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琶洲控制性详规范文

琶洲控制性详规范文

琶洲控制性详规范文
琶洲控制性详规范文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以国家中心城市高度规划建设未来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大都市

最核心区域

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这两个地区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核心职能聚集最为重要的地区,规划建设好琶洲—员村地区是为对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按照市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的要求,市规划部门立即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邀请了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前来参加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为广州的重点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出谋划策,并在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中确定了深化方案。在深化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各项核心职能以及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珠江两岸的生态功能与滨水景观营造,对用地功能布局、综合交通组织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广州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的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规划区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2009年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城市发展提出“将广州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的新要求。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必须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下承担更多责任,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结合《纲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要求,结合琶洲—员村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发展条件,规划上将着力完善广州的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二、规划编制过程介绍

2008年3月,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竞赛”活动,经过技术审查、专家评审,选出两家优胜方案。此后,在市规划局编研中心的组织下,由竞赛优胜方案设计单位(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和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组成联合深化工作小组,正式开展城市设计的深化工作。2009年6月1日,城市设计深化成果经过多次论证、完善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审查,并成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随后,市规划局根据城市设计深化成果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2010年3月19日通过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该规划以“总体发展战略-地区发展策略-城市设计方案-行动计划”为技术路线。深入开展现状调查、综合分析建设实施条件、CBD量化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会展交通、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开发强度与建筑高度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等一系列专题研究以及国内外案例比较分析。明确该地区的发展定位和所承担的战略目标分解下的城市职能,从功能构成、产业体系发展、人口疏解、综合交通组织、社区发展住房建设、公共中心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旧城改造、文化风貌营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地区发展策略和城市设计空间形态总体控制目标,并以此指导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同时结合地区现状建设条件和土地出让计划,提出分区建设与行动计划。

三、规划的设计范围(分三个层次)

(一)整体研究范围:东至琶洲岛东端,西至广州大道,南至黄埔涌,北至黄埔大道。包括珠江新城、琶洲岛以及员村南部地区,总面积约23.6平方公里(不含珠江水域面积);

(二)详细规划范围:包括琶洲岛A、B2、C区和员村D、E、F区,总面积约

13.5平方公里(不含珠江水域面积);

(三)核心区范围:包括琶洲岛A区、B2区及员村D1区新开发用地集中区域。

四、本次规划主要特点和亮点——“强化核心地位、打造集聚功能区”

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建设集聚高端职能的“五大功能区”作为新时期重点发展战略之一,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为落实《纲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新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广州新时期“加强中心城区职能的优化、集聚与提升,从区域、市域向中心城区的重点功能区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建设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决策管理中心、消费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的重点发展战略,并决定在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中央商务区)、琶洲地区(国际会展商务区)、白云新城地区(宜居文化新城)、白鹅潭地区(国际商业中心)、中轴线南段地区(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等集聚高端职能的五大功能区。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城市是广州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而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实现城市核心功能的进一步集聚和一般性功能有机疏解,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和具体实践。通过率先建设五大功能区,进一步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优化功能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空间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盘活中心城区土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

力,并将五大功能区打造成为广州“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的示范区。

本次规划以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重点打造城市核心地区,以城市与自然共生为基本思路,重视人与自然资源、滨水景观与功能的有机融合,以“宜居”和“创业”为目标、以“强化核心地位、创建城市名片、构筑水岸生活”为规划理念。打造规划区的自然、人文格局、功能与形象高度统一的“电视塔、会展中心、珠江东门户”三大新标志性景观区。本次规划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集聚高端服务要素,形成三大核心功能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广州主城区内打造“城市中心—副中心”的多中心结构,强化区域带动、辐射与综合服务职能。广州通过五大功能区的区域服务能力建设,在中心城区为高端服务职能提供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增长空间和展现舞台,实现广州“多中心、主次分明、各具特色、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目标,强化广州产业服务腹地的拓展和区域中心地位。琶洲—员村地区位于广州城市“东进”和“南拓”轴的起点,也是“中调”战略的核心地区,是多中心结构中的城市级中心,将承担广州市高端服务职能。

