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HWII代切换分类如下:

1、紧急切换-TA过大紧急切换

质量差紧急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紧急切换

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

2、负荷切换

3、正常切换-边缘切换

分层分级切换

PBGT切换

4、速度敏感性切换(快速移动切换)

5、同心圆切换

TA切换(紧接切换)流程图

时间提前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限制小区大小的一个标准。

BSC 判断当前MS 的TA 值是否超过了定义的最大TA 门限

TALIM (Timing Advanced LIMit ),如果超过了则发起一个由于

TA 值太高的紧急切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高于TA门限值

(2) 目标小区:排队相对靠前,不要求比服务小区前。

BQ切换(紧接切换)流程图

链路的传输质量是用误码率BER (Bit Error Ratio )来衡量的,BER

变高的原因可能是太低的信号功率,也可能存在干扰。同时满足

以下条件可以触发切换:

(1) 服务小区:高于BQ门限值。

(2) 目标小区:排队相对靠前,不要求比服务小区前,若没有,且小区内切换打开,则执行小区内切换,否则不发起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切换(紧接切换)

主要是判断在MS 接收电平快速下降情况下所进行的紧急切换,

因为如果此时仍然走正常的切换流程,也就是在MS 接收电平低

于边缘切换门限时才触发切换,则可能由于仍然进行P/N 判决而

无法快速触发导致掉话。快速下降的判断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其判决方法是采用快速滤波器的概念,小区内不允许进行快速电

平下降切换。

对电平快速下降的情况,考虑到原始电平波动太大,拟对其进行

平均滤波器短期滤波后再用判断电平快速下降的滤波器来看它

是否是快速下降。采用的平均滤波器长度定为QCKFALLLEN(缺

省为3)。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满足滤波器判断结果。

(2)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上下行干扰切换(紧接切换)

如果链路的误码率升高,但接收电平仍然较强时,通常是该信道

受到了干扰,发起一次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小区内可进行上下

行干扰切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电平高于干扰切换电平门限,同时质量差于干扰

切换质量门限。

(2) 目标小区:排序相对靠前,不要求排在服务小区之前。

(3) 接收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4.2.9 负荷切换流程图

目前的设计支持在分层网络的不同层间进行,要同时满足以下几

个条件才可以触发:

(1) 当前系统的流量级别< “允许负荷切换门限值

ClsSysFlowLvl”,如果高于该门限值则不进行负荷切换,以避免

由于加入负荷切换而对整个系统带来大的影响。

(2) 服务小区的负荷≥“负荷切换启动门限”

(3) 邻小区负荷≤“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4) 邻小区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视服务小区

与邻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调整位而定)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则把处于“负荷切换带”内的用户,按电平值,

由低到高,分步(按“分级负荷切换步长”ClsRamp)切换到邻近

的负荷低的小区(负荷低于接收门限值ClsAcc ,ClsAcc 一定低

于ClsLevel )。一旦服务小区低于“负荷切换启动门限”,或邻区

已高于“负荷切换接收门限”,则立即停止负荷切换。

边缘切换(正常切换)流程图

边缘切换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P/N准则,即当MS 上行电平或服务小区下行电平在N 个测量

报告中有P 个低于边缘切换门限,则触发边缘切换。

(2) 边缘切换要求侯选小区排在侯选队列最前面。

分层分级切换(正常切换)流程图

双频系统的切换是通过设置小区为不同的层(CellLevel )、不同

的优先级(CellPriority )来实现的。小区一共分为4 层,每层16 个

优先级。

注意:层越低其优先权越高,优先级级数越低其优先权越高。如:

层1 的小区比层2 的小区有高的优先权,优先级设置为1 的小区

比优先级设置为2 的小区优先权高。不同层级影响16bits排序第

5~10位,使得小区的层和级别对切换候选小区的顺序起作用。

分层分级切换的触发条件:

对服务小区:无要求

对目标小区: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目标小区层级优先级高于服务小区;

(2) 目标小区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3)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PBGT切换(正常切换)流程图

PBGT 切换的触发准则是:

(1) 目标小区的路径损耗小于服务小区路径损耗一定的门限值,

并满足P/N 准则;

(2)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此外,PBGT 切换只能在同层同级的小区之间进行,可以在不同

BSC或MSC内进行,并且只能在业务信道上被触发。

华为的PBGT算法是真正根据路径损耗的切换算法,优于其它厂家的同类算法

速度敏感性切换流程图

根据移动台的相对速度进行切换,以减少切换次数,降低掉话率。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急驰的汽车内通话时,移动台连续穿越很多微

