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管理试行办法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管理试行办法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转岗管理试行办法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转换工作,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应的条例而制定的一个事业单位相关工作岗位转岗的试运行办法。

一、事业单位转岗管理试行办法内容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转换是指的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岗位调置结构比例的限额之内,根据工作需要以及岗位管理规定,从现岗类别聘用至其他的岗位的一个转换和流动。

2、转岗必须要本着工作需要以及人岗相适且从严控制的原则开展,在转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并且择优的原则,做到竞聘上岗,按岗位进行聘用。

3、此办法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以外的事业单位适用的。

二、事业单位转岗的基本条件

(一)必须要遵守宪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定。

(二)转岗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行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德。

(三)具备拟聘岗位所需要的学历以及专业还有技能方面的资格条件也是必须要符合的。

(四)适应拟聘岗位要求的身体以及年龄方面的条件也要符合。

(五)在本单位要连续工作满三年,并且在转岗之后三年考核均要达到合格以上的等次。

事业单位转岗管理试行办法是按照国家的相应规定去制定的,只有符合规定的相应工作人员,才可以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转岗。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 聘用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了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加强岗位设置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顺利实施,现将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 (一)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到管理岗位 1.聘用条件 (1)单位有相应的空缺岗位。 (2)符合《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08〕66号)规定的基本条件和所聘岗位任职条件。 (3)现等级岗位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并至少取得一次优秀。在同等条件下,年度考核优秀次数多者优先聘用。 (4)必要时可进行考试。 2.聘用原则 (1)第一次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到管理岗位,不得直接聘用到单位领导岗位和内设机构正职岗位。 (2)第一次最高可聘用的岗位分别是: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可聘用在十级职员岗位,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可聘用在九级职员岗位,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可聘用在八级职员岗位,一、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可聘用在七级职员岗位,少数特别优秀的人员和后勤服务型事业单位可适当放宽。 (3)聘用到管理岗位后,再竞聘高等级岗位必须符合竞聘上岗规定的相关条件。 (4)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时,对经人事行政部门批准的聘用制干部,经考核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前的职务或岗位,在核准的结构比例内聘用相应等级岗位。

(二)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 1.聘用条件 (1)单位有相应的空缺岗位。 (2)符合《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规定的相应等级岗位条件。 (3)现等级岗位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并至少取得一次优秀。在同等条件下,年度考核优秀次数多者优先聘用。 2.聘用原则 (1)首次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一般聘用到相应层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最低等级岗位。 (2)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时,对未取得经人事(职改)行政部门认可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聘用制干部,不能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上。 (三)相关问题 从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择优聘用。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时,对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但未经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且不符合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又未按现行工人岗位考核的有关规定取得相应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原则上暂按确定的岗位工资等级进行岗位设置和聘用,但管理岗位不得超过九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得超过十二级。已经超过的,在未达到相应岗位任职条件前,不能竞聘更高等级的岗位。 二、事业单位改变隶属关系和成建制划转后,岗位设置的管理 (一)改变行政隶属关系的事业单位,划转双方主管部门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并按隶属关系报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二)企业或其他部门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转制为事业单位的,按《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核准。 三、岗位工资

甘肃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

甘肃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甘肃省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比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甘肃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合用于甘肃省各级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比例管理。 第三条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应当合理、适度、稳定,既能满足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又能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岗位结构比例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岗位结构比例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职能和岗位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各类岗位的工作量、薪酬和福利待遇,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事业单位应当优先安排职工的内部调配,同时鼓励和支持职工外部流动,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事业单位整体竞争力。 第三章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要求 第七条事业单位的岗位结构比例应当包括领导、管理、专业技术、普通工勤四类,比例参考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八条领导岗位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应当保证适度、稳定。领导人员的比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九条管理岗位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应当根据事业单位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管理岗位的比例应当与领导岗位相适应。

第十条专业技术岗位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应当根据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和人材需求进行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应当与领导、管理岗位相适应。 第十一条普通工勤岗位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的基层服务工作,应当根据事业单位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普通工勤岗位的数量应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四章岗位结构比例的调整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在岗位结构比例调整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职工利益与事业单位发展相统一。 第十三条岗位结构比例调整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和沟通商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且须向甘肃省人事厅提出申请并获批准。 第五章监督管理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 1、为适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类改革的需要,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管理机制,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的用人机制,不断推进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 2、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岗位设置管理与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员聘用制度,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的原则。 三、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3、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是: (1)本省行政区域内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序列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 4、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岗位和人员是: 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单位中的全部岗位和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岗位和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和人员以及工勤技能岗位和人员。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5、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是: (1)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 (3)已由事业转制为企业的单位。

