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 归纳逻辑

逻辑学 归纳逻辑

逻辑学  归纳逻辑
逻辑学  归纳逻辑

第六章归纳逻辑

我们前面讲的词项逻辑和命题逻辑都属于演绎逻辑,它们讨论的各种推理都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即只要前提真,并且推理形式有效,则结论必真。因此,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与演绎逻辑不同,归纳逻辑研究的通常是不具有必然性的推理,即当前提真时结论不必然真的推理。这类推理属于非演绎推理,包括枚举归纳推理、因果归纳推理、概率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归纳是与演绎相对的。对演绎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从一般到个别,二是必然地推出。前一种理解是较为狭窄的,很难概括人们运用演绎推理的实际,因而已为现代逻辑所不取。相应地,对归纳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从个别到一般,二是或然地推出。归纳逻辑通常取的是其第二种含义。但习惯上常又按第一种含义来解释归纳推理。枚举归纳推理、因果归纳推理、概率归纳推理之归纳就具有这样的含义。因时间所限,我们仅介绍枚举归纳推理、因果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第一节枚举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枚举归纳推理

枚举归纳推理是由一类事物中的若干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概括出关于这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在进行枚举归纳推理时,前提中考察的可以是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也可以只是一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根据前提中所考察的对象是否穷尽,枚举归纳推理又分为穷举归纳推理和非穷举归纳推理。

二、穷举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穷举归纳推理

穷举归纳推理又可称为完全归纳推理,它是通过对一类事物中的每一对象逐一进行考察,由它们分别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这类事物都具有(或

不具有)这种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例如:

穷举归纳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S1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S2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

S n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S1、S2……S 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穷举归纳推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

例:

曾参:放诸四海而皆准(儒家的孝道)

(二)穷举归纳推理的特点

穷举归纳推理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个别性认识出发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归纳。

二是穷举,即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来得出结论。

三是前提与结论有必然联系,即只要前提都真则结论必真。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演绎推理。

在运用穷举归纳推理时,只要真正做到了穷举,即无遗漏地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并且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但穷举归纳推理也有其局限性。当一类事物数量无限多,或者数量不断增加的时候,人们就无法运用穷举归纳推理得出结论了。另外,即使所考察的一类事物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人们也可能会因实践上受到某种限制而无法一一进行考察,从而不能运用穷举归纳推理作出结论。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运用非穷举归纳推理了。

例:

(1)佛教《百喻经》:尝一个买一个

(2)《吕氏春秋》: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3)破坏性试验

三、非穷举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非穷举归纳推理

非穷举归纳推理又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它是只考察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由它们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这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非穷举归纳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S1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S2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

S n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S1、S2……S n是S类的一部分对象

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例:

长寿的音乐指挥

(二)非穷举归纳推理的特点

非穷举归纳推理也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个别到一般,这一点与穷举归纳推理相同。

二是非穷举,即只考察了一类事物中的一部分对象,而不是全部对象。这一点与穷举归纳推理不同。

三是前提与结论无必然联系。这一点也与穷举归纳推理不同。显然,由一类事物中的一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不能必然得出这类事物中的全部对象都是如此。

与穷举归纳推理相比,非穷举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常常会因在以后的考察中遇到相反的情况而被推翻。

例:

(1)白色的天鹅

(2)红色的血(蚯蚓的血为玫瑰色,虾、螃蟹、螺、蚌、蜘蛛的血为青绿色,蜗牛的血为蓝色,扇螅虫的血忽红忽绿)

因此,运用非穷举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常常只被当作一种有待证明的假设,

当作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例:

(1)歌德巴赫猜想

(2)华罗庚:《数学归纳法》(猜球)

(三)如何提高非穷举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非穷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在运用这种推理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考察的事物的数量要尽可能多些。一般来说,一类事物中出现某种情形的事例越多,这种情形就越可能具有普遍性,因而结论就越可靠。

例:

费尔马的猜想

第二,考察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些。考察的范围越广,对象之间的差别越大,漏掉相反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小,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

例:

麻雀

第三,要注重考察那些有较大可能出现反例的场合。如果在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场合中都没有发现例外情况,则说明某类事物遇到例外情况的可能性极小,其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较高。

例:

动物的血

在运用非穷举归纳推理时,如果不注意做到以上三点,只是考察了很小范围内的少数个别事例,又没有注重考察那些有较大可能出现反例的场合,就轻率作出结论,就容易犯“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

(1)索要“纪念品”的青年

(2)人大代表购物

第二节因果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因果归纳推理

因果归纳推理是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归纳推理。

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世界上的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而任何现象一旦发生,又必然会引起其他现象。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其中,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认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往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又译为弥尔),在总结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这五种方法被称为“穆勒五法”。这些方法是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最基本的方法,在各门科学中是普遍运用的。它们都具有从个别到一般的特点,所得出的结论都具有或然性。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推理的过程。我们这里说的因果归纳推理,就是指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的推理,我们分别称之为求同法推理、求异法推理、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共变法推理和剩余法推理

二、求同法推理

(一)什么是求同法推理

求同法推理是根据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是共同的,推出这个唯一共同的相关先行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推理。所谓相关先行情况就是先于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可能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情况。结果是由原因引起的,原因总是先于结果,所以,寻找某现象的原因,只能到先于它出现的情况,即先行情况中去寻找;但先行情况是非常多的,我们需要注意的只是其中那些可能成为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情况,即相关先行情况。求同法推理,以及后面要讲的求异法推理、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和共变法推理,就是从相关先行情况中确定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推理方法。

求同法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场合(1)有A、B、C,并且有a

场合(2)有A、D、E,并且有a

场合(3)有A、F、G,并且有a

……

A是a的原因

这里的A、B、C、D、E、F、G等表示相关先行情况,a表示被研究现象。这个形式表明,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相关先行情况A在这些场合中都出现,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情况在这些场合中都出现,由此可得出A是a

的原因。可见,求同法是一种异中求同的方法。

例:

(1)甲状腺肿大病流行的原因

(2)发霉的花生与癌症(1960年英国某农场用发霉的花生饲养的10万只火鸡在几个月内患癌症死去)

求同法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因为在每一场合中,实际存在的先行情况是很多的,我们在考虑相关先行情况时,有可能把无关的先行情况当成有关的,或把真正有关的先行情况忽略掉。

(二)运用求同法推理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求同法推理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能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相同。

第二,进行比较的场合应尽可能多些。进行比较的场合越多,就越有可能排除那些不相干的共同情况,因而结论就越可靠。

三、求异法推理

(一)什么是求异法推理

求异法推理是根据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可称为正面场合)和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可称为反面场合)只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是不同的(即在前一场合中有这个情况存在,而在后一场合中这个情况则不存在),推出这个唯一不同的相关先行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推理。

求异法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场合(1)有A、B、C,并且有a

场合(2)无A而有B、C,并且无a

A是a的原因

这一形式表明,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场合(1)中,有相关先行情况A出现,而在研究现象a不出现的场合(2)中,相关先行情况A则不出现,除此以外,这两个场合的其他相关先行情况(B、C)完全相同,由此可得出A是a的原因。可见,求异法是一种同中求异的方法。

例:

(1)优良麦种与小麦增产

(2)低温与长寿(大白鼠试验)

求异法推理的结论也具有或然性。在分析正反两个场合所具有的不同的相关

先行情况时,人们有可能把某个无关的先行情况当成有关的,而将真正有关的情

况忽略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不过,求异法推理一般是以严格的比较为基础

的,而且往往与实验相联系,总的来说比求同法推理的结论要可靠。

(二)运用求异法推理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求异法推理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正反两个场合中,只能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不同,其他相关先行情

况必须完全相同。在把正反两个场合进行比较时,既不能把无关的不同情况当成

有关的,也不能把有关的不同情况忽略掉。

第二,运用求异法推理得出的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可能只是被研究现象的部

分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

四、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

(一)什么是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

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是根据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

