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初三数学九(下)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1课时图形的相似(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能力目标:

在相似图形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

在探究相似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一.创设情境

活动1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课本图27.1-1)( 课本图27.1-2)

师生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教师活动:什么是相似图形?

学生活动: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学生归纳总结:(板书)

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归纳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2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二. 通过练习巩固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3

练习问题: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如图,图形a~f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

三. 小结巩固

活动3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课外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2、填空题

1、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或而得到的。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图形的相似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相似比; (2)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的预备定理

难点:当两个相似三角形部分重叠时,判别它们的对应角和对应边以及例1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类比联想,动手实验

1.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含义(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全等三角形所具有的性

质(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教师提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大小呢?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

二、直观演示,展示新知 A

/

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C ’

将上面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记为 B / A

A ’

B ’

C ’,原三角形记为 ABC ,因此有A=

B= B ’, =∠C ∠C ’, B C

,2

1/

//

//

/

=

=

=

CA

A C BC

C B AB

B A ,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样的两个三角形虽然大

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相同。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表示方法:

教师介绍表示法,同时强调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可以以此与全等符号及表示作一比较,加强记忆)。

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 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强调: A ’B’C ’与 ABC 的相似比是k ,则 ABC 与 A ’B’ C ’的相似比是

k

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错误的,举出反例;正确的,用定义加以说明:

⑴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⑵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⑶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⑷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教师示范一个规范过程,让学生模仿,学会用定义来解决问题。 1.例1。如图,在 ABC 中, A

三、范例研讨,迁移练习:

D E

DE//BC ,D 。E 分别在AB ,AC 上。

求证:△ADE ∽△ABC B C F 师生共同探讨:

(1) 目前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只能根据什么?(定义)

(2) 根据定义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要证明满足哪两个条件?(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

比例)

(3) △ADE 与△ABC 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4) 对应边成比例,由“DE//BC ”的条件可得到怎样的比例式? ??

?

??=EC AE AB

AD (5) 本题的关键归结为“只要证明什么”???

?

??=

BC DE AC

AE (6) 根据以前的推论,如何把DE 移到BC 上去,即应添怎样的辅助线?(EF//AB ) 教师板演证明过程。

2.如图,DE//BC ,D 、E 分别在BA 、CA 的延长线上,D E

△ADE 与△ABC 相似吗? A

——相似

C B

由此得到预备定理:

3.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

原三角形相似。 4.例2,如图,D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 C

DE//AC ,交BC 于E ,已知BE :EC=2:1,AC=6CM ,

求DE 的长。

5、练习:P122页1、2、3

6、课后拓展(机动):

(1)如图甲,已知 ABD ∽ ACB ,则AD :AB= : , AB :BD= : ,如果AD=2,DC=1,那么AB= (2),如图乙,在 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求证:

DC

BD AC

AB =。

A A D

B C B D C 图甲 图乙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 今天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它既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又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时

可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其相似比是1;

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

形相似。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教学目的:

1、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2、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3、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4、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操作—比较—发现—归纳”分析问题.

5、 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二. 创设情境 谈话复习引入课题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 与△A ′B ′C ′中,

如果∠A=∠A ′, ∠B=∠B ′, ∠C=∠C ′, 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 ∽△A ′B ′C ′, 则有∠A=∠A ′, ∠B=∠B ′, ∠C=∠C ′, 且

A C CA C

B B

C B A AB '

'='

'='

'.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活动:明确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3)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活动1 (教材P 40页 探究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

B C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 , 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 AB︰B C与DE︰EF相等吗?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探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操作画图,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并计算比值,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回答结果.

师生活动: 提出问题,AB︰AC=DE︰(),BC︰AC=()︰DF,师生共同交流.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并朗读)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在活动中,师生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活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2、如果把图27.2-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7.2-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并朗读)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二. 通过练习巩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活动3

练习问题:如图,在△ABC中,DE∥BC,AC=4 ,AB=3,EC=1.求AD和BD.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题,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理解

三. 小结巩固

活动4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

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 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 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

k

1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

来让学生理解; (3)作业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定义 、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相似比k=1时,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

活动2

提出探讨问题:1、如图,如果要判定△ABC 与△A ’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2、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方法,能否通过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

应的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3、(教材P 42页 探究2)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 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画图探究并取k=1.5;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已知、求证、证明)

