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因为霉菌毒素中毒的鸡只可能在表面上表现的不很典型,有时还没有可见的症状出现,往往会呈现一些传染病的特征,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因此,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并不是人人都能重视的。

一、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蛋鸡生产危害不可小觑,会造成蛋壳缺陷包括蛋重减轻,软壳、薄壳和破壳率增加,褐斑增加,同时会造成鸡蛋蛋白发白,蛋白水样化,霉菌毒素残留,微生物污染严重,引起鸡蛋品质显著下降,给蛋鸡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蛋鸡对霉菌毒素相对肉鸡比较敏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蛋

鸡生命周期更长,持续摄入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使其成为发生慢性中毒的理想对象;蛋鸡饲料较普遍使用DDGS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通常比玉米含有更多霉菌毒素;母鸡频繁受到应激,诱发免疫缺陷等不良后果,使霉菌毒素中毒病情进一步恶化。

蛋鸡出现霉菌毒素中毒,表观方面主要表现为:鸡群出现兴奋(类似药物中毒、肠炎、球虫病);采食量低;羽毛粗乱;鸡群个别鸡出现吐水现象;过料现象,肠炎药效果差;鸡群均匀度差,大小不一(类似传染性腺胃炎);生长缓慢,料肉比高。解剖后表现为嗉囊内有白色假膜;肝脏肿大,颜色发黑;肾脏肿胀;腺胃肿胀,腺胃乳头严重出血;内金增厚、硬化,出现裂纹、溃疡。

二、霉菌毒素的控制措施

鉴于目前对霉菌毒素中毒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禽病防控策略对于标准化商品蛋鸡场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只有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禽群进行综合保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

1、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预防:

(1)保持饲料及原料的干燥:水分是引起饲料霉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当饲料中水分含量达17%~18%时,真菌极易繁殖产毒。因此控制饲料水分在安全线以下、并保证干燥均匀一致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2)缩短饲料的储藏时间:有调查表明,饲料的储藏时间超过45d就容易引起霉变,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饲料的霉变程度越大。因此购进饲料原料要减少库存时间,加快周转,减少流通环节。

(3)已产生霉菌毒素的饲料的处理: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常用的有天然铝硅酸盐类无机吸附剂(如膨润土、沸石、蒙脱石等)和酵母细胞提取物类有机吸附剂(如葡甘露聚糖)等,以及一些学者研究推荐的4%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水合硅酸盐等成分组成),改进的脱毒剂如钙质蒙脱石和钠质蒙脱石。

2、禽舍内空气、禽饮用水、垫料的霉菌预防

(1)加强鸡舍内通风、消毒:定期用空气暴露法对禽舍内空气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一旦发现霉菌超标,立即查找原因,消除引起霉菌滋生的因素,同时加强禽舍内通风换气,加强消毒,可以选择用0.5%过氧乙酸(或10%百毒杀1:600)每天带鸡消毒2次,每天监测,直到空气质量达标,然后确定在此季节的消毒间隔。

(2)定期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定期用倾注法对禽饮用水的水源、水线中的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一旦发现霉菌超标,立即查找原因。如果水源被污染,则要更换水源,如果水线被污染,可以定期用“荷兰肯特斯水线清洗剂”清洗水线,并监测效果,确定清洗间隔。

(3)及时更换垫料或清除粪便:鸡舍内垫料、粪便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容易滋生霉菌,因此要及时更换垫料、清除粪便,以免造成环境的霉菌污染。