本次规划在竞赛成果的评估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六个参赛方案的可取之处,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建设开发条件的调查和评估,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规划通过对产业与CBD研究、整体空间形象研究和综合交通研究,将琶洲—员村地区规划功能定位为:会展、金融、商贸三大引擎合力推动的国际城市中央商务核心区,实力、活力、魅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新城市滨水中心区。

通过集聚高端服务要素,琶洲-员村地区形成了会展商贸、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三大核心功能。

国际会展商贸中心——按照国家中心城市职能,琶洲地区具体承担国际商贸会展中心这项职能,是国家对外商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国际重要展会的主要举办地之一,其功能定位为国际会展商务区,重点发展会展、商贸等核心功能,配套功能为会展配套、研发办公、酒店、餐饮、休闲、文化旅游、居住。规划区分为总部商贸区、国际会展区、会展配套区、文化休闲及研发办公区等四个功能片区。目前以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B1区已建成和运营,规划着重会展商贸和配套,在会展中心东西两翼规划和储备用地约9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约450万平方米的商贸办公和酒店商业设施。

区域金融中心——员村与珠江新城地区共同承担起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责任。区域金融中心具体包括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商务配套区、员村金融服务区、员村创意产业区和滨水休闲区五个功能片区。其中珠江新城规划作为城市中央商务区,功能定位为广州国际金融商务核心区,主要承担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办公等功能,是广州未来都市形象的代表性地区。员村定位为国际金融区,并作为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拓展区,以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为主体,是中

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建设现代化服务业城市的核心载体之一,国内著名服务业机构的企业总部的主要集聚区,主要承担商务金融、文化创意、时尚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功能。珠江新城经过10年多的规划和建设,为国际金融商务提供办公和商业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和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在员村规划储备办公商业用地74万平方米,提供办公和商业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

文化创意中心——琶洲-员村地区将继承与弘扬传统的岭南文化,塑造具有时代特点鲜明、国际化特色的现代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鼓励多样的创意文化的发展,重视地区传统特色,保护历史文脉,突出城市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相互呼应,同时营造现代特色风貌区,打造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心功能区和城市门户形象地区。引领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广州的区域竞争力,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创意中心。

琶洲-员村地区规划充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秀工业遗产,突出现代国际会展文化,传承和发扬广州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文化,将黄埔古港、村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恢复港村一体的历史风貌,提升文化活力。同时将工业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发展,催化地区活力。规划区内的工业建筑充分反映工业时代独特魅力。在延续传统的工业文明的同时注入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旅游等功能。如打造"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加快珠江新城-员村地区建设,未来也使得珠江新城-员村地区成为最有文化特色的城市CBD地区。

(二)优化空间布局,创建城市名片、构筑水岸生活

创建城市名片:珠江是广州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两岸功能发展的纽带,规划优化珠江两岸城市景观,构建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新形象。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东西塔、省博物馆、歌剧院等与南岸的新电视塔共同组成新城市中轴线的核心,同时也是珠江滨水地区空间形象的最高潮。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广州最有国际化气息的地标,规划在其珠江对岸的员村地区打造未来的金融服务区,两者隔江呼应,形成未来另外一条重要的城市空间轴线。在珠江纽带和两道轴线骨架的统领下,规划组织了总部商贸、会展配套、创意研发、休闲旅游等10个功能组团,打造拥珠江发展、井然有序的整体功能结构。

构筑水岸生活:规划以生态优先、滨水特色为原则,营造宜居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休闲的人文环境和公共空间。广州母亲河珠江自西向东穿越琶洲和员村地区,与珠江连通的河涌多达13条,南部是中心城区的“绿肺”万亩果园,北部是广阔的天河公园,自然条件优越。规划利用河网纵横、地形多样的自然资源,使绿脉延伸贯通、蓝脉连成网络,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出发点,建构水绿纵横的生态示范区。规划依托珠江和河涌水系,建设八大城市公园,包括磨碟沙公园、体育公园、琶洲塔公园、琶洲眼环岛公园、沙仔岛滨水公园、员村中心区公园、棠下涌公园、渔人码头公园,规划绿地覆盖率达45.1%,人均公

