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一、生态设计原理以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1.1地方性

1.1.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1.1.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1.1.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1.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保护(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再利用(Reuse)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再生(Recycle) 在自然系统中是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1.3让自然做功

1.3.1自然界没有废物

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1.3.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

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

1.4显露自然

用萨尔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泥土的芬芳”、“鸟儿的歌唱”对于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个抽象名词。奔波于钢筋水泥城市中的人们,不知何时月圆月缺、潮起潮落,不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不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我们要倡导人人参与设计,人人关怀我们生存的共同环境。

二、生态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设计师要想做出好的景观生态设计作品,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4R原则“4R”即“Reduce”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Reuse”,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cle”建立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

2.2 自然优先原则

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同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使其维持自我更新,减少人类对自然影响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

2.3 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的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生态的设计会把干扰降到最低并且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即: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结束语: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且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日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在生态设计中将自己要做的作品放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以能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使命,即使是很微小的促进,只要是生态的,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生态的景观设计应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通过景观设计师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生态原则的遵循不断使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充分发挥人的预见性,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的决策,倡导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与居住的境界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无论对物质和精神都有了更高层的追求,人们不满足传统的居住环境,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人们对与居住环境相关的建筑物结构、材料等都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近些年来出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二、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应包括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在我国已经运用多年,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应用与开发问题。国外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功能强大,但是由于这些软件是以国外的企业组织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使得国外优秀软件在国内项目中的应用得到限制;另外,这些软件大多价格昂贵,企业投入过大。随着国内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国产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也不断开发,但由于开发人员素质、开发投入、开发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国产软件的开发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想很好的用于项目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_吴秋华

