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第一节磁共振检查的准备

【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与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

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症应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

1、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

【禁忌症】

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范中叙述。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

4、早期妊娠(3 个月内)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第二节颅脑磁共振检查

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颅脑外伤(尤其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5、颅内感染。

6、脑白质病。

7、颅骨的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3)成像序列:SE 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

面T1W、T2W、DW,矢状面的T1WI,颅脑外伤患者加做T2 Flair 序列。

4)扫描野(FOV : 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成像层厚: 5-10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5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二、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鞍区肿瘤。

2、鞍区血管性疾病。

3、颅脑外伤累及鞍区。

4、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

5、鞍区肿瘤术后复查。

6、鞍区感染。

7、鞍区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即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

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

3)成像序列: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冠状面T1WI和T2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 :设定放大扫描FOV根据垂体大小及扫描范围设定采集范围。

5)成像层厚:2-5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 -2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

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3)垂体也可行动态扫描:单次采集时间20-30s ,动态采集10 次。在第一次数据采集后,立即注射对比剂,同时连续成像9 次,用冠状面扫描。

1)。

三、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技术

【适应症】

1、脑血管性病变。

2、颅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脑血管性病变术后或治疗后随访。

4、筛选可疑又不能行DSA检查的脑血管性病变。

5、颅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

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

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以脑Willis 环或病灶为中心。

3)成像序列:扫描区域近端或远端设置预饱和带分别获得静脉像和动脉像,如要成动脉像需要在远端加预饱和带。采用2D或3D相位对比法

(PC和3D TOF (时间飞越法)。

4)扫描野(FOV):20-25cm。

5)成像层厚:1-2mm。

6)成像间距:无间隔。

7)矩阵:256X 256。

2、图像后处理

重建方法用MIP法或Surface法,多视角重建。

第三节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

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眼眶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内的各种肿瘤。

2、眼肌疾病,如眼格氏病。

3、血管性疾病,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

4、外伤。

5、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

6、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瞩患者检查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

(2)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

描范围。

2)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睑至眶尖。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横断面T1W、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T1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脂肪抑制技术等。

4)扫描野(FOV :18-25cm,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野。

5)成像层厚:2-5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

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

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二、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3、鼻窦肿瘤、囊肿、鼻窦炎症、息肉及粘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瞩患者检查中避免吞咽动作。

(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平面至上牙槽平面,前后从上额窦前壁至鼻咽腔后部。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横断面

T1W、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18-25cm。

5)成像层厚:3-5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三、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颈部良恶性肿瘤,包括咽旁、颈动脉间隙等部位的肿瘤。

2、颈部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

3、颈部的囊肿性病变。

4、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

5、颈部的淋巴结肿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位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甲状软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根据病变位置而定。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T2WI及矢状面T1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 : 20-25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成像层厚:3-8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

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

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第四节腹部磁共振检查

一、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肝脏良恶性肿瘤(如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等)。

2、赶着和囊肿性病变(如多囊肝、肝包虫病等)。

3、肝脓肿、肝结核和其它肝炎性肉芽肿等。

4、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肝炎后、血吸虫性、酒精性等肝硬化)。

5、Budd-Chiari 综合征。【】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

身体两侧或胸前。

(2)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从膈顶到肝下缘。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T2WI及冠状面T1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 : 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成像层厚:3-8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

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T1W。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 分钟。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

5-30 分钟。

(1)。

肾脏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肾脏良恶性肿瘤,如肾癌、肾母细胞瘤、肾转移瘤、肾错构瘤等。

2、肾脏囊肿或囊肿性病变。

3、各种肾脏先天性畸形。

4、肾脓肿、肾结核和其它肾脏炎性肉芽肿等。

5、肾盂积水。

6、肾血管病变。【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2)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脐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中心,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

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从肾上极到肾下极。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T2WI及冠状面T1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 : 30-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成像层厚:5-10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

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

分钟。

(2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

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 分钟

三、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前列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前列腺结节增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2)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下1/3 处前列腺中点,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

描范围。

2)成像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以

前列腺为中心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T1WI、T2WI, 了解前列腺肿瘤侵犯者可行冠状面T2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 : 35-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成像层厚:3-5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

四、女性盆腔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 、女内生殖器官的两恶性肿瘤和囊肿性病变。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生殖道急性。

4、女性生殖系统损伤。【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成像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脐与耻骨联合之间,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1)定位成像:同时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2)成像范围:包括整个女性盆腔。

3)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和T2W。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4)扫描野(FOV : 35-40cm。可根据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扫描野。

5)成像层厚:5-10mm。

6)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7)矩阵:128X 256。

2、增强扫描

(1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

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 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

