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GABA受体脑炎2例临床报告

抗GABA受体脑炎2例临床报告

抗GABA受体脑炎2例临床报告
抗GABA受体脑炎2例临床报告

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

一、可能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标准 以下三个方面都符合时诊断成立 1.亚急性起病(迅速进展少于3个月)工作记忆缺陷(长期或短期丢失),意识状态改变。 2.意识状态改变定义为:意识能级升高或降低,昏睡,性格改变,或精神症状。 ①发现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灶 ②无法解释的癫痫 ③脑脊液细胞数增多(白细胞计数超过5/mm3) ④脑磁共振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高度局限于一侧或两侧颞叶(边缘脑炎)或多发性病灶,包括脑白质,灰质,或都有髓鞘脱失,炎症反应。 3.合理排除其他疾病。 二、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确诊标准 以下四项均符合可诊断 如果不符合第一项标准,确诊只能通过细胞表面抗体检测,树突,或onconeural蛋白检测。 1.亚急性起病(迅速进展少于3个月)工作记忆缺陷、癫痫、或边缘系统相关的精神症状。 2.大脑双侧异常,MRI 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度局限于内侧颞叶。 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可用于实现标准。过去5年的研究显示,18F-FDG-PET 成像在表现正常的内侧颞叶的葡萄糖摄取比MRI的敏感性高。 3.至少满足一项: ①脑脊液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超过5/mm3) ②EEG提示癫痫和颞叶内侧慢波活动。 4.合理排除其他疾病 三、自身抗体阴性但可能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标准 满足全部以下4个标准可诊断 1.急性病程(少于3个月),工作记忆缺失(长期或短期记忆丢失),意识状态改变,或精神症状 2.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典型症状(如,典型的边缘脑炎,Bickerstaff脑干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血清和脑脊液中缺乏良好特征性的神经元抗体,至少符合以下两项标准: ①MRI异常,提示自身免疫性脑炎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在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 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比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脑内的M或N受体的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 (三)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①学习和记忆;②觉醒和睡眠;③体温调节;④摄食和饮水;⑤感觉和运动调节;⑥参与镇痛。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研制的审计系统功能疾病。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二、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 (一)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的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脑内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目前仅发现二条长轴突投射的GABA能通路:①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从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的前庭核;②从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二)GABA的合成、储存、释放、摄取和降解:脑内的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的,G ABA的合成酶为谷氨酸脱羧酶。脑内GABA存在的形式有游离、疏松结合和牢固结合3种类型。当GABA神经元兴奋时,GABA被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摄取是GABA失活的重要途径,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有摄取功能。GABA也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 (三)GABA受体:GABA受体被分为GABA A、GABAB、GABAC三型。 (四)GABA功能:①GABA具有抗焦虑作用;②GABA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③GABA具有镇痛作用;④GABA抑制动物摄食;⑤具有抗惊厥作用;⑥GABAC参与

GABA与GABA受体

GABA与GABA受体 GABA,y-氨基丁酸,是脑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至少有4种互相变构的结合位点位于同一受体复合物上,且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根据其不同的药理学特征将其分为:GABA-A受体,GABA-B受体和GABA-C受体。GABA-A和GABA-C 受体是离子型受体,而GABA-B受体则是代谢性受体。此外,GABA 受体在脑病缺氧性疾病反面起到重要作用,与运动性中枢密切相关。 GABA明显升高是脑缺血损伤的敏感标志,增强其的含量则会抵抗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可由谷氨酸直接生成,也可由葡萄糖、丙酮酸及其它氨基酸作为前体来转化生成。GABA作为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是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实现。 GABA-A受体是由镶嵌于神经细胞双类脂原生质膜中的五个亚基(来自八个亚基族)组成的五边形异质性多肽类寡聚糖。广泛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主要在后突触膜,小脑最高,海马次之。通过它的激活,使得氯离子通道开启,从而造成Cl-细胞内流,使得神经元超极化或去极化,IPSP而发挥作用。受GABA激动,受痉挛剂Bic竞争性抑制,而它的抑制则会造成印防己毒素型痉挛。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甘氨酸受体(Gly-R)及谷氨酸受体(Glu-R)同属配体闸门离子通道家族。 GABA-B则存在于一些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后部位,小脑最高大脑皮层次之,通过GABA激活阳离子通道(Ca+、K+),受GABA和巴氯芬激动,受法氯芬抑制。对Bic等调节GABA-A受体的药

