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4706.1 家用电器通用要求检测作业指导书

GB4706.1 家用电器通用要求检测作业指导书

GB4706.1 家用电器通用要求检测作业指导书
GB4706.1 家用电器通用要求检测作业指导书

受控编号:ITC-3-H-101-C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

求检测作业指导书

Testing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Safety-general

Requirements

编制:周运承

审核:蒋应龙

批准:施亚申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01日

实施日期:2012年04月05日

本作业指导书作为依据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进行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检测方法规定。适用于单相器具

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其他器具额定电压不超过480V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依据本作业指导书进行CCC认证检测应结合CNCA-01C-016: 2010 《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使用。

依据本作业指导书进行CQC标志认证检测应结合CQC12-44810-2009 《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通则》使用。

本要求也同样适用IEC 60335-1 以及系列标准检测方法.

一、试验条件(包括环境要求):

1、试验在无强制对流空气且环境温度为20℃±5℃的场所进行。如果某一部位的温度受到温度敏感装置的限制或被相变温度所影响(例如当水沸腾时),若有疑问时,则环境温度保持在23℃±2℃。

2、相对湿度:45-85%RH,大气压力:86-106kPa。

二、设备要求:

1、仪器精确度按CTL251A号决议中对试验仪器的有关要求,选用测量仪器。

2、电源:电压调整率最大±3%;频率调整率最大±2%;总谐波失真最大5%。

三、试验方法:

1、试验的一般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按本章的要求进行。

1.1按本标准进行的试验为型式试验。

注:例行试验已在附录A中描述。

1.2各项试验应在一个器具上进行,此器具应能够经受所有有关的试验。但第20章、第22章(2

2.11和 22.18除外)第26章、第28章、第30章和第31章的试验可在另外单独的几台器具上进行。22.3的试验是在一个新的器具上进行。

注1:如果器具必须以不同的条件进行试验,则可能要求附加试样,例如器具能以不同的电压供电。如果一个预置的薄弱零件在第19章的试验期间成为开路,则可能需要一个另外的试样。

元件试验可以要求提供这些元件的附加试样。

如果必须进行附录C中的试验,则需要六个电动机试样。

如果必须进行附录D中的试验,则可使用增加的器具。

如果必须进行附录G中的试验,则需要另外四个附加的变压器。

如果必须进行附录H中的试验,则需要三个开关或另外三个器具。

注2:应该避免在电子电路上连续试验造成的累积应力,必要时更换元件或使用附加的试样。应该使得评估各相关电子电路所需最少的附加试样数量。

注3:如果为了进行一项试验,不得不把器具拆散,则应注意确保能按原交付状态进行重新组装。有怀疑时,可在另外单独的试样上进行后面的各项试验。

1.3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按各章条的顺序进行。但2

2.11的试验在第8章试验前,在处于室温的器具上进行。第14章、21.2及22.24的试验在第29章的试验之后进行。

如果由于器具结构的原因使得某一项特有的试验明显地不适用,则可以不进行该项试验。

1.4当试验中的各种器具还使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气体)时,则必须考虑消耗其他能源对器具所带来的影响。

1.5器具或它的任一运动部件,都应处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最不利位置上进行试验。

1.6带有控制器或开关装置的器具,如果它们的整定位置可由用户改动,则应将这些控制器或装置调到最不利的整定位置上进行试验。

注1:如果不借助于工具就能触到控制器的调节装置,则不论此整定位置是否用手还是用工具来进行改动,此条都适用;如果不借助于工具不能触到调节装置,位置也不打算让用户改动的,则此条不适用。

注2:充分的密封措施可认为能防止用户改动整定位置。

1.7试验在无强制对流空气且环境温度为20℃±5℃的场所进行。

如果某一部位的温度受到温度敏感装置的限制或被相变温度所影响(例如当水沸腾时),若有疑问时,则环境温度保持在23℃±2℃。

1.8.1交流器具在额定频率下进行试验。而交直流两用器具则用对器具最不利的电源进行试验。

没有标出额定频率或标有50Hz~60Hz频率范围的交流器具,则用50Hz或60Hz中最不利的那种频率进行试验。

1.8.2具有多种额定电压的器具,以最不利的那个电压为基础进行试验。

对标有额定电压范围的电动器具和组合型器具,当规定其电源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乘以一个系数时,其电源电压等于:

——如果系数大于1,则为其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乘以此系数;

——如果系数小于1,则为其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乘以此系数。

当没有规定系数时,电源电压为其额定电压范围内的最不利电压。

注1:如果一个电热器具被设计有一个额定电压范围,则其电压范围的上限值通常是其范围内的最不利电压。

注2:设计为多个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的组合型器具和电动器具,则可能需要在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的最小值、中间值以及最大值下进行几次试验,以找出最不利电压

1.8.3标有额定输入功率范围的电热器具和组合型器具,当规定其输入功率等于其额定输入功率乘以一个系数时,其输入功率等于:

——如果系数大于1,则为其额定输入功率范围的上限值乘以此系数;

——如果系数小于1,则为其额定输入功率范围的下限值乘以此系数。

当没有规定系数时,输入功率为其额定输入功率范围内的最不利值。

1.8.4标有额定电压范围和与此额定电压范围的平均值相对应的额定输入功率的器具,当规定其输入功率等于其额定输入功率乘以一个系数时,其输入功率等于:——如果系数大于1,则为与其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值相对应的、计算的输入功率乘以此系数;