共绿地达12.7平方米,居民步行500米可享受公园绿地。

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中调”发展战略基础上,坚持整体协调,实现规划区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注重公共空间人性化塑造。通过人性化空间设计,营造尺度合宜的步行系网络、地标节点、滨水界面、街区环境,营造高品质、多样化、高度共享的公共空间。规划重点对现状城市建设情况、生态环境、历史保护、城中村和旧厂保护与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人口、产业、历史文化等发展目标,探索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特色居住社区、营造蓝绿相融的生态环境、保护岭南文化风貌。一是配套完善的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区总用地区1356公顷,开发强度遵循总量控制、综合平衡的原则,整体毛容积率控制在1.4左右。规划区控制居住人口约16.4万人。就业人口38.4万人。按照“地区、居住区、邻里”三级体系,布局生活性服务设施。其中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综合医院4所、文化活动中心5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运动场1个、福利院2个、老年人服务中心2个、老年人服务点27个、街道办事处3个。邻里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学12所、幼儿园22个、社会卫生服务中心3个、卫生站15个、文化室16个、居民健身场所37处、托儿所10处、社会居委会29个。

(三)保护和利用好文化资源,塑造兼具现代国际风范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城市核心地区形象。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应该仅仅是经济中心,同时也应该是文化中心。琶洲——员村地区作为城市核心地区,集聚了城市发展的高端发展要素和高端服务职能,也将成为展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文化创新实力的地区。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以文化的提升来增强地区的“实力、活力、魅力”。本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琶洲塔、古黄埔港遗迹和古黄埔村内部分建筑等文物见证了广州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历史,经历了广州"一口通商"的辉煌;珠江啤酒厂、员村热电厂、鹰金钱罐头厂、澳联玻璃厂、南方面粉厂等厂区内有多处具有工业时代独特魅力、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遗址)。规划不仅按照相关文物保护法规的要求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分层次、分级别地落实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而且还侧重通过将古黄埔港、古黄埔村的整体历史风貌保护和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文化旅游线路的串连,以及结合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旅游功能等措施,使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发展,既“保下来”,又“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以文化的提升来增强本地区的“实力、活力、魅力”。如打造"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加快珠江新城-员村地区建设,未来也使得珠江新城-员村地区成为最有文化特色的城市CBD地区。

二是利用文化资源塑造本地区的特色,塑造兼具现代国际风范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城市核心地区形象。规划不仅着重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通过打造琶洲岛“国际会展岛”、员村金融区等展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代国际风范,同时,结合本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广州的历史对外贸易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特色,凸显融山、水、城、田、海为一体的山水城市特色,展现广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打造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中心功能区形象。

(四)完善区域交通衔接体系和公共交通体系,构筑珠三角1小时服务圈。

规划将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地区纳入整体交通时空圈,构筑珠三角1小时服务圈。重点优化对外交通衔接,强化内部道路系统,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分布,增加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建构步行系统网络,支撑未来的集约发展需求。

优化区域交通:通过优化对外交通衔接,实现与韶关、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便捷联系,目标建立1小时服务圈。

强化会展交通:根据会展期间的客运和货运交通特点,建立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循环巴士客运体系,和货车停车场为起终点的货运交通组织方案。规划新建海洲路、琶洲塔路等外围区的主、次干道,增加跨越新港东路的南北向高架桥,形成外围交通循环体系。同时,在会展期间设立交通管制区,更好地应对大量瞬时交通需求。

完善公共交通和步行体系:规划新增5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新增13号线、8号线东延线、环线11号线、19号线、20号线5条轨道交通线路和穗莞深城际线等,提供与城市中心区和周边城市的直接联系。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转换,增设6条地铁循环接驳巴士线路,减少市民换乘地铁的步行距离,提高沿江地区的公交可达性。与此同时,在人流密集区建立人车分流步行体系,并结合区域绿道建设,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广州市规划局

2010-6-12

问答:

1、问:

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我刚刚在外面空间模型看到在员村鹰金钱罐头厂有一座高楼,应该跟珠江新城东塔和西塔差不多高度,会不会在员村建广州第一高楼? 二是关于员村地区规划开发的问题。在过去珠江新城开发过程中,主要是先建住宅再建学校和医院的模式,导致住进去的人很不方便,那么琶洲—员村开发的时候是否也采取和珠江新城同样的开发模式,还是先建空间配套设施再建写字楼和住宅楼?