蜂窝,导致切换频繁,影响通话质量,如果切换到宏蜂窝,并在

一定时间内惩罚它再次切向微蜂窝,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原则1 :如果移动台相对于微蜂窝是进行快速移动的,则把该移

动台切换到宏蜂窝。

原则2 :为避免登记在宏蜂窝的快速移动台进入微蜂窝,对微蜂

窝进行时间惩罚。

服务小区是宏小区:避免快速运动的移动台进入微蜂窝,对微蜂

窝小区进行惩罚。在惩罚时间内,对小区的接收电平减去一个较

大的惩罚值,使它排序到候选小区队列的后面,一般只有在紧急

切换时才可能切向它。

服务小区是微小区:本算法采用对移动台通过的微小区数量进行

统计的方法,如果移动台通过的P 个微小区中,有Q 个微小区认

为该移动台是快速移动的,则把它移交给宏小区,同时把相应的

统计参数清零。

4.2.14 同心圆切换流程图

同心圆切换可分为内圆切向外圆、外圆切向内圆和指配优选内圆

或外圆。

A. 内圆切向外圆的判决条件:

(1) TA门限起作用时,且内圆TA≥TA门限+磁滞

(2) 接收电平起作用时,且内圆Rx_Lev≥接收电平门限+磁滞

(3) 需满足P/N判决条件

B. 外圆切向内圆的判决条件:

(1) TA门限起作用时,外圆TA≤TA门限+磁滞

(2) 接收电平起作用时,外圆Rx_Lev≤接收电平门限+磁滞

(3) 需满足P/N判决条件

C. 指配优选内圆或外圆的判决条件:

当指配优选层为系统优化时,根据SDCCH上的测量报告估算SDCCH的电平值,当其Rx_Lev ≥指配优选电平门限时,指配内圆,否则指配外圆。

华为PBGT切换模拟分层优化

华为PBGT切换模拟分层优化 一、背景概述 最早的GSM数字移动通信网是建立在900M网络上的,随着用户的迅速增长,对网络容量的需求急剧增加。由于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和无线信道的容量的不足成为网络发展的重要瓶颈。1800M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缓解了话务需求与容量之间的矛盾。 DCS1800频段小区相对于GSM900频段小区,有如下特点: 1、频率资源相对丰富,整体上1800频段小区话音质量要好于900频段小区。 2、1800频段小区空间损耗要大于900频段小区,相同发射功率下覆盖不如900频段小区。 3、1800频段小区频率高,波长短,绕射能力差,室内覆盖、深度覆盖比900频段小区差。双频配合优化需要从空闲和通话状态两种情况下来考虑。 二、思路介绍 通过对贵阳两城区原网网络结构和切换参数设置的分析,此次贵阳两城区网络改造华为切换算法设置计划采用“用PBGT切换算法模拟分层”的方式。具体来说,将GSM900小区和DCS1800小区设置为同层同级,通过层间切换门限和邻区级层间切换磁滞参数,使GSM900小区的16BIT序列第14位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置1,而1800频段小区则在一定电平范围内,16BIT序列第14位置0,从而获得相对于900小区的切换优先级,从而起到1800频段小区吸收话务的作用。 采用PBGT算法来模拟小区分层的原理 华为的PBGT切换算法中PBGT切换门限可针对邻区进行调整,设置比较灵活。但采用PBGT切换算法的问题是,难于实现900频段小区向1800频段小区的负切换(即1800频段小区信号弱于900频段小区,也能切换到1800频段小区),原因是华为对触发PBGT切换除PBGT切换门限外,还要求邻小区的16BIT排序在当前小区之前,这在邻小区信号强度弱于当前小区的情况,较难实现。为实现负切换,我们考虑将900频段小区和1800频段设置为同层同级,900频段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调整为63(和贵阳郊区BSC参数设置为一致),这样使900小区16BIT准则的14位恒置1,1800频段小区的16BIT排序在900频段小区之前,这样可以实现由900频段小区到1800频段小区的“负切换”。

