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农业气象系统与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对比研究

传统农业气象系统与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对比研究

传统农业气象系统与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对比研究
传统农业气象系统与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对比研究

传统农业气象系统与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对比研究摘要传统的农业气象监测是利用经验理论来解决,而现代使用的托普仪器的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NL-GPRS)则改变了这种模式。本文运用农业气候学原理和数理统计,选取主要经济作物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预警指标,以网络为依托建立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综合数据库,规范市级农业气象服务足灾害检测系统流程,结果表明,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嫁接,快捷方便。设计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为地方防灾减灾,发展农业经济,地方政府农业布局统筹安排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关键词农业气象;数据库;模块;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

在目前科技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各个行业对气象信息的要求十分强烈,农业是中国的主要产业,需要气象信息更为迫切Hj。在气象学科中,农业气象则是直接服务于大农业的一个专门的学科。为了让气象部门更快、更好地给服务单位提供及时的农业气象信息。笔者设计了技术编制服务系统,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气象信息便捷通道。

1研究方法

以现有的Intemet explorer网络和基层单位微机设备为载体,收集各类农业、林业、畜牧业和蔬果业等专业和气象信息。

运用农业气候学原理、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确定朝阳市主要作物关键期农业气象适应条件、主要经济作物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预警指标,建立分布式的农业气象准综合数据库,设计市级农业气象服务及灾害检测系统流程,建立市级农业气象情报定量分析方法。结合气候整编资料、地面观测气象资料、自动站气象资料、农业监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资料。采用系统工程原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编制市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及灾害监测系统,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灾害监测、农业生态监测和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平台。

2系统设计

在现有Internet explorer网、气象内部Notes.exe网络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市、县信息分离方式设计。农业气象基本数据来自于市、县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综合数据库系统安装在市局和县局,由市局做总体管理和维护。服务端口应用远

程调用数据进行业务服务,终端只接受服务不承担数据采集和维护(图1)。

3数据库建立

数据库系统建立客户彬服务器数据库。数据类型以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形式存在。各类数据库包括:行政区域下的地理地形资料,植物种类下的植物生育资料,农业基本信息资料,基本气象服务产品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农业经济信息,气象灾情数据.农业气象指标,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地理背景信息,图形图像,农业气象知识,农业、气象专家及建议库等。

3.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库包含朝阳市7个国家级观测站,120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日气温、地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蒸发、相对湿度和气压等资料。

3.2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库包含全市88个雨量观测站、56个土壤墒情监测站资料,农业生态监测资料,以及作物物候、发育期、生长状况和农业作物气候评价等资料。

3.3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数据库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气象灾害研究成果,确定朝阳市气象灾害对农业及其影响的指标.气象灾害包括:干旱、冰雹、雷暴、大风、霜冻、低温冷害和虫害等。灾害指标主要分为受灾指标和预警指标.受灾指标用于评价灾害程度,预警指标用于预报灾前发布预警。收集历史和实时气象灾情信息,对各种灾情进行实况记录,包含文字描述和图片、影像资料及灾情评价等。3.4农业气象服务数据库汇集农作物生物学特性、发育期指标,月、季、年气

候评价和灾情评价,气象决策信息,农业气象周年服务大纲,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作物、林业、水利、畜牧、果树和蔬菜区划等。

3.5历史资料数据库包括朝阳所属7个国家级气象站和120个自动站各项要素逐日数据资料。

4模块设计

按照市县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需要,将系统分为8个模块,见图2。

农业气象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入库、浏览和修改等。

农业气象情报分析模块,主要完成资料统计分析,包括任意时段农气要素分析;农气条件分析;农气要素相似分析;界限要素计算、积温统计;制作农业报表;指导产品调测等(图3)。

农业气象预报模块,包括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做出各类作物单产和总产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农业气象统计工具,这是辅助工具,主要完成统计计算、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功能。

农业气候资源评价模块,包括各个时段及全年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云水资源和风能资源等评价功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模块.主要实现当地7种气象灾害和主要作物生长的监测功能(图4)。

