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人类在产生之初主要是依靠天然洞穴作为防风御寒的栖息之所,秦以降乡村住所形制主要是土木结构的建筑物,民国时期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开始出现。新成立后30年乡村居住形式变化不大,其形式大致为草房、瓦房、石板房、平顶房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变:房屋由草木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农民在市郊购房、城镇建房的数量日渐增多;一些富村或乡镇对一些弱村穷村进行兼并;室内家具由传统式向新式、组合式发展;一场不甚起眼但又与居住形式密切相关的“厕所革命”在广大乡村悄然兴起。当前乡村族居方式变迁中存在的主要是:乡村住房、市郊私房买卖、村庄兼并、农村房屋建筑、乡村聚居环境等均须实行规范化。

“安居乐业”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地穴———草屋———砖瓦房———钢筋水泥楼,居住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创造历程,一部人类的居住史正是凝聚在了这不同的建筑之中。本文仅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居住方式的演进作一粗浅探讨。

一、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乡村居住形式的渐变

人类在产生之初主要是依靠天然洞穴作为防风御寒的栖息之所,至春秋战国,社会下层庶民的居住状况略有改善,简陋的草舍茅屋乃是常见的存身之处。秦以降,在华夏人即后来的汉族人生活的传统农业区,住所形制主要是土木结构的建筑物。到晚清、民国时期,在广大乡村主要保留传统的土木结构立体院落式低层建筑的同时。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开始出现,这是中国乡村居住史上的一场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乡村农民住的大凡仍是旧房老屋,居住条件无甚改变。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的开始好转,改善居住条件被村民提到了议事日程,有不少农户开始了翻建新居。但总的来看,直至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乡村居住形式变化不大。

据对河南省典型农村的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乡村房屋居住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草房。这是对最古老建筑形式的承袭。草房一般是土墙草顶,为使其牢固结实,墙基一般在山区用石头砌成,平原地区则用砖砌而成。墙基一般离地面二三尺高,用砖往往是五层、九层、十一层。还有条件好一些的村庄,不仅墙基用砖,四个角也用砖砌成砖柱,一直垒到屋檐,老百姓称其为“砖垛子”。同时门窗的边沿也用砖砌,叫做“镶门镶窗”。草房的房盖结构,一般是在柱上架梁,梁上架檩,檩上架椽,椽上铺笆。笆有多种,豫东、豫南一带多用秫秸编织,豫北林州山区则用荆条编笆,另外也有用苇子、棉花柴、谷草等编织而成。这种草房是中原地区农村人家的主要住房,约占60%以上。

2瓦房。因其房顶用瓦盖成而得名。瓦房的地基亦用砖或石头砌成,墙壁次者用土坯垒就,稍好者采用双层,即里边是土坯,外面用砖砌,俗称“里生外熟”,最好者是全部用砖砌成,民间称之谓“混砖到顶”。墙壁之上是房架,其基本组成亦是梁上架檩,檩上架椽,椽上铺笆。而有钱人家的大瓦房,一般不是用笆。而是用专门烧制的方形薄片砖,俗称巴砖。也有用木板代替笆的,叫苫板。至20世纪70年代,这种瓦房在河南农村大约发展到30%以上。

3楼房。这是与今天现代化楼房具有很大差别的传统式楼房,一般为两层。一种楼房是带开放式走廊(也可叫晾台)的楼房,高大明亮,这种楼房是大户富有人家才有;一种是民间的楼房,其高度约高出一般房屋13,是封闭式的,不设明走廊,从外部看,只比一般房屋上面多几个小窗户,门开在里边,建筑上采用低梁高弧柱或高梁低弧柱两种。在两道梁之间平放三四根檩木,上棚以木板,俗称木板楼。楼房由于较一般房屋高,所以均是砖瓦结构,不过也有以草覆顶的,群众呼其为草楼。据调查,在河南农村这种楼房为数不多,1978年时仅占10%左右。