如图27.2-4,在△ABC 和△A ′B ′C ′中,

A C CA C

B B

C B A AB '

'='

'='

',求证△ABC ∽△A ′B ′C ′

师生【归纳】 (板书并朗读)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3

教师活动:1、提出探讨问题: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 方法,能否通过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和它们对应的夹角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2、出示(教材P 44页 探究3)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画图,展开探究活动. 师生【归纳】 (板书并朗读)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B'

C'

A'

A

B

C

二、例题讲解

活动4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提出问题(教材P44例1)

解:略

归纳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草图,看是否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中,对于(1)由于是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于(2)给的几个条件全是边,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其方法是通过计算成比例的线段得到对应边.

三、课堂练习

活动5

教材P45.1、2、3.

四、回顾与反思.

活动6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外作业:教材P54.1、2(1)(2)、3.

课后反思:

第5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教学目的: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也可用两副三角板引出课题) 2、教材P46的探究3 .

师生【归纳】(板书并朗读)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例题讲解 活动2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题目,提出问题(教材P46例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

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

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7页),展开探究活动

三、课堂练习

活动3教材P48的练习1、2.

四、回顾与反思.

活动4(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外作业:教材P54.2(3)、4.

第6课时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

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学校操场上的国旗旗杆的高度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测量?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

2、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二、例题讲解

活动2(教材P48页例3——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例3: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如图,如果木杆EF长2 m,它的影长FD为3 m,测得OA为201 m,求金字塔的高度BO.(思考如何测出OA的长?)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画出示意图:通过观察示意图,使学生建立起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并能明确表述求OA的方法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解:略(见教材P48-49页)

活动3 课堂练习(见教材P50页)

1.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9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

活动4(教材P49例4——测量河宽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估算河的宽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例4 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P,在近岸取点Q和S,使点P、Q、S共线且直线PS与河垂直,接着在过点S且与PS垂直的直线a上选择适当的点T,确定PT与过点Q 且垂直PS的直线b的交点R.如果测得QS = 45 m,ST = 90 m,QR = 60 m,求河的宽度PQ.

师生活动: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在这一活动中重点关注学生们探究的主动性,特别应关注那些平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示出创造的能力,这也是树立这些学生自信心的一个契机,然后通过例4进一步完善学生们的想法,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快乐..

分析:设河宽PQ 长为x m ,由于此种测量方法构造了三角形中的平行截线,故可得到相似三角形,因此有

ST

QR PS

PQ =,即

90

6045

x x =

+.再解x 的方程可求出河宽.

解:略(见教材P49)

活动5 课堂练习(见教材P50页)(平行外截法)

2、如图,测得BD=120 m ,DC=60 m ,EC=50 m ,求河宽AB 。

三、回顾与反思. 活动6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的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及语言归纳数学结论的能力; 学生对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运用的掌握情况. (2)布置课外作业:教材P55.9、10.

第7课时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2)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

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 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

活动1(教材P50例5——盲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例5 已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 = 8 m 和CD = 12 m ,两树根部的距离BD = 5 m .一个身高1.6 m 的人沿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l 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树的顶端点C ?

分析:(见教材P49页)

解:略(见教材P49-50页)

教师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这一生活实际中常见的场景,借助图形把这一实际中常见的场景,抽象成数学图形,利用相似的性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图形可以滞后给出,先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的过程.如果学生对于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认真板书解答过程.

活动2 课堂练习

小明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长为

1m的竹竿影长0.9m,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因树靠近

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在墙上,

如图,他先测得留在墙上的影高1.2m,又测得地面部分的

影长2.7m,他求得的树高是多少?

三、回顾与反思.

活动3

(2)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的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及语言归纳数学结论的能力;

学生对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运用的掌握情况.

(2)布置课外作业:教材P55页.11、16.

第8课时位似(1)

教学目标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重点、难点

1、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

2、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一、课堂引入

1.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2.问:已知:

如图,多边

形ABCDE,

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

二、例题讲解

例1(补充)如图,指出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

分析: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首先要看这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解:图(1)、(2)和(4)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分别是图(1)中的点A ,图(2)中的点P 和图(4)中的点O .(图(3)中的点O 不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故图(3)不是位似图形,图(5)也不是位似图形)

例2(教材P61例题)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2

1.

