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一直把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检测食用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国家标准采用碘量法进行检测,虽然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操作烦琐,检测费用高,且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检测人员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不适合在现场监控使用。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专利方法),属半定量检测,采用试纸显色与标准色卡对比进行目视定量。酸价检测范围0~5.0mg KOH/g,过氧化值检测范围0~25mmol/kg,2min内获得检测结果。不但加快了检测速度,降低了成本,而且解决了现场检测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试验与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试纸和色卡(山东维坊三水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1.1.2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箱、电子天平(感量0.0001g)、碘价瓶、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等

试剂: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 氯仿--冰乙酸混合液 饱和碘化钾 0.01M硫代硫酸钠标液

( 

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国家标准

(GB2716-2005)规定测定食用植物油脂中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方法应采用碘量法,但该方法滴定终点不明显,所用试剂较多,对检验人员及检验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为此,本试验采用速测卡法和国标碘量法同时检测多份食用植物油脂样本的酸价、过氧化值,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与国标法相比是速测卡法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可成为食用植物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现场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酸价;过氧化值;国标碘量法;速测卡法摘 要:关键词:许 颖 谭晓燕

0.1M氢氧化钾标液 1%酚酞指示剂 0.5%淀粉指示剂等

1.1.3样品:市面上销售的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胚油、米糠油

1.2 方法

1.2.1 速测卡法和国标法检测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标准液的对比试验

国标法:用酸价和过氧化值高低不同的大豆油按比例配成酸价分别为0、0.5、1.0、2.0、3.0、4.0、5.0mgKOH/g的酸价标准液;过氧化值分别为0、2、5、10、15、25mmol/kg的过氧化值标准液。并按国标碘量法进行滴定,计算其结果。

速测卡法:按照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试纸使用说明书的操作方法分别检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系列标准液,进行比色测定,与国标法滴定值比较。

1.2.2 速测卡法与国标法检测各类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对比试验

在市场上收集了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胚油、米糠油5种食用油,共100份样本,用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进行比色测定,将结果与国

标法测定值对照。

35

黑龙江粮食

2007年第3期

1.2.3 考察样品温度对速测卡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速测卡法检测在不同温度下样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观察到达与其对应的色块色深的时间。

1.2.4 速测卡法试纸批内稳定性测定

抽检同一批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试纸各20条,观察其测定结果吻合率。

1.2.5 稳定性的观察

观察将试纸装在密封、避光、有硅胶做干燥剂的塑料筒中,在温度为40℃、湿度为80%的恒温、恒湿箱中分别放置一天、一周和一个月后,取出观察试纸的性能有无改变。

2 结果与讨论

2.1速测卡法与国标法检测各类食用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1 速测卡法与国标法检测各类食用

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对比试验结果

一级大豆油三级大豆油一级大豆油三级花生油一级葵花籽油三级葵花籽油一级玉米胚油三级玉米胚油一级米糠油三级米糠油

油脂种类速测卡法过氧化值(mmol/kg)国标法过氧化值(mmol/kg)

(mgKOH/g)速测卡法酸价(mgKOH/g)国标法酸价0.21.0

0.21.00.21.00.21.00.21.0

0.180.930.201.000.150.800.180.600.221.15

5.05.55.07.54.57.55.06.05.07.5

4.755.855.127.354.857.384.865.404.757.25

注:一级油脂为原色拉油,三级油脂为原一级油。

速测卡法检测食用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标准液的检测结果,均与国标碘量法检测结果相吻合。

2.2用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对100份样本进行比色测定,将结果与国标碘量法测定值对照,符合率高达100%(100/100)。

2.3样品温度对速测卡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表2 样品温度对速测卡法酸价测定反应计时时间的影响

样品酸价(mgKOH /g)在样品所在温度下达到相应色块色深所需时间1.002.003.004.005.00

9090909090

0~4℃5~9℃10~19℃20~29℃30~36℃

8585858585

7575757575

6060606060

5050505050

(s)表3样品温度对速测卡法过氧化值测定反应计时时间的影响

过氧化值

(mmol/kg)在样品所在温度下达到相应色块色深所需时间1.002.003.004.005.00

90±590±590±590±590±50~4℃5~9℃10~19℃20~29℃30~36℃85±585±585±585±585±5

70±570±570±570±570±5

(s)

60±560±560±560±560±5

50±550±550±550±550±5

表2和表3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达到相应色块色深的时间减少。因此,为确保反应达到预期终点,酸价测试纸的反应计时时间为90S±5S。在测定酸价时所有项目都在油样滴加90S后进行检测;在测定过氧化值时要根据测试样品的温度选择相应的比色时间,当计时到达要求的反应时间,将试纸颜色与色卡进行比较。

