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转贴](2006-09-07 20:39:17)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转贴]

这是一个大学校区的设计投标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落选的方案

——评委会认为“根本不切实际”

这是一个被受争议的方案

——在工程技术人员与艺术家之间激起激烈争论,

音乐学院的一位艺术家质问评审的工程师:

“为什么中国人对平庸总是很宽容,对创意却格外苛刻!”

——现在将她摆上来,各位尽管说说看法,吐吐意见,拍拍砖头,大家交流交流

背景介绍:

中央音乐学院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在珠海建设新校区和一个国际水平的音乐厅,这是学院建立五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校区建设。

设计者给这个设计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1)必须具有艺术文化类建筑特有的浪漫气质,凸显其独一性、可识别性。

(2)教育建筑应当反映出当时的教育概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新校区是面向新世纪全新模式的艺术院校。她要满足的是今天乃至未来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反映的是预示未来方向的建筑文化特征。

珠海象一个半岛被大海包围,外围珍珠般散落着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被称为“百岛之城”,而与市区著名的情侣路咫尺之遥,就静静地躺卧着一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岛——野狸岛,新校区正座落于此。野狸岛上植物繁茂,面向一望无际的伶仃洋,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富于诗情画意。同时也给我们定下了设计原则:

(1)保持野狸岛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大规模建设移到离岛一定距离的浅海上,确保对野狸岛的岸线、水流、生态不会造成破坏。(2)建筑造型追求与海岛形态的和谐共处,从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角度,从不同方位、角度审视,建筑都应该跟城市、海岛、大海具有协调共生的关系。

(3)建筑空间应融入自然,让使用者与蓝天碧海,绿水青山亲密接触。在经历人文和自然的双重洗涤与陶冶之下,造就出情操高尚、技艺精湛的音乐巨匠。

一、舞动的激情

面对这个设计富挑战性的命题,设计者尝试超越建筑的范畴,从更高层次着手,以新的角度对此方案进行审视。

首先,音乐与舞蹈的起源和本质:两者都是发自人类自然的本能,属纯精神性的享受,具非物质性、非功利性、超脱现实的特点,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始手段。为了增强表现的力度,两者又常常结合起来,边唱边跳,互助声势。到后来,更发展到利用各种各样的乐器、道具,依照理性的技巧、法则、配器,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各种音乐舞蹈形式。人类对美的执着追求引导着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将之引领至更高的境界,是以另一种方式对自然的诠释。而音乐建筑,作为音乐活动的载体,要力求反映这些性质,就应当具有脱俗性、象征性、隐喻性和唯美主义倾向。同时应具有令人惊叹的美感,丰富的内涵,并对自然作出回应。

因此,最合理的构思应出自自然,经过理性的升华,再诠释自然。于是,在山水之滨,海天之间勾勒出一条既自然又生动,似随意又有序的曲线。这一曲线与海岛的关系若即若离,张弛有致,恍如自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象一条激情舞动的飘带划过水面,如一串饱含气韵的音符从海中升腾……这条让人遐想连篇的曲线就成为构筑整个规划的骨架。在这条充满灵性的“飘带”引领下,幻化出一组附属于野狸主岛的人工群岛,校区的主要建筑和音乐厅就分布在这些“群岛”上,各岛之间的“飘带”则被处理成横贯海面、连结各方的平台观光交通带。岛上的人们在此得以脱离喧嚣繁杂的城市,无时无刻与大海、阳光、海风亲密接触,无时无刻尽情体验着这个超凡脱俗的海上桃园,让身体与灵魂经历大自然畅快淋漓的荡涤和洗礼,让灵感与激情醍醐灌顶般充满脑际和心怀。

二、卵与螺旋

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务求令建筑单体(群体)与野狸岛山体的体量、形态达至和谐的一至性,同时,表现出与周边星罗棋布的海岛的协调性,以及作为城市标志建筑的独特性。在构思过程中,通过不断建立电脑模型和实体模型,反复推敲单体方案的形体、尺度和比例,以及与海岛山体的体量关系和体形联系,力求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1)音乐学院校区建筑——将主要教研、生活、运动建筑处理成五个立面轮廓、平面界限都异常简洁的椭圆“卵”形建筑群体,分别处于由“飘带”勾勒出的五个岛上。“卵”,既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形态之一,也代表生命力,我们把它寓意为“音乐的

孵化器”。它通过不断的孕育发展,最后小生命破壳而出,暗示着一个混沌少年经过多年磨练最终成为一个有为青年,展翅高飞。我们因应不同的功能要求,对五个“卵”分别进行切割、拉伸,分解出景观中庭,架空走廊,绿化、广场、运动场地等功能空间,将它们塑造成轮廓简洁、形体丰富、风格统一、功能明确、空间各异,在立面轮廓上与海岛天际线产生呼应的建筑群。

2)音乐厅——正处于“飘带”的起源点。就象一个发声源,建筑形体象征着一个能倾听潮声海螺,平面方向如声波的扩散,立面方向则加速螺旋上升,隐喻一个乐章从前奏、展开部到高潮的过程,位于音乐厅中心部分玻璃塔内的螺旋坡道波将这一高潮

带到极至。波曲屋面与墙身表现出暗合自然界自由不羁,无序中见有序的动态,颠覆了传统上楼层、墙面、屋面截然分离的概念,构造出富雕塑感形体,表达出一种超越理性束缚的自由。立面从不同角度观察都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时而呈现出如同自然山体的形态,时而又象扬帆出海的帆船,时而又让人恍如感到惊涛拍岸的震撼,无论如何都与海岛起伏的天际线产生共鸣。在细部处理上,运用自由开窗、天窗、顶棚等元素,配合不同质感的表现,如金属质感的实墙屋面,透明的钢架玻璃幕墙、明净的清水混凝土墙体,营造出光影斑澜、质感丰富、个性鲜明、富于精神性与纪念性的空间。

