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个人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丁春琳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市南区校本研修主题报告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其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沃土的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取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中考的各种数据,市教育局还没有最终全面反馈,因而我们将在10月份的教学工作会上,就教学质量问题做全面的分析。今天我们将重点阐述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校本研修的发展现状与实践思考。07年初,我们号召全区各学校从研修的视角,重新审视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工作,以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更好的生长点。回顾近阶段的此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探寻研究,明晰校本研修的真正内涵

研修,《辞海》中的解释为,“研者究也,修者学也”,研修就是研究与学习的融合。而校本研修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学、研究、学习活动。就国内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有三项研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主持的“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二是中国教师教育学会推出的“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课题,三是中央教科所的“基于学校组织文化平台的科研型教师培训”项目。三者都主张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理念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一的研修,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强调行动研究在研修中的方法论价值;第二者则注重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为研修创造的学习资源容量;后者则致力于发挥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在深入的思考与比较研究中,我们认为“校本研修”这个概念的提出,与以往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校本研究等相比,其价值在于,校本研修冲破了教研、科研、培训割裂的局面,实现了三者在学校层面的最佳融合;也更能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自觉。

为使各学校进一步明确校本研修的真正内涵,引领并帮助学校进一步梳理校本研修的已有基础、发展现状,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本学期初我们在慎重研究、多方求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南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估标准》。以四项A级指标、16项B级指标和55项C级指标,建立了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研修保障、研修管理、研修实施、研修效果”四个方面明确了校本研修的内涵。如,在校本研修的实施部分,

评估指标清晰地明确了包括全员培训、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学科研究、联片研修、读书活动、教师论坛、教学诊断、集体备课、以师带徒、网上交流、课题研究等在内的17项指标内容,基本包容了当前学校校本研修的基本形态。

在各学校认真开展校本研修自评工作的基础上,区教体局组织评审小组,对申报单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全面评审和实地考查。我们采用听取校长汇报、开展教师座谈、查阅档案资料、进行课堂教学观察、观摩研修现场的形式,深入、全面、客观地对申报小学三年的研修工作进行了评估。可以说,评审的过程更是研究的过程、发现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旨在引导学校形成正确的导向,最终实现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回顾梳理,挖掘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

通过历时两个多月小学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评选活动,结合平日对各学校此项工作的调研与了解,我们认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研修总目标的确立服务学校特色

研修目标是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一所学校及其教师的价值追求。评审中我们看到,每一所学校都能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经过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形成各有特色的研修目标,指导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为创建特色化的优质学校服务。如市实验小学的“培养情趣教师”、嘉峪关学校的“优质团队培养”、新昌路小学的“生命教育”、德县路小学的“网络研修”、南京路小学的反思教学、贵州路小学的心理健康等等。这些校本研修总体目标的确立,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规划,引导了学校特色研修的方向,巩固并深化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发现,确立这些研修目标经历的发展轨迹十分值得各学校借鉴:

第一,这些学校都开展了学校需求情况分析。如,市实验小学在制定教师梯级培养规划时,首先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资源特点,如物质条件、办学资金、队伍情况等,确定了梯级建设总体目标,然后结合学校发展的现状和趋向,形成了“名师型”教师、“骨干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新青年教师”四支梯队的发展分目标。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也是在达成学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再体现教师发展的个性化。

第二,这些学校都开展了教师状况分析。如,定陶路小学教师发展研修规划的第一部分以较大的版块就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职务、称号等指标,对全体教师的发展轨迹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掌握了教师发展现状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研修总目标。

第三,这些学校都开展了学校工作任务分析。在研修总目标的指导下,这些学校分析了教师个体及其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与主要活动,使学校逐步明确,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相关条件,学校还需提供怎样的环境和资源。

这些有针对性的前期工作,使学校校本研修总目标的确立,建立在了广泛调查研究基础的之上;使学校的研究内容和统筹安排有的放矢、重点鲜明,极大的增进了校本研修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研修管理的建设体现权限下移