2.4速测卡法试纸批内稳定性的观察结果抽检同一批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试纸各20条,测定结果均很接近,与国标法滴定值偏差均不超过一色阶。

2.5 速测卡法试纸稳定性的测定观察结果试纸装在密封、避光、有硅胶做干燥剂的塑料筒中,在温度为40℃、湿度为80%的恒温、恒湿箱中分别放置一天、一个星期,结果发现对该试纸的测试敏感度和其它性能均无明显影响;一个月后取出,结果与国标法测定值比较偏差均不超过一色阶。

速测卡法与国标法相比较,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稳定等优点,可成为食用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现场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对及时、快速进行检测和安全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方法是半定量目测法,测试结果达不到国标法精度要求,对现场检测超出国家规定酸价或过氧化值的样品,应送实验室做精密定量检测。

3 注意事项

3.1速测卡试纸需密封包装,从包装中取出的试纸条应在10min内使用,试纸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会受潮失效。打开密封口的试纸条应在4℃~10℃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在1个月内使用完。酸价试纸上如带有红色痕迹、过氧化值试纸上如带有灰色痕迹,则该纸片已被污染或已失效,不得使用。

3.2将试纸端插入油样中1S~2S,立即取出并开始计时,根据温度不同到规定的时间进行比色。检测的最佳温度为25℃±5℃。

36黑龙江粮食

2007年第3期

(下转23页)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51Z004)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本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黑龙江统计年鉴(2005)和中国乳业经济研究(2000)

责任编辑:张占华

应在保证乳制品基本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对附加营养成分需求的差异,加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此外,还要通过研制开发,让人们从特色、口味上对乳制品产生偏好,使乳制品成为一种有特色口味的受消费者偏爱的营养食品和营养饮品。(二)促进消费者提高乳制品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

1.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不仅要坚持做好一年一度的“世界牛奶日”、“乳制品宣传周”的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常年不断地进行牛奶营养价值的宣传活动,以培养人民的奶产品消费习惯。可动员营养专家、健康机构、企业家共同参与,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选择若干报纸、电视、网络,设立“牛奶与营养健康”等固定栏目,坚持不懈地开展奶类消费与营养健康和民族体质增强、奶类生产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的宣传,使“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补钙的最好方法是每天喝牛奶”等基本观念深入人心。这种公益性的宣传活动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2000年底,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此举对黑龙江省以及全国乳业的发展,增加乳制品消费,培养国人从小就养成喝奶的习惯和带动更多的人喝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发农村市场,引导农民消费

农民乳制品消费量很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农民乳制品消费水平,对黑龙江省乳业今后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农村很多家庭都愿为孩子和老人订奶,却普遍买不到鲜奶的状况,乳制品企业应看准这一商机,研究制约农民鲜奶及乳制品消费的相关因素,生产出适合农民消费的乳制品,同时在开拓农村鲜奶销售渠

道上下功夫,如利用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契机,从学生抓起,培养农民乳制品消费意识,挖掘农村潜在市场。在区域布局上,利用农村有奶源的有利条件,建立一些小型乳制品加工厂,专门生产不需冷链的价廉品种,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要增加乳制品的消费,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也就是要增加人民的收入。针对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倾向偏低,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提出几点对策:(1)建好县城、乡镇、农产品购销网点,确保农产品和支农产品的货物购销顺畅,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同时高度重视农民文化素质教育和农业技术的培训指导,以及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鼓励农民发展私人经济。(2)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改变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3)提高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一是按照人口比例,在建设市场时要解决好农民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二是要加强农村市场的管理,打击欺行霸市行为,防止假冒劣质商品流入农村市场。三是要加强农村市场仓储、通信、金融设施的配套建设。(4)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以此来保护和调动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增加收入。

3.3酸价试纸的测试范围在0~5.0 mg KOH/g,过氧化值的测试范围应在0~25mmol/kg,此范围内颜色变化明显(酸价:绿至红,过氧化值:粉红至蓝),用肉眼比色容易区分。

3.4颜色相同色块下的标记数值即为样品的检测值。如试纸颜色在两色块之间,则取两者的中间值。

3.5对现场检测超出国家规定的酸价或过氧化值的样品,应送实验室做精密定量检测。

(上接36页)

责任编辑:涧 丘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 法》[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06.[2] 于长江、窦基龙主编.《粮油检测》[M]. 黑龙 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0.[3] 沈丹平主编.《油脂化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1998.09.