先行情况是共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则都不存在这个相关先

行情况,推出这个相关先行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推理。

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场合(1)有A、B、C,并且有a

场合(2)有A、D、E,并且有a

场合(3)有A、F、G,并且有a

……

场合(1')无A而有B、M,并且无a

场合(2')无A而有E、O,并且无a

场合(3')无A而有C、D,并且无a

……

A是a的原因

这一形式表明,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须考察两组不同的场合,一组是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场合,可称为正事例组,另一组是被研究现象a不出现的场合,可称为负事例组。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A是共同的,而在a不出现的各个场合中,A都不出现,由此可得出A是a的原因。可以说,求同求异并用法是一种既求同也求异的方法。

例:

(1)豆类植物为什么能使土壤增加氮

(2)唱歌对肺部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从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的形式可以看出,这种推理方法实际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即先在正事例组中求同,再在负事例组中求同(把A不出现作为共同情况),最后,比较正事例组和负事例组的差异而得出结论。但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并不是求同法推理和求异法推理的相继运用,因为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的求异与求异法推理的求异是不同的。求异法推理是把两个场合加以比较(运用求异法推理时,虽然可以有两组事物,但每一组事物是被整个地当作一个场合),它要求这两个场合除了前者有A而后者无A外,其他相关先行情况完全相同;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则是把两组场合加以比较,它只要求前一组场合都有A,而后一组场合都无A,并不要求除此以外两组场合中的其他相关先行情况完全相同。因此,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是一种独立的因果归纳推理,而不是简单地把求同法推理和求异法推理相加在一起组合而成的。

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当然也具有或然性,但它显然比求同法推理得出的结论要可靠。

(二)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构成正事例组和负事例组的场合都应尽可能多些。构成正事例组和负

事例组的场合愈多,就愈能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二,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与正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有较多的相似性。相似形越多,结论的可靠性就越高。

五、共变法推理

(一)什么是共变法推理

共变法推理是根据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数量或程度上的变化)的若干场合只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推出这个唯一发生了变化的相关先行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的推理。

共变法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场合(1)A变为A1而B、C不变,并且a变为a1

场合(2)A变为A2而B、C不变,并且a变为a2

场合(3)A变为A3而B、C不变,并且a变为a3

……

A是a的原因

这个形式表明,在被研究现象a 发生了变化(变为a1、a2、a3)的各个场合中,只有相关先行情况A发生了变化(变为A1、A2、A3),其他情况(B、C)均保持不变,由此可得出A 是a的原因。共变法可以说是“从共变中求因果”的方法。

例:

(1)气温与果蝇的寿命

(2)瞳孔的变化

求同法推理、求异法推理以及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都是从现象的出现或不出现来判明因果联系的,是对事物的定性分析,而共变法却是从现象变化的数量或程度来判明因果联系的,是定量考察。共变法推理可以克服求异法推理运用中出现的困难。运用求异法推理时,要求反面场合要消除某个现象,但在科学实验中,有一些因素,如摩擦、温度、压力等是无法消除或很难消除的,这时就不能运用求异法推理,而要改用共变法推理。

共变法推理的结论也具有或然性。共变法推理是以对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的分析为基础的,但有共变关系的现象并不一定有因果联系。如果把某个发生了变化的无关的先行情况当成有关的,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运用共变法推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能有一个相关先行情况发生了变化。

第二,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往往是有限度的,超出了一定限度,原有的共变关系就不再存在。因此,运用共变法推理得到的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往往只是被研究现象在一定限度内向某个方向变化的原因。

六、剩余法推理

(一)什么是剩余法推理

剩余法推理是根据某一复合情况(即由若干情况构成的复杂情况)是某一复合现象(即由若干现象构成的复杂现象)的原因,并且复合情况中的一部分情况是复合现象中的一部分现象的原因,推出复合情况中的剩余部分是复合现象中剩余部分的原因的推理。

剩余法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复合情况F(A,B,C)是复合现象f(a,b,c)的原因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A是a的原因