农业生态及物候监测模块.包括经济林果生长状况、作物生长状况、食

用菌栽培、霜期农业和畜牧生长状况等全年全生育期全程气象适应性监测。

5、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系统

固定式无线农业综合气象监测站广泛应用于农林气候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公路、铁路运营及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稳定工作。托普仪器的NL-GPRS型和NL-GPRS-I型无线田间气象站是一款具有自动采集、存储和远程传输土壤温湿度、气象信息的远程自动墒情采集设备。可对多种气象环境因子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光照度、雨量、土壤水分、CO2、土壤温度、太阳紫外线等要素进行监测,又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其它测量要素。

功能特点

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采用IP65防护等级的防雨设计,各个传感器具有快速反应和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特点,测量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可连续监测,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主机及传输部分

1、主机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可设置数据存储和发送时间间隔。

2、模块化设计,传感器可通过主机菜单进行任意配置,总共可接16

种类型传感器,每种传感器可接16路

NL-GPRS型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

,超过16路的可通过菜单设置进行增加。

3、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网络GPRS模式或短信GSM模式两种通讯方式传输。

4、数据可以上传到自己指定的电脑也可以上传到总服务器,可切换,无影响。

5、短信远程设置功能:可通过短信设置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储存时间间隔和IP地址(可以一条短信多条设置命令)无需去现场操作。

6、可根据需求选配GPS功能:通过GPS可知道设备具体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数据查看模式

1、网络提取:可利用GPRS传输模式将数据传输至网络中,用户可通过任何一台可上网的电脑查看数据或曲线图,曲线和数据都可下载到本地电脑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2、短信或电话提取:可发条读取数据的命令给主机,手机即可收到现场实时数据,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提取数据。

3、可用U盘在主机上直接将历史数据导出。

供电特点: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将电充入蓄电池,无论有阳光还是阴天都可不间断发送数据,特别适合在野外长期工作。

如有需要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可以参照下面方式:

6结论

我国受到的自然灾害损失已位居世界第3,因气象灾害2005年经济损失2 000亿元人民币。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75%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口1。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日益被人们重视。该系统将农业与气象相结合,把农业信息、气象信息加工成产品,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一整套市县级气象为大农业系统服务。这套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能在地方防灾减灾、发展农业经济、地方政府农业布局统筹安排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

7、参考文献

[1]杨太明.李龙澍.陈金华.安徽省干旱监测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2):94-97.

[2]张国林,粱群.苹果树冠结构对果实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1301—11302.

[3]杨水岐.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10-70.

[4]夏斌.虎晓红,席磊.等.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J].安徽农qk科学,2008(26):11609—11610.

[5]阮煜琳,秦大河.中国每年气象灾害经济损失两千亿人民币[EB/OL].(2007—03—24)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 承担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观测、发报;主要农作物气候评价、农业气候区划、气候资源开发;灾情调查及评估报告;专题、专项农业气象服务;负责成都市大、小春作物产量预报;开展农业气象试验。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气象局曾提出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更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气象为“农业两区”服务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在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其中气象试验基地大田固定观测仪器包括建设“三站合一” 气象站(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土壤墒情自动观测站)以开展物候期观测,小气候观测(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生长状况、生长量的测定(叶绿素测定仪、叶面积测定仪、植物冠层分析仪等),土壤状况观测和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在农业气象实验室的建设中包括人工气候箱、光和速率仪、土壤养分测定仪、显微镜、叶面积测量仪、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实验观测台等仪器成为必配仪器。 托普仪器作为项目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全套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项目》配套仪器,如果贵单位有相关项目,希望给我们一个机会,您可以来电咨询一下,我们可根据您的具体需求,提供配置方案、产品选型及专业采购等服务。 最后,祝愿您和您的亲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参考方案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用途 (一)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NL-GPRS-I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无需亲自到 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 数信息。可以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如《** 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将所有下面县及乡镇监 测点的气象数据全部发送到这个平台上,可轻 松了解监控各点气象信息。 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系统 (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NL-GPRS-A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无需亲自到 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 数信息。带摄像头,可实时拍摄监测区苗情、 虫情照片。 便携式无线农业气象远程 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BNL-GPRS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可通过网络、