参考文献

23

黑龙江粮食

2007年第3期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熟练掌握酸碱滴定操作; 3. 掌握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来判断。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仪器 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试剂瓶、100mL容量瓶、1mL移液管、250ml 碘量瓶、100mL量筒、分析天平 2、药品试剂 (1) 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方法参加实验三; (2)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乙醚与乙醇溶液以2:1的体积比混合; (3) 1%酚酞乙醇溶液:1g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溶液中; (4) 1%淀粉指示剂:取1g可溶性淀粉,与5mL冷水调和均匀,将所得的乳浊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100mL沸水中,再煮沸2-3min,使得溶液透明。 (5)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1.58g硫代硫酸钠固体,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临用时稀释0.01mol/L或0.005mol/L; (6) 饱和碘化钾溶液:量取100mL水,加入144g碘化钾,溶解,即可配置成碘化钾的饱和溶液; (7) 冰乙酸 (8) 异辛烷 (9) 花生油 四、实验方法 1、酸价测定: 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

油脂酸价的测定

油脂酸价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的准备 (一)仪器等 锥形瓶(150mL)、量筒(50mL)、碱式滴定管(25mL) (二)原料和试剂 原料:菜油、菜油(用过)、棕榈油、棕榈油(用过) 试剂:(1)中性乙醇-乙醚混合液:取95%乙醇(C.P.)和乙醚(C.P.)按2:1体积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3%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2)0.05mol/LKOH标准溶液;(3)1%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于100 mL95%乙醇中。 2 考核内容 (1)是否知道油脂的化学组成和某些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性质? (2)是否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际意义? (3)是否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验原理? (4)是否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是否知道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并且可以动手配制? (6)是否掌握滴定操作的技术(包括滴定管的清洗、润洗、装液、排气、调零、操作手法、终点判断、正确计数)? (7)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3 考核要求 (1)知道油脂的化学组成和某些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际意义 (3)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验原理 (4)知道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并且可以动手配制 (5)掌握滴定操作的技术(包括滴定管的清洗、润洗、装液、排气、调零、操作手法、终点判断、正确计数) (6)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4 成绩考核及评价方法 (1)考核总分为100分,完成时间为120分钟。除2,6-二氯靛酚溶液的配制的时间不计外,其余全部操作所用时间计入时间限额。 (2)一名老师可以同时考评5~6名学生。 (3)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酸价 过氧化值 TBA

油脂TBA 值的测定方法 1. 原理 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酮之类的化合物。丙二醛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 (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2nm 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油脂酸败的程度。 2. 试剂 (1) TBA 水溶液(现配现用):准确称取TBA0.288g 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如TBA 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 ),相当于0.02M ; (2) 三氯乙酸混合液:准确称取三氯乙酸(分析纯)7.5g 及0.1gEDTA ,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 (3) 氯仿(分析纯); (4) 丙二醛标准溶液:称取0.315g1,1,3,3-四乙氧基丙烷,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0μg ,置于冰箱内保存。准确吸取10ml ,稀释至1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备用。 3.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 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 ,加入5mlTBA 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制备与检测 准确称取均匀的豆油15g ,置于100ml 有盖三角瓶内,加入25ml 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油脂融溶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融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滤液10ml 置于25ml 比色管内,加入10mlTBA 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 ,取出,冷却1h ,移入小试管内,离心5min ,上清液倾入25ml 纳氏比色管中,加入5ml 氯仿,摇匀,静置,分层,吸出上清液于532nm 波长处,用2cm 比色皿比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4. 计算: 光密度(A 532/kg)=1000)(1 21532??+?mV V V V A 丙二醛含量(mg/Kg )= 121)(mV V V CV + 式中C —从标准曲线查得丙二醛的相应浓度(ug/ml) m ─油脂质量(g ) V 1─滤液体积(ml ) V 2─TBA (硫代巴比妥酸水溶液体积ml ) V ─三氯乙酸混合液体积(ml ) 5. 备注

油脂酸价的测定修订稿

油脂酸价的测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 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0.1mol/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 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 0.1mol/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W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计),mg/g;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40.00-与1.0mLNaOH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油脂长期储存于不适宜的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这种变化即称为油脂酸败,油脂酸败过程中会分离出游离脂肪酸,产生酮醛类以及过氧化物等,不但使油脂的感官性质改变,且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反映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有酸价和过氧化值。 (一)酸价的测定 酸价是指中和1油脂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同一种植物油的酸价高,表明油脂因水解而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酸。 1.原理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2.试剂 (1)酚酞乙醇溶液(10g/L)。 (2)乙醚-乙醛混合液:乙醚、乙醇(2+1)混合。用c (KOH)=0.1000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对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3)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1000mol/L】。 3.操作方法 精确称取3~5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