JAVA中常用的集合类型

JAVA常用的高级数据类型——集合类型 一、JAVA语言中的集合类型主要有三种形式:Set(集)、List(列表)、Map(映射),每种类型的集合都包括三部分:接口、实现和算法。 a)集合接口实现集合的操作和集合的具体功能实现细节的相互分离—— Set接口、List接口、Map接口 b)集合的具体功能实现类实质上是各种可重用的数据结构的具体表示 List接口的实现类有ArrayList、LinkedList、Stack和Vector等 集合类,Vector 类提供了实现可增长数组的功能,随着更多元素加 入其中,数组变的更大。在删除一些元素之后,数组变小。 Set接口的实现类有HashSet、LinkedHashSet和TreeSet等集合类 Map接口的实现类有HashMap、Hashtable、LinkedHashMap、Properties和TreeMap等集合类。 c)集合的算法指可以对实现集合接口的各个集合的功能实现类提供如排 序、查找、交换和置换等方面的功能实现。 二、List接口 1.List接口代表有序的集合,可以对List接口代表的有序集合中每个元素 的插入位置进行精确地控制,并利用元素的整数索引(代表元素在集合中的位置)访问元素中的各个成员,List接口代表的集合是允许出现重复元素的。 2.List接口主要成员方法: 1)void add(int index,E element)在列表指定位置插入指定元素 2)E get(int index) 返回结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3)E remove(int index) 移除集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4)E set(int index,E elment) 用指定元素替换集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5)boolean add(E o) 向列表的尾部追加指定的元素 6)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如果列表包含指定的元素,则返回true。 7)boolean isEmpty() 如果列表不包含元素,则返回 true。 8)int size() 返回列表中的元素数 9)Iterator iterator()返回以正确顺序在列表的元素上进行迭代的迭代器。 3.List的实现类 List在数据结构中分别表现为数组(ArrayList)、向量(Vector)、链表(LinkedList)、堆栈(Stack)和队列等形式。 Vector集合和ArrayList集合都是采用数组形式来保存对象,区别在于ArrayList集合本身不具有线程同步的特性,不能用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可以使用ArrayList集合能够节省由于同步而产生的系统性能的开销。而Vector集合实现了对线程同步的支持,因此在多线程并发访问的应用环境下,该集合本身能够保证自身具有线程安全性。在多线程的并发访问中,可以将Vector集合的对象实例设计为类中的成员属性,而应该将ArrayList 集合的对象实例设计为局部对象。 public class UserInfo{ List oneVector=new Vector(); public void execute(){

最新C语言常用算法集合汇总

C语言常用算法集合

1.定积分近似计算: /*梯形法*/ double integral(double a,double b,long n) { long i;double s,h,x; h=(b-a)/n; s=h*(f(a)+f(b))/2; x=a; for(i=1;i

if(n==1||n==2) *s=1; else{ fib(n-1,&f1); fib(n-2,&f2); *s=f1+f2; } } 3.素数的判断: /*方法一*/ for (t=1,i=2;i0;n/=10) k=10*k+n%10; return k; } /*求回文数*/

机器学习实战之分类算法

机器学习实战之分类算法 第一章机器学习概论 (4)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4) 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算法 (4) 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 (4) 机器学习应用的步骤 (5) 第二章 K近邻算法(KNN) (5) 工作原理 (5) 实现步骤 (6) K近邻算法的优缺点 (6) 第三章决策树 (7) 基本思路 (7) 集合无序程度测量 (7) 应用场景 (7) 优缺点 (7) 第四章朴素贝叶斯分类 (8) 基本思路 (8) 基本假设 (8) 条件概率 (8) 词袋模型和词集模型 (9) 优缺点 (10) 标称型和数值型数据的区别 (10)

主要应用及步骤 (10) 第五章逻辑回归 (12) 基本思想 (12) 使用场景 (12) 优缺点 (12) Sigmoid函数 (13) 回归系数 (13) 梯度上升法 (14) 特征缺失处理 (14) 标签缺失处理 (14) 第六章支持向量机SVM (14) 基本思想 (14) SVM第一层理解 (15) 超平面的确定 (15) 函数间隔和几何间隔 (15) 最大间隔分类器 (16) SMO优化算法 (16) 核函数 (19) 应用场景 (19) 第七章 AdaBoost分类 (19) Bagging (20) Boosting (20) Adaboost (20) Adaboost的优点 (20)

Adaboost实现步骤 (21) 第八章非均衡分类问题 (23) 分类性能指标 (23) 混淆矩阵 (23) ROC曲线 (24) 处理非均衡问题的数据抽样 (24)

第一章机器学习概论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机器学习就是将无序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一个实例有n个特征,由n列组成。机器学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分类,另一个就是回归,回归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线性拟合。分类和回归都属于监督学习,因为这类算法必须知道要预测什么,即已知目标变量的分类信息。与监督学习对应的是无监督学习,此时数据没有类别信息,也不会给定目标值,将数据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叫做聚类。将描述数据统计值的过程称之为密度估计。分类首先要进行训练,训练样本集必须确定目标变量的值,以便发现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征或者属性通常是训练样本集的列,他们是独立测量得到的结果,多个特征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训练样本。 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算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 如果要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分类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分类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 合,也简称集。 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N内排除0的集.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⑴确定性:⑵互异性:⑶无序性: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⑵长寿的人 ⑷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⑸某校2011级新生;⑹血压很高的人; ⑺著名的数学家;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 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A ,等等。 练:A={2,4,8,16},则4A ,8 A ,32 A. 巩固练习分析: 练1.已知集合P 的元素为21,,3m m m --, 若2∈P 且-1?P ,求实 数m 的值。 练2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若-a ?Ν,则a ∈Ν ②若a ∈Ν,b ∈Ν,则a +b 的最小值是2 ③集合N 中最小元素是1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2,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3求集合{2a ,a 2+a }中元素应满足的条件? 4若 t 1t 1+-∈{t},求t 的值. 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 示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一般格式:{}()x A p x ∈