便携式无线农业气象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远程监控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系统设计摘要:针对传统农业气象观测和当前传感器技术系统、方法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基于远程监控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系统,其硬件设备由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前端、视频图像信息采集前端、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供电设备组成。该系统实现了农田小气候和视频图像信息参数采集与传输的高度集成,自动采集降水量、气温、空气湿度、风速、风向、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农作物视频图像信息,并通过远程客户端软件实现各要素信息的实时动态显示和远程监控。通过在郑州市、鹤壁市、温江市和荆州市开展的采集试验和系统试运行表明,系统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农田小气候和视频图像要素数据的采集、传输、动态实时显示与远程监控等各项功能均可满足各级用户需求。 关键词:农业气象采集系统远程监控 引言 农业气象观测大致可分为传统农业气象观测和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两种方法。传统农业气象观测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在农田现场定点、定期获取农业气象信息,并逐级上报至相关部门。该方法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客观性较差。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涵盖了农业气象采集的各个方面,如农田小气候¨“。、农作物理化参数∞“。以及农业灾害∽“0。等。总的来看,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方法不受地域限制,在实时性和自动化方面具有传统农业气象观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的传感器技术在自动采集农作物生长发育信息时,主要通过反演算法等实现,其所获参数和其结果精度与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鉴于此,基于网络视频图像采集技术的农作物生长发育监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该技术利用网络技术跨越了地域限制,使用户通过远程视频图像便可及时了解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为此,本文设计基于远程监控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系统,实现农田小气候传感器和视频图像采集器的高度集成,对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并对各项信息参数和网络摄像头姿态进行远程监控,以适应农业气象观测需求。 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10(5):588-591 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 ocia l Sciences Editio n),2008-09,10(5):588-591 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广霞1,张淑杰2,张玉书2 (1.沈阳中心气象台,沈阳110016;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沈阳110016) 摘要:针对目前生态与农业气象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该系统适时下载报文,对报文进行连接、解译,质量控制,还可按水、土、气、生四类进行数据管理,根据各要素数据的评估指标,以图形、图的形式输出生态环境地面监测评估产品等,从而实现了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关键词:生态;农业气象;地面监测数据;评估系统 中图分类号:S165.1;TP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9713(2008)05- 0588- 04 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及重要的国际项目,已相继建立了90 多个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为目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或研究网络,目前已在1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球共享数据网。在国内,我国建立了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目前该研究网络由91 个野外站组成[1],开展我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2- 4]。就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来看,科研部门只是针对具体的科项目进行研究,在数据监测、管理以及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5]。2003 年青海省利气象部门的优势,建立了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6],2004 年初,辽宁省气象局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 密了春季墒情地面监测站点,为了实现地面监测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在进行观测的同时,着手进行态与农业气象地面监测分析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建立,保证为各级气象业务与科研单位及时、方便和灵地提供实时的资料服务。 一、系统目标及设计原则 该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生态与农业气象地面观测站观测的数据的组织和管理,通过下载、连接报文 行质量控制,追加到数据库中,并按水、土、气、生四类进行数据管理,根据各要素数据的评估指标,划分同的等级,以图形、图像的形式输出生态环境地面监测评估产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系统设计充分吸利用当前先进实用的生态与农业气象科研成果、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等方面的高新技术[7- 11],以保证系统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和开放性。采用先进的交互式计算机处理技术,充分考虑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针对省级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将业务各部分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并注意与其他工程项的发展相协调。系统以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利于系统的进一步更新、扩展及向市级气象部门推广应用。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结构功能设计 根据《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建设总体要求,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才能实现软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适时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因此,系统软件的设计要科学理。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二)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为了便于数据的处理,使数据在使用的过程中衔接紧凑,更得心应手,对数据的格式和处理流程进 收稿日期:2008-06-20 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GB24160431)作者简介: 李广霞(1971- ), 女,沈阳中心气象台工程师,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构建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需求,以及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二、工作目标 用3~5年的时间,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估的技术系统。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量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综合保障能力。完成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业务。初步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