学校是教师的学校,研修是教师的研修,管理是研修的保障。很多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管理上初显权限下移,初步体现了“教师管理教师,教师服务教师”的研修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

1、精细化管理,保障了研修开展的有序性。如,南京路小学在原有的校本管理层级中,重新树立形成了11个处室组,16个教研组,使处室组的教育管理功能和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功能并行。处室组长直接负责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研组长承担着组内每周的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和每月的案例研讨、课例反思的组织与研究引领责任。明确的分工,把不同层面和水平的干部教师纳入到不同的校本研修管理工作中,保障了研修开展的有序性。

2、学术化管理,保障了研修开展的深入性。如,嘉峪关学校积极探索“学术”和“行政”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的二元体系。一元是以学术为主体的纵向管理,组织架构为分管干部—

教科研室-教研组—学科老师,负责学科研究和科研项目开展;一元是以行政为主体的横向管理,组织架构为级部校长—级部组长—班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与开展。学术管理单列,使得学校形成了一支学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有益于研修开展的深入,研修成果的提炼,学校学术水平的提升。

3、民主化管理,保障了研修开展的实效性。例如,新昌路小学在校本研修的管理中尝试建立了角色管理团队、课题研究团队、学科教研团队、资源开发团队等多元化的学习型团队。教师根据各自的年龄、性格、特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团队,并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担当不同的角色。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团队中吸取成长需要的养分,锻炼成就自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在与他人合作中学会合作与欣赏,保障了研修开展的实效性。

(三)研修资源的利用注重多元互动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作为教师成长最要的三种方式,对校本研修的资源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要与更多的伙伴结成发展团队,实现研修资源的多元互动。在市南区,这种多元互动主要体现在:

1、与专家互动——走进前沿,提升学养品性

市南区目前有10所学校与中国教育学会、青大师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建立了不同层面的教师发展学校,部分学校还建立了专家顾问团。在与专家互动的过程中,大学的学术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进入中小学,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互动;中小学的具体、个别、复杂、鲜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以及务实、求善等文化特质进入大学,与大学的教师教育实践互动。在两种文化的互动中,教师逐渐将研究的态度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培养着教师发展的意识、研究的习惯,使学校逐渐形成了常态发展的文化氛围。

2、与名师互动——汲取智慧,积累实践知识

每一类型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生活,都建构了不同的心理世界和个性人格。学校“名师型、骨干型、胜任性”教师之间的互动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体现沟通、主动、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再生着崭新的团队文化。例如,我区去年组建的9支名师工作室团队,面向全区招收了62名学员,先后开展了课例研究、网上互访、作品交流等系列活动。另外,26中学的教学研讨月,开展了市教学能手与致远班青年教师的多轮课例互动。59中学成立的“朱荣荣语文工作室”、“松梅心理健康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与青年教师展开了共同研修。青年教师与名师互动,耳濡目染名师们丰富的实践智慧,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了迅速提升,让校本研修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3、师徒互动——优化组合,实现教学相长

作为学校教师发展中最具有传统性、传承性的团队,师徒关系的确定意味着彼此的互动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情感。师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经验是徒弟学习的宝贵财富;徒弟的朝气蓬勃和创新热情是师傅学习的精神土壤。师徒结对,使得教师在研究互助中,挖掘了彼此内在的潜能,用徒弟的成长捆绑师傅的发展。例如,文登路小学、莘县路小学、青岛5中、57中,以骨干教师和业务干部为师傅,对新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指导。通过班级管理经验传授、备课上课指导等活动,学练结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了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达成了一年入门、二年站稳、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正是各学校对师徒结对、互动发展的广泛重视,因而使得我区新教师、青年教师在历年来的市级优质课比赛中优势明显、成绩突出。

4、校际互动——资源共享,实现共同成长

校本研修虽然主要是在教师任职学校内部开展的 ,但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校际互动可以有效实现校本系统之间的信息与能量的联系与交换。加强校际交流,实现思想观念、物质资源的共享,对于激荡教师思维,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24中学、北京路小学跨校拜师,分别邀请51中的语文学科、朝城路小学的英语