促其溶解。再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2~3滴,以0.1000 mol/L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呈现微红色,且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4.结果计算 m /)(M VC KOH =ω 式中: ω—样品的酸价,即游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 V —样品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mL ; C (KOH)—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 M —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56.11g/mol 。 5.注意事项 (1)酸价表示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量,未经精炼的粗制油品,酸价往往较高。此外,油脂陈旧或发生明显酸败,酸价也会增高,但这一变化趋势甚为迟缓,所以酸价在判断油脂氧化酸败时,并非敏感指标。 (2)试验中的酸价,就是中和游离脂肪酸时,1g 油样所需KOH 的质量。 (3)试验中加入乙醇,可防止反应生成的脂肪酸钾盐离解,所用醇的浓度最好大于40%,因此采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终点更为清晰,但通常以氢氧化钾水溶液滴定已能满足要求。 (4)乙醇-乙醚混合溶剂应在临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 (KOH )=0.1000mol/L 】中和至淡红

油脂酸价测定

实验二油脂酸价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熟悉酸价测定的原理,掌握酸价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mg数,即酸价来表示。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 本法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酸价的测定。 三、实验器材 1、仪器和用具 碱式滴定管(25mL);锥形瓶(150mL);量筒(50mL);称量瓶等;天平(感量0.001g)。 2、试剂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с(KOH)=0.1mol/L;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四、测定步骤 称取均匀试样3~5g(m)注入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液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五、计算 油脂酸价X(mgKOH/g油)按式(1)计算: X= V.c x 56.1/m (1) 式中V———滴定消耗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钾溶液之浓度,mol/L; 56.1———氢氧化钾的毫摩尔值; m———试样质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六、报告 注:①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变色明显。 ②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

食用油酸价与过氧化值测定1

实验一 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 油脂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食用油脂长期存放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使酸价和过氧化物升高,从而影响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因此需要进行卫生检验。 实验目的 1.熟悉油脂的卫生标准。 2.掌握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的指标。 3.学会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4.了解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学习温度与油脂氧化性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油脂的酸价测定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一)实验原理 酸价的滴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即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中和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二)试剂和仪器 1.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临用前用氢氧化钾溶液(3g/L)中和至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2.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0.050mol/L]。 3.酚酞指示液:10g/L 乙醇溶液。 (三)操作步骤 1.称取3.00g ~5.00g 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50mol/L )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不褪色为终点。 (四)结果计算 试样的酸价按下式进行计算。 m c V X 11.56??= 式中: X ——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 ——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56.11——与1.0mL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1.000mol/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油脂酸价的测定

油脂酸价的测定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W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计),mg/g;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与标准溶液[C(NaOH)=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油脂酸值的测定

油脂酸值的测定 酸值(A.V.)是评定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多少的量度。其定义为: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酸值的单位是mg KOH/g。 油脂酸值得大小瘦很多条件的影响,如原料的质量好坏(成熟的或未霉变的,其酸值较小);原料的组成特性(米糠及棕榈果等中含义解酯酶,其分解油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油脂在储存、加工、运输期间的含水分、杂质的多少;与温度、空气、光照等因素也有关系。 酸值不能直接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百分率(F.F.A%),但能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高低,所以酸值是评定油脂品质好次、油脂精炼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油脂工厂碱炼脱酸时计算加碱量的理论依据。 目前,对于不同级别的食用油脂,其酸值都有不同的标准规定(见附录I)。 油脂酸值的表示,国外大多以游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表示,我国一直延用1g油脂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mg)表示。 酸值的测定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对于酸值高、颜色深、不易中和滴定的油脂,也可应用pH计法测定。 (1)测定原理用中性乙醚—乙醇的混合溶剂溶解油脂试样后,再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和油脂的质量,计算出算酸值的大小。

反应过程为 RCOOH+KOH→RCOOK+H2O (2)仪器分析天平(精度0.0001g)、250mL锥形瓶、碱式滴定管(10mL,最小刻度0.05mL)。 (3)试剂本方法所列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位蒸馏水。 ①中性乙醚—95%乙醇溶剂:乙醚—95%乙醇(2+1)混合;临用前每10mL混合溶剂中加入0.3mL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准确中和。 ②0.05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③10g/L酚酞指示剂溶液:用95%(体积)乙醇配制。 (4)操作方法 ①试样的准备:对于液态样品,充分混匀备用;对于固态样品,缓慢升温使其熔化成液态,充分混匀备用。 ②称取试样:准确称取试样3.00-5.00g于250mL锥形瓶中。 ③测定:加入50mL预先中和过的中性乙醚-95%乙醇混合溶剂溶解试样,再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边摇动边滴定,至出现微红色且在0.5min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5)结果计算 A.V.= 式中 V——滴定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油脂酸价测定

