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是多种多样,只有注重、认识产生的根源,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本文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混凝土路面的不规则微裂缝、路面通缝、路面跑砂、起皮等质量通病的原因,并论述了施工中采取的应对措施,确保路面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预防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公路工作中,水泥混凝土路面被广泛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节省水泥、收缩裂缝少、抗冻和抗渗能力强、施工进度快、机具及配套机具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缺点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修起来比较麻烦、不好解决。笔者根据几年来工程施工的经验,就如何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谈几点体会。

1 混凝土路面产生不规则微裂缝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浇筑不久或施工阶段完成后,其表面常会出现一些密集的不规则的网状微裂缝。裂缝宽度一般为0.02 mm~0.10mm,深度为2 mm~10 mm。产生微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受混凝土自身材料的影响,另外,与施工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有关。

1.1 水泥使用不当引起的路面微裂缝

1)虽然我国水泥生产厂家较多,但是小窑生产的水泥,往往质量不稳定,造成水泥强度等级不足或安定性不合格等导致路面出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方案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2013年7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3年7月16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道路工程设计起点K0+020,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设计终点K3+200,位于锦江桥附近。道路全长3200米,红线宽度40米,道路两侧各有一定宽度的规划绿地,道路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道路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 道路沿线共有六处交叉口(含起点与迎宾大道南延线线交叉口),第一处交叉口为起点处天保大道与迎宾大道平交口,天保大道顺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第二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三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元华路底层道路平交;第四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五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赛事中心连接线平交;第六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站华路平交。与元华路相交路口,元华路40米红线范围由元华路实施,元华路红线范围外由本道路实施;与站华路相交路口已由站华路实施。其余路口由本道路设施。 本项目位于双流县华阳区,处于天府新区的核心地带,作为与元华路、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同期开工的天府新区第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在区域交通中起到连通“三纵”的作用,同时可带动周边区域地块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本道路规划红线宽

40米,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宽,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宽。横断面布置要素及尺寸如下: 其中车行道路面具体划分为: 32米=0.25米路缘带+4.5米非机动车道+(3.75+3.75+3.5)米机动车道+0.5米中央双黄线+(3.5+3.75+3.75)米机动车道+4.5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 车道横坡度为1.5%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度为2%向内侧,均采用单折线型式;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22cm。 路面设计标高线为道路中线。 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计算行车速度:60km/h;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北方使用极为广泛,因为它较水泥凝土路面施工周期短,铺筑速度快,故此,在北京地区因为使用的比较多,发现的质量缺陷也多。 (一)路面平整度差 1.现象: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2.原因分析: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底层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厚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度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锹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差。 (3)料底清除不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为了更深一步认识这一主要影响路面平整度的通病.再以图示和数据来剖析一下,因底层平整度差,虚摊厚度不一致。造成路面平整度差的原因。 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例,按压实系数K=1.3计算,那么铺筑H=5cm沥青混凝土,它的虚铺厚度(h)就应该是: h=K?H即h=1.3×5=6.5cm 实际施工时,往往发生如(图1-4-4)摊铺情况。如果底层不平,面层压实后也将是不平整的.以表1-4-12的数据来剖析: 图1-4-4表示的是底层呈波浪形的高低不平,其波峰波谷长度大于碾轮接触面,这种不平整属于波浪形的不平整。 以A、B、C、D四个凹凸点为例,各点的虚铺厚度和压实厚度均不相同。 可见底层不平,面层压实后也是不平的。 当底层很平整,面层压实厚度全部是5cm或接近5cm,其平整度将是很好的。如果底层凹凸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底层呈“疙瘩”坑或“碟”坑形高低不平,即见图1-4-5。 就碾轮接触的K点范围的A、B、C、D、E、F六点来看,A、C、E点是凸点,B、D、F点是凹点,A、C、E点对碾轮有较大抗力,密实度会很好;B、D、F点抗力很小,密实度会较差。当碾轮过后,表面光泽不一样,底层凸点处光平发亮,凹点处麻面发乌,一经车轮走压,凹点处下陷,形成“碟子”坑或“疙瘩”坑路面。 所以底层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是十分关键的。(这里所指的底层,就是路面的底层是基层,基层的底层是土路床)。 上述分析主要是针对人工摊铺而产生的不平整通病的原因,使用机械摊铺,就是使用电脑控制的自动调平摊铺机,同样,要是底层平整度不平,虽然有摊铺机本身的震捣功能,其虚铺厚度是一致的,当时碾压完也是平整的。但是经车载辗压后,底层的坑洼不平便反射到路表面上来,同样路面是不平整的。再者摊铺机摊铺面层其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控制不准或摊铺机本身的毛病或操作手控制不利,熨平板出现忽高忽低,也是造成路面波浪或高低不平的原因。 3.危害: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毁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技术规范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 1总则 1.0.1 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侯、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 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承受预期的荷载作用,并 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2.1.2 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 concrete pavement 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2.1.3 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5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 复合式路面composite pavement 面层由两层不同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 block pavement 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2.1.8 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ected concrete 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2.1.9 贫混凝土lean concrete 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 2.1.10 设计基准期限design reference period 计算路面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度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2.1.11 安全等级safety classes 根据路面结构的重要性和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2.1.12 可靠度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13 目标可靠度objective reliability 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 2.1.14 可靠指标reliability index 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