4.石板房。这是用石头充当瓦盖顶的一种房屋建筑。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因为这些地方土是金贵的,石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河南林州(原林县)地区,男子几乎人人都是石匠,他们选好片层岩石,往岩纹四周打进钢钎,插入铁棍,于是便撬起了一块一丈长、

三尺宽、一寸厚的石板。盖房时,将石板吊上屋顶,最后在脊上和石板块之间的衔接处平放上小石板,一座石板房便告完成。这种石板因溜水快,不会存水,梁、檩、椽子等木质不会因潮湿而腐烂,所以坚固耐用,一般都可住两百来年。在著名的石板岩乡,村庄绝大部分是由石板房组成,清一色的石砌房子掩映在绿树丛中,真堪称是河南民居中的一绝。

5平顶房。这种房屋是顶不起脊,不成坡,呈平面形,其余部位则与起脊房大致相同。平顶房的顶不是用瓦,而是用石头、细黄土和煤炉灰细渣按一定比例掺和的三合土。这种房屋的房顶亦是农户晒晾粮食衣物等、逢夏避暑乘凉的好场所。在豫北的安阳、濮阳一带,平顶房是农村居住的主要形式,这不仅是因为该地区与华北平原的河北省相接,其民居建筑受其较深,更是这一带雨量较少、气候较干燥的地理特点所致。根据中国农村家庭调查组对14省(市)的调查资料[1],1978年我国农村住房样式情况如表1:

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的巨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农民居住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房屋由草土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发展,由低矮阴暗的平房向高大明亮的楼房发展。

据在河南的典型农村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居住形式的平顶房出现了突破性革命,墙体混砖到顶,顶部钢筋水泥预制板取代了檩、椽、笆和三合土,房前檐设有走廊,宽三四尺,亦用钢筋水泥预制板的立柱支撑。这种新式平顶房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有向两层发展的趋势。房屋内部从墙到顶用“888”等新式涂料粉刷。地面用水泥漫过或用地板瓷砖铺就,外部除用水泥勾砖缝外,有不少人家还用各种颜色瓷片镶贴门窗,形成华美的外观。尤其是头门、堂屋门的门楣上边,用瓷砖镶上带有花卉松鹤等吉祥图案的匾额,更给房屋增添了温馨亲切的气氛。

实际上,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短短几年间,农村住房形式就发生了可观的变化,这里不妨再看一下中国农村家庭调查组对14省(市)的1986年农村住房样式汇总统计[1](P ,117)(见表2):

近些年来这种钢筋水泥结构楼房逐渐取代砖木结构平房的变迁过程,不仅意味着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居住空间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屋内的空间布置更趋向合理化和专门化,大有向城市现代化公寓或别墅发展的趋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78年为8.1平方米,1997年为22.5平方米。时至2000年,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就达到15平方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阶段的生活要求。“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这句话正是农民居住形式变化的生动写照。

2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

据对鄂西州利川市28个典型村的调查资料:其总人口由1949年的14966人发展到1999年的39348人,增加了1.6倍。由于人口的增长,居民点也由1258个增加到3115个,增加了1.5倍。如元宝乡小塘村,人口由解放初的700人增加到1999年的1797人,居民点由60个发展到152个;平镇乡桂花村由210人增加到512人,居民点由9个发展到74个。同时,从利川市的家庭结构来看,核心家庭中四口之家占2192%,五口之家占22.22%,六口之家占14.38%,七口之家占6.86%,八口之家占3.4%.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无疑使村民居住日益分散,单家独院的数量日益增多。[2]