这里的F(A,B,C)表示由情况A、B、C构成的一个复合情况,f(a,b,c)表示由现象a、b、c构成的一个复合现象。这个形式表明,由复合情况F(A,B,C)是复合现象f(a,b,c)的原因,并且作为前者的一部分的B、C分别是作为后者的一部分的b、c的原因,可得出前者的剩余部分A是后者的剩余部分a的原因。剩余法可以看作是“由余果去求余因”的方法。

例:

氩的发现

与前面几种因果归纳推理相比,剩余法推理更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在相关先行情况中寻求被研究现象的原因,而是在已知有因果联系的复合情况和复合现象之间,通过排除已确定的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寻求剩余部分的原因。

在运用剩余法推理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复合情况中被排除的部分不能是复合现象中剩余部分的原因。如果复合情况中的B、C不但是复合现象中的b、c的原因,而且也是复合现象中的a 的原因,就不能得出复合情况中的A是复合现象中的a的原因。

第二,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不一定是一个单一的情况,而有可能是较复杂的情况。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作逐步深入的分析,直到找出被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为止。

例:

镭的发现

以上分别介绍了五种因果归纳推理。这些推理的结论都具有或然性。在日常认识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往往把各种不同的因果归纳推理结合起来运用,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第三节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并且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还具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A对象有属性a、b、c、d

B对象有属性a、b、c

B对象也有属性d

这个形式中的a、b、c是两个对象共同具有的属性,d是已知A对象具有而推出B对象也具有的属性。

例:

(1)黄岩柑橘

(2)鲁班发明锯

(3)地球上找到氦

类比推理与前面介绍的几种归纳推理有所不同,它不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而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或从特殊性知识推出特殊

性知识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也具有或然性。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不能必然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二、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要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就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进行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应有较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越是密切,越是具有必然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相反,联系越是不密切,越是不具有必然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低。

例:

月球上可能有生命吗

第二,结论涉及的对象(类比推理形式中的B对象)不能具有与推出属性不相容的属性。如果存在这种不相容的属性,则结论不能成立。

第三,进行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的相同属性应尽可能多些。一般来说,进行类比的两个对象具有的相同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

例:

动物试验

运用类比推理时,如果不注意以上几点,而是仅仅根据两个事物少量的、表面的相似就进行类比,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毫不相干,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例:

(1)上帝存在的“证明”

(2)油与皇历

(3)诗人刘征:《漫天类比》

三、类比推理的作用

类比推理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类比推理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运用类比推理,可以使人们受到启发,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都是通过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例:

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卢瑟福的行星模型,维纳的控制论,动物细胞核的发现,扣诊法的发明,船的发明,车的发明

第二,类比推理是模拟试验法的根据。

模拟试验法是科学理论研究、工程技术设计、经济管理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它通过建立认识对象的模型来对认识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与被模拟对象相似的试验模型具有的特性来推断被模拟对象具有的特性。

在进行模拟试验时,实际上运用了这样一个类比推理:

试验模型具有属性a、b、c、d

被模拟对象具有属性a、b、c

被模拟对象具有属性d

第三,类比推理是仿生学的基础。

仿生学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专门研究如何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形态、结构、功能等)来制造相应的技术系统。

仿生学虽历史不长,但仿生却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自动物界脱离后,一直在模仿各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和机能,来制造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例:

黄帝发明车,鲁班发明锯,伏特发明电池,飞机的发明

仿生学诞生后,人类在仿生方面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例:

(1)航空航海:偏振光天文罗盘,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2)建筑:薄壳结构的建筑物

(3)自动控制:电脑和机器人

(4)军事:电子鸽眼,电子鹰眼,电子蛙眼,电子警犬

(5)体育仿生:蛙泳,鱼跃,蹲踞式起跑,空翻加转体仿生活动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类比推理基础之上的:

生物原形具有属性a、b、c、d

技术模型具有属性a、b、c

技术模型具有属性d

(笔试)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要点说明

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课程容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二、自学要求 1.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选择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2.一个推理是形式有效的,指的是对于一个推理形式假设其前提是真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真的。(选择题)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证明一个推理形式的无效性.例:如果8大于5,那么8大于4。所以,如果8大于4,那么8大于5。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简答题)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第二章概念 一、课程容

