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雁塔景区详细介绍

大雁塔景区详细介绍

大雁塔景区详细介绍
大雁塔景区详细介绍

大雁塔北广场介绍

广场概况

大雁塔北广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区——曲江新区的北大门,它坐落在的地标性建筑大雁塔的脚下,也正是这座千年的古塔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唐代文化底蕴与佛教文化精髓。

作为一个极富唐风佛韵、现代科技以及地方特色的文化休闲聚集地,大雁塔北广场不仅为广大的中外游客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盛宴,同时也为、的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极大的品牌效应。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广场盛装开放以来,每日接待的游客数以万计,真正的成为了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胜地,被誉为是的“城市会客厅”。

大雁塔北广场由中央水景喷泉区、园林区、仿唐建筑以及东西步行街四部分组成。它东西长48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约252亩,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

在广场的北大门,立有两座简洁而又大气的石牌坊,其侧列有8根大唐文化列柱,方形的基座与圆形的柱身充分体现的儒家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在文化列柱的侧有2根9米高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位于广场北面最前端的,便是整个广场上唐文化的点睛之笔-----大唐盛世铜书卷,它长5.23米,宽4.32米,重达4吨。书卷上阴刻有盛唐时期“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文字介绍和白描画面,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书卷雕塑。

整个广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的喷泉水景表演区。它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前端的音乐水池,8级叠水池,以及最南端的瀑布水池构成。每个水池既可以分开进行独立的音乐喷泉表演,也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喷泉水型采用的也是我国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型,例如海鸥展翅,蝶恋花等等。每当喷泉表演时,各式水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广场最前端的一个高达60米的高压喷水柱,它直冲云霄,彰显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伟气势。白天的音乐喷泉好似银装素裹,而在夜晚,在3000多盏彩灯的照耀下,更显得美轮美奂。

广场两边的园林区,布局采用古长安“里坊”的九宫格局,园林区中还立有唐代八大精英人物的造型雕像,而雁塔题名等十件精美的水景雕塑小品,更是演绎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景平台是整个广场的最高点,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验到音乐喷泉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俯瞰整个北广场的全貌。如果说北广场的的城市会客厅,那么在观景平台上的大唐盛世浮雕便是这会客厅中的屏风,它通过15个小故事将大唐的繁华景象浓缩于这百米长卷之中,再现了大

唐的繁荣。

整个北广场由北向南望去,中央层层叠水,两侧绿林掩映,尽显唐朝依韵。商业建筑更是一派唐风,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感受到北广场的唐风唐韵,更能感受到大雁塔的雄浑气势!

中央水景喷泉区

音乐喷泉位于广场的中轴线,集声、光、水、色于一体,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110米;呈T字型,由百米瀑布水池、九级跌水池和前端音乐水池三部份组成。既可分区独立表演,也可整体表演,喷头达到2048个、水泵1360台、变频器1124台、彩灯3300余盏。

音乐喷泉设计有独立水形22种,这些水形都是我国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形。其变频方阵气势排山倒海,百米变频喷泉犹如云海茫茫;海鸥展翅、蝶恋花等各式水形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水柱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娇嫩、多姿。更有蔚然壮观的60米高喷水柱,直冲云霄,气势雄伟,显示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派。喷泉音乐采用高保真远射程专业音响系统,在欢快愉悦的乐曲中,通过直喷、水帘、水浪、摇摆、编网等数种水型,不断组合成数十种变幻莫测、绚丽多姿的水舞景观。

喷泉的音乐种类繁多,主要以世界名曲、中华民乐、乐器演奏、通俗歌曲为主。在重要的节日中,喷泉的音乐也会播放相应的歌曲来增加节日气氛。大雁塔北广场作为亚洲最大的矩阵音乐喷泉广场,还拥有与之相配的城市标志性的音乐”——《水幻大唐》。由著名作曲家炳元谱曲,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这组乐曲,长达28分钟,在宏大的交响乐中,融入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洞箫、古筝、竹笛的音律特色,唐风古韵扑面而来,演奏家们形象地将之誉为“西部大片”。交响组曲《水幻大唐》由6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雁塔鸣钟》、《水流梵音》、《霓裳艳影》《古道驼铃》《曲江芙蓉》、《水幻大唐》。6个乐章6种风格,极佳地切合了音乐喷泉“时而倩影摇曳,时而轻盈曼舞,时而欢跳雀跃,时而澎湃激昂”的水舞神姿。