3、发生霉菌病禽群的治疗

用0.05%硫酸酮溶液饮水,连饮5d,停饮3d,再饮3d;用制霉菌素混料饲喂,每千克饲料添加100万单位,连用1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应该提出的是近些年来,霉菌毒素对养鸡业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有人说霉菌毒素是养殖业的隐性杀手,但现在看来,霉菌毒素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隐形杀手已经变成养鸡越来越难养的罪魁祸首之一,特别是它和其它几种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我们养鸡业疫病变得复杂的主要原因。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又被称为饲料中的“隐形杀手”,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则被称为“底色病”,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可见一斑。然而危害虽大,损失虽重,霉菌毒素却未能引起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又到了霉菌最易滋生的季节,笔者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些整理,希望通过此文再次给养殖业敲响霉菌毒素的警钟。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污染现状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的产毒素霉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霉菌又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数百种,多数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主要的致病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霉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如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有害霉菌来源主要有饲料、垫料和环境。饲料从生长、收割、运输、加工、包装、贮存,直至进入食槽都可能使霉菌不断生长,尤其是当湿度饲料含水量合适的条件下。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一般具有群发性和无传染性,地域性和季节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则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多数情况下属于慢性霉菌毒素污染,症状轻微出现较慢且不典型, 而且引起的损害具有多样性,中毒症状也复杂多样。同一霉菌毒素对于不同动物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例如,猪对DON非常敏感(1ppm),但是18ppm的DON并不影响来航鸡的增重。蛋鸡对DON的耐受程度更高。而且污染浓度不高时,检测也有难度。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即使那些看上去的“好”粮食,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FAO国际粮农组织报道:世界谷物中25%遭到霉菌毒素污染。09年的一个调查对国内244份饲料样品共进行了2023项次检测,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样品总数的6.6%,只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35份,占样品总数14.3%,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93份,占79.1%,同时检测到含4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35份,占样品总数的55.3%。同时检测到ZON、DON 和FUM B 的样品数147份,占总数的60.2%。而且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不仅原料中存在10%-25%的霉菌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中还存在25%-50%的霉菌污染,饲喂系统则存在50%-100%的霉菌污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养殖场所投喂的均是遭到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 因为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畜禽可能在表面上症状不明显也不典型,或虽然出现了症状但却被畜禽错综复杂的疾病所掩盖,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只有当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死亡的时候,才受到关注。应该提出的是近些年来,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说霉菌毒素是养殖业的隐形杀手,但现在看来,霉菌毒素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它和其它几种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我们养殖业疫病变得复杂的主要原因,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霉菌毒素的影子,这就是霉菌毒素造成危害的有力证据! 2.霉菌毒素的协同作用 霉菌毒素还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副作用比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要大的多。由于协同作用的存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中毒症的单一霉菌毒素的含量低于试验控制条件下引起同样毒性效应的剂量。所以即使饲料中每种毒素的含量都不超标,也会引起畜禽的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间的互作可改变中毒的临床症状,导致一系列诊断特征不同于单独作用的症状之和。实际生产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因为霉菌毒素中毒的鸡只可能在表面上表现的不很典型,有时还没有可见的症状出现,往往会呈现一些传染病的特征,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因此,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并不是人人都能重视的。 一、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蛋鸡生产危害不可小觑,会造成蛋壳缺陷包括蛋重减轻,软壳、薄壳和破壳率增加,褐斑增加,同时会造成鸡蛋蛋白发白,蛋白水样化,霉菌毒素残留,微生物污染严重,引起鸡蛋品质显著下降,给蛋鸡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蛋鸡对霉菌毒素相对肉鸡比较敏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蛋

鸡生命周期更长,持续摄入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使其成为发生慢性中毒的理想对象;蛋鸡饲料较普遍使用DDGS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通常比玉米含有更多霉菌毒素;母鸡频繁受到应激,诱发免疫缺陷等不良后果,使霉菌毒素中毒病情进一步恶化。 蛋鸡出现霉菌毒素中毒,表观方面主要表现为:鸡群出现兴奋(类似药物中毒、肠炎、球虫病);采食量低;羽毛粗乱;鸡群个别鸡出现吐水现象;过料现象,肠炎药效果差;鸡群均匀度差,大小不一(类似传染性腺胃炎);生长缓慢,料肉比高。解剖后表现为嗉囊内有白色假膜;肝脏肿大,颜色发黑;肾脏肿胀;腺胃肿胀,腺胃乳头严重出血;内金增厚、硬化,出现裂纹、溃疡。 二、霉菌毒素的控制措施 鉴于目前对霉菌毒素中毒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禽病防控策略对于标准化商品蛋鸡场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只有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禽群进行综合保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