物不敏感,可与Ca+、K+通道和G蛋白偶联。 GABA-C也与氯离子通道偶联,但对Bic和GABA-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巴氯芬不敏感。受与GABA机构相似的化合物激动。 GABA-A和GABA-C受体都能形成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GABA-B 受体则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并相伴由Ca+、K+通道。其中GABA-A 则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制性受体,巴比妥类和苯二氮草类均可作用于GABA-A受体,发挥其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在药理学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动科二班 董小云

抗NMDA受体脑炎精神行为症状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8), 1711-171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d9066871.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d9066871.html,/10.12677/acm.2020.108257 Research Progress on Mental Behavior Symptoms of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Zhenyang Li1, Gaomao Wang2* 1Psychiatric Department, Third People Hospital of Changshou District, Chongqing 2Psychiatric Department, The Hospitals of the University Town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Aug. 1st, 2020; accepted: Aug. 17th, 2020; published: Aug. 24th, 2020 Abstract Anti-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is a typical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Most of the mental behavioral symptoms are the first and main symptoms. Often the first diagno-sis is in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It i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and mistreated. This article re-fers to relevant literature, summarizes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mental behavior symptoms, and aims to improve clinicians’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disease. Keywords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Mental Behavioral Symptoms, Research Progress 抗NMDA受体脑炎精神行为症状 研究进展 李振阳1,王皋茂2* 1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重庆 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精神科,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4日 *通讯作者。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在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比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脑内的M或N受体的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 (三)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①学习和记忆;②觉醒和睡眠;③体温调节;④摄食和饮水;⑤感觉和运动调节;⑥参与镇痛。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研制的审计系统功能疾病。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二、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 (一)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的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脑内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目前仅发现二条长轴突投射的GABA能通路:①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从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的前庭核;②从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二)GABA的合成、储存、释放、摄取和降解:脑内的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的,GABA的合成酶为谷氨酸脱羧酶。脑内GABA存在的形式有游离、疏松结合和牢固结合3种类型。当GABA神经元兴奋时,GABA被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摄取是GABA失活的重要途径,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有摄取功能。GABA也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 (三)GABA受体:GABA受体被分为GABA A、GABA B、GABA C三型。 (四)GABA功能:①GABA具有抗焦虑作用;②GABA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③GABA具有镇痛作用;④GABA抑制动物摄食;⑤具有抗惊厥作用;⑥GABA C参与视

GABA与GABA受体

GABA与GABAS体 GABA,y- 氨基丁酸,是脑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至少有 4 种互相变构的结合位点位于同一受体复合物上,且通过与GAB/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根据其不同的药理学特征将其分为:GABA-A g体,GABA-B g体和GABA-(受体。GABA-A和GABA-C 受体是离子型受体,而GABA-B S体则是代谢性受体。此外,GABA S 体在脑病缺氧性疾病反面起到重要作用,与运动性中枢密切相关。 GABA明显升高是脑缺血损伤的敏感标志,增强其的含量则会抵抗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可由谷氨酸直接生成,也可由葡萄糖、丙酮酸及其它氨基酸作为前体来转化生成。GABA乍为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是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实现。 GABA-A S体是由镶嵌于神经细胞双类脂原生质膜中的五个亚基(来自八个亚基族)组成的五边形异质性多肽类寡聚糖。广泛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主要在后突触膜,小脑最高,海马次之。通过它的激活,使得氯离子通道开启,从而造成Cl- 细胞内流,使得神经元超极化或去极化,IPSP而发挥作用。受GABA激动,受痉挛剂Bic竞争性抑制,而它的抑制则会造成印防己毒素型痉挛。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甘氨酸受体(Gly-R)及谷氨酸受体(Glu-R)同属配体闸门离子通道家族。 GABA-B则存在于一些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后部位,小脑最高大脑皮层次之,通过GABA激活阳离子通道(Ca+、K+),受

