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猪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猪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省猪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实施流程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省猪的基因组选择育种,也可为省内其他动植物育种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T31016移动实验室样品采集与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2)NY/T1673畜禽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检测技术规程

3)GB/T32759瘦肉型猪活体质量评定

4)NY/T2894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

5)NY/T821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

6)NY/T825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

7)DB43/T1193沙子岭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8)NY/T822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9)GB/T22283长白猪种猪

10)GB/T22284大约克夏猪种猪

11)GB/T22285杜洛克猪种猪

12)GB23238种猪常温精液

13)GB/T40184-2021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因组选择genomicselection

利用全基因组均匀分布的XX度单核甘酸多态性遗传标记,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结合表型记录和系谱信息估计或预测猪个体基因组育种值实现个体遗传评估和选择的方法。

3.2参考群referencepopulation

选择来自目标猪品种核心群、符合品种特征、同时基因组信息和表型信息记录完整的个体,组成参考群,用于估计标记效应或遗传参数。

3.3候选群candidatepopulation

由具有基因组信息,没有表型记录或仅具有少量标记记录,需利用参考群信息(部分个体同时利用其自身表型信息)预测其育种值的个体构成的群体,即初步确定为留种对象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3.4遗传背景geneticbackground

研究某一个或几个育种目标性状时,基因组中与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之外的DNA组成。

4基因型检测

4.1.采样

对于需进行基因分型的个体采集生物样本。生物样本包括血液、新生仔猪尾组织、耳朵、毛发等可提取DNA的组织,或者公猪精液。样品采集避免个体间DNA交叉污染,相关操作要求参见GB/T31016规定。

4.2DNA提取

根据采集样品类型,选择最适DNA提取方法。所提取的DNA样本应符合基因芯片或测序对样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DNA提取和质量检测方法参见NY/T1673o

4.3基因型检测方法

可采用基因芯片或测序方式对所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基因分型。

5参考群建立

5.1群体规模

根据待选猪种的品种和目标性状选择适度的育种群,要求单••品种不少于1000头。

5.2群体结构

宜选择与候选群具有亲缘关系且具有群体代表性的个体构建参考群。

6表型测定

瘦肉型猪活体质量的测定按照GB/T32759的要求执行。

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按照NYZT2894的规定进行。

猪肌肉品质测定的指标、方法和条件按照NY/T821的规定执行。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的方法按照NYZT825的规定执行。

XX地方猪沙子岭猪性能测定的方法按照DB43/T1193执行。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基本测定条件,受测猪的选择,测定项目、方法及结果的评定方法按照NY/T822的要求执行。种猪性能要求按照GB/T22283、GB/T22284、GBZT22285、GB23238的要求执行。

7基因组育种值预测模型构建

基因组选择的育种值预测方程包括BLUP类方法、贝叶斯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根据育种群体所采集的信息、目标性状表型信息的分布和是否具有系谱信息,选取可最大化利用群体信息且育种值估计准确性最高的基因组育种值预测模型,参考GBZT40184-2021。

8候选个体遗传评估及选留

8.1候选个体确定

根据育种目标,选留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候选个体应尽量和参考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8.2基因型测定

按照的要求执行。

8.3个体基因组遗传评估

使用4.4中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

8.5基因组综合选择指数建立

针对育种目标,将主选性状的基因组育种值进行加权累加,构建基因组综合选择指数。

8.6种用个体选留

基于中估计的所有个体的遗传参数,选留外形好、健康状况好、近交系数较小的种用个体,留种公猪综合选择指数排序前5%-10%、母猪综合选择指数排序前20%-30%、。种猪性能要求按照GB/T22283、GB/T22284、GB/T22285执行。