五、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

【适应症】

1、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肿瘤所致的泌尿系梗阻。

2、肾、输尿管、膀胱的先天性变异。

3、盆腔内肿瘤的局部侵犯。

【术前准备】

检查前12h 禁食、进水,排便,禁服促进肠液分泌的药物,如泻药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

CT和MRI技术规范-四肢及骨关节MRI检查技术

四肢及骨关节MRI检查技术 基本原则:根据病变性质及部位选择在主要优势方位上同层厚、同层间隔扫描的2〜3个不同序列,主要用于定性诊断,辅以另外2个方位的1〜2个序列,用于辅助定位诊断。骨骼、软骨、滑膜病变以质子脂肪抑制(proteindensityweightedimaging,PDWI)-fs、 T2WI、T1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组合为主,软组织病变以fs-T2WI、T2WI、T1WI序列组合为主。 第一节肩关节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肩关节专用线圈、四肢关节软线圈或体部相控阵线圈。 2.体位:头先进,仰卧位,被检侧肩关节对侧身体抬高30°,使被检侧肩关节紧贴检查床并尽量位于床中心。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肱骨头。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 (1)轴面快速自旋回波PDWI-fs或梯度回波T2*WI序列,扫描基线垂直于关节盂及肱骨长轴,扫描范围覆盖肩锁关节至关节盂下缘;(2)斜冠状面fs-T2WI及T1WI,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垂直于关节盂或平行于冈上肌腱长轴,范围包含肩关节软组织前后缘或病变区域; (3)斜矢状面PDWI-fs,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平行于关节盂或垂直于冈上肌腱长轴,范围覆盖肱骨头外侧软组织至关节盂内侧或病变

区域。 增强扫描:轴面、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fs-T1WI均需扫描。 关节腔造影:穿刺并向关节腔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100〜 500倍的钆对比剂,采用fs-T1WI序列,扫描上述平扫的3个方 位,必要时可加扫外展外旋位。 4.技术参数: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二维序列层厚W4.0mm,层间隔W层厚又10%,FOV(160〜200)mmX(160〜200)mm,矩阵三256X224。 5.图像要求: (1)显示肩关节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结构,关节唇、肱骨头、肩锁关节、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显示清晰; (2)扫描方位标准; (3)无明显运动伪影。 第二节上臂、前臂、大腿、小腿的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四肢关节软线圈、正交线圈、心脏或体部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上肢:被检侧上肢尽量置于床中心(身体半侧卧于检查床偏外侧),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上臂、前臂长轴中点、ROI中心。下肢:仰卧位,单侧检查下肢尽量置于床中心,双侧检查身体位于床中心,脚尖向前,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大腿、小腿长轴中心或区01中心,线圈至少包含邻近1个关节。 3.方位及序列: 平扫: (1)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fs-T2WI。

肘关节MRI规范化扫描技术

肘关节MRI规范化扫描技术 肘关节MRI扫描技巧 概述: 人们对运动健身的认知以及投入越来越深,任何的东西都具有两面性,运动健身能够强身健体,但是长时间的健身也是损坏身体的一个因素,所以任何事都要做好均衡,干啥不能过度,一旦过度,反而就是糟蹋自己。 解剖学基础: 肘关节elbow joint,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端关节面组成。在结构上包括三个关节,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关节的组成 1、肱尺关节(humeroulnar joint):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的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humeroradial joint):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的球窝关节,本应有三个方位的运动,但由于受尺骨的限制,不能做内收外展运动。 3、桡尺近侧关节(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的圆柱关节。 肘关节是典型的复关节,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两侧紧张。

加固关节的韧带有: 1、桡侧副韧带(radial collatera llig.):位于肘关节囊外侧,起自肱骨外上髁,分成两束,从前后包绕桡骨头,止于尺骨的桡骨切迹前后缘。 2、尺侧副韧带(ulnar collatera llig.):在肘关节囊内侧,起自肱骨内上髁,纤维呈扇形分布,止于尺骨滑车切迹前后缘。 3、桡骨环状韧带(annular lig of raelius):呈环形,由前后和外侧三面环绕桡骨小头,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前后缘。 所有肘关节韧带皆不抵止于桡骨,从而保证了桡骨能绕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运动。从肘关节整体运动来说有两个运动轴,即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这一运动轴为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所共有,绕垂直轴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这一运动轴为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所共有。 肘关节常见病变:

CT和MRI技术规范-脊柱及脊髓MRI检查技术

脊柱及脊髓MRI检查技术 第一节颈椎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颈线圈、脊柱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下颌角水平。 3.方位及序列: (1)平扫:矢状面 T2WI、 T1WI,观察椎骨及周围软组织则必须加 fs-T2WI,扫描基线平行于颈髓正中矢状面,扫描范围包含 C1~Th2椎体及两侧附件;轴面 T2WI序列,椎间盘病变扫描基线平行于椎间盘,每个椎间盘扫描 3~5层;椎体及颈髓病变扫描基线平行于椎体横轴或垂直于颈髓纵轴,扫描范围自颅底斜坡至 C7水平或覆盖病变区域;必要时加扫冠状面T2WI、 T1WI。 (2)增强扫描:轴面、矢状面、冠状面fs-T1WI均需扫描。 4. 技术参数:矢状面层厚<3.0 mm,轴面层厚<4.0 mm,无间隔扫描或层间隔≤层厚×10%。矢状面、冠状面 FOV(230~260)mm×(230~260)mm,矩阵≥320×224;轴面 FOV(160~200)mm×(160~200)mm,矩阵≥256×224。矢状面扫描相位编码方向设置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对脊髓观察的影响。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常规剂量的钆对比剂。 5.图像要求:

(1)显示全部颈椎椎体、椎间盘及两侧附件、椎旁软组织等结构; (2)无明显吞咽运动伪影、血管搏动及脑脊液流动伪影。 第二节颈丛、臂丛神经根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颈线圈、脊柱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下颌角水平下3 cm。 3.方位及序列:冠状面 fs-T2WI、 T1WI 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颈髓纵轴,扫描范围覆盖 C1~Th3段椎体前缘至椎管后缘;轴面 fs-T2WI,扫描基线垂直于颈髓长轴,颈神经根扫描范围为 C1~Th2水平,臂丛神经根扫描范围为 C4~Th2水平;快速自旋回波三维 fs-T2WI-重 T2WI 序列,冠状面扫描,范围为C1~Th2 段椎体前缘至椎管后缘。建议该序列在注射钆对比剂后2~3 min开始扫描。在设备性能支持的情况下,选择背景抑制DWI 序列或三维STIR序列,行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二维序列层厚<3.0 mm,层间隔≤层厚×10%,FOV(220~300)mm×(220~300)mm;三维序列层厚 0.5~1.3 mm,无间隔扫描。矩阵≥256 × 256。三维 T2WI 序列推荐 TR 3 000~6 000ms, TE 200~300 ms, TI 140~200 ms,脂肪抑制。三维 DWI 序列 b=1 000 s/mm2,脂肪抑制。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常规剂量的钆对比剂。 5.图像要求:

CT和MRI技术规范-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第一节腹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 (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 (2)鉴别肝脏肿瘤; (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 2.脾脏: (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 (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 (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 4.肾和肾上腺: (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 (3) 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 (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 (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腹部及腹膜后腔: (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6.胃部: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 7.小肠: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8.结、直肠: (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 (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少渣饮食, 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2.检查当日禁食4 h以上,不禁水。 3. 口服温水:检查前 15~20 min 口服温水500~1 000 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 200~300 ml(使胃及

CT和MRI技术规范-乳腺MRI检查技术

乳腺MRI检查技术 乳腺MRI在高危人群中乳腺癌筛查包括致密性乳腺中乳腺癌的检出、良恶性病变鉴别、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隐匿性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乳腺MRI能检出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体检等手段无法检出的小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其不足之处在于检查时间较长、需要注射对比剂、对钙化的显示不如乳腺x线摄影、费用较高等。 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在推测微血管密度及对比剂渗透速度方面具有潜在作用,能较客观地反映乳腺肿瘤血供,评估整个乳腺组织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减影、动态曲线绘制、三维立体重组等均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诊断。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作用。MRI灌注成像在评价病灶血供及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乳腺MRS是在体、无创地分析体内生化、

代谢信息的技术,乳腺癌的胆碱峰显著增高,诊断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乳腺MRI的广泛普及,规范乳腺MRI检查及报告愈发重要。因此,2003年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and data system,BI—RADS)第4版中增加了乳腺MRI内容,并不断更新。 一、乳腺MRI应用指征 1.乳房囊性增生病变、囊肿、乳腺小腺瘤、乳腺癌、乳腺假体等。 2. 评价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上的可疑异常,为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发现隐性乳腺癌。 3.判断已知恶性病变的累及范围。 4. 乳腺癌的分期及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5.寻找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原发病灶。 6.有可疑临床或其他肿瘤复发的影像征象。 7.评估植人假体患者的假体和检出乳腺癌。 8.评估肿块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残留病灶。 9.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 10.新近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的筛查。 11.引导乳腺病灶活检。 二、乳腺癌高危(易感)人群的定义