答:一、关于琶洲—员村地区是否有高层建筑的问题,首先从基地本身特点开始分析,刚刚吕主任业介绍过,规划建设的琶洲—员村地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东西沿展10公里长,纵深2.5公里的一个不规则的区域。

我们设计的重点理念是结合珠江新城地区将琶洲—员村地区打造为广州未来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域形象和功能的重点区域,并且把城市的公共生活回归珠江两岸。

所以在沿着珠江两岸延长的距离当中,有珠江新城东塔和西塔及琶洲塔形成三栋高层建筑区域,并且从西向东逐渐形成如琶洲A区、B2区和对岸员村B区两岸三组不同高度的交错呼应、高度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

针对员村地区是否会建高楼,我们会在会展中心对岸的员村金融商务区当中形成一个两岸互相呼应,南岸低,北岸较高这样的空间效果,以配合珠江新城主轴线的效果。

该区域的建筑高度需要配合珠江新城已经形成广州市最高的建筑高度的这个空间效果,所以我们不建议超过珠江新城最高的高度。

二、第二个问题我回答,城市新区的建设方式和形成城市优质环境、形成具有竞争力功能有很大关系,这方面应该说也是我们在广州战略发展新一阶段考虑的重要问题。如何转变发展模式,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规划,而且优质的规划需要有好的实施体系配合。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广州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从第一轮天河区区域的开发,六运会建设天河体育中心,到90年代大改革开放,珠江新城第二轮新区开发,到现在琶洲—员村地区的新开发,琶洲中心区不断扩展和转移,在发展方式上,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

珠江新城的开发方式是以城市中心区为主,目前已经形成大约2平方公里城市商务中心区,珠江新城在2000年开发建设的时候已经明确主要功能为重要商务区,政府以此作为开发建设的首要目标,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这方面形成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建成约750平方米办公、服务建筑面积,其

中有400多平方米金融、保险功能区。在中心区建设中,公共交通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逐渐完善。

琶洲—员村的建设与珠江新城有不同特点,琶洲员村地区三大核心功能:会展、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这些是优先打造的区域功能。关于生活配套设施这部分,主要集中在员村地区,16.4万人中员村地区占了三分之二,琶洲地区保留黄埔村和琶洲村少量的居住功能。员村的居住区域以完善和优化为主,在目前14.6万人口基础上按照规划指标配套,形成地区级居住区。

中心区的生活建设和珠江新城建设是有不同特点,主要以金融服务功能为主,相应的配套设施都要按照这个标准,使这里的居住生活和功能区主导功能相融合,包括在规划中也提出,如何使得居民就业、产业和当地区域紧密联系起来。

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广州不断探索新模式,像广州番禺最近完成的亚运村,优先配套道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及教育医疗设施,实现居民入住前已经建好。战略上的聚集和分散,是广州功能转型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心城市功能要向服务功能转型,向新城和新区优良生活环境转移,实现空间科学分布的功能。

2、问

接吕主任刚刚的回答,我想确认一下员村—琶洲地区是否意味着像亚运城一样,先做好公共配套,再考虑人口安置?还有关于地区的交通问题,目前员村交通比较拥挤,虽然地铁5号线已经运营,但很多人觉得员村站点不方便,譬如走到黄埔大道和临江大道都有500米距离,步行环境比较差,以后人群这么高聚居的地方,如何解决交通问题?

答:

关于交通优化的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大力规划和新增轨道交通线路,在目前方案当中,我们分别有13号线、8号线东延线和环线延线与琶洲—员村相接驳,使会展商务区的功能辐射“北到机场,南到火车南站”,并且与各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体系相接驳。

2、进一步完善以主支干道和支路为系统的地面交通构架,目前在员村地区比较严峻交通基础上,我们通过对花城大道延长线以南,进行加大道路建设和加密路网,优化花城大道和黄埔大道交通空间;通过加密路网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员村地区交通服务水平。

3、问

我想问该区域内城中村改造的问题,之前有报道说城建村容积率会刷新新纪录,对此区域内城中村改造如何推进?