(一)概念概述 1.什么是概念 2.概念的涵与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4.正概念和负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 2.真包含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 (四)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1.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概括 3.概念的限制 (五)概念的定义 1.什么是定义 2.定义的方法 3.定义的种类 4.定义的规则 5.定义的作用 (六)概念的划分 1.什么是划分 2.划分的种类 3.划分的规则 4.划分的作用

逻辑学含规则)讲解学习

逻辑学含规则)

《逻辑学》课程试题库 本课程考试题型一般有以下题型: 一填空 1、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三大发源地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定义是揭示词项______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词项______的逻辑方法。 3、“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惩罚”该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为:主项 _______,谓项_______。 4、设E命题为真,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的性质,具有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种 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为:A为 ______ 、I为_______、O为________ 5、以命题“有的花不是红的”为前题,进行换质推理,可以推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换位推理,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 6、设P为假,要使命题公式p 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p→ 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 7、在第二格的三段论中,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 8、三段论:( PAM ) ∧ ( SIM )→SIP是一个无效推理,根据规则,该三段论犯 了“ ____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9、证明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10、古希腊学者____________是传统逻辑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逻辑之父” 11、限制就是通过增加词项的__________以缩小词项的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定义是揭示词项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一种下定义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些被告不是罪犯”该直言命题主、谓的周延性为:主项_________,谓项__________。 14、以命题“所有的同学都是团员”为前提.进行换质推理,可以推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换位推理,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15、设p为真,要使命题公式p∧q为假,q应取值为______;使命题公式p→q 为假,q应取值为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为p←q真,应取值为______。 16、在第四格的三段论中,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因果五法”是指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传统逻辑中的不完全归纳推理一般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 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 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逻辑学规则归纳

逻辑学中规则归纳 第二章概念 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全同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简介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必须清楚明确 划分的规则: 1.划分所得各子项外延之和应等于母项的外延 2.划分所得各子项应当互相排斥 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4.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三段论的规则 关系判断: 不能以非对称关系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 不能以非传递关系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 混合关系推理: 1.前提中的性质判断必须是肯定推理 2.前提中两个相同项(相当于中项)至少有一个项是周延的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前提中关系判断是肯定的,则结论中的关系判断也必须是肯定的 5.前提中的关系判断是否定的,则结论中的关系判断也必须是否定的

6. 真值判断 在逻辑演算中,先列出小括号中的逻辑式,再列出中括号中的逻辑形式 当且仅当所有联言肢为真时,联言判断为真;当;联言判断为真时,所有联言肢为真 全部选言肢中只要有一个为真,则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只有当全部选言肢为假时,相容选言判断才是假的 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即否定肯定式 相容选言推理规则是: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是: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选言肢穷尽是选言前提真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其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未必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 由此可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充分条件:有之则必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充分条件:无之未必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必要条件:有之未必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条件相似,只不过是位置换一下而已只要记住上面那四条:有之则无之则即可 重言式有: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否定其中一个得出肯定另一方个的结论)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反三段论:三段论形式正确,结论不成立,一前提成立,可推出另一前提不成立