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

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甘肃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的管理,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工作人员包括下列几种形式: ⒈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 ⒉退役军人。 ⒊高级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 ⒋具有表演、编剧、导演等艺术专业专长的专业人员。 ⒌具备特殊岗位要求的人员。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聘用,不得有任何歧视行为。招聘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并有相关的评估制度。

第五条聘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聘用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期限、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五年。 第二章聘用流程 第六条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公开招聘、简历筛选、面试等方式确 定聘用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确保公平竞争。 第七条公开招聘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⒈公告招聘岗位的信息,包括岗位要求、任职资格等。 ⒉接收简历并进行筛选,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 ⒊进行面试和考察。 ⒋综合评估,确定聘用人员。 第八条被聘用人员须签署聘用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参加事业 单位的工作。聘用合同应当由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条已签署的聘用合同可以延长期限,经过双方协商一致, 并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权益保障 第十条聘用合同期限满的工作人员,符合提前终止合同或延长 合同的条件的,可以与事业单位续签聘用合同。

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

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 任职条件(试行)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原人事部与有关部门印发的岗位设置管理行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行业指导意见》)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08〕66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竞聘专业技术内部不同等级岗位,在现等级岗位上,除必须具备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层级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三)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岗位,取得职业资格证。 二、业绩条件 业绩条件是指竞聘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时,在现等级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业绩要求。包括: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 对内部等级岗位的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条件要求不同,必须符合内部等级岗位各自的要求。

三、各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 (一)专业技术一级岗位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任职条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四、七、十、十二和十三级岗位 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或以考代评的有关规定,取得层级岗位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和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分别具备竞聘专业技术四、七、十、十二和十三级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三)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 任现等级岗位以来,基本条件符合统一规定和要求。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等一二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其他人员至少要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2项,或第1条业绩1项、第2条业绩2项,或第2条业绩4项。 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至少要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1项,或第2条业绩2项。 1.重大业绩 (1)作为前5名获奖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等一二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或作为前3名获奖人,获得上述国家级三四等奖、省部级一二等奖,省部级农牧渔业丰收、省敦煌文艺一二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秀设计铜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甘肃省关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办法

甘肃省关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办法 一、人员安置范围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编制内工作人员。 二、人员安置原则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有序、分类安置的原则,按照改革的不同形式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做到过程公开透明、方法民主科学、结果职工认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人员安置方式 按照改革的不同形式,根据人随事走或人随资产走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人员安置工作。 (一)转企改制单位继续留用原单位人员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原则上继续留用原单位工作人员。转制单位应当自完成企业法人注册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留用的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转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 (二)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人员安置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申请并经转制单位批准,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

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由转制单位发放。离岗期间单位和个人按照事业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事业单位办法办理退休手续,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事业单位的办法执行。提前离岗人员继续按规定参加其他社会保险。 (三)协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 经协商一致,与转制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以及国有资产退出的转制单位原编制内工作人员,转制单位应当为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发执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属于因工(公)伤残被鉴定为5-10级的原编制内工作人员,还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政策规定,由转制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四)被撤销单位的人员安置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不具备转企条件而被撤销的,其人员安置由原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通过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培训转岗等方式,将人员安置到本部门其他适合的岗位。要做好安置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或转岗培训工作,使其尽快适应新岗位要求。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人事厅关于《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这项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在统筹规划、制定方案、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分级负责,稳步实施。 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聘用目的、范围 1.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2.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必须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按照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逐步建立起竞争、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3.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人员。 依法行使行政职能、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工勤人员实行聘用制的,可依照本办法执行。 二、聘用权限、条件及程序 1.聘用各类人员,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人员计划,在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范围和人事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比 例及岗位限额内,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2.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任用,可根据行业和单位实际,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中层领导成员,由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聘任。 3.聘用其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由单位自主决定。 4.受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思想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 (甘人发〔2007〕35号2007年10月17日)(甘人社厅发〔2011〕60号2011年11月19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通知》(人核培发[1995]15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简便易行、宜于操作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围绕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及遵守聘用合同等方面,采取群众评议、领导评定、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符合单位性质、岗位特点和工作性质的方式方法进行。 第四条本办法中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 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考核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 规定执行。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考核除特指平时考核和聘期考核外,一般指年度考核。 第二章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六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 能:主要考核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更新情况。 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 绩:主要考核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廉:主要考核廉洁自律、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情况。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第七条考核标准以聘用合同中约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完成任务的具体标准在各级人事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细化量化。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不同类别岗位及不同内部等级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第八条事业单位各类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均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九条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奉公,精通业务,工作勤奋,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业绩突出,完全履行聘用合同。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