路面工程高质量通病及防治要求措施

1、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1.1原因分析 1.1.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1.1.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1.1.3成型温度较高,形成强度较快。 1.1.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1.1.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1.1.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 1.1.7拌合不均匀。 1.2预防措施 1.2.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性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b、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c、保证拌合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d、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 e、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f、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1.2.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b、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c、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d、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e、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1.3治理措施 1.3.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 1.3.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 1.3.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1.3.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应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干晒。在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缝。 2、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12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正式样本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沥青路面是位于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 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 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 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为 此特制订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 施: 一、路面面层离析形成原因: 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 例不匹配。

2、沥青混合料不佳。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 4、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 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 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 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 二、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 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整改措施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151号一期、153号二期、1号地块1-1号、1-2号、1-3号市政道路建设项目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及整改措施 编写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 五条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六年六月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151号一期、153号二期、1号地块1-1、1-2、1-3号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整改措施 一、土方工程 1、质量通病 (1)边坡塌方: 现象: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坡现象。 原因分析: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 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2)橡皮土(弹簧土) 现象:填土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在人工夯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原因分析:土夹石填筑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不易消失。 (3)路基下沉 现象及原因分析:填筑过程中,由于填筑厚度、含水率及碾压不到位,产生下沉。 2、预防措施: (1)边坡塌方: 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 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2)橡皮土(弹簧土): 夯(压)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灌砂法试验确定; 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路基下沉预防措施 1、彻底清除基底的表层土,做到无虚土和非适用材料。 2、施工中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均匀压实,且严格控制每层的松铺厚度,确保基底压实度符合压实度标准。 3、回填施工时,加强路基填料的控制,不得使用淤泥、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树根和腐植土。 4、浜塘段的抛石挤淤应碾压平整,无翻浆现象后,方可进行土方的回填作业。 二、沥青早期病害的防治 1、提高路基的整体质量,对路基潮湿地段必须做有效的处理。 2、加强培训教育、决策和管理,做到培训覆盖率100%,教育效果有效率100%,决策合理适当,管理严密严格。 3、面层施工,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的检验工作,施工前加强对厂家调查、取样控制原材料源质量,施工中对材料配比质量全面检查,过程严格控制,实行质量否决制。 4、对拌合厂、摊铺、压实等机械设备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严格检查。并在大面积摊铺前做试拌、试铺工作,检验配合比组成设计以及摊铺方案。 三、路面产生不平整 1、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涵管处路面沉降等。 2、底基层:基层施工加强养生,并进行整平处理,同时还应加强标高和纵、横断面的控制及检查,做到随施工随检查随找平。 2、面层施工:首先选用比较优良的机械设备,摊铺机速度控制在2.5至3.5m/nin,并做到运行平稳、连续、稳定。 4、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配合比必须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