3农民在市郊购房、城镇建房的数量日渐增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商的需要,加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全国各地均有部分农民在城镇建房定居。以上海市郊奉贤县为例,据统计,至1996年底,该县登记在册的外流人员28554人,购买农村私房的有609户,暂居人口1786人,占全县外来流动人口的67%,其中购买农民两层楼的518户、平房91户,总建筑面积84609平方米,房价824.5万元。这些外来购房户中,来自浙江的366户,安徽的126户,江苏的89户,还有的来自四川、江西、山东、河南、宁夏、吉林等地。其中从事务农的656人,务工的358人,经商的55人,种、养殖业的53人,服务业的35人,其他629人。关于购房时间,1990年前外来人员购买农村私房的只有5户,1996年达到609户,年增幅60%以上。关于分布情况,涉及奉贤县21镇200多个行政村,其中江海、庄行、青村三镇就有344户,占全县购房数的56%.[3]

4一些富村或乡镇企业对一些弱村或穷村进行兼并。村庄兼并现象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山东省,正从我国东部发达的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这种现象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富村和强企业不满足自己的发展空间,有继续扩张和膨胀的需要;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对资源流动与重组提出的新需求;三是村与村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及政府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等等。

概括山东省的村庄兼并形式主要为:一是扩张式兼并,即主要是指一些经济强村或企业出于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需要而兼并弱村、穷村。如龙口市的经济强村前宋村,从1994年10月开始,先后对与之相邻的西马村、达沟村、后隋村3个弱村、穷村进行了兼并。二

是扶贫式兼并,即主要是指有组织地将一些地处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脱贫致富无望的弱村、小村合并到城市郊区或本乡镇的富村、大村,整村或部分人口迁户转移。如博山区山头镇河北北村是一个城郊乡镇发达的富裕村,1994年7月,经区委、区政府的协调,兼并了距该村50公里的山区穷村———李家乡的东白石村,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30多套新房,使东白石村的33户人家、近百口人一次性全部搬迁下来,并入河北北村。截止到2000年初,与博山地区条件类似的淄川区已利用这种扶贫式兼并将3万多山区人口转移到城区近郊。三是联合式兼并,这是一种渐进性的村庄兼并形式。主要是在村与村之间原有社区组织和管理体制暂时不变的条件下,在经济发展和村落建设上采取合同契约或其他方式进行合作,使人口逐渐向中心村或企业驻地集中,使自然村走向萎缩。如莱州市神堂镇丁家村,靠发展乡镇企业致富,成立了宏祥集团公司,为进一步扩张发展,他们与邻近的贾家村等15个村联合,使人口和土地逐渐集中,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到1995年,丁家村人口已由过去的600余人发展到3500多人,人均收入达到4600元,产值完成8.8亿元,建成了3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排行榜

第二十名厦门 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岛、岩、寺、花、木礁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 由于生态环境好吸引了大量白鹭来此栖息,又被称做“鹭岛”。,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厦门的城市环境也非常整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第十九名青岛 青岛这座满城啤酒飘香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成群的海鸥,大片经典的欧式老建筑是这里最独特的风景。提起青岛人们就会想到这里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和举世闻名的避暑胜地。 青岛气候温和,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度。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空气特别湿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不同的海味。

第十八名秦皇岛 秦皇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这里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蓝天与绿地相映、碧海与金沙成趣,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 连续几年大规模绿化美化工程,使这座秀丽的港口城市尽染绿色生机盎然,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也让它成了400多种鸟类的乐园,北戴河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观鸟胜地之一。 第十七名丽江 丽江没有严寒酷暑,只有温凉更迭,这里的纳西文明、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的人前来,它是中国游客重游率最高的城市,客栈文化堪称全国之最,来了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发发呆、喝喝茶、晒晒太阳,都是一种享受。

昆明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美誉,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这里的鲜花即使是冬天都开得娇艳,滇池和翠湖每年都有越冬的海鸥如约而来。 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同时物价相对较低,能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它还享有相当大的优势,简直是一块生活的乐土。 第十五名嘉兴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衍延2600多年的古朴与舒缓成为历史赋予嘉兴的独特个性。 这里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没有大幅度的温差。有众多的河流和星星点点的湖泊,极其丰富的水产品,而且嘉兴物价稳定,治安也特别好。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温总理说:“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

