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汪 娟 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结合组织形态学结构和免疫组化,对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59.8岁。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均表达H M B -45、S -100蛋白、v i m e n t i n 。结论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为其它鼻腔原发性肿瘤,导致临床处理不当,延误治疗,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更具有侵袭性、预后差等特点。关键词:鼻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 73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08)02-0222-03 P r i m a r y 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i n n a s a l c a v i t y :a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10c a s e s WA N GJ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J i a n g y i n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J i a n g y i n 2144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P u r p o s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p r i m a r y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s i n t h e n a s a l c a v i t y a n d t o d i s c u s s i t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i n 10c a s e s o f 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s o f t h e n a s a l c a v i t y 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t u d i e s .R e s u l t s T h ep a t i e n t s w e r e 3m a l e sa n d 7f e -m a l e s ,a g e d f r o m 52t o 83y e a r s (m e a n 59.8y e a r s ).T h e t u m o r s w e r e c o m p o s e d o f a v a r i e t y o f c e l l s (s u c h a s e p i t h e l i o i d ,s p i n d l e d ,o r u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t a i ns h o w e d t h e t u m o r s 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 H M B -45,S -100a n dv i m e n t i n . C o n c l u s i o n s P r i -m a r y n a s a l 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i s ar a r et u m o r t h a t i s f r e q u e n t l yc o n f u s e dw i t ho t h e r m a l i g n a n c i e s ,r e s u l t i n gi n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c l i n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T o c o m p a r e w i t h m e l a n o m a i n t h e s k i n ,i t u s u a l l y f o l l o w s a na g g r e s s i v e c o u r s e .K e yw o r d s :n a s a l c a v i t y ;m e l a n o m a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收稿日期:2007-09-28 修回日期:2007-12-17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江阴 214400作者简介:汪娟,女,主治医师。T e l :(0510)89605955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少见。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腔阻塞、鼻衄、颜面部肿胀。许多临床资料证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呈快速侵袭性发展,预后极差且易误诊。笔者收集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对其组织形态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97~2006年间外科活检及手术切除的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2~83岁,平均59.8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鼻腔阻塞、鼻衄、头痛及肿块形成等。其中鼻腔阻塞伴出血6例,头痛1例,肿块形成3例。病程3个月~5年,其中7例病程小于1年,所有病例均发生于单侧鼻腔,左侧6例,右侧4例; 其中(鼻中隔5例,下鼻甲3例,中鼻甲2例)。本组 10例,其中1例失访,9例随访3.5年。生存时间最短4个月,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年为5/9,2年为2/9,3年为1/9,1例术后8个月,尚在随访中。 1.2 方法 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 厚切片,H E 染色,所有抗体包括C K (A E 1/A E 3)、E M A 、v i m e n t i n 、S -100蛋白、H M B -45、C D 45、S M A 、G F A P 、N S E 、d e s m i n 及S P 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2 结果 2.1 眼观 组织呈息肉样或碎块状,直径2.0~5.0c m ,颜色呈灰白淡红、灰黑、灰红色,其中灰白、淡红色3例,灰黑色5例,灰红色2例。2.2 镜检 肿瘤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异较大,6例主要由大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界限较清楚,呈淡嗜酸性或双色性,部分胞质较透亮,核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一侧,核仁大而突出,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图1),部分中 ·222·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 l i n E x pP a t h o l 2008A p r ;24(2) DOI :10.13315/j .cn ki .cjcep .2008.02.041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一、 流行病学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该病起病隐袭、高度恶性、预后很差,临床上也比较少见,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1%左右。恶性黑色素瘤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该病多发生于白色人种,尤其是有日晒史的人群,美国的年发病率约为10-15/10万,澳大利亚的昆士兰邦的年发病率高达16/10万,而我国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4-0.5/10万。但是近年来,不论国内或国外,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均在不断上升。同样,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恶性黑色素瘤死亡率最高(5-6/10万),中国和日本较低(约0.2/10万)。 二、 临床表现 (一)发生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女性的四肢和男性的躯干,多发生于皮肤和邻近皮肤的粘膜,故而也常称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亦可见于眼球的色素膜、脑膜的脉络膜丛、以及消化道粘膜等皮肤以外的部位。