霉菌毒素对鸡有哪些危害

霉菌毒素对鸡有哪些危害 最近接到很多养殖户朋友咨询冰冰都是说,鸡群前期都很好,伤亡率突然升高,伴发有呼吸道,鸡群有蔫鸡,过料、拉稀甚至是水泻。 东东养鸡联盟:剖检病鸡,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盈,眼观肠壁上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斑,肾脏肿大,腺胃乳头糜烂,鸡内金易剥离。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从根源上分析,这是很普遍的霉菌毒素诱发的疾病。养殖户越来越懒,养殖过程中需要的湿度和每天被剩下的饲料。 很多人会不注意,久而久之,被剩下的饲料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中发酵了,霉菌毒素也随之而来。 霉菌毒素的危害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破坏也是最严重的。

一、霉菌毒素对鸡的8大危害 1、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 2、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减低,体重下降。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 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4、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机体的解毒机能会大大降低。

5、霉菌毒素会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 率下降,孵化中胚胎死亡多见。 6、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 酸盐沉积,从而导致鸡群痛风症的发生,不明病因腿病增多。 7、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 鸡群腹水症多发。 8、出现伸颈张口呼吸现象,解剖可见肺实质内有黄色的干酪样物 俗称“霉菌肺”,病变气囊或肺部疑似霉菌病变斑的抹片常可发现霉菌菌丝,霉菌培养基培养可分离到霉菌(最近分离主要是烟曲霉)。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很严重,也是很多养殖场都头疼的的一大问题。 二、目前市面上解决霉菌毒素的方法有: 1、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硅铝酸盐类) 2、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酯化甘露聚糖)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张军民) 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全世界极为关注。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有几种方法一直被用来对收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进行脱毒或灭活处理,但是其作用极不稳定,或者不实用。 一、霉菌对饲料的危害自从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世界开始注重对毒素中毒的彻底调查。已知有300多种真菌产生毒素,但除几种毒素外,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毒素所知甚少。已知的重要的毒素有: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桔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这些有霉菌分布各异,都已从范围广泛的各种谷物及混合饲料中分离。真菌生长: 曲霉属菌属曲霉科,大多数真菌污染事件都发生在操作不当的收获、运输、饲料原料和混合饲料储藏过程中。饲料水分含量12%或以上,相对湿度80~90%和温度在10~42℃都足以使真菌生长。而霉菌对饲料造成严重的危害。微生物活动是导致贮藏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微生物个体极小,在其未大量繁殖前,常不易被发现。当发现霉变颜色时,说明微生物繁殖已处于旺盛阶段,饲料品质已受到严重破坏。 1、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损失。 据研究,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该微生物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并散发一股难闻的霉味。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被真菌污染的各类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约占其总量的10%左右。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必须预以高度重视。 2、引起发热,使贮料发生质变。 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料温升高的结果,使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首先使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率和氨基酸含量下降。 3、产生毒素污染饲料。 在本文中重点强调霉菌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及其可能的脱毒方法。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至今仍是全世界受到重大关注的一个领域。霉菌毒素如果有的话一般是以微量污染物的形式存在于农产品中,其浓度范围以每克中含有多少纳克到多少微克计。对霉菌毒素的大力研究以进行了将近40年。1961年分离到了第一组霉菌毒素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它们由黄曲霉毒素组成。这是对1960年在动物中爆发的严重急性病进行研究的结果。1965年,继黄曲霉毒素的发现之后又识别了另一组重要的霉菌毒素-赭毒素(Ochratoxins)。 