——如果系数小于1,则为与其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值相对应的、计算的输入功率乘以此系数。

当没有规定系数时,其输入功率与在额定电压范围内的最不利电压下的输入功率一致。

1.9当器具的制造商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电热元件或附件时,则器具用那些会导致出现最不利结果的元件或附件进行试验。

1.10按器具的交付状态进行试验。但按单一器具来设计,却以若干个组件的形式来交付的器具,则先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组装后再进行试验。

嵌装式器具和固定式器具,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安装后进行试验。

1.11打算用柔性软线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则把相适用的柔性软线连接到器具上再进行试验。

1.12电热器具和组合型器具,当规定器具必须在输入功率乘以一个系数条件下工作时,此情况只适用于那些无明显正温度系数电阻的电热元件。

对于PTC电热元件以外的有明显正温度系数电阻的电热元件,其电源电压的确定是通过按额定电压给器具供电,直至电热元件达到工作温度。然后,让电源电压迅速增加到需给出有关试验所要求的输入功率的那个值,在整个试验中应一直保持该供电电压值。

注:一般来说,如果在额定电压条件下,器具在冷态下的输入功率与其工作温度下的输入功率相差超过25%,则认为此温度系数是明显的。

1.13带PTC电热元件的器具,在与规定的输入功率相对应的电压下进行试验,当规定的输入功率大于额定输入功率时,用来乘电压的系数等于用来乘输入功率的系数的平方根。

1.14如果0I类器具或I类器具带有未接地的易触及的金属部件,而且未使用一个接地的中间金属部件将其与带电部件隔开,则按对II类结构规定的有关要求确定这些部件是否合格。

如果0I类器具或I类器具带有易触及的非金属部件,除非这些部件用一个接地的中间金属部件将其与带电部件隔开,否则按对II类结构规定的有关要求确定这些部件是否合格。

注:对于在湿热气候国家中没有安装保护性接地导体的场合下使用的特殊器具,附录P给出了更高要求的导则,该导则可以用于确保电气危险和热危险的防护达到可接受水平。

1.15如果器具带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部件,则按对III类结构规定的有关要求确定其是否合格。

1.16在进行电子电路试验时,其电源不应受到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外部干扰。

1.17由可充电电池供电的器具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试验。

1.18如果长度和角度的尺寸没有公差规定,则GB/T1804(eqv ISO2768-1)适用。

2、依据GB 4706.1-2005第7章的要求进行说明和标志的检测。

2.1检查器具上的铭牌及标志标注情况;

2.2 检查说明书内容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注意事项是否有相关说明;

3、依据GB 4706.1-2005第8章的要求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进行检测。

3.1在拆除不满足标准第22.11的部件后,用IEC IEC61032的B型试验探棒对器具的开口进行防触电检测;

3.2用不明显的力施加给IEC61032的13号试验探棒来穿过0类器具、II类器具或II类结构上的各开口。但通向灯头和插座中的带电部件的开口除外。

注:器具输出插口不认为是插座。

试验探棒还需穿过在表面覆盖一层非导电涂层如瓷釉或清漆的接地金属外壳的开口。

该试验探棒应不能触及到带电部件。

3.3对II类器具以外的其他器具用IEC61032的41号试验探棒,而不用B型试

验探棒和13号试验探棒,用不明显的力施加于一次开关动作而全断开的可见灼热电热元件的带电部件上。试验探棒应不能触及到这些带电部件。

3.4 对非带电部件的判定

3.5 II类器具和II类结构,其结构和外壳对与基本绝缘以及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开的金属部件意外接触应有足够的防护。

4、依据GB 4706.1-2005第9章的要求进行电动器具的启动的检测

在产品的特殊要求标准中规定要求和试验。

5、依据GB 4706.1-2005第10章的要求进行输入功率和电流的检测

5.1 输入功率判定:如果器具标有额定输入功率,器具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其输入功率对额定输入功率的偏离不应大于表1中所示的偏差。

5.2输入电流判定:如果器具标有额定电流,则其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的电流与额定电流的偏差,不应超过表2中给出的相应偏差值。

6、依据GB 4706.1-2005第11章的要求进行发热的检测

6.1表面温度测量

6.1.1确定测量温度点:

在埋置热电偶前,先根据电路原理图和适当的逻辑推理判断哪些元器件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大、消耗的能量多;也可以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扫描来确定哪些元器件发热温度较高,这样就能选择出温度较高的部位。

6.1.1.2测试角表面温度的测量:用来确定测试角边壁、顶板和底板表面温升的热电偶,要贴附在由铜或黄铜制成的涂黑的小圆片背面,小圆片的直径为15mm,厚度为1mm。小圆片的前表面应与胶合板的表面平齐。

6.1.1.3热电偶测量除绕组绝缘以外的电气绝缘的温度;

6.1.1.4埋入热电偶;

将细丝热电偶粘贴到所确定测量温度点的位置。粘贴热电偶注意不要影响产品和元器件的散热,所用的胶水和胶带不要对产品的正常发热产生影响。

6.1.1.5根据器具试验条件,摆放到测试角或支撑物上,设定好负载和电气参数。

6.1.1.6通电运行,并延续至正常使用时那些最不利条件产生所对应的时间:

① 一般情况下器具内部温度达到最高是最不利条件;

② 有些运动部件达到最高速度也是最不利条件;

③ 如果器具有程序控制装置,试验应至少工作一个完整程序。

该试验持续时间应包括一个以上的工作周期。

6.1.1.7断电,并测量相关绕组温升(详见下一条款描述)。

6.1.1.8合格判定:

试验期间要连续监测温升,温升值不得超过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值。

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并且密封剂不应流出。

此外,在温升测试中还应当观察是否出现起火、金属熔化、产生大量的有毒或可燃气体等现象。

在温升测试中或者在温升测试后,通常还会进行一些与电击防护相关的测试,以考察产品处于最严酷的发热状态下时电击防护系统(尤其是绝缘防护系统)是否依然是有效的。最常用的测试手段是电气强度测试和接触电流测试。

各测量点温升限值详标准表3的规定。

6.2绕组温度测量:

绕组的温升通过四端电阻法来确定,除非绕组是不均匀的,或是难于进行必要的连接,在此情况下,用热电偶法来确定温升。

四端电阻法:即在产品工作前,先确定要测量的绕组数,用四条外接导线连接至被测绕组,首先测量试验开始时的室温t 1,并测量绕组的冷态电阻R 1,然后使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依据产品标准的规定)下直到产品工作的稳定状态。产品工作到达稳定状态后切断产品电源,立即测量断电瞬间的热态电阻R 2和试验结束时的室温t 2。 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测量切断电源后和其后几个短的时间间隔,尽可能快地进行几次电阻测量,以便能绘制一条电阻对时间变化的曲线,用其确定开关断开瞬间的电阻值。

注:绕组温升由下式计算求得:

)()(1211

12t t t k R R R t --+-=? 式中:

t ?——绕组温升;

R 1——试验开始时的电阻;

R 2——试验结束时的电阻;

k——对铜绕组,等于234.5;对铝绕组,等于225;

t1——试验开始时的室温℃;

t2——试验结束时的室温℃。

7、依据GB 4706.1-2005第13章的要求进行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检测。

7.1在工作温度下,器具的泄漏电流不应过大,而且其电气强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通过13.2和13.3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器具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一直延续到11.7中规定的时间。

在进行该试验前断开保护阻抗和无线电干扰滤波器。

7.2泄露电流的测量

7.2.1将面积不超过20cm310cm的金属箔连接在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

7.2.2选择测量网络:GB/T12113(idt IEC60990)中图4所描述感知电流、反应电流(含人体阻抗)测量网络:

7.2.3断开地线或用一个隔离变压将器具电源与地绝缘;

7.2.4调整试验电压:

电热器具以1.15倍的额定输入功率工作。

电动器具和组合型器具以1.06倍的额定电压供电。

安装说明规定也可使用单相电源的三相器具,将三个电路并联后作为单相器具进行试验。

7.2.5测量:

测量在电源的任一极与连接金属箔的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进行。对三相器具,将开关a、b和c拨到闭合位置来测量泄漏电流。然后,将开关a、b和c依次打开,而其他两个开关仍处于闭合位置再进行重复测量。对只打算进行星形连接的器具,不连接中性线。

如果器具装有电容器,并带有一个单极开关,则应在此开关处于断开位置的

情况下重复测量。

7.2.6结果判定:

器具持续工作至11.7规定的时间长度之后,泄漏电流应不超过下述值:

——对II类器具 0.25mA

——对0类、0I类和III类器具 0.5mA

——对I类便携式器具 0.75mA

——对I类驻立式电动器具 3.5mA

——对I类驻立式电热器具 0.75mA或0.75mA/kW(器具额定输入功率),两者中选较大值但是最大为5mA.

对组合型器具,其总泄漏电流可在对电热器具或电动器具规定的限值内,两者中取较大的,但不能将两个限值相加。

7.3 电气强度测量

7.3.1对开电源。非金属部件用金属箔覆盖。

7.3.2试验电压施加在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之间。电压频率为50Hz或60Hz的电压,历时1min。

试验电压值按标准表4的规定。

试验前需要点检确认耐压仪的功能是否正常;脱扣电流设定到100mA;

试验初始,施加的电压不超过规定电压值的一半,然后平缓地升高到规定值。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

7.3.3对在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之间有中间金属件的II类结构,要分别跨越

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来施加电压。

8、依据GB 4706.1-2005第14章的要求进行瞬态过电压检测。

8.1 如果在标准第29章的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满足不了标准表16的要求,则可以通过此条瞬态过电压试验来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8.2器具应能承受其可能经受的瞬态过电压。

通过对每一个小于表16规定值的电气间隙进行脉冲电压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脉冲试验电压具有与GB/T17627.1(eqv IEC61180-1)规定的1.2/50μs标准脉冲一致的空载波形。它由一个有效阻抗为12Ω的脉冲发生器提供。脉冲试验电压以不小于1s的间隔对每个极性施加3次。

注1:GB/T17627.2(eqv IEC61180-2)对脉冲发生器进行了规定。

9、依据GB 4706.1-2005第15章的要求进行耐潮湿检测。

9.1 防水试验

除分类为IPXO器具外,器具按下述规定经受GB 42085) (eqv IEC 60529)的试验。

- IPXl器具,按13.2.1 规定;