皮肤黑色素瘤起源于与黑色素细胞有关的皮损,起初通常为棕色或蓝黑色小点,呈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质韧无毛,大小不等,迅速破溃,沿淋巴管可见细线状色素沉着,围绕原发灶可出现多发的隆起型卫星结节。 (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分型: 1.表浅播散型黑色素瘤(SSM):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70%,早期为扁平状,至垂直生长期时皮损进一步增大,周边呈锯齿状。 2.结节型黑色素瘤(NM):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15-30%,侵袭性较强,颜色较深,多为蓝黑色,类似血泡或血管瘤,也有红色、灰色、紫色,甚至无色。 3.雀斑型黑色素瘤(LMM):较少见,约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4-10%,几乎均局限于头颈部,多为棕黄色皮损,周边纤细迂曲,呈锯齿状,较少出现转移。 4.肢端雀斑型黑色素瘤(ALM):仅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2-8%,病变特征性出现于手掌、足底或甲床下,呈棕黄色或褐色,可突然出现颜色改变。多发生于老年人,发病较快,侵袭性强,容易出现转移。除了皮肤以外,约有1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其中常见的部位包括眼球的色素膜、脑膜的脉络膜丛、以及消化道粘膜等。其中色素膜黑色素瘤是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黑色素瘤,一般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优于皮肤黑色素瘤。消化道粘膜黑色素瘤发生率不高,主要发生于肛门区,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淋巴结常受累,预后较差,还可发生于口腔粘膜或食管粘膜。淋巴结是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主要表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包括皮肤及软组织、肺、肝脏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皮肤黑色素瘤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多见于白皙或光亮的皮肤,尤其有日光暴露史的人群。与含色素的皮损密切相关,当皮损出现以下变化时,常提示早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①颜色改变,尤其以蓝黑色、灰色、棕色和杂色最为重要;②表面不规则隆起、粗糙、脱屑和渗液等;③周边参差不齐,呈锯齿状;④皮损迅速增大、持续瘙痒、结痂或出现卫星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医学研究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潘红莲,阮华娟,俞利辉 (临安市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300) [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结果:鼻腔阻塞、鼻出血、鼻腔肿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肿瘤细胞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是病理诊断依据,HMB45、S-100、Vi mentin有助进一步确诊。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恶性度高,预后差。 [关键词] 鼻腔;黑色素瘤;病理特点;预后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2.12.075 [中图分类号] R739.6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1701(2012)12-0145-02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致命性肿瘤,占鼻腔原发性肿瘤的0.57%。该肿瘤起病快,侵袭性强,预后极差,临床容易误诊。我院2000年至2011年共收治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预后。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73岁,平均57.3岁。病程3月-13月。病理证实HMB45、S-100、V-i men tin均阳性,并仔细排除皮肤等其他部位的原发灶。 2.临床特点。3例中鼻阻伴出血2例,鼻出血1例。均发生于单侧鼻腔。分别位于鼻中隔、中鼻甲和中鼻道。鼻腔检查息肉样新生物2例,粘膜隆起伴出血、坏死1例。肉眼颜色偏深,质脆,易出血。 3.治疗。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采用扩大切除术,切除肿瘤及部分边缘正常粘膜;1例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中药治疗。 4.随访结果。1例单纯肿瘤切除术患者5个月复发,1例扩大切除术患者7个月复发,2例复发后均赴上级医院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分别存活15个月,3年。另一例扩大切除术者已存活9月。 二、病理资料 1.镜下特点。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大部分以大上皮样细胞为主,排列成实体巢状、片状,部分呈假腺泡状结构,细胞体积较大,胞界较清楚,核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一侧,有大而突出的嗜酸性核仁,核分裂像易见。部分细胞较小,类似痣细胞,胞质少,核深染,核浆比增大,核仁不明显或仅有小核仁,瘤细胞密集成片,弥漫分布。黑色素颗粒可有可无,多分布于瘤细胞胞质内,部分存在细胞外。2例有明显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 2.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HMB45、S-100、Vimentin、Me-l a,不表达CKP、E MA、LC A、CD34、CEA。 三、讨 论多见。常单侧鼻腔发病,鼻中隔和中鼻甲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几乎不发生于上鼻甲[1]。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鼻腔检查,肿块病理检查。临床主要症状为鼻腔阻塞,鼻出血,鼻肿块,面部肿胀等,少数出现头痛,多提示肿瘤已侵入鼻窦,并提示有颅内转移可能。文献报道 黑褐色或黑色肿物,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状并恶臭,触之易出血 为其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但确诊有待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 1.病理特点。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有以下一些特点[2]:(1)鼻腔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含量较少。文献报道含黑色素的病例占67%。(2)肿瘤间质血管较为丰富,容易发生出血、坏死。(3)肿瘤镜下较少出现梭形细胞成分。(4)部分肿瘤有片巢状及绕血管的袖套状改变,这是肿瘤退变、坏死所形成。(5)含铁血黄素比较容易见到,不易与黑色素颗粒区别。光镜下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是在肿瘤细胞胞质中见到无折光的黄褐色色素颗粒。HMB45、S-100、Me-l a及电镜检查对无色素型和含微量黑色素者的确诊有重要诊断价值。 2.诊断。诊断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时首先需除外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据报道,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鼻腔的发生率<1%。鼻腔原发性黑色素瘤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证明粘膜有交界痣改变以及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3]。汪娟[4]认为诊断鼻腔原发性黑色素瘤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原发部位以鼻中隔最多,其次是下鼻甲和中鼻甲。病变较晚时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破坏,则不能明确原发部位。(2)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多形性,异型性明显,有似癌非癌,似肉瘤非肉瘤的感觉。(3)肿瘤细胞黑色素颗粒含量常常较少,注意不要把含铁血黄素误认为黑色素。无色素的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V i mentin染色均为阳性表达。(4)要除外淋巴瘤、浆细胞瘤、未分化癌及其他肿瘤的可能。 3.治疗。目前恶性黑色素瘤尚无统一的治疗模式。患 [5] 145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 第12期

