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ɡ,足跌diē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庭:庭院。

3、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4、皆:全,都。

5、光:指司马光。

6、迸:涌出。

司sī 跌diē 皆jiē 弃qì 持chí

一、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

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描述3则)完美版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齐玩儿捉米藏,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留意摔了下来,正好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 由于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又喜欢读历史书籍,使得他博学多闻,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他在朝中做官期间,努力收集历史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编成了《资治通鉴》,之后还当过宰相。他也成了我国宋代有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二):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留意,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发生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明白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从二○○八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申请将司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实写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古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

那就是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哪?(指名读、自由读) 4.教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同学们,要想读好古文,还需要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先听老师范读一遍,特别要注意节奏。(配乐范读) 8.好,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试着读一读。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11.还想读吗?好,咱们一起读,可以吗?(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师:不错,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先自己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记录员作好记录。(小组讨论) 2.生开始自学。 3.对于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互评。) 4.检测。 各组选派代表,我来考考你们,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讲讲对每句话的理解。 好,理解得真不错,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古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读的节奏、语气和速度。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们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事情发生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从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

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导入 2、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3、简单介绍文言文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课件出示6、7)(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2)戏:玩耍。(3)于:在。(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5)一儿:有个小孩。(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10)皆:都。(11)弃去:跑到外面。(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15)水迸:水流了出来。(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课件出示8)(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指名朗读,自由读。)

[司马光砸缸故事带翻译英语作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故事带翻译英语作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已经熟记于心了,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司马光砸缸故事带翻译英语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Sima Guang Smashed the Vat Sima Guang was a Prime Minister and outstanding historian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司马光是北宋的宰相,杰出的历史学家。 He devoted his life to writing the classical chronicle “Historical Events Retold as a Mirror for __” (Zi Zhi Tong Jian). 他倾注大量精力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As a young boy, Sima Guang was a diligent student, showing an outstanding intelligence. 司马光小时勤奋好学,智力超群。

At the age of seven, he once played hide and seek with other children in the garden. 他7岁那年,有一次跟几个小孩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 One child wanted to hide in a big vat, which was unexpectedly full of water. 有个小孩想藏到一只大缸中,没想到缸中盛满了水。 Barely had he climbed on the edge of the vat when he slipped into it. 当这个小孩费力地爬上大缸的时候,却失足跌进了水缸。 The other children were frightened and broke up in a hubbub, whereas Sima Guang remained there. 其他小孩吓得一哄而散,只有司马光没跑。 He found a rock and broke the vat. The water flushed out. Thus the child in the vat was saved.

司马光砸缸教案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司马光砸缸(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分段欣赏动画,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

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幼:喜欢。 师:为什么?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

讲故事司马光砸缸

讲故事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听过吗?下面是YJBYS小编精心整理的讲故事司马光砸缸,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

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故事内容: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勇于救人的精

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教案

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教案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引读第一小节。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 花园里有什么? 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 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 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同桌合作背诵。

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指名背诵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24司马光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是一个聪慧且大胆的孩子。 2.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直接导入,学习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文言文吗?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过渡:司马光是古时候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操作指导教学时重在引出司马光这个人物,了解司马光。上课伊始不必急于介绍文言文,开头问题导入只是引起学生注意,下个环节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 板块二初识古文,读通课文 活动1简介人物司马光

1.教师课件出示司马光的人物头像,引导学生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2.学生派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教师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4.过渡:伟大的人物总是在童年时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活动2学会读文言文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在文中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动漫。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分停顿,再试着朗读一下。教师点拨:大家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的词句间的停顿和韵味。 3.教师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学生练习读。教师点拨:第一遍轻声读课文,第二遍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文言文的印象。 6.小结: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个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操作指导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要恰当指导学生汇报有价值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会摘录有效信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朗读不必要求过严,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需要有一个过程。 板块三学习生字,学会书写 活动1学习生字 1.学生认读会认字。 (1)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司、跌、皆、弃、持。 (2)小组内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3)教师重点指导: “司”是平舌音。 “持”是翘舌音。 “跌”读diē,表示动作。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5篇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5篇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5篇(一)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故事。故事说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其他的孩子都吓呆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唯独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缸砸去,缸破了,孩子得救了。 司马光很聪明,有智慧。他虽然年纪小,却能在危急的时候想出办法,救了小朋友的一条性命。所以我们要学习司马光,学习他遇事能冷静思考,不慌乱,努力去解决问题。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多思考就会出智慧。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5篇(二) 今天我读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被他的聪明和机智勇敢深深感动。 古时候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一群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大家你追我赶,玩得开心极了!这时,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上了花园的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假山后面的大水缸。高兴的场景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小伙伴们都吓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异常冷静,只见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破水缸,救出了缸里的小朋友。 司马光小小年纪,遇到事情沉着冷静,想出办法,勇敢的救出了小伙伴。现在我们生活于二十一世纪,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爱之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

