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由于各种人类活动,如采矿、工业排放和农业使用含重金属的肥料

等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对农田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

生潜在的危害。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介绍重金属污染土

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的植物吸收。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

吸收和积累能力不同,因此可以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选择性吸收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些研究表明,高丛菜、草莓等植物对镉、铅等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研究者

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调节土壤中的pH值等手段,可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效率。

另一种常见的修复技术是土壤的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

作用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微生物对一些重金属具有生物还原、生物氧化和生物浸出等

能力,可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转化为无毒或低毒形式。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能够溶解土

壤中的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还有一些物理修复技术也被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电动修复技术通过施加电场,运用重金属的电动浓集和电迁移特性,将重金属移出土壤。离子交换和渗析技术利用土壤

与修复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重金属与修复剂结合,使其从土壤中脱附出来。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修复技术。未来的研

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多种修复技术的组合应用,以提高修复效果。还需要加强对修复过程中

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环境监测,以确保修复工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严重挑战。重金属污染土壤对植被生长和生 态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的修复技 术成为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 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背景 重金属是地球中自然存在的金属元素,但由于工业活动、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的过度 释放和排放,重金属逐渐在环境中积累并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重金属污染土 壤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壤对植物生长造成直接影响,同时 重金属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 术成为了当前生态环境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1.植物的吸收转移机制研究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转化是植物修复技术的核心内容。研究人员通过植物生 理与遗传、环境生理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揭示了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制、重金属在植物 体内的转移规律和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学响应等重要信息。这为开发适合进行植物修复的 植物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2.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利用 随着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对重金属具有 较强耐性的植物种质资源,这些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能够生长并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拟南芥、狗牙根等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表现出较强的重金属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对于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利用,可以实现对重金属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植物种植模式的优化 植物修复技术还需要结合土壤性质、植物生长特点等因素,进行植物种植模式的优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模式,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土 壤修复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种植模式,以期实 现最佳的修复效果。 4.辅助物质的应用 在植物修复技术中,常常会结合辅助物质的应用,以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能力。 添加钙、有机质等物质可有效减少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其重金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重金 属污染土壤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质量高于20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锌等。这些金属在土壤中含量超过环保标准后,就会引起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本文将就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一、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改变土壤环境,使重金属形态转化、迁移或去除,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筛分、压实、覆盖、淋洗等。 筛分法是采用筛网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块状物,从而减少 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压实法是通过压实土壤,形成高密度土壤层,阻止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覆盖法是在污染的土壤表面铺设防渗层或植被覆盖层,防止重金属溶液通过土壤表面进入地下水。淋洗法则是指通过水浸泡、喷淋等方式,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移至水中,起到去除重金属的作用。 这些物理修复技术具有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其污染物去除效率 较低,无法完全修复污染地区的土壤。 二、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化学螯合剂、解毒剂、吸附剂等物质,将重金属在土壤 中的可溶性或易交换态金属离子转化成难溶性或难交换性化合物,以减少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化学处理剂主要包括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和粉末活性炭等。其中,氧化剂 的作用是通过氧化反应,将重金属的氧化态转化成不易溶于土壤水的化合物,如FeOOH、MnO2 等。螯合剂是一种合成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与重金属形成螯合