油脂酸价测定仪 油脂酸价测定仪,是用于测定油脂中酸价的实验仪器。可供粮油收购,储存,调拨,加工,商贸,教学及科研等部门快速测定各种油脂酸价之用;经专项调试后也可应用于大米、面粉、牛奶等酸度及酒类,酱油等总酸度的测定。 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酸价又名酸值,是表示油脂等物质含酸量的一种形式,是中和一克油脂等物质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储藏或处理不当,酸价会增高.因此酸价既是油脂的质量指标,也是其卫生指标.YUS-5加强型酸价快速测定仪专用于菜籽,花生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米糠油,桐油,棉油,动物油,石油,蜡类及肥皂等酸价的测定.测定中不需配制标准碱溶液,辅助试剂,无毒且耗量少,操作

简便快速易掌握,在几分钟内直接数显出测定结果,准确度与现行国标法(GB5530-85)相同· 编辑本段主要技术指标 1.测量对象:各类油脂的酸价. 2.测量范围:0.05~40 KOH mg/g. 3.样品重量:0.36g(油样密度为0.96g/ml时,取0.4ml), 4.测量误差:<0.02 KOH mg/g. 5.重复误差:<0.02 KOH mg/g. 6. 测量时间:数分钟. 7.电源电压:交流220V10%,频率用±0.5HZ。 8.仪器功耗:<0.5W. 9.仪器体积:23.4 × 11.0 × 27.7 cm3 10.仪器重量约:1.5 kg. 11.工作条件:环境温度0~40C,相对湿度<85%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测定仪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恒流源传感器电流表积分计数器 图1:测定仪原理框图 仪器接通电源处于测定状态时,在含有氯化钾底液中的传感器上发生反应而产生滴定的新生碱: MCl= M++Cl-,K++e-=K, K+H2O=KOH+1/2H 新生碱立即与底液中油样所含的有机酸反应: OH-+RCOOH=RCOO-+H2O 当中和反应已完成,底液中的酚酞指示剂显粉红色稳定不褪,此时中和有机酸所耗碱当量通过电量以酸价形式直接在测定仪显示屏上显示(AV mg/g).当仪器电流控制在10mA, 取油样重时为 0.36g (密度为 0.98g/ml的油样,取0.4ml进行测定时),AV(酸价)与电流积分时间T(S)的关系为: AV=1.61×102T 调试测定仪使T(S)=1.61×102T,则AV=T(S),仪器数显屏上的显示数值,即为样品酸价值. 编辑本段面板键背面板盘排布及功能 测定仪正面板及背面板排布如图2所示,功能分述如后: 正面板背面板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 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W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计),mg/g;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与标准溶液[C(NaOH)=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答:造成油脂酸败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油脂原料组织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的酶解过程,另一个是纯化学过程,即在空气;阳光、温度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空气中的氧直接参与油脂的,氧的浓度越大,油脂氧化的速度也越快。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防止油脂酸败 要求油脂的纯度要高和贮存条件要适宜. 油脂变质,主要是油脂中残留的残渣和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在有氧的情况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工过程中,防止植物残渣的残留和尽量避免微生物的污染,是防止油脂在贮存过程中酸败的重要措施. 水分是防止酶的活性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因此,水分也是加速油脂酸败过程的重要因素. 应用不透明的容器或绿色玻璃瓶装.由于阳光和促进油脂氧化变质,但不同波长光线的作用不同.一般认为,紫外线、紫色和蓝色光能加速油脂氧化,而绿色和棕色光则不会.所以油脂应放在不透明容器或绿色、棕色玻璃瓶内,并加盖密封,存于暗处,尽量避免阳光和空气. 控制内温度,温度较高也能促进油脂氧化,故油脂仓库温度应较低.另外,金属元素铁,钢、锰、铬、铅,等能起触媒作用,加速油脂酸败.因此加工时机械设备及贮存容器都应尽量避免有这些元素。 为了防止油脂酸败,可添加抗氧化剂,但对抗氧化剂的使用应按要求使用.已经酸败的油脂、由于性质的改变,不仅使部分遭受破坏,而且使食品的营养价值,甚至完全不能食用.此外,酸败油脂还可以使同时摄入胃肠道食物中的维生素也遭受破坏,酸败油脂还会产生醛、酮等具有毒性的物质,影响体内正常代谢,危害机体的健康.