北大门

广场上唐文化的点睛之笔是“大唐盛世铜书卷”。书卷长5.23米、宽4.32米、重约4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雕书卷。书卷上刻着唐代两个著名的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字诠释和白描画面,书卷的青铜材质和花岗岩基座的自然纹理相配和,让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翻开历史的书卷,“唐代”是其中最令我们华人引以为豪的异彩华章,“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无不记载了当时的繁荣,同时也映衬着现在的昌盛,当然,更预示着将来的富强。

广场佛文化之精华,闪烁在万佛灯塔。万佛灯塔选用紫红色砂岩建造,高9米,宽3米,

它采用敦煌莫高窟的手法在塔身上雕凿多组佛象,佛像丰满圆润,具有典型的唐代特点。

在万佛灯塔的两旁,分别立有3根大唐文化柱。它们高6米,直径1.6米,采用色泽均匀的红砂岩雕刻而成,柱体精细的唐代吉祥纹样等符号展现出唐风唐韵,柱体敦厚的方型基座和六重圆形柱顶,显示出中国天圆地方的儒家思想。

北广场有四座非常引人注目的石质牌坊。它们均用白麻石材贴面,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门样式,呈现出平衡、简洁、大气的特点,每一座牌坊都蕴涵着丰富的涵和象征意义。您看,牌坊上刻有麒麟和蝙蝠的图案。麒麟是瑞兽,寓意着好运,蝙蝠的“蝠”字与祝福的“福”字同音,因而成为幸福的象征。牌坊中间大匾额用颜真卿楷书大字,大气磅礴;两边上下联匾额题词用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字体,典雅生动。

北正门西牌坊的正面书有“慈恩祖庭”、“塔标高境”、“水流梵音”。

“慈恩祖庭”——即慈恩寺,为玄奘创立大乘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法相宗又称慈恩宗。

“塔标高境”、“水流梵音”,广场有新旧两处震撼人心的景观,一为原有的高耸入云的大雁塔,一为新建的九级法水大水面,在此以“高境”、“梵音”分别表明它们的特色。

北正门西牌坊的背面书有“法相宗脉”、“善归一揆”、“慧蕴三乘”。

“法相宗脉”和“慈恩祖庭”,形成呼应。“善归一揆”——万善同归的意思。“慧蕴三乘”——是佛教赞语,言万种智慧均蕴藏于大中小乘之中,在此提三乘而不独言大乘,以利于慈恩寺在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

北大门东牌坊正面书“曲江阊阖”、“终南在望”、“上林可览”。

“曲江阊阖”——曲江门户。“终南在望”、“上林可览”——指汉唐时,整个城南地区,特别是自曲江至岭北麓,皆为上林苑围,登大雁塔眺望终南晴翠,阴岭秀色尽收眼底,使人流连忘返。

北大门东牌坊的背面上书“凤城新里”、“四邻汉”、“八水帝都”。

“凤城新里”——唐代长安城又称凤城。凤在中国文化意指吉祥之物。这里指的是,曲江将成为城市中现代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新城区。“四邻汉”、“八水帝都”——出自唐诗“四邻汉地八水帝王都”,意指唐城与汉帝国的空间关系和八水绕长安的山水环境、形胜特点。

西辅门牌坊正面书“五陵佳氲”、“丝路遥接”、“渭水环萦”。

“五陵佳氲”——五陵指塬上的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五陵”也是渭北台塬西汉皇家陵寝之地和贵族集居城邑的代名词,古人认为这里是关中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氲”为祥气,在此寓意西边的风水宝地与此地有吉祥气场关系。“丝路遥接”——丝路即丝绸之路。

古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的意思是,显示汉唐长安城在世界及区域性古文化中的地位。“渭水环萦”——渭水西来,其众多支流环绕长安,即是说地理环境,也是彰显古长安的母亲河及美丽的水体景致。

东辅门牌坊正面书“青龙瑞气”、“御苑芙蓉”、“冈塬碧树”。

“青龙瑞气”——一是为青龙方位,二是对应乐游塬上的青龙寺。“御苑芙蓉”——指东南方向的芙蓉园是皇家御苑。“冈塬碧树”——冈塬在此泛指的诸多名塬,如乐游塬、白鹿塬、鸿固塬等。