两个集合合并算法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int n; }term,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typedef LinkList polymail; void create(LinkList &L); void add(polymail &pa,polymail &pb); void print(polymail &l); int comp(polymail &p,ElemType b); void main() { LinkList la,lb; printf("请输入集合A\n"); create(la); printf("请输入集合B\n"); create(lb); add(la,lb); print(la); free(lb); } void create(LinkList &L) { LinkList p,q; int n; n=0; L=(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L->next=NULL; p=q=(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printf("输入以0结束\n"); scanf("%d",&p->data.n); while(p->data.n!=0) { n=n+1; if(n==1) L->next=p; else q->next=p;

q=p; p=(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scanf("%d",&p->data.n); } q->next=NULL; } void add(polymail &pa,polymail &pb) { polymail ha,hb,qa,qb; ElemType a; ha=pa; hb=pb; qa=ha->next; qb=hb->next; while(qb) { a=qb->data; switch(comp(pa,a)) { case 0:hb=qb->next;qb->next=ha->next;ha->next=qb;qb=hb;break; case 1:hb=qb->next;free(qb);qb=hb;break; } } free(hb); } int comp(polymail &p,ElemType b) { int n; n=0; polymail q; q=p->next; if(q!=NULL) do { if(b.n==q->data.n) { n=1; break; } q=q->next; }while(q!=NULL); return n; } void print(polymail &p)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华为切换算法分类及流程图 HWII代切换分类如下: 1、紧急切换-TA过大紧急切换 质量差紧急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紧急切换 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 2、负荷切换 3、正常切换-边缘切换 分层分级切换 PBGT切换 4、速度敏感性切换(快速移动切换) 5、同心圆切换 TA切换(紧接切换)流程图 时间提前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限制小区大小的一个标准。 BSC 判断当前MS 的TA 值是否超过了定义的最大TA 门限 TALIM (Timing Advanced LIMit ),如果超过了则发起一个由于 TA 值太高的紧急切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高于TA门限值 (2) 目标小区:排队相对靠前,不要求比服务小区前。 BQ切换(紧接切换)流程图 链路的传输质量是用误码率BER (Bit Error Ratio )来衡量的,BER 变高的原因可能是太低的信号功率,也可能存在干扰。同时满足 以下条件可以触发切换: (1) 服务小区:高于BQ门限值。 (2) 目标小区:排队相对靠前,不要求比服务小区前,若没有,且小区内切换打开,则执行小区内切换,否则不发起切换。

快速电平下降切换(紧接切换) 主要是判断在MS 接收电平快速下降情况下所进行的紧急切换, 因为如果此时仍然走正常的切换流程,也就是在MS 接收电平低 于边缘切换门限时才触发切换,则可能由于仍然进行P/N 判决而 无法快速触发导致掉话。快速下降的判断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其判决方法是采用快速滤波器的概念,小区内不允许进行快速电 平下降切换。 对电平快速下降的情况,考虑到原始电平波动太大,拟对其进行 平均滤波器短期滤波后再用判断电平快速下降的滤波器来看它 是否是快速下降。采用的平均滤波器长度定为QCKFALLLEN(缺 省为3)。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满足滤波器判断结果。 (2) 目标小区:排序在服务小区之前。 上下行干扰切换(紧接切换) 如果链路的误码率升高,但接收电平仍然较强时,通常是该信道 受到了干扰,发起一次上下行干扰紧急切换。小区内可进行上下 行干扰切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触发: (1) 服务小区:电平高于干扰切换电平门限,同时质量差于干扰 切换质量门限。 (2) 目标小区:排序相对靠前,不要求排在服务小区之前。 (3) 接收电平值>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4.2.9 负荷切换流程图 目前的设计支持在分层网络的不同层间进行,要同时满足以下几 个条件才可以触发: (1) 当前系统的流量级别< “允许负荷切换门限值 ClsSysFlowLvl”,如果高于该门限值则不进行负荷切换,以避免 由于加入负荷切换而对整个系统带来大的影响。 (2) 服务小区的负荷≥“负荷切换启动门限”

