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说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及战役的意义。

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英勇顽强精神。

了解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片和图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了解当时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奋勇反抗。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总结各阶层抗日代表人物的成就。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

2、通过学习各阶层抗日代表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抗争精神

难点: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抗战中怎样团结一致抗日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知道长城在历史上起过怎样的作用吗?(引导学生答出起到抵御外族入侵的军事防御作用),前面学过一首歌曲也提到过长城(《义勇军进行曲》),这两个长城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答出一个是血肉筑成的),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创作的,反映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决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是如何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师:从复习内容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华民族的的抗战是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领导下的抗战。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战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结合共同筑就我们的血肉长城。而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最著名的是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中最著名的是百团大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战役,先来看看台儿庄战役(打出“台儿庄战役”)

师: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哪里?

东北

师: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而七七事变后,日本又开始进攻华北、华东地区(打出图),在南京被攻陷后,日本侵略者的两大侵略战场基本形成。而日本要进一步侵入中国的关键就在于打通这两大战场,而徐州则成为连接这两大战场的关键。如果中国军队占领了徐州,就可以阻断华北、华东的日军,而如果被日本人占领的话,中国的抗战形势就会更加严峻。所以那一年中国军队组织了徐州会战?

1938年春

1938年春,中国军队就在李宗仁的指挥下组织了徐州会战。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是徐州的门户。要赢得徐州就必须占领台儿庄,台儿庄是交通要道,占领它可以切断日军的补给。所以3月下旬,双方在台儿庄展开了激战。中国军队在全庄2/3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顽强抵抗,并组织敢死队,殊死反击。4月,我军进入反攻阶段,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中国守军进入反攻的影片,注意最后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怎样的战果?(放影片)

台儿庄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它发生于?(打出“经过”)

生:1938年3月下旬

师:地点在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指挥是李宗仁(简介),取得了怎样的战果呢?

生:(从影片中找到)

师: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它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大家结合这则材料说一说?

生:(书P98可以找到)

师:(从材料中分析学生的答案,如:为什么说是重大胜利?在材料中怎么表现?)(打出“历史意义”)

师:刚刚我们讲到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日的情况,那敌后的中国共产党又是采用怎样的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打出百团大战)

日本为了尽快侵占中国,一方面加紧对蒋介石集团的威逼利诱,另一方面有加紧剿共,为什么日本侵略者要剿共呢?

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钳制了日军。(书上可找到)

师:(重复),在则就是为了割裂国共两党战场连成一片,所以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根据地实行了“囚笼政策”,什么是“囚笼政策”,中共面对这种政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放片)

请同学们阅读P98结合影片,找出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官、主要目标、战争规模

生:(书上找出)

师:(打出经过)(重复)(讲彭德怀时简介,讲主要目标时让学生回忆影片中是如何破坏铁路的,讲到战争规模时总结其为何被称为百团大战。)

经过这样的艰苦奋战,中共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让学生写在书上),那它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我们通过它的战绩表来总结一下。

(一项一项打出)战役时间持续了3个多月,战斗次数达1800多次,说明是一次大规模的战斗(简单解释游击战)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除据点。说明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军官多田俊被撤职,铁路切断使日军没有了补给)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有战争方式抗击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同时,社会各阶层也以不同的方式,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援社抗日,形成了众志成城的局面。

师:现在请同学分成4组,

第1组:总结有哪些阶层,有什么方式支援抗日。(书上P99小字部分)

第2组:找出冼星海支持抗日的方式和成就

第3组:找出徐悲鸿支持抗日的方式和成就

第4组:找出侯德榜支持抗日的方式和成就

生:(教师在每组讲完后补充,讲到人物时再点评一下)

师:(按课件内容讲地雷战和地道战)

师: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就这样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既有正规军队的浴血奋战,又有普通民众的全力支持。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两场战争(以表格形式回顾,注意区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讲解课后阅读材料)

20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共产党为克服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所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八年抗战的历史,说明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坚定性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培养归纳、分析批较、表达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制定党的“七大”政治路线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是争取抗战胜利的中流批柱。

2.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抵御外来侵略,实行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也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战争的痛苦。今天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是伤害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事,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一意孤行,不正视历史和现实,必将把日本引上一条死胡同,重蹈当年覆辙。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中共七大的召开。