园林区

(一)地景浮雕

广场地面上共铺有地景浮雕10组,每组四块,共40块,每块长、宽均为3.94米,其中,唐代花纹、藻井地景浮雕24块,书法地景浮雕16块。不同绞样的花岗岩浮雕,对称地排列在北广场中央喷泉水池的两侧,是既相对独立又与整体环境统一的环境艺术景观亮点。

地景浮雕的书法容选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怀素、柳公权、欧阳询、欧阳通、颜真卿和旭等名家的作品;地景浮雕的唐代花纹采用唐草纹、宝相花和陵阳公样等三种典型的唐式纹样。地景浮雕的图案组织结构严谨,形象富贵华丽,色泽明朗,富有洒脱俊逸的神韵。

(二)水景雕塑区

北广场的水景雕塑共有10处,选用锻钢、锻铜和花岗岩建造。这些雕塑是以最具有中国美术特色的“诗书画印”为主题,采用现代抽象派的手法,结合大唐文化意蕴的创意,与律动的中央水景遥相呼应,灵动自然,意趣悠远。

1、“疑是银河落九天”:高2米,由半圆和条形锻铜组成的雕塑,取意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象征奔腾的瀑布直泻而下,银色的思绪突破局限,充斥了天地无限空间,喷薄到此激情演绎,表达了曲江人的万丈豪情。

2、“黄河水”:取意诗仙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表现黄河之水汹涌奔腾的气势。三道水柱分别高2米、1.8米和1.4米,水柱上雕刻有狂草书法,粗犷奔放,遥远神秘。

3、“飞虹”:她以印章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表现出飞虹这一抽象的主题。整个雕塑由1.8米和1.65米的两个半拱型的雕塑组构成,取万里长空飞虹之神韵。雨过天晴,天空中横跨着一道彩色绚烂的彩虹,色彩斑斓闪烁着瑰丽的光芒。广场上的建设者正是为了把这瞬间的美丽凝结为永恒便设计了这道飞虹。

4、“佛珠”:u形的佛柱穿过银白色的佛珠,佛珠玲珑剔透,镂空蚀雕着灵秀飘逸的唐书法作品。其造型、图案、线条、文字诉说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佛教圣地大雁塔遥摇呼应,传承佛教文明。

5 “印石”:印石由花岗岩和砂铜板构造而成的印石,高2.1米,造型嶙峋,风骨铮然,阴刻有唐书法。印石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萌芽于汉时代,形成于唐宋之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它犹如一多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千年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寻找生活情趣、追求艺术和寄托精神。

6、“雁塔题名”:雕塑高1.9米,花岗岩及不锈钢构造,上有磅礴大气的唐代书法,表现出盛唐时期及第进士登塔题诗的上古浪漫和青春神采。宁静秀美、伟岸挺拔的造型传达出盛唐以意气功业为美的社会风尚,纯净质朴的色彩和流畅顺滑的线条使坚韧顽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获得自然的释放。

雁塔题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相传在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吕新科及第,意气风发登雁塔,挥毫提名于塔壁,以作留念。后来,文人竞相效仿,相沿成习。唐代士子考取进士之后,都要登上大雁塔赋诗,并将、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提名于雁塔壁上,日后升为卿相的还要用红笔改写。“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曾登上雁塔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

7、“诗乐”:两个相背而立、编钟形状的锻铜雕塑名为诗乐,高分别是1.8米和1.65米,清晰地营造出变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典型中国写意空间,诠释了生活的多姿多彩,诗意生活。美好的音乐绕梁不绝,这应该就是诗乐对各位的美好祝愿。祝愿各位,能够抓住打开美好生活的钥匙,去体味、去享受、去沉醉……

8、“人和”:我们看到的这个雕塑是两个半圆相对而立的锻铜造型,高分别为1.9米和1.65米。这座雕塑着力体现的是中国儒家的“人和”思想,以抽象的语言表达了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信仰、言行和礼仪之中,“天时、地利、人和”也早已成为中国人审时度势的重要标准。古人常用天时地利人和为卜卦的基本规则,也被人称为吉祥和好运的象征。人以和为贵——这便体现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和谐,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整座雕塑表现出艺术的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以形态、线条的完美结合含蓄的表明了精气神的中国化立场。

9、“日月同辉”:该雕塑是由两个直径1.5M和1.2M切面均刻有唐代书法的半球形构成,代表了太阳和月亮,象征着日月同辉,同时在两个半球型的表面贴上刻有唐代书法的锻铜沙钢