经典算法集合

经典算法集合 1、求两数和。 #include main() {int a,b,sum; a=1;b=2; sum=a+b; printf("sum is %d\n",sum); } 2、求两数中的大数。 (方法一) #include main() {int a,b,c; scanf("%d,%d",&a,&b); if(a>b) c=a; else c=b; printf("%d",c); (方法二) #include main() {int a,b,c; scanf("%d,%d",&a,&b); c=max(a,b); printf("max=%d\n",c); } int max(int x,int y) {int z; if(x>y) z=x; else z=y; return(z);} 3、输入a、b、c的值,求最大值。(方法一) #include main() {int a,b,c,max; scanf("%d,%d,%d",&a,&b,&c); max=a; if(max main() {int a,b,c,max; scanf("%d,%d,%d",&a,&b,&c); if(a void main() { char a; printf(“Input a lowercase letter:”); a = getchar(); a = a-32; printf(“%c \n”,a); 5、通过键盘输入两数,并对调。 (方法一) #include main( ) {int x,y,t; printf(“input x and y:\n”); scanf(“%d,%d”,&x,&y); printf(“x=%d,y=%d”,x,y); t=x;x=y;y=t; printf(“x=%d,y=%d\n”,x,y); } (方法二)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z; z=x; x=y; y=z; printf("\nx=%d,y=%d",x ,y); }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精要 1.集合: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集合、元素以及关系的表示符号: 集合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 、b 、c ……来表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2.集合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是明确的(即A a ∈与A a ? ,二者必居其一)。 元素的属性是明确的(模棱两可是不可以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3)无序性:不考虑集合中元素之间的顺序。 3.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另外,根据集合元素的类型可以把集合分成数集、点集等。 4.空集:空集不含元素。记作? 5.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不考虑元素的顺序),注意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并且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不等式0112<-x 的正整数解的集合,可以表示成{1,2,3,4,5}。 又如:方程组???-=-=+1 5y x y x 的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3,2{(。 ① a 与{a }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 }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② 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单元素集合不用逗号。 (2)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一般形式,再画出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出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其形式是{x|x 满足性质p}。 例如:方程062=--x x 的解的集合,可表示为}06|{2 =--x x x ; 又如:直线x +y =1上的点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y x y x } 注:同一个集合,有时既可以用列举法又可以用描述法,那么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适合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集合},5,23,{2232y x x y x x +-+。 (2)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多用列举法。 (3)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多时,都写出来太烦了,可写其中一部分元素,由此提供一定规律可用省略号代表余下的元素。如: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菜鸟入门指令大全(华为)

1 LST GTRXDEV 查询功率等级 2 SET GTRXDEV 查询功率等级 3 LST BTSRXUBP 驻波比门限3900 查询RXU的单板级参数、显示收发模式 4 LST BTSDDPUBP 驻波比门限3012 查询DDPU的单板级参数 5 LST G2GNCELL 查询2G邻区 6 ADD G2GNCELL 增加2G邻区 7 RMV G2GNCELL 删除2G邻区 8 MOD G2GNCELL 修改2G邻区 9 LST GCELL BSC侧查询GSM小区 10 ADD GCELL BSC侧增加GSM小区 11 MOD GCELL BSC侧修改GSM小区 12 LST GCELLBASICPARA查询小区基本参数 13 SET GCELLBASICPARA设置小区基本参数 14 LST GCELLFREQ查询小区频点 15 ADD GCELLFREQ增加小区频点 16 LST G2GNCELL查询2G邻区 17 LST GEXT2GCELL 查询2G外部小区 18 MOD GEXT2GCELL 修改2G外部小区 19 ADD GEXT2GCELL 增加2G外部小区 20 SET GCELLHOPQUICKSETUP 快速配置小区跳频 21 LST GCELLHOPTP 查询小区跳频类型 22 SET GCELLHOPTP 设置小区跳频类型 23 LST GCELLMAGRP 查询小区跳频组 24 LST GCELLFREQ 查询小区频点 25 ADD GCELLFREQ 增加小区频点 26 MOD GTRX 修改载频频点 27 ADD GTRX 增加载频 28 RMV GTRX 删除载频 29 LST GTRX 查询频点 30 LST GCELLOTHEXT 查询小区扩展参数(干扰带门限) 31 SET GCELLOTHEXT 设置小区扩展参数(干扰带门限) 32 LST GCELLHOBASIC 查询小区切换基本参数(小区切换算法) 33 SET GCELLHOBASIC 设置小区切换基本参数(小区切换算法) 34 LST BTS 查询基站(类型,名称,索引) 35 ADD BTS 增加基站 36 MOD BTS 修改基站 37 RMV BTS 删除基站 38 LST BTSRXUBP 显示收发模式、驻波比门限 39 SET BTSRXUBP 修改收发模式、驻波比门限 40 LST BTSCONNECT 查询基站连接(查询基站传输) 41 LST BTSIDLETS 查询基站空闲时隙 42 SET BTSIDLETS 设置基站空闲时隙 43 LST GCELLIDLEBASIC 查询小区空闲基本参数(接入允许保留块数) 44 SET GCELLIDLEBASIC 设置小区空闲基本参数(接入允许保留块数)