三、用理性撑起的浪漫

1、音乐学院新校区的分区布局为五岛一带:五岛分别为独立功能区,一带为交通枢纽。

规划成五个小岛的分区以功能使用,对外关系为依据,分别是:排演开放区、排演教学半封闭区、封闭式教学行政区、宿舍区、运动与附中区。各区互不干扰,彼此独立,每个区内根据不同的功能,建筑自成组团单元,以多层通廊联系起来。底层部分作架空,让绿化得以贯通,视线不受阻隔,为人们提供更多公共社交空间。在建筑屋顶设置平台花园,创造富于生机的宜人环境。在校区交通流线布置上,机动车通行被控制在校前区、海上观光带和各功能区外围。区内基本上只限步行,为教学、生活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同时交通流线具有多层次特点:提供多种路线,多种方式沟通岛内岛外各个部分:如以栈桥构筑一条连通音乐学院与音乐厅之间的步行道,作为游客观光步行路线;以人行天桥作为连通音乐学院不同区域间的捷径;礁石旁的游船码头,让人们能乘船到达音乐学院。

2、这里的音乐厅既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同时也是珠海市的音乐厅,这决定了她与众不同的性质,有需要突破一般传统音乐厅功能范畴的局限,突出表现四个方面:

a、教研特性——作为音乐学院的附属音乐厅,须承担教学、创作、研究、排演的需求。成为配置教研、排演功能,成为学院教学、交流的基地。

b、社会特性——作为城市的音乐厅,将改写珠海缺乏高雅音乐演出场地的历史,应该成为公众性音乐文化欣赏传播基地,需设置音乐博物馆、音乐书店、音乐体验附属功能。

c、时代特性——在新的时代里,音乐厅已经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演出功能,她必须是一个音乐文化综合体,除具有上述功能以外,还应该是一个新类型音乐的实验、创作、交流中心。

d、普适特性——本音乐厅在演出功能上除了满足音乐演奏外,还可作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演出的场所。由于声学环境要求相近,通过适当技术手段均可获得满意的声学效果。

音乐厅主要分三部分:

a、演出部分——包括入口大厅、大演奏厅及其附属(化妆、道具、排练等)、室内乐演奏厅、行政管理、餐厅等功能。

大演奏厅是整座建筑的核心部,观众厅为马蹄形两层设计。面积1900m2,座席约1200个。舞台包括主台、后台及两面侧台与可上升的乐池,主台净高达到25m,可满足大型歌舞剧演出的需要。舞台后环绕布置附属房间。

b、音乐博物馆·音乐创作体验中心——位于建筑物中部的玻璃塔内,是音乐厅功能的拓展。首层为门厅和音乐活动区,音乐博物馆位于一座斜插入玻璃塔底部的三层楔形建筑内,其顶部呈阶梯状,恰好充当了音乐活动区的看台。音乐创作体验中心处理成一个不规则的类纺棰密封体,支撑悬挂于音乐活动区上方。中心包括音乐工作实验室、影像欣赏室、音效实验室等,配备多媒体数字化影音设备,能适应未来新类型音乐的实验、创作、欣赏、交流等需要。一条富于韵律感的螺旋形坡道绕“纺棰体”盘旋而上,从坡道上透过玻璃幕墙可360度饱览四周景色。整体构思成具有预言性,喻意末来的精神性空间。

c、地下室——包括设备机房、地下停车场,舞台下部机械储存空间等。

3、可实施性探讨:

要想达成圆满结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个方面的高度配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对建筑而言,浪漫终归要回归现实,任何实施的方案都必须具有可行性。

虽然此项目建筑外轮廓为卵形和螺旋形,看似复杂,但其主体结构是以常规的框架结构为基础,异形部分只占整体工程量的小部分,所以其造价不会因此而大幅提升,大跨度如体育场馆等可采用常规钢屋架结构。在围护结构方面,以金属平板拼装成弧

形建筑外壳,虽单位造价比一般建筑要高,但双曲弧形部分外壳只占外表面积的五分之一,工程量相对不大,且由于建筑体形为卵形,以相同建筑体积比较,外包裹面积几乎是最小的。我们在建筑部分位置运用了“两层皮”的围蔽结构,外层是金属百页板,内层是玻璃窗户或幕墙,都是为了满足建筑遮阳、隔热、通风的需要。

我们也把建筑生态方面的理念运用到设计中来。

(1)卵形是良好的抗风体。珠海是经常遭遇台风侵袭的地区,本校区又建设在海岛上,必须慎重考虑防风抗风措施。校区海上建筑为卵形,流线体型具有最小的风阻,气流畅顺地被引导从四边通过,强风吹袭时建筑物受到的风压比一般建筑要小。(2)在热工设计方面,由于卵形建筑外包裹面积几乎是最小的,室内外接触的界面面积也最小,能量交换相应也最少,有利于建筑的隔热、保温,减少人工空调用量,最终降低了运行使用期间的能源消耗。

(3)在设计中十分注重日照、采光和通风、隔热的处理。包括以可调遮阳百页控制室内采光和通风量;采用首层架空、中庭天井、通风廊等手段促进建筑内部的通风降温;在屋顶、平台上设置绿化,既可收到良好的隔热、遮阳效果,又能隔声,隐蔽视线,减少干扰。

以上这些措施无疑将提高建筑的环境质量和配置标准,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宜人的使用环境,是符合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音乐学院校区与音乐厅的建筑设计,更应该具有世界性与前瞻性的目光。从这点上看,更印证了上述

设计思想的可行性与迫切性。

中央音乐学院-乐理-视唱练耳-音基考试-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等级考试-试卷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央音乐学院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初级) 一、填写唱名: 1. _________ _________ 2. _________ _________ 二、识别符号: 1. A □ B □ C □ D □ 2. A □ B □ C □ D □ 三、构写音程: 1. 按箭头方向构写 2. 写出音程度数_________ 四、移谱号: 1. 2. 五、模进: 1. 2. 六、填空听写:1.① ② 2. ① ② 七、听辨音程: 1. A □ B □ 2. 二度_____ 三度_____ 五度_____ 八度_____ 八、画出单位拍: 1.根据提示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上画出单位拍“↓”,并加入空缺的小节线 2.根据提示在每一拍的第一个音上画出单位拍“↓” 九、听辨选择:1. A □ B □ 2. A □ B □ 十、找不同:不同的地方在第_______ 拍和第______拍 . ★ 视唱:

★视辨、听辨部分第2页 一、看图辨识乐器:(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格内划√) ①板胡(Banhu)□唢呐(Suona)□京胡(Jinghu)□笛子(Dizi)□ ②古琴(Guqin)□琵琶(Pipa)□埙(Xun)□古筝(Guzheng)□ ③圆号(Horn)□低音提琴(Bass)□双簧管(Oboe)□手风琴(Accordion)□ ④长笛(Flute)□单簧管(Clarinet)□大管(Bassoon)□竖琴(Harp)□ ⑤小号(Trumpet)□大提琴(Cello)□长号(Trombone)□管风琴(Organ)□二、听辨乐器:(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格内划√) ①小提琴(Violin)□古筝(Guzheng)□大提琴(Cello)□小号(Trumpet)□ ②大管(Bassoon)□二胡(Erhu)□双簧管(Oboe)□圆号(Horn)□ ③京胡(Jinghu)□长笛(Flute)□琵琶(Pipa)□长号(Trombone)□ ④笛子(Dizi)□唢呐(Suona)□板胡(Banhu)□钢琴(Piano)□ ⑤单簧管(Clarinet)□手风琴(Accordion)□埙(Xun)□古琴(Guqin)□ 三、听辨歌唱声部:(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格内划√) ①男高音(Nangaoyin)□女中音(Nvgaoyin) □童声(Tongsheng) □男低音(Nandiyin) □ ②男中音(Nanzhongyin) □女高音(Nvgaoyin) □男高音(Nangaoyin)□童声(Tongsheng) □ ③女中音(Nvzhongyin) □男高音(Nangaoyin)□童声(Tongsheng) □女高音(Nvgaoyin) □ 四、听辨演唱形式:(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格内划√) ①童声独唱(Tongshengduchang) □女声齐唱(Nvshengqichang) □女声独唱(Nvshengduchang) □ ②男声独唱(Nanshengduchang) □女声独唱(Nvshengduchang) □童声齐唱(Tongshengqichang) □ 五、听辨民族民歌:(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格内划√) ①江南(Jiangnan)□陕北(Shanbei)□四川(Sichuan)□东北(Dongbei)□ ②湖南(Hunan)□山西(Shanxi)□河北(Hebei)□山东(Shandong)□ ③蒙古族(Mengguzu)□朝鲜族(Chaoxian)□藏族(Zangzu)□维吾尔族(Weiwuerzu)□ 六、听辨各国民歌:(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格内划√) ①日本《樱花》□埃及《光辉的太阳》□俄罗斯《三套车》□爱尔兰《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②意大利《桑塔·露琪亚》□美国《扬基·杜德尔》□苏格兰《友谊地久天长》□缅甸《海鸥》□ 主考老师:总评老师:

报告厅音响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报告厅音响灯光系统设 计方案

报告厅音响灯光系统 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陕西坤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5年10月28日

本方案是针对业主需求而设计的,系统要求具有以文艺汇演、舞台演唱及会议报告等多种功能音频扩声系统,文艺汇演做到轻柔悦耳,声压足够大,强劲震撼的现场效果。会议报告做到声音清晰。 根据甲方对多功能厅的设备档次的要求,多选用国内知名品牌,实现音频扩声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1、方案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文件进行设计。 1、行业设计规范《歌舞厅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WH0301一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GB/T14220--93《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音频盒式系统》 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 C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B/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EIA/TIAT SB67《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2、.声场设计 本设计包括隔声处理,现场噪声的降低,建筑结构的合理要求,声均匀度的实现,声颤动、聚焦、共振、反馈等问题的解决,室内混响的正确计算。1). 建声原则 混响合理,声音扩散性好,没有声聚焦、没有可闻的振动噪声、没有死声点。

2).室内装修注意事项 色调不能导致会议或演出时太昏暗,避免扩声区域内出现中空较大或支撑较差的腔体结构,避免大面积玻璃窗,不要将石膏天花板直接安装在铝合金槽里,要有隔声处理,最好采用吸音板装饰室内内墙。 3). 室内声学特性的基本要求 具有合适的响度: 响度大于103dB 4). 声能分布均匀: 在观众席的各个座位上听到的声音响度应比较均匀。通过音质设计,应该能使观众席各个区域的声压级差别不太大,室内声场不均匀度应控制在高低约 3dB之内 5). 满足信噪比要求: 噪声对人们的正常听觉产生干扰和掩蔽作用。不同用途的室内听音环境,其充许的噪声级不尽相同,通常在室内最小声压级的位置上,信噪比应该大于30dB。 6).保证室内各处频率响应均衡: 室内音响系统应保证各处频率响应均衡,要求125--4000HZ内起伏为6-- 10dB,100--8000HZ内起伏为10--15dB。如果室内存在声聚焦、死声点、驻波、声共振等声学缺陷,就会破坏频率均衡 7). 厅堂的建声合理比例: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10cm。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16277574.html,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作者:文立森杨志刚李佳菊 来源:《演艺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介绍长沙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建筑声学设计及音质效果,分析其主要的声学音质参量指标,并通过音质计算、音质模拟以及缩尺模型实验的结果与实际验收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不同设计验证方式的特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声学;混响时间;音质参量;缩尺模型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4.006 长沙音乐厅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是滨江文化园的灵魂建筑,按照正规音乐厅标准建设,于2006年8月21日奠基施工,并于2015年12月28日首 演。音乐厅以“经典艺术的斤欠赏殿堂、群众艺术的展示舞台、高雅艺术的教育基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为目标定位,力争打造成为湖南省内顶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音乐厅。因此,其优良的音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建筑概述 长沙音乐厅总建筑面积约28 000 m2,建筑高度约28m,主要包括1 400余座交响乐大厅(湘江大厅)、490座多功能厅及198座室内乐厅。 主厅即交响乐大厅,1446座、总面积约1790 m2,厅内形制为不等边多边形(见图1);长约47m,最宽处约41m,最高处约17m;最远座位距离舞台指挥位置30m(见图2)。楼座呈梯田形散布在舞台四周(见图3),能满足大型多编制交响乐团的演出。下文以该厅为例介绍建筑声学的设计。 2.建筑声学设计 2.1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是建筑声学设计中最主要的声学参量。根据音乐厅主要演出大型交响乐的功能定位以及观众厅的规模和容积,中频(500H7~1000H7)混响时间(满场)RT应达到 1.9s±O.1s,且要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但高频允许下降10%~20%,低频混响要求有10%~20%的提升,低音比BR值为1.1~1.25。各频带混响时间设计值见表1。 2.2其他主要音质参数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专业考博考试大纲-分数线-考博辅导-保过-育明考博