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

2

1,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

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1∶2 .

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 使得

2

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2.

问:此题目还可以如何画出图形?

作法二:(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 OB , OC ,OD ;

(3)分别在射线OA , OB , OC , 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

A ′、

B ′、

C ′、

D ′,使得

2

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3.

作法三:(1)在四边形ABCD 内任取一点O ;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 使得

2

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4.

(当点O 在四边形ABCD 的一条边上或在四边形ABCD 的一个顶点上时,作法略——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三、课堂练习 1.教材P61.1、2

2.画出所给图中的位似中心.

1. 把右图中的五边形ABCDE 扩大到原来的2倍.

四、课后练习 1.教材P65.1、2、4

2.已知:如图,△ABC ,画△A ′B ′C ′,

使△A ′B ′C ′∽△ABC ,且使相似比为1.5,要求 (1)位似中心在△ABC 的外部; (2)位似中心在△ABC 的内部; (3)位似中心在△ABC 的一条边上; (4)以点C 为位似中心.

第9课时 位似(2)

教学目标

1、巩固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

2、会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掌握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点的

坐标变化的规律.

3、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并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变换.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

2、难点: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 一、课堂引入

1.如图,△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1)将△ABC 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得到△A 1B 1C 1,

写出A 1、B 1、C 1三点的坐标;

(2)写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2B 2C 2三个顶点A 2、B 2、C 2的坐标; (3)将△ABC 绕点O 旋转180°得到△A 3B 3C 3,写出A 3、B 3、C 3三点的坐标.

2.在前面几册教科书中,我们学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某些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等变换,相似也是一种图形的变换,一些特殊的相似(如位似)也可以用图形坐标的变化来表示. 3.探究: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1

,把线段

AB 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如图,△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 放大,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 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 . 二、例题讲解

例1(教材P63的例题)

分析:略(见教材P63的例题分析) 解:略(见教材P63的例题解答)

问:你还可以得到其他图形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解法二:点A 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6×)2

1

(-,6×)2

1

(-),即A′′(3,-3).类似地,可以确定其他

顶点的坐标.(具体解法与作图略)

例2(教材P64)在右图所示的图案中,你能找出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这些变换吗?

分析:观察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如:它可以看作是一排鱼顺时针旋转45°角,连续旋转八次得到的旋转图形;它还可以看作位似中心是图形的正中心,相似比是4∶3∶2∶1的位似图形,……. 解:答案不惟一,略. 三、课堂练习

1. 教材P64.1、2

2. △ABO 的定点坐标分别为A(-1,4),B(3,2),O(0,0),

试将△ABO 放大为△EFO ,使△EFO 与△ABO 的相似比为2.5∶1,求点E 和点F 的坐标.

3. 如图,△AOB 缩小后得到△COD ,观察变化前后的三

角形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求出其相似比和面积比. 四、课后练习

1.教材P65.3, P66.5、8

A

E

D

C

B

F

2.请用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这四种变换设计一种图案(选择的变换不限). 3.如图,将图中的△ABC 以A .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请画出图形,并指出三个顶点的坐标所发生

的变化.

第10课时 相似三角形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梳理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 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4、 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会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运动变换,体会数与形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一、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

二、 本章知识点复习:

1. 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

① 相似图形; ②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 ③比例线段; ④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⑤相似多边形的识别; ⑥黄金分割.

2. 什么是相似三角形? 什么是线段的比?什么叫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识别方法?

4. 相似三角形的有哪些性质?

5. 什么叫做位似? 什么叫做位似中心?

6.

.数学上确定点的位置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7. 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怎样

变化? 三、范例:

1.已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最长边分别为25cm 和10cm ,它们的周长差为60 cm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2.如图,ED ∥BC ,DF ∥AB ,若S △AED =4,S △DFC =9,求四边形BFDE 的面积。

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已知△ABC (如图)相似,且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你能找出几种画法?

4.如图,在△ABC 中,∠C=60°,AD 、BE 是△ABC 的高,DF 为△ABD 的中线。求证:DE=DF 。

巩固练习:

1.若a=3cm,b=1m,则a ∶b= .

2..已知1,2,2三个数,请再添上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 .

3.一竿高1.5m,影长1m,同一时刻,某塔影长20m,则塔的高度为 .