板。造型构件与周围的景观隔离,形成了另外的视觉领域。日无月,则无法永照人间;月无日,则无法光泽,只有日月相生,才能同辉同荣。当宇宙天体如此逼近我们眼底的时候,感受只有两个字:皆空。一切小我皆空,一切世俗烦恼皆空。

10 、“雁塔晨钟”:雁塔晨钟用花岗岩和锻铜建造,高1.5米,你看他的造型是一枚古朴厚重的方型印章,上面书有雁塔晨钟四个大字。雁塔晨钟是长安八景之一,描写的是小雁塔的景色,不过,敲钟报时是寺庙里每天的定规,所以,今天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里同样会响起悠扬的钟声,清脆悠远的钟声响彻古都,催醒了千年前的大唐子民迎接,引来了千年后的市民晨练舞蹈。

(三)唐诗园林区

唐诗园林区是以唐代文人及著名诗句为意境,衬以绿色植物,把诗、风景、人生和社会融为一体,构建出唐诗园林区的独特韵致,充分展现了北广场的多元文化元素。在唐诗园林区中还树有唐代某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精英人物,他们是大唐的脊梁,撑起了大唐的辉煌与灿烂。这八个精英人物,或立、或卧、或仰天长啸、或俯首沉思等待我们的解读。

1、“茶圣”陆羽:他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发展者和传播者。他的著作《茶经》,对茶叶的起源、生产、加工、品饮以及一般的饮茶习俗进行归纳总结,使茶学发展成一门学问,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一种文化。

2、“药王”思邈:他出生于耀县,是地地道道的人,“药王”是百姓送给思邈的尊称。思邈出生在一个富足家庭,但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家里把钱都拿出来给其治病,思邈深感穷人无钱看病和自身情况,立志从医,他用了10年时间详读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医。思邈对医药学的重大建树:一是首创了“复方”。即采用多种药物配合的复合药方,极大的推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二是根据妇女、儿童的生理特点,最早提出设置独立妇科和小儿科,使中医走上了分科发展的科学轨道。思邈集一生悬壶济世之功,写成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不朽医学巨著,被誉为“医学圣典”、“人类的至宝”。

3、“怀素”:怀素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十岁出家为僧,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因不守佛戒,好酒如命,故世人有“颠醉素”之说。怀素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穷没钱买纸,他便在后院种了一万多珠芭蕉树,采蕉叶练字,以木板为纸,勤学苦练磨秃了无数个笔头,板穿叶尽,秃笔掩埋成冢。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独树一帜。

4、“僧一行”:僧一行的俗名叫遂,今乐县人,唐代开国元勋公瑾(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后代,是唐代著名高僧和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自幼天资聪明,博览群书,尤其对历象、

大雁塔的英文介绍

As the symbol of the old-line Xian, Big Wild Goose Pagoda is a well-preserved ancient building and a holy place for Buddhists. 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uburb of Xian City, about 4 kilometers (2.49 miles) from the downtown of the city. Standing in the Da Ci'en Temple complex, it attracts numerous visitors for its fame in the Buddhist religion, its simple but appealing st yle of construction, and its new square in front of the temple. It is rated a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e as well as an AAAA Tourist Attraction. This attr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 Da Ci'en Temple, and the North Squar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Big Wild Goose Pagoda Originally built in 652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ao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t functioned to collect Buddhist materials that were taken from India by the hierarch Xuanzang. Xuanzang started off from Chang'an (the ancient Xian),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through deserts, finally arriving in India, the cradle of Buddhism. Enduring 17 years and traversing 100 countries, he obtained Buddha figures, 657 kinds of sutras, and several Buddha relics. Having gotten the permission of Emperor Gaozong (628-683), Xuanzang, as the first abbot of Da Ci'en Temple, supervised the building of a pagoda inside it. With the support of royalty, he asked 50 hierarchs into the temple to translate Sanskrit in sutras into Chinese, totaling 1,335 volumes, which heralded a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journey to India, he also wrote a book entitled 'Pilgrimage to the West' in the Tang Dynasty, to which scholar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First built to a height of 60 meters (197 feet) with five stories, it is now 64.5 meters (211.6 feet) high with an additional two stories. It was said that after that addition came the saying-'Saving a life exceeds building a seven-storied pagoda'. Externally it looks like a square cone, simple but grand and it is a masterpiece of Buddhist construction. Built of brick, its structure is very firm. Inside the pagoda, stairs twist up so that visitors can climb and overlook the panorama of Xian City from the arch-shaped doors on four sides of each storey. On the walls are engraved fine statues of Buddha by the renowned artist Yan Liben of the Tang Dynast y. Steles by noted calligraphers also grace the pagoda. As for the reason why it is called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re is a legend. According to ancient stories of Buddhists, there were two branches, for one of which eating meat was not a taboo. One day, they couldn't find meat to buy. Upon seeing a group of big wild geese flying by, a monk said to himself: 'Today we have no meat. I hope the merciful Bodhisattva will give us some.' At that very moment, the leading wild goose broke its wings and fell to the ground. All the monks were startled and believed that Bodhisattva showed his spirit to order them to be more pious. They established a pagoda where the wild goose fell and stopped eating meat. Hence it got the name 'Big Wild Goose Pagoda'. Da Ci'en Temple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精选范文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精选范文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塔,又名"慈恩寺塔"。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西安大雁塔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范文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中国的西北部,美丽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的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白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的西安的标志。 雁塔的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 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的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的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的七层青砖塔。塔高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