一个七十多岁黑色素瘤病人的真实经历

一个七十多岁黑色素瘤病人的真实经历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瘤,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处,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那么得了黑色素瘤怎么办呢?手术后应该如何预防复发呢?我们来看下一个七十多岁黑色素瘤病人的真实经历:今年七十多岁的刘老爷子,在2010年年末检查出腿上、腹股沟上有黑色素瘤,术后疼痛,服用过各种药物,均没有很好的效果。2011年3月份查出有淋巴转移,老爷子在四月初再次动了黑色素瘤手术,切除了周围淋巴。 因为当时老爷子刚拆完线,怕还有淋巴转移,人参皂苷Rh2有抗转移功效,所以建议加量服用。一个月以后,淋巴上原来的三个点都已经不见了。得了黑色素瘤后,老爷子除了服用人参皂苷Rh2外,还在吃虫草和注射胸腺肽。自己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本来腿上和胳膊上有几个小包,腿上那个还挺大,有疼痛感,现在已经消失了,小一点那个会活动,不痛。胳膊上有三个,本来有疼痛感,现在也不是很痛了,也会活动了七月份的时候专家会诊,肺部和淋巴的瘤子都基本控制住了。肺部原来有几个瘤子,现在只剩三个了。现在精神、食欲、睡眠都很好。现在老爷子又开始在外面奔波了,自我感觉情况很稳定。本来是腹股沟、肺上、淋巴上都有转移,现在不仅没有增大,数量上也已经减少。 和老爷子通电话,他说前几天沈阳电视台来了一个专家,说人参不能抗癌,但是人参皂苷Rh2可以抗抗癌,而且剂量和疗效成正比。老爷子现在还到处跑,去北京做工作,忙忙碌碌的感觉让他感觉很充实!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特性是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肿瘤细胞侵袭基底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体外重组基底膜的实验中观察到20(R)-人参皂苷Rh2可显著降低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20(R)-人参皂苷Rh2的研究与开发为人类抗击癌症开辟一条新途径。

恶性黑色素瘤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与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2。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LDH等相关3。通常来说女性预后好于男性,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分期越早预后越好,LDH越高预后越差。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的为15%;浸润深度<1mm的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10年生存率为30%;2008年ASCO会上报道LDH<0.8正常值的患者较LDH高的患者总生存明显延长4。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恶性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5。英国近5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据报道美国2007年估计MM新发病例59940人,死亡约8110人。澳大利亚 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2004年其发病例率已达1/10万。MM平均发

