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的新时代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的新时代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的新时代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的新时代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新时代

随着人机交互、移动操作系统、语音智能等技术的接连突破,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市场潮流。目前,可穿戴设备已被用于工业、运动、娱乐、医疗和健康等多个领域。除来自硬件设备的销售外,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应用,可穿戴设备服务的提供将形成更大的市场机会。

目前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在产品越来越轻巧、功耗越来越低的趋势下,将可穿戴设备连接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并与云端实现无缝通信,将会产生大量对消费者生活影响深远的信息。可穿戴设备在物联网系统中是智能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穿戴式设备不仅可以作为系统的终端,还可以成为真正的物联网节点。在行业和消费市场的协力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或将成为唤醒物联网2.0的潮流先锋,助力物联网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

可穿戴设备根植于物联网,产品范围从智能设备到健康与行为感应器应有尽有。由此早就了新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供利用的数据收集手段在逐渐增多,可挖掘的数字资源也在成倍扩展。数据扩展和应用的广泛化,使得围绕人自身的一切改善和推进都可以借助科技实现实时和交互。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计算机、身体即数据,给人体扩展新空间提供了更大空间。现在已经开展市场推广的健身和健康的智能穿戴设备,就是通过对人体自身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帮助人们改善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状况,在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先行也为可穿戴设备的社会化普及和形成有所帮助,科技为人服务,只有人性化关注才是好的技术。

可穿戴设备领域看似门槛低,实则是竞争壁垒相当高的一门“生意”。其竞争并非是单一硬件的较量,必须以云服务为基础,同时整合软件开发、硬件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等诸多环节,使其完美、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供极致用户体验,对企业综合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终端,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相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联网三大技术的完美融合,将会给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文/郭涛,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委员)

2019年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

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 CMEF以“医疗数字化时代”为主题,扰展会结束后的相关报道以及参与者的关注度中不难看出数字化变革的浪潮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医疗器械行业。而那些使人流停滞、被人群簇拥的展位,常常能预示这个行业的未来——本届CMEF 的“热门产品”无一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概念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医疗可穿戴设备。先带大家看一看2017年有哪些可穿戴设备广受大家的喜爱吧! 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贴 由美国硅谷VIVALNK基于eSkin电子皮肤技术研发而成的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贴,具备电子皮肤柔性,透气、可弯折等特质,支持持续佩戴使用。其贴片外观呈闪电状,手感轻薄,可随意弯曲,对于喜欢拆、摔东西的孩子来说,显然是安全的。使用时,父母将

它帖附于孩子腋下,随后打开蓝牙,与智能手机相配对。想要了解小孩的体温时,只需要打开app,Fever Scout就会报告宝宝当前的体温,测温精确度在±0.1℃之间。 Fever Scout还具备高温预警功能,父母可自行设置高温报警的温度值,当孩子体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手机会立刻发出报警,让父母不用在夜间频繁起床去给孩子测量体温,可以和宝宝一起安心睡眠。让宝宝健康的每一刻都能被妈妈随时掌握。日前Fever Scout已经通过美国FDA和CE Medical国际认证。 Embrace智能腕带 Embrace Watch是由美国初创公司Empatica,推出的一款专门为患有癫痫的病人设计的智能腕带,可以帮助预测癫痫发作。腕带上布置有一些小型的电极,可透过皮肤传导微弱电流,然后测量汗腺受刺激情况,再与其他手段结合起来检测癫痫发作。 Embrace腕带可以检测患者的心理压力、睡眠、身体活动,在患者身体癫痫发病时,可以发出警报。通过Embrace app(支持Android和IOS),警报会发送给家庭成员或者身边的护理人员。 iTbra 女性智能内衣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的新时代