磁共振检查技术要求规范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 第一节磁共振检查的准备 【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 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 与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 生幽闭恐惧症应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 1、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 【禁忌症】 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中叙述。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 4、早期妊娠(3个月)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第二节颅脑磁共振检查 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1、颅脑外伤(尤其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 3、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5、颅感染。 6、脑白质病。 7、颅骨的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平扫 (1)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

MRI检查技术规范

MR1.检查技术规范 MR1.检查前准备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解剖部位和器官疾病的检查,应根据临床需要以及MR1.在各解剖部位的应用特点选择。 2.禁忌证:(1)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除外起搏器为新型MR1.兼容性产品的情况:(2)体内植入电子耳蜗、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装置;⑶妊娠3个月内;(4)眼眶内有磁性金属异物。 有下列情况者,霜在做好风险评估、成像效果预估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后慎重考虑是否行MR1.检查。(1)体内有弱磁性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血管金属支架、血管夹、螺旋圈、滤器、封堵物等)时,一般建议在相关术后6〜8周再进行检查,且最好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2)体内有金属弹片、金属人工关节、假肢、假体、固定钢板等时,视金属置入物距扫描区域(磁场中心)的距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慎重选择,且建议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3)体内有骨关节固定钢钉、骨螺丝、固定假牙、避孕环等时,考虑产生的金属伪影是否影响检查目标;(4)可短时去除生命监护设备(磁性金属类、电子类)的危重患者;(5)瘢痫发作、神经刺激症、幽闭恐怖症患者:(6)高热患者:(7)妊娠3个月及以上;(8)体内有金属或电子装置植入物者,建议参照产品说明书上的MR1.安全提示。(二)MR1.对比剂使用注意事项 1.核对受检者基本信息及增强检查申请单要求,确认增强检查为必需检查。 2.评估对比剂使用禁忌证及风险,受检者签署对比剂使用风险及注意事项知情同意书。 3.按药品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对比剂。 4.增强检查结束后,受检者需留观15〜30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病情许可时,受检者应多饮水以利对比剂排泄。 5.孕妇一般不宜使用对比剂,除非已决定终止妊娠或权衡病情依据需要而定。 6.尽量避免大量、重复使用包对比剂,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减少发生迟发反应及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可能气 7.虽然钱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仍需慎重做好预防及处理措施。 (H)检查前准备 1.核对申请单,确认受检者信息、检查部位、目的和方案。 8.确认有无MR1.检查禁忌证。 9.对于有相对禁忌证及危重患者,做好急救准备。 10告知受检者检查流程、注意事项及呼吸配合等。 11受检者检查前更衣,确认无铁磁性金属物品(如推车、病床、轮椅、手机、手表、钥匙、首饰、硬币等)被带入扫描室。 12婴幼儿、躁动等不合作患者检查前给予药物镇静。 13做好增强检查前准备工作。 14做好MR1.检查意外救治准备工作。 15根据具体检查项目做好相应检查前准备。 各部位MRI检查技术 根据MRI成像原理,MR1.各序列成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MR1.机型及各参数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变动范围应在同类序列的图像对比特征内。一般情况下,T2WI序列:TR〉2000m$,TE80-130ms;SE或FSET1.W1.序列:TR300~800ms,TE<30ms;质子密度加权序列:

MRI扫描规范——比较规范的常规肝脏MRI检查技术

MRI扫描规范——比较规范的常规肝脏MRI检查技术 随着MRI检查设备在县市级医院逐渐普及,以及磁共振扫描速度的提高,肝脏的磁共振检查日益广泛,MRI在肝脏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十年来,磁共振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多种在神经系统取得突破的磁共振技术陆续被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检查,如DWI,PWI以及MRS等。如何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提高肝脏病变MRI 诊断水平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 (一)肝脏T1WI序列 - 1、如果病人比较配合,可以较好屏气,首选二维或三维的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2、如果患者屏气不佳,但可以均匀呼吸(包括均匀节律和均匀幅度),选择SE序列配用呼吸补偿技术。 - 3、如果患者既不能很好屏气,又不能控制均匀呼吸,选择Turbo FLASH T1WI序列。- 4、利用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平衡期的扫描时刻一般分别为15秒、50-70秒、3-5分钟。利用三维扰相题都回波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如果采用K空间中心优先采集技术,动脉期、门静脉及平衡期的扫描时刻一般分别为23-25秒、50-70秒、3-5分钟。 - (二)肝脏T2WI序列 -