中央音院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专业考博复习方法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考博招生统计 年份 招生人数 (预/实际) 录取类别(人数)招生方式报考类别 201214计划内定向(10人)计划内非 定向(1人),少干(3人) 公开招考 定向 非定向 委培 计划内定向 计划内非定向 201311计划内定向(2人)、计划内非 定向(9人) 201413定向(7人)、非定向(5人) 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4年博士研究生录取方案-分数线 1、考试科目计算方法 根据招生简章要求,考试科目分为五项指标。 音乐学系:总分、口试、初审、笔试、外语各为一项。 2、录取分数线 音乐学系:总分不低于275分;口试不低于80分;初审不低于85分;笔试不低于55分;外语不低于44分。 三、2014年中央音院音乐学系各专业方向-导师-初复试科目 系别专业方向招生导师考试科目 音乐学系1.音乐美学王次炤教授 邢维凯教授 宋瑾教授 1.报考提交材料审核。 根据专家组初审结果,各 方向原则上按报名人数 二分之一比例择优确定 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 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审 核通过者进行如下考试: 2.外语 3.口试 4.笔试 注: 笔试要求: 音乐综合分析(对作品进2.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 乐美学史与其他艺术美学史 综合研究) 李起敏教授 苗建华研究员 3.音乐心理学周海宏教授 4.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王次炤教授 5.西方音乐史(含西方现代 音乐方向) 余志刚教授 姚亚平教授 周耀群教授 黄晓和教授① 刘经树教授

行音乐形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分析)。6.中国传统音乐 袁静芳教授伍国栋研究员周青青教授张伯瑜教授钱茸教授肖学俊教授 7.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杨民康研究员 和云峰(桑德诺瓦)研究员 8.中国佛教音乐文化袁静芳教授9.中国音乐史(古代、近现代、当代)王子初研究员戴嘉枋研究员 吕钰秀教授蒲方教授李淑琴教授 10.世界民族音乐陈自明研究员 俞人豪教授李昕教授 一、加试科目: (一)具有硕士学位、报考非原研究方向的考生(含作曲系内不同方向)需加试的科目:1.律学方向:(1)中、西音乐史(含作品听辨);(2)作品分析 2.作曲、配器、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技术理论方向:A.和声;B.二十世纪作品分析 3.复调与作品分析方向:A.和声;B.作曲4.和声方向:A.作曲;B.作品分析 (二)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需加试的科目: 1.哲学;(音乐学系同等学力考生只加试哲学) 2.同“一”(具有硕士学位、报考非原研究方向的考生需加试的科目)。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综合分析考试科目要求(本专业方向除外): (一)和声: 1.分析题:就所给的完整音乐作品或音乐作品中的段落进行和声分析,标出调性、和弦及相关的和声进行,并指出它的音乐风格或时代所属。 2.写作题:为给定的高音声部或低音声部旋律,写作大小调风格的四部和声。(二)作品分析 1.分析题:就所给作品画出曲式分析图示,最小曲式单位为乐段或一部曲式。图示中要求包括准确的曲式名称,小节号,调式调性等内容。 2.简答题:就已给作品,以主题核心材料与布局、写作逻辑与音乐风格、音乐写作手法等角度简要论述。(三)复调 1.写作题:四声部以内(含四声部)对位写作题1-2题。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的室内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来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赛宾:音乐厅声学建设专家。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间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 例如,在打开窗户的那一面,由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内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内的扩散音幷降低噪音水平。此方法是远离噪声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内各处都有噪声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由窗户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由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同时音乐厅设计要考虑: 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设计合理,观众听起来声音厚重雄浑。音质丰富饱满。 2.结构吸音:材料和结构、构造吸音,避免回声。吸收噪声。 3.设计力求圆形,使声音达到个个席位距离基本接近。 4.音乐厅设计,要追求光线明亮,照度合理。使观众能看得亲切。 5.要设计观众席噪声尽可能被就地吸收。或被结构反射,避免向舞台和其他观众方向传播。 6.座位垫加橡胶垫,避免噪声。 7.设置休息室,会朋友或场间休息,有旁厅、耳厅。 8.要设置自然通风,避免集中空调噪声干扰。 9.舞台设计要有现代理念,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舞台自动化系统。

学习指南-中央音乐学院-乐理-视唱练耳-音基考试-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等级考试