2018初中英语写作之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区别

2018初中英语写作之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区别 Many years ago, before Chinagot developed, people dreamed to live in the city, because the life in city was colorful, everyone was chasing for the prosperity, the attracting thing for the city life lies in that people will find the chance to get succeed. Now,Chinahas been developing, the citizens start to chase the country life, they like the quiet environment, the air is much fresh. City life and country life, which is better? City life is convenient, people can buy what they want, while the country life is quiet and peaceful, I think the old prefer the country life, the young prefer the city life. People in different stage will chase for different life,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很多年前,在中国发展以前,人们梦想着过上城市的生活,因为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家都追求繁荣,城市生活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人们可以找到成功的机会。现在,中国正在发展中,城市居民开始追求乡村生活,他们喜欢安静的环境,空气也很清新。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那个比较好?城市生活很方便,人们可以买到想要的,然而乡村生活安静祥和,我觉得老人比较喜欢乡村生活,年轻人比较喜

如何认识宜居宜游城市

一、如何认识宜居宜游城市 顾名思义:“宜居”就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要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关于居住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宜居;第二个层次是利居;第三个层次是乐居。目前我们提到的就是宜居。一个城市怎么样就宜居了,我认为首先,城市的环境要好。一是生态环境要好,要能适合人类居住。例如一个城市环境要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气候好四季分明,很少发生极端恶劣天气,同时要有比较丰富的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例如水资源等;二是人文社会环境要好,城市居住人口整体素质要高,文明度高,要能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其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一是城市道路、供水、污水处理、亮化、绿化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三是要有完善的卫生、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宜游”就是指一个城市以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或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城市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也就是一个城市要有的特色,要有值得人去看的东西。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来看,宜居可以看作初级水平,在宜居基础上的适度宜游就是中级水平,既宜居又宜游则是城市发展高级水平。宜居、宜游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游的改善必然带动居的改善,宜居要宜游,宜游必宜居。通过对张掖市情的认识和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我们认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就是张掖的特色,就是张掖本质属性的反映,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张掖

的城市发展定位,要通过宜居宜游建设,推动我们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二、对规划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宜居宜游的认识,要立足实际,对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机制。科学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对于城市建设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程序,制定出科学规划、形成科学决策,科学推进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目前在城市规划制定,项目审批中仍然存在论证决策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充分,规划编制前期调查不细,公众参与不够。在论证重大项目时,社情民意调查不够,导致决策错误,市民意见大,造成被动局面。针对这这些问题,建议:一是政府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市上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承担起联结政府决策与专家学者研究咨询的职责。三是进一步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公众深度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度。加强规划批后公布,事中监督,事后评估问责制度,全面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公示牌制度。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好了城市的品位就高,吸引力就强,自然也会宜居宜游。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

论改革开放30年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论改革开放30年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10人力(1)班张文棋 摘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祖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越来越殷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不断崛起的祖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也是风云变幻的,面对国内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以及在国际舞台上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继续在党的指导下,确实地将改革开放实行到底,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改革开放转型期三个矛盾机遇与挑战 2011年,中国跨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90岁生日,而且改革开放事业也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回想起过去的30年,在富有创新能力的党强有力的领导下,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实行,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改革,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2001年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率先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复苏,2009年超越德国成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1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9年中国海军实施首次索马里护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中国举办了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41届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个的“中国奇迹”,在这3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的道路,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中国身上。美国洛杉矶太平洋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齐迈克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仅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 正如齐迈克所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也认为: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崛起并成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可谓是二战后第二大最能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事件,而第一大事件自然是冷战结束。那么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都必然与改革开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面对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我们也只有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才能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保持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新挑战,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其实都是因为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的原因。在国内,中国正处于由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是由于社会在变化的原因,其新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矛盾。在国际上,中国也正处于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转型时期,所以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是由于国际地位在变化的原因,其新特点简单地来说就是机遇与挑战。 一、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应对之法。 1956年,全国各地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确立起来。中共八大此时在北京召开,由于社会制度的改变,大会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对当时国情的一次成功探索。而现在,全国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也正由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型,那么我们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其实这主要矛盾也就是当前国内的形势,全面小康意味着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根据十六大上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城市与乡村话题作文

