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博社会学真题答案

考博社会学真题答案

考博社会学真题答案
考博社会学真题答案

如何评价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影响和评价

结构功能主义在5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还有K.戴维斯、M.J.利维、N.J.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现代化理论有很大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相当多的批评,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的功能逻辑前提,特别是对它采用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即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

结构功能主义的概念’理论与代表人物

结构功能主义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

的功能.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由来已久.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迪尔克姆、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比较系统地阐述过功能主义.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就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形成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这一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之一.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1)适应;(2)目标达成;(3)整合;(4)潜在模式维系.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

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外显功能和潜在功

能的概念,区分了正功能和负功能,并引入了功能选择的概念.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K·戴维斯、M·J·利维、N·J·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在整个5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了相当多的批评.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的功能逻辑前提,特别是对它采用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也即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或正功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有的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

谁能把社会学本土化解释一下

1)许仕廉,反对在社会学教学中对外国教材的抄袭,明确提出建设“本国社会学”的概念和办法。(2)孙本文,主张采用欧美社会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思想和制度,并依据全国社会实际情况,综合而且系统有组织的建设中国化的社会学。(3)吴文藻,主张把人类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进行中国的社区研究。(4)费孝通,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实践:社会学中国化的提出,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社会学家的愿望,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深感照抄欧美社会学无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他们努力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如从事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力图联系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来理解欧美社会学理论;从事现实状况和问题研究的学者,则深入到工厂、农村、边隆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用欧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中国现实的社会生活,并试图对其存在、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在八年抗战期间,由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内迁至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10余所大学的社会学家,他们不顾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坚持深入工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其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有数十种之多,积累了社区研究的资料,为社会学中国化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同时,这些社会学家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概括,在社会学理论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其中晏阳初等人的乡村建设和社区发展理论、潘光旦的“位育”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已经成为具有影响的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

社会学本土化途径有:

1,继续坚持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发展方针

2,把研究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人的社会化作为研究任务

3,立足中国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4,采取积极的态度,借鉴国外的和旧中国的社会研究成果

5,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6,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研究队伍,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熟人社会”“文化自觉”等等就是,社会学本土化的最佳体现。说直接点,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来研究中国人自己的问题。

就如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那样,社会学本土化具体的说就是在注重了我国存在的社会现象后将社会学的理念和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分层和流动性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

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

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

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

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

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

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

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

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结构变化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一个现代化、开放的社会需要一个现代化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但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是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其中突出表现在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根据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中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也是根据该报告估计,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1]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2003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900万人,比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中国也是很低的标准,极端贫

困的“赤贫”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而一般穷人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以下。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计算,中国西部12省农村的大部分人会被划为贫困人口,因为,2003年中国西部12省农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也只有人民币2718.14元。[2]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是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南非0.593,巴拉圭0.591,哥伦比亚0.572,巴拿马0.571,津巴布韦0.568,智利0.565,几内亚比绍0.562。根据联合国《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47,而同一时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所以中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国内10%最富人口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10个国家是巴西47.9%,哥伦比亚46.9%,津巴布韦46.9%,危地马拉46.6% ,智利46.1%,南非45.9%,巴拿马43.8%,塞拉利昂43.6%,莱索托43.4%,中国为30.9%,美国为26.1%。

经济学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无疑有助于提供经济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过度的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大量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增收异常缓慢)缺乏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造成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的经验已经表明,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投资热,消费冷”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有趣现象,也是与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信息表明,社会公众包括普通老百姓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抱怨和情绪;尤为特殊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过去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和高福利的社会体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面对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更加难以适应;再加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还往往与高失业、下岗以及贫困联系、交织在一起,这就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的高社会风险程度。①