2.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解决办法

1.中共七大。重点是掌握七大的历史地位。可以结合七大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七大的召开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以及七大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指明了方向,从上述几方面认识七大的历史地位,其结论必然是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方面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另一方面把抗日战争放在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中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中来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从当时面临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是依靠根据地军民来克服困难,靠政治、经济、思想、统战政策和措施来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另一方面党所执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是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力量一致抗日的伟大义举,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五、学生活动设计

师讲解: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用主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也把重心转向了积极反共,国际上法西斯势力十分嚣张,在此时局危难之时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抗战,维护了全民族的抗战,度过了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巩固了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学生分析:

党的七大,提出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指明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会议使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威望,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作了重要准备,是一次重要的大会。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是全民族共同努力斗争的结果,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做目标

课后记:本课内容少,学生解决难度小,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强。

21 抗日歌曲大联唱——历史的回想

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抗日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

在学唱抗日歌曲的过程中,真切的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以万民众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知道历史歌曲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感受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增强民族情感,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阅读医学过的课文中关于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

收集有关介绍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观看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

教师准备下列歌曲的碟子

抗敌歌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五月的鲜花

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

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

大刀进行曲长城谣

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

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

红缨枪八路军进行曲

红四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过程

将抗日救亡歌曲印成图片,分发给同学学唱。

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唱几首抗日救亡歌曲。

分组合唱歌曲

每组就一首歌曲介绍他的创作背景,学唱的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学唱歌曲活动作简要总结。

活动后记

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很高但缺乏严肃的态度,而且他们唱得也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要多鼓励同学们去学唱爱国革命歌曲。

22课全国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的国共两党政治的较量的有关事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培养依据基本的历史事实分析历史为的能力。

通过了解蒋介石镇压国内民主运动的情况、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的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浮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毛着巨大的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的成果。

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的展示或阅读地图,结合教科书文字的叙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

通过学习国双方在和平与民主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重点:重庆谈判

难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阴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本课打基础: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如何?

2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是如何争取蒋介石停止内战一直抗日的?

3抗战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主要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主张?

二、导入新课

回顾国民革命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过程导入本课蒋介石又一次反共阴谋。

三、讲授新课

1谈判桌上的较量

学生看书讨论:

(1)蒋介石的反攻阴谋

(2)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学生讨论思考: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原因

教师强调:为了把反和平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进一步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3)蒋介石的阴谋何在?

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毛泽东去。二如果毛泽东不去。

(4)毛泽东为什么冒着巨大的危险亲赴重庆谈判?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家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5)学生讲述重庆谈判的过程、结果

2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

读课本的114页,思考:马叙伦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共产党身上?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

(2)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四、小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战胜利的果实建立独裁统治,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一定,但迫于国内人民的压力赢得内战的时间,他三次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家和平阴谋亲赴重庆谈判。经过45天的较量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但是蒋介石在和谈后的一周内,撕毁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都被早有准备的解放局军击退。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五、做自我测评、材料阅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线,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得的序幕。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的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的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培养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正确的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教学方法

通过课内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相互交流,体会当时宏阔的历史场面,感受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之高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知识

1为什么蒋介石打内战不得人心?

2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重庆谈判的成果如何?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

二、导课

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的?

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被迫转向重点进攻。他的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人民解放军又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

三、学习新课

1学生看书理清中共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转向战略反攻的线索。

2师生共同分析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得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何转战陕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主要原因是敌我力量的悬殊。并简要介绍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而引导认识:保卫祖国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10倍于己的得敌人,决不能硬打硬拼。因此中共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

学生看书总结,并结合地图介绍。个别学生介绍完后,其他学生补充。最后通过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接的感受当时的情况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中共中央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5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师简单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然性和条件。结合地图知道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思考课本的相一想问题。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或相互介绍,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内容围绕突破黄河天线、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这一主要线索展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体会其意义。

四、小结

有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自己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做自我测评和材料分析题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助理作战的情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课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民政府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时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方法

使用图识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1学生读书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决战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情况

2分析我军和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

3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

时间、指挥、参加作战的部队、结果,战略意义。

4强调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万多。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1让学生说出总前委领导人。