广州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吕传廷:发布于:06-12 17:33:22

城乡和谐发展是广州发展的瓶颈,也是在城市快速发展期的一个主题。对于

这方面的问题,在规划上我们会结合大环境政策和本地区的特色综合考虑。接下来由寥绮晶副处长补充回答。

答:

在对琶洲—员村地区进行编制规划的时候,我们将城中村改造作为一个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也对区域内村庄现状进行摸查。

我们以“整体统筹、区别对待、城乡和平发展”为原则提出改造的基本思路,并且确定区域内各城中村有针对性的具体规划要求。

区域内城中村改造必须符合整个区域的发展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在这个框架底下,我们针对13个自然村各自的发展特点及所在区位和面临问题适当地有区别对待,制订一些有针对性措施。通过保护、整治和有机更新等手段达到改造的目的。

黄埔村里面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港遗迹和村里面早期的建筑,这些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整体风貌也很好,所以我们确定保护整体风貌格局的思路,以保护和整治为主,主要进行环境治理,解决一些消防通道,有针对性增加历史文化旅游服务设施,打通公共交通连接,加强和外界的联系,使黄埔古村亮出来”,让更多人到里面观光旅游,赋予当地新的发展机会。

琶洲村由于所在区位临近会展中心,自身历史文化资源比较少,现状建设也比较杂乱,整体规划思路是拆除重建,我们根据地区特点和周边现状确定规划目标和控制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概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组织编制机关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编制单位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编制要求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基本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1.1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3、多方案初步构思与甲方进行内部交流,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现状调研; 4、在多方案比选和与甲方充分沟通基础上,形成控规的方案成果。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14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承载力分析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和经济、土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分析环境承载力,能够提高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掌握环境与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持能力,确保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阈值内有控制的进行,促进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开发区的建设,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深度将不断加大,三者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 14.1环境资源承载力 14.1.1评价指标 环境承载力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然承载能力,还包括人工环境承载力,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和提高环境整体的承载能力,所以本次环评所指的承载力包括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多组合性,衡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难以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也不可能对具体指标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只能从各子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易量化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的自然、社会现状和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如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详见表。

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规定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规定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现状资料与分析 调查了解上层次规划对本地区的规划要求及其现状基础资料,分析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作出评价。须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对本地区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 3、用地地籍:阐明已划拨或出让用地的用地单位的用地红线和性质等使用权情况。 4、人口分布现状。 5、建筑物现状,包括建筑用途、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及已批未建建筑等。 6、公共配套设施类型、规模和分布。 7、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网现状。 8、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红线、坐标、标高、断面及交通设施的分布与面积等。 9、所在城市及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 10、自然条件及分析。 11、所在地区单位、居民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综合意见及规划意愿。 (二)文本要求 1、总则:制定规划的目的、依据、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必须重点阐明上一层次规划所确定的与本规划相关的规划内容。 2、土地使用性质:注明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要加强土地使用兼容性管理,特别要注明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审批权限。 3、土地开发强度:重点控制好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 4、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以配套设施一览表的形式阐明对本地区各类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大类)的规划情况。重点控制各类配套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规模,特别是对环境有特殊影响的设施要注明其地面、地下及上空的控制范围,安全防护距离、走廊等以及其保护要求。 5、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对本地区道路系统的功能分级、交通组织、交叉口形式等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公交场站的位置、用地规模控制原则与措施。重点控制好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断面与禁止开口路段。 6、城市设计: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对本地区的城市设计从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及其他环境提出要求,针对重点地段提出维护主要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和视觉景观控制的原则要求。 (三)图纸 1、区域位置图:比例不限,须突出城市交通网络的衔接关系。 2、用地现状图:比例为1/1000-1/2000,标明各类用地范围、用地地籍、用地性质、道路网络等。 3、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比例1/1000-1/2000,标明建筑物现状、保留虿鹎ㄒ约耙雅 唇ńㄖ 惹榭觥?br> 4、土地利用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图面必须含现状地形。 5、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须标注控制点坐标标高、道路断面及宽度等,须包含现状地形。 6、控制指标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 7、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包括给水、雨水、污水及电力、电信、燃气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文本