现代化猪分子育种技术

现代化猪分子育种技术 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育种技术也经历了表型选择→育种值选择→基因型选择的过程。表型选择是依据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虽能获得一定进展,但速度慢,效果不稳定。育种值选择是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尤其是动物模型BLUP方法使得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属的信息,预测出个体的育种值,是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基因型选择是通过确定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型进行选种,即分子育种。这种方法获得遗传进展的速度快,效果稳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分子育种主要是以分子标记为基础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然后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进行转基因育种。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检测影响猪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并进行QTL精细定位。 1影响猪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和QTL 1.1影响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 1.1.1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SR基因 1.1.2促卵泡素(FSH自亚基基因) 1.2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 1.2.1氟烷基因Hal 1.2.2RN基因 1.2.3抑激素基因 1.3已发现的其他QTL 2标记辅助选择 标记辅助选择就是利用DNA水平的选择来补充以表型值或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对已知基因,通过测定其基因型进行选择,又叫基因辅助选择;其二,基因本身不知,但已知与之连锁的标记,可通过标记信息来间接选择与之连锁的基因。由于标记辅助选择不受环境的影响,且无性别的限制,因而允许进行早期选种。可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从而提高选种的效率和选种的准确性。据此,可在QTL检测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标记的信息来辅助基因的导入,尤其是对于低遗传力的性状,如繁殖性状,有助于加快其遗传进展。基因诊断盒技术,从广义上讲,也是标记辅助选择的一部分。基因诊断盒的应用可以说是当前猪标记辅助选择最成功的例子,如利用高温应激综合症MHS 基因诊断盒检测猪的高温应激综合症,利用雌激素受体ESR基因诊断盒固定猪的高产仔数基因等。 3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geneknockout又称基因打靶,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精细地定位修饰和改造基因DNA片段的技术。它是在胚胎干细胞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位点专一性强,打靶后目的片段可以与染色体DNA共同稳定遗传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规程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规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已经成为畜禽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通过标记遗传物质上的特定序列,从而实现对畜禽基因组的分析和筛选。本文将介绍《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规程》,旨在为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规范和指导。 一、技术原理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畜禽基因组 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以实现畜禽品种改良的目的。该技术主要依靠PCR扩增技术,对标记遗传物质进行检测分析。PCR扩增技术是在酶的作用下,将DNA序列进行复制,从而扩大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二、技术流程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主要流程包括:样本采集、DNA提取、PCR扩增、电泳分析、数据分析等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1. 样本采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包括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等因素的畜禽个体。 2. DNA提取:将畜禽组织样本中的DNA提取出来,可采用CTAB 法、盐酸法、酚氯仿法等方法进行提取。 3. PCR扩增:选择合适的引物和PCR反应体系,对DNA进行扩增。该步骤需要考虑PCR反应体系的温度、时间、引物浓度等因素,以保证PCR反应的成功和准确。 4. 电泳分析:将PCR扩增产生的DNA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析,根据不同电泳迁移速度,判断是否存在目标基因型。 5. 数据分析:根据电泳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 三、技术应用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畜禽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畜禽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技术也可以用于畜禽品种改良和优化,通过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实现畜禽品种的提高和优化。 四、技术优势 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高效性: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2. 精准性:该技术可以精确地检测出目标基因型,避免了传统育种技术中的误判和漏判现象。 3. 可重复性:该技术的操作流程简单,易于重复,可以保证技术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数据量大:该技术可以产生大量数据,可以为畜禽品种改良和优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五、技术规范 为了保证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规范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以下技术规范: 1. 样本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同时应注意样本的保存和管理。

猪育种工作操作规程1

猪育种工作操作规程 育种目标及原则 主要育种工作的目标是生产出非常好的种猪并在重要经济性状上得到连续改进。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将最好的猪找出并淘汰掉那些不好的猪。 在我们的育种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所有猪进行大比例的性能测定。 ●测定并计算所有这些重要性状的指数和估计育种值。 ●教育我们的员工和客户,种猪的指数越高,后代产生效益的可能性越大。这些猪有更多的 价值。 ●所有种猪必须没有重要缺陷且足够健全,从而不出现问题。 ●世代更新越快,遗传进展越快。 ●更大的猪群和更多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选种。 ●接近100%的性能测定可以优化遗传进展。 ●我们生产出来的猪没有一头会达到完美,也没有人能在每个地区都领先。 ●选择的性状越多,进展越慢。 ●使用好的育种程序并进行正确选种,每一代群体都会得到预计的改进。 外观评定 种猪的外观评定参考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National Pork Board)的《后备母猪体型、肢蹄及繁殖性状健全性评估指南》(Guide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Feet and Leg, and Reproductive Soundness in Replacement Gilts)进行评定1。 1原文可以从美国国家种猪注册委员会(NSR, National Swine Registry)网站获取。 https://www.doczj.com/doc/2e19395678.html,/intmarketing/pdfs/giltselectionfromnpb.pdf