初级学习指南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初级)乐理-视唱练耳考试 先了解一下如何考试,考试共2张卷子,“音乐常识卷”40分加“乐理视唱练耳卷”60分两部分,后者60分中包括视唱。“我爱音乐考试网”网站蓝色标题都是“音乐常识”卷内容,粉色标题都是“乐理视唱练耳”的内容。 问:网站内容这么多,可是我家孩子该从哪入手呢? 第一步:.先练“音乐常识卷”内容,这部分占考试中的40分,属于见效快、效果好、易掌握的送分题。 练习方法:将网站上蓝色标题(共六道)熟练掌握,这部分满分轻而易举。不要在纠结用书附赠的内容具多的光盘了(知道你懂的)。 注:本站“常识卷在线练习”顺序都为随机产生,右侧的“钻石”表明题目的难易程度,1颗为简单题,3颗为有难度。 问:剩下60分,怎么练? 第二步:网站提供5套“考前全真模拟题”(粉色标题)就是针对这部分的。五套练习内容不同,知识点相互补充。可根据孩子年龄,学习情况酌情选择,建议全练。说明: 第一套(简单): 1.语音提示非常详细,将容易被忽略的扣分点都加以语音着重提示。(重点) 2.难易程度比实际考试略简单 3.做题时间由自己控制 第二套(普通):1.难易程度与实际考试完全相同,语音提示与考试相同。 2.普通版的做题时间由自己控制,对于没把握的题,可反复听。 第三、四、五套(困难):1.难易程度与实际考试完全相同,语音提示与考试相同。 2.困难版的做题时间与实际考场考试完全一样,自己不能控制时间,每道题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时间到即进入下一题。(这几年考试,经常会有年龄小的孩子因为在限制时间内一道题没做完而大哭,我想他们肯定没有做过这3套题) 问:写完了,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呀? 答:各题,都可在回复中找到答案。也可以把你的答案发在相对应的帖子中,会有老师为你判分。 问:还有视唱呢,怎么考啊,网站上有复习资料吗? 第三步:视唱考试是每个孩子依次独唱,轮到哪个唱哪个。网站上也有相关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2e16277574.html,/showtopic-1141.aspx。 经过以上的练习,考试完全可以轻松面对了。 网站不仅有刚说过的全套模拟练习题,还有不可小看的“单项练习题”,多多练习,考试就一定能通过。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转贴](2006-09-07 20:39:17)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转贴] 这是一个大学校区的设计投标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珠海校区以及珠海音乐厅的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落选的方案 ——评委会认为“根本不切实际” 这是一个被受争议的方案 ——在工程技术人员与艺术家之间激起激烈争论, 音乐学院的一位艺术家质问评审的工程师: “为什么中国人对平庸总是很宽容,对创意却格外苛刻!” ——现在将她摆上来,各位尽管说说看法,吐吐意见,拍拍砖头,大家交流交流 背景介绍: 中央音乐学院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在珠海建设新校区和一个国际水平的音乐厅,这是学院建立五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校区建设。 设计者给这个设计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1)必须具有艺术文化类建筑特有的浪漫气质,凸显其独一性、可识别性。 (2)教育建筑应当反映出当时的教育概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新校区是面向新世纪全新模式的艺术院校。她要满足的是今天乃至未来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反映的是预示未来方向的建筑文化特征。 珠海象一个半岛被大海包围,外围珍珠般散落着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被称为“百岛之城”,而与市区著名的情侣路咫尺之遥,就静静地躺卧着一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岛——野狸岛,新校区正座落于此。野狸岛上植物繁茂,面向一望无际的伶仃洋,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富于诗情画意。同时也给我们定下了设计原则: (1)保持野狸岛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大规模建设移到离岛一定距离的浅海上,确保对野狸岛的岸线、水流、生态不会造成破坏。(2)建筑造型追求与海岛形态的和谐共处,从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角度,从不同方位、角度审视,建筑都应该跟城市、海岛、大海具有协调共生的关系。 (3)建筑空间应融入自然,让使用者与蓝天碧海,绿水青山亲密接触。在经历人文和自然的双重洗涤与陶冶之下,造就出情操高尚、技艺精湛的音乐巨匠。 一、舞动的激情 面对这个设计富挑战性的命题,设计者尝试超越建筑的范畴,从更高层次着手,以新的角度对此方案进行审视。 首先,音乐与舞蹈的起源和本质:两者都是发自人类自然的本能,属纯精神性的享受,具非物质性、非功利性、超脱现实的特点,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始手段。为了增强表现的力度,两者又常常结合起来,边唱边跳,互助声势。到后来,更发展到利用各种各样的乐器、道具,依照理性的技巧、法则、配器,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各种音乐舞蹈形式。人类对美的执着追求引导着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将之引领至更高的境界,是以另一种方式对自然的诠释。而音乐建筑,作为音乐活动的载体,要力求反映这些性质,就应当具有脱俗性、象征性、隐喻性和唯美主义倾向。同时应具有令人惊叹的美感,丰富的内涵,并对自然作出回应。 因此,最合理的构思应出自自然,经过理性的升华,再诠释自然。于是,在山水之滨,海天之间勾勒出一条既自然又生动,似随意又有序的曲线。这一曲线与海岛的关系若即若离,张弛有致,恍如自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象一条激情舞动的飘带划过水面,如一串饱含气韵的音符从海中升腾……这条让人遐想连篇的曲线就成为构筑整个规划的骨架。在这条充满灵性的“飘带”引领下,幻化出一组附属于野狸主岛的人工群岛,校区的主要建筑和音乐厅就分布在这些“群岛”上,各岛之间的“飘带”则被处理成横贯海面、连结各方的平台观光交通带。岛上的人们在此得以脱离喧嚣繁杂的城市,无时无刻与大海、阳光、海风亲密接触,无时无刻尽情体验着这个超凡脱俗的海上桃园,让身体与灵魂经历大自然畅快淋漓的荡涤和洗礼,让灵感与激情醍醐灌顶般充满脑际和心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的室內的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來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音乐厅吸音。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音乐厅吸音。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間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音乐厅吸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音乐厅吸音。例如,在打开窗戶的那一面,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內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內的扩散音並降低噪音水平。音乐厅吸音。此方法是远离噪音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內各处都有噪音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窗戶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著。天津润生。 1 、的台口 音乐厅的舞台口对厅内池座前中座席获得早期反射声

