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R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AR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AR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AR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11718811.html,

AR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作者:曾笑梅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78期

2021年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计划(集锦2篇)

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计划(集锦2篇)给你一篇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计划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 ___、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必修1),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皆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

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基础、怎样进行设计、设计的实现——制作、设计的交流与。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 1、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高11班金额高12班学生分为6-8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究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究 摘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发展时间较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其次,探究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创新性方法。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创新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教学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学体制的不断变化都是朝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的,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不仅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上进行创新并提出了一些新兴学科。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这些新兴学科之一。通用技术是典型的素质教育学科,其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技术素养,培养规划能力。我们的通用技术课程就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但是新兴发展起来的课程必然存在一些弊端,教育领域并没有形成一种惯性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把握其重点,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且这门学科也没有形成其专业方向,这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我们所分析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意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弊

端。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并不是很乐观,以下几点是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具体的准则。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多半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与理科性的学科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教学中会用到许多学术性的语言,这就使得学生会感觉到课堂较为枯燥,但是新兴学科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高中课程繁重,多数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对这种课程并提不起兴趣。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创新能力,让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 第三,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学校并没有将这门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校一般安排通用技术的课时量是每周一节课程,学校将大量的课时量放在了其他重点课程上,这就使得通用技术这类课程的课时量压缩。以上三点就是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分析发现通用技术课程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 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通用技术教学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计划 (1)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计划 高中《技术与设计1》教学内容安排表 章节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教 具) 学习目标 第一章 走进技 术世界·技术的价值(1)1 讲授法、 任务驱动 法、演示 法 ppt课件、教 材、模具、 教具、多媒 体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 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章走进技 术世界·技术的价值(2)1 讲授法、 任务驱动 法、演示 法 ppt课件、教 材、模具、 教具、多媒 体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 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章走进技 术世界·技术的性质(1)1 讲授法、 任务驱动 法、演示 法 ppt课件、教 材、模具、 教具、多媒 体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 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 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 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第一章走进技 术世界·技术的性质(2)1 讲授法、 任务驱动 法、演示 法 ppt课件、教 材、模具、 教具、多媒 体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 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 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 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第一章走进技 术世界·技术的未来1 讲授法、 任务驱动 法、演示 法 ppt课件、教 材、模具、 教具、多媒 体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 理性态度。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自然地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2.5 学时:54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践(实验)学时:18 授课对象:生态学专业 授课语言:中文 开课院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网址:无 撰写人:徐启新 审定人:杨凯 一、课程简介(中文)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

规律的学科。本门课程是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本校生态学专业设置的特点,本门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各圈层的基本特性、形成、分布、分异的过程和规律;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自然环境野外调查分析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两部分。 课程简介(英文) Physical Geography is one of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ecological scienc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Physical Geography is study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atmosphere, hydrosphere, lithosphere, pedosphere, etc. ;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distribution,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and regularity for every spheres;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spheres; the basic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is course includ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eriments. 二、课程目标

《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及能力 掌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熟练掌握通用技术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2.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准确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凸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及技术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掌握通用技术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具有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技术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技术探究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环节。 4.通用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通用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评价的原则和基本的评价方法;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各种评价方式的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通用技术学科知识 1.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通用技术模块结构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3.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能对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4.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一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和应用。 5.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技术图样的能力;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掌握常用工具的技术特性并能熟练使用与维护;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并能根据具体设计方案进行选择;掌握技术试验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技能,掌握技术测试的一般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汇编七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篇1 忙碌的工作,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充实的、丰富多彩的: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更关键的是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优良方针;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初,本人有幸至黄山参加省级研修班,听娶学习了专家、优秀同仁的报告、讲座及同课异构,我认真领悟、借鉴、创新,不断将丰富的知识及经验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我还参加了今年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专业知识也丰富了不少,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熟练,稍有欠缺,这一