- IPX2器具,按13.2.2 规定;

- IPX3器具,按13.2.3 规定;

- IPX4器具,按13.2.4 规定;

- IPX5器具,按13.2.5 规定;

- IPX6器具,按13.2.6规定;

- IPX7器具,按13.2 .7规定。对该试验,器具浸没在约含1%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中。

含有带电部件并装在外部软管内用于将器具连至水源的水阀,要按照IPX7

类器具经受防水试验。

取下器具上的可拆卸部件,如必要,将取下的可拆卸部件与器具主体一起经受有关的处理。但是,如果使用说明中说明一个部件在用户维护保养时必须取下且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取下时,则该部件不必取下。

依据器具声称的防水等级进行相关测试。

9.2溢水试验

在正常使用中能够承受液体溢出的器具要进行本试验。

带 X 型连接的器具,除带有专门制备软线的器具外,其他都应装有表13中规定的最小横截面积允许的最轻型柔性软线。

带有器具输人插口的器具,可将相配用的连接器插装到位,或不插装连接器进行试验,两者中取最不利者。

取下器具上的可拆卸部件。

将器具的液体容器用约含1%氯化钠(NaC1)的水溶液充满,然后,再用等于容器容量的15%,或是0.25l 同浓度多余1%氯化钠(NaCl)水溶液,两者中取量多者,在1min时间内持续地注人容器。

然后,器具应经受16.3 的电气强度试验,并且视检应表明在绝缘上没有能导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降低到低于第29章中规定限值的水迹。

9.3潮湿试验

器具如有电缆人口,要保持其在打开状态;器具如带有预留的现场成型孔,其中的一个要处于打开状态。取下器具可拆卸部件,如必要,取下的可拆卸部件与器具主体一起经受潮湿试验。

潮湿试验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3士3)%的潮湿箱内进行48h 。空气的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任何一个方便值t的1K之内。在放人潮湿箱之前,使器具温度达到t到t十4℃

注1: 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潮湿处理前,器具在规定温度下保持至少4h,就可达到该温度。

注2: 在潮湿箱内放置硫酸钠((Na

2SO

4

))或硝酸钾(KNO

3

)饱和水溶液,其容器

要使溶液与空气有充分的接触面积,即可获得(93士3)%的相对湿度注3:在绝热箱内,确保恒定的空气循环,就可达到规定的条件

器具应在原潮湿箱内,或在一个使器具达到规定温度的房间内,把已取下的部件重新组装完毕,随后经受第16章的试验。

10、依据GB 4706.1-2005第16章的要求进行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检测。

10.1器具的泄漏电流不应过大,并且其电气强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通过16.2和16.3 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在进行试验前,保护阻抗要从带电部件上断开。

使器具处于室温,且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进行该试验

10.2泄露电流的测量

10.2.1将面积不超过20cm310cm的金属箔连接在与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与接触及金属部件之间;

10.2.2调整试验电压:

—对单相器具,为1.06倍的额定电压;

—对三相器具,为1.06倍的额定电压除以√3

10.2.3测量:

在施加试验电压后的5s内,测量泄漏电流。

测量在电源的任一极与连接金属箔的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进行。

10.2.4结果判定:

泄漏电流不应超过下述值:

—对Ⅱ类器具:0.25mA

—对0类,01类和Ⅲ类器具:0.5mA

—对I类便携式器具:0.75 mA

—对I类驻立式电动器具:3.5mA

—对I类驻立式电热器具:0.75m A或0.75mA/kW(器具的额定输人功率),两者中取较大者,但最大为 5mA

如果所有的控制器在所有各极中有一个断开位置,则上面规定泄漏电流限定的值增加一倍。如果为下述情况,上面规定的泄漏电流限定值也应增加一倍: —器具上只有一个热断路器,没有任何其他控制器,或

—所有温控器、限温器和能量调节器都没有一个断开位置,或

—器具带有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在这种情况下,断开滤波器时的泄漏电流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对组合型器具,总泄漏电流可在对电热器具或对电动器具的限值之内,两者中取较大限值,但不能将二个限值相加。

10.3电气强度测试

10.3.1断开电源。非金属部件用金属箔覆盖。

10.3.2试验电压施加在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之间。电压频率为50Hz或60Hz 的电压,历时1min。

试验电压值按标准表7的规定。

试验前需要点检确认耐压仪的功能是否正常;脱扣电流设定到100mA;

试验初始,施加的电压不超过规定电压值的一半,然后平缓地升高到规定值。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

10.3.3对人口衬套处、软线保护装置处或软线固定装置处的电源软线用金属箔包裹后,在金属箔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施加试验电压,将所有夹紧螺钉用表14中规定力矩的三分之二值夹紧。对0类和Ⅰ类器具,试验电压为1250 V,对Ⅱ类器具,试验电压为1750 V。

10.3.4对同时带有加强绝缘和双重绝缘的Ⅱ类结构,要注意施加在加强绝缘上的电压不对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造成过应力;在试验绝缘覆盖层时,可用一个砂袋使其有大约为5 kPa的压力来将金属箔压在绝缘上。该试验可限于那些绝缘可能薄弱的地方,例如:在绝缘的下面有金属锐棱的地方;在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不能分开单独试验的结构中,该绝缘经受对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电压;如果可行,绝缘衬层要单独试验。