1、序列的选择 - (1)如果患者可以均匀呼吸,首选呼吸触发中短ETL的FSE T2WI序列 - (2)如果患者不能控制均匀呼吸,但可以很好屏气,选择长ETL 屏气T2WI序列 - (3)如果患者既不能很好屏气,又不能控制均匀呼吸,选择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或SE-EPI T2WI序列。 - (4)True FISP序列(也称FIESTA或Balance FFE)序列由于软组织对比极差,不可用于肝胰实性病变的检出,但可以作为结构序列显示胆管、血管的情况。- 2、技术要点 - (1)T2权重:T2权重由TE来决定,需要注意的是并非T2权重越重,图像的T2对比越好。为了检出肝脏实性结节,T2WI的TE选择在60-90ms。当然较重的T2权重有助于实性病变与富水病变的鉴别,这时TE选择在120-150ms较为合适。 - (2)肝脏的T2WI常规应该施加脂肪抑制技术。已如前述,正常肝脏含有脂质及慢性肝病的脂肪变性增加了T2WI上肝脏实质的信号,势必降低T2WI上肝脏实性病变与肝实质之间的对比。另外皮下脂肪、腹腔脂肪的高信号,还会增加运动伪影。因此肝胆胰T2WI必须常规施加脂肪抑制技术。 - (3)ETL的选择:FSE T2WI序列中,ETL越长,图像采集的速度

CT和MRI技术规范-颅脑MRI检查技术

颅脑MRI检查技术 根据MRI成像原理,MRI各序列成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MRI机型及各参数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变动范围应在同类序列的图像对比特征内。一般情况下,T2WI序列:TR>2000ms,TE80~130ms;SE或FSET1WI序列:TR300~800ms,TE<30ms;质子密度加权序列:TR>20000ms,TE<30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2WI(颅脑适用):TR8000~10000ms,TE80~130ms,TI2000~3000ms;FLAIRT1WI(颅脑适用):TI600~900ms,TR为TI的2.5~3.0倍,TE<30ms。增强二维扫描序列一般要求与平扫二维序列的层面位置、层厚和层间隔均一致。 第一节颅脑常规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 3.方位及序列:以轴面为主,矢状面或冠状面为辅。 平扫序列包括: (1)轴面T2WI、T1WI、FLAIR-T2WI序列,T1WI有异常高信号时,加扫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fs)-T1WI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AC-PC线)。扫描范围覆盖枕骨大孔至颅顶。 (2)矢状面T1WI序列,矢状面扫描基线平行于大脑矢状裂。

(3)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等根据病变选择性使用。急性脑卒中患者必须扫描DWI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 采用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序列,当病变紧邻颅底或颅盖骨时,增强后应加扫脂肪抑制T1WI。 4.技术参数:层厚5~6mm,层间隔≤层厚×20%,FOV(200~240)mm×(200~240)mm,矩阵≥256×192。TR、TE、TI等与序列特征相对应。增强钆对比剂一般采用手推静脉注射,常规剂量为0.2mmol/kg或遵药品使用说明书。 5.图像要求: (1)全脑两侧结构尽量对称显示; (2)无明显运动伪影; (3)覆盖全脑。 第二节鞍区MRI检查技术 1.线圈:头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 3.方位及序列:以矢状面及冠状面为主,轴面为辅。 平扫序列包括: (1)矢状面T1WI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大脑矢状裂。 (2)冠状面T2WI、T1WI,不加脂肪抑制。在矢状面上定位,扫描平面垂直于鞍底,范围包含鞍区和(或)病灶区域。

MR检查操作规范

MR检查操作规范 一、概述 MR(Magnetic Resonance)检查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情况。MR检查操作规范的制定 旨在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保护患者的权益。 二、设备准备 1.检查前应检查MR设备的运行情况,确认其正常工作。 2.检查过程中应确保MR设备处于稳定状态,避免震动和干扰产生影响。 三、患者准备 1.在检查前,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 得患者的同意。 2.患者进入MR室前应取下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避免对检 查产生干扰。 3.对于有特殊情况(如孕妇、心脏病患者等)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 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操作步骤 1.配置合适的线圈和体位,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和参数。 2.将患者平放在检查床上,确保舒适、稳定和安全。