2学生讲述淮海战役的经过,分析淮海战役战略意义

3了解人民群众支持淮海战役。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学生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叙述平津战役的经过。

学生看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找出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的地区。

教师补充线打两头后去中间的原则。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来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简单介绍三大战役的概况,国民党蒋介石家和平骗局被戳穿的有关情况。

2教师通过挂图,让学生讲解渡江战役的战线,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豪迈壮举。

3让学生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这首诗。进一步增强感受。

4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存在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对本课作进一步的总结。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让学生自制三大战役的表格。

六、小结

七、做课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活动目标

掌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加深对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的理解

了解历史资料的丰富性,知道收集历史资料的多种途径。学习选择和初步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阅读课本中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

收集有关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读物、图集;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活动过程

1全班分成四组,以课文重提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每组从中选择二三个事件作为本组的历史小报主题。

2历史小组的成员按各自的兴趣或特长适当编写不限文体的小报。关键是要有具体的史实。小报的编写要丰富多彩,可以版面不限。报头题目自拟。要求图文并茂,自由发挥,要注明编写者的姓名并注明资料来源。

3编写完后,选举以名同学上台展示。

4每组选举一名同学介绍本组的编辑思路、报纸特色以及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各组互相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5选举最佳编辑奖或最具创意奖。

活动后记

没想到同学们还很有创作的灵感,他们编出了丰富多彩的报纸,内容、形式都很好。体现了同学们积极向上、乐观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题分合计33分) 1.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 D.使徐州会战取得胜利 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前,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3.中国抗战爆发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平原大捷 D.太原大捷 4.1938年春,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A. 冯玉祥 B. 李宗仁 C. 阎锡山 D. 蔡廷锴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围攻日军主力 B.反击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C.进攻敌占城市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7.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作战地区在 A.华北 B.西北 C.东北 D.中原 8.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 朱德 B. 聂荣臻 C. 彭德怀 D. 刘伯承 9.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 A. 扫荡政策 B. 保甲政策 C. 蚕食政策 D. 囚笼政策 10.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11.下列关于抗战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2.抗战胜利前夕,全国人民同国民党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民主权利问题 B.什么政党专政的问题 C.要不要内战的问题 D.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 13.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14.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 A.1938年 B.1940年 C.1944年 D.1945年 15.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6.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的是 A. 蒋介石指挥的国军 B. 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 C.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D. 苏联红军 17.1945年,被日本统治了50年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海南岛 B. 辽东半岛 C. 东北三省 D. 台湾 18.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时局的中心问题是

2018-2019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第15课 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8.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 城》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万众一心,其力断金。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熟记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 大”。 2.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主力部队: 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血战台儿庄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百团大战 3、地点:领导人: 5、评价: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大会主要讨论的问题: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 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地位):为争取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6、抗日战争胜利的起决定性作用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1)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2)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如: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苏联派遣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4)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血肉筑长城鲁教版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1945年盖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票面的邮票,邮票上民国纪年已经模糊,请你推断应该是民国几年( ) A、33年 B、34年 C、35年 D、36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在这里曾经举行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部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仪式。你认为这一仪式应该发生在哪一年( ) A、1895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9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反映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都曾共事于( ) A、北京大学 B、黄埔军校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 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1)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于广州创办“______”。(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4-16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知道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 【学法指导】 1.列表归纳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 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2.读图学习法。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其次是运用地图,如把台儿庄战役放在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这一历史背景下,不仅看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而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知识链接】 百团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寿阳县有三个自卫队员在火线救护伤员,第一个、第二个牺牲了,第三个仍英勇地爬了上去,终于把伤员救护下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在敌人“扫荡”时,一连背了7个伤员上山隐避;山西晋阳有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要求参战。在战斗中我军英勇无比,八路军某团六连全连在敌人包围之中,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仍提出突围的口号,结果未失一支枪。在战斗中我军还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教学设计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六单元第22课,介绍了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对华政策,竭力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抗战再次遇到挫折,汪伪政权的建立、皖南事变的发生等,然而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中国战场也发起战略反攻,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内容还蕴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情感的培育。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在接触了一年历史课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该学段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三元思维。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六、教学资源: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附学案)