收稿日期:2012-03-07 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 吴秋华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平面、断面、材料等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护岸材料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011(2012)01-0055-02受历史及经济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城市河道治理片面强调河道防洪、排水功能而忽略了河道的其它功能,加之土地紧张、人水争地,致使河道越缩越窄、越挖越深、越修越直、越做越硬。由于全民环境意识不强,河道管理力度不够,致使河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河水越来越脏、越来越臭。面对现状,需要转变治水思路:不仅要继承传统治理技术的精髓,还应树立亲水理念,注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景观水利、生态水利转变。现结合工程实例,从平面、断面、材料等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1平面设计 防洪河道平面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走势,遵循大自然演变规律,岸线适当后退,保留河道中的岛屿、河滩、湿地等中间过渡带,为水生生物与陆地生物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城市内河或人工开挖河道一般都是滞洪或景观河道,水流流速小,平面上避免治理成笔直、等宽的渠道,可设置蜿蜒曲折的水路、水塘,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岸线,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河道模式(见图1)。一条弯曲、宽窄变化的河道更具灵动性,更适合水生生物生长。 2断面设计 保留原有河道中浅滩和深潭的形态,不固定河床,使河流拥有一定的摆幅度,尽量不设计水流浅平的矩形断面,重视水边的多样性。纵断面上要能形成交替的浅滩和深潭,不设计直线形。如图2所示 。 图1 景观河道平面设计 图2横纵断面流线 河道断面型式上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建成园林式河道,突出亲水、绿化。以福州内河为例,传统驳岸采用一墙到底的砌石挡墙结构,高高的驳岸将人与水远远地隔离,显得生硬且不经济。采用复式断面,常水位以下采用挡墙或护坡,常水位以上土坡种植草皮、低矮灌木、杨柳,常水位处设置亲水平台,即经济又美观(见图3)。以4m 高护岸为例, 5 5水利科技2012年第1期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探析 姜文航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探析姜文航 发表时间:2019-11-21T16:37:46.3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作者:姜文航李正贵 [导读] 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建筑设计理念不断地转变,人们将更多先进的元素添加到高层建筑中,形成了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等,这些新型建筑更受人的欢迎。 姜文航李正贵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建筑设计理念不断地转变,人们将更多先进的元素添加到高层建筑中,形成了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等,这些新型建筑更受人的欢迎。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应用 1生态建筑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生态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中,是一类值得深入发展的设计理念,对我国的建筑领域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与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资源消耗利用的大国。在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理念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提升。当前在建筑领域,生态设计理念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创新理念的关键时期。生态设计在建筑当中,利用其关键的集约、高效、持续、节能、可持续的特点,将处于高能耗地位的基础建筑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大大降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并且通过其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利用与实践,能够把高层建筑的不利因素降低,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打造出安全、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良好形态,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2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 2.1节能 外围护结构的能耗在建筑物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约为72%。若以100%作为基数,外墙的能量消耗为24%,屋顶能耗为22%,地面能耗为15%,外窗的传热量占20%和空气渗透量能耗13%相加,约占建筑物总热耗的1/3。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是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夏季阻挡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冬季阻挡室内热量泄出室外,使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在全季度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通过外加设备的加热或冷却辅助等多余能源的消耗。具体来讲分为以下两点:1)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和室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降低相应设备的多余负荷,合理使用密封材料可用于增加窗户的气密性;2)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传递,例如使用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等新型节能玻璃、节能窗框(如塑性窗框、隔热铝型框等)来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外墙在采暖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总能耗的32.1%~36.2%,因此,有效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成为关键一环。目前,我国建筑外墙的保温做法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墙体内保温,墙体外保温,墙体夹层保温及复合保温。它们在降低墙体能耗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但在节能率上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外保温是建设部倡导的主要保温方式,其保温方法也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是我国目前为止最为广泛使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手段。屋顶节能的原理与墙体节能大体相同,通过改善屋顶层的热工性能来防止热传递。主要措施是保温屋顶(外保温,内保温),架空通风屋顶,斜屋顶,绿化屋面等。 2.2室外建筑结构设计 设计建筑时,应当将内外环境系统设计工作看做重点设计内容,尤其是室外环境与结构系统,有效增强其科学化程度,建筑室外结构系统主要由低层结构、地面屋面结构、外围结构与外墙系统构成,在常规建筑设计过程中,这部分结构系统同样是重要的设计内容,在形成适合生态建筑的合理结构时,要对空间需求进行了解,确保结构系统并不会与空间设计形成冲突。设计者还应当在累积高层建筑设计经验的同时,加深对生态建筑设计内涵的认识。在过去的普通建筑中,室外建筑结构系统被赋予了装饰的功能,设计期间更加关注表面的设计内容,而在生态建筑中,室外结构系统与空间设计均会影响到最终的建筑使用效果,设计者要注重外部结构系统与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使结构与建筑环境能够相互呼应,也要赋予建筑结构实用化的功能,将便利提供给建筑中的居民。实际设计结构系统时,要对风能与太阳光进行合理使用,切实地在建筑中呈现出生态化系统的功能,可适当简化建筑外部结构系统,同时还要站在居住者的角度,保持建筑结构系统的舒适程度与便利程度,使整个生态设计工作能够形成更强的实用性与整体性。 2.3绿化和水景 很多建筑虽然设计有很多的水景与绿化,但是其建筑温度区域的基本温度还是非常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绿化的时候过于重视绿化的面积和水景的规模,并未将其与建筑的整体布局、气流等相关因素结合起来,所以这就导致绿化和水景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对此,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要注重对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并选择而合理的位置来设置水景,以确保最终绿化和水景能够和建筑整体环境之间相互协调,这样不但能够使整体环境更加具有美感,还可以有效调节居住温度,满足居住者的基本需求。 2.4推广利用新技术和节约资源 若想推动生态建筑持续化发展,实现生态建设理念,积极推广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促使环保理念的实现,实现对建设经济成本的有效节约。例如,推广利用现代化轻薄建筑材料替代砖石,进而减少建筑的重量,实现对经济成本的节约。现阶段,建筑领域新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比如混凝土和泡沫铝等,实现了建筑材料的循环应用,有效节约了自然资源,并且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基于生态理念,同时融合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生态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当前资源紧缺的困境。生态建筑设计实践中,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比如生物能和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以此减少新兴能源技术,实现对投资成本的集约。采用的太阳能技术,借助集热板装置,实现对太阳能的收集,同时使用蓄热设备和风扇以及空气导管等,构建相对完整的能量转换系统,实现对太阳能的收集和转化,使其成为热能,进而减少人力成本。 2.5重视环保性能 基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态建筑设计,所以生态与环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人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而现代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生态效益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建筑行业能够在建筑发展中逐渐向着绿色、生态方面实现发展。而建筑行业要想在保证环保效益,则是把全新的环保科学技术合理运用在建筑工程中,并且还需要在建筑中适当的增添建筑环境的比例,保证建筑物不仅具备环保性能,还具备较强的舒适度。总体而言,基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需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浅谈当代建筑的美观设计(一)