逻辑题第八章

【68】有3顶红帽子,4顶黑帽子,5顶白帽子。让10个人从矮到高站成一队,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一顶帽子。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却只能看见站在前面那些人的帽子颜色。(所以最后一个人可以看见前面9个人头上帽子的颜色,而最前面那个人谁的帽子都看不见。现在从最后那个人开始,问他是不是知道自己戴的帽子颜色,如果他回答说不知道,就继续问他前面那个人。假设最前面那个人一定会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为什么? 【68】 一共3红4黑5白,第十个人不知道的话,可推出前9个人的所有可能情况: 红黑白 3 3 3 3 2 4 3 1 5 2 3 4 2 2 5 1 3 5 如果第九个人不知道的话,可推出前8个人的所有可能情况: 红黑白 1 2 5 1 3 4 2 1 5 2 2 4 2 3 3 3 1 4 3 2 3 由此类推可知,当推倒第六个人时,会发现他已经肯定知道他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了. ―有3顶黑帽子,2顶白帽子。让三个人从前到后站成一排,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一顶帽子。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却只能看见站在前面那些人的帽子颜色。(所以最后一个人可以看见前面两个人头上帽子的颜色,中间那个人看得见前面那个人的帽子颜色但看不见在他后面那个人的帽子颜色,而最前面那个人谁的帽子都看不见。现在从最后那个人开始,问他是不是知道自己戴的帽子颜色,如果他回答说不知道,就继续问他前面那个人。事实上他们三个戴的都是黑帽子,那么最前面那个人一定会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为什么?‖ 答案是,最前面的那个人听见后面两个人都说了―不知道‖,他假设自己戴的是白帽子,于是中间那个人就看见他戴的白帽子。那么中间那个人会作如下推理:―假设我戴了白帽子,那么最后那个人就会看见前面两顶白帽子,但总共只有两顶白帽子,他就应该明白他自己戴的是黑帽子,现在他说不知道,就说明我戴了白帽子这个假定是错的,所以我戴了黑帽子。‖问题是中间那人也说不知道,所以最前面那个人知道自己戴白帽子的假定是错的,所以他推断出自己戴了黑帽子。 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成如下的形式: ―有若干种颜色的帽子,每种若干顶。假设有若干个人从前到后站成一排,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一顶帽子。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而且每个人都看得见在

自考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第一章引论 1、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是研究如何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2、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一个完整的判断是由若干概念构成的,其中包括判断的主项、谓项和联项。 3、思维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推理通常是通过若干语句来表达的,判断一般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而概念是通 过语词来表达,论证则通过句群来表达。 4、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5、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即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第二章概念 5、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珠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 素 6、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7、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或者类)。 8、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将概念分为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9、空概念:外延为空集的概念称为空概念。 10、单独概念: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称为单独概念。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二种:一种是专有名词,如拿破仑、长江;一种是摹状词。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11、普遍概念: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称为普遍概念。 12、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13、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指的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西沙群岛、森林,集合体与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所具有的性质未必为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 14、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类”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中的普遍概念,因此这些“类”概念所反映的属性必定为属于这个“类”的一个个体所具有。 15、判断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要看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基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是否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如果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非集合概念。如未必为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集合概念。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则犯“集合体误用”的逻辑错误。 16、依据概念所反映的是个体、性质还是关系可以将概念分为个体概念(对象是一个个体。如仙后座)、性质 概念(反映的是个体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等,如红、绿、落)、关系概念(反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重于、在。。之间、喜爱、尊敬)。 17、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一般都带有否定词,如不、非、无等)。负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范围而言的。 18、对于A、B二个概念,其外延之间可能存在五种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 全异关系。欧拉图: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讲解

逻辑学基础与练习 zzw 2016/6/23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说,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霞,许多王孙公子为之倾倒,但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鲍西霞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这三只匣上面各刻着一句话: 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了“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了“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根据这些情况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 这里,如果谁能准确地运用排中思维,那他就是漂亮贤淑的鲍西霞的夫婿了。因为,金匣上刻的话就是说肖像不在金匣中,这与银匣上刻的“肖像在金匣中”正好构成矛盾关系,两者必有一真。为了确保只有一句真话,那么铅匣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必须是假话,由此可以判定鲍西霞的肖像就在铅匣中。