进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发展符合区域性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和预测预报的技术系统。调整农业气象观测站布局,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提升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逐步建设农田(林、牧)小气候观测系统,开展农田(林、牧)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完善卫星遥感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和农业气象灾害等应用技术;强化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能力,完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气象条件对大宗作物影响评估模型,发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技术,开发农用天气、土壤墒情与灌溉量、牧区牧草产量、特色农作物产量等预报技术,发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改进农作物产量预报技术;完善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建立市级和县级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优化观测内容,制定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布局方案,并建成80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开发完善国家级及省级农用天气预报、主要农作物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农田土壤墒情预报技术,改进产量预报技术。 (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开展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国家级业务单位开展农用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农业气象服务调查问卷表 为了使气象为农服务更具针对性、实用性,需要准确掌握您或贵单位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您的宝贵意见和看法,对我们进一步改进气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您的答案仅供统计分析用,请放心回答。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联系电话 2. 您的性别:□A 男□B 女 3. 您的工作单位性质: □A 农技人员□B乡镇政府□C 村委会□D 农户 4.本地主要种植(选一种) □A水稻□B玉米□C花生□D大豆□E红薯□F甘蔗 □G其它□H不知道 5.种植面积 □A1000公顷以下□B1000-5000公顷□C5000-10000公顷□D10000公顷以上□E不知道 6.本地主要养殖(选一种) □A鱼□B虾□C蟹□D牛□E羊□F马□G鸡□H鸭□I猪□J其它 7.养殖面积(公顷)或数量(头、只) □A1000以下□B1000-5000 □C5000-10000 □D10000以上 二、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1.您日常关注天气预报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A出行需要□B安排农业生产□C为着衣提供参考 □D提前做好突发天气的防御□E其它 2.天气预报能否满足日常农业生产的需要? □A 能满足□B 基本能够满足□C 不能满足 3.在您对如下哪种预报服务信息比较关心 □A每日天气预报□B未来三天天气预报□C每周天气预报□D每月天气预报 4. 近年来,您或您单位收到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有哪些?(可多选)

□A 农气旬(月)报□B 不定期服务材料□C 作物产量预报 □D 常见的天气服务信息□E 没有收到相关的服务材料 5. 近年来,您或您单位获取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A 邮寄□B 电子信箱□C 网站□D 其他媒体 □E 没有收到相关材料 6.您对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7. 您认为目前提供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是否准确? □A.很准确□B.比较准确□C.一般 □D.偶尔准确,大多情况下不准确□E.都不准确 8. 在气象为农服务材料中,哪一部分内容对你的工作有参考作用?(可多选) □A 天气实况□B 未来天气预报□C 气象条件对生产影响评价 □D 生产建议□E 其它 9. 在气象为农服务材料中,您认为哪一部分内容需要补充完善的? □A 天气实况□B 未来天气预报□C 气象条件对生产影响评价□D 生产建议□E其它 10. 您认为农业田间管理最需要什么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A 农业气象预报(适宜播种期、发育期) □B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C 一周以上的农业气象预报□D农业气候年景预报 二、农村防灾减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1. 您平时主要通过那种方式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可多选) □A电视□B手机短信□C广播□D电话□E报纸□F村委会 □G高音喇叭□H互联网络□I电子显示屏□J纸质气象服务材料 □K其它□L没收到过 2. 您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吗? □A 了解一些□B 没了解□C 不好说 3. 您认为哪一种灾害性天气对您所从事或分管的工作影响最大?(可多选) □A 干旱□B 洪涝□C低温阴雨□D 寒害冻害 □E大风、冰雹□F高温□G台风□H气象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4. 气象部门若组织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业务服务,您认为对您的工作有帮助吗?

某县一般气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

某县一般气象站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气象局 二○一六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一般气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投资:1350万元 项目选址:某县城郊乡 建设单位:某县气象站 法人代表:** 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某县气象局位于某县城伏山路南段,为全额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管理科、防灾减灾科两个科室和某县气象台、**县气象服务中心、两个直属单位。局内共有在岗职工10人。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及依据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河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豫气发〔2011〕55号); (3)《南阳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7)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 (9)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10)南阳市气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 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包括:总论、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建设地址与规模、规划建设方案、节能措施、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位于伏牛山腹地,南阳盆地北缘,是豫西沟通南北的重要关隘,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全县辖16个乡镇、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2800平方公里,耕地万亩。 **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猿人”便在境内繁衍生息。夏商时属豫州,秦时为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县名改为**至今。1928年4月,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在**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成立**县中心区委,1947年秋,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在南阳最先获得解放。 **县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南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冬夏长,春秋短,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数据存储规范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数据存储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 2016年11月