育种模型及指数计算 育种值估计模型 在进行遗传评估时,使用多性状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MTBLUP, Multi-Trait animal model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对个体育种值进行估计2。 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 y ijklm=μi+hyss ij +l ik+gil +a ijklm+ e ijklm 其中: i: 第i个性状(1=达100kg体重日龄,2=达100kg体重活体膘厚) y ijklm:个体生长性能的观察值 μi:总平均数 hyss ij:出生时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 l ik:窝随机效应 g il:虚拟遗传组固定效应 σ)分布,A指个体间亲缘关系矩阵 a ijklm: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服从(0,A2 a σ)分布 e ijklm:随机剩余效应,服从(0,I2 e 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 y ijk=μ+hysi+lj+aijk+pijk+eijk 其中: y ijk:总产仔数的观察值 μ:总平均数 hys i:母猪产仔时场年季固定效应 2采用的模型为全国遗传评估中心所用模型。https://www.doczj.com/doc/2e19395678.html,/boar/01_03.htm

猪育种方法介绍

猪育种方法介绍 一、引言 猪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 缺的肉类来源。为了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猪育种方法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 二、猪育种目标 1.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选择高产、高效、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进品质: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和脂肪含量等指标,改进生产品质。 3.提高遗传力:通过选配合适的亲本,避免近亲交配和基因突变等不利因素,保证后代遗传力稳定。 三、选种方法 1.外部特征法:根据外部特征如耳朵、腿型等进行选配。例如黑猪耳垂下垂、体型较小,适合与白猪进行杂交。 2.血缘法:根据家系谱系图进行选配。例如某个母猪有好几代都表现出了优秀的生产性能,则可以将其作为选配对象。 3.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学原理进行选配。例如选择基因型相似的猪进行交配,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力。

四、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遗传质量和数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优良种猪作为供精对象。 2.进行精液采集和处理,保证精液质量。 3.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注意注射时间和方法。 五、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质量的优良品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作为供体和受体。 2.采集供体母猪的卵子和受体母猪的子宫内膜。 3.将供体卵子与供体公猪的精子结合后培养成胚胎。 4.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猪子宫内。 六、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型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变物种特征。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猪育种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2.采集猪胚胎,注入CRISPR/Cas9蛋白和RNA。 3.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4.将编辑后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繁殖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猪种,以提高猪的经济性能和商品价值。它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猪肉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满足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目标确定 猪育种的第一步是明确育种的目标。通常,猪品种的育种目标主要包括:增加生产性能、改良品质和抗病性能。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猪品种作为育种对象。 第二步:原始种群选择 原始种群选择是对可用的种猪进行初步筛选,以确定具有可育性的个体。原始种群选择主要考察猪的性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较好性状与性能的个体作为原始种群。 第三步:亲本选择 亲本选择是指从原始种群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遗传潜力的个体作为进行交配的亲本。对于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猪种来说,亲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亲本选择涉及到筛选亲本的性状、血缘关系、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通过相互交配,选择出表现较好并具有相关遗传基础的后代。 第四步:遗传评价 遗传评价是通过对育种个体进行测定和测试,了解其遗传效应和遗传潜力。常用的遗传评价指标包括遗传参数、育种值和遗传方差等。通过遗传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作为后续育种的重要依据。

