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学与教的统一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保康县寺坪小学姜琼嫣

【教学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

活动经验。

【分析研究】

当前,我们在大力提倡、推广、普及“生本教育”、“生本课堂”,许多老师认为:我把学生“充分地”放在主体地位,那么老师就没有事可做了啊,老师就纯粹当成了“看客”。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高效的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统一”应是有机的、高度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以《比例尺》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看看在教学中“学”与“教”的有机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沟通了比和比例尺的联系,还介绍了线段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学情分析

《比例尺》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倍数关系等知识。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所以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大沾边,所

以学生对比例尺感到很陌生,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写真】

【片断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庹家家中来学校上班骑摩托车用了20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从我们家爬到这所学校却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呢?

生(猜想):这只蚂蚁肯定在地图上爬行。

师:(出示保康县平面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庹家和寺坪小学。

带着下列三个问题自学:(1)什么是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自学后一一回答。)

师:(同时出示保康县平面图和襄阳市平面图)为什么同一个保康县,在不同的地图上大小却不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得出跟比例尺有关。)

师:观察两幅图中的“保康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比例尺不同,大小就不同。但是,形状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师: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学生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加以归纳、整理。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 【点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出学生学习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片断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P48的两幅图(CAI 课件)。

(1)(将地图上的比例尺放大)

师:观察图中的比例尺,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生:1︰100000000中的1表示图上距离,100000000表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生:比例尺0 50km 表示地图上的1cm 的距离相当于实际地面上的50km 。

(2)教师小结: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0 50km 是线段比例尺。

【点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师出示P49的主题图(CAI 课件)。

师:你发现图上的比例尺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面的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小,这里的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

师:什么时候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什么时候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小?

(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后汇报。)

生:前项大于后项,表示扩大;前项小于后项,表示缩小。

生:我发现是因为前项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后项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前项大于后项,也就是说画在图上的比实际的大,放大了;前项小于后项,也就是说画在图上的比实际的小,缩小了。

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候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

【点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例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造能力。】 师:本图上的比例尺2︰1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2︰1表示图上距离是2,实际距离是1。

生:2︰1表示图上距离是2份,实际距离是1份。

生:2︰1表示图上距离是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两倍。

师: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点评:提出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探究意识。】

3、出示例1:把上页右图中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集体订正。)

4、出示例2(CAI 课件)

教师提示:一是根据“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可以列出方程;二是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长度单位要统一。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点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过程主题图北京市地铁规划图,使学生学会看设计图,明白地图上比例尺的意义与需要,进而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应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反之又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5、出示例3(CAI 课件)

师:讨论——请看清题目要求及数据,你想怎样画?

(学生讨论……)

生:先要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否则会出现画的太小了不美观,或者太大了画不下。

生:根据适当的比例尺求出操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生:还要在图上标出比例尺,可以用数值比例尺,也可以用线段比例尺。

(小组交流所画的平面图,评选出最好的在班级进行展示。)

【点评: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建立其自信心。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反思】

《比例尺》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恰当地加强了教师‘导’的作用”。

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情景引入阶段,教师先是给学生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学生兴趣盎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接着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本县地图让学生观察两幅图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得出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随着比例尺的大小可以改变,但是形状却绝不会改变!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的含义及其应用时,有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相互改写,有对地图的认识,有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更有试画平面图。尤其是学生试画学校操场平面图,学生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亲自感受画图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同时也看到了比例尺的不同,画出来的图的大小也就不同,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缩小与放大功能。

本节课循着一根知识主线——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引入新知别出心裁,探究新知有章有法;同时循着一根能力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哪个环节的例子都来源于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成效。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例题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五一假期快到了,小明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旅游。出发前,小明和爸爸妈妈需要去超市买一些旅游必备用品。小明要用8分钟,爸爸比小明多用的时间,妈妈花的时间要比爸爸长2分钟。要使三人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按()的顺序购物,最少要()分钟。 A.爸爸→妈妈→小明,64 B.爸爸→小明→妈妈,46 C.小明→爸爸→妈妈,56 D.妈妈→爸爸→小明,30 2.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 D. 3.一个班有50名同学,在下面的比中,不可能表示男女人数比是() A.1:1 B.13:12 C.2:3 D.3:1 4.画圆时,圆的周长为15.7cm,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A.2.5cm B.5cm C.15.7cm 5.已知a、b、c均不等于0,结果与a÷相等的是() A.a÷c×b B.a÷c÷b C.a÷b×c D.不确定 6.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A.25 B.26 C.27 D.29 7.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长方体来拼一个实心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长方体. A.4 B.24 C.48 D.72 8.王刚今年a岁,比她妈妈小b岁,再过x年后,王刚与她妈妈相差()岁. A.b B.a C.(a+b)﹣ax 9.下面的数中,能与8、9、10组成比例的是()。 A.7 B.12.5 C.11 D.7.2 10.一个内部长6dm,宽3dm的长方体鱼缸内养了10条金鱼,水面高2.5dm。强强把金鱼捞出来准备清洗鱼缸,发现水的高度降低到2.4 dm。10条金鱼的体积约是( )cm3。 A.1800 B.180 C.45 D.1.8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组合体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圆锥被挖去一部分后如图乙所示,则甲乙的体积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乙的体积比甲的体积少(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1位小数)