浅谈当代建筑的美观设计(一) 摘要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路途中一直伴随着各色建筑的同步发展,可以说建筑本身也凝结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当今的建筑学经过了近三十五年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积累,已经摆脱了曾经的理论贫乏的窘迫局面,转而进入了各种观点与形式百花争鸣的时代,不再缺乏各失的理论和复杂的形式,而是要回归建筑的本真,将建筑的美观这一重要命题再度体现出来,创造出更丰富、更新颖、更美观的建筑形象。 关键词建筑;美观;设计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方美学的鼻祖——柏拉图就在苦苦地追寻“什么是美?”,继而西方美学界便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关于“意义”与“本质”的艰辛探索,在这探索道路上不断迸发出美学的火花,而美学真正所蕴含的“美”不仅包括广义上的美观,也涵盖了文化美和真正的艺术美。现代主义明确的提出“形式服从功能”,而建筑作为现代生活的发生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思想甚至宗教信仰都密切相关,基于此,建筑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的功能需求就决定了建筑本身所拥有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人们的生活需求方式决定了建筑的自身形式,反过来,建筑的形式又能客观地反映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是一个统一辨证的关系。由此看来,建筑之美不单单是广义的“美观”而已,功能“美”、意义“美”、文化“美”更赋予其深刻内涵。 1,美学的整体认识 我们日常所说建筑的美观主要是在探讨建筑的内外部结构的“艺术性”体现这一问题。但是通常人们都把建筑的美观放在建筑的功能后面,成为一种“尽可能实现的美观”或者说“条件允许下的美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审美要求的提升,建筑的美观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而且美观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对于建筑美观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正如60年代的人们喜欢古朴的木质装饰,而80年代的更喜欢现代感更强的建筑风格。因此建筑的风格必然要丰富多样。而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不光是建筑师本身艺术修养的提高,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设计美学观,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提升自己建筑设计的质量,自然以上都是必要的前提,但是更多的要依赖全民素质的提高,对于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认知度的提高。否则,再美观的建筑也成为无人欣赏的废墟。建筑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大众的观赏性,这一点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筑只要完成,那么其外观、内景的布局就自然而然的以固定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建筑设计者的水平有限,一味的按照自己独断的理解去设计建筑,使得该建筑成为了个人设计,无人欣赏的摆设。这就是违背了建筑要满足大众口味的要求而造成的。日常的建筑设计中也存在着多种风格和各式美学主义t如: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等等,大部分都存在着对建筑美观的考虑,有着广泛的哲学、伦理学等的学术理论基础。而建筑师作为建筑的缔造者,应该摆脱各种主义的条条框框带来的限制,更多的从自身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去解决这一问题。构建更多贴近现实,能体现艺术魅力,彰显建筑风格的优秀作品。 2,建筑美观的具体操作 有人曾经对建筑的美感做了一个解释,“建筑美就是要达成心灵的宁静与享受。”这是从人自身的欣赏角度去说的,而对建筑本体而言,要强调其美感,就是要有构建良好的空间、造型和居住环境。建筑美感是与实用性、经济性相关联的,与人的心理慰籍、精神愉悦以及安全感等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仅仅把美观作为建筑艺术创作的唯一要求,反而会变成一种束缚。而要实现建筑美观包涵的众多内容,我们不得不凭借高速发展的科技力量,科技是建筑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建筑各项功能主要驱动。 2,1科技与美观兼顾 科技的发展让新时期的各个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筑业的变化则体现得更加深刻,