第五步:配对设计与交配 根据遗传评价结果,制定配对设计和交配方案。配对设计要考虑血缘 关系和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性,最大程度地利用遗传差异,减少遗传缺陷。通过合理的交配方法,保持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群体遗传水平。 第六步:后代选育 对于交配所得的后代,进行评价和筛选,挑选出表现优良的个体作为 下一轮的亲本。后代选育要综合考虑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经济性状等多 个方面的指标,找出最具有潜力的个体进行保留。 第七步:群体改良与选择 经过多代的选育,群体中逐渐聚集了一些优良基因,这时可以通过选 择和育种,进一步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和经济性能。群体改良和选择是猪 育种的持续过程,不断进行群体改良,逐渐优化猪种的性状和性能。 第八步:品种鉴定与推广 经过多轮的育种改良后,猪品种达到一定的育种目标,具备较好的经 济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推广利用,需要对新选育的品种进行鉴定,并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如上所述。通过不断的选育和改良,猪育种可以培 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遗传潜力的新品种,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商品价值。 同时,科学合理的猪育种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人们 的生活提供优质的畜产品。

母猪育种技术

母猪育种技术 母猪是猪育种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母猪育种技术是改善猪品种和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的基础。因此,认真了解母猪育种技术对于育种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母猪繁殖管理 1.繁殖前准备 为了保证繁殖质量,应对争公猪和母猪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健康无病。同时,还要按照母猪的繁殖角色,统一进行调整母猪的体重和体质,提高繁殖效率。 2.育种断奶 断奶是母猪繁殖的关键,应在断奶前2~3天对母猪进行体重测定,按照体重分组,按照规定的断奶日期及标准断奶分组。断奶时可根据母猪母子情况断奶,断奶期母猪应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不能缺乏营养和疾病的抑制。 3.生产性能评价 在繁殖过程中,应对死胎率、胎位、产仔率进行评价,比较母猪的生产性能,并以此来筛选母猪,选择优良的父母猪,进行改良猪群的育种,提高繁殖效率。 二、分母繁殖技术 1.分母繁殖管理 分母繁殖是指将母猪的母子结对,单独饲养的繁殖方式,能较好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主要是提高母子关系,增强产仔率,延长母

亲育仔期,提高公公的同期繁殖能力等。 2.分母繁殖技术的操作 (1)母猪繁殖前应进行体重检查,按照体重比例划分为优良、 良好、普通等组别; (2)仔猪应同母猪单独独立饲养,每只仔猪每天只有1~2次接触母猪; (3)母猪应收益关注,母猪分娩后应及时进行营养调剂; (4)分娩后,应及时对母猪进行体重检查,按条件给予正确的 营养补充。 三、母猪繁殖流产的治疗 1.原因分析 流产是母猪繁殖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原因有病因、生理、免疫原因、营养失调、外力破坏,繁殖管理不当等。 2.治疗策略 (1)加强母猪的免疫力,改善环境条件; (2)进行病毒性流产的诊治,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及时服用; (3)改善母猪的饲料营养,补充完善的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4)正确开展分娩管理,及时发现流产,及时进行治疗和保护。 本文介绍了母猪育种技术,包括母猪繁殖管理和分母繁殖技术,同时介绍了母猪繁殖流产的治疗策略,以期能更加完善的营养给母猪,提高繁殖效率,为加快猪的进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猪育种总结

猪育种总结 引言 猪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良猪种,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性能。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猪育种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猪育种的意义、常见的猪育种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猪育种的意义 猪育种的意义在于改良猪种,提高猪的品质和生产性能,从而使养猪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的收益。通过猪育种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提高肉猪的产肉率和料肉比,增加产肉量和肉质的品质; 2.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增加仔猪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3.提高猪对抗疾病的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 4.优化猪品种的适应性,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常见的猪育种方法 选择育种法 选择育种法是通过对繁殖个体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逐步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遗传特性的猪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父本和母本: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繁殖个体作为父本和母本,进 行有计划的交配。 2.选择后代:对后代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作为下一代的父母。 3.重复选择和交配:通过多代的选择和交配,逐步提高猪种的品质和性 能。 杂交育种法 杂交育种法是利用不同属系或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通过杂交繁殖获得具有优良性状和高产性能的杂种猪。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属系或种系之间的杂交可以产生杂种优势,使杂 交猪具有更好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适应性等优点。 2.促进遗传进展:杂交可以增加遗传变异,促进新基因的引入和优胜劣 汰的进行,有利于进一步改良猪种。