从算法集合的不同写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d6025392.html, 从算法集合的不同写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者:任大卫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中同一操作集合算法的不同写法展开讨论,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区分两者写法的不同之处,并建议在教学中采取顺序思考的方式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操作集合;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4 ?摇文献标志码:A?摇?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52-02 数据结构课程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操作集合的实现是一个重要教学点,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开始接触线性表,多数的反应是听懂容易动手难,他们更喜欢去看代码而不是自己去写。对于顺序表、链表、堆栈、队列等操作集合,都是采取拿来主义,普遍的做法是读懂课本的写法,在设计复杂算法的时候直接调用就好。这一办法在计算机学院的教学中普遍采用,并认为是能让学生快速上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这一办法虽然能让学生较快地入门,却不利于学生的后期学习,特别是对于注重逻辑思维培养的数学系学生而言,此法效果并不利于长远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坚持让学生按照逻辑顺序从基本的操作集合写起,自己完成代码比拿来主义更适合我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此,笔者以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集合为例进行分析,来比较一下不同教学方式对逻辑思维引导上的差异。在教学中,一般都要讨论初始化、判断队空、入队和出队等算法,对于这些操作,大部分教材及参考书目的算法代码都基本相同,我们以入队列为例,看一下教材中的描述[1][2]。 入队列QueueAppend(LQueue * Q,DataType *x) int QueueAppend(LQueue * Q,DataType *x) /*把数据元素值x插入链式队列Q的队尾,入队列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LQNode *p; ?摇if((p=(LQNode *)malloc(sizeof(LQNode)))==NULL)

华为lte重要指标参数优化方案

华为LTE 重要指标参数优化方案 优化无线接通率 1、下行调度开关&频选开关 此开关控制是否启动频选调度功能,该开关为开可以让用户在其信道质量好的频带上传输数据。该参数仅适用于FDD及TDD。 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SCHSWITCH=FreqSelSwitch-1; 2、下行功控算法开关&信令功率提升开关 用于控制信令功率提升优化的开启和关闭。该开关打开时,对于入网期间的信令、发生下行重传调度时抬升其PDSCH的发射功率。该参数仅适用于TDD。 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PCALGOSWITCH=SigPowerIncre aseSwitch-1; 3、下行调度开关&子帧调度差异化开关

该开关用于控制配比2下子帧3和8是否基于上行调度用户数提升的策略进行调度。当开关为开时,配比2下子帧3和8采取基于上行调度用户数提升的策略进行调度;当开关为关时,配比2下子帧3和8调度策略同其他下行子帧。该参数仅适用于TDD。 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SCHSWITCH=SubframeSchDiffS witch-1; 4、下行调度开关&用户信令MCS增强开关 该开关用户控制用户信令MCS优化算法的开启和关闭。当该开关为开时,用户信令MCS优化算法生效,对于FDD,用户信令MCS与数据相同,对于TDD,用户信令MCS参考数据降阶;当该优化开关为关时,用户信令采用固定低阶MCS。该参数仅适用于FDD及TDD。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SCHSWITCH=UeSigMcsEnhanceS witch-1; 5、下行调度开关&SIB1干扰随机化开关 该开关用于控制SIB1干扰随机化的开启和关闭。当该开关为开时,SIB1可以使用干扰随机化的资源分配。该参数仅适用于TDD。

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综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S2******* 姓名:张靖 指导教师:陈俊杰 时间:2011年08月21日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数据库研究中最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之一。它最早是以从数据中发现知识(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研究起步,所谓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简称为DM),就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分类的目的是根据数据集的特点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常常称作分类器)。该模型能把未知类别的样本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一种技术。 1. 分类的基本步骤 数据分类过程主要包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描述已知数据集类别或概念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是通过对数据库中各数据行内容的分析而获得的。每一数据行都可认为是属于一个确定的数据类别,其类别值是由一个属性描述(被称为类别属性)。分类学习方法所使用的数据集称为训练样本集合,因此分类学习又可以称为有指导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它是在已知训练样本类别情况下,通过学习建立相应模型,而无指导学习则是在训练样本的类别与类别个数均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 通常分类学习所获得的模型可以表示为分类规则形式、决策树形式或数学公式形式。例如,给定一个顾客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分类规则可用于识别顾客是否是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或一般的信用等级。分类规则也可用于对今后未知所属类别的数据进行识别判断,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数据库中的内容。 图1 数据分类过程中的学习建模 第二步,利用所获得的模型进行分类操作。首先对模型分类准确率进行估计,例如使用保持(holdout)方法。如果一个学习所获模型的准确率经测试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就可以使用这一模型对未来数据行或对象(其类别未知)进行分类。例如,在图2中利用学习获得的分类规则(模型)。对已知测试数据进行模型