第一讲城市与乡村 写作容:城市与乡村 金题展示:请以“城市与乡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代表着文化、人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城市化。而城市人厌倦了僵化的群体生活,依然回过头来重亲自然。回归城市?还是回归乡村?这是现代人面对的两大问题。 说到底,无论生在地,城市或乡村,生命都只是一种过程。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生于乡村的人,年轻的时候,往往迷恋着城市,一心想做个城里人,逃离这片土地。直到很多年后,才淡灭了这种轻率的渴念。 以“城市与乡村”为话题的文章,在立意和选材上都可以多样化。就立意而言,可以抒发对乡村不断城市化的无奈、反思或是释然,也可以表达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面貌演变的批判、质疑或是赞扬。事实上,眼下已经有太多的文章立足于对“消逝的村庄”的感伤,如果依旧选择这种立意,而未能从选材、结构、表达面有所突破,很容易造成阅读者的审美疲劳。而如果将立意转化为对乡村城市化或城市生活的一种肯定与期,文章的情感会更为明亮,也更能突出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存体验。 从选材上看,其实就是乡村意象与城市意象的延伸。乡村面,往往写的是田园、阡陌、庄稼汉,或与此类意象相关的生活场景,容侧重于还原自然本色的生活或是强调乡村本真面貌的失落。城市面,则可以集中于行道树、城市鸟、交通、建筑、广场等意象。以城市鸟为例,可以旨在表达对城市鸟自然生存空间被侵占的悲情,也可以表现城市鸟已能适应城市节奏,以城市为家,以自由姿态鸟瞰城市人的生活,表达对其生命形态的赞美。 当然,也可以选择城市与乡村中共有的意象,在比较中传达自我思考。比如“乡下草”与“城市草”,它们的生命状态各有不同,城市草尤其是在花圃中或是草坪中的草,经常要接受修剪,这无疑是一种戕害,城市的环境让草木无法像在乡村中野蛮生长。 除去自然物,也可以设置一个人从乡村走向城市,比如“城市农夫”,“城市蜘蛛人”等形象,通过人物的人生选择表现城市与乡村的主题。这就涉及到讲故事的能力问题。 如果你还不太擅长讲故事,那你应该有听过故事、读过故事的经验,如果我们读到了一个与“城市与乡村”主题相关的故事,并且能对这个故事加以改编,就有助于我们成功写作。主题讨论: o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对立面。----《新京报》 o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库泊 o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穆《乡村与城市》 我的主题: 他人主题: 交流之后,完善主题: 构思举例1. 乡村铁质

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英文完整版

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 对比英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综述Todaywewillholddebateaboutthecountrylifestyleandthecitylife stylewhichisbetter Theanswerisnotcertain.Nowadays,moreand morepeopleinthecitywanttoliveinthecountry.Andmanypeople inthecountrywanttoliveinthecity.Itisaninterestingfancyt hingforoursociety.Therearetwopoints 甲方Inoursviewthecountrylifestyleismuchbetterandrelaxedthancity lifestyle.(总) 在乡村的好处 1Inthecountrypeoplehavetheirfarmandeventheirownstoresbutinthecities peoplearemostlyworkingforcompaniesoperatedorevenownedbyabiggercomp any 2Alsointhecountrypeoplearemoreopeninexchanginggoodsandservicesinret urnforsuchandinthecitiesitisonlythemoneythatmakeseverythingpossibl e 3Peaceofmindalsocomesfreeinthecountrysimplybecausethe reislesstoworryandstressabout. 4Theenvironmentinthecountryisbyfarbeyondcomparisonwit hthecities,therearelesspollution,fewerfactoriesandle ssnoiseinthecountry;whereasthecitiesarefilledwithcar sandfactorieswhicharetheessentialreasonstonoiseandpo llution.