科学小论文8篇

科学小论文8篇 你家是不是有毛衣?我想,你一定说有的。现在的每家每户都有毛衣,可是你是否观 察过毛衣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毛衣上有许多的小圆球,由毛衣上的毛组成。这样不 仅妨碍美观,还会让你摸起来非常不舒服。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坏整个毛衣,反而更不好。这个时候就轮到毛球修剪器上场了。只见它开足马力,对着毛球一刮,就看见毛球全部都 不翼而飞,毛衣干干净净。正在我对这个毛球修剪器赞叹不已时,突然升起一团疑云,毛 球修剪器到底是怎样修剪的呢? 我正疑惑时,爸爸发话了,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拿出说明书,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便开始拆修剪器。我先把修理器的开关关闭,再 把最外层的外刀网旋开,拔出来,然后再把最主要的圆刀拿出来,上面有着极其锋利的刀片,再往下就看见了风叶,上面有着四块竖起来的板,打开开关就会飞快的转动,在风叶 的最下面,还有着一个巨大的缺口,毛球就是从这里掉下去,掉进储物仓,保存在里面。 原来,这个修剪器,由一个马达转动风叶,风叶连接着圆刀,风叶一高速转动,圆刀 也高速转动。外面的外刀网隔开了衣服和圆刀,防止直接接触衣物造成的破损。外刀网上 有许多小孔,在接触衣物时让毛球伸进外刀网,被圆刀直接割断。被割断的毛球从圆刀的 旁边掉入下面的风叶上。风叶上的四块竖起的板子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像打羽毛球一样,把毛球“打”进储物仓。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一把外刀网旋下来,这 个修理器就不再转动。难道是没电了?那为什么刚才还转的这么快?经过我多次试验,发现 风叶旁有一个按钮,就像冰箱上的灯一样,有个下压按钮。外刀网旋紧后,会把这个按钮 往下压,压到最底部时,保护功能就会关闭,修剪器就会正常工作。 原来一个毛球修剪器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啊!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星期天,看见爸爸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忍不住叹气‘‘唉,看来又是我做‘苦力的时 间了’我拿起爸爸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细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现‘青春’这是 为什么呢?我不经疑惑。 于是我找到另一双新鞋和旧鞋进行比对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比旧 皮鞋的表面要光滑。旧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细观察,虽然亮了很多但仍无法跟新皮鞋比。 皮鞋亮度是否与皮鞋光滑度有关? 我去取一双旧皮鞋,在放大镜下皮鞋显得凹凸不平。然后我再皮鞋都比较粗糙的1区 和2区涂上鞋油仔细擦拭,2区不涂做空白对照。我发现1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光滑很多,放在用阳光下也比2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有这样的差别呢?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六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比例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尺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离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上课伊始,呈现了两个同学画的教室平面图,让学生讨论哪一幅画得合理,从而初步体会“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都相等,画的图才比较合理。”。然后又呈现了一幅画得合理而且标有比例尺的平面图,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提供了支撑,并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课前安排学生自学教材21页和22页上面的内容以及搜集了比例尺,学生在汇报搜集到的比例尺时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看着比例尺来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学生基本都能根据比例尺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可能由于没有把意义板书出来的缘故,有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换算不是很清楚,导致之后在做题时后进生容易把单位是厘米还是米(或者千米)弄错。 在概括比例尺公式的这一环节,在学生的自学单上让学生先尝试去求比例尺,课堂上再让学生来汇报。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急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没有及时的对比例尺的关系式进行强化加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对如何求比例尺也不是很清楚,课堂氛围开始沉闷。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我选取书本22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生根据理解这个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34000000厘米)来解决问题,也有部分同学根据前一课《比例的应用》来解决问题。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这个问题,我选取的是教材第21页左下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第三模块学习/专题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 第六节新近的学习理论 案例分析 考试题: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学习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试题样例: (考生电子邮件帐号、收件人1、收件人2的邮件地址均由监考老师给出。) 你是一个刚从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听说新华通讯社(中国)正在招聘新记者,新华社正是你理想的工作单位。请你通过INTERNET完成下列工作: 一、通过适当方式,在因特网上查找到新华社的网站,并通过其导航系统找到新华社总编的介绍网页,将总编的照片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下,文件名为网1.jpg(扩展名与原图片文件相同);再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总编的简介,文件名为网2.txt。(本小题19分) 二、通过FTP从https://www.doczj.com/doc/2d2959798.html,的某一个文件夹下下载一个名为coolthings.arj的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此文件为《应聘注意事项》,请你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解压,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考生文件夹下。(本小题16分) 三、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向新华社总编室(收件人1)及人事处(收件人2)同时发出一封应聘意向信。要求如下:(本小题31分) 1、设置自己的收发邮件的帐号; 2、邮件主题为:你的准考证号-姓名(如考生李菲,本次准考证号为110503241008,则邮件的主题为:110503241001-李菲); 3、正文说明你的基本情况,并表明你愿意应聘驻外记者一职,不少于80字; 4、选用一种信纸; 5、信尾有你的签名及写信日期; 6、将素材文件夹下的相片.jpg作为邮件附件同时发送。 四、制作一组宣传自己形象及证明自己能力的网页,为节省时间,我们已经将你的有关材料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下,请你选用。(本小题34分)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尺》教学反思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比例尺 1 教学反思 本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得出一下教学反思,供大家讨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一)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 “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活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作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姓名 (xx市xx县xx中心小学) 摘要:本年度,我接管了三年级并出任语文教师。对于中年级语文,我并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之前也只是带过一年级语文,所以我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学语文,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值得庆幸的是: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成绩也都有显著地提高,以前的一些学困生也都步入了正轨。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对语文这门学科也有了深刻地认识,对三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些了解,对于教学也有一些总结,下面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的观点。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作文 一、了解学生、把握规律、激发潜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常胜将军的座右铭,这在教学中同样适用。初到一个班级,除了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外,我们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认知特点、课余爱好……在一个星期内,我对学生有了如下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生活起居都是依靠爷爷或者奶奶,少数同学也只有父母一方在家陪护,可以说家庭教育比较缺失。学生的识字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有三个同学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有两个同学比较顽皮,喜欢搞恶作剧。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课堂纪律非常好、学习的态度很端正、学习的气氛很活跃……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八、九岁孩子的心理特点,要能准确把握,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三年级学生处于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有着很高的荣誉感,喜欢获得别人的表扬和称赞,热爱竞争,总想着怎样表现自己。但是他们不够稳定,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与人产生矛盾,事后又能很快恢复。 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如果引导得当,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并发挥到极致。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士气高涨的一方就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一个班级也一样,如果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后成绩可想而知。举个例子来说:每周我会评选出全班最会背书之星、进步最快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不够突出怎么办呢?这时你需要为他量身定做一个荣誉之星,确保人人都能参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请在以下题目中选取两个进行论述。(每道题50分,600字以内,多选无效)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一次,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到:“求也退,故进制,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 问题:上面的论述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对现在的教学又有哪些启示 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李明同学又在东张西望,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我大声喝道:“李明,你在干什么?”他的脸涨红了,随即说:“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讲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3.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教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闻,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话语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的成功之处。