4.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BC 上的点,ED ∥BC ,如果DB

AD =

2

3,AE=15,则EC= 。

四、小结 五、作业

A

B

C

A

F B

D E

A

D

B

C

E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相似三角形》

《4.3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形,知道了相似形的本质特征,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相似、三角函数及巩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更好的运用数学做准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预备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预备定理的条件所构成的图形的三种情况,教学生对一致性问题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找形状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学间还要互相合作交流,锻炼了大家的合

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和动手画形状相同的图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 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 学生准备: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 一、导入新课 1.相似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新课学习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 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呢?前面我们学过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而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相同的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定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成比例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注意:定义中要求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如图18.3.1所示的两个三角形

第27章 相似(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1.(1)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如下图的两个画面,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举几个例子) (2)教材P36引入. (3)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强调:见前面) (4)让学生再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5)讲解例1. 2.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 d c b a =(即ad=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 d c b a =或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c . 三、学生自学 例1(补充:选择题)如图,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 分析:因为图A 是把图拉长了,而图D 是把图压扁了,因此它们与左图都不相似;图B 是正六边形,与左图的正五边形的边数不同,故图B 与左图也不相似;而图C 是将左图绕正五边形的中心旋转180o后,再按一定比例缩小得到的,因此图C 与左图相似,故此题应选C. 例2(补充)一张桌面的长a=1.25m ,宽b=0.75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1)如果a=125cm ,b=75c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同步教案

3、相似三角形常见的图形 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有“A 型”与“X 型”图)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注: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 例题精讲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例1】判断对错: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3)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4)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5)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方法技巧:要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要同时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要说明不相似,则只要否定其中的一个条件. 【题型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2】如图所示,已知ABCD 中,E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BE AB 3 ,DE 与BC 相交于F ,请找出 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并求出相应的相似比. (1) E A B C D (3) D B C A E (2) C D E A B

【例3】已知在Rt△ABC中,∠C=90°,AB=10,BC=6.在Rt△EDF中,∠F=90°,DF=3,EF=4,则△ABC和△EDF相似吗?为什么? 【例4】如图,ΔABC中,∠ABC=2∠C,BD平分∠ABC.求证:AB·BC=AC·CD. 方法技巧:凭数感找出要证明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再仔细想清楚他们的对应角,常用分析法解题。 【题型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例5】△ABC∽△ED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EDF中一边的长度,你能求出△ED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吗?试说明理由. 方法技巧:因没有说明长4cm的线段是△EDF的最大边或最小边,因此需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例6】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D是高,矩形EFGH内接于△ABC中,且长边FG在BC上,矩形相邻两边的比为1:2,若BC=30cm,AD=10cm.求矩形EFGH的面积. 方法技巧:利用已知条件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求出矩形的长和宽,从而求出矩形的面积.

第27章 相似 教案

第27章:相似 一、基础知识 (一)相似 1.定义: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相似多边形的特性:相似多边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类似全等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5)(类似全等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类似全等AAA)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7)(类似全等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区别于中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6.梯形的中位线定义:梯形两腰中点连线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2、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等 3、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如求河的宽度、求建 筑物的高度等。 8.射影定理(补充知识,选讲): △ABC中,∠C=90°,AB边的高为CD,则有:CD2=AD*BD,AC=AD*AB,BC=BD*AB (二)位似: 位似: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是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位似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二、经典例题 例1.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长为1的小正方形顶点上.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知道相似图形的意义. 2.经历观察、猜想和分析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亦然.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意义. 2.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 生:(齐答)叫全等图形. 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只是形状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稍停)它们叫相似图形.也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相似(板书:相似). 师:和全等一样,相似也是两个图形的一种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要学的内容就是相似(在“相似”前板书:第二十七章).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大家把课本翻到第34页,(稍停)34页上有几个图,左上方是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它们是相似图形;还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足球,它们也是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2.1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会识别相似图形. 2.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3.会求线段的比,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线段的比的理解及会判断成比例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特点,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探索教学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过程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及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多媒体演示) 自然界中美丽的蝴蝶、一片树叶,生活中的蒙娜丽莎像、五角星图以及古希腊的雅典帕德嫩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等都给人以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为什么它们能令人有如此的感觉呢? (欣赏完图片,学生讨论并引入课题) 两个相似的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些图形是相似的,而有些 不是呢?相似图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索研究,揭示概念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1)做一做:

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当然,它们是相似的图形。设在大地图中有A、B、C三地,在小地图中的相应三地记为A′、B′、C′,试用刻度尺量一量两张地图中AB、BC、与A′B′、B′C′的图上距离. 思考与讨论 ①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cm; 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_cm ②分别计算等于多少? (小地图是由大地图缩小得来的,我们能感到线段A′B′、B′C′与AB、BC的长度相比都“同样程度”地缩小了.) ③显然两张地图中AB和A′B′、BC和B′C′的长度都是不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欣赏他人的意识.) 显然,我们能发现: 结论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比就是这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 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议一议: ①请量一量AC= cm , A′C′= cm ,再计算你又发现什么? ②AB、BC、AC和A′B′、B′C′、A′C′中,哪四条线段分别成比例?请分别写它们的比例式. ③如果在这两张地图中,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如果在测量时,AB的长度单位采用厘米而A′B′的长度单位采用分米,那么它们的比有没有变化? ⑤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

(第6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目标:使学生明确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3,4并能简单应用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过程: 一、复习: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 1、已知:DE∥BC,EF∥AB 求证:①△ADE∽△EFC ②若AD:DB=2:3,则BF:FC= 2、订正上节课作业5 作DE∥BC—→△ADE∽△ABC 作∠ADE=∠C—→△ADE∽△ACB 二、新课: 作图:书45页探究2 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作用:由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 ' ' ' ' ' ?△ABC~△A’B’C’? ? ? ? ? ? ∠ = ∠ ∠ = ∠ ∠ = ∠ ' ' ' C C B B A A 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作用:由 ? ? ? ? ? ∠ = ∠ = ' ' ' ' ' A A C A AC B A AB ?△ABC~△A’B’C’? ? ? ? ? ? ? ? ∠ = ∠ ∠ = ∠ = = ' ' ' ' ' ' C C B B k B A AB C B BC 例1、依据下列条件,判定△ABC和△A’B’C’是不是相似,并说明为什么? (1)∠A=120°,AB=7cm,AC=14cm ∠A’=120°,A’B’=3cm,A’C’=6cm (2)AB=4cm,BC=6cm,AC=8cm

A ’ B ’=12cm ,B ’ C ’=18cm ,A ’C ’=21cm 解(1)∵37''=B A AB ,3 7614''==C A AC ∴' '''C A AC B A AB = 又∠A=∠A ’=120° ∴△ABC ∽△A ’B ’C ’( ) (2)∵31124''==B A AB ;31186''==C B BC ;21 8''=C A AC ∴' '''''C A AC C B BC B A AB ≠= ∴△ABC 与△A ’B ’C ’不相似。 问题:要使△ABC 与△A ’B ’C ’相似,不改变AC 的值,A'C'的长应该是多少? 点评:1、先求比值,再判断是否成比例。 2、如何确定对应线段呢?三条线段中,短、中、长分别对应求比。 例2:要做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的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现在有几个同学完成了这项工作,但他们的答案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图1 在△ABC 中,AB=4,BC=5,AC=6。 在AB 上取AD=2,作DE ∥BC 交AC 于E 则△ADE ∽△ABC ∴2 1===AC AE BC DE AB AD ∴DE=2.5 AE=3 ①△ADE 的三边长为2.5,3,2 同图1,如果AE=2 ③如果DE=2 ②31625====DE AB AD AC AE 5 264===AE AD BC DE ∴344*3131===AB AD 5 84*5252===AB AD 355*3131===BC DE 5 126*5252===AC AE ∴△ADE 的三边长为2,3 5,34 ∴△ADE 的三边长为2,512,58