华为切换算

华为切换算法 2 3.1 切换的基本概念 2 3.1.1 切换目的 2 3.1.2 切换准则 2 3.3 华为切换算法 2 3.3.1 华为切换算法主要特点 2 3.3.2 小区优先级 4 3.3.2 边缘切换原理 6 3.3.3 小区分层分级切换原理7 3.3.4 紧急切换原理10 3.3.5 负荷切换原理11 3.3.6 快速移动切换原理13 3.3.7 小区内切换原理14 3.3.8 PBGT切换原理14 3.3.8 同心圆切换原理16 3.3.9 华为切换算法处理流程20 3.4 切换的数据配置23 3.4.1 切换数据配置概述23 3.4.2 切换数据配置的思路24 3.4.3 切换数据配置过程25 3.4.4 切换数据配置注意事项35 3.5 切换数据的调整和优化37 3.5.1 排除孤岛效应37 3.5.2 防止乒乓切换38 3.5.3 切换数据配置的常见问题39

华为切换算法 3.1 切换的基本概念 3.1.1 切换目的 在移动中保持通话的连续 切换的基本功能就是保证移动台穿越小区边界时保证通话的连续,减小掉话率。 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有时切换是为了使系统的性能更优。如因为话务量的原因而发生切换。 3.1.2 切换准则 包括无线标准与网络准则。 1、无线准则: ?上/下行接收电平低于门限值 ?上/下行接收质量低于门限值 ?MS与BTS之间的距离(以时间提前量TA表示)大于门限值 ?无线射频干扰大于门限值 2、网络标准: ?话务负荷调整 ?O&M的原因 3.3 华为切换算法 3.3.1 华为切换算法主要特点 1、切换算法概述 切换判决算法是由测量报告触发的,判断当前的通话是否需要进行切换,进行什么样的切换,以及切换的目标小区。 GSM05.08协议附录中有一种切换决算法,即0508算法。GSM协议中没有强制使用这种算法,各个GSM开发商都有自己的切换判决算法,以取得更优的切换性能。 华为切换算法与其它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

华为C1、C2算法详解

C1算法和C2算法. C1算法是很简单的,公式的前半截是把手机扫描到的信号和最小接收门限作比较,然后把计算值进行排队;哪个小区排最前面就选谁;公式的后截是为了防止那些手机发射功率过小的手机接入小区;意思很简单就是系统规定的手机发射功率减去手机实际的最大发射功率,一般两者是相等的所以计算值结果为零;就怕出现系统设置的功率很大,但是实际手机的发射功率很小(一般手机是三级手机,发射功率900M 2瓦、1800M 1瓦;但是有更高级别的移动台8W、20W等);这样其计算值是负偏置对于整个公式来讲,目的使防止出现上下行不平衡的现象,促使那些功率小的手机更靠近基站才能接入; C2算法的含义也很简单,其有两个计算公式,使用哪个关键看PT的取值;一般采用第一个公式,其意义很明确,就是在手机空闲状态下,要关注服务小区和其周围邻区信号的变化;随时准备重新选择服务小区,所以叫小区重选算法;一般是哪个小区的信号强就选那个小区所以一般C2=C1,但是我们出于话务平衡等目的对手机作出了欺骗,让其更具信号强度选择小区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欺骗性,促使手机重选到实际信号并不是很强的小区上。如何欺骗主要就靠CRO小区重选偏置了,给想选择的目标小区在数据配置上添加一定的虚拟数值来促使其信号计算结果很强已促使手机选择驻留;另公式的后半截主要是为了防止信号波动引起的频繁的小区重选现象,一般针对那些刚被手机

抛弃掉的服务小区,一般手机从某一个小区重选后又由于信号波动再次重选一般不会对原小区做考虑的,怎么实现呢,就靠公式T0*H (PT-T);所谓PT是惩罚时间、T是实际计数时间、TO是临时惩罚偏置量,当PT>T时,也就是惩罚时间还未到,则H取值为1,做负偏执;如果PT

(整理)C语言常用算法集合.