学科名师和本校教师共同开展基于问题的研讨,结对学校的教师就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怎样把握教材重难点,如何制定学科作业批改标准等问题互动交流。这种整合学校力量,定期开展的学科教学研讨,令双方教师彼此受益,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四)研修内容与方式的开发凸显生动多样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行为与能力、还需要专业实践与智慧、专业情感与态度等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对校本研修的内容与方式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另外,校本研修要发挥唤醒教师专业发展主动自觉的功能,也必须致力于研修内容与形式的生动创新。从这次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评选就可以看出,学校申报的研修现场有经典品读、课题发布、班主任教育、团队训练、课例研讨、规划辅导、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维能力培训、博克文化等等,已经呈现了丰富开放的发展趋向,涵盖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

1、研修内容基于实际问题

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核心。校本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教育教学,也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例如,本学期南京路小学围绕省级立项课题“运用诊断性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始终带领教师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同时干部深入级部,指导各教研组,共同诊断问题,制订研修方案,使培训紧密与教研、科研相结合。为引领教师的反思,学校还推行“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反思模式,立足课堂,贴近实践,因而呈现了较高的研修参与度和关注度。

2、研修形式趋向主动体验

研修形式,作为一种操作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修目标的达成,影响着研修的效果。我区校本研修形式不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轨迹,而且不断由单纯互动交流趋向主动体验。比如,区实验小学开展的“今天我们怎样推进大声朗读活动——由品读《夏洛的网》谈开去”研修活动,为引导教师亲近儿童文学作品,能更好地了解走近学生,同时归纳出“大声朗读”的策略,导入环节,徐校长首先出示了《夏洛的网》一书的封面,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让老师们想开去,读书还可以怎样导入?由于教师的思考基于了自身主动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几分钟内就想出了十几种策略,如:故事情节、儿歌、作者、书评、创作轶事、后记、典型人物、热点问题、当前时事等等。再比如,在品读环节,徐校长采用“大声朗读、快速浏览、音乐创境”等不同的读书方式让教师读书后思考回答不同的问题,从而使教师对本书的语言特色、情感脉络与价值观有了清晰的体验,为最终大声朗读策略的提炼做了很好的体验铺垫。

3、研修过程关注细节深究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师的教学、生活、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

福林小学开展的《一环多上,细节研磨》主题研修中,他们就低年级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以一节二年级语文课《台湾的蝴蝶谷》为例,多位教师分别执教,多角度、多视点地展示关于“识字教学音形义有效整合”这一教学环节的不同设计思路。学科教师一次次共同围绕这一环节深入研磨,最终形成了集中认读、重点辨析、书写强化、词句中运用、阅读中巩固的教学策略。金门路小学在数学学科“解决问题”专题研修中,就“以说促思”的教学策略,开展系列化研究,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修,专题集中,使得研修在面上铺开的同时实现了点的突破,有助于抓住教师的关注点、矛盾点深究教育现象、教学问题,促进为了教师把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方式,并有效落实在行为中。

三、广泛调研,反思校本研修的问题所在

我区的校本研修工作近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通过督导评估、学校调研以及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评审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学期末,我区借助学科研讨活动对全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进行了校本研修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现场回收有效答卷500余份。从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满意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完全满意;尚有部分教师认为参加校本研修的收获不大,不太满意。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满意度不高。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体目标有待修正

唯有目标明确的校本研修,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的研修效果。而研修具体目标的确定应当兼顾学校中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当前我区部分学校在校本研修具体目标的确立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一统”现象,忽视了对教师差异性的重视,缺乏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因此使校本研修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学校提交的校本研修计划中,有的学校提出了本学期研修目标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后反思,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推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研修目标的定位,出发点是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对全校教师的统一要求,但缺乏对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目标导向。