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

与口腔癌癌变密切相关。口腔癌的分子标志物包括:(1)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标志物,如Ki-67、Cyclins D&E、PCNA、端粒酶等;(2)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标志物,如Survivin、Cox-1、Cox-2等;(3)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如p53、p27、ras、c-myc、pRB等;(4)染色体畸变,如微卫星标志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nsity,LOH)等。在口腔癌癌变早期,染色体3p、9p、13q、17p出现杂合性缺失;伴有染色体3p、9p、4q、8p、11q、13q、17p杂合性缺失的病变更易发生癌变,其癌变率是对照的33倍[8]。另外,应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发现了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Mendez等[12]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口腔癌中有314个基因表达有差异,其中239个基因表达上调,75个基因表达下调。我们口腔癌研究小组采用核酸微阵列技术对口腔癌细胞株Tca8113与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OK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免疫组化、RT-PCR验证,筛选出一些与口腔癌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如Prx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SOD1[13]。黄欣等[14]通过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荷瘤裸鼠血清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鳞状细胞癌抗原1差异明显,有望成为舌癌的特异性血清标记物之一。 虽然目前分子生物学检查尚未常规用于临床诊断,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望成为预测口腔癌发生发展、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最有前景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曾同,赵亦非.甲苯胺蓝活体染色发现早期口腔粘膜癌变的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1):52-53. [2]Epstein JB,Sciubba J,Silverman S,et al.Utility of toluidine blue in oral premalignant lesion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on- tinuing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J].Head Neck,2007,29(10):948-958. [3]Lingen MW,Kalmar JR,Karrison T,et al.Critical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aids for the detection of oral cancer[J].Oral Oncol,2008,44(1):10-22. [4]Barnes L,Evason JW,Reichart P,et al.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刘红刚,高岩,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7-209. [5]Mehrotra R,Gupta A,Singh M,et al.Application of cyt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 diagnosing premalignant or malignant oral le- sions[J].Mol Cancer,2006,5:11. [6]Bhoopathi V,Kabani S,Mascarenhas AK.Low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oral brush biopsy in detecting dysplastic oral le- sions[J].Cancer,2009,115(5):1036-1040. [7]Pitiyage G,Tilakaratne WM,Tavassoli M,et al.Molecular mark-ers in oral epthelial dysplasia:Review[J].J Oral Pathol Med,2009,38(10):737-752 [8]Maraki D,Becker J,Boecking A.Cytologic and DNA-cytometric very early diagnosis of oral cancer[J].J Oral Pathol Med,2004,33(7):398-404.[9]Remmerbach TW,Weidenbach H,Hemprich A,et al.Earliest detection of oral cancer using non-invasive brush biopsy includ- ing DNA-image-cytometry:report on four cases[J].Anal Cell Pathol.,2003,25(4):159-166. [10]李航,高岩.基底膜区结构蛋白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方面的研究概况[J].北京口腔医学杂志,2006,14(4):294-296.[11]Hu S,Arellano M,Boontheung P,et a1.Salivary proteomics for oral cancer biomarker discovery[J].Clin Cancer Res,2008,14 (19):6246-6252. [12]Mendez E,Cheng C,Farwell DG,et al.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profile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Cancer, 2002,95(7):1482-1494. [13]汤晓飞,张辛燕,张敏,等.口腔癌和癌前病变细胞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J].北京口腔医学杂志,2008,16 (6):308-311. [14]黄欣,康非吾,李龙江,等.舌癌血清标记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9):550-553. 2010-10-20收稿本文编辑:唐秋实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病理科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电子信箱:chen_yu55@https://www.doczj.com/doc/2e14260988.html, 文章编号:1674-1595(2010)12-0712-04 陈宇,耿宁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 陈宇,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 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 腔病理教研室主任。兼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 川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 会常务委员,国际牙医师学 院院士,《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和《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研究方向为口腔颌 面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诊断。已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0余篇,负责及参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学校等科研课题10余项。 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 临床和病理

黑色素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黑色素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相信大家对癌症并不陌生,而其实癌症是肿瘤的一种,而肿瘤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瘤,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处,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那么,黑色素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介绍的。 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还应注意与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陈旧血肿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3.细胞性蓝痣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4.基底细胞癌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表皮的基底层向深部浸润,癌巢周围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癌细胞染色深,无一定排列。癌细胞内可含黑色素。 5.硬化性血管瘤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乳状增殖,扩张的毛细血管常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围绕,貌似表皮内血肿一样。 6.老年痣见于老年人体表呈疣状的痣,表皮过度角化,粒层部分增厚或萎缩,棘层肥厚,基层完整,亦可有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增殖,外观呈乳头瘤样增生。 7.脂溢性角化病病灶亦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下界限清楚,角化不完全,粒层先增厚,后变薄甚或消失,增生的表皮细胞内可有少量或较多的黑色素。 8.甲床下血肿多有相应外伤史。镜下为干枯的血细胞,可有上皮成纤维细胞增生 黑色素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通过我们的介绍想必大家对此种疾病有了一定了解了。当然,希望这些能够让大家充份的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细节。发现自己