二、霉菌毒素分类及危害霉菌毒素中毒的典型情况一般是由于发生急性临床症状。这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 易中华1 吴兴利2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 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 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 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其毒性因剂量、中毒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品种、饲粮或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见图 1 )。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 易感性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图 1 黄曲霉毒素攻毒递增剂量与豚鼠肝脏变化。上排最左边豚鼠未接毒,下排最右边豚鼠接毒剂量最大。注意到,豚鼠肝的苍白色随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Sin nhuber 等,1977;Wogan和Newberne,1967)。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黄曲霉毒素已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强烈关注,因为黄曲霉毒素广 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玉米、大豆、油类等食物中,是人类致癌的潜在因子。虹鳟鱼是早期研究黄曲霉毒素的试验动物,它们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其半数致死量按等比例混合黄曲霉毒素B1和G1计算为0.5?1.0 mg/kg(Lee等,1991)。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肝细胞恶性瘤致病几率高达8.0 x 10-8。虹鳟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对性疾病很敏感。将鱼苗或胚胎浸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5 mg/kg 的水中半小时,9 个月后30%?40%的鱼患有肝细胞癌(Sinnhuber 等,1977)。根据Lee 等(1991)综述黄曲霉毒素在对鱼的毒性,黄曲霉毒素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鱼苗孵化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流行,并很可能是鱼肝癌流行的原因。据调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棉籽粕是发病的原因。虹鳟鱼采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逐渐发展为肝癌(Sin nhuber 等,1977)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在哺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种猪上有报道。临床和病理症状包括: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Hoerr 和Andrea ,1983 ;Miller 等,1981 ,1982)。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 变化。猪从断奶至上市,饲粮黄曲霉毒素耐受量为0.3 mg/kg(Monegue 等,1977)。猪饲喂了毒素含量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饲料脱霉剂分析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 https://www.doczj.com/doc/2d2264175.html,/G_ZYtuomeijing.html 韩秀山1,许家亮1,陈法荣2,王国中2,谌刚3,曾路3 摘要:霉菌毒素是仅次于二噁英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防治霉菌毒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机理、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蒙脱石在防治霉菌毒素中的应用,强调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是必需的,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对饲料脱霉效果极佳,并且安全绿色,是国际上首选推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机理;饲料;养殖;吸附剂;蒙脱石 霉菌毒素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因霉菌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1-4]。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噁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 1霉菌毒素的产生及中毒机理 1.1霉菌毒素的产生 饲料原料受霉菌感染较多的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 农作物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糠麸类和糟渣类等以及豆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等。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路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浅谈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十大危害