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校本研修内容的需要存在着明显差异。教龄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渴望在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等方面获得提高。但是,现有的校本研修内容却未能充分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尤其在学科专业系统知识方面开展的研修十分有限。教龄在10 - 25年的教师,处于中年阶段,更新知识结构的愿望十分强烈,从而产生了比较迫切的要求。另外,许多中年教师晋升职称的愿望很强烈,需要一定的研究成果作为条件,因此,他们希望在教育研究方法方面得到有效的帮助。教龄在25年以上的老教师,则希望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以便跟上时代的步法,另外他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既反映出老教师与时俱进的愿望,也提示在对老教师开展的校本研修中 ,应加大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知识与技术的份量。

(二)主体意识亟需加强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和在校本研修中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成为校本研修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但是从调研与评估的情况看,目前中小学校本研修,教师的“主体地位”地位不容乐观。许多教师把自己视为校本研修中的“受训者”,而不是“研修者”,这与校本研修的本义是相悖的。

教师之所以没有将自己视为研修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构建”的主体,主要原因在于还有部分学校没有以解决教师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归纳、筛选、提炼研修主题。一些学校没有处理好学校发展与教师需求的关系,导致校本研修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

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质疑反思的比例位居最后;在校本研修后,后续研究的比例较小。没有思考,再热烈的讨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没有后续研究,就难以养成教师研究的习惯,这样也使得教师难以有主动自觉的发展。

表2 校本研修教师参与状态调查

尽管许多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校本研修制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随意性较大、安排不当、挤占时间、缺乏考核机制的现象。查阅学校的研修记录显示,一些学校由原定的每周一次的通识培训改成了每月两次,甚至每月一次。调查问卷也表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校两周组织一次通识培训,而初中则有近一半的学校一月组织一次通识培训。

校教师的负担过重,教师回家后处理工作1-2小时的教师数均在半数左右;68.5%的教师是以休息时间来完成备课;教师兼任最多达到6个学科;写的东西也很多,缺乏实效,有的学校教师每周需提交多篇研修作业,名目繁多,诸如读书笔记、科研日记、反思案例、学习笔记、学生手记等等。这种注重量的积累,而忽略研修质量的现象,势必难以保障教师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之相匹配的研修的内容也应层层深入,形成校本研修的系统化、序列化。而目前我区很多学校校本研修的内容还比较随意与零散,无法就

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细致地研修,使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收获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常此下去,就会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性。以下是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通识培训内容安排:

容易导致校本研修的低水平重复。建议学校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系列化研修。一个学期将一两个主题的研修深入下去,真真正正研究,明明白白实践,以提高研修的实效性。

四、思考建议,实现校本研修的深度发展

(一)明晰学校领导在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1、校长切实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社会发展愈来愈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校本研修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校长必须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并将校本研修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应为校本研修“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而且应亲历亲为,走在前面。“出思想”即定位研修方向;“建体系”即分析研修内容,层层分工,分步实施;“立机制”即在校长主导下,建章立制,确保校本研修有序有效进行。可以说,抓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之本,也是校长成长之源。

朝城路小学汤校长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深知其促进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她坚持每学期为教师精心选取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带领教师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使教师在故事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朝阳社团、笑莉工作室也在汤校长引领下相继成立,定期开展交流互动。市南区实验二小张璐校长着力推进基于博客的校本研修,带头建立“水润博客”,吸引了众多教师、学生及家长点击。学校教师也相继建立了博客,并围绕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展开讨论,使校本研修有了更开放的交流平台。

2、分管干部切实成为校本研修第一执行人

学校分管干部在校本研修中的指导水平直接决定了校本研修质量的高低。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分管干部主讲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从“专业成长最受益的方式”选项中又看出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选择学校干部指导的比例却偏低,这种“出工”不“出效”的现象令人深思。

论素养至关重要。学校分管干部的工作尽管也是千头万绪,但还是应当挤出时间来不断学习,尽快把握自己所负责的学科的知识体系,明晰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半年,我们在部分业务干部中开展了有益尝试,如区实验小学的吕开新副校长、德县路小学的孙向阳主任,率先在全区范围内举行公开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半年,我区将进一步建立“教研员、校长、业务干部”示范课制度,尽快提高管理干部的教学指导能力。