验证三个阶段调试后,确定最佳组成比例,配比性能中注意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搞裂性和耐久性。 5、消除沥青混合料在拌合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措施:清除热料超尺寸颗粒,消除混合料的花白粒,清除湿料,消除混合料无色泽,消除矿料颗粒的明显变化,计算生产能力和运输车辆数量,确保摊铺的连续性。 6、碾压质量控制:根据碾压阶段特点,选择适合的碾压机械。 7、控制初压、复压和终压温度,初压温度控制在140℃左右,复压温度不低于100至110℃,终压温度不低于80℃。 8、分清初压、复压和终压界线,采用彩旗标明,并根据温度和碾压遍数移动这些标志物,派专人指挥。 9、碾压规则: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压,初压、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碾压长度与摊铺速度相平衡。压路机折回不在同一断面上时,应呈阶梯形,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表面上不得停放任何设备。 10、横向接缝的碾压:先采用横向碾压,压路机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料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11、纵向接缝的碾压:压路机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至10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至15厘米,将接缝碾压密实。 12、横向缝处理:横向缝均采用直茬热接,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 7.5成品保护措施 1、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如发现结构位置冲突,提前制定变更方案,并征得有关部门认可,防止后道工序破坏工序成果。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水泥砼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就其在施工和养护中出现的各种病害、裂缝产生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其质量病害的主要问题有: 一、裂缝 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 (一) 在硬化前,混凝土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的时候。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因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混凝土较大地收缩也会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后,在尚未出现析水前,应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 2、同时在浇筑后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路基基层浇湿。 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 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硬化后,由于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 1、干缩裂缝 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 (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 (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增大。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相类似。 2、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这主要是因昼夜温差太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没有设置伸缩缝和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而造成面板拉裂。因为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约为每度0.01毫米,当累计长度内温度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一般在20—40米范围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是位于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为此特制订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路面面层离析形成原因: 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 。不、沥佳青混合2料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 4、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 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 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 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 二、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 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 。度碾合压温不 2够料混沥青、。 3 压路小,数遍不实够质机、量压边 4。走、路机压未缘到密。准5 不度准标、 :施措治防 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的级配。 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 4、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用铺筑式路缘石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缘向外推移。 5、严格马歇尔实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 三、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形成原因: 1、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 2、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 3、辗压温度不均匀。 :治措防施 1、料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前后移动,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 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 3、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 四、枯料形成原因: 1、砂及矿料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 2、集料孔隙较多。 :治防施措 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77642.pdf

目录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 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耐火等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 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 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 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 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 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016-12-19 路面平整度差?路面波浪?路面接茬不平、松散、路面有轮迹?路面壅包、搓板?这些沥青混合料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路面平整度差 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基底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后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较差。 (3)料底清除不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基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干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

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坏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1)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中面层的底层是地面层,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的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的路基,每一层的平整度都会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平整度的高质量。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烫平板的预留高和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中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斜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基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基层 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2 路面波浪拱不饱满,局部高点偏离中心线,或在路面纵向出现波浪,特别是造近侧石的偏沟部位出现路边波浪较多,使侧石外露不一致。主要是路面各结构层的纵横断面高程控制不力,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偏大,在两点之间的高程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控制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控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下: 1、路面平整度差 1.1现象:机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后会出现波浪、鼓包、洼兜等平整度较差的现象。 1.2原因分析: 1.2.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压实系数有差别,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表面平整度则差。 1.2.2料底清除不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净,或把头天的冷料、压实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摊铺料,导致的局部高突、不平整。 1.2.3摊铺方法不当,摊铺机械调平装置不稳定或摊铺控制高程不准确或无控高依据或摊铺速度过快,沥青料温度不一致或松密度不同即铺筑在路面上而造成平整度差 1.2.4碾压操作失当,一是油温过高,二是碾压速度过快,造成的油料推挤,碾压无序造成平整度降低 1.2.5油料供应不上,机械故障,或人为因素中途停机,或在未冷却的油面上停碾,造成局部不平整。 1.3治理方法: 1.3.1首先应该首先解决底层的平整度问题,摊铺施工过程中,每一层的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都很重要,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路面各层严格控制、检验。特别是保证各层压实度和纵横断面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高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未摊铺面上有明显的洼兜、鼓包等现象,应提前处理(做垫层或铣刨)。 1.3.2摊铺方法的问题