前言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综合数据存储规范的制定以《气象结构化数据存储规范(初稿)》、《全国农业气象数据库环境技术规范(试行)》和《全国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数据规范》为基础,依托中国气象局CIMISS云平台,是对《气象结构化数据存储规范(初稿)-农业气象分册》、《全国农业气象数据库环境技术规范(试行)》的补充和完善,是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数据参考规范。主要包括基础气象资料库、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库、农业气象专题产品库、农业气象野外调查数据库、用户采集数据库、农业气象背景数据库。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库存储数据类型有站点数据、格点数据、Word文档、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五类。

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存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存储规范,包括地面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农业气象采集数据、农业气象数值产品、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和台站信息等数据的表结构、索引、分区方式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气象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管理。不论选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还是选用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都可使用该规范。 2.术语与定义 (1)数据库meteorological database 数据库是按照预定结构组织成的气象信息的集合,本规范涉及气象、土壤、农业气象、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产品和台站信息六类数据库。 (2)表结构 table 表是数据库内部的数据存储机制。表含有一组固定的列。表中的列描述该表所跟踪的实体的属性。 (3)索引 index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 (4)分区 partition 分区是数据库基于性能和可扩展性等因素的考虑将一个大数据表分为独立的若干小表。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状况调研汇报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省气候中心提出了“提升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提升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活动实践载体。我们紧密结合业务服务实际,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我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确定调研题目后,中心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函调等形式进行了调研活动,并结合平时的业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分析。 (一)是先后召开2次农业气象业务人员座谈研讨会,主要针对目前我省农业气象业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特别是为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差距,业务工作创新点等方面,展开研讨。大家在分析业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现有业务资料积累严重不足,特别是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物候观测、农气报表等资料的信息化问题,今后业务发展对农业气象相关资料迫切地需要等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意见。 (二)是通过发函开展了全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调研活动。10月23日,通过省局减灾处下发了《关于上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情况的通知》,请各市、县局总结当地气象为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大田蔬菜、大棚果树和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药材生产等方面服务的详细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现状与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下一步农业气象服务的打算等。通过汇总各市、县局的材料,了解到XX、烟台、莱芜、临沂、济宁等市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如蔬菜、苹果、生姜、板栗、大蒜等气象服务工作,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省气候中心下一步准备再深入到有关市县局及农业气象服务现场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的差距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是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近期到基层进行的业务交流指导、仪器调试、现场调查等活动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汇总。结合本次调研活动的主题,组织专家进行再分析、再论证。 二、全省农业气象业务现状 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与内容 **省设有17个国家农气基本站,2个省定基本站。 观测的作物种类和站数分别为:小麦,15个站;玉米,10个站;花生,4个站;棉花,4个站;水稻,1个站。作物的固定观测地段为18个;自然物候观测站16个。 全省有114个人工农田土壤水分观测站点和7个自动土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设施农业是通过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小气候观测站和室外自动气象站。通过对棚内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不同生长期和室内外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日光温室小气候的形成机理,针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以科研为依托,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参考方案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用途 (一)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NL-GPRS-I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无需亲自到 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 数信息。可以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如《** 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将所有下面县及乡镇监 测点的气象数据全部发送到这个平台上,可轻 松了解监控各点气象信息。 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系统 (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NL-GPRS-A托普仪器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无需亲自到 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 数信息。带摄像头,可实时拍摄监测区苗情、 虫情照片。 便携式无线农业气象远程 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BNL-GPRS托普仪器 1套 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 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可通过网络、 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数信息。 手持农业气象监测仪TNHY-11-G托普仪器可实时采集各项农业气象参数,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园艺等领域,实现对农业生态信息的自动监控,指导农业生产。 (二)生长状况、生长量的测定 植物营养测定仪TYS-4N托普仪器1台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可同时测量叶绿素、氮含量、叶片温度和叶片湿度四个参数。充分反映植物生命体征及生长状况,在农业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 叶绿素测定仪TYS-A托普仪器1台无损植物活体检测,可快速测量叶绿素和叶面温度两个参数,充分反映植物生命体征及生长状况。 叶面积测定仪YMJ-D托普仪器1台 植物叶片面积大小,是作物生长情况、成熟程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该仪器可以进行野外活体 测定,不损伤植物,可测量叶片的面积、周长、 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形状因子。 YMJ-C托普仪器1台 用于离体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可测单张叶片 的面积,也可以多张叶片同时测量,可分别显 示叶片形状和面积数据。 植物冠层测定仪TOP-1000托普仪器1台用于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 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 (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象业务格点化产品与文字类产品,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负责省级上传的农田小气候及作物实景观测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 (2)国家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2019年全国冬小麦、玉米、水稻作物发育期、