(二)激发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自觉

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体自觉,是校本研修具有实效性的关键。学校组织校本研修工作,必须积极调动教师的主体自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师切实体会校本研修的效果。那么如何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1、关注教师需求

顾泠沅先生说过,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人际”的人。教师有着基本的心理需要即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道德需要。要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我们就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需要。在认知需要上,要引导教师找到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之间的差异,有目的地选择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成研修主题,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有所收获,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兴趣。目前,我区很多学校都关注了对教师需求的调研,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该坚持不懈地深入下去。

2、实施团队激励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而团队激励是团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升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有效措施。

例如,嘉峪关学校一直注重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建设优质团队。年度优秀级部、教研组的评选,注重了团队发展的过程性轨迹;研修过程以温馨礼物、轻松游戏、愉悦展示等方式,激烈教师团队参与各项活动,为教师成长打开了一扇合作共赢之门,滋润和激励着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成长和发展。

3、加强评估反馈

实践表明,加强校本研修的效果评估,也是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提高校本研修质量的重要举措。新世纪学校建立了校本研修当场反馈与评价的机制,每次组织校本研修,学校都会结合研修主题和重点,出题检测,同时记录教师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例如学校曾组织的一次“初探与感悟生态课堂”的课题培训。研修结束,请老师们当场答卷,谈谈什么是“生态课堂”?结果发现教师对于这一概念仍是模糊不清。基于此,学校领导调整了研修计划,组织了第二次研修活动。这一次的研修设计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通过组际交流,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师们逐步清晰了“和谐的、民主的、尊重的、自主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由此可见,研修效果评估对于调整校本研修计划,提高教师的主体自觉和研修实效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校本研修的课程建设

教师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我们看到,校本研修既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要关注教师生命的价值与成长。如何把方方面面的研修内容层次清楚、条理明白、系统有序的展开,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校本研修的课程建设。这不仅是今后几年市南区衡量一所学校研修研修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国家、省、市一再倡导和致力研究重要项目,是校本研修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亮点所在。

1、校本研修课程的体系架构

建议学校主要分三大体系架构学校的校本研修课程。即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个性课程。

专业课程是侧重学科教学理念、知识原则、方法策略等内容的课程,可以包括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分析、教法研讨、试题分析、学科教学论、听课评课、教研组建设等内容。建议利用各校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研修。目前,我区初中各校将教师的学科教研和集备统一安排在课程表中,既有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也有助于学校研修工作的有序开展。从青岛七中各年级的集备课程表,四十八中物理组每周教研主题的设置都可以看出,学校的统一安排,从制度上规范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课时。因此,为保障专业课程的顺利实施,自2007下半年开始,全区各校应逐步建立学科、年级教研(集备)课程表,定点、定时、系统地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形成同级部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括省教育厅指定的以“师德修养、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公共必修课程、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学专题、班级管理、课堂组织策略以及人文科学素养教育技术、安全教育、教育情感、心理健康等,适宜于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的通识性的培训。目前,各小学每周五下午不安排托管,每周四是各中学的例会时间。建议学校利用好这些固定时间,进行研修。按照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每学期不少于10次。

校本研修的个性课程,是学校结合发展特色而架构提升的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归于学科课程、公共课程。既可以是教学方法学习,也可以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还可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等。莘县路小学的影视教育校本研修课程,天山小学的民族文化教育等校本研修内容,均属于基于学校特色开发的校本研修个性课程。

2、校本研修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当前,校本研修课程的建设,就是从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形成内容的层次化、系统化和时间安排的制度化、条理化。为此,校本研修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应关注以下几点:

●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本身就是校本研修的宝贵资源。因此研修课程编写,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将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与收获记录下来,将教师学习发现的优秀理论与经验搜集起来,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借鉴,也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搭设互动平台。