GABA和巴氯芬激动,受法氯芬抑制。对Bic等调节GABA-A受体的药 物不敏感,可与Ca+、K+通道和G蛋白偶联。 GABA-(也与氯离子通道偶联,但对Bic和GABA-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巴氯芬不敏感。受与GABA机构相似的化合物激动。 GABA-A和GABA-C受体都能形成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GABA-B受体则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并相伴由Ca+ K+通道。其中GABA-A 则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制性受体,巴比妥类和苯二氮草类均可作用于GABA-A受体,发挥其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在药理学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动科二班 董小云

抗nmda受体脑炎该怎么治疗

抗nmda受体脑炎该怎么治疗 脑部受了刺激之后,对自己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仅可以损伤到我们脑部的神经中枢,就连,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种器官,都会受到牵连。脑炎通常表现为,头疼、头晕。抗nmda受体脑炎是脑炎中的一种,抗nmda受体脑炎该怎么治疗呢? (一)治疗 1.支持疗法:重症及昏迷患者,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褥疮、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 2.抗病毒治疗: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是治疗单纯疱疹脑炎的首选药,10mg/kg,溶于100ml溶液内1-2h内静滴,每8h一次,10天为一疗程。对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应连续用21天以防其复发。 丙氧鸟苷:每5mg/kg,每12小时1次。需连用10—14

天,静脉滴注给药。 刚昔洛韦:用量是每天5~10 mg/kg,疗程10~14天,静脉滴注。主要副作用是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3.对症治疗:退热、降低颅内压、控制癫痫发作。 氢化可的松100-500mg/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滴都可降低颅压及减轻脑水肿。 4.应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力。其治疗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二)预后 死亡率仍为20%~28%。凡出现深昏迷、颅内高压严重、抗病毒治疗过晚者,往往预后较差。幸存者的半数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记忆力减退或失忆、语言障碍、精神异常、劳动力丧失,只有60%的残存者其生活质量能恢复到病前的水平. 以上就是抗nmda受体脑炎的治疗方法。脑炎具有反复发

自身免疫性脑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广慧 1/ 40

脑脑炎的病因包括? 病毒感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以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和脑脓肿一般不包含在脑炎的概念范畴中。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AE ):系自身免疫性反应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泛指一大类由于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并且其逐渐被认为是非感染因素所致可逆转性脑炎的重要原因,以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 3/ 40

流行病学? 近年来,神经科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将脑炎的病因诊断向前推进了一步。 ? 英国(2010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占脑炎病例的比例为40%,其中最主要的是近年才被发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脑炎。

---------------------------------------------------------------最新资料推荐------------------------------------------------------ 流行病学? 美国加州一个脑炎研究的项目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占40% ,肠道病毒感染占38%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只占8.9%。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病因不明脑炎中抗NMDAR脑炎的比例达16.2%。 5/ 40