基因编辑育种法 基因编辑育种法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直接对猪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遗传改良猪。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高效精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编辑猪的基因序列,实现特定 性状的改造。 2.快速迭代:基因编辑育种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修改后的猪种,加快 改良进程。 3.可持续改良: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实现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为猪育种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猪育种在未来将继续向以下方向发展: 1.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对猪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揭示猪品种的遗传特性 和性状形成机制,为猪育种提供更精确的理论基础。 2.合理利用遗传资源:通过合理利用猪种遗传资源,挖掘潜在的优良基 因,推动猪育种的发展。 3.精准育种技术:借助基因编辑等精准育种技术,实现具有特定性状和 高经济效益的猪的育种。 结论 猪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品质和生产性能。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猪育种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农民增加收益,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对猪育种的总结,希望对读者了解猪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Smith, C. (2017). Pig genetics: solid foundations with great prospects. Frontiers in Genetics, 8, 164. 2.Rothschild, M., & Ruvinsky, A. (2011). The genetics of the pig. CABI.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猪育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面将介绍几种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改良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地修改猪的基因序列,来改善猪的生产性能。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等。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2. 基因组选择技术 基因组选择技术是一种利用基因组信息来进行猪育种的技术。通过对猪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确定猪的遗传特征,从而选择出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猪进行繁殖。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水平,目前已经在猪育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精准营养技术 精准营养技术是一种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精确地调配饲料成分 和营养素的技术。通过精准营养技术,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品质,同时减少饲料浪费和养殖成本。目前,精准营养技术已经在猪 育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提高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4. 无痛分娩技术 无痛分娩技术是一种通过药物麻醉来减轻母猪分娩时的疼痛和压力的 技术。通过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减少母猪分娩时的压力和疼痛,提高 母猪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目前,无痛分娩技术已经在猪育种领域 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提高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猪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水平,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猪 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猪育种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 机遇和挑战。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的基本原则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的基本原则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动物之一,因其繁殖力强、生长快、适应性 广等优点,被广泛饲养用于肉品生产。在猪的育种中,品种选择和基 本原则是关键,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品种选择 1. 经济性能 在选择猪的品种时,首要考虑的是其经济性能。经济性能主要包括 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生产性能包括:繁殖力、生长速度、肉质品质等。适应性是指猪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如耐寒性、耐热性等。综 合考虑经济性能可以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并有较高生产性能的品种。 2. 市场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市场需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市场需求, 有些地区偏重猪肉的数量,有些地区则更注重猪肉的品质。因此,在 选择猪的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市场并有较高经 济效益的品种。 3. 饲养条件 猪的品种选择还应考虑饲养条件,包括饲料资源、养殖设施等。有 些品种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 料成本;有些品种对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相应的养殖设施,应 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育种的基本原则 1. 选育优良个体 育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整个种群 的遗传水平。在猪的育种中,应该选择生长快、肉质好、繁殖力强的 猪作为种猪,以保证后代的优良性状。 2. 遗传改良 为了提高猪的遗传水平,育种中还可以采用基因改良技术。基因改 良技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引入或排除某些基因,从而实现提高猪的 生产性能和改善品质的目的。但在实践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应用,避免 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 注意生态环境 育种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猪的养殖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育种者应该采取合适的环保措施,减少养殖对环境 的负荷,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育种中,还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经济性能、适应性、抗病 性等。不同因素相互作用,既要考虑单一因素的优劣,也要综合评估 多个因素,选择全面表现较好的品种。