附件2 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 认定试行办法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和其主管部门在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或变更合同内容时,客观准确地确定三类岗位的岗位等级,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08〕66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岗位变动后岗位等级的认定 (一)岗位变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变动主要包括,同类岗位内部的高聘或低聘、三类岗位之间的岗位转换。岗位变动后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发生实质性变化,岗位等级、岗位工资和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相应变更。 在相同或相近岗位之间进行交流调整,岗位职责、岗位任务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不视为岗位变动。 (二)岗位变动的途径 1.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再取得比现岗位更高等级的岗位,或在三类岗位之间转换岗位,必须在相应岗位出现空缺的情况下,符合相应岗位的任职条件,通过竞聘上岗的办法取得。竞聘上岗办法暂由各单位制定,报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可以采取不同的竞聘办法。 2.聘用期满的岗位续聘现岗位必须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通过竞聘不符合现岗位要求的,可兑聘较低等级的岗位。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应按岗位等级逐级竞聘。对少数工作业绩突出

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破格竞聘: (1)符合《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2004〕4号)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竞聘层级岗位的人员。 (2)符合《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跨内部等级岗位竞聘的人员。 (3)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破格竞聘,须符合国家和省上有关现行政策规定。 (三)岗位等级认定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在审核和认定岗位等级时,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1.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是否经过核准,有无空缺岗位,与《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册》记载是否一致等。 2.单位的年度考核结果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核。 3.所报人员是否符合所聘岗位的条件,成果证据是否确凿,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4.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竞聘上岗,程序是否规范。 5.按规定必须填报的材料是否齐全。 对经审核符合规定要求的人员,认定岗位等级,办理岗位等级变动手续,签发《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认定结果通知书》(见附件)(以下简称《岗位等级认定结果通知书》)、《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证》,填写《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认定审批表》。《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证》由本人持有。 (四)岗位等级认定的权限 事业单位进行岗位变动调整和岗位聘用前,须将拟确定的岗位等级按以下权限上报认定: 1.省直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行政部门认定。 2.市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二、三、四、五、六级,工勤技能岗位一、二级,均由市州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行政部门认定。市州其他岗位等级的认定权限由各市州人事行政部门确定。

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文(共十章44条)于4月25日由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652号),5月15日公布,自7月1日起施行。下面烟花美文网为大家带来全文内容,欢迎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2号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已经2月26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4月25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条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五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第八条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条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交流。 第四章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

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试行)

XX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我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XX市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办法(试行)》(X政办〔20XX〕X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经XX区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的调动。涉及政策性、指令性安置人员,向区人事调配工作领导小组报备后,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坚持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宏观调控和单位自主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调配合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各类人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第四条人员调动遵循适当控制财政拨款单位人员增长的原则,符合同类性质单位之间人员调动(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调入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顺向流动(即机关调入事业、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入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调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企业)要求,并应当在调入单位编制限额和岗位设置比例空缺内进行。 第二章调动条件

第五条事业单位调动人员应当具有与拟调动单位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工作经历和相关任职条件,具有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其它条件。 第六条跨区调入XX区的,应当在调入当年全区年度财政供养新增人员核定数内。 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招聘单位新招聘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街道事业单位原则上工作满5年以上,在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工作满3年以上; (二)非新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距上次调动(含公开选调)时间间隔原则上满2年以上; 第八条不得调动的情况: (一)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的人员; (二)遇有机构改革等情况省市明确冻结人事调动的; (三)按照有关规定需要遵守回避制度或其他不宜调动的人员。 第九条属下列情况的人员,可以不经公开选调考试,直接考核调入: (一)市级和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机关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以及工勤人员,自愿到事业单位工作的;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配套文件一)

附件1 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 管理试行办法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20年〕70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20年〕87号)、原人事部与有关部门印发的岗位设置管理行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行业指导意见》)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20年〕66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 (一)确定依据 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内,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 (二)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 事业单位岗位总量不超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总数。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控制: 1.管理型单位。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是主体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3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 2.专业技术型单位。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是主体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10%。 3.后勤服务型单位。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是主体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30%;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

