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口算教学设计 (2)

二年级口算教学设计 (2)

二年级口算教学设计 (2)
二年级口算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2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3道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

学生在前面所学到的加法的意义是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本小节是此内容的延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学生在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能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然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中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下学期教学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从而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从而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

教学设计示例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导入:小明遇到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习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下载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第(2)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

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

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生人数.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2d16894499.html,,请保留此标记。)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继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下载

教师强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具体实例,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5)教学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

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6)完成第54页上的“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7)教学0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0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那么有关0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呢?(同桌讨论)

教师举例写出三种情况:

5-0=5 5-5=0 0-0=0

教师强调: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式下载

教师:①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和=加数+加数(板书)

教师:②如果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利用哪一个关系式呢?

学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3)反馈练习:

练习十二第2、3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

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 加法的验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其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 减法的验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3)教师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三)巩固发展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1

1.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的一个(),求另一个()的运算叫减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90是(),30是().

(3)一个数减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另一个减法等式是().

2.判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2下载

(1)

游戏过程:

1、每一轮分别选取2组学生进行比赛,每组学生的手里都将拥有这6张卡片.

2、老师首先出示习题,然后学生根据题意在空白卡片上写出算式再摆出符合此题的关系式.(其余的学生当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组做得即对又快,那么哪一小组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4、一轮过后,再将请出另一轮的选手.(最好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2d16894499.html,)查看更多与本文《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相关的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 2、在讨论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性,优化算法。初步发展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增强数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能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性,优化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跳绳吗?最多能连续跳多少个?二(1)班的小朋友也喜欢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完整的表述条件 提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挑选两个问题:(1)小红跳了多少下?(2)小军跳了多少下?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要求学生列式并口算(45+3=48(下)45+20=65(下))

换条件,出示例题情境图。师:怎样列式?(板书:45+23 45+28)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放手探究优化算法 1、你能直接口算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①5+3=8 40+20=60 60+8=68 ②40+20=60 5+3=8 60+8=68 启示:这样的口算方法是拆了两个加数,用了三步,能不能再简单些?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口算45+23,先独立思考动手写写画画,再和同桌说一说。 3、充分展示交流学生不同的算法 可能出来最多的有 ①45+20=65 65+3=68 ②45+3=48 48+20=68 ③23+40=63 63+5=68 ④23+5=28 28+40=68 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口算方法,其他学生能够倾听理解。 3、优化算法 交流:刚才讨论的这些口算方法,你觉得哪种简单? 明确: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喜好,笔算我们从低位加起,而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我们可以直接先加几十再加几。 4、45+28请学生先估计是几十多,再组织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第(1)问口算经验,展开思考和探索。 学生可能会 ①先拆28,45+20=65,65+8=73 ②先拆45,28+40=68,68+5=73 ③把28看作30,45+30=75.75—2=73 ④把28拆成5和23,先算45+5=50,再算50+23=73

最新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篇一】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70-58=97-19=70-48=90-18=18+68= 98-29=41-23=71-45=17+14=39+48= 39+38=41-13=15+16=66+19=63-46= 38+28=78-69=46+39=50-21=77-59= 54-38=62-36=61-49=71-35=63-56= 46+49=23+28=23+38=16+26=39+15= 70-58=18+68=39+48=63-46=38+28= 77-59=63-56=39+15=95-69=27+69= 81-57=56+38=49+37=40-18=37+56= 29+67=90-33=29+44=73-45=57+35= 95-59=48-39=57+25=28+57=81-34= 57+16=96-57=59+23=31-19=40-28= 47-29=16+29=56+28=64+27=96-47= 73-36=81-24=80-37=82-44=16+19= 48+17=87-48=80-47=33-17=49+27= 58+13=27+69=37+56=57+35=95-59= 50-24+25=57+16-24=84-19-48=33-17+65= 【篇二】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13+31=37+51=13+47=40+33=31+61=43+23=62+29=15+68=11+77=25+16=39+24=24+58=30+45=21+17=64+26=