第一章逻辑学的对象 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一)逻辑的含义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英文Logic的音译,而英文Logic又源于希腊文λσγοs(逻各斯),其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逻辑”常见的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例如:“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例如:“侵略者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3、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写文章要讲逻辑”,“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4、指逻辑学这门科学。 例如:“大学生要学点逻辑” (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其构成判断(命题)、推理和论证。 思维的三种类型:概念、命题、推理。 思维的主要特点: 1、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能反映事物共有的本质属性。 如:“商品”这一概念,就是人们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类事物共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2、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那些仅凭感性认识不能或难以真正认识的事物。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1、思维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的反映,是通过语言实现的。 2、作为思维类型的概念、命题、推理,必须依靠相应的语言单位才能表达和交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3、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没有思维也就没有语言,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 语言的分类: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自然语言是人们在思维和交际中使用的语言; 人工语言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创制的表意符号系统。 如:自然语言“如果天气好,那么我们就去爬山。”可用人工语言“p→q”表示。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意见(韩鹤升) 期末复习指导一、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课程的考核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一书。 (三)课程综合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完成三次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终结性考核按7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分。 1.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按照文字教材每章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现代逻辑思维科学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推理题、问答题。 应用: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说明、分析、和解决逻辑思维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对应的是逻辑规律题。根据考核的需要,有时三个层次会融合在一起,具体体现在某一试题中。 本课程考试的出题权、解释权、判卷权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 (2)考试复习范围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1章,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试题类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单项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30%)(4)论述题(15%)(3)分析题(35%) 4.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90分钟。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含义。 2.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2、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定义在思维中的作用 6.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性质判断由几分部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3. 推理由几部分组成?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涵义及关系 4. 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的涵义与规则。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八章形式逻辑学基本规律

第一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保持自身的确定性,如用符号表示则为: ?A就是A。 ?A既可以表示一个概念,也可以表示一个判断。 ?“蜜月”与“度蜜月”

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1、在同一个判断中,概念要保持自身的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始终保持不变; ?2、在推理过程中,每一个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其内容必须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换。

二、违反同一律 要求的逻辑错误 ?一)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 ?1、混淆概念 ?五四运动后,北大教授刘半农提倡“俗文学”,并在 “北京晨报”刊登启示,征求“国骂”,拟搜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语词辑为“地方骂”和“国骂”。语言学家赵元任博士见了启示,当天就跑到刘氏宿舍,拍着桌子,用湖南、安徽、四川各地骂人的话骂了他一顿;接着周作人前来,又用绍兴话骂了他一顿。上课时,又被宁波,广东学生相继用方言骂了一顿。弄得刘半农啼笑皆非。 ?刘半农何以啼笑皆非

2、偷换概念 ?手法之一为:改变某个 ?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手法之二为:将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手法之三为:用非集合概念取代集合概念。

二)转移论题或者偷换论题 ?1、转移论题 ?一篇题为《茅台酒的来历》说明文是这样的: ?名甲天下,誉满全球的茅台酒,是以其产地茅台村命名的。茅台村现为茅台镇,位于贵州省仁怀县城西北近30华里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因为到处长满莽莽苍苍的茅草,人们就叫它茅草村,简称茅村。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组织开修河道,舟楫畅通茅村,茅村成为川盐入黔水陆交通的要冲,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11000 E00001 I11110 O0011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逻辑学总复习

2013级《普通逻辑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论》要点 1.普通逻辑学具有什么性质? 2.你会识别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吗? 单选题:判定一种逻辑形式为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 A.逻辑常项 B.逻辑变项 C.思维的内容 D.语言的形式 3.逻辑思想的发源地有几个?(P48)其中,哪个地方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在逻辑学史上,建立了系统的形式逻辑体系的人是谁?(P50) 第二章《概念》要点 1.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什么?(P58) 2.概念的种类主要分为哪三种类型?它们各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怎样辨别一个普遍名词是不是表达集合概念? 3.概念间的外延关系一共有哪五种?怎样辨别是否属种关系?全异关系有哪两种特殊情况? 双选题:下列各组概念不具有属种关系的有()() A.“农民”与“劳动者” B.“广东省”与“中国” C.“文学家”与“鲁迅” D.“生物”与“动物” E.“地球”与“太阳系” 4.你会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各种外延关系吗? 5.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哪四种?(概念的限制与概括、定义与划分) 6.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什么?(P73⑩)它们只适用于概念间的什么关系? 7.定义是揭示(明确)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定义的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P77)违反定义的四条规则(P82—84)各会犯何种逻辑错误? 8.划分是揭示(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问:“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是不是概念的划分? 划分的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正确的划分,母项与子项、各子项之间各具有什么关系?运用二分法得到的两个子项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违反划分的三条规则(P89)各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第三章《简单判断》要点 1.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什么?(P101-102) 2.什么是性质判断?它的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P106) 问:在性质判断中,逻辑常项指什么?(P106①) 3.性质判断按质(联项)划分,分为哪两种类型?按量(量项)划分,它又分为哪三种类型?按量(量项)和质(联项)结合划分,性质判断可分为哪六种类型? 4.同素材A、E、I、O的真假(对当关系)情况如何? 单选题:“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与“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强烈推荐.docx