实用文档之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用文档之"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原理: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 二、试剂: 1.饱和碘化钾溶液: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 热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2.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量取40毫升三氯甲烷,加60毫 升冰醋酸。 3.硫代硫酸钠标液:C(Na 2S 2 O 3 )=0.002mol/L 4.淀粉指示剂(10g/L):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 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三、操作方法: 1.取 2.00~ 3.00g混匀(必要时过滤)的样品,于250ml碘量瓶中, 加30ml三氯甲烷—冰醋酸,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ml饱和 碘化钾溶液紧密盖好瓶盖,并轻振摇30s,然后在暗处放置 3min。 2.取出加入100ml水摇匀,立即用Na 2S 2 O 3 标液滴定至黄色时加入 1ml淀粉指示剂,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3.取与样品测定时相同量的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碘化钾溶 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 四、计算: X 1=(V-V )×C×0.1269×100/m X 2 =X×78.8 式中: X 1 —样品的过氧化值 g/100g X 2 —样品的过氧化值 meq/Kg V—Na 2S 2 O 3 标液体积ml V 0—空白耗Na 2 S 2 O 3 标液体积 ml

C—Na 2S 2 O 3 标液的浓度 mol/L m—样品的质量g,0.1269—与 1.00ml Na 2S 2 O 3 标液 C=1.000mol/L相当的碘的质量, g 五、注意事项: 1、淀粉指示剂必须现用现配。 2、KI溶液应澄清无色,且放置时间不能太长,不超过3天。 3、对过氧化值含量高的油脂可适当减少取样量。 4、含油脂少的产品若初测滴定不出结果时,考虑增加检测样品量 或提取出油脂后再测定。 参照GB/T5009.37

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

酸价的测定 酸价是指中和1g油脂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1、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RCOOH + KOH = RCOOK + H2O 2、试剂 1)10g/L酚酞乙醇溶液。 2)乙醚-乙醇混合液:乙醚、乙醇按2:1混合。用0.1000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对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3)0.1000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3、操作步骤。 (1)取样方法:称取0.5kg含油脂较多的样品,然后在玻璃乳钵中研碎,混合均匀后置于广口瓶内保存在冰箱这。 (2)样品处理:称取混合均匀的样品50g置于250ml具带塞锥形瓶中,加50ml石油醚(沸程:30-60℃),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油脂。 (3)试样测定:准确称取上述油脂样品3-5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脂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再冷却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以0.1000mol/L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恰好显微红色,且30s内不退色即为终点。 (4)结果计算

样品酸价的计算公式:x=cv/m×m1/m2×56.11 其中:x是式样的酸价(mg/g) V是样品消耗氢氧化钾标定溶液的体积(ml) C是氢氧化钾标定溶液的浓度(mol/l) M是试样质量 m1是试样中总的油脂质量(g) m2是测定时称取油脂的质量(g) 56.11是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mg/mmol) 过氧化值的测定 1、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当与HI反应时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过氧化值。 2、试剂 1)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HI,加水10ml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2)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冰醋酸60ml,混匀。 3)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4)10g/l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3.操作方法取样方法和样品处理同本节酸价的测定。 准确称取2-3g混匀的样品,必要时过滤,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30ml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00ml饱和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一直把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检测食用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国家标准采用碘量法进行检测,虽然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操作烦琐,检测费用高,且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检测人员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不适合在现场监控使用。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专利方法),属半定量检测,采用试纸显色与标准色卡对比进行目视定量。酸价检测范围0~5.0mg KOH/g,过氧化值检测范围0~25mmol/kg,2min内获得检测结果。不但加快了检测速度,降低了成本,而且解决了现场检测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试验与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试纸和色卡(山东维坊三水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1.1.2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箱、电子天平(感量0.0001g)、碘价瓶、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等 试剂: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 氯仿--冰乙酸混合液 饱和碘化钾 0.01M硫代硫酸钠标液 (  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国家标准 (GB2716-2005)规定测定食用植物油脂中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方法应采用碘量法,但该方法滴定终点不明显,所用试剂较多,对检验人员及检验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为此,本试验采用速测卡法和国标碘量法同时检测多份食用植物油脂样本的酸价、过氧化值,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与国标法相比是速测卡法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可成为食用植物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现场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酸价;过氧化值;国标碘量法;速测卡法摘 要:关键词:许 颖 谭晓燕 0.1M氢氧化钾标液 1%酚酞指示剂 0.5%淀粉指示剂等 1.1.3样品:市面上销售的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胚油、米糠油 1.2 方法 1.2.1 速测卡法和国标法检测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标准液的对比试验 国标法:用酸价和过氧化值高低不同的大豆油按比例配成酸价分别为0、0.5、1.0、2.0、3.0、4.0、5.0mgKOH/g的酸价标准液;过氧化值分别为0、2、5、10、15、25mmol/kg的过氧化值标准液。并按国标碘量法进行滴定,计算其结果。 速测卡法:按照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试纸使用说明书的操作方法分别检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系列标准液,进行比色测定,与国标法滴定值比较。 1.2.2 速测卡法与国标法检测各类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对比试验 在市场上收集了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胚油、米糠油5种食用油,共100份样本,用酸价和过氧化值速测卡法进行比色测定,将结果与国 标法测定值对照。 35 黑龙江粮食 2007年第3期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七 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 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 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0.1mol/L NaOH 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 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 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 →滴入酚酞3滴 →用0.1mol/LNaOH 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 用量V→重复3次→计算 V 五、实验结果 油脂名称 起始刻度 终点刻度 体积 (mL ) 油脂质量(g ) 酸价(mg/g ) 橄榄油 0.00 1.20 1.20 2.03 3.80 橄榄油 0.00 1.70 1.70 2.10 2.80 空白对照 0.00 0.55 0.55 - W 40.00 V N X ?= 酸价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 计),mg/g ; N-NaOH 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 -NaOH 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 -样品质量(g) 40.00-与1.0mLNaOH 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NaOH 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答:造成油脂酸败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油脂原料组织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的酶解过程,另一个是纯化学过程,即在空气;阳光、温度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空气中的氧