分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分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0:25.25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刘子星[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其它行业发展迅速。现如今,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也不断强化,建筑设计行业逐渐以绿色建筑为主流,这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建筑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绿色资源。建筑设计当中的绿色建筑当前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能有效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尽量的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对于社会的未来健康发展和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及其理念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的情况下,降低建筑过程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资源合理化利用所打造的建筑,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绿色环保理念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式,与社会公众对于环境的认知变化相符合,通过城市建筑来展现社会发展程度,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来表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倾向于通过资源能源的科学化利用,来达到理想建筑设计效果,并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助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对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辅助作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施工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实现了人、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令建筑设计兼具环保性和经济性,并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环保低碳原则在设计中的融入,促进了传统建筑行业在耗能和污染方面情况的转变,通过再生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在促进环保施工的实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建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建筑使用性能也更为优化。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节能性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缺陷,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以此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具体到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为建筑工程的各项功能实现提供动力,避免了传统的高耗能手段的应用,就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空调系统,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室内的温度进行绿色控制。2.环保性特点,环境的优劣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当前,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建筑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因为建筑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建筑必须对环境负责,不能为了建筑物而破坏我们居住的家园。首先,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选择可以回收、可循环的建筑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拆除后,不能利用,浪费建筑材料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筑施工技术的环保性,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具有环保性的高科技手段,避免因为施工而导致当地环境被破坏。3.地域性与宜居性特点,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与舒适性,脱离当地环境资源的建筑工程设计是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例如:把我国南方的建筑设计方案应用到北方就不合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突显出地域性,保持建筑物适应本土化。同时,也要注意人们居住里面的舒适度,绿色建筑设计要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使用者的舒适性,避免设计出外观看起来华丽,住在里面不实用现象的发生,设计出的建筑物要里外都给人们呈现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 3.1在节能设计中应用 这一设计环节中,绿色环保理念本身倡导的就是在设计中注重节能环保。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更加重视建筑功能的发挥,往往会存在很大的能源消耗,有了绿色环保额理念,则在建筑节能设计环节中,能够从能源节约或者最大化利用的角度,在例如电气工程、照明工程等环节上,通过应用先进的建设安装技术或者以先进的系统设计方法为指导,来达到提高整体建筑设计的节能性能的目的。 3.2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物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和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促使建筑物所产生的垃圾和废水等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尽量的减少给环境造成的负荷。首先,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并且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能减少这种问题的影响,作为设计师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能在材料选择上选择对环境造成影响较小的材料,例如生态水泥和绿色混凝土等等。同时,在施工的方法上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在造型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都进行综合考虑,找到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便于能减少施工消耗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工程对于环境所造成的负荷。 3.3注重绿色建筑功能实用性,优化水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其绿色环保观念也明显增强,对建筑也提出了多元化要求,不仅注重美观性和实用性,更加关注环保性与功能性。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出发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功能实用性置于重要地位,对建筑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并对建筑结构进行调整,在现代化建筑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科学设计,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化利用。比如在水系统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同层排水系统设计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改善排水效率。对于公共区域,则需要对渗水材料进行规范安装,以满足公共区域较大的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在明确建筑周围环境复杂性的基础上,依据居民用水需求进行分析,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化设计,并设置雨水自动收集装置,以满足雨水合理利用需求,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促进自然水资源的科学化利用,降低城市排水负担,这就促进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景观,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绿色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先进科技与潮流艺术,以中西文化特性为基点,从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层面深入分析调整设计思路。 目的明确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让设计师们"艺术地"表达自我,设计师的满足感应当来自鉴别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为使用者着想的环境及其组成部分,设计由使用者作为主导,设计师不过是代其行事而已。"现代设计已由以艺术家作为设计已由设计师为主导变成了已使用者为主导,成功的进行了角色转换。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广泛的解放。人性化设计无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体现。 设计"以人为本"理念更大程度的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尺度掌握,材质选择等。景观设计在元素构成应体现人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应美观、大方、具有吸引力,各类设施充足完善以满足人的活动需求,让使用者有保障感和