专业课件 1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 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 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

逻辑学整理

1.现代汉语中的逻辑:【填空、选择】 ①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就是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②指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多含贬义) “这真是荒谬的逻辑” “有人说: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③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 “要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2.逻辑学的学科体系 传统形式逻辑:简称“逻辑学”或“逻辑”或“普通逻辑” 形式逻辑 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符号逻辑) 逻辑学 (按门类) 辩证逻辑 【填空】逻辑科学的三个分支:辩证逻辑、数理逻辑、传统逻辑 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4.思维的定义 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脑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作以命题和推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思维的基本形态 概念、命题推理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态(类型),也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6.【填空、判断、选择】思维反映对象有三个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的密切联系 7.概念:用词或短语表达的 命题:是用句子表达的 推理:用因果复句或具有推理关系的句群表达的。 总之,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 8.【填空】命题、推理、概念的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 命题是由概念组成的,概念之间的不同联结方式构成命题的不同逻辑形式。 推理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之间不同的联结方式可构成推理的不同的逻辑形式。 9.逻辑形式的分析 ①思维的逻辑形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逻辑变项、逻辑常项 ②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从真假值(亦称逻辑值)的角度出发的。 10.传统观点认为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1.简单的逻辑方法:观察和实验法、比较分析和综合、明确概念的方法:限制、概括、定义、划分。 12.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基础性、全人类性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 真,都必须拿出充分 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容来研究思 维的逻辑形式及其 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 人们直接提供各种 具体的科学知识,但 是它能够为人们进 行正确思维,获取新 知识,表述论证思想, 提供必要的逻辑手 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 认识事物,获取新知 识,2、有助于人们 准确地表达思想,严 格论证思想,3、有 助于人们识别、驳斥 谬误与诡辩,4、有 助于人们学习和掌 握其他各门科学知 识,5、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 国、印度、希腊。古 希腊是逻辑学的主 要诞生地。17世纪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 斯.培根提出科学归 纳法,奠定了归纳逻 辑的基础,提出三表 法(存在和具有表、 差异表、程度表), 培根后,英国哲学家 约翰.穆勒继承并 发展了培根的归纳 逻辑,形成五种归纳 法(契合法、差异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 穆勒五法。17世纪 末,德国哲学家莱布 尼兹提出用数学方 法处理演绎逻辑、把 推理变成逻辑演算 的光辉思想,成为数 学逻辑(即现代形式 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 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 过程,一般是通过比 较、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等逻辑方法 完成的,最重要的是 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 的起点,是人们进行 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素,是思维形式的最 基本单位,由概念组 成判断,由判断组成 推理,没有概念,就 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 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 联系起来,把不同类 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 本单位,它的语言表 达形式是语词,语词 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 概念是思维形式,语 词是语言形式,概念 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 反映形式,只用来表 达概念,2、任何概念 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 表达,但不是所有语 词都能表达概念,3、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 的语词来表达,4、同 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 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 征:涵和外延。 7、概念的涵:是反映在 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通 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 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 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 对象。 9、概念涵外延的灵活性 指在不同的条件下, 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 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 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 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 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 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 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 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 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涵和外延的反 变关系:外延越大、 涵越小,外延越小、 涵越多,涵越少、外 延越大,涵越多、外 延越小。这种反变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