控规文本标准化文件 注意:若地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则文本形式与内容深度按照地方规定来。 注意:不同规划项目会有相应表达重点及增减内容。如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要突出其特殊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范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规范,城乡规划法及道路交通规范等,二是地方规范,编制区所在省、市、县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三是与编制区相关的上层规划,如总规、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注意:1、下位规划、同级控规不能作为规划依据 2、规划依据应注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 3、上层次规划须经法定程序批准 范例: 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编制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而制定的,对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及××××××市有关的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2)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 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讲解学习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14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承载力分析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和经济、土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分析环境承载力,能够提高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掌握环境与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持能力,确保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阈值内有控制的进行,促进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开发区的建设,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深度将不断加大,三者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 14.1环境资源承载力 14.1.1评价指标 环境承载力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然承载能力,还包括人工环境承载力,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和提高环境整体的承载能力,所以本次环评所指的承载力包括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多组合性,衡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难以包括人类活动的

全部,也不可能对具体指标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只能从各子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易量化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的自然、社会现状和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如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详见表14.1-1。 表14.1-1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完整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1、用地性质 2、用地地块划分 3、适建性、兼容性确定 4、各级道路红线位置、控制点、标高 5、市政设施配套情况,定位 6、与图则配套的地方规定。 7、每个地块内的建筑控制,包含一般经济指标、出入口位置、建筑限高(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规定等。 估计还有更多,随着逐步深入学习,将持续更新。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分区规划的内容、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针对各自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确保编制的控规能适用于规划局日常的规划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必须研究的就是控规的编制单元确定,如何能在能在管理中进行弹性调整。因为我国没有类似美国的开发权转让制度,而国土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土地节约原则及鼓励向空中要地的做法加剧了对控规的侵害,因此如何科学地公平公正的做好弹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对编制单元内的建筑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公建设施配套等做好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控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

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将控规纳入法定规划,城市和镇都必须编制控规,经依法批准的控规具有法定效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和出让均应该符合控规要求;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批准的控规既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也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控规既能控制市场开发行为,避免市场失效,也能控制行政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但是,控规理论自身还不够完善,编制水平各地差距较大,编制方式也不尽相同。《城乡规划法》要求控规全覆盖,实际操作中有一次全覆盖、分区分期编制、根据出让情况临时编制小地块控规等多种。一次性全覆盖统观全局、整体性好,各项配套设施能够全盘考虑,但也有研究不足、针对性不强、编制粗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缺点。根据项目情况编制小地块控规优缺点正好相反,针对性强但缺乏全局观念,三大设施难以配套到位。以上两种方法对大城市弊端尤为突出。分区分期编制控规综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既能纵观全局,也加强了各区域的针对性研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考虑控规的普适性,也考虑针对性,强调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编制控规较好的城市均采用分区分期编制方法,如北京市中心城共1088平方公里,划分成33个片区(平均约30平方公里)、300个街区(平均约3平方公里)、3万多个地块(3公顷左右)。各分区一次编制,逐步深化,分期审批,定期评估并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城市规划及建设上来。 就合肥市而言,控规编制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4年)以《城市规划法》实施为标志。《城市规划法》自1990年实施后,合肥市即启动了控规的编制工作。初期,主要结合道路改造和建设,编制道路两侧地区的控规,如马鞍山路地区控规等。中期,结合城市改造成片地区编制控规,如南七地区控规等。后期,即2000年以后,主要针对新区建设编制控规,如政务文化新区控规、望湖城地区控规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

说明 1、编制目的: 规范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便于规划管理。 2、编制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3、使用要求 规划区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按此标准试用,试行时间为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如有问题,与规划局总工室联系。 目录 第一章成果要求 (1)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及格式 (3) 一、总则 (3) 二、规模及用地布局 (3) 三、土地利用性质 (3) 四、土地开发强度 (5) 五、道路交通 (6) 六、市政设施 (8) 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12)