安全感,尽量满足最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使用的设施与环境,融入一些使用者可以参与和创新的景观设施或景观小品,发挥使用者的参与性。 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观念 众所周知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为基础的设计将有助于全球自然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营造。当今景观设计的观念将会是在能够尽量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的营造,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人工景观设计方面,如在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可将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城市广场景观增设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过滤后进行灌溉或用于广场喷泉水源;居住环境的中水处理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在建筑空间中多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设计建筑样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夏季依靠植物对阳光的遮挡达到降温的效果,冬天让更多的阳光照射,使用热传导率高的材料使建筑物取得更高的温度,以减少对煤炭、电力方面的需要,达到节约非可再生能源的目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环境艺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探析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1:35:48.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李昕 [导读] 摘要:建筑的绿色生态化设计成为我国提高建筑品质、发展可持续性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可继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道路的主要发展目标。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00120 摘要:建筑的绿色生态化设计成为我国提高建筑品质、发展可持续性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可继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道路的主要发展目标。发展绿色生态建筑意味着从场地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施工以及项目完工后等建筑全寿命的各个时期科学把控每个重要环节,而每个环节的把控都要以与环境协调、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主要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的研究,促使我国建筑设计者及其相关从业者的建筑设计作品能尽量达到尊重大自然、符合社会性、尊重使用者、提高建筑与环境协调融合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基于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损耗问题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国际间关切的建筑议题从各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开始转向绿色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研究。建筑相关从业者有责任在结合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把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认知的同时,大力宣传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内涵,提出促进资源节约与和周边环境协调的设计策略和措施,并在建筑设计中积极运用先进的绿色生态理念和一些地域适宜性的绿色生态技术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现阶段自身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发展之路。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性的、经济性的绿色生态建筑之路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导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绿色生态建筑的实现,在前期阶段深入了解并掌握其项目背景、周边环境、地域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整体对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把控。第一,确定合理的建筑规模,避免不合理和不现实的建筑尺度,避免造成以后的人力、社会、能源资源的浪费,强调建筑的生态性、合理性和经济型。第二,充分重视现场调查和分析,尤其是重视前期对当地气候条件、生态状况和人文状况的调研,尽力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失误性偏差。第三,积极赋予场地及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潜力。第四,理智地选择建筑材料。第五,场地前期规划中,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因素;为垃圾回收使用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对污染的防控。第六,确定建筑设计的耐久性,要求对建筑耐久性和建筑对场地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深远的考虑,避免对建筑使用者造成身体健康危害。第七,充分利用场地旧有建筑,发掘建筑使用寿命的潜能,不要盲目求新。 一、总平面设计 项目选址应避免污染源及地质灾害,远离危险源。场地设计时,前提是要对场地原有的条件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评估,然后再开始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 场地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场地内原有的生态因素,并对其中有资源再利用价值的因素进行保护利用,达到因地制宜、资源再利用的场地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依山就势,保持基地土方平衡;对场地的利用应该顺应地势,因势利导等。 场地总平面设计时要将人行流线、车行流线以及内外交通网清晰梳理并分开有序设置,并设置合理的功能区分;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通过合理利用场地的现有条件,在场地中灵活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尽量在项目规划阶段进行场地及建筑雨水专项利用规划,且在总平面图中加以落实;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达到其场地规划设计经济性、生态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的目的;在场地规划中,对场地内分类垃圾站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道路网络与交通布局要清晰、合理。 倡导积极开发和利用深层建筑地下空间资源,使地下建筑开发形成多层次、多梯度、多层面的发展形态。结合场地光环境进行建筑设计;场地规划设计时,需在有利于人们室外活动、不影响建筑自然通风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场地风环境进行场地及建筑设计;结合场地声环境进行设计;优化场地热环境。 二、方案设计 第一,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对建筑室内的气候环境以及建筑能耗的减少产生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对建筑的体型系数、建筑形体、窗墙面积比、外窗可开启面积比、外窗气密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等数据方面进行把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尽量采用外墙外围护保温体系措施,同时注意保温材料的耐火等级,合理、科学的采用种植屋面、架空通风屋面或蓄水屋面,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上人屋面宜设置种植屋面,天窗面积不大与屋顶总面积的20%等。 第二,自然采光。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做好建筑自然采光是绿色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窗地比宜大于1/6,当进深超过房间采光面及平面以上窗高2.5倍时,应在超出的部分增加人工照明作为光照缺失的补充;建筑地下部分设计成半地下室时,适宜采用边庭开启高侧窗改善采光效果等。 第三,自然通风。建筑设计时,采取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功能布局、空间构成、平面设计等设计策略。强调室内自然通风的同时,建筑室内的冬季防风措施同样不可忽略;建筑内部主要功能用房宜随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合理布置建筑中庭,利用热压、风压的物理原理、措施来改善大型公共建筑内部的通风效果等。 第四,遮阳设计。建筑设计时应尽量控制东、西两侧的外窗面积,且在功能布局时尽量将非空调房间布置在东、西两侧,以此节约能耗;18层及以下的建筑应尽量设计建筑构件自遮阳、外遮阳及活动外遮阳系统;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窗墙比较大时适宜使用内置中空百叶玻璃,还应多考虑由季节性植物做垂直绿化,将建筑空间、造型的设计与建筑的光照、太阳能的运用相结合等。 第五,室内声环境。将主要功能用房以及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房间布置在相对远离噪声源的位置;建筑所在基地范围噪声较大应在建筑与噪声源之间合理布置植物带;屋顶材料往往采用一些轻型屋盖材质,采取适当的降噪、防辐射措施,减少其危害等。 第六,建筑节材。建筑外立面造型遵循简约、大方、独特的造型原则,从经济性、综合性、高效性等方面整体考虑,尽量减少运用不必要的、不经济的、纯装饰的装饰材料;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回收、利用废、旧建筑材料与制品,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等。 三、结构优化设计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建筑整体上的结构优化和结构把控,通常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节材的目的。根据场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综合把控和选择适合建筑本身的结构体系。建筑形式尽量避免采用极其扭曲、不规则的建筑形体,以免造成结构设计的附加浪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要点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 当前,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是现代城镇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发展主要因素。在设计规划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应当运用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对工业园区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尤其要将园区绿化景观设计纳入日程,积极构建工业园区建设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模式。 1 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 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绿色就代表着和谐。现如今我国正在推行节能环保的政策。建筑方面的能源消耗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生产的能源消耗也带来诸多的问题,在建筑设计当中注重能源的节省就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将环保节能的理念加以应用,利用这一理念维持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以节能环保为中心[1]。 2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利用新能源 现今社会倡导的就是节能减排,能源是维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力量,为了环节能源的使用压力,必须开发新能源并且加以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以及天然气等新能源可以维持环境的清洁,对环境和资源都可以进行保护。应用现代新能源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行业中能源的消耗问题。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屋顶的设计当中就可以应用太阳能,墙壁和玻璃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应用太阳能,太阳能可以将热能转化为太阳能,太阳能转化能源效应的原理是光电转换原理,合理的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建筑建设的成本[2]。