建筑艺术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的。过去,西安有过数次的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的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的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范文2 要看中国的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的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 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的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以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的国家5A级景区。

大慈恩寺大雁塔讲解词

大慈恩寺及大雁塔 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的道场,而大慈恩寺、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和尚如云、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吧? 然而在这个景区却没有《西游记》神话中“唐僧师父”,也找不到降妖除魔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但你会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要说玄奘何许人?我们说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一个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他又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在全国各地游学后,

他回顾佛教传入中国600年以来、佛经残缺不全,教义分歧,派别纷争的状况。玄奘在对佛经研习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公元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之前3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昼伏夜行,只身前往,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传奇故事。现在请大家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从小结发,情深意长,13岁即“嫔于太宗”,当时太宗李世民才17岁。太宗即位时,立其为皇后。文德皇后为人贤良正直,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她为了大唐社稷,力避裙带之嫌,她坚持不愿自己兄弟子侄担任朝廷要职。而对于魏征、房玄龄等忠勇良臣,却全力保谏爱护。皇后的申明大义,正直贤慧,成为大唐贞观盛世的良佐栋梁。在临终遗言时还强调“不可厚葬,俭薄送终”。如此贤淑开朗,确不愧为一位有胆识、有胸怀的女政治家。对文德皇后的去世,太宗十分悲恸,向近臣表白:“朕非不知天命而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

大雁塔调查报告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荐福寺)周边200m范围内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 调研报告提纲 摘要:该文通过对纲领性的国内外文件中有关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以及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从而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调研方向,并对发 达国家及国内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 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中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总结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最后,此次的调研结果将对今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提纲: 一:概述 二:西安城市规划的各种文献资料及法律法规 1:国内外基础文献资料 《威尼斯宪章》、《西安宣言》、《西安共识》等。 2:国内及西安本地法律法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等。 三:总结西安历史名城保护的概况 1:保护历程 2:保护成果 四: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演变及建设现状实地调研 1: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渊源 1.1 地理位置 1.2 建造之因 1.3 建筑特色 2:大雁塔、小雁塔的发展及周边环境的演变历程 3: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的建设现状 4: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未来的发展规划 5: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6:总结大雁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五:总结及感受 六:参考文献 杜鹏程2013301618 梁枭2013301629 刘敏2013301605篇二:调查报告 一、序言 最近关于“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词悄然成为大家的热议词,关于中国的行人的不文明行 为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我们开始反省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是 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在大家对全国城市这一问题热议的时候,我校希望得到我校所在地西安人民对于这一现象的 态度。此次调查主要是通过访问调查法街头拦截对西安市民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态度调 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性39份,女性41份,20 岁以下3人,20—30岁18人30—40岁17人,40岁以上12人学生13人,上班族50人, 自由职业者10人,退休人员7人。高中以下10人,高中或中专10人,大专40人,本科7 人,硕士及以上3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超过五成的西安市民认为周围安全出行意识只有一般