八、绿地系统 (13) 九、历史文化保护 (13) 十、城市设计......................................................... 14 十一、城市生态环境................................................ 14 十二、农民安臵 (14) 第三章AUTOCAD电子文件标准 (15) 一、AUTOCAD图层 (15) 二、图示符号 (19) 三、控制指标块形式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第一章成果要求 一、现状分析阶段 1、现状资料汇总及分析报告。 1.1除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外,还应调查以下内容:①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要求。②正在使用的规划和已办手续的用地红线及正在办理手续的用地项目。 1.2现状数据:应使用与文本规划值对应的表格内容进行整理。 1.3 用地评定成果中应有各类用地的数据统计。 1.4 已办手续未用及正在办理手续的项目应分项列表统计面积。 2、图纸(除位臵图外,均在1:2000地形图上制作) 2.1 区域位臵图 2.2 用地现状图

第十章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第十章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笫一节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特定的环境(如城市、水体等)的容量与该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位置(布局)、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所指的环境容量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总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 按照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到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的原则要求。 (1)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①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So2。 ②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③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④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⑤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按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①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cOD、氨氮、总氰化物、石油类等因子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 ②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 ⑨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的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对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 ④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⑤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二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第二节大气环境容量 一、大气容量的基本属性 在给定的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 (2)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3)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 (4)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 (5)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二、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 1.修正的A—P值法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文本和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1、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适用范围、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等内容) (1)规划背景、目标 简要说明规划编制的社会经济背景与规划目标,一般是就规划地区与周边环境的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与未来变动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空间环境面临重大调整,城市开发需求与规划管理应对等情况予以说明,突出在新形势下进行规划编制的必要性,明确规划的经济、社会、环境目标。 (2)规划依据、原则 简要说明与规划区相关联并编制生效使用的上级规划规划,各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政府文件和技术规定,这些都是规划内容条款制定必须或应当遵照参考的依据;规划原则是对规划内容编制具体行为在规划指导思想和重大问题价值取向上的明确和界定。 (3)规划的范围、概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自然地理边界;说明规划区区位条件,现状用地的地形地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对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4)文本、图则之间的关系、各自作用、适用范围、强制性内容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与图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实现规划控制的意图,单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文字性控制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图形化控制都不能达到理性的效果,所以,一般应当将两者结合使用。此外,文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些方面使用,也要说明,即说明文本的适用范围。同时,规划文本、图则的法律地位、强制性条款指标内容设置也要明确说明。 (5)主管单位、解释权 规划文本的技术性和概括性较强,所以需要明确规划实施过程中,由谁来对各种问题的协调进行处理和解释,明确规划实施主管单位和规划解释主体的权限。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在一定区域环境中的功能定位,确定规划期内的人口控制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提出规划发展目标,确定本规划区用地结构与功能布局,明确主要用地的分布、规模。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具体地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二)、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 (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四)、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五)、制订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该是功能相对完整或地域比较独立的区域,规模一般在1km2。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控制性详细规划至少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人口分布现状;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 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 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和地块划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分至小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划分可按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划分为区、片、块几级。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其划分的原则为: 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干扰; 2、严格遵守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求; 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权边界; 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 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 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方式和管理变化,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小块合并成大块或细分为小块)。 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新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面积控制在0.5-3公顷,旧城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后习题答案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 1、什么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和作用。 答:特征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开发导向。 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3、简述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答:产生背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产生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出现重大变革,由无偿无限期使用转向了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进入市场,土地的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大背景下。 发展历程(20余年)三个阶段----从形体设计走向形体示意,即通过“摆房子”的形式制定规划管理依据,以约束不合实际的高密度开发及见缝插针式的盲目发展;从形体示意到指标抽象;从指标抽象逐步走向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类似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类型的规划的介绍,试比较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它们的异同。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核心指标?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控制性 编号指标分类注解 1 用地性质规定性 2 用地面积规定性 3 建筑密度规定性 4 容积率规定性 5 建筑高度/层数规定性用于一般建筑/住宅建筑 6 绿地率规定性 7 公建配套项目规定性 8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定性用于沿道路的地块 9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规定性用于地块之间 10 社会停车场库规定性用于城市分区、片的社会停车 11 配套停车场库规定性用于住宅、公建、地块的配套停车 12 地块出入口方位、数量和允 许开口路段 规定性 13 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 市设计内容 引导性 主要用于重点地段、文物保护区、 历史街区、特色街道、城市公园以 及其他城市开敞空间周边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内容(新)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的内容(新)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 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 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 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7.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按《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地段各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规划地段各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规划地段各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 标。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 内容。 2006年6月1日建设部《关天落实新建住房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 165号]规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应对拟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指出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倾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倾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套型结构比例和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落实到新开工商品 住房项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详规划)定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详规划)定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规划要求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⑴ 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⑵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⑶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要求; ⑷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⑸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⑹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应当包括: ⑴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分图图则,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⑵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 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 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