五、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趋势

在上述十大阶层之间,如果我们用职业流动性来分析,应该说改革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改革以前,代际流动只有41.4%,其中向上的流动率是32.4,不流动率是58.6%。这表明有将近60%的子女的职业地位仍然由其父亲或者上代人的职业和地位决定,只有30%左右的子女能够发生向上流动。到了1980年后,代际流动性达到了54%,比198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向上流动率有40.9%,比改革以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代内流动在改革以前更慢。总的流动率只有13.3%,但是改革以后,整个80(1980-1989)年代流动率达到30.3%,20世纪90年代(1990-2001)为54.2%。所以,改革以后,代内的职业流动率明显上升,尤其是90年代,向上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到30.5%。

当我们把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认为,职业流动会影响收入流动,但是并不是职业流动性快就必然意味着收入流动性快。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职业流动性如何,而是看收入流动性是否很快,特别是代际收入流动与代内收入流动中向上的收入流动性如何。一个社会,无论是代际收入流动,还是代内收入流动,只要是出现向上的流动性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动性,从而表现为社会阶层职业分化的同时,其收入流动走向收敛,这对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合理、人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②这里我们根据十大阶层划

分来看他们之间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如何。③当前中国十大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主要的一个动因就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引起社会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三大资源中,其实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权力资源配置决定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权力与市场两大因素在资源配置的功能和界限不清晰,往往应该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替代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这是“错位配置”造成政府权力因素成为决定经济资源乃至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最大的权力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势必造成资源性的收入和财富流向该阶层。尽管体制改革尤其是体制外的发展产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尽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为多数人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但是权力因素以及权力配置资源仍然对这些阶层的资源获得和资源流动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影响和制约着资源流动和收入流动。

从三大资源在十大阶层中的分布和流动趋势来看,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资源都正在呈现向上层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三者呈现相互决定和相互影响的自我积累的趋势和特点。实际上,1980年以来,在处在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高位置的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表现为多进少出的趋势;而处在社会位置较低的阶层子女,如果要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则有许多门槛;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流动和收入流动。[3]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确实已经出现了阶层分化,而且各阶层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晰,但是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收入流动性无法从长期内消除十大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不平等。

①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经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参见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ilct in L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Califom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239。

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与理论分析具体参见第三小节的分析,将运用五等份矩阵图进行实证分析。

③因为缺乏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数据,所以这里仅仅从影响阶层之间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对十大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理论考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考博书目考试重点考博试题解析分析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考博书目考试重点考博试题解析 一、专业的设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4人,含深圳研究生院2名。本院仅招全脱产博士研究生。下设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五个专业。 社会学专业下设八个方向:李强的城市社会学;罗家德的组织社会学;刘精明的社会分层;张小军、景军的文化人类学;孙凤的消费社会学;孙立平、郭于华、王天夫的转型社会学;李正风、刘立、吴金希、洪伟的科学社会学;樊富珉、彭凯平、付世敏、孙沛的社会心理学。 二、考试的科目 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①101英语②629社会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 组织社会学:①101英语②629社会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 社会分层:①101英语②629社会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 文化人类学:①101英语②630人类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 消费社会学:①101英语②629社会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 转型社会学:①101英语②629社会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 科学社会学: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②627自然辩证法研究③501综合考试。 社会心理学:①101英语或104德语②631社会心理学综合考试③501综合考试。三、导师介绍 李强,男,汉族,北京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社会学系主任。 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 刘精明,男,1966年出生,湖南省人。博士研究生学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教育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 张小军,男,1954年12月31日生于北京市,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在院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所教课程:文化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中国人民大学考博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博专业课试题 2006年 经济学 1.运用内外均衡理论分析我国巨额外贸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5’) 2.从市场结构或市场组织类型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 (35’) 3.试论述新凯恩斯主义对“挤出效应”的看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它的实用性。(30’) 金融学 1.根据汇率机制形成理论,阐述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40’) 2.试从金融开放和稳定关系的角度,评述国际商业银行大规模入股中资银行后的积极意义及其风险。(30’) 3.试论述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预期。(30’)2007年 经济学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35’) 2.试论述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并说明绿色GDP的意义。(35’) 3.你如何认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及贸易摩擦?(30’) 金融学 1.试阐明外汇收支与国内货币供应的内在联系机制,并评述我国当前外汇收支对人民币货币供给的影响,应如何协调好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30’)2.论述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你认为应如何发挥商业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0’) 3.有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进行战略转型,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步骤,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正在回归A股,请对以下两点进行分析:(1)海外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回归A股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意义; (2)从资金供给角度看,如何实现市场供求的动态平衡?(40’) 2008年 经济学 1.根据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及我国应有的对策。(3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试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要保持这种高增长势头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5’) 3.阐述现代经济学流派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看法及其对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启示。(35’) 金融学 1.结合中国实践,比较评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和“信贷观点”。(40’) 2.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机制以及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0’)