数学:第二十七章《相似》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第二十七章《相似》复习讲练 专题一:图形的相似 知识要点: 1、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把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 2、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过来,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时,两个图形全等. 典例例题分析: 例1如图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BC AB AC =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比值是( ). A .512- B .352- C .512+ D .352 +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有AC 2 =AB·BC,而BC=AB-AC ,故AC 2 =AB·(AB-AC ),此时把等式看作关于AC 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解此方程即可找出AC 与AB 的比例关系. 解:∵AC:AB=BC :AC ,∴AC 2 =AB·BC. 又∵BC=AB -AC ,∴AC 2=AB·(AB-AC ),即AC 2+AB·AC -AB 2 =0. 解之得AB AC 251+-= (负数舍去),∴2 1 5-=AB AC . 说明:黄金比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同学们应牢记. 例2(2007·宁波)如图2,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矩形DMNC 与矩形ABCD 相似,已知AB=4.(1)求AD 的长;(2)求矩形DMNC 与矩形ABCD 的相似比. 分析:(1)根据图形相似对应边的比相等性质列比例式解答即可;(2)求图形的相似比即求多边形对应边之比. 解:(1)由已知,得MN=AB ,MD=12AD=1 2BC . ∵矩形DMNC 与矩形ABCD 相似,∴BC DM MN AB = ∴12 AD 2=AB 2 , ∴由AB=4得,AD=42. (2)矩形DMNC 与矩形ABCD 的相似比为 DM 2 AB 2 =.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性质求边长或相似比等问题. 专题训练(一): 1.在下列四组图形中,不相似的有 (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A B C 图1 图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章相似----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案 总第11课时 执教人(备课人):虞福中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知道相似图形的意义. 2.经历观察、猜想和分析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亦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意义. 2.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 生:(齐答)叫全等图形. 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只是形状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稍停)它们叫相似图形.也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相似(板书:相似). 师:和全等一样,相似也是两个图形的一种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要学的内容就是相似(在“相似”前板书:第二十七章).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大家把课本翻到第34页,(稍停)34页上有几个图,左上方是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它们是相似图形;还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足球,它们也是相似图形;还有一辆汽车和它的模型,它们也是相似图形. 师:看了这些相似图形,哪位同学能给相似图形下一个定义? 生:……(让几名同学回答) (师出示下面的板书) 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师:请大家一起把相似图形的概念读两遍.(生读)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全等图形,它们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相同;(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而相似图形,它们只是形状相同,它们的大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师:明确了相似图形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来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谁先来说?生:……(让几位同学说,如果学生说的题材不够广泛,师可以再举几个例子.譬如,放电影时,屏幕上的画面与胶片上的图形是相似图形;实际的建筑物与它的模型是相似图形;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图形是相似图形) 师:好了,下面请大家做一个练习. (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1.下列各组图形哪些是相似图形? (1) (2) (3)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浙教版

4.1比例线段(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2.a 、b 、c 、d 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 =c:d 或a b =c d ,其中b 、c 叫做内项,a 、 d 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重要方法: 1.判断四个数a 、b 、c 、d 是否成比例, 方法1:计算a:b 和c:d 的值是否相等; 方法2:计算ad 和bc 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 =bc 推出a b =c d ) 2.“a c =b d <=>a b =c d ”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 =bc 。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 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b +d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0.618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0.618这个比值的来历吗?

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 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 二、自学新课,探究结论 阅读思考题 (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 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为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 (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3) 用字母a,b,c,d 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 回答(1)2:(—3)=—23 ;—4:6=—46 =—23 ;2—3 =—46 ,2,—3,—4,6四个数成 比例。注意四个数字的书写顺序 (2)比是一个值;比例是一个等式。 (3)a:b=c:d a b =c d ,a,d 叫做比例外项,b,c 叫做比例内项,d ,叫做a,b,c 的第四比 例项。 注意这里的字母是泛指,概念只与位置有关,第四比例项必须描述清楚是谁的第四比例项。 补充练习: ①指出x y =e f 的比例内项、比例外项及第四比例项。 ②求3,4,5的第四比例项。 P96做一做1,2 (2答案:等式a b =c d 的两边同乘以bd ,可由a b =c d 推出ad =bc 。反过来等式ad =bc 两 边同除以bd ,即可由ad =bc 推出a b =c d ) 比例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说明:由a b =c d =>ad =bc 的形式是唯一的,而由ad =bc=>a b =c d 的形式不唯一,有8个 不同的比例式。可以补充,但不出现更比定理的名称。

第二十七章 相似(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全章教案)