起到重要作用。音乐厅吸音。台口前侧墙和顶板所构成的反射面应针对池座前中区获得反射声进行设计,这是厅内其他界面所无法替代的。 2、楼座和包厢栏板 音乐厅通常要兼顾自然声和扩声演出的两种形式,声源处于舞台上和台口上部声桥两个不同的位置,音乐厅吸音。楼座栏板通常又是凹弧形。音乐厅吸音。因此,栏板上应做扩散设计,形式可采用凸弧形的圆挂面、三角形体、锥状体等。 3、楼座下的天花 . 楼座下的座席,通常离舞台较远,为了获得均匀的声场分布,在自然声演出的条件下,开花应起到加强后座声强的作用;音乐厅吸音。当采用扩声时,天花应使扬声器组的声音顺利进入楼座下的空间。 4、音乐场馆的后墙 音乐厅后墙的装修要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和演出方式而定。音乐厅吸音。对于自然声演出的音乐厅和歌剧院,后墙应作声反射和扩散处理,而采用扩声系统的厅堂,可以选用吸声构造,同时要防止产生回声。 5、扬声器组的装修饰面 音乐场馆扬声器组的饰面构造要满足透声和美观两方面的要求。音乐厅吸音。 饰面构造必须有尽可能大的透声率,不得小于50%;内衬喇叭布应尽可能薄,以免影响高频声的输出;构造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不致引起共振。

某校音乐厅设计方案

某校装饰设计方案 第一章初步概览分析 第二章装饰效果图设计方案 第三章特殊声学设计分析 第四章专业材料说明

第五章音响系统 第六章灯光系统 第七章舞台机械系统 第一章-----初步概览分析 1、简述: 一个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对噪声的处理,实现声均匀度,解决聚焦、共振反馈等问题,同时还有对室内混响时间的正确计算。在音乐厅的音质设计中,隔音设计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隔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音乐厅的使用的效果。 2、建筑结构比例:

座位数:约700座音乐厅结构比例:长33.3米*宽29.7米*高12米面积约860平米 结合CAD平面图分析,该音乐厅现状比例为椭圆形。圆形空间的声学缺陷通常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混响时间过长,二是存在较严重的声聚焦和颤动回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难度不算很大,只需在厅内增加适量的吸声材料(充分利用墙面和顶部),即可把混响时间缩短。其中的技术难点是设计算的精确性和施工工艺的严谨性。其第二个声学缺陷的较大难点在于:如何消除圆形墙体所引起的声聚焦和颤动回声,而又无法改变该厅原建筑设计所定下来的的整体造型,这才是建声设计中最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关键。 3、隔音现状:

该音乐厅墙体为该建筑内部新建墙体,外侧还有建筑外墙。因此外界的生活噪音对此几乎无影响。主要解决的还是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与音乐厅之间的噪音干扰,既要避免公共区域噪音传到音乐厅内部,也要避免音乐厅演出时的音频扩声极大的干扰到临近空间。因此主要应在门窗及孔洞密封隔音上考虑,采用专业的隔声门处理。 第二章-----装饰效果图设计方案 在设计上,顶部根据地面台阶坡度做了叠级处理,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在顶部设置灯槽,当关闭主灯打开灯带时,气氛舒适惬意,带来适宜的亮度。墙、地面设计风格现代简洁,用色沉稳大气,配合红色的座椅,让人一进入音乐厅就能做好欣赏演出的心理准备。完全满足一般音乐厅的装饰设计要求 (见下翻页) 第三章-----特殊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专业来讲,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毫无疑问是各类厅堂中对音质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最难把握的设计工程,从19世界后期至今一百多年以来,国外设计建设了数十个专业音乐厅,其中音质优秀和优良的仅占约20%,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约占50%,而较差或褒贬不一的约占30%。而我国在近158年左右先后也设计建设了约20个各类音乐厅,其音质效果有满意的,也有不甚满意、褒贬不一的,尚待组织开展必要的客观音质测量与主观音质评价工作。 赛宾(中国)认为国内在音乐厅设计建设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业主对声学的重视不够,和建筑师、室内装修设计师对声学设计的配合不佳,甚至一切要服从建筑和装修。下面,根据赛宾(中国)十多年来在专业声学及文体会馆建设的经历上简单谈几点思考: 1、音乐厅的单座容积控制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这是一个与音乐厅音质设计直接相关的问题,有的领导、业主和建筑师要追求高大空间和建筑气魄,往往提出不合理的净高和单座容积要求,近年来在音乐厅建筑设计中也存在追求大空间大容积的倾向,其实单位容积大,音质不一定就好,对节能也不利。世界公认音质优良为A+级、A级的多个音乐厅其单座容积大多为7-9平米/人,专家建议对于中小型音乐厅可取7-9平米/人为宜,而千座以上的大型音乐厅则可取9-11平米/人为宜。 2、音乐厅体型设计问题 西方传统古典音乐厅的平面体型多以矩形为主,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建筑师也将所谓“鞋盒形”作为音乐厅设计的主要平面体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只要满足在厅内声场扩散分布、无声缺陷,有足够早期反射声和侧向反射声条件下,很多平面体型都可公供音乐厅设计选择,如多边形、椭圆形、马蹄形、梯田式等都可由业主方与建筑设计师和声学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也不必像录音室、播音室和琴房等设计中追求厅内空间的长宽高的比例要求,给建筑体型设计以更多的自由度。 3、音乐厅内混响时间参量的选择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混响时间是音乐厅的重要音质参量但也不是唯一音质指标,混响时间的选择与音乐厅的容座和容积,厅内建筑装修、观众席吸声量及乐队规模和音乐内容等直接相关,通常国内外将1.8-2.0s的混响时间成为音乐厅的黄金时间,而据白瑞纳克调研评价为优秀和优良音乐厅的平均混响时间为1.7-1.9s,国内早年设计的音乐厅常有混响时间实测偏短现象,而近几年又常见有混响时间偏长的实测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厅内容积偏大、内装修设计施工偏厚重光硬和观众席座椅吸声控制不当导致,应该予以注意。笔者建议对中小型音乐厅、中频满场混响宜为1.7-1.8s,大型交响音乐厅的中频混响满场混响宜1.9-2.0s为妥。 4、音乐厅内声场扩散处理问题 传统及古典风格的音乐厅内,顶部采用藻井形式,墙面有古典窗框形凹凸和各种大小雕塑装饰,对厅内声音扩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今有的音乐厅墙顶设计均采用所谓为微扩散形式,其凹凸尺度均偏小,对低频声扩散作用甚少;也有设计成全曲线状墙面,大片连续光硬圆弧形式,使听众产生高音发毛有刺耳之感而影响音质效果。所以在音乐厅墙面和天花设计中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师应与声学设计充分协调研究,必要时通过声学试验再确认设计以确保得到满意的音质效果。 5、音乐厅室内装修的材料选择 音乐厅声学设计。一百多年前设计建设如今仍誉为音质甚佳的维也纳、波士顿、阿姆斯特丹及卡内基音乐厅的墙面、顶面很多采用粉刷材料,而如今随着建材的发展,又大量采用大理石、石材、石膏板、实木板,甚至采用不锈钢板、玻璃板以及GRG板、GRC板等面层装饰材料,有的因板后空腔偏大产生低频吸收、影响低音比值;有的因厚重硬实反射过多,导致混响偏长。如体型设计不当加上选材不合适,还会产生回声、震动声及“眩声”等声缺陷而导致音质问题。因此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尊重声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即使音乐厅内美观新颖,也符合音质设计要求,使之音质优良。

