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泌尿系损伤(实用课件)

泌尿系损伤(实用课件)

泌尿系损伤(实用课件)

泌尿系损伤(实用课件)

98系统精讲-泌尿生殖系统-第七节 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36岁。右腰部撞伤致局部疼痛,肿胀,有血尿,考虑有肾损伤,其下床活动的时间是 A.疼痛明显减轻后 B.血尿消失后 C.腰部肿块不继续增大 D.2~4周后 E.休克纠正后 【答案】:D 【解析】:考察肾损伤的治疗原则。肾损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休息2~4周,过早下地活动可能再度出血。 2.患者女性,30岁。右腰部撞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有淡红色血尿,诊断为右肾挫伤,行非手术治疗。其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观察腹痛的变化 B.注意血尿情况 C.绝对卧床至少2周 D.监测血尿变化,颜色加深提示出血加重 E.血尿消失,可下地活动 【答案】:E 【解析】:考察肾损伤的护理措施。肾损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即使血尿消失,仍需继续卧床休息至预定时间。 3.患者女性,26岁,下腹部踢打致膀胱挫伤。行非手术治疗,其导尿管应保留 A.2~3天 B.7~10天 C.34周 D.5周 E.6周 【答案】:B 【解析】:考察膀胱损伤的治疗原则。膀胱挫伤或早期较小的膀胱破裂,膀胱造影时仅有少量尿外渗,留置导尿管持续通畅引流尿液7~10天,破口可自愈。

4.患者男性,45岁。骑跨伤致尿道球部断裂。行经会阴尿道修补术。术后预防尿道狭窄的主要措施是 A.预防感染 B.留置导尿管7~10天 C.注射抗生素 D.后期应定期作尿道扩张 E.局部理疗 【答案】:D 【解析】:考察尿道损伤的健康教育。前、后尿道损伤经手术治疗修复后,病人常出现尿道狭窄,需定期进行尿道扩张以避免尿道狭窄导致的排尿困难。 5.患者男性,31岁,下腹部外伤后出现小腹隐痛伴排尿困难,考虑有膀胱损伤。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X线检查 B.导尿试验 C.尿细胞学检查 D.排泄性尿路造影 E.B超 【答案】:B 【解析】:考察膀胱损伤的辅助检查。怀疑膀胱破裂的病人可进行导尿试验,膀胱破裂时导尿管可顺利插入膀胱(尿道损伤不易插入),但仅流出少量血尿或无尿流出。疑有后尿道损伤时,在放置导尿管前应作逆行尿道造影,以免加重创伤。 6.患者男性,25岁。从3cm高处跌下骑跨于木杆上,最易引起尿道损伤的部位是 A.尿道悬垂部 B.尿道球部 C.尿道膜部 D.前列腺部尿道 E.尿道内口 【答案】:B

泌尿系损伤试题(含答案)

第五十二章沁尿系统损伤 一、填空题 1.泌尿系统损伤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2.肾损伤的病因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 3.闭合性肾损伤的病理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输尿管损伤的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外伤性输尿管损伤的处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膀胱破裂分为________型.________型。 8.尿道球部损伤时.血液及尿液渗入________包绕的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肿胀.有时向上扩展至________。 9.前尿道损伤的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后尿道断裂后.尿液沿________外渗到________和________ 。 二、判断改错题 1.肾损伤后.血尿与损伤程度是一致的。 2.肾损伤后应立即行逆行肾造影。 3.肾损伤的处理与损伤程度无关。

4.肾损伤后尿量逐步减少.尿白细胞逐渐上升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5.因逆行插管致输尿管小穿刺伤.需立即开放手术修补。 6.腹膜外型膀胱破裂.除膀胱壁破裂外.腹膜也破裂。 7.腹膜型膀胱破裂.一般不会引起腹膜炎。 8.膀胱破裂的手术探查中.盆腔血肿应彻底清除。 9.男性尿道损伤多见于尿道悬垂部。 10.尿道球部损伤时.尿道可外渗到两侧股部。 三、选择题 [A型题] 1.闭合性肾全层裂伤的病理损伤围为________。 A.肾实质深度裂伤.外及肾包膜.达肾盂肾盏粘膜。 B.损伤限于肾实质.肾瘀斑和(或)包膜下血肿.肾包膜及肾盂粘膜完整。 C.肾实质部分裂伤伴有肾包膜破裂.肾盂血肿。 D.肾蒂或肾段血管部分或全部撕裂。 E.肾蒂撕裂并其他脏器损伤。 2.判断肾损伤的程度.主要依靠________。 A.血尿程度 B.尿路X线平 C.排泄性尿路造影、肾B超、CT检查 D.腹部可扪及包块

泌尿系统损伤

第九章泌尿系统损伤大纲要求 1.肾损伤 (1)病因及病理(2)临床表现 (3)诊断(4)治疗 2.球部尿道损伤 3.后尿道损伤 第一节肾损伤 一、病因及病理 1.病因——了解。 (1)闭合性损伤——最多见。 (2)开放性损伤:弹片、枪弹、刀刃。 (3)肾本身病变:肾积水、肾肿瘤、肾结核等,有时极轻微的创伤,也可造成严

重的“自发性”肾破裂。 (4)医疗操作损伤:肾穿刺等。 2.病理 (1)肾挫伤:轻微,可自愈——大多数。 (2)肾部分裂伤。 (3)肾全层裂伤:症状明显,后果严重,均需手术治疗。 (4)肾蒂损伤:多发生于右肾,可引起大出血、休克,常来不及诊治就死亡。应迅速确诊并施行手术。 (5)晚期: 持久尿外渗——尿囊肿; 血肿、尿外渗——组织纤维化,压迫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肾积水; 部分肾实质缺血、肾蒂周围纤维化压迫肾动脉——肾血管性高血压。

二、临床表现 1.休克:见于严重肾裂伤、肾蒂裂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2.血尿:肾挫伤较轻;严重肾裂伤则呈大量肉眼血尿,并有血块阻塞尿路。 【注意】血尿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如肾蒂血管断裂、损伤性肾动脉血栓形成、肾盂广泛撕裂、输尿管断裂或凝血块阻塞时可无明显血尿。 3.疼痛:腰腹部疼痛。血液、尿液渗入腹腔或合并腹内脏器损伤时,出现全腹疼痛和腹膜刺激症状。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出现肾绞痛。 4.腰腹部包块:肾周血肿及尿外渗使局部肿胀形成。 5.发热:血肿和尿外渗易合并感染,甚至导致肾周脓肿或化脓性腹膜炎,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三、诊断 1.病史及体检。 2.血、尿常规:尿中含多量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持续降低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白细胞增多提示有继发感染。 3.特殊检查: 首选:CT。B超简便实用。 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评价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显示肾动脉和肾实质损伤情况。 不宜采用:逆行肾盂造影(易招致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