物,如EDTA、DTPA等。还原剂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或者减少其价态,如硫酸亚铁、酸性亚硫酸钠等。粉末活性炭除了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功能外,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多种作用。 化学修复技术的效用更为明显,去除效率更高,但是部分处理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容易再次污染环境。 三、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代谢物在污染土壤中生长、繁殖,吸附或还原重金属,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微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群体和微生物代谢物处理掉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将污染土壤中的水溶性重金属转变成为盐溶性重金属,进而降低其毒性。植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植物的种植和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并且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将重金属吸附到植物体内,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安全环保、全面高效、可持续发展等优势,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细节环节难度大、技术成本高等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各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真正的技术创新在于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建立起联合修复的技术体系。未来的重金属修复技术研究势必会更加深入,为更多严重污染地区的土壤带来新的生机。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的吸收转运机制 植物通过根系系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转运到根部以上的部位,这个过程一般 包括吸附、扩散和活性转运等三个关键环节。植物的吸收转运机制主要取决于物种、土壤 性质、重金属浓度和土壤酸碱度等因素。 吸附是指重金属和根系表面发生化学和物理吸附作用,导致重金属向根部运输的过程。植物根系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一般受根表面积、分泌物质成分、根毛形态和重金属浓度等因 素的影响。此外,土壤的基质pH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吸附性能。 扩散是指重金属在土壤水分中通过活性或非活性转运进入根系内部的过程。植物根系 内部的水分逆浸透作用、驱动力和物质输送效率均受土壤含水量、重金属浓度和渗透性质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吸收也会影响其对重金属的扩散和转运过程。 活性转运是指重金属通过化学即钙蛋白激活转运蛋白(如ATP酶)将重金属转运至根 部以上部位的过程。有一些植物物种抗重金属的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表达多种转运蛋白来 增强重金属的活性转运能力。此外,植物的根毛、细胞质和叶片等部位也会参与到重金属 的转运过程中。 ①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选择适合于污染区域的植物种类显得 尤为重要。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不同,有些植物对某些重金属比较 敏感,而对其他重金属却具有较高的抵抗力。 ②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植物吸收效率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植物修复中需要结合污染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③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是植物吸收效率和修复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和吸附效率。 ④植物的生长状态: 植物成熟或幼苗阶段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应考虑植物的生长状态。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制主要有三种:吸收、超积累和酸碱剂促进。吸收是指 植物通过根部系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和转运到其它部位;超积累是指植物将重金属富集 在其体内直到达到极限,并形成高质量的生物质;酸碱剂促进则是指通过酸性或碱性物质 改变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使其转化为较易吸收的形式。 ①抗重金属植物的筛选:通过现场考察、样品分析和生理学实验等方法筛选出对重金 属具有较强抵抗力和超富积累能力的植物物种。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比如铅、镉、铬、汞等)含量超过环境负荷,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由于工业活动、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等人类活 动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修复土 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一、修复技术 1.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富集和耐受等特性,通过植物在土壤中 的生长,将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从而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目前,植物修 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典型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秸秆还原补偿、浸种-累积- 消解法、向日葵吸收-花粉催化法、土壤-植物互作技术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物转化和吸附,降解土壤中的重 金属,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修复土壤重金属 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生物浸提、微生物固化、生物还原等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修复,主要包括吸附剂 修复、还原沉淀技术、离子交换法、螯合剂修复等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是当前修复土 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研究进展 1. 修复机理研究 近年来,关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研究表明,不同 的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理不同,其中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富 集-转运-耗散等生长过程对重金属进行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在土壤中的 代谢过程对重金属进行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吸附剂、螯合剂等对土壤中的重 金属进行修复。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2. 修复效果评价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评价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不同,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难题。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将就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理化修复技术 理化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常用的理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石灰化、铁氧化物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石灰化是指在土壤中添加石灰或石灰石,利用石灰中的碱性成分与重金属形成难溶或不溶的化合物,从而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有效性。铁氧化物吸附则是通过土壤中的铁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则是利用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吸附和交换能力,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树脂上,从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含量。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吸收、富集、转运、还原和稳定重金属的能力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常用的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和植物辅助修复等。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来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通过植物的生长、收割等过程将重金属转运到地上部,最终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是指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促进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还原和稳定作用,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植物辅助修复则是指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改良土壤环境,促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从而减少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理化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三个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不同修复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其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还需要关注不同修复技术对土壤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全面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解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人体健康。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引言: 重金属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工业发展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超标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给人类健 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威胁。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开 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出了多种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本文将对 这些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减少重金属在 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其中,土壤稳定化是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之一。通过添加硫化铁等沉淀剂,将重金属转化为不易溶解的沉淀物,从而 减少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此外,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等技术也被广泛 应用于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过程中。 二、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和 稳定性,降低其毒性。常用的方法包括改变土壤pH值、添加螯合剂和 固化剂等。例如,通过添加酸性物质可将土壤pH值降低,从而减少重 金属的溶解度和活性。此外,螯合剂的添加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阻止其进一步迁移。固化剂则可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 低其可迁移性。 三、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吸附、转化和降解能力来修复重金属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是最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之一。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吸附和沉积重金属,降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此外,植物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重金属的转化和降解。菌类修复是另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利用菌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物质。 四、复合修复技术 复合修复技术是将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效果。例如,物化修复技术结合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提高修复效率和稳定性。物理修复技术与化学修复技术的组合可以减少修复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此外,复合修复技术还可以加强对不同种类重金属的修复效果,提高修复的适用性。 结论: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各类修复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质量。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等。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高效、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为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摘要: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植物修复技术因其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备受研究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植物吸收机制、植物修复效果评价及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等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局限性,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吸收机制;评价;应用前景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重金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质,但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大量的重金属被释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寻找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尤为迫切。 一、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机制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植物的生长阶段、土壤性质、重金属种类等因素有关。在重金属对植物吸收的过程中,土壤中的重金属首先会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与土壤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吸附作用,从而阻止了重金属对植物的进一步吸收。但一些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下会与一些有机配体结合形成可被植物吸收的物种,进而通过植物的根系被吸收到植物体内。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植物通过根系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收和运输,最终将重金属富集于植物体内。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机制主要包括根系吸收、内部转运和富积储。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属离子的过程是通过根系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进行的。重金属离子在细胞膜上形成化学激素激起离子通道的开放。通过这些通道和载体蛋白,植物细胞将重金属离子从根际液中吸收到胞内。内部转运是指吸收到的重金属通过植物体内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运输和分配,这一过程主要受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代谢活性的调节。植物体内的富积储是指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和毛细管束的形成,这一过程与植物自身的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 二、植物修复效果的评价 评价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主要包括监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富积储情况。通过监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了解植物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情况。还可以通过监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了解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积储情况和植物的修复效果。在评价植物修复效果时,还需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 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由于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和持久性较强,其修复方式一直是土壤污 染防治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联合修复技术进行研究进展的综述。 目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 复技术主要利用挖掘、混合、气浮等方法,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或分离出去。化 学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添加草酸、螯合剂等化学物质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降低 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吸收、降解或转化重 金属污染物,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联合修复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生物-物理联合修复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修复手段。该技术结合了生物修复和物理 修复的特点,通过植物的根系吸附和物理排斥作用,加速土壤中的重金属迁移和分离,从 而提高修复效果。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手段。该技术利用植物的 根系分泌物与化学物质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这种联 合修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和化学修复的优势,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还有一些新兴的联合修复技术,如生物-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和纳米材料-生物联合修复 技术。生物-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利用不同植物根系的互补作用,同时吸收不同重金属元素,从而提高修复效果。纳米材料-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则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如大比 表面积和高活性,与植物共同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修复技术的 优势,提高修复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相信联合修复技术将在土壤污染防 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对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解决土壤重金 属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 发展,大量的工业废物和废水排放进入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壤中的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一步传递到人体 内部。 目前,我国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物的排放、废水的排放、矿山开采和农药使用等。这些污染源导致土壤中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对周 围的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 物理修复技术:包括超声波、电迁移、热解等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和重金属 形态,促进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2. 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添加剂法、络合剂法等方法,将修复剂添加到土壤中,与重 金属形成难溶性或不溶性化合物,使重金属得以固定和稳定。 3.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方法。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 积累和还原等过程,将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体内,并最终通过收获和处理等方式将其去除。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4. 综合修复技术:综合运用多种修复技术,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和重金属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目前,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存在一 些挑战。修复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土壤环境和重金属污染程度来确定,没有通用的修复方法。修复过程需要长时间进行,并且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废弃的工业场地来说,修复难度较大。修复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也是一个难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和监测方法。 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相信可以找到更加有效和可行的修复方法,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 康作出贡献。