声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指导

声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指导 来源:歌词大全 https://www.doczj.com/doc/2e16277574.html, 七级A组(1)练习曲车尔尼 此曲时十七世纪音乐风格得乐曲。练习时要求颗粒性强,弹性要好,手指转换的地方手臂要放松,转弯的动作要正确,保持严谨的节奏律动。此外还要注意左手根音的写法:第一、三行中左手强调保留四、五指,第二行左手改为跳动的低音写法,在看谱例时要特别认真的分清左手根音中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长度,以便于更好完成低音级进向下的音阶旋律线条,确保旋律的趣味性,另外结尾时要做大的渐弱。 七级A组(2)三部创意趣巴赫 练习时注意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古典风格特点,此曲旋律线不长,每一音符做为一个单位,要求弹奏得有弹性、活泼。声音上弹得不要太重,保持乐曲得流动性。手指触动琴键要把音断开一些弹奏,如用连奏会感觉跟此曲风格不贴切。第一行第三小节得三十二分音符弹得不要太快,要保持全篇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得统一性,保证稳定得节奏律动。第五十二页第四行第一小节的左右手旋律互换,如果感觉两手交叉弹奏比较困难,也可以两手互换弹奏。内心感觉是上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下去和下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上来。三十二小节的延长音要保持住,时值要够,不能短促,以确保从容进入尾声。 七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bB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此曲是轮舞式舞蹈的性质,主题多次重复出现的古典作品。在两个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出现时要回到原来主题的风格上去。插部(五十三页最后一小节)则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一个不同风格的对比段落出现,节奏上要保持统一的节奏律动。音乐形象上的不同表现在于主题比较轻盈、有弹性、力度上弹奏得要轻(p)。插部表现出比较浑厚、雄浑、有力地(f)音量对比。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美学史专业考博考试大纲-分数线-考博辅导-保过-育明考博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美学史专业考博复习方法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考博招生统计 年份招生人数录取类别(人数)招生方式报考类别 201214计划内定向10人、计划内非定 向1人,少干3人 公开招考 定向 非定向 委培 计划内定向 计划内非定向 201311计划内定向2人、计划内非定 向9人 201413定向7人、非定向5人 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4年博士研究生录取方案-分数线 1、考试科目计算方法 根据招生简章要求,考试科目分为五项指标。 音乐学系:总分、口试、初审、笔试、外语各为一项。 2、录取分数线 音乐学系:总分不低于275分;口试不低于80分;初审不低于85分;笔试不低于55分;外语不低于44分。 三、2014年中央音院音乐学系各专业方向-导师-初复试科目 系别专业方向招生导师考试科目 音乐学系1.音乐美学王次炤教授 邢维凯教授 宋瑾教授 1.报考提交材料审核。 根据专家组初审结果,各 方向原则上按报名人数 二分之一比例择优确定 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 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审 核通过者进行如下考试: 2.外语 3.口试 4.笔试 注: 笔试要求: 音乐综合分析(对作品进 行音乐形态、历史、文化 等方面的综合分析)。2.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 乐美学史与其他艺术美学史 综合研究) 李起敏教授 苗建华研究员 3.音乐心理学周海宏教授 4.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王次炤教授 5.西方音乐史(含西方现代 音乐方向) 余志刚教授 姚亚平教授 周耀群教授 黄晓和教授① 刘经树教授 6.中国传统音乐袁静芳教授 伍国栋研究员 周青青教授 张伯瑜教授 钱茸教授