●提供足够的反思空间。校本研修的课程不仅仅是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还要注意引起教师的反思,促动教师的实践探索。因此,研修课程的开发可以以问题为主线、以行动研究为方法,通过大量的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的积累与探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每位教师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在校本研修中,难以为单一类型的教师编写专门的教材。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看,即使是同一发展阶段的教师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考虑到内容的代表性和宽泛性。

总之,校本研修课程开发,要在课程的目的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多样性上下功夫。相信在我区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一定会有较好的突破。

泰戈尔说过:形式在于内容,韵律在于力量,意义在于人格。愿我区的校本研修在关注形式、韵律与意义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关注内容、力量和教师的人格。共同架构市南区教育现代化的蓝图,开辟市南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及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及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2015 ——2018 年)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修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县校本研修一体化工作方案,坚持“面向全体,突出实践、全面提高”的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和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切入点,以集中培训与自修研究为主线,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通过全员参加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新理念、新课程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准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沿着素质教育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二、研修目标 2015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的校本研修具体任务与目标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业务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进行课题研修为载体,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全员素质提高培训,使每位教师完成不低于72 课时的研修,采用集中研修、分散自学,集中讨论、教后反思等形式在“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以《新课程教师教学策略》丛书为主要校本培训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加强对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新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从具体案例入手,科学地创新地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帮助解决新课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 3、新技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使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制作课件,使百分之八十的教师能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 【篇一】校本研修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理解,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理解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一样,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忙。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务必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资料、建立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善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一般要经历学习积累、拓宽发展、完善成熟、改革创新阶段。伯利纳(Berliner,1988)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于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那么,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如何使一名新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培养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呢? 一、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可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因此,教师应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经常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理论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优秀教师都有一个读书嗜好,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要敦促教师养成爱看书、善于看书的良好习惯,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等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一个反思型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把自己放到学习者的位置上。例如,教师可以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定期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和教育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在上课、听课与评课中总结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的发展成长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教师。我校每年都有新教师进入,我们依据本校实际,将多年带过毕业班的相对教龄较长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接对。如相互听课,让新教师模仿学习,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风格等学起,快速成长,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学校每学期也安排不少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法的确定、知识点的落实、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都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把握,进行精心备课、反复修改,认真授课,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加以概括总结并认真反思,使全体教师从中受益,从而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在相互学习和探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加强校本研修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校本研修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校本研修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神木县第一小学刘元 各位领导、同仁: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下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突显学校教育哲学理念的要求和助力。事实上,新课改推进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教师队伍业务素养跟进缓慢有关,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现已迫切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以为健全校本研修制度、推行校本研修措施、加强校本研修管理、推广校本研修经验、贯彻实施校本研修一揽子方案是目前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我们学校积累了一些教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现与大家交流分享,旨在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一、我们的认识 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伴随的矛盾统一体,在前期理论的指导下我校试着进行了实验性的实践活动,而后再通过实践活动来不断修正我们对校本教研的认知,在实践中深化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在我们看来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所以我们认为,校本研修就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 因此,不难看出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二、我们的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在行动研究中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在我校形成了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个人的实践反思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 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以下是我整理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1)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

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而现实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性知识的缺陷交极大地限制科学课程的实施。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极大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持续发展。因为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持续理解和提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实行培训,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水准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水平,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实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水准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能够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注重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能够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合时代的发展,持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水平。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展开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持续提升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水平,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升课,这样不但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升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但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实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个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