2018考博英语翻译练习题及答案【十篇】

2018考博英语翻译练习题及答案【十篇】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以下我无忧考网为考生整理的《2018考博英语翻译练习题及答案第二部分【十篇】》供您查阅。 2018考博英语翻译练习:泡腊八蒜 考博英语翻译题型多为汉译英,各博士招生院校大多都有此题型,考博英语复习初期阶段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为考博生们整理了一些考博英语翻译练习,供大家平日复习。 泡腊八蒜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大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

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 译文参考: Laba garlic bulbs in the north,particularly in North China,a custom. As the name suggests,at the eighth daytime of the twelfth lunar day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pt to cook garlic.In fact,the materials is very easy, that is,vinegar and garlic petal.Approach is extremely simple too,the rinded garlic cloves can be sealed into a jar,flasks and the favor inside the container,then pour vinegar,sealed port into a cold location. Slowly, the garlic drenched in vinegar ambition turn green,and finally transform entire body green as emerald jade.Old Beijing human,1 to the eighth daytime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one day outdo the air of Chinese New Year day in most parts of north China this day be serviceable in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vinegar and garlic bulbs custom. 解析: 大蒜:garlic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真题参考书复习资料考试内容-育.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 030303人类学 年份 公开 招考 硕博 连读 申请—考核制 1、专业知识考查 人类学专业知识:人类 学理论100分、人类学 方法70分 专业英语:以节选文献 翻译、评述为主30分 2、综合能力面试

考察学生的科研素养、 专业基础、创新能力、 发展潜力及协作精神等2013年5人0人 2014年2人2人 2015年3人1人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9: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5个研究方向:01.社会人类学02.文化研究03.民俗研究04.政治人类学05.法律人类学 3、人类学理论:基础理论部分为50分,专业方向部分为50分。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哲学。 5、2016年北京大学继续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6、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且笔试和面试成绩均需及格。按照成绩排名先后统一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招生人数及报考统计 年份招生方式及人数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 2013年公开招考(16人 硕博连读(2人160人10:1 外语>=50 专业课>=60 2014年公开招考(18人 硕博连读(2人 162人9:1 2015年公开招考(12人 硕博连读(6人 114人9:1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大社会学系共有3个博士招生专业社会学、人口学和人类学,各专业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 的。

人大历年考博试题(全)

04年 马哲原理 1、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社会发展。 2、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超越意义。 原著 1、《提纲》的伟大变革。 2、列宁三者统一思想。 3、毛泽东《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内在联系。 05年 马哲原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2、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3、人与社会矛盾的当代特点及出路。 原著 1、《提纲》第二条。 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两个“不会”“必然”。 3、《终结》“过程集合体”。 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最后一段“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5、文本研究对发展马哲的意义。 06年: 马哲原理: 1、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2、简述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及其意义。 3、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论和选择论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原著: 1.引文为马克思《1857-1858手稿》中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一段话,要求指出出处,解释文本并说明意义。 2、引文为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一段话,要求指出出处,解释文本并说明意义。 3、引文为列宁“两个归结于”一段论述,要求指出出处,解释文本并说明意义。 4、简述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对马哲中国化的贡献。 07年 马哲原理 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40分)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30分) 3、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30分) 原著 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自己的历史……”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2、“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的……”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3、“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的本质”(关于现象和本质的那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4、“认识和实践……”(关于实践和认识无限反复循环的一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