38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38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早期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38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肿瘤发生于全身多处部位,以四肢皮肤多见;免疫组化结果及阳性率显示:vimentin、Melan-A、S-100、HMB45阳性率分别为100.0%(28/28)、95.0%(19/20)、89.5%(17/19)、85.0%(17/20),AE1/AE3全部为阴性,ki-67全部为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病较隐匿,发病部位较广泛,病理组织结构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免疫组化抗体中HMB45、Melan-A、S-100具有重要诊断意义,vimentin、AE1/AE3、LCA、ki-67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特点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常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约占75%,主要分布于皮肤,最常见于四肢、外阴、肛周,少数可见于眼、消化道黏膜、淋巴结、乳腺、鼻腔等。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并且具有复杂的病理组织结构及变化多样的镜下细胞形态,当部分肿瘤缺乏色素时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总结分析38例MM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并参考相关文献,探讨MM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08~2014年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38例MM患者,其中16例经组织形态直接确诊,22例经免疫组化确诊。其中活检标本8例,手术标本30例。所有标本均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切片,HE染色。所用抗体,采用SP染色方法,全自动免疫组化机进行染色,并设立阴性及阳性对照观察。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切片均由两位高年资的医生共同判读及诊断。 2 结果 2. 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MM患者中,男25例(65.8%),女13例(34.2%)。发病年龄31~81岁,平均发病年龄56岁,其中≤40岁2例、40~60岁18例、≥60岁18例。发病部位:四肢11例(上肢2例、下肢足部9例)、直肠4例、头面部8例(左上眼睑1例、左颞部1例、头皮1例、上颌窦2例、眼球2例、左舌1例)、转移8例(大网膜1例、盆腔转移1例、左腹股沟淋巴结2例、左颌下淋巴结2例、右腋下1例、右颈部1例)、食管1例、乳腺1例、阴道3例、腹壁1例、鼻腔1例。患者多表现为突出皮肤、黏膜的结节样肿块或黑痣近期突然增大、色素加深、糜烂出血等就医。 2. 2 病理检查

关于恶性黑色素瘤

关于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 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是发达国家皮肤癌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发病率很低,只有10万分之1,但近年来成倍增长,约2万例,已经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大家熟知其特点: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堪称癌王。 我国长期以来不被人们认识,甚至一般的医疗工作者也很陌生,许多人认为一旦得了此了“不治之症!”。近几年在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多个可以堪称让我们看到了黑色素瘤治疗的希望。 2015年8月,90多岁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宣布自己得了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已经肝转移接受了肝脏手术,去除了肝脏上黑色素瘤转移灶。但几个月后,医生在检查中发现他的大色素瘤转移灶,应用抗PD-1抗体。于2015年12月6日,卡特突然宣布,他脑内的四个黑色素灶已经全部消失。 正常人身上平均有25-40颗痣,一般痣无需担心,不用诊治,但是一些特殊部位痣,还是尽早治疗,比如四肢末端的,特别是脚上、手掌,外阴生殖器、粘膜上的,比较大的,直接大于5mm,增长速度较快,形状不规则的痣,发生流水流血破溃的痣,还是需要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行预防性去除,并病理检

1、自己在家怎么知道黑痣已经恶变了呢?非常实用的“ABCDE 法则”: A:非对称(Asymmetry) ,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 不对称。 B:边缘不规则,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 色素痣那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轮廓。 C: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 ,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直径(Diameter) ,色素斑直径≥5~6mm或色素斑明显 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径≥5mm 的色素斑;直径大于25px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2、得了恶性黑色素瘤需要做哪一些检查? 1)影像学诊断必查项目包括区域淋巴结B超(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胸部(X线或CT)和腹部(B超、CT或MRI) 。根据临床症状或经济情况可行全身骨扫描及头颅检查(CT或MRI) 。有条件者,可做PET-CT全身扫描。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和LDH,这些指标主要为后续治疗做准备,同时了解预后情况,如LDH越高预后越差,有报道LDH<0.8倍正常值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黑色素瘤尚无特异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推荐肿瘤标志物检