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研究

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2-24T15:07:32.42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韩洁 [导读]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脑电图对诊断具有高度提示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发病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及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经免疫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漏诊、误诊率高,血清和(或)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可诊断该病,脑电图对诊断具有高度提示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关键词】免疫性脑炎;抗NMDA受体抗体;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4【文献标识码】A 本文将遇治的1例儿童病例进行报告并文献回顾,以期提高对抗NMDA受体脑炎的认识。 1临床资料 男,12岁,主因间断抽搐15小时于2015年10月24 日13时09分入院。患儿抽搐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出现吞咽口水,眨眼,双眼上翻,口角抽动,双上肢外展,持续1分钟左右,无口吐泡沫和尿便失禁,持续约2分钟缓解,入院时已发作3次,不伴有发热、呕吐,发作缓解后精神尚可。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稍差,略有烦躁。心肺腹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患儿病前4周内无感染病史,第2胎,围产期正常,既往体健。平素学习成绩好。入院诊断:1.癫痫?2.病毒性脑炎?入院后给予止惊及对症处理。入院后查头颅MRI正常。MR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近段管腔较对侧纤细,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余血管未见明显狭窄性病变。化验血常规和血生化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10月26日视频脑电图(VEEG):醒睡各期左侧半球弥漫性不规则δ波发放,清醒期著;监测到1次睡眠中左侧颞区起始的部分运动性发作。入院第1天,患儿无抽搐,精神可,偶有阵发性烦躁,伴面色潮红,持续时间短,缓解期患儿对答流利,回答正确。由于VEEG提示慢波为主,伴癫痫发作,根据烦躁等症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入院第2天,患儿烦躁较前稍频繁,易激惹,家长诉患儿既往性格平和温顺,近日性格较平时稍改变,缓解期患儿性格如平时。回答问题正确但稍迟缓,不爱言语。患儿夜间抽搐2次,表现为:睡眠中坐起,双眼无神,口唇咀嚼状,双手搓丸状,无肢体抖动及肌张力变化,持续约10余秒钟后可缓解。日间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监测到抽搐1次,表现为睡眠期1次发作,表现为睡眠中睁眼,抬头→咂嘴伴缓慢眨眼,后躺下,伴口唇发绀,四肢抖动伴肌张力增高,持续55秒缓解。后又间断抽搐4次,表现形式同前。入院第3天,患儿精神欠佳,烦躁较前频繁,易激惹较前明显,出现不可控制行为,如要求自行拔除静脉留置针,双手不自主动作增多,不断摸索手边东西,如输液器等,患儿清醒期能回忆烦躁时动作,但是不可控制。家长诉患儿性格改变明显,主动言语明显减少,且时有问话不答或回答迟缓。今患儿抽搐3次,均表现为:意识丧失,口角抽动,口唇咀嚼状,四肢及张力增高,持续约1分钟可自行缓解。入院第4天,患儿精神差,频繁出现烦躁,烦躁时间较前增长,情绪激动,出现砸床、辱骂等明显行为异常,清醒期反应迟钝,不主动言语,且问话不答。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及脑脊液示抗NMDA受体抗体强阳性。修正诊断为抗NMDA受体脑炎,查胸、腹、盆腔CT未发现占位性病变,予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目前患儿逐渐恢复,半月后康复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儿可正常上课,学习成绩良好,记忆力正常,无癫痫发作,未发现肿瘤。 2病例特点与分析 2.1病例特点(1)儿童,男性,急性起病,否认癫痫及癫痫家族史,有热性惊厥病史。(2)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并逐渐加重,出现攻击行为,随后伴语言减少,反应迟钝。(3)主要阳性体征为癫痫发作,精神行为改变。(4)主要辅助检查发现血液及脑脊液示抗NMDA受体抗体强阳性。影像学未发现占位性病变。 2.2病例分析 2.2.1定位分析:患者出现左侧半球弥漫性慢波及左侧起始的部分运动性发作,提示脑损伤为局部受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及攻击行为等明显的人格改变,提示额颞叶为主的大脑皮质病变。 2.2.2定性分析:患者男性,儿童,既往无特殊病史,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考虑抗NMDA受体脑炎诊断明确。3文献复习 目前,抗NBMDA受体脑炎在国内虽已有报道[1],但仍然没有被充分认识。 3.1病因与发病机制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抗NMDA受体抗体相关。对一些抗NMDA抗体脑炎患者进行的脑组织免疫病理学研究未发现明显的神经元损伤,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抗NMDAR抗体脑炎可能有其特殊的作用机制。 3.2临床表现本例患者首先出现的是癫痫发作,随后精神症状逐渐加重,此时高度提示本病的可能性,需进一步检查确诊。部分患者首先出现精神症状,多首先就诊于精神科,其中有许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双向情感障碍,如随后出现癫痫发作,则可排除精神类疾病的诊断。 3.3诊断对于抗NMDA受体脑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状伴癫痫发作、记忆丧失、意识水平降低、运动障碍甚至出现中枢性通气不足,脑脊液(CSF)和(或)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即可诊断。确定诊断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CSF中的NMDA受体的抗体NR1亚基,其中CSF中NMDA受体的抗体阳性更有意义。头颅核磁(MRI)通常正常,或在大脑或小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域显示轻微短暂的FLAIR高信号,有时会出现皮质或脑膜增强,及少数患者在MRI可显示强烈而广泛的FLAIR异常。多数儿童患者中CSF细胞数正常。本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随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并逐渐加重,经过检测血清及CSF中的NMDA受体的抗体强阳性,头颅MRI正常,可能发病时间短,尚未引起脑组织损伤,需复查头颅MRI,并需长期随访。 脑电图显示非特异性的慢波和混乱的电活动,有时可见脑电图的癫痫发作。癫痫比较常见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但在δ-θ范围内连续的节律性慢波常在精神症状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本例患儿的脑电图提示左侧半球不规则慢波,并监测到1次部分运动性发作。脑电图的特点结合检验结果支持本病的诊断。本例患者首先检测出脑电图异常,提示脑电图监测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首先出现癫痫发作的患儿,高度提示本病的诊断,需进一步进行血清及CSF中抗NMDA受体的抗体检测。 3.4治疗一旦抗NMDA受体脑炎诊断明确,应立即给予治疗,主要是尽早切除肿瘤和免疫调节治疗。有研究提出切除肿瘤后,治疗的