11、依据GB 4706.1-2005第17章的要求进行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检测。

11.1 确定额定负载,通过试验或从制造厂商提供的数据获得;

11.2产品连接到产品的额定电压的0.94~1.06倍(有的产品标准规定0.9~1.1倍额定电压)之间的最不利的电压的电源上,产品工作在其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最不利的频率下,一般为额定频率范围的最高频率。变压器工作在最不利的额定负载条件下;

11.3调节负载,以额定负载的5%的步距递增电流,直到找到任何电子保护电路不动作而温度能达到稳定的最大过负载;

11.4 对开关型变压器,每个次级绕组连接器额定负载,然后单独调节一个绕组的负载,是该路绕组输出最大功率(V A)或刚好到任何保护装置不动作的临界点,一直工作到温度稳定。如果最终调节到的工作点(临界点之前)使变压器仅能工作几分钟就使变压器工作到临界点状态,而无法产生稳定的最高温度,则选择低于临界点20%的负载点继续温升试验,直到得到稳定的最高温度。如果该点还无法达到稳定的最高温度,则再降低20%负载,依次类推,直到能找到变压器稳定的最高温度。在该负载点温度稳定后,再增加负载(5%的步距)直到温度稳定或保护装置动作阻值温度继续上升。如果保护装置为动作而阻止温度继续上升,则在第一次增加负载的基础上载增加负载直到温度温度或保护装置动作阻止温度继续上升。以此类推,直到负载增加到临界点或能阻止温度继续上升的保护装置动作为止。11.5 对线性变压器或铁磁谐振变压器,按照上述试验原理进行试验:

2对限流变压器,调节次级绕组负载,使绕组输出最大的VA,直到温度稳定。

2对使用内装不可复位的热熔断体的线性变压器,逐渐增加负载,是在热熔断体段考的温

度之前让变压器温度达到稳定,然后再稍微增加负载,是变压器在缓慢发热一段时间后熔断体达到断开温度。避免施加过大负载,是变压器来不及充分发热熔断体就断开了。

2对内装可复位的热熔断体的线性变压器,调节负载使变压器工作在刚好未使保护装置动作的状态,然后稍微调节负载,是保护装置动作。保护装置动作后,在等到复位保护装置自动复位或手动复位后继续试验,如此反复循环足够次数。

11.6 对所有过载试验应持续到变压器绕组温度稳定且不在升高(甚至短路状态),或保护装置动作使变压器绕组温度不再升高,或元件开路限制变压器绕组温度不再升高,或已经发起火等表明试验不合格为止。

安全特低电压电路中的导线绝缘层的温升值,不应超过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值。

绕组的温度不应超过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值(参见表3.2-2 绕组过载和电动机堵转的最高绕组温度)。但是,这些限值对于符合IEC61558-1中15.5规定的无危害式变压器不适用。

12、依据GB 4706.1-2005第18章的要求进行耐久性的检测。

在产品的特殊要求标准中规定要求和试验。

13、依据GB 4706.1-2005第19章的要求进行非正常工作的检测。

13.1 带电热元件的器具经受标准19.2和19.3的试验。另外,对于带有在第11章中起限温作用控制器的该类器具,还应经受19.4的试验;适用时要经受19.5的试验。带有PTC 电热元件的器具还应经受19.6的试验。

13.1.1依据标准19.2-19.6的要求,将依据放置在规定的测试角内;

13.1.2在需要测量温升的部件埋入热电偶(例如:电源线、测试角等); 13.1.3依据不同条款的电气要求调整电气参数,通电并开始测量;

13.1.4带有管状外鞘或埋入式电热元件的01类和1类器具,电热元件的一端与其外壳相连接。再将电源极性改变,电热元件另一端与其外壳相连接,重复试验。

上图是一个合理的结构。

13.1.5 PTC 电热元件的过电压试验。以器具额定电压供电,直到有关输入功率和温度的稳定状态建立。然后,将PTC 电热元件的工作电压增加5%,并让器具工作到稳定状态再次建立。电压以类似的方法增加,直到1.5倍的工作电压,或直到PTC 电热元件破裂,两者取先发生的情况。

13.1.6试验一直持续到一个非自复位热断路器动作,或直到稳定状态建立; 13.1.7结果判定:

在试验期间,器具不应喷射出火焰、熔融金属、达到危险量的有毒性或可点燃的气体,且其温升不应超过表9中的规定值。

试验后,当器具冷却到大约为室温时,外壳变形应符合第8章的要求,而且如果器具还能工作,它应符合20.2的规定。

电热元件 保护装置1 保护装置2

除Ⅲ类器具外的绝缘冷却到大约为室温,应经受16.3的电气强度试验,但是,其试验电压按表4的规定进行设定。

注:在电气强度试验之前,不进行15.3规定的潮湿处理

对在正常使用中浸人或充灌可导电性液体的器具,在进行电气强度试验之前,器具浸人水中,或用水充灌,并保持24 h

如果器具仍然是可运行的,器具不应经历过危险性功能失效,并且保护电子电路应不得失效。被测器具处于电子开关“断开”位置或处于待机状态时,不应变得可运行。

13.2带有电动机的器具,按适用情况经受标准19.7-19.10的试验。

13.2.1电机堵转试验:

13.2.1.1将电动机锁住转子或运动部件,按照正常使用位置摆放好,埋入需要测量部件表面温度的热电偶;

13.2.1.2测量电机的冷态电阻,施加额定电压,开始测量

13.2.1.3 工作至标准19.7规定的时间:

对每一次试验,带有定时器或程序控制器的器具都以额定电压供电,供电持续时间等于此定时器或程序控制器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其他器具也以额定电压供电,供电持续时间分别为:

—对下述器具为30s ;

2手持式器具;

2必须用手或脚来保持开关接通的器具,和

2由手连续施加负载的器具

—对在有人看管下工作的器具,为5m in;

—对其他器具,为直至稳定状态建立所需的时间。

注4:试验持续5m in的器具,在产品的特殊要求标准中指出

13.2.1.4测量冷态电阻,计算其绕组温升。

13.2.1.5带有电动机、并在辅助绕组电路中有电容器的器具,让其在转子堵转,并在每一次断开其中一个电容器的条件下来工作。除非这些电容器符合GB 3667(idt IEC 60252)中的P2级,否则器具在每一次短路其中一个电容器的条件下重复该试验。

13.2.1.6结果判定:

参见13.1.7的判定方法;

绕组的温度不应超过标准表8中所示的限值:

13.2.2缺相试验

装有三相电动机的器具,断开其中的一相,然后对器具施加额定电压,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持续到19.7中规定的时间。

13.2.3电机过载试验

器具以额定电压供电,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直到稳定状态建立。然后增大负载使通过电动机绕组的电流升高10%,并让器具再次工作到稳定状态建立。此时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再次增大负载并重复上述试验,直到保护装置动作或电动机停转。

在试验期间,绕组的温度不应过高。

—对A级绕组绝缘:140℃;

—对E级绕组绝缘:155℃;

—对B级绕组绝缘:165℃;

—对F级绕组绝缘:180℃;

—对H级绕组绝缘:200℃;

—对200级绕组绝缘:220℃C;

—对220级绕组绝缘:240℃;

—对250级绕组绝缘:270℃;

注:如果不能以适合的增幅增加负载,则把电动机从器具上取下,然后单独进行试验。

13.2.4装有串激电动机的器具,以1.3倍的额定电压供电,以可能达到的最低负载来工作,并持续1 min.

试验期间,部件不应从器具上弹出。

13.3带有电子电路的器具,按适用情况还应经受19.11和19.12的试验。

13.3.1 15W点判定:

15W原则也称为低功率原则,是指从电源中可以获得的最大功率不超过15W。这种电路或电路的—部分称为低功率电路。低功率电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

产品工作在额定电压条件,将一个已经调节到最大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连接在电路中的某一点和电源的另一极之间,然后逐渐减小电阻值,直到该电阻器消耗的功率达到最大值,测试连接方法见图13-2。如果在5s后供给该电阻器的最大功率不超过15W,并且这一点是最靠近电源的点,那么,这一点就称为低功率点,在比它更靠近电源的点测得的功率都超过15W,而在比它离电源更远的点测得的功率都小于15W。距电源比低功率点远的电路称为低功率电路。例如,在图13-1中,C点相当于电源的另一极,在A点和B点测得的功率小于15W,

而在D点测得的功率大于15w,那么,A点和B点就称为低功率点,A和B后面的电路属于低功率电路。

图13-1

图13-2

13.3.2电子元器件的开短路试验:

要考虑下列的故障情况,而且如有必要,要每次施加一个故障,并考虑随之发生的间接故障。

a)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第29章中的规定值,则功能性绝缘短路;

b)任何元件接线端处开路;

c)电容器的短路,符合GB/T 144172(idt IEC 60384-14)的电容器除外;

d)非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任何两个接线端处的短路。该故障情况不施加在光耦合器的两个电路之间;

e)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以二极管方式失效;

f)集成电路的失效。要考虑集成电路故障条件下所有可能的输出信号。如果能表明不可能产生一个特殊的信号,则其有关的故障可不考虑。

注1:如可控硅整流器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那样的元件,不经受f)故障情况。

注2:微处理器按集成电路进行试验。

13.3.3 电流保险管电流测试

a.用一个大功率低阻值(0.1Ω)电阻串接到保险管支路;

b.施加电子故障的同时,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c.计算通过电阻的电流。

13.4带保护性电子电路的器具经受19.1 1.3 和19.11 .4 的试验。

带有一个通过电子断开获得断开位置的开关的器具或者带有处于待机状态开关的器具,经受19. 11.4的试验。

14、依据GB 4706.1-2005第20章的要求进行稳定性和机械危险的检测。

14.1稳定性试验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现场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573 现场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现场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本指导书明确了现场安全监督的职责,工作内容和方法,其目的是与被监督单位共同努力,实现HSE的良好表现和工作目标。 1.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现场专、兼职监督人员的安全监督工作。 2 HSE目标 促使总公司各单位特别是生产作业和重点施工项目最终达到“零缺陷、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争创一流公司形象”的工作目标,实现总公司生产安全。 3 岗位职责 a.接受公司安全监督站的委派后,负责派驻单位的安全监督工作,行使监督职权,承担安全监督责任。 b.根据项目施工设计方案或生产作业现场实际,编制现场安全监督工作计划。

