用于对系统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嵌入式系统实例。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有交通管理、工控设备、智能仪器、汽车电子、环境监测、电子商务、医疗仪器、移动计算、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军事电子、机器人、智能玩具、信息家电等; ①网络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Modem 等。 ②消费电子: 手机、MP3、PDA、可视电话、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信息家电等。 ③办公设备: 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 ④汽车电子: ABS (防死锁制动系统)、供油喷射控制系统、车载 GPS 等。 ⑤工业控制: 各种自动控制设备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嵌入式系统一般由硬件层,中间层,软件层三层组成。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嵌入式系统有以下4个特点: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实时性高。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嵌入式系统具有以下6个发展趋势:系统工程化、开源化、功能多样化、节能化、人性化、网络化。 常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分为哪几类

常见的嵌入式处理器有一下四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 DSP 处理器、嵌入式片上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以下6个特点: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多任务的操作系统、需要专用开发工具和环境。 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IEEE 实时 UNIX 分委会认为实时操作系统应具备哪些特点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对过程调用产生正确的响应的操作系统。IEEE 的实时UNIX分委会认为实时操作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异步的事件响应、切换时间和中断延迟时间确定、优先级中断和调度、抢占式调度、内存锁定、连续文件、同步。 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复习资料

一、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或哈佛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可以选用精简指令系统RISC和复杂指令集系统CISC。 1、·诺依曼体系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 (1)·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由CPU和存储器构成,其程序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采用单一的地址及数据总线,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宽度相同。程序计数器(PC)是CPU内部指示指令和数据的存储位置的寄存器。 (2)哈佛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空间中,即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器独立编址、独立访问。提高执行速度,提高数据的吞吐率,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 2、CISC和RISC 类别CISC RISC 指令系统指令数量很多较少,通常少于100 执行时间有些指令执行时间很长, 如整块的存储器内容拷贝; 或将多个寄存器的内容 拷贝到存贮器没有较长执行时间的指令 编码长度编码长度可变,1-15字节编码长度固定,通常为4个字节 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多样简单寻址 操作可以对存储器和寄存器只能对寄存器对行算术和逻辑操作, 进行算术和逻辑操作Load/Store体系结构 编译难以用优化编译器生成 高效的目标代码程序采用优化编译技术,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程序 二、ARM状态各模式下的寄存器 1、所有的37个寄存器,分成两大类: (1)31个通用32位寄存器; (2) 6个状态寄存器。 2、R0~R7为未分组的寄存器,也就是说对于任何处理器模式,这些寄存器都对应于相同的32位物理寄存器。 3、寄存器R8~R14为分组寄存器。它们所对应的物理寄存器取决于当前的处理器模式,几乎所有允许使用通用寄存器的指令都允许使用分组寄存器 4、寄存器R8~R12有两个分组的物理寄存器。一个用于除FIQ模式之外的所有寄存器模式,另一个用于FIQ模式。这样在发生FIQ中断后,可以加速FIQ的处理速度 5、寄存器R13、R14分别有6个分组的物理寄存器。一个用于用户和系统模式,其余5个分别用于5种异常模式。 三、处理器工作模式 1、ARM处理器有7种工作模式; ●usr(用户模式):ARM处理器正常程序执行模式。 ●fiq(快速中断模式):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或通道处理 ●irq(外部中断模式):用于通用的中断处理

ARM体系结构及其嵌入式处理器期末复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①、指令,就是向系统发出的、指示系统做某种操作的指令。指令译码器,负责对指令进行解释和翻译,并由与译码器相连接的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指挥运算器和存储器协同完成指令所要求的操作。计算机系统的指令译码器所能够解释的指令集合为指令集。 ②、存放程序首地址的存储装置叫做程序计数器。 ③、执行指令的三个阶段: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 ④、冯诺依曼计算机特点: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指令与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并可按地址对他们进行访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数据的传输必须通过运算器。 ⑤、数据总线DB用来在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及指令代码。地址总线AB用于传输CPU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接口的地址信号。控制总线CB是在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输“读”、“写”之类的控制信号的。 ⑥、实现RISC的主要方法:减少指令种类;Load/Store结构;采用指令流水线技术;在处理器中配置更多的通用寄存器 ⑦、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特点:专用性强、可裁剪性好、实时性与可靠性好、功耗低 总线、存储器和接口 ①、并行总线是由多条传输线组成,其数目与被传输数据的位数相同,每条线负责传输一位二进制代码,可以一次同时传送一个多位二进制代码。串行总线使用一根线来传送多位二进制信息,多位二进制代码在这根线上一位接着一位地逐一

传输。 ②、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③、ISA标准:工业标准体系结构PCI总线:主板插槽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④、外部设备的特点:信号种类繁多(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没有地址、工作速度与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不匹配 ⑤、接口中每一个具有地址的寄存器叫做端口。 ⑥、I/O端口的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方式和隔离I/O方式 ⑦、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主要有三种联络和数据传输方式:查询方式(处理器主动进行)、中断方式(外部设备主动进行)、DMA方式(数据不经处理器而直接在内存和接口之间进行交换) ⑧、串行通信根据时钟的控制方式可分为同步通信方式和异步通信方式。如果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各自使用自己的时钟来控制通信,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叫做异步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允许双方的时钟在准确度和稳定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发送和接收双方使用同一个时钟来控制通信,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叫做同步通信方式,要求双方的时钟必须严格一致。 ⑨、波特率是衡量传输速率的指标。表示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 ARM体系结构 ①、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LU是一个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路,是处理器进行运算的核心部件;桶式移位寄存器:加快数据的移位运算;高速乘法器:为了提高嵌入式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以保证实时性的要求;寄存器:为了提高嵌入式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以保证实时性的要求;指令流水线:ARM体系结构采