2.2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有效的减少因为建筑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垃圾废料造成的污染。在我国的多数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很多垃圾废料,废气、废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建筑所需的成本。引用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选择低能耗和较为环保的设计材料。 2.3以人为本 建筑场所主要是提供给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对建筑的各个部分的设计要坚持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室内要保持空气的流通,采光设计要考虑室内的整体光照环境,全面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合理的光照还可以节省能源。 3绿色建筑的应用 3.1建筑现场应用 在建筑施工之前的设计阶段首先要为建筑选址,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安全和美观程度有着重大的影响,依据建筑的合理性设计,建筑的设计人员需要到实地进行考察,结合天气气候和地理环境展开绿色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尽量选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一、生态设计原理以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1.1地方性 1.1.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1.1.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1.1.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1.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保护(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再利用(Reuse)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再生(Recycle) 在自然系统中是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1.3让自然做功 1.3.1自然界没有废物 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1.3.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分析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分析 摘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要符合人 们的生活理念、审美需求、经济水平之外,其生态环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成为目前建筑设计主要需求。文章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对于我 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措施 引言 生态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自身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目的在于满足建筑物的根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物自身能源效益利用的 最优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生态建筑,以人、建筑和自 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 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 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生命 周期概念、实现建筑物自身的节能环保、建筑物的根本功能要求、实现建筑物与 人的整体和谐。 1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能源节约原则 能源节约原则是绿色生态建筑所遵守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实现 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无污染无害化及可循环利用。在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 可能的使用可降解和可再生的资源,并对建材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构建出能源 高效利用的建筑住宅环境。 1.2生态和谐原则 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来说,生态和谐原则是与能源节约原则并重的重要原则,生态和谐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绿色生宅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对建 筑物周边植被、微生物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在做好各种物体 与住宅建筑和人共生共荣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 1.3健康舒适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对建筑的适用性及舒适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绿色生态住宅建筑 的设计应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加强居住用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沟通,从而使人们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舒适性原则可以具体表现在良 好的通风环境、采光系数、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视觉环境和声环境等。 1.4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现代化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念,虽然在建筑业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认同,但却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得到业界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 步的根本动力。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肯定人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2生态建筑设计优化措施 2.1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般来说,生态建筑比较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往往会严格的要求以及限 制建筑设计必须达到某一节水目标,所以从客观角度上来看,为了达到节水目标,设计人员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现常见的做法是优化 水环境供排设施,通过新建储水以及水处理装置,使水资源循环系统达到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