小学数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学与教的统一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 保康县寺坪小学姜琼嫣 【教学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 活动经验。 【分析研究】 当前,我们在大力提倡、推广、普及“生本教育”、“生本课堂”,许多老师认为:我把学生“充分地”放在主体地位,那么老师就没有事可做了啊,老师就纯粹当成了“看客”。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高效的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统一”应是有机的、高度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以《比例尺》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看看在教学中“学”与“教”的有机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沟通了比和比例尺的联系,还介绍了线段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学情分析 《比例尺》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倍数关系等知识。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所以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大沾边,所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作业评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作业评讲(2) 责任教师吴南中 《课程与教学论》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于本教材比较切合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形成性考核册中涉及到新课程实际的题目比较多,在四次作业评讲中,将分别讲解一下主要的作业题,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各章教学内容。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橙色和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四、论述题 1、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组织方式的特点。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六章课程组织;第四节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此题的着重点在明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三组相互对立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即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 分析: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一般来说,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积压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一贯主张。近年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序列组织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的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然而,这种横向组织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任课教师要精通或熟悉各门学科的内容,而目前的教师队伍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学科课程表难以安排,学校现有的物资设施也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统一。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就一般而言,直线式与螺旋式各有其利弊。 本题需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的不同组织方式,结合新课程实施现状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2、试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课程实施;第一节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因素此题的着重点在于分清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分析每种因素如何影响课程实施。 分析: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这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影响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主要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包括校长和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小学数学课堂仍然缺少生机,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魅力课堂;策略研究 中国奥数专家李秋明老师说过:“数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感悟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不仅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更体现在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中。教师要积极探求并完善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魅力,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图形,都在展示着数学学科的魅力。如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算的符号、图形的对称、统计图的直观等,教师如果