浅谈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十大危害! 霉菌对于养殖行业来说并不陌生,霉菌对整个养殖行业带来的危害及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霉菌首先引起的是免疫抑制,造成很多疾病的免疫失败、有霉菌存在的情况下一些很简单的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继发混合感染的情况多不胜数。 霉菌直接损伤肝肾等免疫器官在治疗的时候也变得比较棘手,考虑很多药物是否能用,身体各个器官是否能够承受得住药物的副作用等等。 1 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脏等具有亲嗜性从而使免疫器官受损导致萎缩,还能干扰正常的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力,包括对正常抗体生产产生抑制,发生免疫抑制。 从而造成鸡群法氏囊、新城疫、流感、大肠杆菌等疾病不断发生还难以治疗。2 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破坏最为明显。整个消化道都可能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嗉囊、肌胃、腺胃、肠道都会有溃疡的表现,严重出现腺肌胃炎、肠炎发生。现在这个季节发生鸡群拉稀过料反反复复的情况就与霉菌有很大关系。 3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发生肝脏肿大、变性、坏死等,肉鸡的肝脏坏死、变黄、肿大大多数与黄曲霉菌毒素有关。 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有橡皮肝的感觉,并且一般以左肝见明显。肝脏的变化导致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减少,进而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等。 4 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伤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并且发生炎症、坏死、尿酸盐沉积,导致痛风的发生。 5 霉菌毒素对血管造成损伤致使血压上升,从而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担,造成肉鸡腹水的发生,蛋鸡也有发生。 6 霉菌毒素可以影响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雏鸡的成活率,很多刚进到家里的雏鸡发生伸脖子张口呼吸的情况大多数都是由于霉菌的垂直传播造成的,一般这样的雏鸡也都有腺胃炎的存在。 7 黄曲霉毒素还能抑制色素的代谢和沉着,再加上肠道对色素的吸收障碍,会引起鸡群爪、鸡喙的着色不良的情况。 8 霉菌毒素对胰脏的损伤会使机体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有霉菌毒素中毒很多时候会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生并且用葡萄糖饮水也没有作用。 9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总结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知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又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的多。有人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发生过一例霉菌病或是霉菌毒素中毒症。那只是说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症候或者是出现了而被误指成别的症候了。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微生物,通过种子与孢子繁殖生长。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霉菌孢子还可以随风或灰尘飘散到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引起污染传播。 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是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其他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杂色曲菌等均有强弱不等的致病性。曲霉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热120度或煮沸5分钟才能杀灭,对化学品也有较强抵抗力,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小时才能将其灭活。那种认为霉菌可以自生自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曲霉菌主要侵害畜禽的呼吸器官,在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等,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在临床病例中,病禽的一些症状时常被经验不足的兽医误指成其他病。例如:烟曲霉菌致病后,病禽头颈伸直呈沙哑的水泡声呼吸、甩鼻、打喷嚏、眼部潮红肿胀、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扭颈、共济失调,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性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停产、呆立、少食、羽毛粗乱,还有剖检中的脏器肉芽肿、腺胃肿胀等。受黄曲霉菌侵害的幼禽和成禽表现为少食、叨料、腹泻或稀便混血、双翅下垂、脱毛、消瘦、鸡冠苍白、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因此,强调鉴别诊断上要注意与雏鸡白痢、支原体、大肠杆菌病、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等的区别,确有必要。又如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鹅口疮。患病鸡、鸭、鹅表现为精神不振、少食、消瘦、羽毛脏乱、嗉囊胀满,挤压有痛感,下痢,雏鸭还会有急促喘气,叫声嘶哑等症,确诊此病特别要注意病禽口腔、食道,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多数还会有眼睑、口角出现痂皮,呈白色丘疹样,后蔓延成片。 曲霉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包括了高温高湿地区和季节,也包括了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雏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局部小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温低湿的外部环境中,局部小环境差仍能引发本病。又如:孵化室及种蛋库根据需要在冬季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不通风,形成阴暗、潮湿、发霉的环境。霉菌孢子很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致胚胎感染死亡或是幼雏出壳不久死亡,也可能在出雏过程中,幼雏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发病,这有时被误认为是支原体经蛋传播的发病。还有的如烟曲霉性肉芽肿,则是因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等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真菌趁虚而入引起。 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更主要的是产生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括许多霉菌所产生的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对畜禽造成很大危害的便是由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所有的霉菌毒素生物及化学特性皆不同,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原料将产生不同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600-2607 China Animal Husbandry&Veterinary Medicine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 黄珂,温晓鹿,王丽",蒋宗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摘要: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霉菌毒素;畜禽;毒性;削减方法 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1/https://www.doczj.com/doc/2d2264175.html,ki1671-7236.201909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gress Research on the Hazard of Mycotoxins to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the Methods of Reduction HUANG Ke,WEN Xiaolu,WANG Li",JIANG Zongyong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Nutrition,Guangdong Publcc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Nutrition,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South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Abs t ract:Mycotoxins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fungi,which have signif—cant toxic effects on animals and humans,including reduc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magingorganfunction a f ectingtheimmunefunctionofthebody causingoxidative damagetoce l sandDNA andevenleadingtoanimaldeath.Mycotoxincontaminationoffeedand raw materialsisawidespread globalproblemthatcanoccurbothincropfieldandduringstorage. Basedonthiseachyearthecontaminationofthefeedanditsraw materialshascausedhugeeco-nomiclossestothe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industry.Aherefore!preventionandcontrolof moldgrowthandremovalof mycotoxins in feed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Indeed di f erentmycotoxinshavedi f erentadversee f ectondi f erentanimalsandthead- 收稿日期:2019-03-26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131721301092361000)%省级现代农业(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2014B030301054)%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5) 作者简介:黄珂(199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猪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729336744@https://www.doczj.com/doc/2d2264175.html, "通信作者:王丽,研究员,研究方向:猪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wanglil@https://www.doczj.com/doc/2d2264175.html,