猪的繁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及方法

猪的繁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及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猪是一种重要的畜牧动物,也是人类主要的肉类来 源之一。猪的繁殖和遗传改良是农户和畜牧业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猪的繁殖与遗传改良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一些关于猪繁 殖和遗传改良的方法。 一、繁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 繁殖和遗传改良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过程。繁殖旨在产生 数量多、质量优良的猪种,而遗传改良则通过选择和育种,进一步提 高猪的品质和性状。繁殖和遗传改良的关系紧密,互为基础。 首先,繁殖是遗传改良的基本前提。只有保证猪的正常繁殖,才能 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合理的配种和优质的饲 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繁殖效果,增加出生存活率,从而为遗传改良 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遗传改良是繁殖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因的 优良品种进行繁殖,可以逐渐改良整个猪种的品质和性状。遗传改良 可以通过选择猪的外形特征、生长速度、疾病抗性等方面的优良基因,将这些优良特征逐代传递下去,逐步提升整个种群的品质。 二、猪繁殖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配种方法

猪的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自然交配适用于一些条件良好、小规模的养殖场,人工授精则适用于提高品质和选育新品种的大规模养殖场。选择合适的配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效果和遗传质量。 2. 控制繁殖季节 猪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控制好繁殖季节可以保证母猪在正确的时机进行发情和配种,提高繁殖效果。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繁殖季节,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做好母猪孕期管理 母猪孕期是猪繁殖的重要阶段,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母猪健康发育和幼猪的正常发育。给予母猪适当的营养和饲料,控制好饲养密度,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疫苗接种,都是确保繁殖成功的关键。 三、猪的遗传改良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育种家族 在猪的遗传改良中,选择合适的育种家族是非常重要的。育种家族应该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和强大的遗传力量,可以为后代猪提供良好的遗传基因。选择育种家族时应注意血缘关系和亲缘性,避免近亲育种导致的遗传问题。 2. 采用选择育种方法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1、优点:易于固定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的优良特性,便于保持血缘,以及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等。 2、缺点:系祖不易得到,难以选配到同质的优秀母猪和选到可靠 的系祖继承者,尤其是系祖的后代和特性在群体不仅中随着世代的推 移易于淡化,后代一般难于接近更无法超过系祖。 目前,这种方法在猪的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少,该法起源早,对猪 的育种起过很大作用。 (二)近交建系法 用高度的近交方法建立猪的品系。30、40年代美国培育了100多 个近交系数在30%以上的猪近交系。结果近交降低了产仔数和仔猪的生活力,并出现了脐疝、血友病等遗传疾患,生长速度也因近交而降低。在近交过程中又会出现近交退化现象,育种成本非常高。另外,也降 低了性状的选择风力,目前,在猪的育种中所不再采用。 (三)群体继代选育法 又叫系统选育、闭锁群育种法,噬菌体是目前用于猪品系选育最 多的方法。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猪群组成零世代基础群,在及时 更新时采用全群淘汰,配种时群内闭锁血统,不引进群外公猪,使到 群体近交系数逐代上升,提高群体基因的纯合度,群内基因组随机配合,可望得到较优的基因组合。基础群数量一般采用6公30母、8公 40母、10公50母、或30公150母等几种形式。世代间隔为一年一个 世代或两年三年一个世代不等,一般进行5―6世代的选育,然后与另 一品系杂交或爸妈引入群外婆猪和母猪,组成新的基础群,进行下要 下才一轮的群体继代选育。 这种方法国外从50年代开始使用。我国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 各地采用闭锁群育种法培育出不少新品系,如在大花白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大河猪、赣州白猪内则等培育中均建立的品系,以及哈白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是指通过规划集中选择和基因改良等方法,在猪种群中选择优良基因,促进遗 传改良,提高猪品质、肉质和繁殖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生物技术。本文将从猪育 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猪育种方法 1.集中选择法 集中选择法是指根据猪群的产生能力、生长速度、肉品质和繁殖性能等选定优良个体 参与繁殖,排除劣质个体或生产性能差的猪,使优良基因得以传承,达到猪育种的目的。 一般集中选择法需通过肉质、繁殖性能、体型和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选择指标进行筛选和选择。目前,集中选择法常常结合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指标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育效 率。 2.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 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是针对猪种群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提高猪的生长 速度和繁殖性能。例如,国外针对种猪的饲养环境进行优化,采用定期送风、降温、消毒 和模拟夜间自然环境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率,还增强了其免疫力和 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猪的品质和肉质。 3.基因改良法 基因改良法是在猪种群中依据特定基因的传递规律进行遗传改良。常见的基因改良方 法包括经典育种法、遗传转基因法和CRISPR-Cas9编辑技术等。其中,经典育种法是指通 过基因扩增、基因剪切重组或突变等方式来寻找具有更优秀基因组合的猪,达到繁殖或选 育的目的。遗传转基因法是将外源基因直接移植到猪种群中,提高猪的肉质和产品产量, 但可能会影响猪的遗传基因的稳定性。CRISPR-Cas9编辑技术是指导入CRISPR-Cas9基因 改良体系,切割猪基因,在基因组上进行无损性的改变,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猪育种技术应用已成为猪生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国际上,欧美地区通常采 用高繁殖性能猪品种和生产技术,以提高猪肉产品的数量和产值。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大,对猪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国内肉猪现阶段以选育猪种为主,重点培育新品种可持续发 展和环境适应性良好的“三优”猪种——优良繁殖猪、优质育肉猪和优抗病毒猪。 与此同时,我国猪育种技术已迅速升级,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测序技术、CRISPR-Cas9编辑技术等新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猪品种中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提高了猪品种的选育效率,同时这些新技术也能更合理地发挥优良猪基因,提升了猪肉品 质和繁殖性能。