校本研修个人自我评价

校本研修个人自我评价

校本研修个人自我评价 【篇一:校本研修个人总结5】 校本研修个人计划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具体措施 1、看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及时翻看订阅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写好自己的每一篇论文做准备。结合教学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 、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参加课堂会诊制度,向学校里同行学习好的方面。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农村数学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4、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1 1、加强师德修养,夯实立教之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表率,必须要做到: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责任。从事教育事业,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有效的发展途径。 一,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提高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发现教学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很大差异。专家型教师可以一眼看出学生的心理有没有问题,学生的行为符不符合课堂。但是新手型教师由于缺乏了教学实践,无法一下子发现问题。然后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很好的处理。譬如,一女生上课分心,下课后不说一句话,放学一个人默默回家,这时,新手型教师本不能一眼看出是否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去对待该学生,但是专家型教师会觉得该生心里应该有事的的,会找其谈,并且好好引导。其次,专家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能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表征,新教师往往形成表面,肤浅的表征。最后,专家教师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基本的教学原理为基础,新教师则不太会运用原理解决问题。当发现了这信后,新教师就该有所行动,有针对性的加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不断反思,反思可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借助媒介,借助同伴,有意识的提点自己,吸取经验,从而改善自己。 二,教育策略上的提高 首先,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会重视课前的备课等,花较多的时间备课。而专家型教师由于已经有了长期的教学,能够很好的花较少的时间备课,并且对课前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但是真正到了课中教学的时候,新手型往往照办自己课前的计划,不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向,而专家型往往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了专家型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比新手更有效地提高了效率。所以在这方面想要有自身突破,有较好的提高的话。就得多加观摩,练习。从而总结得出经验,改变自己的教学首发,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对自身的提高。 三,内容呈现上的提高 新手型教师在内容上往往自己不能很好把握,从而不能很好的展现,有点顾此失彼,但专家型的教师可以很好的有条理的,将课堂内容分层次进行下去。这就表明专家教师拥有更多学科内容知识,更能结婚死并呈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手教师知识较少,并向于呈现独立的知识点,难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此,新手教师应自己多看书,从而找出,自己所教学科,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多加加强,对知识点间联系的把握。 从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新手教师要想在自己身上有所突破。必须做四点努力。一,对知识的积累:教师就是要在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中,沉淀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加深自己的知识修养。二,坚守住自己的课堂:坚守课堂的前提就是读懂自己,从而认清自己。再者,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有了自己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实践发展。三,反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反思是作好教育教学的基础,没有反思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就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学反思是加速成长的有效形式,是吸取经验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它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升华为智慧,才能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价值,才能使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实现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不反思自然就推动不了发展。当然反思不是冥寺苦想,不是独自的思考,反思本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旨在激发学校内生活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形成专业发展习惯,促进师德生成名师工程的开展。他是师德生成名师的重要举措。现介绍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只是一个动员会的问题,将“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不是只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我校在提高教师认识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思考 红烛精神的思考。要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还是成为照亮别人也辉煌自己的太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你愿为了教育事业而放弃自己、孩子、家庭的幸福吗?有没有事业与家庭幸福兼得方法?有。那就是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李元海 副组长:王娟、王凯 成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具体做法 (一)研读课标 1.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 新课标下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的有区别的,只有在新课标指导下找准教师在社会、学校、学生中合理角色,教育才

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明确“我要做什么?”。 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完成课程内容,通过研讨、研究新课标让老师明确每个教学段的任务,每个单元的任务,以致每节课的任务。教师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包括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课件等,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3.作为教师,你够专业了么? 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每学期一次的课标测试,让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打铁先需自身硬。 (二)研读教材 1.集体备课, 教研组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教学困惑进行研究讨论,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2.同课异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一比高低的同时,而是共同求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研讨课研讨课为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性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向,执教教师不必考虑涉及自身利益的功利性问题,所以承担做课的授课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2020年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docx