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及危害

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及危害 时间:2013-08-08来源:作者:陈亚强 霉菌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通常一种霉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 而同种霉菌毒素又可由不同的霉菌产生。有研究证实,只要 有适宜的环境,霉菌毒素可在农业生产的任何环节产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被各种霉菌毒素污染,现已知的霉菌毒素已超过400种,但并不是每种霉菌毒素都有毒。 霉菌毒素所引起的动物临床症状主要决定于4个方面: 1、毒素类型,摄入量和接触时间 2、动物的种类、性别、饲养环境、年龄、健康程度和免疫力高低 3、养殖场的管理(卫生、温度和饲养密度) 4、饲料中霉菌毒素间的互作效应 几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霉菌毒素间的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比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危害都要大。目前有6种霉菌毒素是最常见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素、麦角毒素、呕吐毒素和T-2毒素。 常见毒素产毒基质产毒霉菌造成危害 黄曲霉毒素豌豆、大麦、大米、 玉米、高粱、花生、 黄曲霉 寄生曲霉 肝病(肝毒性、肝肿瘤);致 癌和致畸作用;出血(肠道、 肾脏);免疫抑制;生长缓慢; 奶量下降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高粱、大麦、 燕麦、干草禾谷镰刀菌、黄色 镰刀菌 雌性激素综合征;生殖器官病 变(外阴水肿,阴道脱落,子 宫肿大,睾丸萎缩,卵巢萎缩) 乳腺肿大;不孕,流产 赭曲霉素大麦、玉米、燕麦、 小麦、豌豆、大米 赭曲霉、蜂蜜曲 霉、佩特曲酶、菌 核曲霉、硫色曲霉 肾毒性;致癌致畸;免疫抑制; 轻度肝损害;肠炎;生长缓慢 麦角毒素小麦、黑麦、禾本 科牧草麦角菌消化功能紊乱(呕吐、腹泻、 拒食);生长缓慢,抽搐,流 产;运动失调;皮肤坏疽 呕吐毒素玉米、小麦、大麦、 燕麦禾谷镰刀菌、粉红 镰刀菌、雪腐镰刀 菌、表球镰刀菌 厌食,严重者拒食、呕吐;出 血(皮下、肌肉);繁殖率下 降;免疫力下降 T-2毒素玉米、青贮饲料、 干草、小麦、豆类三线镰刀菌、似枝 孢镰刀菌、梨孢镰 刀菌 免疫抑制;厌食,呕吐,胃肠 机能紊乱,生长停滞;皮肤、 粘膜坏死,口腔肠道出血;危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点击次数: 726 ?日期:2014-04-08 10:11 ?编辑:admin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评论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