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城市

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城市 一、成都:医疗条件较好 老年人偶尔生个小病实属正常,医疗条件不容忽视,退休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较高,医疗水平是选择退休城市的重要标准。而内陆 城市医疗水平最高的应该是成都,其拥有以华西医院为代表的近20 家三甲医院,医疗水平在国内也堪称一流,医疗成本往往比北京、 上海等要便宜好多。 二、昆明:消费最低,环境宜人 “七彩云之南,悠悠春城梦。”昆明,是一个让众多追求生活真谛的人圆梦的城市。云南的气候、水土,加上昆明位于滇中,因此,昆明的鲜花不论季节,在冬天,仍然可以看见娇艳的玫瑰。 另外,昆明的物价很低,低廉的物价确保了昆明人能在收入水平偏低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生活水准。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相比,昆明每 平方米5000元左右的房价让林京也实现了“住房梦”。内陆城市房 价最为合适的是昆明,拥有医疗和基础设施完善,空气质量好,气 候宜人,城市的快乐指数也很高。 三、上海:医疗设施先进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 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经济发展也 为上海提供了最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条件。 四、大连:国际花园城市

大连被认为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大连城市环境绝佳,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为“世界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最高奖,曾被江泽民同志题词为“北方明珠”。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五、海口:环境好,海滨城市中房价较低 海口市是环境最好的城市,全年有311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好的空气质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海滨城市中,海口是房价最低的 城市,也是10大退休城市中的最低住房均价。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十佳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六、苏州:诗意地栖居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驰声海内。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 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 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它并不是个夜生活十分丰富的城市,粉墙黛瓦,小巷幽深,处处流露出安然与闲适,生活成本不太高, 是个比较适合生活,尤其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城市。苏州市区目前房 价与旁边的杭州相比,还算可以接受。 七、青岛:气候宜人,环境宜居

形势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 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3 宏观调控(简称宏调)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计划经济之目标。 4 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是指在世贸允许的框架内,两岸类似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协议。 5 “四不”是指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 “一没有”是指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二,简答 1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 2 主要的有利条件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呈现经济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民生改善成效显着的良好态势。 3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的宝贵经验和启示是: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制定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4 首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其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也是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客观判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标志着我党对发展规律、发展理论认识的升华,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第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在未来五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具有鲜明的现实特征 三,论述 1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

中国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对比

中国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对比 城市人到底羡慕农村人的生活还是农村生活? 让我来告诉你农村人是怎么生活的 这是一个靠近北朝鲜的农村 先看看农村人的吃住行 吃一一 在农村,因为附近没有超市,所以要买个东西会很困难。别看家家户户都有母鸡,但想吃鸡蛋可不那么容易。城里人来农村收购土鸡蛋,以至于农民不舍得吃自己的鸡下的蛋,而去外面买蛋,对城里人来说易如反掌,去楼下超市就可以买到,这里,最近的超市要坐车1小时才能到。 住—— 需要讲究环境。大的环境在这里是室外零下20度,室内有时零下3度。小环境,没有城里的暖气,更没有空调。大部分人都在晚上7,8点钟开始睡觉,不过早到4,5点钟起床。也有白天睡大觉,晚上通宵打