怀疑黑色素瘤需做那些检查项目

怀疑黑色素瘤需做那些检查项目 临床上黑色素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这一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这一疾病的出现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及时的治疗直接危及生命,所以患有这一疾病,应该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影响的检查。那么,怀疑黑色素瘤需做那些检查项目呢?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下。 怀疑黑色素瘤需做那些检查项目 1、病理检查:这是一种检查黑色素瘤的可靠办法,也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临床对可疑病灶在条件允许时应切除包括整个肿瘤厚度以及皮肤各层所浸润组织,并进行活检以获病理诊断。切忌针吸、刮片、钳取、切取或凿孔取样活检,以防病灶扩散。 2、电镜检查:这是黑色素瘤患者要进行哪些检查中的一点,专家介绍说,通过这种办法可观察到恶性黑色素瘤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黑素体,具有特征性,可与其他肿瘤细胞和噬黑素细胞鉴定,观察免疫酶标(S-100),单抗HMB-45及流式细胞DNA分析,对确诊恶性黑色素瘤有诊断价值。 3、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检查可能的、无症状肺部转移。如提示转移,应用肺部断层摄片或CT扫描证实。 4、血清碱性磷酸酶或乳酸脱氢酶测定:这种办法可以有效的进行肝脏受累的评估,或有增高或有体重减轻、厌食、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者,应进行肝脏B 超、腹部CT扫描。 5、自查:主要是检查有无新生的痣或色素斑、原有痣或色素斑的大小、形状、颜色或质地有无发生变化、是否出现持续疼痛等症状。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 6、尿液检查:如尿中出现大量黑素原及其代谢物而呈黑尿时,有可能是患有了恶性黑色素瘤,另外,进行X线摄片,B超,CT,MRI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可判断黑瘤有转移。 7、组织病理: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黑瘤,在镜下可见黑素细胞异常增生,在表皮内或表皮和真皮交接处形成一些细胞巢,这些细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相融合,这种情况很少在色素痣中见到,因此可以此判断是否发生恶化黑色素瘤,巢内黑素细胞的大小与形状,以及核的形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有丝分裂(包括异常的有丝分裂)较良性色素痣更为常见,核仁通常呈嗜酸性的“鸟眼样”,在侵袭性黑瘤,可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见到黑瘤细胞。

令人恐怖的黑色素瘤

令人恐怖的黑色素瘤 随着冯小刚导演的作品《非诚勿扰2》的热播,黑色素瘤这一关键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那么黑色素瘤到底有没有电影里形容的那么严重和恐怖呢?其实在电影里阐述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黑色素瘤是可以治疗的,而最好的治疗方式并非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式,真正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生物治疗,所以请广大朋友不要慌张。 那么什么是黑色素瘤呢?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其发病率随人种、地域、种族的不同而存有所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我国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源于神经嵴黑素细胞,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皮肤,消化道,眼,外阴,鼻腔等部位,其中皮肤发病率最高。国内的新发病例数超过10000人/年,并且黑色素瘤是目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一种,年增长率约3-5%。在中国这种疾病长期不被认识和重视,很多患者错失了早期治愈机会,一旦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直线下降,晚期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为化疗,目前NCCN 指南推荐对于进展期黑色素瘤的首选的治疗为参加临床实验。 黑痣中的黑色素细胞往往在经过初期的分裂增殖后进入衰老期,停止继续分裂。然而经过数年的“休眠”后,某些黑痣中已经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会重新开始分裂增殖,从而形成癌细胞。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对黑色素细胞的分裂机制进行了长期研究发现,导致黑色素细胞“不死”的始作俑者是一种被称为“β-catenin”的蛋白质,它抑制了一种负责控制细胞衰亡的“p16Ink4a”基因的正常表达,从而导致已经衰老的黑色素细胞又重新开始分裂增殖。 恶性黑色素瘤多数属于后天原发性黑色素瘤,还有一部分起自结膜色素痣,极少数起自正常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可侵犯角膜。黑色素瘤的发生白人要多于黑人。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日光照射是一危险的因素,尤其白种人皮肤日光过度照射以后易患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外伤刺激也是常见的原因,此外,还与色素痣恶变有关,有人统计约占10%。其他可能有关的原因有遗传,患者免疫反应低下及病毒感染等。通常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为下面几种: 1、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系从恶性雀斑样痣发展而来,通常在恶性雀斑样痣多年以后,皮疹扩大,出现蓝黑色结节和溃疡,多见于老年人面部。 2、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以白种人多见。皮疹为红色、白色或蓝色不规则色素斑,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可触摸到小的隆起结节。 3、结节性黑色素瘤皮疹可出现任何部位,发展迅速,开始即为棕红色、蓝色或黑色皮下结节,可有溃疡和出血,特征性的表现是卫星状损害或有色素溢出现象。早期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 4、肢端雀斑样痣性黑色素瘤发病率约占所有黑色素瘤的5%,但多见于黑种人及黄种人。开始为缓慢播散的不规则色素斑,颜色多样似恶性雀斑样痣。最终皮疹发展成结节和溃疡,大部分发生在掌跖特别是跖。指(趾)甲下与甲周围也易受累。 5、每年很多患者死于黑色素瘤,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因此黑色素瘤的治疗必须及时。现在有一种有效治疗黑色素瘤的AC疫苗,主要适用于黑色素瘤三期的病人,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免疫系统来形成抗体。 新桥医院肿瘤科专家在前面也提到了治疗黑色素瘤的方式是生物治疗,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对生物治疗陌生,生物治疗和传统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它克服了传统治疗给人