软件体系结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软件体系结构第四章作业 题1.请把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与其他软件开发模型进行比较。 答:一、基于体系结构为基础的基于构件组装的软件开发模型,如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和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等。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是以软件体系结构为核心,以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为基础。然后采用迭代增量方式进行分析和设计,将功能设计空间映射到结构设计空间,再由结构设计空间映射到系统设计空间的过程。该开发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需求分析和定义、体系结构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和软件实现5个阶段. 特点:是利用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软件的总体结构,通过基于构件的组装方法来构造软件系统。 优点: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使得软件开发不再一切从头开发,开发的过程就是构件组装的过程,维护的过程就是构件升级、替换和扩充的过程。构件组装模型导致了软件的复用,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软件体系结构的出现使得软件的结构框架更清晰,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并且软件复用从代码级的复用提升到构件和体系结构级的复用。 缺点:由于采用自定义的组装结构标准,缺乏通用的组装结构标准,因而引入了较大的风险。 可重用性和软件高效性不易协调,需要精干的有经验的分析和开发人员,一般开发人员插不上手。 客户的满意度低,并且由于过分依赖于构件,所以构件库的质量影响着产品质量。 二、以软件需求完全确定为前提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等。 特点:软件需求在开发阶段已经被完全确定,将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依顺序固定,强调开发的阶段性; 优点:开发流程简单。 缺点:是开发后期要改正早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够看到软件产品,增加了风险系数。并且如果在开发过程存在阻塞问题,则影响开发效率。 三、在开始阶段只能提供基本需求的渐进式开发模型,如螺旋模型和原型实现软件开发模型等。 特点:软件开发开始阶段只有基本的需求,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活动是迭代的。通过迭代过程实现软件的逐步演化,最终得到软件产品。在此引入了风险管理,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增加项目成功几率,提高软件质量; 优点:强调了其他模型均忽略了的风险分析。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同时也使开发者对将要做的事情有更好的理解。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对每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所了解,继而做出应有的反应,因此特别适用于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 缺点:由于需求的不完全性,从而为软件的总体设计带来了困难和削弱了产品设计的完整性,并要求对风险技能管理水平的高要求。 题2.请把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与其他软件设计方法进行比较。 答: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为产生软件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提供构造,概念体系结构是由Hofimeister、Nord和Soni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种,它描述了系统的主要设计元素及其关系。概念体系结构代表了在开发过程中作出的第一个选择,相应地,它是达到系统质量和商业目标的关键,为达到预定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 体系结构驱动,是指构成体系结构的商业、质量和功能需求的组合。 使用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设计活动可以在体系结构驱动一决定就开始,需求抽取和分析活动与设计活动并行。特别是在不可能预先决定所有需求时,例如产品线系统或长期运行的系统,快速开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嵌入式部分课后题答案

嵌入式复习资料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述: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是简单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嵌入式系统的实例。P3 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检测、控制、辅助、操作机械设备的装置。以应用为中心,一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3、是比较嵌入式系统与通用PC的区别。P3 (1)嵌入式系统是专用的计算机系统,而PC是通用的计算机系统。 (2)技术要求不同,通用PC追求高速、海量的数据运算;嵌入式要求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 (3)发展方向不同,PC追求总线速度的不断提升,存储容量不断扩大;嵌入式追求特定对象系统的智能性,嵌入式,专用性。 4、嵌入式体统有哪些部分组成?简单说明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P6 (1)硬件层是整个核心控制模块(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系统、通信模块、人机接口、其他I/O接口以及电源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在嵌入式微处理器基础上增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RAM和ROM等),这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 (2)中间层把系统软件与底层硬件部分隔离,使得系统的底层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一般包括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和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 (3)软件层由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GUI)、网络组件组成。(4)功能层是面向被控对象和用户的,当需要用户操作是往往需要提供一个友好的人际界面。 5、嵌入式系统是怎么分类的?P7 按照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位数分类(4位、8位、16位、32位、64位);按照是实时性分类(硬实时系统式之系统对响应时间有严格的要求;软实时系统是对响应时间有一定要求); 按照嵌入式软件结构分类(循环轮询系统、前后台系统、多任务系统);按照应用领域分类。 6什么是多任务系统?多任务系统的特点些?P9 应用的场合:对于较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而言,存在许多互不相关的过程需要计算机同时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多任务系统。 多任务系统的软件是由多个任务、多个中断服务程序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组成。任务是顺序执行的,并行性通过操作系统完成。 特点:(1)每个任务都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程序,等待特定的输入,从而机型相应的处理。(2)这种程序模型将系统成分相对简单、相互合作的模块。(3)不同的任务共享同一个CPU和其他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对这些共享资源进行管理。(4)多个顺序机型的任务在宏观上是并行执行的,每个任务都运行在自己独立的CPU上。 第二章嵌入式处理器 1`嵌入式处理器有哪几类?简述各类嵌入式处理器的主要特点和应用领域。P16 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DSP、嵌入式片上系统。(1)嵌入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