2012四川大学考博英语真题及答案详解

四川大学2012考博英语真题及答案详解 阅读 1)Sign has become a scientific hot button. Only in the past 20 years have specialists in language study realized that signed languages are unique—a speech of the hand. They offer a new way to probe how the brain generates and understands language, and throw new light on an old scientific controversy: whether language, complete with grammar, is something that we are born With, or whether it is a learned behavior. The current interest in sign language has roots i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one rebel teacher at Gallaudet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D. C., the world’s only liberal arts university for deaf people. When Bill Stokoe went to Gallaudet to teach English, the school enrolled him in a course in signing. But Stokoe noticed something odd: among themselves, students signed differently from his classroom teacher. Stokoe had been taught a sort of gestural code, each movement of the hands representing a word in English. At the time,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 was thought to be no more than a form of pidgin English (混杂英语). But Stokoe believed the “hand talk” his students used looked richer. He wondered: Might deaf people actually: have a genuine language? And could that language be unlike any other on Earth? I t was 1955, when even deaf people dismissed their signing a s “substandard”. Stokoe’s idea was academic heresy (异端邪说). It is 37 years later. Stokoe—now devoting his time to writing and editing books and journals and to producing video materials on ASL and the deaf culture—is having lunch at a cafe near the Gallaudet campus and explaining how he started a revolution. For decades educators fought his idea that signed languages are natural languages like English, French and Japanese. They assumed language must be based on speech, the modulation (调节) of sound. But sign language is based on the movement of hands, the modulation of space. “What I said,” Stokoe explains, “is that language is not mouth stuff—it’s brain stuff.” 21. The study of sign language is thought to be _____C___. A) a new way to look at the learning of language B) a challenge to tradi t ional, views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C) an approach: to simplifying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D) an attempt to clarify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origin of language(C) 22. The, present growing interest in sign language was stimulated by ___C_____. A) a famous scholar in the study of the human brain B) a leading specialist in the study of liberal arts C) an English teacher in a university for the deaf D) some senior experts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C) 23. According to Stokoe, sign language is _____B___. A) a Substandard language B) a genuine language C) an artificial language D)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B)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艺术学院申博考博条件考博目录选拔方式考博经验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艺术学院申博考博条件考博目录选拔方式考 博经验 启道考博分享 一、北大艺术学院简介-启道 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有悠久的传统。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就大力提倡和实施美育与艺术教育。一方面,他本人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着手编写《美学通论》;另一方面,他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聘请徐悲鸿、陈师曾、萧友梅、刘天华、胡佩衡、陈半丁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由于蔡元培先生的努力,北京大学成了一所艺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大学,并且很快成为全国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宝贵传统。 北京大学于1997年成立艺术学系。十多年来,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一直坚持"道"(人文内涵)与"技"(艺术技能)并重,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总体方针,在学科建设、素质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6年1月11日,北京大学决定在艺术学系的基础上成立艺术学院。目前,艺术学院有教师24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2名,讲师1名,在站博士后6名。学院现有本科生156人(含留学生45人)、研究生116人(含留学生、港澳台学生24人),MFA(艺术硕士)150人,总计422人。 艺术学院下设四个系:艺术学理论系、影视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同时设五个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艺术学院还拥有一个北京大学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领导型媒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得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强力支持。目前,艺术学院正在积极筹建艺术大楼,将要建设一座较大规模的美术展览馆、图书音像资料馆和数字电影研究资料库。 二、北大艺术学院博士报名条件及资料-启道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 2、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6年(到录取年的9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考博试题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考博试题真题 II. Vocabulary (10 points) PartA (5 points) 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iL B, C arm 1). Choose the:one that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with a single bar across the square bracket on ANSWER SHEET 1. Example: She prefers foreign wine to that produced__ A. previously B. vLrtually C. primarily D. domestically The sentence should read,; "She prefers foreign wine to that produce domesticany." Therefore, you should choose D. Sample Answer [A] [B] [C] [D] 1. International sport should create goodwill between the nations, but in the present organization of the Olympics somehow encourages