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小事情,都要爸爸妈妈的帮助。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多动脑筋,从小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5篇(三) 小时候,婆婆带我去越秀山公园的寓言园,我觉得司马光砸缸的雕塑很有趣,于是婆婆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现在我在《成语故事》里又看到了这个故事。 司马光在读书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小朋友叫救命。原来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了,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砸烂了水缸,救了小朋友。 这个故事我觉得司马光很聪明,当时水缸很高,又没有大人,水淹着小朋友会无法呼吸。叫大人来时间太久了。先把水降下来可以让小朋友呼吸。 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爬高爬低的玩耍时,要经常想一想是否太危险,要注意安全。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5篇(四) 记得巩汉林和赵丽蓉演的一个小品,作为宣传,赵丽蓉要代表英雄的妈妈说话,采访前安排赵丽蓉在镜头面前说孩子从小母亲就给说一些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一直很想读这篇文章,这一次学校组织双阅读活动,使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沟通。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和其他的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掉在大水缸里了,其他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找了一块大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详细教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1 / 7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 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 / 7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 “⻊”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 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 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 3 / 7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司马光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十分简短,只有30个字,7个标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文章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这篇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而文章中又有很多的注释能降低孩子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孩子来说,正确朗读和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并且在此基础上讲故事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学古人读文、做游戏等方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范读、自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画停顿线,读出文章正确的节奏;通过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给字组成词等方法理解文章大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司”、“弃”、“持”、“跌”三个字。 2.通过范读、跟读、自读、同桌读等方式,正确读文,读出停顿和节奏。 3.通过对比阅读、借助注释和图片、给字组词等方法理解文意,了解现代文和文言文在语言上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信封、故事图片、田字格、ppt等 四、教学过程

(一)巧猜人物,初知文言文 1.屏幕上有两位古人,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小时候的司马光和成年以后司马光的图片) 2.生猜第一张。生猜第二张图片中的人物时,出示提示。(出示关键词:北宋文学家、《资治通鉴》、砸缸) 3.那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复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姓氏歌,我们一起再来熟悉一下这些经常用到的复姓。 4.司马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光山的那个地方当官,所以取名为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5.齐读课题,书写“司”。 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多少同学听过?谁愿意为大家来讲一讲。 7.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司马光》很特殊,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语言,我们叫它文言文。(板贴) (二)正确读文,读出停顿 1.你别看他短,读起来可不容易哦!先听老师来模仿古人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2.你们想来读一读吗?跟着老师,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3.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老师再来读一遍,这次你们的小耳朵可要竖起来仔细听,根据老师的朗读在文章里画画停顿线。 4.现在该轮到你们大显身手了。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停顿线读通句子。 5.读准第一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上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上三年级计《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观看司马光砸缸的视频故事。 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这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刚才的故事就是讲述了这个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2.师读课文,请学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什么的一件什么事?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等五个生字,会写“司、登”等七个生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并能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插图等资源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通过朗读和比较,能初步感受小古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等资源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触发旧知引新课 (一)回顾课内人物,揭题 1.忆一忆:同学们,一年级时咱们认识了中国历史上不少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四岁让梨的是?称象的又是谁?谁七岁时作了《咏鹅》一诗? 2.写一写:今天,我们又要认识古代的一位小朋友,谁来喊喊他的名字? 相机学写生字“司”。 (二)关注人物姓名,质疑 1.问一问:那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吗? 我们曾学过《姓氏歌》,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不仅有单姓,还有复姓,“司马”就是一个复姓。 2.读一读: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带识字 (一)自主朗读,自主认字

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这篇课文共30个字,谁愿意尝试着读一读? 1.读准字词:课文有些难读,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读准这 些生字词。 出示:戏于庭登瓮水迸皆弃去足跌持石 2.读准停顿:读课文光把字音读正确还不够,还要读好词句间 的停顿。听老师读。 (三)比较发现,初识古文 读着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板块三理解字词知文意 (一)读懂故事 这篇小古文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呢?再去读读小古文,借助注释 想一想。 (二)合作学习 司马光为什么会砸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看看插图,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三)交流分享 1.指名读句释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2.整体感知发现:古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呢?请同学们默读古文,圈一圈。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同样的字在文中也有不同的意思。看来,读文言文一 定要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才能读明白。 板块四熟读成诵讲故事 1.练讲故事会展示:现在你能自己讲一讲司马光破瓮的故事吗?先和同桌练一练。 2.感知形象来夸赞: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众闻之,赞曰:“光( )也!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秀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感悟司马光机智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背古诗。 一、揭题 1、回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光》。它是一篇小古文,共有25个字。篇幅虽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很值得阅读。 2、书写课题。 3、朗读课题。 二、初读小古文,弄懂文意 1.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抽查学生读文情况,试机纠正字音。 3、读好词句间的停顿。(师示范,生练读,指名读) 三、再读小古文,感悟人物 过渡:刚刚,我们已经把小古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接下来,不妨把它读有趣些。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看图猜文释义) 1.“群儿戏于庭”是一幅怎样的景象?静下心来,仔细地听,你仿佛听

到了什么?(读出欢快的语气)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到你了吗? 讨论: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像小朋友们那样急着跑…开吗?为什么? 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体会,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4、小组合作讲讲。 5、讨论:从司马光击瓮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四、三读小古文,读出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果敢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4、诵读。 讨论:通过反复朗读,你觉得小古文与现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拓展延伸 司马光是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话, 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砸缸故事简介

司马光砸缸故事简介 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下面是YJBYS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光砸缸故事简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

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故事内容: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勇于救人的精

部编(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在

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以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解题。让学生读,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