c.严格执行《安全监督作业指导书》,并依据监督工作计划和HSE相关标准,监督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应急预案、“一书一表”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督促现场HSE体系的运行、审核及评审工作的落实。 d.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三违”现象应及时制止,下发书面整改通知,监督现场执行,及时向安全监督站汇报,并作好记录;对被监督单位未及时整改的隐患,应说明原因,并监督其作好应急措施,报安全监督站处理。 e.有权对现场“三违”行为及对出现的安全隐患拒不整改者提出处理意见按有关处罚规定给予处罚,并监督被处罚单位按时将罚金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总公司指定的各级财务部门。 f.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大型施工和特殊作业,安全监督必须亲自到现场,及时了解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掌握进展情况,督促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落实,监督各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作业要求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g.负责各级检查组对现场提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督促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安全监督站;在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违章行为将危及安全生产,且将造成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决定停工或建议停产,并及时向安全总监汇报;若不属于紧急情况,则必须请示安全监督站并得到指示后,再作处理。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编号:SY-AQ-0506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Work instruction for safety inspection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4.定义 4.1安全检查: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内容 5.1消防安全检查 5.1.1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的现状状况,对有缺失的作好登记记

气体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313 气体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气体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适用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XP314、XP702、XP500、ESP210等型号的检漏仪使用的安全要求。 2. 本规程适用于抢修中心一至四队、抽水队、调压维修队、调压维护队各班组。 二、安全操作规程 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构造、性能、特点,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方准使用。 2. 设备应保持进气口/排气孔的通畅,进口处的过滤网需根据使用环境经常清理、更换。 3. 避免人为的经常用高浓度可燃性气体对设备进行冲击,以防传感器中毒。 4. 禁止设备的进气口/排气口外接压缩气体(气 体>1atm),以免损坏内部气泵、气室。 5. 操作时应用皮套对设备进行保护,以防跌落损坏机壳及内部元件。 6. 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电池从设备中取出(充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范文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 指导书 1

安全作业指导书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 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 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

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它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便携式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设备启动前,对罐内气体实施检测,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的检查准备,检测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机械清洗项目对各类储油罐清洗前的气体检测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Y6503-2000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3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检测前的检查准备 3.1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3.3V以上),不充足及时充电; 3.2检查进气口气滤有无杂物堵住,堵住需清理干净或更换; 4 操作步骤: 4.1开机操作: 4.1.1按[MODE]键并保持1秒,LCD显示“on”,LED亮,峰鸣器响一声,仪器开机; 4.1.2LCD显示版本号,同时进行预热和自检。 4.1.3预热和自检完成致10秒倒计时结束,仪器进入检测模式,确认仪器运行正常。 4.1.4确认确实在抽新鲜空气,确认氧气指示计的指示值确实为20.9%。 4.1.5将取样管端部插入测试点中,待测试值变化稳定后,读数并记

录。 4.1.6从测试点中拿出取样管,置于空气中,待LED显示值回复到空气中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测试点测试。 4.2关机操作: 4.2.1按住按键不放,LCD显示5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LCD显示“off”,随后仪器无显示,仪器关机。 5注意事项: 5.1仪器更换电池或简单维修时应在安全场所进行。 5.2传感器和仪器要注意防水和杂质。 5.3仪器长期不工作时,应关机,置于干燥、无尘、符合储存温度的环境中。 5.4调整好的仪器不要随便打开盖。

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仪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启动前,对罐内气体实施检测,硫化氢检测仪的检查准备,检测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清洗项目对各类储油罐清洗前的气体检测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COWS施工手册》 3 硫化氢检测仪检测前的检查准备 3.1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不充足更换; 3.2检查进气口不被杂物堵住,堵住清理干净; 4 操作步骤: 4.1开机操作 4.1.1确认电池已经装入仪器,按住按键3秒,LCD显示“on”,红色LED亮,蜂鸣器响一声,振动器振动,仪器开机。 4.1.2LCD显示版本号,同时进行预热和自检。 4.1.310秒倒计时预热和自检完成后,仪器进入检测模式,显示实时读数。 4.2关机操作 按住按键不放,LCD显示5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LCD显示“off”,随后仪器无显示,仪器关机。 4.3检测模式说明: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室内环境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全套)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目录

第一章采(抽)样 第二章甲醛的测定 第三章氨的测定 第四章苯的测定 第五章 TVOC的测定 第六章氡的测定 第七章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第八章检测项目的限量标准 第九章“三废”处理方法 第一章采(抽)样 布点 布点应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保证抽取样本间(工程验收)有代表性,其次保证样本间内所