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感。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是一种需要 每一种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条件和背景,教师应努力模拟生活中趣味性强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学生视力调查表,学生已经意识到单靠两张原始调查表解决“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这个问题非常困难。由于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学生由此认识到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接着,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整理外,还可以用学过的形象、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经小组讨论,学生制成两副单式统计图进行比较,但很快发现同时观察两幅图非常不便,从而促使学生改进方案,将数据分析设计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学生在不断产生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有了需求,激发了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正是本节课最靓丽的地方,是最具魅力的环节。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才会充

《比例尺》教学反思二

《比例尺》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尺》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尺》教学反思二《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

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作业 一、简答 1. 教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答:(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2)实践“用教材教”。(3)理解和尊重儿童。(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艺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对课 程资源的合理运用。 2. 怎样设计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答:(1)教师要增强教学目标意识。(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针、教育目 的的关系。(3)教学目标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4)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好目标整合。(5)科学表述教学目标。 3. 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答:(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定位。(2)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诱发学生 自主学习。(3)开放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4)转变评 估和激励方式,确保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 4. 有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答:(1)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2)提问能激起好奇心的问题,或者用独特的问 题引起学生的兴趣。(3)概括课程的要点。(4)用实例说明课程中的概念和观点。(5)用形象的图解描述课程中不同部分和概念的关系。(6)提供一个题目(口头的, 或者其他方式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7)表现出对论题的兴趣, 热情和好奇。(8)告诉学生课程目标,并指出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 5. 有效表扬应遵循哪几条指导方针? 答:(1)表扬要简单明了,直截了当,语调自然,而不要华而不实或夸大其词。(2)表扬要用直接的肯定句而不要热情洋溢的解释或反诘句。(3)对受到表扬的特别成绩要 具体化,让学生注意到进步的证据。(4)用多种多样的词语表扬学生。(5)用非言语的 赞扬交流来支持言语表扬。(6)避免模棱两可的表扬。(7)平时,对个别学生要进行私 下的表扬。 二、论述。 1. 在你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哪些行为是无效教学行为,请举例说明。答:教学行为是 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产生的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行为。没有有效的教

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是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概念的建立很重要。 由于比的认识是上学期学得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什么叫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后两个问题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放在这节课中,可能会冲淡本节知识的学习,还会给本节课的目标的达成、黄金时间的利用造成影响,所以我在本节课前已经做了很好地复习,这节课仅仅提了一下,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是正确的。)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本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1.在备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种参考资料,不过对情境图的处理我还是大胆的对它进行了创新:那就是通过独立完成“学生学习卡”的第一题,(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复习旧知,二是为比例的意义做准备。)让他们通过计算和归纳,将比或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起,把比或比值不相等的比的写在一起,让数据来说话,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比值不相等的图片就不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 2. 当引出比例的意义后,我又将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这样做既符合“学法建议”里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理解比例的意义”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成为习惯,合作成为常态。”我在这个环节特别安排了两组“数字相同,而组成的比例的不同”这样的例子,旨在通过这个练习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相同的四个数,由于不同的数字排列,比值不同,会组成不同的比例。”这个目的达到了。学生汇报完毕后,我让小组长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3.多次运用学习卡的“第一题”的数据,刚才“我们是纵向比较得出这几张图片像的理由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横向比较,比如:图片A的长与B图片的长比是6︰3,比值是2,A 图片与B图片宽的比是4︰2,比值是2,因此他们也可以组成比例6︰3=4︰2”,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充分运用主题图的作用,原因之二是:主要体现同一个图形的长与宽的比,也可以是宽与长的比,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原因之三是通过系统的比较,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可以多方位思考。 4. 通过“思考与讨论”环节,学生重温了刚刚学过的比例的知识,又将感性知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小组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让每个孩子成了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当学生表述完,我都听着有点别扭的时候,我及时调整思路,让“小组长”到讲台上边举例边见解,当她自己觉得这样行不通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给小组长展示的平台,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两个地方我觉得用得比较好: 1. 这节课中我将情境图分“两次运用”,第一次先指定学生找“长与宽的比”,这样做,容易让学生迅速找到“比值相等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因为前二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概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把握它的实质;第二次是当学生知道比例的意义,初步了解到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让他们再去数据中找比例,这样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2. “蜂蜜水是否一样甜”课本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比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找出了另外两种,将学习卡的第二题做了完善和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