黑色素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黑色素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目前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不断增加。这与生活压力的变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黑色素瘤一般在皮肤表面,很难去察觉,如果不注意就可能恶化成黑色素瘤癌,带来更巨大的伤害。那么,黑色素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黑色素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1、自查:主要是检查有无新生的痣或色素斑、原有痣或色素斑的大小、形状、颜色或质地有无发生变化、是否出现持续疼痛等症状。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 2、组织病理: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黑瘤,在镜下可见黑素细胞异常增生,在表皮内或表皮和真皮交接处形成一些细胞巢,这些细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相融合,这种情况很少在色素痣中见到,因此可以此判断是否发生恶化黑色素瘤,巢内黑素细胞的大小与形状,以及核的形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有丝分裂(包括异常的有丝分裂)较良性色素痣更为常见,核仁通常呈嗜酸性的“鸟眼样”,在侵袭性黑瘤,可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见到黑瘤细胞。 3、尿液检查:如尿中出现大量黑素原及其代谢物而呈黑尿时,有可能是患有了恶性黑色素瘤,另外,进行X线摄片,B超,CT,MRI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可判断黑瘤有转移。 黑色素瘤诊断方法 一、是皮疹不对称。皮疹一侧比较稳定,另一侧向周边扩大,并呈现不规则及表皮粗糙。 二、是皮疹色素加深或减退。可有淡褐色—浓褐色—黑色,暗红色—红色—紫红色,灰青色—青色—灰蓝色,甚至色素消失。 三、是皮疹周边境界不清楚。或者一侧清楚而另一侧模糊,给人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 四、是皮疹短期内生长迅速。1~2个月内成倍增长。先天性色素痣皮疹直径大于6毫米,尤其是发生在手掌、足底者,如色素痣直径超过15毫米,已提示有恶性的可能。 五、是皮疹是否隆起。皮疹当初表面不隆起,以后微微隆起,逐渐形成结节。或表面有糜烂、结痂、流脓、流水,尤其是血水。

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

现在来看,黑色素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而且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而人们并不太重视导致黑色素瘤的原因,对于黑色素瘤治疗,很多患者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黑色素瘤分为早期和晚期,但却不知道如何区分早期和晚期,更不知道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我们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黑色素瘤,才有可能战胜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来说是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癌细胞生长速度不同,从早期到晚期所需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肿瘤扩散转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然,如果患者本身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会加快癌细胞生长,不利于后期治疗。建议患者改掉自身不良嗜好,正确对待治疗,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那黑色素瘤患者该如何预防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呢?一般来说,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中医治疗等方法来预防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其中,中医治疗逐渐被患者们所接受,中医治疗黑色素瘤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重在调整和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只要通过祛邪扶正及调和阴阳等方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除此之外,中医治疗黑色素瘤还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不断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理念,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而该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所需时间是没有具体数字的,希望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转移感觉|黑色素瘤生长周期|黑色素瘤得了5年才知道|鼻腔黑色素瘤治疗费用|黑色素瘤活50年|黑色素癌一般潜伏期|1期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征兆|黑色素瘤一般多久转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