1.定积分近似计算: /*梯形法*/ double integral(double a,double b,long n) { long i;double s,h,x; h=(b-a)/n; s=h*(f(a)+f(b))/2; x=a; for(i=1;i

} 3.素数的判断: /*方法一*/ for (t=1,i=2;i0;n/=10) k=10*k+n%10; return k; } /*求回文数*/ int f(long n) { long k,m=n; for(k=0;n>0;n/=10) k=10*k+n%10; if(m==k) return 1; return 0; } /*求整数位数*/ int f(long n) { int count; for(count=0;n>0;n/=10) count++; return count; }

切换-华为题库

切换课程自测题 一、判断题 1. 为了适应GSM系统在容量和功能等方面不断扩展的需求,BSC系统采用分布式处理的思想,将测量报告预处理、切换判决和功率控制分散到LAPD单板和BTS系统中,提高了BSC系统主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对) 2. 直接重试流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切换。也就是在指配过程中由于没有无线资源可供分配使用,向其相邻小区发起的一种切换,该切换是由信令信道向话音信道的一种切换。(对) 3. 华为BSC话务统计系统中,在登记“未定义邻近小区性能测量”时,需要输入的“电平门限”是指手机对该邻近小区的接收电平达到多高才进行统计。(对) 4. 在“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中,出局切换请求次数的统计点为收到HO_CMD消息。这样当切换失败发生在HO_CMD流程之前,则不会统计到“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的统计任务结果中。所以有出BSC切换失败,但是在“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的结果中切换成功率都是100%也是正常的。(对) 5. 网络色码允许(NCC Permitted)只在系统消息2中下发给手机,因此此参数对切换不产生影响。(错)6里面也下发影响切换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小区A向邻区B 的PBGT 切换门限为68,小区间切换磁滞为6,小区A和 B 同层同级,那么只有当下列哪些条件满足才有可能触发从小区A到小区B 的PBGT 切换?(D) A、小区 B 的路径损耗大于小区A的路径损耗4dB 且满足PBGT 切换的P/N 准则。 B、小区 B 的路径损耗小于小区A的路径损耗4dB 且满足PBGT 切换的P/N 准则。 C、小区 B 的路径损耗大于小区A的路径损耗6dB 且满足PBGT 切换的P/N 准则。 D、小区 B 的路径损耗小于小区A的路径损耗6dB 且满足PBGT 切换的P/N 准则。 2. 如果某小区的BSIC 为44,假设该小区参数“国家色码NCC 允许”设为“0000000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开关机时用户无法在该小区上网 B、用户无法从该网络中的别的小区重选到该小区

华为切换算法16bit排序详细说明

华为切换算法16bit排序详细说明1切换目的 (3) 216BIT算法介绍 (3) 2.1起始状态 (3) 2.2M准则 (3) 2.3K准则 (4) 316BIT算法分析 (8) 3.1影响各个调整位的相关参数 (8) 3.2从调整位对各类正常切换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分析 (8) 3.2.1第14位层间调整位 (8) 3.2.2第13、12位共MSC/BSC调整位 (9) 3.2.3第11位负荷调整位 (10) 3.2.4第9/10位小区所在层调整位 (10) 3.2.5第5~8位小区优先级调整位 (11) 3.2.6第4位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位 (11) 4路测案例 (12) 4.1案例1(迟切换——高层小区边缘切换至低层小区) (12) 4.1.1小区参数设置 (12) 4.1.2滤波后的电平 (12) 4.1.316bit排序 (13) 4.2案例2(因层间切换而未切换至信号最强的小区) (16) 4.2.1小区参数设置 (16) 4.2.2滤波后的电平 (16) 4.2.316bit排序过程 (16) 4.2.4最终16bit排序结果 (18)

4.3案例3(HZSE2梅花村-1参数设置有误导致切换问题) (20) 4.3.1小区参数设置 (20) 4.3.2滤波后的电平 (20) 4.3.316bit排序 (20)

1切换目的 切换作为无线链路的重要控制手段,能够保持MS在穿越不同的蜂窝小区时通话的连续性,减小掉话率,并能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 切换条件 ◆源小区与目标小区有邻区关系 ◆满足切换判决 ◆16bit排序(紧急切换中,目标小区不需要排序优先于源小区;正常切换中,目标小区 必须排序排在第一) 216bit算法介绍 排序结果是16个2进制数组成的数值,服务小区与邻小区都有各自的排序结果,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排队越靠前。 2.1起始状态 如上所示:理想状态下,服务小区及邻区在16Bit排序前,所有位数都是置1的,也就是说排序前,所有相关小区排序都是相同的。 2.2M准则 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与邻区足满足M准则时,排序开始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