patriotism. A. obsolete B. aggressive C. harmonious D. amiable Z One call understand others much better by noting the immediate and fleeting reactions of their eyes and __ to expressed thoughts. A. dilemmas B. countenances C. concessions D. junctions 3. People innately ____ for superiority over their peers although it sometimes takes the form of an exaggerated lust for power. A. strive B. ascertain C. justify D. adhere 4. Some scientists have suggested that Earth is a kind of, zoo or wildlife for intelligent space beings, like the wilderness areas we have set up on earth to allow animals to develop naturally while we observe them. A. conservation B. maintenance C. storage D. reserve 5.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port, consumer confidence___ a breathtaking < 9 in level lowest its to month, .last points 15> < D. plummeted C. mutated B. soared A.> < computers files destroyed that computer___ a is Melissa> < the around users of thousands frustrated> < disease vires genius < competition> < fabulous edible negligent >

哈工大考博英语真题及答案

General English Admission Test For Non-English Major Ph.D. program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sage One Questions 1-7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According to a recent theory, Archean-age gold-quartz vein systems were formed over two billion years ago from magmatic fluids that originated from molten granitelike bodies deep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is theory is contrary to the widely held view that the systems were deposited from metamorphic fluids, that is, from fluids that formed during the dehydration of wet sedimentary rock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theory has considerable practical importance. Most of the gold deposits discovered during the original gold rushes were exposed at the Earth’s surface and were found because the y had shed trails of alluvial gold that were easily traced by simple prospecting methods. Although these same methods still leas to an occasional discovery, most deposits not yet discovered have gone undetected because they are buried and have no surface expression. The challenge in exploration is therefore to unravel the subsurface geology of an area and pinpoint the position of buried minerals. Methods widely used today include analysis of aerial images that yield a broad geological overview, geophysical techniques that provide data on the magnetic, electr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being investigated, and sensitive chemical tests that are able to detect : the subtle chemical halos that often envelop mineralization. However, none of these high-technology methods are of any value if the sites to which they are applied have never mineralized, and to maximize the chances of discovery the explorer must therefor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selecting the ground formations most likely to be mineralized. Such ground selection relies to varying degrees on conceptual models,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theoretical studies of relevant factors. These models are constructed primarily from empirical observations of known mineral deposits and from theories of ore-forming processes. The explorer uses the models to identify those geological features that are critical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ineralization being modeled, and then tries to select areas for exploration that exhibit as many of the critical features as possible. 1. The author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 A. advocating a return to an older methodology. B.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a recent theory. C. enumera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widely used methods D. describing events leading to a discovery 2. According to passage, the widely held view of Archean-age gold-quartz vein

2005-2012年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博试题

2005-2012年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博试题 2005年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博试题 史学通论 缺 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专题 一, 必做题 试论20世纪前期的地方自治 二, 选做题 1,以个案分析新式交通的兴起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史方向考生必做) 2,晚清废除科举制的意义与影响(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方向必做)1,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取向(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必做) 2,评民国时期关于西化问题的论战(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学术必做)3,戊戌之后三十年中中国传统士绅与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转化(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与社会必做) 4,民国时期各约法(或宪法)之制宪背景与内容异同(中国近现代政制研究必做) 2006年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博试题 史学通论 一, 论历史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二, 对以下评论加以评说 程颐:唐太宗,后人只知是英主,元不曾有人识其恶,至如杀兄取位,若以功业言,不过只做得个功臣,岂可夺元良之位。 朱熹:唐太宗一切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 一, 必做题 民国初期国家政治制度演变述论(1912-1927) 二, 研究方向题 1,论严复(中国文化史方向必做) 2,评“中国前途”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学术方向必做) 3,清代省会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方向必做) 4,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方向必做) 三,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与社会研究方向必做题 1,名词解释 库平银常关昭信股票大比点石斋画报 2,问答题 庚子之后的中英商约谈判述论 四,中国近现代政制研究方向必做题 1,名词解释