设点有代表性(两点以上)。 布点数目依据所检测房间面积而定,50㎡以内布一个检测点,50-100㎡布两个检测点,100㎡以上布3-5个检测点。 一点采(抽)样时布点在中心点,两点以上视房间结构而定,除平行样外不可布成平行点,要保证各点代表性,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检测点须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 现场布点位置依检测方案位置设定,检测点编号应与检测方案中编号一致,若确需调整,需在方案和采(抽)样记录中注明,并在布点图中标明,采(抽)样点数不可改变。 当房间内有两个及以上检测点时,以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现场检测布点参照执行。 采(抽)样条件 采(抽)样现场未经投入使用,没有人为添加的污染物。 现场周围环境没有影响采(抽)样的干扰因素,如振源、辐射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化合物( 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采(抽)样数量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采(抽)样方法 甲醛 采用吸收液法采集样品,以酚试剂作为吸收液,用内装 5 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严格遵守学校制定实训“十要”、“十不准”规 章制度。 2 、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对各种使用的设 备应掌握操作方法,熟悉工作原理,测试中,谨慎、认 真、小心,防止误操作损坏设备。 3 、实训前,听从老师讲解及演示,熟悉项目内容范 围,爱护设备仪器,保证完好无损。 4 、检测时,集中精力操作,严守规程,仔细观察仪 表变化,发生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 进行操作。 5 、发动机或车辆在指导教师启动检测时,人身不可 靠近旋转运动部位,注意“油、水、电、气”防止泄漏。

6 、停机后,发动机要关闭点火开关,各种设备要切断电源。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H2S气体检测仪使用操作规程

H2S气体检测仪使用操作规程 1、H2S气体检测仪设置 ⑴打开仪表开关的同时按住翻页按钮。 ⑵翻页和复位按钮修改口令使出现需要的口令,然后按下开关按钮确定口令进入设置功能模块。 2、低报警设置 ⑴用翻页和复位按钮设置低报警值(10ppm)。 ⑵按下开关按钮接受设置值并进入高报警页。 3、高报警设置 ⑴用翻页和复位按钮设置低报警值(20ppm)。 ⑵按下开关按钮接受设置值并进入STEL/TWA使能页。 4、H2S气体检测仪使用步骤 ⑴校准检查 a.新鲜空气中打开仪表。 b.确认读数指示当前没有气体存在。 c.校验导管一端接检验气瓶、一端接仪表测试口。 d.打开标定气瓶,校验显示屏上的读数是否在校准气筒的限制范围之内。假如校验检测气体浓度超过仪表报警点,必须有一个报警指示显示。 ⑵H2S测量

a.检测仪在检测界面能显示1%的气体浓度。仪表保持在这页,直到其他页面被选或仪表关闭。 b.假如气体浓度超过报警设置点,发出报警声,报警灯闪烁,报警类型和报警图标交换闪烁。 c.低报警:只要气体浓度降低到不报警浓度点以下仪表自动复位,按下复位按钮可保持5秒的消音,气体浓度一直在低报警以上时仪表一直报警。 d.高报警:在气体浓度降到高报警点以下不会复位,按下复位按钮可保持5秒的消音,当气体浓度一直保持在高报警点以上,报警继续。 三、干粉灭火器使用操作规程 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准备好工具用具。 2、检查出粉管是否畅通,是否老化,检查灭火机重量或压力是否符合铭牌规定标准。 3、灭火器必须置于上风头使用,喷管对准火源根部。 4、发现着火首先切断油、气、电源,放掉容器内压力,隔离或搬掉易燃物。 5、操作完毕,将工具用具擦洗干净收回。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2 编制依据 2.1 GB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2.2 NB/T4701 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2.3 ISO6520.1-2007焊接和相关工艺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 2.4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3人员要求 3.1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经过VT的培训,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2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标准要求(如:GB/T1856 4.1、GB150、GB25198、JB/T4734、JB/T47003.1等)。 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3.4检测人员必须满足NB/T47013.7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4 检测条件 4.1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4.2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4.3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o。 4.4为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照明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照明光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表面眩光; ●优化光源的色温度; ●使用与表面反射光相适应的照度级。 5环境要求 5.1作业场所应避免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5.2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6检测设备 6.1检测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6.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放大镜的选用按GB/T20968执行。 6.3其他检测仪器:成型样板、镜子、照相机等。 7检测程序 检查范围应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前应将罐体及附件清理干净以符合检测要求。 7.1罐体及附件外观检测 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查罐体及附件,可以借助铜锤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当发现变形、开焊等重点部位,应在予以记录。7.2焊缝的外观检测 7.2.1焊缝的外观特征(形状和几何偏差)必须满足GB150.4的要求。焊缝表

技术检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技术检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技术检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一般要求 第1条、必须经过本工种专业和安全、技术培训,考 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2条、上岗时,按规定穿好工作服,并佩戴好劳保 用品。 第3条、采样工作是从大量的原始物料中取出数量很 少的一部分试样,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代表总体。 采样方法必须正确,因采制化总方差中采样方差占80%, 为了使样品的代表性好,必须使随机采取的多份子样组成 总样的最小重量和份数符合规定。 第4条、采样工应熟悉采样理论、采样基本原则和方 法、影响采样误差因素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及相关国家标准

和企业标准。 第5条、制样就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减少煤样粒度和数量,其目的是为了从大量的样品中缩制出能代表原物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各种用途的煤样。 第6条、采制样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二、工作前的准备 第8条、在流速较高的水流或煤流中采取煤样时,所用的工具和样品总重量不得超过10kg,采样前要检查周围情况,有安全措施,人要站稳,紧握工具才能采样第9条、搬运煤样上下台阶时,每人每次不得超过25 kg 第10条、在偏远及条件困难的采样点采样时,严禁单人作业。 第11条、采样工具的准备和要求:采样器的开口孔径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921-92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

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 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4.定义 4.1安全检查: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内容 5.1消防安全检查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