点给了我很大的警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实现自身价值,但总是想法多于实践,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我将铭记这次教训。 另外,我还利用有限的时间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汲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省评审组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明白存在的问题,既然是教学博客,不仅要与同行同事们交流,还要与学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于学生,还要运用到学生中去,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 1、探索适合本地的讲练教学法 皖北地区学生普遍起点低,基础差,高一学生仍然停留在“画图”、“翻纸牌”阶段,甚至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试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不具备,那么非零起点(粤教版)教材上所涉及的“活动”等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教学方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讲多练”,“边讲边练”。“边讲边练”可以完全满足“多讲多练”的全部要求,并且和“45分钟”不发生冲突——教师理论上可以“讲”组45分钟,学生也可以“练”够45分钟! 2、充分发挥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的优点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精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题目: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材从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技术试验的方法,阐述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范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试验是人们为了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所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检验的一种实践活动。技术试验在技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技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是为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和各种数据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保证,所以本节课在全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后学习这一节的。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了技术试验以后,学会一种技术探究的好方法,从而为第三单元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的学习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技术试验,会写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五、教学资源:纸张、钩码、支撑架等试验用品,赵州桥、九江长江大桥、悉尼港湾大桥等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自然地理(Synthesize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码: 12014006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 54 其中实践学时 学分数: 3 先修课:气象气候学、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 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地球概论等 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制定日期:2010年执笔人:陈永金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系的专业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球表层的性质、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表环境的形成、发育、演化过程等.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为建立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地关系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较大量的实例,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区域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伍光和等高教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者:刘南威等科学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作者:景贵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理论看地理学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学习方法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的技术课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先生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全面发展。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用技术是高中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意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面对该课程,学生毫无学习经验,也没有特殊的万能学习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完成学习任务呢? 谈学习方法之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技术?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或者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的任务是发明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那什么是通用技术呢?通用技术(简称GT)在高中课程当 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然而,高中学生因受高考压力,对该科不够重视,所以对如何学好通用技术显得漠不关心。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翻翻课本,看看图画,对课本的知识点抱着走马观花的态度。在课内不能保证积极的投入,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难以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解决通用技术课中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采

取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浅谈一下高中通用技术的学习方法。 一、立足于课本学习 课本是知识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课本的知识才可能融会贯通。如何进行通用技术的课本学习呢? 1、学会读目录和绪论。目录总揽全书的基本框架,了解课本的整体结构和内容。通过绪论可以知道课本的精神要领、思想和方法。 2、放眼全书,分清主次,抓住要点。课本中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了技术的概念、设计的基础、如何制作等等。在学习中加以区分。比如说关于技术的概念,或者是课本中的一些举例的故事都是在学习中应该了解的内容,像这部分没有实际可操作的概念我们只需要做到了解的深度就可以了。然而像《设计与技术1》课本中第六章第一节——“设计表现图”,这一节内容中机械制图与识读、三视图的画法、草图与画法、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机械加工图的识读、电路图的识读等内容设计的领域比较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然而确是作为技术课程的基本识读工具,是在以后的机械加工或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工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一个重点要学习的内容。又比如本书的第三章——“设计的一般过程”中举例提出了设计的一般步骤,对于今后的实践课程中有比较强的借鉴意义。总之,课本中涉及可操作性的内容都是重点,我们在学习过程一定要加以理解。 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28 学 分:8.0 适用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地质构造与地壳的演化,气候与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地理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阐明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及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规律,为学生今后开展自然地理学知识的教学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自然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并能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管理研究和应用中熟练地应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3.熟悉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环境。 3.问题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 题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9.参考答案 (1)①出汽孔;②锅;③重锤 (2)该高压锅的压力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其干扰因素为气压。 三、技术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5分) 10.参考答案 文字说明:1.支架的底板与背板用轴承相连,可折叠。 2.在地板前段,设置一块高20 mm的挡板,用于固定平板电脑。 3.支架地板靠后的地方,挖出一块小木片,由轴承相连,可折叠。 4.背板背面挖出四个凹槽,作为背板小木片的支撑槽,以此调节背板的倾斜度。 四、教学情境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5分) 11.参考答案 (1)优点: ①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对学生技术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习得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情况的关注。 ②教师具有以问引思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③教师指导学生以行促思,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2)不足: ①课堂教学评价未体现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②教师所设置的问题缺乏引导性。 ③教学活动的设置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教师未合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改进建议: ①增加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或指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学,巩固所学内容,或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思考,进行拓展延伸。 ②课堂提问应与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思”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③教学活动的设置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特点,要求或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操作,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主动作出反馈,主动进行总结。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