最新现代农业监测系统中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中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 根据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需要,针对设施农业专业气象服务业务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小气候观测系统。通过在山东、天津等地的实际测试.硬件系统运行稳定,可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中。 关键词GPRS;观测;温室;小气候;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前言: 设施农业生产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已充分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已成为三北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越冬蔬菜种植的主要设施类型。但温室内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到外界天气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低温寡照、强降温、大风、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所以,对设施农业进行气象条件监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对温室的安全高效生产十分重要”“J。针对设施农业的专业化气象服务目前还在摸索当中E5-91,真正进入业务化的还很少。进行预报预警服务的前提是对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进行长时间稳定的观测。目前全国各地气象系统均在野外布置了若干自动气象站¨…,而适用于野外的自动气象站在温室内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需要开发服务于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的气象观测设备。NL-5型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是浙江托普仪器研制的农业气象观测设备,能够对农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要素进行观测,观测结果可以以无线方式传输。也可以存储在SD卡中。通过读卡器调出数据。随机配备的供电系统能够在无市电的地点提供7 d以上的工作电能.并配备太阳能电池板,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整个系统还可选配LED大屏幕显示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测最结果。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三农的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2012农业国家一号文件颁发后。国家科技园、各大农业园区、农场等农业机构企业积极寻求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力求突破现存的农业技术瓶颈,真正实现现代化农业。 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合作积极响应科技兴农政策突出农业科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

附件2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案 《“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加强农业、气象、生态、环保等领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建设,加快推进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的信息化,改善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关于加快完善环保科技标准体系的意见》(环发〔2012〕20号)提出,大力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的主要方向。要加快启动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为环境管理决策和环境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定位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是环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全球性、区域/流域性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观测、实验和研究的科研基础设施,是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长期、系统性观测数据的重要基地,与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共同组成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其主要任务是: (一)针对重大环境问题,开展长期、系统、多介质的定点科学观测,获取环境科学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18—

(二)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归宿,开展污染物转化过程中环境风险变化及污染源解析研究。 (三)对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进行评价,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四)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预警研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五)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研究,为环境基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鉴于国家已经建成具有较强野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能力的台站,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作用应为弥补国家已建台站难以提供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必须的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并与已建台站形成互补,完善国家野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支撑能力。 一是与国家和有关部门现有野外台站相区别。现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要是对具有区域代表性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过程、系统演替规律进行长期观测,阐明生态效应和作用机制,开展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和示范研究,其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按照各类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类型(如天然森林、草原、荒漠等)进行布局,并在一定的尺度上对该种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过程和机理进行长期研究。环境管理是以多介质连续观测数据为支撑,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要体现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特点,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考虑水、土壤和大气污染的复合性,针对典型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站点设置和台站建设,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提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19—

气象局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局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局 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主要编制依据与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建设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场址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政策环境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其它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建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使用情况汇报1109

“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项目汇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作为气象部门的基本业务工作,其业务现代化建设一直得到中国气象局和各级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十分重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工作。在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中,将农业气象业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2008年9月初召开的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明确指出,气象部门必须坚持“气象为农业服务是重点”的方针不动摇,把农业气象业务作为专业气象发展的最优先领域,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 中国气象局在“十五”期间安排了重点业务建设项目--“新一代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软件开发,经过近4年设计、开发工作,新一代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于2005年5月已通过中国气象局组织的正式验收,并于2005年10月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组织培训班,将该系统软件推广到全国34个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业务应用。 系统经过近2006-2008年的业务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业务效果,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系统过于庞大、平台集成化程度过高、基础数据库发展滞后制约系统的应用;同时,软件编程方面的问题、新的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新的业务需求带来的问题等。 2008年底,按照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要求,安徽省气象局作为原系统开发的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省、市气象局,根据新的技术发展和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对原系统软件进行内涵提升和功能升级,以进一步提高该系统软件的业务应用能力,以提高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能力。 2009年初,安徽省气象局代表项目组正式提交了“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可行性报告,项目在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支持和推动下,列入2009年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在原“新一代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基础上,面向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开发“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系统。现将原系统应用及新系统开发情况汇报如下: 一、原系统推广、应用情况(2006-2008年) 1、试点推广、软件培训 作为技术开发组长单位,按照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要求,积极主动做好“新一代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在全国各省的技术服务,期间在2005年7、8月份,技术组赴西北三省(甘肃、宁夏、青海)、福建、湖南两省进行现场安装、技术培训; 在2005年10月在合肥举办了面向全国的软件应用培训班,将系统推广到全国;为了加强系统软件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有