可穿戴设备,开启大数据新时代 随着人机交互、移动操作系统、语音智能等技术的接连突破,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市场潮流。目前,可穿戴设备已被用于工业、运动、娱乐、医疗和健康等多个领域。除来自硬件设备的销售外,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应用,可穿戴设备服务的提供将形成更大的市场机会。 目前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在产品越来越轻巧、功耗越来越低的趋势下,将可穿戴设备连接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并与云端实现无缝通信,将会产生大量对消费者生活影响深远的信息。可穿戴设备在物联网系统中是智能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穿戴式设备不仅可以作为系统的终端,还可以成为真正的物联网节点。在行业和消费市场的协力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或将成为唤醒物联网2.0的潮流先锋,助力物联网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 可穿戴设备根植于物联网,产品范围从智能设备到健康与行为感应器应有尽有。由此早就了新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供利用的数据收集手段在逐渐增多,可挖掘的数字资源也在成倍扩展。数据扩展和应用的广泛化,使得围绕人自身的一切改善和推进都可以借助科技实现实时和交互。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计算机、身体即数据,给人体扩展新空间提供了更大空间。现在已经开展市场推广的健身和健康的智能穿戴设备,就是通过对人体自身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帮助人们改善自身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状况,在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先行也为可穿戴设备的社会化普及和形成有所帮助,科技为人服务,只有人性化关注才是好的技术。 可穿戴设备领域看似门槛低,实则是竞争壁垒相当高的一门“生意”。其竞争并非是单一硬件的较量,必须以云服务为基础,同时整合软件开发、硬件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等诸多环节,使其完美、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供极致用户体验,对企业综合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终端,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相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联网三大技术的完美融合,将会给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文/郭涛,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委员)

可穿戴设备调研报告

可穿戴设备调研报告 学院:微电子学院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班级:集电13-1 姓名:张翼翔 学号:90 时间: 引言: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

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本文将对可穿戴设备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有产品的局限性,指出未来改进的空间及可能发展的方向。 正文: ○1技术发展与演进历程 早在1922年,发明家H. Day就曾和一顶被改成收音机的礼帽合影过,而1930年8月号的美国杂志《现代力学》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故事,一位德国工程师也曾创造过一顶硬草帽样式的“帽型收音机”。 发明家Victor T. Hoeflich 1949年3月推出了天外来客般的“帽型收音机”。因为这种帽子上的收音机以电子管技术为依托,所以Hoeflich便使两根电子管和一支环形天线成为了该产品的显著特征,而调频旋钮则安装在两根电子管中间。帽子上的收音机能戴在头部,用电池低电压供电,电池则由用户放在自己口袋里携带。虽然“帽型收音机”在开始时反响甚好,但这种待遇却并未持续。它的失败主要还是基于技术限制,这种帽子只有两个电子管,而家用收音机

则有五六个,后者运转得更好。另外,上世纪30年代末,更高级的FM调频无线电格式在美国得以使用,但“帽型收音机”只能接受AM频率信号。而且环形天线也是有方向性的,用户只要转头,信号就会丢失。 这种“帽型收音机”大概可以称作可穿戴设备的雏形。(以上信息来自于可穿戴设备网) 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一些发明家制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加在赌桌旁的胜率。从那之后,可穿戴技术的研发还维持在较小的规模。而有些相关人士决定将这一技术的起始时间定在1975年,也就是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计算器手表的那一年。但在这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仍无太大进步。直到新千年之后,可穿戴设备技术才开始了迅猛发展。 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当中作了弊。Thorp和联合开发者Claude Shannon发现,自己的设备在赌局当中可以为佩带者带来44%的优势。 1972年:George 为了在二十一点当中取得优势。Keith T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