4.《行业指导意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主体岗位未达到最低控制比例的,应通过各种途径调整逐步达到,在未达到最低控制比例之前,不得招聘、新进其他两类岗位的工作人员。 自《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实行之日起,新进事业单位人员在进入前按人事管理权限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并填报《甘肃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岗位审核表》,有关部门凭本审核表办理进人手续。 二、管理岗位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 (一)确定依据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确定管理岗位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设置。 (二)岗位总量 管理型单位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专业技术型单位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后勤服务型单位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30%。《行业指导意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最高等级 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不得超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机构规格。 (四)结构比例 1.单位领导岗位按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设置。 2.内设机构管理岗位设置 (1)领导岗位 ①内设机构中的领导人员设岗,暂按现行有关规定办理。 ②内设行政处(科)室的领导岗位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专业处(科)室的领导岗位由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较高的人员担任。 ③内设机构设置党群组织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专职领导岗位按照规定设置,纳入管理岗位管理,且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

事业单位关键岗位轮岗管理办法

一、中层管理岗位及关键岗位范围与条件1、中层管理岗位及关键岗位的范围,是指在公司经营 管理活动中,掌握重要信息和资源,具有一定职权和事权,对公司经营和领导决策有较大影响,具有潜在影响廉洁从业风险的岗位。 主要围绕公司在物资采购、工程招标、广告宣传、终端供应、成本管理、财务集中管理、重要通信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手机入网管理、佣金和代理费发放、CP/SP 合作、代理商管理等,具有建 议权和决策权的工作岗位。中层管理岗位人员是指所有中层干部、关键岗位人员是指从事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 2、人力资源部会同纪检监察部明确关键岗位,详见附件,根据业务情况和工作变化对关键岗位 实行动态管理。在编制关键岗位说明书时,要明确廉洁从业和反腐倡廉工作职责,对于涉密的关键岗位人员,要与其签定《员工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协议书》。 3、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一般应具有以下条件:(一)政治素质好,认同企业核心 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二)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对自己要求严格,有较强的自律意识,敢于坚持原则,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 (三)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处事公平公正。(四)具备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业务水平过硬。 (五)关键岗位人员原则上为合同制员工,但廉洁从业风险高的岗位必须为合同制员工,交流、借调、返聘人员不得从事关键岗位工作。(六)因违纪违规受公司处分的员工,三年内不能安排到主要中层管理岗位及关键岗位上工作。 二、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教育1、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教育是指提高中层管理岗位、关键岗位人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廉洁从业意识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思想劝诫活动,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教育、三严三实”教育、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内容。2、中层管理岗位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教育要紧密结合中层管理岗位、关键岗位人员思想实际,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 以“干净、干事”为核心理念、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价值导向。加深对党 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明确从业行为规范,清楚违纪违法行为的后果,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筑牢拒腐防变和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防线。

秦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秦州区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 管理办法 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在全区形成“率先发展,争创一流,建设首善之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全区科级以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和市、区有关通知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就加强和完善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调配)、抽(借)调、离职进修、退职退休、请(销)假、考核培训、职称评审、工资福利、档案管理等工作提出如下管理办法: 一、依法规范干部管理,正确履行组织、人社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权限。 (一)依法规范干部管理工作。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实施,为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参照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公务员法后组织部门管理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57号)和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天水市人事局、天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委组织部管理公务员有关事宜的通知》([2008]40号)文件精神,区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群团组织、区委工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管理。

区政府机关、区政府工作部门、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包括下属)各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各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由区人社局负责管理。 (二)正确履行组织、人社工作职能。 组织、人社部门是区委、区政府综合管理干部的主要工作部门,其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对加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组织、人社部门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既要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规范交流(调配)程序,严肃人事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交流(调配)工作(一)交流(调配)的基本原则。交流(调配)工作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专业对口的原则;坚持工作需要和空编补员的原则;坚持身份符合和近亲回避的原则;坚持乡镇、街道以块交流为主的原则,加大交流力度,合理使用、科学流动、保证重点、规范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机构编制、人员结构、岗位设置等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批,确保人员交流(调配)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二)交流(调配)的办理程序。 1、区内人员交流(调配)程序 在本区范围内的人员交流(调配)过程中,用人单位需用人时须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再由主管部门征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提出书面报告,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组织、

转岗文件[修改版]

第一篇:转岗文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转换,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人发〔2008〕2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管理办法(试行)》(渝人社发〔2011〕151号)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转岗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在岗位设置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从现岗位类别聘用到其他岗位类别的转换流动。 第三条转岗应本着工作需要、人岗相适、从严控制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按照规定程序、权限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区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以外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转岗条件 第五条转岗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资格条件。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第六条转换流动到管理岗位还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50周岁及以下,女性工勤技能人员45周岁及以下,男性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55周岁及以下。 (三)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三年且转岗前三年年度考核均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工勤技能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五年且转岗前五年年度考核均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其中有两次及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七条转换流动到专业技术岗位还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二)女性管理人员50周岁及以下,女性工勤技能人员45周岁及以下,男性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