食用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测定

食用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酸价的测定 酸价是指中和1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时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1、原理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KOH发生中和反应,从KOH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2、试剂及容器 植物油、乙醚、乙醇、酚酞指示剂、KOH 锥形瓶、电热炉或者电磁炉 3、操作方法 精密称取3—5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配制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用氢氧化钾溶液(3g/L)中和至酚酞指示液显中性。),摇振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2-3滴,以0.1000mol/L 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微红,且0.5min内不退色为终点。 3、计算 酸价=V c×56.11/m 其中Vc—样品消耗KOH标准溶液体积,mL; 二、过氧化值的测定 1、原理: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当与碘化钾作用时,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可计算过氧化值。 2、试剂: (1)、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加速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现用现配。 (2)、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3)、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3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分钟,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4)、淀粉指示剂(10g/L):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现用现配。 3、分析步骤: 精确称取2—3g混匀的样品,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塞,并轻轻振摇0.5min,然后在暗处放置3min,取出加100ml水,摇匀。立即用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取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计算: 过氧化值(%)= m 0.1269 * V2) - (V1 * c V1---试剂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油脂、鱼粉酸价的测定

油脂、鱼粉酸价的测定 1.原理:试样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样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2.试剂与溶液 中性乙醚-无水乙醇(或95%乙醇)混合液:乙醚+无水乙醇(或95%乙醇)=2+1混合贮存于试剂瓶中,临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3g/ll)的KOH中和至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l 称取KOH(M=)溶于1000ml试剂瓶中(用橡皮塞)待标定。邻苯二甲酸氢钾(M=)经105℃烘至恒重,准确称取定容于100ml的容量瓶中,取10ml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KOH滴定至粉红色,根据消耗的毫升数计算KOH的量浓度。 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3.仪器与设备 试验室常用玻璃器皿 10ml碱式滴定管 油脂中酸价的测定 准确称取3-5g(精确至油脂样品于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无水乙醇(或95%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脂完全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溶解,冷至室温,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初呈微红色,分钟内不褪色为终点。 鱼粉中酸价的测定 准确称取鱼粉样品3-5g(精确至于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无水乙醇(或95%乙醇)混合液,摇匀静置30分钟过滤,滤渣用20ml混合液()洗净,合并滤液,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初呈微红色,分钟内不褪色为终点。 5.结果计算: V×C× 酸价(mgKOH/g)= ---------------------- W 式中:V-滴定消耗K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KOH标准溶液的量浓度mol/l; W-试样的质量,g; 56.11-1ml、1mol/l KOH标准溶液中含KOH毫克数。 允许误差:双试验结果允许绝对偏差不得超过g,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相对偏差≤10% 6.注意事项: 乙醚-无水乙醇(或95%乙醇)混合液使用前必须调至中性,不能接触明火; KOH必须用碱式滴定管,标准溶液不能存放于带磨口塞的试剂瓶中; 当滴定消耗KOH标准溶液较多时,生成的脂肪酸钾盐易解离,使测定结果偏低,在测定中加入乙醚-无水乙醇(或95%乙醇)混合液有两个作用:①提取鱼粉中的油脂;②在滴定中防止生成的脂肪酸钾盐解离; 如用无水乙醇代替95%乙醇及用50%乙醇代替水来配制KOH标准溶液时,测定过程中可能不易水解且浑浊,可使终点变化迟缓现象得到改善。 对于滤液颜色较深的样品,用酚酞作指示剂时会影响终点的观察,可用百里酚蓝兰(黄色-蓝色)代替酚酞(无色-红色)或者用百里酚蓝与酚酞混合指示剂代替酚酞,(百里酚蓝与酚酞1:3混合,其PH变色为点,黄色-紫色。