(2)教材P24.引入. (3)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强调:见前面) (4)让学生再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5)讲解例1. 2.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 等,如d c b a =(即ad=b 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c . 例题讲解 例1(补充:选择题)如图,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 分析:因为图A 是把图拉长了,而图D 是把图压扁了,因此它们与左图都不相似;图B 是正六边形,与左图的正五边形的边数不同,故图B 与左图也不相似;而图C 是将左图绕正五边形的中心旋转180o后,再按一定比例缩小得到的,因此图C 与左图相似,故此题应选C. 例2(补充)一张桌面的长a=1.25m ,宽b=0.75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1)如果a=125cm ,b=75c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2)如果a=1250mm ,b=750m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解:略.( 3 5 b a =) 小结:上面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 b a 的值是相等的,所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 例3(补充)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3.5cm ,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km ? 分析: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解: 略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120 km . 课堂练习 1.教材P25的观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长宽 ;(大)=长宽 .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答:相似的长方形的宽与长之比相等) 4.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5.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 ,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 ,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作业 设计 必做 教科书P27:1、4 选做 教科书P29:8

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知道相似图形的意义. 2.经历观察、猜想和分析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亦然.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意义. 2.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 生:(齐答)叫全等图形. 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只是形状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稍停)它们叫相似图形.也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相似(板书:相似). 师:和全等一样,相似也是两个图形的一种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要学的内容就是相似(在“相似”前板书:

相似(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 a,b,c,d 成比例,记作 d c b a =或a:b=c:d ; ⑤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 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 ,则有d c b a =,或其 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形相似的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 图形;(3)在识别 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相同”;例2通过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 b a 的值相等,使学生明确: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例3是求线段的比的题, 要使学生对比例尺有进一步的认识:比例尺=实距图距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而求图上距离与 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求两条线段的比.

第27章 相似 全章教案

初三数学九(下)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1课时图形的相似(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能力目标: 在相似图形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 在探究相似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一.创设情境 活动1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课本图27.1-1)( 课本图27.1-2) 师生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教师活动:什么是相似图形? 学生活动: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学生归纳总结:(板书) 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归纳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2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二. 通过练习巩固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3 练习问题: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如图,图形a~f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 三. 小结巩固 活动3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课外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2、填空题 1、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或而得到的。 课后反思:

《第27章相似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第27章相似》复习 一、诱导复习 1.导入课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何关联?重点是什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板书课题) 2.复习目标 (1)疏通本章知识,弄清知识脉络. (2)进一步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并能运用这些判定和性质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位似,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知道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位似图形的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二、分层复习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教材P24~P59. (2)复习时间:10分钟. (3)复习方法:阅读课本,运用图表梳理本章知识. (4)复习参考提纲: ① 形状 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当相似比等于1时,这两个图形全等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相等 ,对应边 成比例 . ②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又有哪些性质? ......a b c ?????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a b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性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③什么叫位似?位似与相似有何关系?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有何规律? 两个图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新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 ,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 ,y )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是(kx ,ky )或(-kx ,-ky ).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资料

比例线段(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知识要点: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b 、c 、d 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 =c:d 或a b =c d ,其中b 、c 叫做内项,a 、d 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重要方法: 1.判断四个数a 、b 、c 、d 是否成比例, 方法1:计算a:b 和c:d 的值是否相等; 方法2:计算ad 和bc 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 =bc 推出a b =c d ) - 2.“a c =b d <=>a b =c d ”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 =bc 。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 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b +d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这个比值的来历吗 % 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 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 二、自学新课,探究结论 阅读思考题 (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 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为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 (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3) 用字母a,b,c,d 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

第27章 图形的相似 全章教案(含配套课时练习) - 副本.

图形的相似(1) 1. 我们把形状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2. 下列图形相似的是( A.两个圆 B. 两个矩形 C. 两个等腰梯形 D. 两个菱形 3. 下列是图形相似的有( 两辆轿车两个五角星两只足球建筑物的设计图纸与建筑物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的是() A B C D 5. 举出相似图形的例子 (至少两个 6. 在方格纸中平移图形, 使A 平移到A

’处 , 画出放大一倍的图形.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相似. B. 人们从平面镜里看到的像与人的关系是相似图形, 但不是全等图形. C. 拍照时, 镜头的取景与照片上的画面是相似的 D. 放幻灯片时投在屏幕上的画面与幻灯片上的图形是全等的 8. 选出与下面左图相似的图() 9. 请将下面的直角三角形放大三倍 .

10. 请指出下列图形中哪几对是相似图形, 并说明理由. 正方形圆长方形正六边形菱形 11.如图,AD ⊥BC 于D ,CE ⊥AB 于E ,交AD 于F ,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是() A .3 B.4 C.5 D. 6 12. 已知图中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 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格点三角形DEF 相似但不全等的格点三角形 .