3.使用适量的固定装置,如带、垫等,确保患者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避免移动和模糊影像。 4.根据要求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监护,如心电图、呼吸监测等。 5.在开始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远离MR设备,以避免受到磁场干扰。 6.根据预定的扫描方案,控制好扫描时间和层数,并确保图像质量的 要求。 7.在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8.扫描结束后,将患者从MR设备中取出,并提供必要的照护。 五、安全措施 1.MR室周围应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指明磁场强度和相关安全警示。 2.MR室内不允许进入带有金属物品的人员,如带有心脏起搏器、人 工关节等器械的人员。 3.对于在MR室内的人员,应确保其不携带金属物品,以免受到磁场 的干扰和伤害。 4.进入MR室前应检查患者身上是否有金属物品,如有必要,要求患 者更换适宜的衣物。 5.在MR设备附近,应设置探测仪器,以及定期检测和校正磁场强度。 6.疑似金属异物的患者应在MR检查前进行X线或CT检查,以避免磁 场对金属物品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六、质量控制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眼部CT及MRI检查及诊断

眼部CT及MRI检查及诊断 眼部疾病临床多见。我国视力残疾的发生率为0.9%,因眼部症状就诊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0%,明确病因并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眼部疾病诊疗的关键技术之一。优化检查技术和流程,规范眼部扫描及后处理、报告内容以及诊断要点,将进一步提升眼部影像的应用价值。 眼部常见症状影像检查路径 1、视力下降 以视力下降为临床表现的眼部检查以MRI扫描为主,怀疑炎性病变时采用短时反转恢复脉冲(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观察,为显示视神经的最佳序列;怀疑脑血管性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MRI按照脑MRI扫描方案;怀疑肿瘤性病变累及眶壁或眶外时应结合CT综合判断。视力下降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1。

图1 视力下降的影像检查路径 2、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病变首选超声或MRI检查。推荐超声评估可疑球内病变,但对于较大病变或球外眶内者MRI优于超声;怀疑肿瘤性病变,推荐采用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强化特点;病变性质鉴别不清时可行CT扫描观察骨质改变;怀疑眶外疾病所致眼球突出,MRI检查应以病变为中心。眼球突出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2。 图2 眼球突出的影像检查路径 3、复视(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怀疑眼肌源性病变以MRI检查为主,判断时期及病变范围;怀疑外伤骨折所致者首选CT检查;怀疑海绵窦病变者,应以高分辨增强MRI为主;怀疑运动神经障碍者,采用高分辨及水成像MRI检查;怀疑脑血管病源性者,选用颅脑MRI检查。复视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3。 图3 复视的影像检查路径 4、外伤 外伤通常伴有骨折或异物,一般首选CT检查;对于非金属性异物则应考虑使用MRI检查,伴血管损伤形成动静脉瘘者,根据临床需求选用CTA和(或)MRA、DSA。外伤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4。

MR操作规程

MR操作规程 一、引言 MR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在进行MR(磁共振)检查时,操作人员能够遵循标准化的程序和安全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检查的准确性。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从事MR检查的医疗技术人员。 二、术语定义 1. MR(磁共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高质量的图象。 2. 操作人员:指执行MR检查的医疗技术人员,包括医生和技术人员。 3. 病人:接受MR检查的个体。 三、设备准备 1. 确保MR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磁场强度、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系统等。 2. 检查并确保MR设备的安全措施完好,如紧急住手按钮、病人监测设备等。 3. 检查并确保磁场区域内没有金属物品,如手表、钥匙、手机等。 四、病人准备 1. 在接受MR检查前,向病人详细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获得其书面允许。 2. 确保病人没有任何对MR检查有影响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