GABA与GABA受体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GABA与GABA受体 GABA,y-氨基丁酸,是脑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至少有4种互相变构的结合位点位于同一受体复合物上,且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根据其不同的药理学特征将其分为:GABA-A受体,GABA-B受体和GABA-C受体。GABA-A和GABA-C受体是离子型受体,而GABA-B受体则是代谢性受体。此外,GABA受体在脑病缺氧性疾病反面起到重要作用,与运动性中枢密切相关。 GABA明显升高是脑缺血损伤的敏感标志,增强其的含量则会抵抗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可由谷氨酸直接生成,也可由葡萄糖、丙酮酸及其它氨基酸作为前体来转化生成。GABA作为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是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实现。 GABA-A受体是由镶嵌于神经细胞双类脂原生质膜中的五个亚基(来自八个亚基族)组成的五边形异质性多肽类寡聚糖。广泛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主要在后突触膜,小脑最高,海马次之。通过它的激活,使得氯离子通道开启,从而造成Cl-细胞内流,

使得神经元超极化或去极化,IPSP而发挥作用。受GABA激动,受痉挛剂Bic竞争性抑制,而它的抑制则会造成印防己毒素型痉挛。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甘氨酸受体(Gly-R)及谷氨酸受体(Glu-R)同属配体闸门离子通道家族。 GABA-B则存在于一些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后部位,小脑最高大脑皮层次之,通过GABA激活阳离子通道(Ca+、K+),受GABA和巴氯芬激动,受法氯芬抑制。对Bic等调节GABA-A 受体的药物不敏感,可与Ca+、K+通道和G蛋白偶联。 GABA-C也与氯离子通道偶联,但对Bic和GABA-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巴氯芬不敏感。受与GABA机构相似的化合物激动。 GABA-A和GABA-C受体都能形成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GABA-B受体则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并相伴由Ca+、K+通道。其中GABA-A则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制性受体,巴比妥类和苯二氮草类均可作用于GABA-A受体,发挥其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在药理学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动科二班 董小云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世 界 农 药 V ol.41 No.2 ·18· World Pesticides Apr. 2019 作者简介:筱禾,女,工程师,硕士。E-mail: sjnywp@https://www.doczj.com/doc/2d9066871.html, 。 收稿日期:2019-04-15。 作用于GABA 受体杀虫剂的代谢、 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筱 禾 编译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 200032) DOI :10.16201/https://www.doczj.com/doc/2d9066871.html,31-1827/tq.2019.02.04 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19)02-0018-11 已知杀虫剂的昆虫神经系统靶标主要有4个:乙酰胆碱酯酶、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γ-氨基丁酸(GABA)和钠离子通道。其中,GABA 受体(GABA 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物)一般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靶标之一。Matsumura 等首次就GABA 受体作为杀虫剂作用位点进行了报道,他们发现γ-BHC (六氯环己烷)和狄氏剂与GABA 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木防己苦毒素(picrotoxinin)有很强的交互抗性(表1)。这一发现促使得出了γ-BHC 和环戊二烯类杀虫剂(环戊二烯类)的主要靶标为GABA 受体的结论。GABA 是昆虫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突触前末端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中的GABA 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GABA 受体结合。GABA 受体属于由5个同源亚基组成的半胱氨酸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LGIC)家族。