油脂酸价测定的问题

植物油脂酸价测定中的问题 测定油脂酸价的主要方法有滴定法、快速中和法、仪器测定法、标准色板法等,本文就目前国家标准方法即滴定法操作中有关问题如滴定终点指示剂的灵敏度、KOH试剂浓度对油脂酸价检验结果的影响、关于使用乙醚:乙醇混合溶剂、测定法测定酸度的精密控制分析做探讨。 酸价指中和l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它是检验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的一项指标。 油脂酸价的大小与制取油脂的原料、油脂制取、加工的工艺、油脂的储运方法、储运条件等有关。一般从新收获、成熟的油料种籽中制取的植物油脂含有约1%的游离脂肪酸,但是当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等时等级油中将会有较高的酸价。此外在油脂储藏过程中,如水分、杂质含量高,温度高,脂肪酶活性大,也会使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因此,测定油脂中酸价可以评价油脂品质的好坏,也可以判断储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还能为油脂碱练工艺提供所需加碱量。 1滴定终点指示的灵敏度问题 在滴定法测定酸价中,滴定终点指示是否灵敏和便于把握是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键。在GB5009.37-85中,是以酚酞指示剂的,但常常由于油样颜色和滴定反应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影响,使酚酞指示剂灵敏度较低。在操作中不易辨认和掌握,甚至出现较大误差,为减少这一终点判断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1颜色较深的油样(如花生油) 在保证试验精确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试样用量,同时适当增加溶剂用量,以稀释油样色素对滴定终点指示的干扰,从而便于观察终点的出现。 1.2对于在滴定反应中产生的浑浊现象 样品溶液在滴定反应中产生浑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滴定过程中碱液用量过多,同时在滴定反应中也会生成一部分水,从而使整个样品溶液体系中水的比例过大,乙醇的量相对减少,使油样相与碱水相不能互溶,于是在滴定振荡中产生乳化,再加上中和反应所生成的肥皂在大量水中可产生沉淀,进而加重了样品溶液在滴定反应中浑浊现象,严重影响对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判断。所以,在滴定中一旦出现浑浊现象,可立即在样品溶液中补加95%的中性乙醇致浑浊消失,形成均一的液相体系。同时,在滴定之前也要防止将大量水带入样品混合液,为此需要注意: 1.2.1对三角瓶等用具应先经干燥处理。或用少量乙醇、乙醚洗荡;

油脂酸价的测定精编版

油脂酸价的测定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 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与标准溶液[C(NaOH)=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答:造成油脂酸败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油脂原料组织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的酶解过程,另一个是纯化学过程,即在空气;阳光、温度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空气中的氧直接参与油脂的,氧的浓度越大,油脂氧化的速度也越快。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防止油脂酸败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原理: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 二、试剂: 1.饱和碘化钾溶液: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溶解,冷 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2.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量取40毫升三氯甲烷,加60毫升冰醋酸。 3.硫代硫酸钠标液:C(Na 2S 2 O 3 )=0.002mol/L 4.淀粉指示剂(10g/L):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 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三、操作方法: 1.取 2.00~ 3.00g混匀(必要时过滤)的样品,于250ml碘量瓶中,加30ml 三氯甲烷—冰醋酸,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盖好瓶盖,并轻振摇30s,然后在暗处放置3min。 2.取出加入100ml水摇匀,立即用Na 2S 2 O 3 标液滴定至黄色时加入1ml淀粉 指示剂,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3.取与样品测定时相同量的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碘化钾溶液、水, 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 四、计算: X 1=(V-V )×C×0.1269×100/m X 2 =X×78.8 式中: X 1 —样品的过氧化值 g/100g X 2 —样品的过氧化值 meq/Kg V—Na 2S 2 O 3 标液体积ml V 0—空白耗Na 2 S 2 O 3 标液体积 ml C—Na 2S 2 O 3 标液的浓度 mol/L m—样品的质量g,0.1269—与1.00ml Na 2S 2 O 3 标液C=1.000mol/L 相当的碘的质量, g 五、注意事项:

1、淀粉指示剂必须现用现配。 2、KI溶液应澄清无色,且放置时间不能太长,不超过3天。 3、对过氧化值含量高的油脂可适当减少取样量。 4、含油脂少的产品若初测滴定不出结果时,考虑增加检测样品量或提取出 油脂后再测定。 参照GB/T5009.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