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 一大难题。和大多数环境问题一样,重金属污染的处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复杂 的技术和方法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和研究。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1. 污染持久性高,很难被自然的生物和化 学过程降解;2. 超标污染程度相对均匀且区域化;3.重金属污染至今尚未有一种彻底有 效的修复技术。 二、单一修复技术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单一的修复技术很难实现完全修复,主要原因如下:1. 土壤体系复杂,不同的修复 技术会存在相互作用,影响修复效果;2. 即便是最优秀的修复技术,也无法处理每一种 重金属毒性物质;3. 大规模的修复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受到限制,比如需要耗费高昂 的成本、不能充分挖掘重金属分布区域内的土壤、修复效果难以持久等。因此,联合修复 技术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土壤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技术通常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 复方法的组合。比如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生物-光化学联合修复技术和光化学-物理 联合修复技术等。下面我们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1. 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的联合技术 联合应用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的技术,通过植物吸收处理有毒物质,然后再用化学物 质来控制土壤中有毒物质的转化过程,达到联合修复的效果。例如植物生长素和硫酸亚铁 组合使用,可以加快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度,在短时间内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颗粒中,避 免重金属再次释放,降解速度更快且效果更好。 联合使用生物清除和光化学氧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重金属排放浓度,加速处理过程,缩短处理时间,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损害。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适合生长的植物与高效氧化 的光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吸附来吸收重金属,另一方面通过UV能量的断裂 使有机物(特别是难降解的有机物)变为更简单易降解的物质。 通过光化学和物理方法联合污染物理化过程的控制,提高重金属处理效率,并保证处 理质量。典型方法是选用水中的植物加上光化学反应器,将水体中的过度污染物洗掉,有 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使用光化学反应器、电解等高级氧化技术来加强污染 物的氧化降解。 四、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