瞄准可穿戴设备,一个中国创业者的大数据医疗梦

瞄准可穿戴设备,一个中国创业者的大数据医疗梦 钛媒体注:前些天,国内首款基于百度云的可穿戴手环设备咕咚手环曝光。在国外,Jawbone和Nike 等厂商早已从个人健康管理方面切入了可穿戴设备领域。不同领域的巨头开始施展拳脚,这已经是消费电子领域的下一个蓝海所在,它又与大数据技术紧密结合。 大数据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大数据监测人的健康状况正在美国医疗行业渐渐升温。可穿戴、大数据、健康,三者看起来如此接近,但离我们构想的未来还有些遥远。这个领域在中国的梦想者也越来越多起来。目前在这个领域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它们如何结合才能释放出价值?怎样才能让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医疗在中国更好地“落地”? 以下为一有志于大数据医疗的创业者向钛媒体的独家供稿。文章的上篇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行业现状以及将来会面临的问题,下篇则对这一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钛媒体将全文编辑整理如下: 这两天,Jawbone以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Bodymedia这条新闻让大家对可穿戴市场充满了期待,大家似乎看到了普通人利用可穿戴式设备可以管理自己的健康状态远离医院的时代已经来临。殊不知可穿戴式设备和让人们管理自己的健康之间还隔着100个Bodymedia Fit,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就从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用户使用习惯等不同角度来分析5-10年后健康管理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被激活。整篇文章分上下两部分,上篇主要是描述目前让人们兴奋的市场前景和现状之间相隔的鸿沟,下篇主要是讲我们可能突破鸿沟的路径,在医院以外形成一个“发现-处置-评估”的闭环服务,让人们能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将“未病”发现于萌芽,结合自身独特的体征节律状况得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方案微调来把“未病”拒之门外。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海南大学 现代测控与控制技术大作业报告 题目: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姓名:车京运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指导老师:王磊老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一、可穿戴设备现状………………………………………………… 、可穿戴设备定义……………………………………………… 、可穿戴设备典型应用分析…………………………………… 、可穿戴设备技术环境………………………………………… () 芯片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技术………………………………………………… () 人机交互技术………………………………………… () 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 () 专利技术………………………………………………… 、可穿戴设备崛起……………………………………………… 二、可穿戴设备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可穿戴设备应对措施……………………………………………… 四、可穿戴设备对幼儿、老人等刚需群体的前景………………… 五、未来的趋势……………………………………………………… 六、结语………………………………………………………………参考文献………………………………………………………………现代测控测温实验……………………………………………………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车京运 (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摘要:随着科技与业的发展,国内外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科技潮。如今,不同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已从各个方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论文首先介绍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技术环境,接着介绍其面临的问题,进而分析可采用的发展对策,最后就可穿戴设备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存在问题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1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 Medical Wisdom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智能可穿戴设备分为生活健康、信息 咨询和体感控制类设备。其中,生活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信息资讯类的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体感控制类的设 备包括Kinect 、Leap Motion 等体感控制器[1,2,3]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谢俊祥 1 张琳 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 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 发展史 种类 技术 临床应用 研发动向 The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XIE Jun-xiang 1 ZHANG Lin 2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AM & PUMC (Beijing 100020)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Librar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are th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port of the software, the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can sense, record and analysis the constan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rts, technology, marke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Key words: smart and surgical robots, history, struc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18-06 中图分类号:TP2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2-25 0. 前言 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 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4] 。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19, 8(4), 179-18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d4502960.html,/journal/sea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d4502960.html,/10.12677/sea.2019.8402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Xiangshuang Meng, Zhancang Li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Received: Jul. 25th, 2019; accepted: Aug. 12th, 2019; published: Aug. 19th, 2019 Abstract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and other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re rapidly applied to our daily life. This paper designs an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collect-ing health data, Internet of Things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loud computing processing and storing data. It realizes 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storage and application, and prepares for the big data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healt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Health Information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 研究与设计 孟祥双,李占仓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2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19日 摘要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采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未来可穿戴设备最可能大有作为的也许是在医疗健康和安保领域。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希望实现的莫过于:机器和技术隐身,科技真的能够使生活更美好。 穿戴设备的风潮最近席卷了电子消费品的世界,但是这股风潮最早出现的时间或许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早。 发展: 早在300年前的清朝,我国劳动人民设计了一款戒指算盘,这款戒指算盘长1.2cm,宽0.7cm,虽然尺寸很小但是功能很全,只要随便用一根发簪之类的东西就可以拨弄 什么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是延续性的穿戴在人体上,具备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电联网及独立处理的终端设备,其具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可穿戴和智能化。 有哪些可穿戴设备 Google Project Glass:

2012年4月由谷歌公司发布第一款“拓展现实”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特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网上冲浪、文字处理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某种意义上来说Google Project Glass 的发布,代表了21世纪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诞生。 Lumberjack智能腰带: Lumberjack是一款可以改善佩戴者坐姿的智能腰带,当用户坐姿不正确的时候Lumberjack便会震动以示警示。Lumberjack与手机上的APP应用无线连接,可实时记录佩戴者的坐姿和日常活动。 Golfsence 手套: 该手套主要是在普通的高尔夫手套上安装传感器,从而监测到使用者挥杆时候的速度、姿势、位置等等,频率达到每秒1000次。这个手套的有限是可以计算佩戴者的法力。击球位置的合理性,根据数据在作出相应的反馈、从而提升球技。 Pebble智能手表: Pebble智能手表式一款比iwatch廉价的智能手表,但是,廉价不等于质量差。只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手表。主要的特点就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018/7/17 对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等。展望了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产业链方面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安全性及相关应用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互联网已经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智能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成为一个热点行业。智能穿戴产品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眼镜、娱乐、儿童监护、健康、智能家居、智能服饰到通信等领域,可以加入拍照、语音识别、镜片导航、体重监测等各种功能。可以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智能终端,其展现形式不是手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物品。它过借助传感器,与人体进行信息交互,是一种在新理念下诞生的智能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智能穿戴设备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能化方面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 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运动健康类、体感交互类、信息资讯类、医疗健康类和综合功能类等,每类设备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人群。运动和医疗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体感控制和综合功能类的设备有智能眼镜等,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信息咨询类的设备有智能手表,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从目前来看,医疗和运动健康类设备使用的用户较多。 随着智能穿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类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智能硬件纷纷开始与其他智能硬件寻求合作。在未来,随着单一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技术日渐成熟,不同领域和功能诉求的产品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功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带来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体验,发展方向也会日渐明确和多元化。

新一代智能终端 ——可穿戴设备

新一代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随着谷歌、三星和苹果等科技巨头相继投入巨资开发可穿戴设备产品,该领域市场在2013年逐渐升温,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产品层出不穷,预示着智能终端的产品形态已显现由可携带设备向”丨穿钺设备演变的趋势。在基础技术不断创新的背1下,可穿戴设备还需在功能、成本、服务以及产业链整合、细分市场开发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从而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的全面崛起,”穿诹设备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f?板电脑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新增长点。 可穿戴设备的主要类型 可穿戴设备是指采用独立操作系统,并具备系统应用、升级和可扩展的、由人体佩戴的、实现持续交互的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日常穿戴用品为基本载体,可按照产品形态、产品功能和产品数据进行类型划分。

以应用划分 依据产品的应用,可穿戴设备可分为曰常应用型和目标应用型两大类。其中,日常应用型基于眼镜、手表、运动鞋等与人体联系最紧密、佩戴最频繁的日常穿戴产品。谷歌重点拓展智能眼镜和智能鞋,苹果、三星、索尼、戴尔竞相开发智能手表。我国厂商果壳电子、盛大也涉足智能手表领域,百度则致力于智能眼镜的研发和应用。目标应用型则基于电子手环等易于佩戴且具有特定功能诉求的产品,由于能够实现人体直接接触和24小时数据反馈,电子手环产品成为健康医疗领域的新宠。市场上此类产品大量涌现,如Nike+FuelBand、Jawbone的UP智能手环、FitbitFlex、W/Me以及百度联合咕咚网推出的咕咚手环。 以功能划分 依据产品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可分为功能新创型和功能延伸型两大类。其中,功能新创型是指可穿戴设备有传统智能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具备的全新功能,并使新功能与传统智能设备已有功能形成互补。功能新创型以电子手环等产品为代表,发挥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