浅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 【摘要】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些通用技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实例,谈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材教学化处理 初次接触通用技术时顿感茫然,一系列的疑问在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通用技术到底学点什么?仅仅是媒体报道的“修马桶、换灯泡”那么简单吗?它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不一样?会考、高考将如何考察?带着这些疑问,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渐渐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其中有失败后的沮丧,更有成功时的喜悦。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深深体会到了“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在堂课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怎么处理教材才更能体现教学化呢? 一、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的背景及界定 在这一年多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其他老师的课,在处理教材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轻者会削弱某个知识点落实,重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必要讨论相关问题。对平时处理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一)没有深入研读教材的意识及习惯 不少教师认为通用技术教材浅显易懂,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去琢磨。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对教材把握得不深、不透、不全,甚至不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教材处理的,即在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为什么教”或者“教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活动设计上。这样的活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教材处理没有目标意识 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不把教学目标当回事,把教学目标当成一个“摆设”,照抄教学参考或参考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认知水平,完全凭自我理解或经验确定,教学目标的主体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三)教材处理的时候不能凸现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的时候平均着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枝枝蔓蔓缺少主线;教学板块不清晰,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师生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重点的现象。 (四)另外还表现为课件设计不能有效的服务于教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课件的设计已经成了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自己设计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课件在教学只是辅助作用,本末倒置。 以上四个问题是教材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处理后的教学内容不具有“教学化”的功能。因此,要想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教学化”的处理。那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如何界定?笔者认为应从两个层面来界定,一是教材处理,二是教学化。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指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增删和开发。所谓教学化,就是指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内容,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总之,教材的教学化处理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教材的处理使之形成可操作化、生活化、整体化、问题化、最优化的具体教学内容。那么,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怎么进行教材的教学化处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2-08T16:28:37.24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侯翠萍 [导读] 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高中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多数学生对网络及网络游戏的兴趣远大于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兴趣。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主体性;互动教学;创新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中虽然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进行完善更新,但实际上虽然很多高中学校响应教学改革,但是在信息教学的投入和方法上并没有进行很多改变,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此实现教学不断完善,克服教学阻碍,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更应把这门课上好。下面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谈几点课堂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虽然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程序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的在“画图”程序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 二、演示法。 演示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教学的演示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讲授计算机入门知识的时候用到。如在进行计算机操作姿势的教学,老师可以做示范,让学生直接感知。还有在进行键盘的指法、鼠标的操作教学用到此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授windows文件夹的创建的时候,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要创建文件夹的位置;②执行“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③输人文件夹的名称。老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从老师的示范操作中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适用这种教学方法,若学校配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使用上存在着优良的条件,学生对新生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加上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又很强,示范教学的效果也很明显。 三、比喻教学法。 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Windows xp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用一棵树的结构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要相似,其他方面则未必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就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Word时,教师可先出示自制的较好的一份小报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份小报在计算机中制作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再去讲解word的使用方法,学生都愿意学。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五、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资源,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课堂练习和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练习。因为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问题: (1)学生要明确上机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置上机内容,说明目的要求。学生要作好上机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充分利用上机时间。 (2)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需要加以选择。 (3)指导上机的方法。教师要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表,表上要印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学生要及时填写报告,教师要及时批改。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

楚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院、部)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2105104 课程中文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实验学时:4) 总学分:2.5学分 预修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部门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系统讲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与结构、土地评价与土地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教材建议:伍光和,蔡运龙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刘南威、郭有立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景贵和主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陈传康,伍光各,李昌文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33。 [4] 赵松乔等编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王建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蒙吉军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在各部门自然地理学基础上研究地球表层整体性特征及其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的科学。特别着重研究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机制、地球表层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地位、特点与任务,熟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深入认识和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相关工作和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综合自然地理学”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故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外,还要求通过相关的专题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应着重掌握地球表层系统、耗散结构、时空尺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土地、景观、土地分类、土地分等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和分级理论等基础理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土地类型划分和应用地域分异原理分析各大洲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2学时)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任务与特点,它是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一个总体介绍或概述。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在于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概念、范围、组成、特征。 (2)了解本学科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和特点(1学时)理解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掌握自然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