第15课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长城-教案

长城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长城 二、介绍长城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视频以及课件中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教师总结: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拍摄嘉峪关扶智慧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六十八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血肉筑长城 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六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八年抗战中,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以下各项属于重庆人民对抗战贡献的是( ) ① 踊跃参军参战② 努力生产抗战物资③ 保证抗战运输④ 开展献金献机和慰劳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的大会,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其召开的时期(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为迎接抗战胜利而召开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里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C、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D、百万雄狮过大江的豪迈气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中共七大内容的是( ) A、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B、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C、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选举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新中央委员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旅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是指( ) A、黄海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 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学法指导: 1.学习战役的方法。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第二,根据故事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完全的语言讲述、或借助图片、影像。第三,讲述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洁、流畅,表情自然,举止大方。 3.本节课在学习战役的时候,多次遇到使用地图的问题。如何使用地图?首先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战败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战役空间分布的特点。 导入新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那么,这些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平型关关捷和台儿庄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页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血肉筑长 城鲁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血肉筑长城》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的材料不能作为选择研究的材料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八年抗战 B、十四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哪部作品( )

A、B、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矗立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答案】: 【解析】:

钢铁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的本质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 (3)通过自由辩论,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把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能力激活点。可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海军、陆军、空军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来完成解决重点的第一步,再通过教师所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接对比和展示,对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讲解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升起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树立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贡献自己力量的伟大理想。 2.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本课涉及的是海、陆、空多方面的军种和兵种,强化学生理解国防力量的强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的作用,就成为本课的难点。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本课的标题自由讨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范敬涛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由此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谁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呢?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抗日战争的复习优秀教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作用和地位 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东北、华北,亡我之心昭然若揭。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危机的关头,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共赴国难成为国共两党义不容辞的责任。血洒卢沟桥,坚守台儿庄,震惊日寇的百团大战,整个中华民族投入到艰难而惨烈的抗战中。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去感受那段难以忘记的历史,回顾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一幕幕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人如何在日本的铁蹄下颠沛流离的艰苦度日,国共两党又是如何抛弃前嫌逐步走上合作,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狂喜将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激荡。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2、重难点分析 复习重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日本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壮举。 复习难点:正确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分子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对中日关系做出瞻望。 二、学生分析 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已有一些认识,通过本课知识的全面复习,再次体味那段难忘的历史,理性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战争的本质。虽能够准确记忆问题,但具体史实的深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本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歌曲创作于什么时期?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如何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又是怎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根据本单元内容,层层深入,形成一定知识体系。根据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记忆、展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爱国、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强国而努力奋斗。 四、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正确梳理知识框架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同步练习2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2、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是,地点在,与日军交战的军队是。歼灭日军人。 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另一路阻止在山东。 4、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人,取得了抗战以来 的。 5、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打击日本侵略者。 6、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7、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8、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9、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10、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共组织个团,在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11、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1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日军的的战役。 13、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 14、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15、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16、中共七大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 是。 17、中共七大做出的重大决定是。 18、中共七大为和准备了条件。 19、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投掷两枚原子弹。 20、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21、抗日战争胜利后,也回到祖国怀抱。 2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23、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 是。 24、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二、列举题 1、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所取得三次重大胜利及各自的历史意义。 2、列举中共七大的内容与意义。

3、列举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位著名的抗战将领及相关战役。 4、列举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5、列举中共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会议的名称,及内容和意义。 6、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及各自建立的目的。 三、简答题 1、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中,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是哪次?其召开的背景、内容如何? 2、简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材料分析 1、材料:“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学中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一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1)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做的什么报告? (2)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3)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 (4)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任务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5)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6)这次会议所做出的重大决定是什么? (7)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东泉学校张仕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学习《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1、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部分(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18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体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通过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和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等人的资料,如阅读有关故事书籍、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以备上课时使用,锻炼独自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资料并交流看法,以提高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感情的能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能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通过本节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目,形成学生自制表格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素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关切。 通过交流平台、自我测评题目,提高敢于发言、善于和他人进行交流的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击日本侵略者的。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血战台儿庄――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1.背景 2.经过 3.战果 4.意义 二、百团大战――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的抗战 1.来由 2.背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