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建设的必要性

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建设的必要性 1、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建设背景 水稻、玉米、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三种作物在全国的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0%以上,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75%。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针对不同的农业自然地理条件,根据优势品种的生理特性,进行品种区域试验。托普云农新品种区域试验将测试每一个新品种的产量、品质、病虫害抗性、高温及低温灾害适应能力等,为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依据,并起着联系科研成果与生产力转化的纽带作用。为检验所选育新品种的适应性,初步筛选适合区域的新品种,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促进所选育新品种在特定区域的应用与推广,提高成果转化率。自2006年起,国家分别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设立了多个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和试验点。八年来,平均每年有几百个新组合种子进入试验站(点)试验,托普云农为新品种在区域内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性等品种特性提供了第一手科学数据。全国每年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品种80%是经过试验站筛选的新品种,试验站形成了上与国家中心,区域中心相衔接,下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配套,高校和科研机构互为补充,相互支援的农业试验站体系,有力地支持着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试验生产以及推广工作。因此,托普云农农作物新品种区试是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和推广利用新品种的必经环节,区试结果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提供重要数据依据。托普云农农作物新品种区试是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和推广利用新品种的必经环节,区试结果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加强国家级区试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试条件,是提高区试工作质量,保证区试的数据准确可靠性,确保农作物新品种安全推广的根本前提。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科研力量的加强,“十二五”期间申请参加新品种预试和区试的农作物新品种逐年增加,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强区试条件建设,扩大区试、预试能力,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建设的必要性 2.1是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剂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方案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方案 篇一:土壤例行监测实施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范围 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的全部地市(州),其中北京、天津和上海各选择2个地市级行政区。每个地市(州)选择3个当地主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作为监测区域。 蔬菜作物包括:果菜类(番茄、茄子、黄瓜、冬瓜等等)、叶菜类(白菜、油菜、茼蒿等等)、根茎类(莴苣、萝卜、洋葱、竹笋、洋葱、花椰菜等等) 2、基本情况调查 在采样开始前,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1)农业生产情况 种植品种、耕作制度、灌溉方式、灌溉水来源、单位面积产量;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等。

(2)农药使用情况 调查当地使用主要农药品种、数量和污染情况。(3)污染源调查 污染源数量、类型及分布等,找出影响最大的污染来源。3、布点、采样和制样(1)布点和采样 蔬菜种植基地按网格布点,网格尺度按100m?100m设定。从 中随机(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抽取5个地块,在每个监测地块的中心部位布设1个采样点。采集0~ 20cm表层土壤。每份样品采样量为2kg。采样前记录点位坐标,拍摄照片。 要求所选的3个蔬菜种植基地在行政区域、蔬菜品种或土壤类型上有明显不同。 (2)样品制备 ①风干样品的制备 风干: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除去土壤中混杂的砖瓦石块、石灰结核,根茎动植物残体等,摊成2~3

厘米的薄层,经常翻动。半干状态时,用木棍压碎或用两个木铲搓碎土样,置阴凉处自然风干。 粗磨并分样:粗磨后过2mm筛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搅拌、混合直至均匀,用四分法弃取、称重,保留三份样品,其中一份500克样品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注明国家样品库样品(2mm);另一份500克样品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注明省级样品库样品(2mm);剩余样品称重(保留大约分析用量四倍的土样),研磨过1mm尼龙筛后分成两份。一份装瓶备分析用(1mm),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等项目的分析。另一份继续进行细磨。 细磨并分样:用玛瑙球磨机或手工研磨到土样全部通过孔径毫米(60目)的尼龙筛,四分法弃取,保留足够量的土样、称重、装瓶备分析用();剩余样品继续研磨至全部通过孔径毫米(100目)的尼龙筛,装瓶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