图形的相似(2)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个.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 且相似比为1,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都与第三个三角形相似,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 四边形EFGH 相似于四边形ABCD, 求∠A 、∠C 、∠H 以及x,y,z 的值 3、初三体育中考时, 一个同学跳远情况如图(比例尺1∶200, l 是起跳线, 这个同学的实际成绩为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EF ∥BC, 且梯形AEFD ∽梯形EBCF, 已知AD=2,AB=6,BC=8,求AE 的长度 .

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案及全章测试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学习重难点 【本章重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本章难点】通过具体实例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探索并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会建立坐标系描述点的位置,并能表示出点的坐标. 知识网络结构图 专题总结及应用 一、知识性专题 专题1 比例线段 【专题解读】解决有关比例线段的问题时,常常利用三角形相似来求解. 例1 如图27-96所示,A,B,D,E四点在⊙O上,AE,BD的延长线相 交于点C,AE=8,OC=12,∠EDC=∠BAO. (1)求证CD CE AC CB =; (2)计算CD·CB的值,并指出CB的取值范围. 分析利用△CDE∽△CAB,可证明CD CE AC CB =. 证明:(1)∵∠EDC=∠BAO,∠C=∠C, ∴△CDE∽△CAB,∴CD CE AC CB =. 解:(2)∵AE=8,OC=12, ∴AC=12+4=16,CE=12-4=8. 又∵CD CE AC CB =, ∴CD·CB=AC·CE=16×8=128. 连接OB,在△OBC中,OB=1 2 AE=4,OC=12, ∴8<BC<16.

【解题策略】将证CD CE AC CB =转化为证明△CDE∽△CAB. 专题2 乘积式或比例式的证明 【专题解读】证明形如 2 2 a c b d =, 3 3 a c b d =或 abc def =1的式子,常将其转化为若干个比例式之积来解 决.如要证 2 2 a c b d =,可设法证 a c b x =, a x b d =,然后将两式相乘即可,这里寻找线段x便是证题的关键。 例2 如图27-97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过A作AD⊥BC,过C作CE⊥AB,又作DF⊥ CE,FG⊥AD,求证 2 3 FG BD AG AD =. 分析欲证 2 3 FG BD AG AD =,可将其分成三个比例式 BD FG AD x =, BD y AD AG =, BD x AD y =,再将三式相乘 即可.不难得知x就是CD,而线段y在原图中没有,由相似关系可延长FG交AB于K,则y就是GK, 只要证明BD GD AD GK =就可以了. 证明:延长FG交AB于K,连接DK, ∵DF⊥EC,BE⊥EC,∴DF∥BE, ∵AB=AC,AD⊥BC, ∴BD=DC,∴EF=C F. ∵FG∥BC,∴∠1=∠2, ∴Rt△FDC≌Rt△E K F, ∴K F=DC,∠3=∠4, ∴四边形K FCD是平行四边形,∴∠2=∠5, ∴∠EKD=∠3+∠5=∠4+∠2=90°, ∴DK⊥AB, ∴DF∥AB,∴∠BAD=∠FDG, ∴Rt△ADB∽Rt△DGF,∴BD FG AD GD =.① ∵GK∥BD,∴△AKG∽△ABD,∴BD KG AD AG =.② 在△ABD中,∠ADB=90°,DK⊥AB,∴△ADB∽△AKD. 又△AKD∽△KGD,△ADB∽△KGD,∴BD CD AD KG =.③ 由①×②×③,得 3 3 BD FG AD AG =. 例3 如图27-98所示,在△ABC中,已知∠A:∠B:∠C=1:2:4,求证 111 AB AC BC +=. 分析原式等价于BC BC AB AC +=1,也就是 BC AC BC AB AC - =,在CA上取一点D, 使CD=BC,原式就变成BC AD AB AC =,要证明这个比例式,需要构造相似三角形, 为此作∠ACB的平分线CE,交AB于点E,连接DE,显然有△BCE≌△DCE,从而易证AD=DE=CE, 于是只需证BC CE AB AC =即可. 证明:∵∠A:∠B:∠C=1:2:4, ∴设∠A=x,则∠B=2x,∠C=4x 作CE平分∠BCA,交AB于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