西安的大雁塔作文推荐

西安的大雁塔作文推荐 大雁塔我去过多次,但凡有亲友来访,我定会介绍他们到大雁塔走走。下面是XX帮大家整理的西安的大雁塔作文,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西安的大雁塔 前段时间放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参观了大雁塔,我高兴极了。 大雁塔美丽极了! 大雁塔共分七层,每层都装有四个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户。一层有个禅房,禅房里放有佛经、佛像,其中有如来佛像和观世音菩萨的佛像等。 大雁塔的门框上,有优美的线条雕刻着唐代建筑图案,美丽大方,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重要资料。大雁塔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爸爸对我说:“大雁塔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汗水,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我们现在要是不珍惜它,不保护它,怎能对的起我们祖先呢?” 顺着楼梯向上攀登,到了第七层,举目远眺,西安市市容尽收眼底。看,前端是西北最高的建筑物——电视塔,左端是规模宏大的小寨版。整个大雁塔气势雄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的佛像,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我仿佛看见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着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兄弟三人斩妖捉怪,

击退了妖怪们一次次的进攻,保护着师父最后终于取得了真经。 参观完大雁塔后,爸爸妈妈还告诉我西安还有许多像大雁塔的古建筑。我觉得我们陕西有那么多名胜古迹,真是了不起,作为陕西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二:西安的大雁塔人们都说:“大雁塔是座美丽的塔,是座伟大的塔,是座神秘的塔。”今年,我去了西安,看到了大雁塔,看她那美丽、伟大、神秘的样子,真是感慨万千。 说大雁塔美丽,因为在大雁塔的跟前,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当高雅、优美的音乐响起时,水面上就会突然冒出高大的泉水。随着音乐节奏高低的变化,喷泉也十分有规律地跟随着欢快起伏,活像一群孩子在欢乐地舞蹈。当夜色降临时,广场四周华灯彩照,喷泉水池中央碧波荡漾,繁星点点,迷人的风景把大雁塔装饰得无比美丽。 说大雁塔伟大,她不仅巍然屹立,高耸入云,虽经千年沧桑,仍然完好无损,而且还有唐朝高僧玄奘三藏法师西天取经的历史。要说唐三藏西天取经,由于唐僧取经的想法没有得到朝廷准许,所以完全是另辟蹊径,一路上也没有《西游记》中所说的高徒们相伴,全靠自己一人一马,历经千辛万苦才从印度取得真经和几颗舍利子回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保护经书,便修建了大雁塔来藏经,就像人们所说的藏经阁,唐僧在那里翻译佛经经典十余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识宗。像这样一座有着佛教精髓的古塔,是不是很伟大?

大雁塔景区详细介绍

大雁塔北广场介绍 广场概况 大雁塔北广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区——曲江新区的北大门,它坐落在的地标性建筑大雁塔的脚下,也正是这座千年的古塔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唐代文化底蕴与佛教文化精髓。 作为一个极富唐风佛韵、现代科技以及地方特色的文化休闲聚集地,大雁塔北广场不仅为广大的中外游客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盛宴,同时也为、的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极大的品牌效应。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广场盛装开放以来,每日接待的游客数以万计,真正的成为了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胜地,被誉为是的“城市会客厅”。 大雁塔北广场由中央水景喷泉区、园林区、仿唐建筑以及东西步行街四部分组成。它东西长48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约252亩,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 在广场的北大门,立有两座简洁而又大气的石牌坊,其侧列有8根大唐文化列柱,方形的基座与圆形的柱身充分体现的儒家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在文化列柱的侧有2根9米高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位于广场北面最前端的,便是整个广场上唐文化的点睛之笔-----大唐盛世铜书卷,它长5.23米,宽4.32米,重达4吨。书卷上阴刻有盛唐时期“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文字介绍和白描画面,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书卷雕塑。 整个广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的喷泉水景表演区。它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前端的音乐水池,8级叠水池,以及最南端的瀑布水池构成。每个水池既可以分开进行独立的音乐喷泉表演,也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喷泉水型采用的也是我国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型,例如海鸥展翅,蝶恋花等等。每当喷泉表演时,各式水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广场最前端的一个高达60米的高压喷水柱,它直冲云霄,彰显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伟气势。白天的音乐喷泉好似银装素裹,而在夜晚,在3000多盏彩灯的照耀下,更显得美轮美奂。 广场两边的园林区,布局采用古长安“里坊”的九宫格局,园林区中还立有唐代八大精英人物的造型雕像,而雁塔题名等十件精美的水景雕塑小品,更是演绎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景平台是整个广场的最高点,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验到音乐喷泉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俯瞰整个北广场的全貌。如果说北广场的的城市会客厅,那么在观景平台上的大唐盛世浮雕便是这会客厅中的屏风,它通过15个小故事将大唐的繁华景象浓缩于这百米长卷之中,再现了大