1.3. 2.1人工摊铺时或当天施工开始和结束时,沥青混合料不应直接卸在路面上,保证底层在施工结束后没有粘结的沥青混合细料;剩余的冷料不得进行摊铺,应当加热另作它用或堆积废弃。 1.3. 2.2机械摊铺①摊铺机械应加强维修保养,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停机故障或调平系统失灵,必须应经试验段予以检验;②摊铺所需要的路面高程及参照下反数据应事先设定。设立道牙的道路应在道牙上弹出各层墨线,路面边缘高程一般不应以缘石、平石顶为依据,应走平衡梁或钢丝绳;③油料的供应必须连续,摊铺开始前,一般不得少于5辆供料车待铺,过程中不得少于3辆;沥青拌合站应配备专门人员做好料站和现场之间的沟通,如果料站出现问题应第一时间通知现场施工员。④摊铺机械行进速度要按规范规定速度 (2~6m/min)行进,且必须匀速行进; 1.3. 2.3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碾压油温、碾压速度、碾压程序一定严格按规范规定的要求控制①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油温应严格管理,设置专人、专用测温设备控制各施工阶段的油温,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温条件及层铺厚度规定选择。②碾压程序及碾压速度: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其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该突然改变,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同一断面上。 2、路拱不正,路面出现波浪形 2.1现象:路拱不饱满,局部偏离中心线,路面纵向出现波浪,特别是靠近路缘石的部位出现路边波浪较多,从而导致路缘石外露不一致。 2.2原因:主要是路面结构各层的纵横断高程控制不力,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较大,在两桩之间的高程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桩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桩点之间的路面高程,就形成波浪。在整幅路面实际施工过程中,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路面施工时(大同市府南街项目、大同市第二医药园区经十二路),摊铺机中间的热接缝应留在整幅路面的中心线上,不得偏离,施工时一定做到画线施工,严格按照标线、高程进行摊铺作业。 2.3治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摘要:随着我国运输业及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公路的路面使用性能及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因为公路路面施工进展情况的好坏,将会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高低。当前时期下,使用最普遍的就是沥青混凝土用于公路路面的修筑之中,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质量上却存在着一些通病。本文就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介绍,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几点预防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成因;预防措施 引言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实用的,当今社会也不例外。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公路方面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对于一个要求比较严格的公路,其路面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过往车辆的舒适程度和速度的快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社会声誉。当前时期下,使用最普遍的就是沥青混凝土用于公路路面的修筑之中,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质量上却存在着一些通病。本文就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介绍,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几点预防措施。 1 填方的压实层加厚 对于某些道路施工单位,由于其未能按照相关要求,使得公路路基填料层厚度加