麻将或看电视的。补充一点,这里没有自来水!洗澡是类似于传说中西藏人那样的奢侈活动。 行--- 出行在这里属定量供应,每天按时按点有车往返附近的市县。这些年新的变化是车子开始变新变快,当然价钱也突突往上涨。这里可没有地铁或城铁的梦想,但有急事可以叫出租车,价钱还不太贵。 城里人其实羡慕的是农村生活,而不是农村人的生活,这叫叶公好龙。 再看看城里人和农村人都看重什么东西。 城里人估计是看重健康,金钱,感情。换句话说,他们最缺这几样。 而农村人最看重的是面子,其次是天气和地里的农活。 看见了吧,城里人和农村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尽管大家都在挣钱过日子。 农民一年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下一篇文章将向你介绍。 一个烂苹果 城里人偶尔吃点一个烂苹果,会把烂的部分挖掉,而这里,你能想象他们是

怎么对待一个烂了的苹果? 先描绘一下苹果在这里的价格:一斤0.25元,一个秋天可以收获 10000斤,总收入约2500元!这是一年里全部主要收入的1/4,另外3/4来自玉米,约10000斤X 0.80元=8000元。 部分农民开始烤大棚或养猪,能增加1-2万元的收入,过去的猫冬变 得忙起来了。 现在,我这个城里来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把烂苹果连皮一起吃掉!忽然我想起很多很多,哲学上说,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比如一个烂苹果,你得看重好的那部分,这样,你就会乐观了。 政治家可能会说,大局稳定就是一切。企业家说,总体向好,20: 80原则适合一切事物。但是,在这里,生存是第一概念,其他都是闭门造车。 农村教育 寒假快到了,老师暗示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去补习。一周时间, 学完下学期全部课程。按一个孩子补习交200元,一天上8节课,一 个班30人的话,老师寒假收入可达到6000元。如果这个老师带2-3 个班,收入就够2年的寒暑假买一个小轿车了。家长笑着说,一个学期3-4个月都学不好,怎么能在7天时间里学好呢?可谁要是不去老 师家里补习,开学就给你小鞋穿。比如安排座位不给坐前排。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 1.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地形: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中国67%的城市分布在地形以平原为主的第三级阶梯上。 气候: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城市分布多。如中国大多数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区大城市数量极少。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位于适于人类生活的温带地区。中低纬度地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沿海地区气候比内陆地区优越,世界城市在这些地方分布的密度大、规模大。 河流:古代的城市为了接近水源、利用水运,大多沿江河分布。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流,这是城市临河分布的主要原因。再就是由于古代陆路交通落后,水运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方式,河道成了当时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对城址的选择影响也很大。从我国城市发展史来看,沿河设城是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如赣州、宜宾、上海等。 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重点理解自然资源和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千年沉睡的丰富自然资源往往是新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重点理解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这些矿业城市依托矿产开发而兴起,伴随矿业发展而繁荣。如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开滦等。以铁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等。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等。 交通:城市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城市,往往发展最快。交通便利之地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即有利于城市所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南方城市大都在大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我国北方城市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大都经历了驿道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对外交通口岸,对城市的总体布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南方城市大都沿江河发展,由于船型的增大,航道的迁移,不少城市的对外交通口岸经历了由沿河向沿江或沿海的发展过程,城市的总体布局也随着作大幅度的转移。南方兴建铁路后,形势又有新的变化。当我国跨过高速公路时代和航空运输时代后,城市总体分布模式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形成条件有两个: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剩余农产品,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因此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相分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的货物进行交换,商品交易的场所就形成了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成为城市。 4.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是重要的人文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在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原因是城市环境污染,其种类及危害见下表:

当代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国内外形势分析 高三(9)班王飞 中国是世界上的古老国家,近代的屈辱历史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从新中国的诞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内外的各种形势也日益变化,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现阶段,中国的当前形势可谓令人堪忧,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的中国更引世界注目,一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家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近年来,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对中国动作频频,一直挑衅中国。威胁和制约着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对于这些领土争端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利益的对策,积极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在这方面,我国政府对此将绝不动摇我们的立场。作为公民的我们,对于这些问题,虽起不了大作用,但我们应时时刻刻不能忘记我们的使命,对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势力作斗争,制造舆论压力,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捍卫祖国的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任何人侵害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当前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叙利亚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动荡的局势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积极主动的发挥其在联合国的作用。坚定不移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尊重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推动国际新秩序朝着稳定的,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联合国表决大会上,勇于投出自己的反对票,维护各国人民的选择和我国人民的利益。同时,中国还加强与亚非拉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胸怀。 国际经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消退,又爆发了新一轮的欧债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在我国中西部的省份,却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得益于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政府积极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扩内需,保增长,加强宏观调控,自2011年,连续几年保八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政府在稳物价,保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能。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合理的经济制度,在社会收入分配上,更加注重合理分配,按劳分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上下正在为全面建设更高一级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比较

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比较 1、乡村生活有很多好处 2、城市生活也有很多好处 3、两种生活都有弊端 Country life and city life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y life and country life? When we talk about the city life, we will surely think of skyscrapers (tall buildings), busy streets, flourishing businesses and a great many advanced pieces of equipments. What about the country life? The first feeling coming into our minds is peace and quiet. In the countryside , people live a quiet life. They have less noise and pollution than people who live in the city. City life and country life, which is better? The answer is not certain. People who live in the country want to be city people. In their thoughts, city is full of chance and adventure. Today many country youth leave their hometown for big cities in search of a lot of money and good job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more and more pollution is coming out in cities. Citizens have to put up with noise, harmful smoke and dirt. The air is not clean enough for people, especially in the downtown areas. The majority of citizens are tired of overcrowded traffic and polluted environments. But in the country, the conditio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It is pleasant to live with green mountains, clear springs and grand plains. Blue sky, green trees, red sunsets and golden crops. Wow! What a lovely picture! So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citizens are eager to escape from the city. In the old days, there was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But now some countries look like modern cities, while some cities are as beautiful as the countryside. If we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while we are developing industry, the city can also have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untryside. And we shouldn't forget to develop the countryside. If so, we, the city people or country people, will enjoy both modem and peaceful lives!

我国的十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我国的十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一、威海 将威海排在第一名多少会出乎大家的意料,在两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奖、2003年10月又获得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06年又荣获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荣誉,这也充分说明它的当选是当之无愧的。 威海是一座海滨花园城市,是全国有名的卫生先进市。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海水碧绿,沙滩松软,而且城市街道整齐、干净。威海的建筑很“洋”气,宾馆、剧院商店色彩艳丽典雅。民居楼房小巧,造型各受欧美建筑影响较多。楼房周围种植奇花异草,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威海街头塑像很多,且有独特的情趣。 威海气候宜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适宜旅游。 威海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三季梨、海米、大是、海参和多种鱼类。 威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下朝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型港口城市方向发展。 二、青岛 青岛的优雅,成为这个城市被公众青睐的主要原因。 青岛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有一颗深受中外游人喜受的璀灿明珠——青岛。城市是因为海中有座小青岛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以多姿多采的旅游名胜和天然良港驰名中外。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永远的主旋律,绵长的海岸线、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娇媚的樱花和茂盛的法国梧桐、青岛啤酒和童话中的小房子、优雅的八大关和漫步的夜晚——这一切,构成了青岛的浪漫。那些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脚步放轻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随着性子任意闲逛都是很写意美好的。 三、大连 大连,与葱绿的青山相依,与蔚蓝的大海相连。当你进入大连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市恰似一位亭亭玉立、极富青春魅力的美丽少女。是的,从102年之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起步的大连,如今已是一座闻名遐迩、充满勃勃生机、花园般的海滨城市。 城市的形式是城市文明的符号,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思路,大连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无疑是城市内在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功能的转换。于是,细规划、高起点、大手笔,又融入聪慧、胆识与远见,改革开放的

国内外形势分析

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国内外形势可以总结为五大特点。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特点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 特点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