夏季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夏季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随着蛋鸡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料霉菌毒素对现代蛋鸡养殖的危害也越来越倍受到人们的关注;夏季气候潮湿,饲料原料选择或饲料储存方法不当,饲料容易发生霉变。有些养殖户看到自己储存的饲料变质,很少考虑霉菌毒素的危害,为了减少浪费,会让鸡群继续食用,从而引发大规模鸡群发病,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夏季饲料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简单介绍: 1.霉菌毒素对产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不同霉菌毒素对蛋鸡造成的危害有所区别。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1.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最致命的毒素,可对鸡群造成免疫抑制,免疫力下降,鸡群整体抗病能力下降,幼龄鸡法氏囊提前萎缩,肝脏增加脂肪堆积、变黄、变脆,蛋鸡产蛋减少,影响蛋重,影响钙、磷、铁、铜的代谢和利用,可造成腿病,致使死淘率增加; 如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等量剧毒化学药品氰化钾的10倍以上,是剧毒药砒霜的68倍,一粒严重发霉的玉米约含黄曲霉毒素40微克,可使2只小鸭中毒死亡。 1.2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可使鸡群产蛋下降,肾脏水肿、变性,肝脏肿大变性,肠炎、肌胃溃疡、生长缓慢等; 1.3T2毒素: T2毒素中毒,鸡群表现出可以发现肉眼可见的症状,如羽毛异常、产蛋下降、口腔溃疡等; 1.4玉米赤霉烯酮: 可以发现肉眼可见的症状,如小母鸡早熟症状明显,10几日龄鸡冠发红、变厚; 2.防治措施: 在养殖场一旦发现鸡群出现上述症状又无明显疾病因素,可立即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情况。如发现饲料有霉变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料。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以下几种物质予以缓解:1)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人工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 2)饲喂维生素A、D、E、K 、叶酸、硒及蛋氨酸等,以缓解中毒反应; 3)夏季饲料易发霉季节添加防霉剂(如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等)减少饲料霉变的几率; 4)加入霉菌吸附剂来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目前在饲料生产中主要应用的霉菌吸附剂有两类,一类是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的矿物质(硅酸铝盐、沸石、硼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即无机吸附剂,另一类是能够结合霉菌毒素的有机物(牛血清蛋白、脂化甘露寡糖等)即有机吸附剂和生物吸附剂。 5)使用益生菌类产品,如:乳酸菌、酵母菌等,也有助于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对策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对策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人和畜禽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不同霉菌毒素对蛋鸡造成的危害有所区别。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1麦角毒素麦角毒素是由谷物中的麦角属真菌分泌,化学本质是菌核内的众多生物碱组成的化学基团。中毒以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紊乱为特征,产蛋鸡麦角中毒表现为饲料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排稀粪等。 2单端孢霉毒素包括镰刀菌属在内的多属霉菌均可产生各种单端孢霉毒素,研究表明,蛋鸡采食该类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几天时间内,产蛋量迅速下降,蛋壳变薄,病鸡口腔黏膜溃烂形成黄色疥痂,剖检可见肝呈棕黄色,易碎,肾脏肿胀,输卵管内尿酸盐沉积,肌胃壁增厚。 3腐马毒素由串珠镰刀菌分泌,中毒的机理是破坏鞘脂类的合成。蛋鸡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拉稀、排黑色粘性粪便,采食减少体重减轻、肢体残废,死亡率增加。体外实验证明,腐马毒素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作用,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 4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对鸡毒性很强的植物性雌激素。蛋鸡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鸡冠肿大、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腹水症。 5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蛋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提高。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 霉菌中毒的防治对策 1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首先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

霉菌毒素对水产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鱼粉和鱼油价格不断上涨,植物性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即使是肉食性鱼类的配合饲料,植物性原料也能占到50%~70%的比例。由于目前饲料生产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廉价的植物源蛋白质原料代替鱼粉等价格较高的动物源蛋白质原料,这势必会增加霉菌毒素污染的危害性。随着植物性原料的广泛使用,霉菌毒素对饲料原料及其成品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霉菌毒素对水产造成的危害有: 1、导致中毒 水产动物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后的饲料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要引起消化系统紊乱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慢性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毒素间的危害差异很大。2、肝脏中毒 长期食用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会导致水产动物器官发育受阻、生理功能变化,严重者发生肿瘤或癌变。并且可以引起鱼体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升高, 表明鱼体的肝功能受损。对肝脏损伤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所以黄曲霉毒素也叫肝毒素。 3、抑制免疫能力 有证据表明,动物摄食有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抑制免疫系统并降低疾病抵抗力,即便是污染程度仅为低度或中度,这种情况也会发生。损害免疫系统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又称伏马毒素)。这些毒素绝大多数是通过抑制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关键蛋白质的合成而损害免疫系统。 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存在对于水产养殖生产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威胁,饲料厂和养殖户仍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去防范或降低霉菌毒素带来的风险。 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霉菌毒素呢? 1、切断霉菌毒素源头 控制霉菌生长条件。分别从采购、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控制。对每一批次饲料的原料来源。对每一批次的蛋白和能量原料进行霉菌毒素检测,超过控制标准的原料严格退货。 2、精心选择原料、保持良好的饲料和原料的储存条件,以及选用有效的霉菌毒素脱毒剂产品,尽可能全面地解决存在的不同的霉菌毒素。 3、可以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添加保肝护胆的胆汁酸。胆汁酸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刺激肝脏分泌胆汁,通过肠肝循环,把体内的毒素、霉菌毒素随着胆汁排出体外,恢复肝脏健康,增强肝脏功能;还可以修复肠道粘膜损伤,恢复肠粘膜损伤,恢复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结构,增强粘膜的机械屏障功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繁殖,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霉菌毒素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每一位养殖者都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减少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损伤,提高养殖效益,共同维护健康的水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