捐纳教谕赵烈文张国淦战国策派 2,问答题 南京国民政府制宪活动述论 2007年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博试题 史学通论 一, 论历史主义 二, 评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专题 一,必做题 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述评 二,选做题 1,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人对进化论认识的演变及其原因(专门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方向必做) 2,评20世纪三四十年代蒋介石的社会改良思想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学术研究方向必做) 3,试析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专门史中国城市发展与研究方向必做) 4,试析近代中国票号业的发展变化(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研究方向必做) 5,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规模、成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

人大考博资料-财务学考博真题

人大商学院考博-财务学考博考试内容招生人数考试真题 一、人大商学院财务学博士招生考试方式招生统计(育明课程中心)专业招生人数考试流程及科目复试内容 1202Z3 财务学2013年11人2014年14人2015年12人硕博连读4-5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②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财务管理;⑤战略管理;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财务管理;⑤战略管理;⑥政治理论笔试:总分150分,专业外语50 分、专业水平100分(含专业知 识、研究设计、研究方法)面试:总分150分,外语听力及口 语50分、 综合素质部分100分(含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 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 1、从2014年开始人大商学院的博士招生开始实行“申请-审核-复试制”,与以往的考试制在考查方式、考查测重点方面都有所区别。“申请制”不代表不考试,也不代表考试不重要,最终决定能否被录取的还是考试成绩(材料审核成绩不计入最终排名的总分)。 2、材料审核中重点打分项:①科研成果(论文、working paper、参与课题)②外语水平③博士修习计划④本硕院校 3、根据材料审核得分高低进入考试环节,专业笔试范围:公司财务、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以及资产定价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与设计。 4、商学院财务学考博的竞争还是比较大的,报录比一般在5:1-6:1(历年平均缺考率在20%), 5、从2015年开始报考人大商学院博士的考试不用提前联系导师,入学后进行导师-学生双向选择。 6、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15年已逐步开始),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培养年限方面也会增加到四年。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人民大学财务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人大商学院考试信息、考博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人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人类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 2018-2019年人类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社会学系的人类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人类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人类学专业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本专业学生兼修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四方面的课程,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调查方法技术的训练,注意提高研究技能以及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同时,注意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交叉学科、实用性的课程以满足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人类学在博士招生方面,有5个研究方向: 030303 人类学 研究方向:01. 社会人类学,02. 文化研究,03. 民俗研究,04. 政治人类学,05. 法律人类学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一)资格初审 1.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招生工作小组组织招生专家组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初审。 2.外语能力审查:申请人必须满足以下所列1-8项中的至少一项条件,其中1-8项英语成绩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有效期的界定为:成绩证书签发日不早于2016年2月28 日: (1)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分以上;(相关通知请查看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博士招生栏,网址为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c17451351.html,/zsxx/bszs/bswyks/index.htm)

北京语言大学考博英语真题及其解析

北京语言大学考博英语真题及其解析Directions:You are going to read a list of headings and a text about preparing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heading from the list A-G for each numbered paragraph(41-45).The first and last paragraphs of the text are not numbered.There is one extra heading which you do not need to use.Mark your answers on ANSWER SHEET 1.(10points) Long before Man lived on the Earth,there were fishes,reptiles, birds,insects,and some mammals.Although some of these animals were ancestors of kinds living today,others are now extinct,that is,they have no descendants alive now. 41Very occasionally the rocks show impression of skin,so that, apart from color,we can build up a reasonably accurate picture of an animal that died millions of years ago.That kind of rock in which the remains are found tells us much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original land,often of the plants that grew on it,and even of its climate. 42Nearly all of the fossils that we know were preserved in rocks formed by water action,and most of these are of animals that lived in or near water.Thus it follows that there must be many kinds of mammals,birds,and insects of which we know noting.Geng duo yuan xiao wan zheng kao bo ying yu zhen ti ji qi jie xi qing lian xi quan guo mian fei zi xun dian hua:si ling ling liu liu ba liu jiu qi ba,huo jia zi xun qq:qi qi er liu qi ba wu san qi. 43There were also crablike creatures,whose bodies were covered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5年人类学博士试题