大雁塔导游词200字

大雁塔导游词200字 【篇一:大雁塔导游词】 大雁塔导游词(供同学们参考)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 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 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 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 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 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 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 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 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 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 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 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 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 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 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 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 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 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 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介绍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介绍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介绍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大雁塔,那么你们应该对大雁塔不是很了解吧,那么我就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巩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巧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屡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

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构造。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宏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习题名,谓之雁塔习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埋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巧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宏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雁塔导游词_西安大雁塔导游词5篇

大雁塔导游词_西安大雁塔导游词5篇 大雁塔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着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着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着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雁塔导游词(二) “要看中国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五千年,请到西安”,看

大雁塔北广场解析

大雁塔北广场解析 大雁塔北广场雕塑群调研报告大雁塔北广场雕塑群调研报告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大雁塔脚下,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定大雁塔为南北中心轴。前广场设有山门及柱塔作为雁塔北路与广场轴线之转接点。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南北高差9米,分级9 级,由南向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广场整体设计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为主轴,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构成。北广场有四座石质牌坊,它们既是广场景观的标引物,又是北广场的招牌和景观。四座牌坊均用白麻石材贴面,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门样式,呈现出平衡、稳定、简洁、大气的特点。牌坊题辞用唐人崇尚的字体书写,中间大匾额用颜真卿楷书大字,大气磅礴;两边上下联匾额题词用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字体,典雅生动。"大唐盛世"带来了各行各业的空前繁荣和进步,此雕塑特意从诗歌、书法、茶道、医药等领域中选定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茶圣"陆羽、"诗佛"王维、"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书法家"怀素、 "天文学家"僧一行、"药王"孙思邈八个精英人物,以逼真写实的雕塑手法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整个广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东、西步行街分别位于大慈恩寺东西两侧,通过“百姓祝寿” “皮影大戏” “悬壶济世” “街头胡乐” “角力、、、、争雄”等一系列雕塑小品,把唐朝百姓的市井生活描绘的活灵活现,这些雕塑小品人物细腻逼真,反映出唐朝民众真实的生活场景,体现了盛唐时代社会的繁荣、富强。步行街两旁有很多特色小店与摊点,出售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雁塔西苑位于北广场西侧,突出园林特色,修整森林树木,铺设石板布道,置放民俗风情浓郁的雕塑小品,整体景观与

西安大雁塔英文介绍及西安小吃英文翻译

大雁塔英文介绍 As the symbol of the old-line Xian, Big Wild Goose Pagoda is a well-preserved ancient building and a holy place for Buddhists. 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uburb of Xian City, about 4 kilometers (2.49 miles) from the downtown of the city. Standing in the Da Ci'en Temple complex, it attracts numerous visitors for its fame in the Buddhist religion, its simple but appealing style of construction, and its new square in front of the temple. It is rated a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e as well as an AAAA Tourist Attraction.This attr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 Da Ci'en Temple, and the North Squar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Big Wild Goose PagodaOriginally built in 652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ao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t functioned to collect Buddhist materials that were taken from India by the hierarch Xuanzang.Xuanzang started off from Chang'an (the ancient Xian),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through deserts, finally arriving in India, the cradle of Buddhism. Enduring 17 years and traversing 100 countries, he obtained Buddha figures, 657 kinds of sutras, and several Buddha relics. Having gotten the permission of Emperor Gaozong (628-683), Xuanzang, as the first abbot of Da Ci'en Temple, supervised the building of a pagoda inside it. With the support of royalty, he asked 50 hierarchs into the temple to translate Sanskrit in sutras into

大雁塔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大雁塔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大雁塔调研报告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荐福寺)周边200m范围内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 调研报告提纲 摘要:该文通过对纲领性的国内外文件中有关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从而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调研方向,并对发达国家及国内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中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总结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此次的调研结果将对今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提纲: 一:概述 二:西安城市规划的各种文献资料及法律法规 1:国内外基础文献资料