猪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猪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省猪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实施流程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省猪的基因组选择育种,也可为省内其他动植物育种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T31016移动实验室样品采集与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2)NY/T1673畜禽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检测技术规程 3)GB/T32759瘦肉型猪活体质量评定 4)NY/T2894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 5)NY/T821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 6)NY/T825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 7)DB43/T1193沙子岭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8)NY/T822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9)GB/T22283长白猪种猪 10)GB/T22284大约克夏猪种猪 11)GB/T22285杜洛克猪种猪 12)GB23238种猪常温精液 13)GB/T40184-2023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因组选择genomicse1ection 利用全基因组均匀分布的XX度单核甘酸多态性遗传标记,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结合表型记录和系谱信息估计或预测猪个体基因组育种值实现个体遗传评估和选择的方法。 3.2参考群referencepopu1ation 选择来自目标猪品种核心群、符合品种特征、同时基因组信息和表型信息记录完整的个体,组成参考群,用于估计标记效应或遗传参数。

3.3候选群candidatepopu1ation 由具有基因组信息,没有表型记录或仅具有少量标记记录,需利用参考群信息(部分个体同时利用其自身表型信息)预测其育种值的个体构成的群体,即初步确定为留种对象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3.4遗传背景geneticbackground 研究某一个或几个育种目标性状时,基因组中与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之外的DNA组成。 4基因型检测 4.1.采样 对于需进行基因分型的个体采集生物样本。生物样本包括血液、新生仔猪尾组织、耳朵、毛发等可提取DNA的组织,或者公猪精液。样品采集避免个体间DNA交叉污染,相关操作要求参见GB/T31016规定。 4.2DNA提取 根据采集样品类型,选择最适DNA提取方法。所提取的DNA样本应符合基因芯片或测序对样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DNA提取和质量检测方法参见NY/T1673o 4.3基因型检测方法 可采用基因芯片或测序方式对所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基因分型。 5参考群建立 5.1群体规模 根据待选猪种的品种和目标性状选择适度的育种群,要求单••品种不少于1000头。 5.2群体结构 宜选择与候选群具有亲缘关系且具有群体代表性的个体构建参考群。 6表型测定 瘦肉型猪活体质量的测定按照GB/T32759的要求执行。 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按照NYZT2894的规定进行。 猪肌肉品质测定的指标、方法和条件按照NY/T821的规定执行。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的方法按照NYZT825的规定执行。 XX地方猪沙子岭猪性能测定的方法按照DB43/T1193执行。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基本测定条件,受测猪的选择,测定项目、方法及结果的评定方法按照NY/T822的要求执行。种猪性能要求按照GB/T22283、GB/T22284、GBZT22285、GB23238的要求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