【考博集结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5年人类学博士试题 xiayi2015-03-14 20:14:00 今年北大的题目很普通,报名26人,貌似只招1个???,好好复习的应该能考个90分吧~ 201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考博试题 社会人类学理论 普通题:15*5=60分 1. 试述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2. 列维?斯特劳斯对社会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 试述摩尔根的人类学理论并简要加以评论。 4. 如何从“世界人类学群”概念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机会? 方向分支题20*2=40分 王铭铭 1. 你如何理解文化自觉? 2. 论述莫斯的《礼物》一书的主要内容、贡献、意义。 周云 1. 试述文化人类学对家庭研究的贡献。 2. 试述文化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 高丙中 1. 政府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名义在全国乡村兴办读书室,但大多数都

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你是这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你可以补充一些事实在分析) 2. 春节活动原来成为民俗,现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变化的思想和政治意涵是什么? 朱晓阳 1. 何谓政治人类学? 2. 请对《上缅甸诸政治体制:克钦社会结构之研究》一书中关于贡龙gumlao和贡萨gumsa周期性摆动的观点进行评述。 社会人类学方法 普通题10*3=30 1. 请根据个人的调查经验,对延伸(拓展)个案方法的特点进行论述。 2. 试说明民族志研究中现状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重要性。 3. 评述马库斯等主编的《写文化》在人类学方法发展史上的意义。 方向题20*2=40 王铭铭 1. 试述人类学研究个案、比较和综合概况的层次性与一体性。 2. 试述马林诺夫斯基对社会人类学方法的贡献。 周云 1. 以自己的研究为例,说明文化人类学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2. 讨论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所使用的方法论。 高丙中

人大考博英语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1 Ⅱ Vocabulary (10 points) Part A (5 points) 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with a single bar across the square bracket on ANSWER SHEET. 1.And the topic “fat” is forbidden. Even the slightest paunch betrays that one is losing the trim and of youth. A. vague B. vigor C. vogue D. vulgar 2.All specialists agre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with diet drugs is carefully the risks and benefits. A. valuing B. evaluating C. estimating D. weighing 3.Chinese often shake my hand and don’t let go. They talk away contentedly, of my discomfort and struggle to disengage my hand. A. oblivious B. patent C. obvious D. pernicious 4.The word “foolish” is too mild to describe your behavior, I would prefer the word . A. ideological B. idyllic C. idiotic D. idiomatic 5.Because of its excellence in quality, for the last two years, Audi car has Germany’s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A. conquered B. contested C. dominated D. determined 6.What we consider a luxury at one time frequently becomes a , many families find that ownership of two cars is indispensable. A. fashion B. necessity C. proclivity D. nuisance 7.The chief editor thought he took some liberties with the original in translation. So it was necessary that he make the suggested. A. alterations B. alternatives C. alternations D. altercations 8.Many well-educated people don’t believe that will endanger freedom of speech. A. censership B. censureship C. sensorship D. censorship 9.The of “snake” is simply this: a legless reptile with a long, thin body. A. connotation B. denomination C. donation D. denotation 10.When the opposing player fouled John, John let his anger his good sense and hit the boy back. A. got the feel of B. got the hang of C. got the better of D. got the worst of Part B (5 points) Directions: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is one word or phrase underlined. Below the sentenc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word or phrase that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on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with a single bar across the square bracket on ANSWER SHEET Ⅰ. 11.Although this book claims to be a biography of George Washington, many of the incidents are imagina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