在哺乳动物中,已报道了至少19个同源亚基。大脑中的主要受体是由2个α1、2个β2和1个γ2亚基组合而成的异源五聚体。另一方面,据报道大多数昆虫的GABA 受体为α1或α2组成的同源五聚体。 γ-BHC 和环戊二烯类被作为主要杀虫剂广泛应用于作物保护、环境消毒和动物健康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人类健康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它们的在环境中的持久性,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被禁止用于农业。遗憾的是,作为农药登记到期后,它们被认定为神经活性剂,但对其在昆虫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标均一无所知。此外,γ-BHC 的代谢途径,特别是γ-BHC 分解生成氯酚类、氯苯类及其衍生物等芳香族代谢物的起始反应步骤,当时还不十分清楚。 1970年,就在日本禁止BHC 作为农药使用后1 年,就有学者对BHC 进行了研究。在21世纪早期,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γ-BHC 和环戊二烯类被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并被禁止生产和在农业领域使用。如今,它们被作为传统杀虫剂。但依然值得利用当前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它们作用机制和代谢方面的未解之谜进行详细研究。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农药科学的发展。 表1 狄氏剂、γ-BHC 和苦毒素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CSMA) 和2种抗性品系(FRPP 和LPP)的活性 狄氏剂 γ-BHC 木防己苦毒素 LT 50/h 1 LD 50/ [μg ·只-1 (雄)] 2 LD 50/ [(μg ·只- 1(雄)]3 CSMA 6.4 0.23 0.11 FRPP 33.6 0.95 0.70 LPP 120.0 2.17 5.11 注:1 致死中时,药膜接触法;2 致死中量,点滴法;3 致死中量,注射法。 1 γ-BHC-d 6杀虫活性和代谢速率的氘同位素效应 研究发现,六氘代γ-BHC(γ-BHC-d 6,C 6D 6Cl 6,图1)的杀虫活性比“常规”γ-BHC (C 6H 6Cl 6)高数倍(表2)。BHC 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氯原子组成的简单化合物。BHC 分子的可能代谢分解第一步必须出现在:C–C 、C–H 和C–Cl 。为了深入研究γ-BHC 的代谢,选用了γ-BHC-d 6。从氘同位素对杀虫和生理活性及代谢速率的影响一定会得出有

GABA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包括GABAA、GABAB、GABAC受体;GABAA受体为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GABAB是G蛋白偶联型受体。 谷氨酸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可分为代谢型和离子型受体两大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海人酸(KA)受体/使君子酸(AMPA)受体。 对Glu介导的兴奋性和GABA介导的抑制性平衡的维持在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细胞外Glu和GABA浓度的稳定控制是影响细胞的存活重要因素。对Glu和GABA浓度的控制是由Glu和GABA转运蛋白依赖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来推动膜外神经递质转运的。Glu转运蛋白主要位于突触间隙附近的星形胶质细胞。因此,在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中,Glu转运蛋白的正常功能是必要条件,并表明其是神经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原件。与Glu不同的是,GABA被神经元占据通过GABA转运蛋白亚型1(GAT-1)。因为GABA广泛的被神经元占据,人们对GAT-1主要集中于它的转运功能上。因而很少人知道位于胶质细胞的GA T 亚型(GAT-2, GAT-3),尽管他们能显著的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研究了Glu和GABA转运蛋白的神经胶质亚型的转运功能和在神经转递中建立Glu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交叉的可能功能。应用多种生物模型在不同的水平通过不同的分析综合,我们证实以前未被发现的一条途径,通过该途径星形胶质细胞交换胞外Glu和GABA浓度依靠神经胶质Glu和GABA转运蛋白的协同作用。 通过实验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对Glu的移除,能够引起胞外GABA水平的上升。这种兴奋和抑制信号间的耦合,是独立与Glu介导的去极化,Ca2+的存在,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的。它可以被胶质细胞Glu和GABA转运蛋白的非转移蛋白阻断剂阻断,说明转运蛋白的协同作用依赖与上述机制。因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