肖学俊教授 7.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杨民康研究员 和云峰(桑德诺瓦) 研究员 8.中国佛教音乐文化袁静芳教授 9.中国音乐史(古代、近现代、当代)王子初研究员戴嘉枋研究员吕钰秀教授蒲方教授 李淑琴教授 10.世界民族音乐陈自明研究员 俞人豪教授 李昕教授 一、加试科目: (一)具有硕士学位、报考非原研究方向的考生(含作曲系内不同方向)需加试的科目:1.律学方向:(1)中、西音乐史(含作品听辨);(2)作品分析 2.作曲、配器、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技术理论方向:A.和声;B.二十世纪作品分析 3.复调与作品分析方向:A.和声;B.作曲 4.和声方向:A.作曲;B.作品分析 (二)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需加试的科目: 1.哲学;(音乐学系同等学力考生只加试哲学) 2.同“一”(具有硕士学位、报考非原研究方向的考生需加试的科目)。 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综合分析考试科目要求(本专业方向除外): (一)和声: 1.分析题:就所给的完整音乐作品或音乐作品中的段落进行和声分析,标出调性、和弦及相关的和声进行,并指出它的音乐风格或时代所属。 2.写作题:为给定的高音声部或低音声部旋律,写作大小调风格的四部和声。 (二)作品分析 1.分析题:就所给作品画出曲式分析图示,最小曲式单位为乐段或一部曲式。图示中要求包括准确的曲式名称,小节号,调式调性等内容。 2.简答题:就已给作品,以主题核心材料与布局、写作逻辑与音乐风格、音乐写作手法等角度简要论述。 (三)复调 1.写作题:四声部以内(含四声部)对位写作题1-2题。 2.分析题:分析中型以上复调作品片段,用图示和文字加以说明。 (四)配器 1.简答题:乐器法、配器法知识。

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要求外地

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要求(外地) 2017年开始实行 总体要求 1、考生应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对照曲目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考级级别。建议注重全面的基础训练(技术和艺术),不仅各级所列的内容都要学好(有的专业仅仅是考题),而且还应补充适当的曲目,以利学生真正掌握乐器演奏或声乐演唱的方法,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 2、除小军鼓和规定允许看谱的曲目外,所考曲目一律背谱(年满25周岁以上考生可例外)。 3、报考哪个级别,只考那个级别的曲目,不得高或低于本级别的曲目。 4、考生应准备全部规定应考曲目,不得缺项。考级时,评委可要求考生演奏(唱)全部或部分曲目,也可要求考生在曲目的任何段落开始或结束演奏(唱)。 5、考生应参照乐谱上标明的速度、表情记号演奏(唱),特别是速度不能差别太大。 6、关于“演奏级”:①原则上仅在北京本院设有考场,报名时必须持有我院九级证书。 ②原来要求考两次的专业一律改为仅考一次,具体内容请看各专业要求或网站。7、有关报考专业项目及《音乐基础知识》考试要求:按各考点简章要求执行(简章应获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批准)。 各专业具体要求: A、手风琴:一律使用第二套考级教程(南海出版社) 考级要求:音阶与琶音:所列各调必须练习,由评委抽考;练习曲、复调乐曲(第1级无)、中国乐曲、外国乐曲各1首,由考生在本级曲目中自选;6级以上增加视奏(具体要求请看乐谱);7级以上可增加自选1首代表考生演奏水平的乐曲片段(二分钟左右);9级及演奏级增加配伴奏,具体要求:评委提供8小节的旋律,由考生配伴奏。第一遍配左手伴奏,第二,三遍稍加不同变奏(左右手均可)。 演奏级新考试要求(一次):音阶与琶音、练习曲、复调乐曲、中国乐曲、外国乐曲各1首,由考生在本级曲目中自选,另加配伴奏(要求同9级)。 B、钢琴:两套教程:旧教程(灰色六册1—9级)与新编教程(黄色三册1—9级及演奏级)均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两套教程不能混用。 基本练习考级要求(新、旧教程): 一级:C – a,G – e,D–b音阶(分手弹奏),主三和弦琶音(分手弹奏) 音阶:分手弹两个八度,速度不低于= 60 琶音:分手弹一个八度,速度不低于= 52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七级和八级和九级) 七级A组(1)练习曲车尔尼 此曲时十七世纪音乐风格得乐曲。练习时要求颗粒性强,弹性要好,手指转换的地方手臂要放松,转弯的动作要正确,保持严谨的节奏律动。此外还要注意左手根音的写法:第一、三行中左手强调保留四、五指,第二行左手改为跳动的低音写法,在看谱例时要特别认真的分清左手根音中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长度,以便于更好完成低音级进向下的音阶旋律线条,确保旋律的趣味性,另外结尾时要做大的渐弱。 七级A组(2)三部创意趣巴赫 练习时注意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古典风格特点,此曲旋律线不长,每一音符做为一个单位,要求弹奏得有弹性、活泼。声音上弹得不要太重,保持乐曲得流动性。手指触动琴键要把音断开一些弹奏,如用连奏会感觉跟此曲风格不贴切。第一行第三小节得三十二分音符弹得不要太快,要保持全篇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得统一性,保证稳定得节奏律动。第五十二页第四行第一小节的左右手旋律互换,如果感觉两手交叉弹奏比较困难,也可以两手互换弹奏。内心感觉是上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下去和下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上来。三十二小节的延长音要保持住,时值要够,不能短促,以确保从容进入尾声。

七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bB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 此曲是轮舞式舞蹈的性质,主题多次重复出现的古典作品。在两个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出现时要回到原来主题的风格上去。插部(五十三页最后一小节)则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一个不同风格的对比段落出现,节奏上要保持统一的节奏律动。音乐形象上的不同表现在于主题比较轻盈、有弹性、力度上弹奏得要轻(p)。插部表现出比较浑厚、雄浑、有力地(f)音量对比。第三插部(五十五页第二行)右手旋律连线得歌唱性与左手断奏(跳音)弹性得律动要做出来。象是两手各自拿一种乐器演奏非常精彩得段落。最后还要第五十六页第一行第三小节开始得巴洛克十七级进式得音乐表现手法。前两小节力度时突强,紧接着两小节是阶梯式得突弱,然后再突强两小节,不是渐强或渐弱。此曲力度上不宜弹得太重,而且多从四小节、八小节为一句大的结构来考虑安排全曲的起程转合关系。 七级A组(4)(无词歌)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学派的代表,此曲短小精悍,是没有配上歌词的歌,要富有歌声加伴奏的想象,注意旋律发展方向,要做出起句、收句的渐强、渐弱,要体会内心感受重旋律的发展。左手伴奏的切分节奏音型弹得要轻,作为一种陪衬声部不能弹得太响,不能影响主旋律正拍得流动感。根音声部是左手主要得声部,这三个声部(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