厚,对于一般的路基填料厚度一般为30—50厘米,但是由于未按照规范要求导致了填料层厚度达60—100厘米,而这层填料层压实不足,密实度也达不到相关要求。这样的路面修筑之后,在各种因素,如自然因素以及行车荷载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压实应力,就会使得路基局部出现沉陷的现象,局部出现了沉陷的现象,势必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了沉陷以及裂缝等公路病害。这在我国的一些二级公路中出现的最多。可以说,路基压实是公路路基施工中的一个较为关键的工序,因为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路基路面的强度及稳定性技术。我们知道,土粒的结构为骨架结构,在骨架结构中间的空隙中,充满了水分和空气。对其进行压实,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土粒中的水分及空气赶出,使得土粒的密度增大,土粒之间的空隙减小。 具体预防措施为: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若要确保填方路基的密实,需要结合正确的方法进行填筑施工,在实际的修筑过程中,采用的填筑方法就是水平分层填筑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路基横断路面被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必须按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横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分层厚度应根据辗压机械的功能及检验的压实度确定。 2 新老路基相结合 在利用原来的老路面进行老路拓宽施工时,需要将原本存在的老路坡面挖成台阶式之后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但是某些道路修筑单位根本没有按照这个要求进行施工,对公路路基的填筑质量造成了很打的影响,搭接部分极易造成新旧沉降不均匀,这样就会使得路面发生沉降、裂缝等现象。 预防措施为:由二级公路改善工程的性质可以知道,大部分路段均是由原来的老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B.0.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编号:B.0.1— 第五版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扬州市业恒城市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专 项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扬州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四月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年月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引潮河河道整治工程 2、建设单位:扬州市业恒城市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施工单位:扬州市邗江水利建筑有限公司 5.工程地点:蒋王片区 6、工程内容:河道工程、驳岸工程、桥梁工程、箱涵工程及附属工程。 7、工程项目组成和规模: 蒋王片区中心区块半岛公园河道工程位于扬州邗江区,工程范围:润扬中路以西,兴城西路以南,国展路以东,引潮河南岸以北。主要构筑物包括引潮河段河道及驳岸、浅水区新开河道及驳岸、景观桥梁、箱涵等。 本项目中驳岸型式为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墙,一号桥为简支板结构,全长17.68m,桥面宽度:2×0.3米栏杆带+2×1.5米人行道=3.6米;二号、三号桥采用实腹式板拱桥,桥梁下部为重力式扩大基础,拱轴线跨径为10米,桥宽6米,矢高3.0米,拱圈厚0.4米;四号、五号桥采用现浇无铰拱肋板式桥型,桥梁下部为重力式扩大基础,拱轴线跨径为12米,桥宽4米,矢高3.0米,拱圈厚0.4米,板厚0.15米;六号桥为斜腿刚构桥,桥长25米,桥宽3.6米;箱涵为1×1m钢筋混凝土过水箱涵,两侧顺接驳岸挡墙。 二、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崇州市经六路道路建设项目 市政道路工程 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目录 1:-----------------------------------------------------路边积水2:-----------------------------------------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3:---------------------------------------------------管道渗漏水4:-------------------------------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5:-------------------------------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6:-------------------------------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7:-----------------------------------------------------钢筋工程8:-----------------------------------------------------模板工程9:-----------------------------------------------------砼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开展市政工程建设,伴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质量通病,例如排水系统、路基与路面和辅助性设施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我施工项目部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等方面做出以下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一.路边积水 1.产生原因 (一) 雨水井或管道被垃圾堵塞,导致流速减慢,路面的水不能及时排走,或者由于部分雨水井或管道被完全堵塞而造成积水。 (二) 施工疏忽和测量出错,路面及管道产生积水,甚至出现倒坡现象,以及雨水井处井盖比四周高而引起路边积水。 (三) 由于排水口设在人行道路沿石处下方,排水口十分狭小容易堵塞。 2.预防措施 (一) 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管道封堵与开封都必须得做好记录并加强检查力度。 (二)讲究文明施工,严禁泥浆排入管道,防止堵物流入管中。 (三)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养护管理,消除垃圾、防止堵塞,保证雨水井和管道畅通。 (四)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五)必须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施工,并且必须进行检验误差,完全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交付施工。

(完整版)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4)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唐新(项目经理) 副组长:黄礼辉(项目副经理)、张曼维(项目技术总工) 成员:王双(质检员)、各栋号施工员、劳务班组负责人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4.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4.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4.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4.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4.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 4.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 4.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 4.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

浅谈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与控制 摘要: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控制 abstract: the asphalt pavement a surface level off, solid, no juncture, driving comfort, wear-resisting, low noise, easy maintenance, during the short and appropriate built in stages etc, and in the highway and city roads built has wide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asphalt road surface quality problems produc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asphalt pavement, the common fault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本文对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一、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