3. 确保病人没有对MR检查有禁忌症,如严重心脏病、妊娠等。 4. 将病人安置在MR设备的正确位置上,确保其舒适且能够保持相对静止。 五、操作流程 1. 操作人员需要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MR检查方案,包括扫描区域、扫描序列 和参数设置等。 2.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和无线电波频率。 3. 将病人与MR设备连接,包括固定病人的头部、使用病人监测设备等。 4. 进行扫描前,操作人员需要确认所有设备和连接的正常工作。 5.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状态,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6. 扫描结束后,操作人员需要将病人与MR设备分离,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六、安全措施 1. 操作人员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防护手套,以保护自己和病人免受磁场和 无线电波的影响。 2. 在MR设备运行时,禁止携带任何金属物品进入磁场区域。 3. 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关于MR操作和安全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4. 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即将按下紧急住手按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 护病人的安全。 七、质量控制 1. MR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性能和图象质量的稳定性。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的高级医学诊断 技术。它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磁共振操作对设备和人员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规程和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成像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共振操作规程,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磁共振设备。 首先,操作人员在进行磁共振操作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 这些培训包括对磁共振仪器的了解、成像原理的学习以及急救与安全操作的培训。只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才能进行磁共振操作,以避免发生意外。 接下来,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穿戴特定的防护设备。这包括铅衣、手 套和头罩,以防止操作人员暴露在强磁场的辐射下。同时,人员应摘下带有金属物质的饰品、手表等,以避免其受到磁场的影响。 在将患者放入磁共振仪器前,操作人员必须与患者详细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可能的过敏史、体内植入的金属物质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查至关重要。 在患者放入磁共振仪器后,操作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患者应 按照操作人员的指示进行呼吸和保持身体静止,以保证图像的质量。操作人员必须始终盯着监控屏幕,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并在需要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控制磁共振仪器的参数,包括扫描层厚、 重复时间、时间反转、像素大小等。这些参数对于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有着重要影响。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要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在磁共振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仪器的运行状态,及时排除可能 的故障。若发生仪器故障或异常状况,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处理。 最后,在磁共振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将患者从仪器中取出,并将仪器还 原到安全状态。同时,操作人员需要更换手套和清洁仪器,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起来,磁共振操作规程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穿戴适当的 防护设备。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与患者密切沟通,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操作人员还需要控制仪器的参数和密切监控仪器运行状态。最后,在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将患者取出并将仪器还原到安全状态。磁共振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将有助于提高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磁共振(MRI)腕关节规范化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腕关节规范化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腕关节规范化扫描技术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专用线圈或通用表面线圈。 体位: (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患侧置于体旁的一侧,掌心向下,身体尽量向对侧移,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此体位由于偏离磁场中心,信噪比较差。 (2)俯卧位,患侧上举置于头上,掌心向下,扫描部位尽量靠近线圈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此体位扫描部位靠近磁场中心,信噪比较好,但对于患者不舒适,容易产生伪影,该体位常用于双侧腕关节的扫描。 定位位置:桡骨茎突水平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 如使用表面及相控阵线圈,所有序列需进行扫描校准。 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可加快扫描速度。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位:AX T1 FSE横断面T1加权序列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在冠状位上找到显示尺桡骨茎突最好的层面,定位线平行于两者的连线,在矢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与桡骨干垂直,扫描范围由尺桡骨到掌骨,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去掉加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横断位:AX PD FS或T2 FS横断面质子/T2脂肪抑制序列 复制AX T1 FSE定位线。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使用于FS抑脂技术需添加局部匀场。 使用FAT脂肪抑制比较强,FAT Classic脂肪抑制比较轻。 关节的T2加权常使用较短的TE,较短的回波链。 必要时可去掉NPW,使用利用部分Phase FOV,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矢状面:SAG T1 FSE矢状面T1加权序列 该方位是分析腕关节不稳定的主要方位。在横断位和冠状位上定位,在横断位上找到显示尺桡骨茎突最好的层面,定位线垂直于两者的连线,在矢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桡骨干,如需观察腕管结构则定位线平行于腕管,范围包括整个腕关节,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去掉加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 矢状面:SAG PD FS矢状面质子脂肪抑制序列 复制SAG T1 FSE定位线。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使用于FS抑脂技术需添加局部匀场。 使用FAT脂肪抑制比较强,FAT Classic脂肪抑制比较轻。关节的T2加权常使用较短的TE,较短的回波链。 必要时可去掉NPW,使用利用部分Phase FOV,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 如使用FS脂肪抑制技术效果较差,可使用STIR序列。 冠状面:COR FS PD冠状位质子脂肪抑制序列

磁共振(MRI)头颅规范化扫描技术操作策略磁共振之家

磁共振(MRI)头颅规范化扫描技术操作策略磁共振之家 磁共振(MRI)头颅规范化扫描技术 *线圈:头颅专用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中心,配戴耳机保护听力,头部用海绵垫固定。 *定位位置:双眉中心连线。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横断位:AX T1FLAIR 横轴位T1自由水抑制序列 以冠状位和矢状位作为参考定位。在冠状位上定位线平行于两侧颞叶底部的连线;矢状面上平行于前后联合的连线或者与胼胝体的前后连线平行。扫描范围由后颅窝底到颅顶。 * AX T1FLAIR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采用部分Phase FOV可缩短扫描时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消除脑脊液,血管搏动伪影。 AX T2FLAIR 横轴位T2自由水抑制序列 复制AX T1FLAIR定位线 * AX T1FLAIR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消除脑脊液,血管搏动伪影。 AX FRFSE T2 横轴位T2加权序列 复制AX T1FLAIR定位线 * AX FRFSE T2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消除脑脊液,血管搏动伪影。