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 技术指南 中国环境规划院 2003年9月

一、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间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污染源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陆对应关系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水域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排污控制城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排放去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数据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生活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村生活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田径流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径流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径流(固体废物)污染源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供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入河排污口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计算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规

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三)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环境容量与承载力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容量 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一般的环境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一条流量较大的河流被排入一定数量的污染物,由于河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进入河中的污染物浓度可迅速降低,保持在环境标准以下。这就是环境(河流)的自净作用使污染物稀释或转化为非污染物的过程。环境的自净作用越强,环境容量就越大。 一个特定环境的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本身的状况。如流量大的河流比流量小的河流环境容量大一些。污染物不同,环境对它的净化能力也不同。如同样数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排入河道,重金属容易在河底积累,有机污染物可很快被分解,河流所能容纳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数量不同,这表明环境容量因物而异。 研究环境容量对控制环境污染很有用处。由于环境有一定自净能力,经过严格测算,可允许一部分污染物稍加处理后排入环境,让环境将这些污染物消化掉。排放污染物时间、地点、方式要合适,排放的数量不得超过环境容量。因为环境容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超出它的限度,环境就会被污染。了解某一环境对各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重要,根据环境容量可以制订出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案,确定哪些污染物由环境去净化,哪些必须先进处理,以及处理到何种程度为宜。 环境承载力 指某一地域的生态-环境系统为维持自身良性循环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资源消耗的最大的可持续承载能力,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环境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生态学最早

控制性详规的内容

控制性详规的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和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规指标有以下八项: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其中,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化率五项是基本的核心内容。 控规- 控规概述 控规是指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 控规相关解释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相关内容摘录: 第四节详细规划 第四十一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

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四十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控规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直接影响城市形态的规划层面。城市道路的线型、地块性质的调整都会直接影响这一街区的形态。而往往通过技术手段或者是从技术层面上说的最佳方法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城市规划执法者改变,或者说是各种利益体相互博弈的过程中不得不让步。 控规修改主体: 立法上控规是城市人民政府审批,也就是说修改不要通过人大。规划局代表市政府履行职责,那么也就是说控规的修改只要通过规划局就可以。 控规- 调整控规 对拟建项目所处地块的“控制性规划指标”进行变动,称作调整控规,也叫控规调整、规划调整等,土地变性、改变土地用途等也属调整控规。 “控制性规划指标”最主要的几项是容积率、控高、密度、绿化率、用地性质等,凡对以上任何一项指标申请调整的,都属调整控规范畴。 现实中最多的修改规划申请是:增加面积,增加高度,提高容积率,改变用地性质,调整土地用途等。 调整控规的起因 历朝历代的城市,不论大小,都有城市总体规划,否则肯定会陷入混乱,不同的只是规划的深浅、粗细、合理与否的区别。 解放后北京经历了无数个版本的总体规划,每个版本对应当时的历史背景,都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历史发展太快了,每一次的国力变化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应的就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这是宏观层面的调整控规起因。 十年前北京的总体规划比较宏观,之后逐渐细化到了每个地块,目前北京五环内的每一寸土地都对应有规划指标,带来的好处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弊处是规定的越细,越有可能与用地单位的实际需求不一致,于是建设单位提出调整申请,这是微观层面的调整控规起因。 调整控规的审批原则 建设单位申请规划调整,绝对是一件高难度低成功率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口子不能开大,否则就乱了,城市总体规划很快就会变成废纸。所以原则是:可调可不调的一概不调,不得不调的慎重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