《威尼斯宪章》、《西安宣言》、《西安共识》等。 2:国内及西安本地法律法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等。 三:总结西安历史名城保护的概况 1:保护历程 2:保护成果 四: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演变及建设现状实地调研1: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渊源 1.1地理位置 1.2建造之因 1.3建筑特色 2:大雁塔、小雁塔的发展及周边环境的演变历程 3: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的建设现状 4: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未来的发展规划 5: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6:总结大雁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五:总结及感受 六:参考文献 杜鹏程20XX301618 梁枭20XX301629 刘敏20XX301605 篇二: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 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能力也为了开拓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视野和提升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古代、现代的建筑思想,充实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城市,感知建筑,加深对大都市、小城镇、古建和现代建筑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认知体系,扩大知识面。 西安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都。从建筑方面看,雄伟古老的城市建筑风格,培养了西安浑厚的城市性格,“雄浑、厚重”可以提炼为“西安城市精神”在西安我们了解他的建筑风格,西安的大规划是“新旧分制”。旧城区和重要文物古迹周围,建筑风格要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建筑的色彩以灰颜色为基调;新城区的建筑风格要开朗,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但要体现地域特色,外立面色彩风格很难统一,建筑设计创作可以“百花齐放”。我们对西安的一些历史古迹、现代园林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考察前我们对将要考察的城市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对西安市部分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主要的地点有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

导游词介绍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2e10518717.html,)/其他范文/导游词 介绍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西安大雁塔导游词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介绍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大雁塔,那么你们应该对大雁塔不是很了解吧,那么我就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

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

西安主要有10个旅游景点

西安主要有10个旅游景点 , 见图1和图2. (下面的数字1-10依次对应图中景点的 编号) 图1 1

图2 2

(1)7个景点(图3) 在西安市中心: 2 - 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我一天,还你万年”。这里馆藏文物多达37 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 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精华,是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交通 乘坐5、24、27、游8路等公交车在“翠华路(陕西历史博物馆)”站下车即到 门票 免费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发完为止。散客(凭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珍宝馆费用20元/每人;唐代壁画珍品馆150元/人。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开馆期间,上午发票截止到午休时间,下午13:00以后继续发票; 冬季(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9:00-17:30(16:00停止发票),夏季(3月16日-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发票); 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3

? 3 - 大雁塔北广场 (推荐晚上去看音乐喷泉)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 交通 乘坐21路、521路等多趟公交车前往,到大雁塔站下车 门票 免费,音乐喷泉(免费) 钟鼓楼夜景(不上楼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音乐喷泉表演时间:周一-周五:12:00、21:00(周二喷泉水舞设备例行检修,白天停开); 周六-周日:12:00、14:00、16:00、18:00、21:00; 冬季(11月-次年1月)喷泉表演晚间为20:30 ? 6 - 大雁塔的南广场 大雁塔的南广场最有名的标志是玄奘的雕像,广场很宽敞,人也很多,是绝佳的大雁塔拍摄点 ?7 -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唐代永徽三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登上塔顶,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在塔上还可看到音乐喷泉的全貌。 交通 乘坐公交5、19、21、22、27、41路等在“大雁塔”站下车即到。乘出租车从火车站出发,一般15元左右到达。 4

大雁塔案例分析

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acien Temple and the Dayan Pagoda ○1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造的,并迎请了自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法师总理事务。当年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寺内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共十三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占地面积三百六十余亩,为城南晋昌坊的一半, ○2玄奘,姓陈名袆,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卒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游学取经,共历时十七年,行程十万里,经一百一十个国家。他把中国的文化传到印度等国,又从印度带回六百五十七部梵文经典,在大慈恩寺辛勤翻译佛经十一年,并创立了佛教的一大支派---慈恩宗。 ○3玄奘为保存印度取回的经典,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主持修建

了大雁塔,初建时为五层,砖表土心,后因塔身逐渐颓废,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改建为七层,塔高64.5米,塔体为方锥形,仿木结构,是楼阁式佛塔的优秀典型。 The Dacien Temple was built in 648AD to honor the empress Wende by the Tang crown prince Li Zhi. The temple with 13 yards and 1897 magnificent rooms was broad in scale. It occupied an area of more than 24 hectares. There were 300 monks and priests lived in the temple. It was the most famous temple in Chang’an Cit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 Buddhist and pilgrim Xuan Zang who studied Buddhism in India was welcomed to preside over the temple affairs in 652 AD. Xuan Zang arranged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Dayan Pagoda to preserve the hundreds of volume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which he had brought back The original pagoda was constructed with five storeys in India style. It was rebuilt to seven storeys in 701 AD—704 AD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ress Wu Zetian. ○4五代长兴年间和明万历年间又加修葺保留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千年古塔,曾多次修葺。一九六一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已成为驰名中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