*采用PropellerT2(螺旋桨,刀锋)序列,可以消除运动及部分金属伪影。 *采用PropellerT2时无频率编码方向。 AX DWI 横轴位弥散加权序列 复制AX T1FLAIR定位线 * AX DWI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头颅B值一般采用1000及以上,适当增加激励次数提高信噪比。 *采用Propeller DWI(螺旋桨,刀锋)序列,可以消除运动及部分金属伪影 *矢状位: SAG T1FLAIR 矢状位T1自由水抑制序列 以冠状位和横断位作为参考定位。在横断位上与大脑纵裂平行;在冠状位上与大脑纵裂及脊柱中线平行。扫描范围根据病变大小而定。 * SAG T1FLAIR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 *采用部分Phase FOV可缩短扫描时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消除脑脊液,血管搏动伪影。 *如采用SAGFRFSE T2序列需调整TR,减少扫描时间。 *冠状位:COR T1 冠状位T1加权序列 以矢状位和横断位作为参考定位。在横断位上与大脑纵裂垂直;在矢状位上定位线与脑干平行。扫描范围根据病变大小而定。 * COR T1频率编码方向为上下。 *采用部分Phase FOV可缩短扫描时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消除脑脊液,血管搏动伪影。

乳腺MRI检查规范

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1 乳腺MRI检查适应症 1.1 乳腺癌的诊断 当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影像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可以考虑采用MRI 进一步检查。 1.2 乳腺癌的分期 由于MRI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高敏感性,有助于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多灶病变和多中心病变,有助于显示和评价癌肿对胸肌筋膜、胸大肌、前锯肌以及肋间肌的浸润等。在制定外科手术计划之前,考虑保乳治疗时可进行乳腺增强MRI检查。 1.3 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 对于确诊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在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结束时MRI检查有助于对病变化疗反应性的评估,对化疗后残余病变的范围的判断。 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对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而临床检查、X线摄影及超声都未能明确原发灶时,MRI有助于发现乳房内隐匿的癌灶,确定位置和范围,以便进一步治疗,MRI阴性检查结果可以帮助排除乳房内原发灶,避免不必要的全乳切除。 1.5 保乳术后复发的监测 对于乳癌保乳手术(包括组织成型术)后,临床检查、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不能确定是否有复发的患者, MRI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和术后瘢痕。 1.6 乳房成型术后随访 对于乳房假体植入术后乳腺X线摄影评估困难者,MRI有助于乳癌的诊断和植入假体完整性的评价。 1.7 高危人群筛查 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MRI在易发生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中能发现临床、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阴性的乳腺癌。 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适用于仅在MRI上发现的病灶,并对此靶病灶行超声和X线片的再次确认,如仍不能发现异常,则需在MRI导引下对病灶行定位或活检。 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症 ⑴妊娠期妇女。 ⑵体内装置有起搏器、外科金属夹子等铁磁性物质以及其他不得接近强磁场者。 ⑶患有幽闭恐惧症者。 ⑷具有对任何钆螯合物过敏史的患者。 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3.1 检查前准备 3.1.1 临床病史

(最新整理)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完整)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第一节磁共振检查的准备 【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 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禁忌症,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知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便可通过话筒与工作 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 闭恐惧症应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急症、危重症患者,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 1、磁共振机,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磁共振对比剂,在必要时使用. 【禁忌症】 各部位检查禁忌症基本相同,因此禁忌症不在个别部位的扫描规范中叙述。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的临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 4、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第二节颅脑磁共振检查 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适应症】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MRI技术操作规程(1)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MRI技术操作规程(1)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MRI技术操作规程 作者:章士正等文章来源: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技术规范丛书第四章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MRI技术操作规范 (一)颅脑MRI检查 (二)鞍区 MRI检查 (三)桥小脑角 MRI检查 (四)颅脑MRA检查 (五)眼部MRI检查 (六)鼻及鼻旁窦MRI检查 (七)耳、颧骨部MRI检查 (八)面部MRI检查 (九)颈部MRI检查 (十)胸部MRI检查 (十一)心脏MRI检查 (十二)大血管MRI检查 (十三)大血管MRA检查 (十四)肝脏MRI检查 (十五)肝脏灌注MRI检查 (十六)胰腺MRI检查 (十七)肾脏 MRI检查 (十八)前列腺MRI检查 (十九)女性盆腔MRI检查 (二十)磁共振尿路造影(MRU) (二十一)四肢骨骼、肌肉MRI检查 (二十二)四肢关节MRI检查 (二十三)脊柱MRI检查

(一)颅脑MRI检查 【适应证】 (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 (1)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检查部位附近有不能去除的体内金属植人物。 (4)MKI对比剂有关的禁忌证。 (5)早期妊娠(3个月内)者应避免MRI扫描。 【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MRI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患者没有上述禁忌证,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人检查室之前应除去患者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诉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不得随意运动,平静呼吸。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根据情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症立即停止检查,让患者脱离检查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