【导语】在做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思考,好的工作计划应像目录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完整的工作计划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是找总结网为您搜集的《2020年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与评价! 【篇一】 校本教研工作在我校开展已经几年了,积累了一点经验,初步理清了一些头绪,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学期,我将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基础上,做好个人的校本教研。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凸显个体价值,并加强团体合作,构成终身学习的潜力。总体资料:以个人反思学习为基础,讲求实践的锤炼,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提升。操作思路:以专业化水平提高为主线;以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潜力、教研潜力、科研潜力的提高为途径;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后交流,在交流中学习。 具体活动资料: 1.从实际出发,用心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学习,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于日常工作中要成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转变观念,构成课程仪式。要深钻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教材和学生,把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都融入到课堂。紧随教研组长的引领,在备课的过程中虚心请教;深入课堂,多听课,取得第一爱岗敬业演讲稿手资料,及时准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握主体方向,并在听课后与讲课教师平等交流,互促互进。 3.三点一线活动。始终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点连成一线,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课堂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教研的基本形式,透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平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活动方式: 1.每周参加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透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教师,直接服务于教学。定期、不定期听课,及时指出讲课教师的优缺点,博采众长,允许争鸣,不搞一言堂。进行反思的经验交流,展示优秀反思,提高深入思考的潜力。 2、参加丰富的活动,展示自己,增强品牌意识。用心做好人人一节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意识,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4、把握机会参加外出学习。校本教研不是目的,而是在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养成反思的习惯,构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打造一支思想与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不断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用心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篇二】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潜力,更快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本学期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透过校本教研,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以求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透过学习《教师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个人校本研修心得体会5篇

个人校本研修心得体会5篇 校本教研中,教师是参与的主体,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个人校本研修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个人校本研修心得体会(1) 时光匆匆,又临近期末了。从第一次接触校本研修到现在乐于并积极参加这项工作,因为在这个工作中我有了实际性的提高和帮助,当然一个学期来我也应该对自己的个人研修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这一个学期来,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立足学校现状,放眼美好未来,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努力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就本人在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每次我都能够按时参与校本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在研修的同时,能够将学习和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教学,并通过课本的知识加以探索并最终解决问题,所谓学以致用。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然我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档,时刻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我还随时留心记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与反思,认真撰写教育随笔,不断在教学点滴中积累经验并尽快站稳高中教学的讲台。 三、通过研修工作,切实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尤其是在看了学校发的林华民老师写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中心校朱家星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究读书学习公开课网络教研教学反思师徒结队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来深圳挂职学习后让我感受到深圳学校对老师的专业成长的具体做法: 一、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老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

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周,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以课为载体,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具体操作步骤:界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示例的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老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的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等。活动中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钓鱼的启示”教学研究时,横岗中心小学语文同科组的宋锡玲和曾艳两位老师都选同一内容进行教学,然后大家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评议,同一内容两位老师上出不了不同的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相当惊人。教师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课题研究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 但是我校是一所具有三十多年校龄的老学校,教师的年龄都偏大,其中35岁以上的的占全体教师的94 %,35岁以下的教师仅有4 人,占全体教师的 6 %,综合起来看教师普遍具有职业倦待倾向,对 于专业化成长没有自主自觉的需求.而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学科 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整体来讲,对于教师的培 养有利于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 可持续发展。并且当前的生命化教育也迫切需要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性,参与教育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所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为教师搭建一个科学的学 习平台,使教师不同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将学校办成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学校,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进行成长记录、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

2、进行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行教师才艺展示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的难点: 让教师有成就感,促进教师乐于不断改造生活,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育教学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实施中,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获得客观资料。实施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于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变化,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手段: 1、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教师自我成长需求。 2、教师剖析自身特征,谋划自身专业发展,制定《教师成长的自我规划》。 3、根据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实际,从充实基础,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确立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4、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学校(教研组),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让课题组老师认领子课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标的实现。 5、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建立学习型的教研组,构建学习型学校。形成以校为本的“校本评价”。

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出教师是教与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成长是落实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一、成长的“着力点”——从教学模仿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因此,教师要做自己发展的主人,自觉地担负起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善于将一般的、公众的、集体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并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 首先,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多观看好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 其次,以创造性模仿深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掌握“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娴熟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二、成长的“发展点”——从读书开始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

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以此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不停地思考。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进而影响你的学生。 三、成长的“契合点”——从合作学习开始 有时我们教师精神压力太大,思想负担过重,心理上和生理上过度疲惫,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热情不足;甚至还自高自大,自命不凡,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其实,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对教师来说,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教师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及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四、成长的“充气点”——从教学反思开始 不少教师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时时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唉声叹气,怪学生不听话,怪自己运气不好。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因此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