35+10=35+16=39+32=59+38=40+33=61+26=53+25=62+13=37+55=26+42=29+52=19+19=55+35=81+12=11+13=54+16=15+36=51+37=19+49=51+38=50+19=37+17=71+28=14+13=51+31=31+46=20+77=34+36=58+19=68+31=50+48=33+44=11+50=21+29=22+61=35+26=78+15=11+56=60+25=32+63=38+60=19+46=60+39=17+17=13+67=32+35=37+56=44+43=39+31=79+10=12+37=79+13=29+34=25+63=16+39=45+44=73+13=19+41=49+16=38+47=55+24=25+47=22+57=36+50=23+45=25+53=69+21=37+48=33+29=53+46=59+28=87+10=65+15=31+55=23+56=57+14=33+15=44+45=53+44=12+76=47+29=27+59=44+33=71+11=31+31=17+55=59+27=12+51=15+52=26+37=26+38=23+21=18+10=11+51=35+55=【篇三】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1)12+71=(2)74+13=(3)63+43=(4)74+36=(5)29+48= (6)48+12=(7)83+85=(8)17+60=(9)49+33=(10)78+12=

【强烈推荐】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速算方法带口算

方法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 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 (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二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这两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进4加2就等于6写在十位上。 再如42+29=71。就用加9要减1这句口决,2-1=1,把1写在个位上,是2我进3,4+3=7,把7写在十位上即得7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就直接写得数就行,如25+34=59,个位加个位写在等号后的个位上5+4=9,十位加十位写在十位上即可2+3=5,即59。不必列竖式计算。 本办法学会了百试百灵,比计算器还快。 方法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口决: 减9要加1,减8要加2,减7要加3,减6要加4,减5要加5,减4要加6,减3要加7,减2要加8,减1要加9。(注:口决中的减几都是说减个位上的数)。 例:73-46=27,解:减6要加4,谁加4?3加4等于7写在个位上,减数的十位是4我退5,谁退5?7退5,即27。 (注:如何退位?减数的十位是1你退2,是2你退3,是3你退4,依次类推,但必须是个位减个位不够减的情况才能这样退,够减就直接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直接定出得数即可。) 以上两种方法是利用了一年级教材中的凑十法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口决大体一致,只需记住了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方法即可融会贯通。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43-25= 73+14= 36-27= 22+18= 40-17= 52+16= 62-59= 52-34= 82-33= 61-39= 78-29= 37+18= 47+19= 46-19= 76-18= 36+27= 46-38= 65-26= 25+8= 55+17= 45-16= 42-19= 74-18= 44-17= 38-16= 34+58= 53-29= 63+28= 36+17= 53+16= 32-17= 91-17= 36+16= 91-25= 40+13= 67-28= 84+9= 29+35= 45+9= 72-17=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例2)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例2)教学设计 南圩镇杨湾中心小学许兰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 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探索发现。 学法:小组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 任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4×3=42 160×5=800 390×2=780 150×4=600

160×5 先算:100×5=500 再算:60×5=300 500+300=800 13×6=78 24×3=72 24×3 先算:20×3=60 再算:4×3=12 60+12=72 二、探究新知 怎样列式呢?你会计算吗? (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谁能帮助她算一算这些橙子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思考并解答,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5×10=50 9×10=90 18×10=180 40×10=400 师:计算上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数乘10,就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 小结:一个数乘10,积就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中苹果的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1:苹果每盒12个,有20盒。 生2:要求20盒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思考并解答,同桌间讨论如何计算得更快? 想法1:12×2=24 24×10=240 想法2:10×20=200 2×20=40 200+40=240 想法3:12×5=60 60×4=240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总汇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 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篇一】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70-5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50-24+25=57+16-24=84-19-48= 33-17+65= 【篇二】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13+31=37+51=13+47=40+33=31+61= 43+23=62+29=15+68=11+7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口算乘法(2)教案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口算乘法(2) 【教学目标】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难点:1、体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3×4 130×4 12×4 43×2 33×3 11×7 2.说一说13×4、130×4、43×2的口算方法。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教师板书:

①10×6=60 ②6×1=6 6×10=60 ③6×9=54 54+6=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师: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70×40 300×4 30×70 24×20

二年级口算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2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3道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 学生在前面所学到的加法的意义是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本小节是此内容的延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学生在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能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然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中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下学期教学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从而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从而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 教学设计示例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口算 姓名:时间:成绩: 25+19= 28+20= 39-18= 40-17= 25+24= 48-19= 19+22= 37+11= 29-14= 44-20= 22+11= 38+12= 20+19= 41+17= 38+26= 49-9= 48-11= 32+10= 3+40= 61+24= 20+19= 11+19= 11+34= 10+29= 10+36= 51+16= 1+36= 1+44= 49-8= 48-17= 40+43= 40+19= 43-21= 44-17= 40+22= 36+38= 34+11= 36-18= 36+46= 37+19= 38-14= 34+9= 34-27= 34+11= 34+4= 35+15= 35-26= 30+20= 30-17= 30+13=

口算 姓名:时间:成绩: 21+18= 21+27= 21+19= 21-11= 19-19= 19+20= 19+28= 17+26= 17+30= 17+33= 16+40= 16+39= 16-14= 15+34= 15+29= 11+38= 49-40= 49-9= 49+11= 48-41= 48-19= 48-17= 48-23= 47+12= 47+30= 47-13= 47-39= 46+23= 46-18= 46-11= 46+0= 45+14= 45-13= 45+11= 45-22= 44+26= 44+16= 44-16= 44-24= 44-30= 44-37= 44-25= 44+23= 43-29= 43+4= 42-17= 42+18= 42-20= 42-41= 42-37=

二年级 数学口算技巧

加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加大减差法 1、口诀 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 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 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 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 1、口诀 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 2、例题 47+74=121 计算方法:(4+7)x 11=121 68+86=154 计算方法:(6+8)x 11=154 58+85=143 计算方法:(5+8)x 11=143 三、一目三行加法 1、口诀 提前虚进一,中间弃9,末位弃10 2、例题 365427158 644785963 +742334452 ——————— 1752547573 方法:从左到右,提前虚进1;第1列:中间弃9(3和6)直接写7;第2列:6+4-9+4=5 以此类推...最后1列:末位弃10(8和2)直接写3 注意:中间不够9的用分段法,直接相加,并要提前虚进1;中间数字和大于19的,弃19,前边多进1,末位数字和大于19的,弃20,前边多进1 02 减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减大加差法 1、例题 321-98=223 计算方法:减100,加2 8135-878=7257 计算方法:减1000,加122 91321-8987= 82334 计算方法:减10000,加1013 2、总结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 1、例题

74-47=27 计算方法:(7-4)x9=27 83-38=45 计算方法:(8-3)x9=45 92-29=63 计算方法:(9-2)x9=63 2、总结 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等于差。 三、求只是首尾换位,中间数相同的两个三位数的差 1、例题 936-639=297 计算方法:(9-6)x9=27 注意!27中间必须加9,即为差297 723-327=396 计算方法:(7-3)x9=36 注意!36中间必须加9,即为差396 873-378=495 计算方法:(8-3)x9=45 注意!45中间必须加9,即为差495 2、总结 被减数的百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差的中间必须写9)等于差。 四、求互补两个数的差 1、例题 73-27=46 计算方法:(73-50)x2=46 613-387=226 计算方法:(613-500)x2=226 8112-1888=6224 计算方法:(8112-5000)x2=6224 2、总结 两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乘以2;三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乘以2;四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0乘以2;以此类推...... 03 乘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加一乘十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67x 63= 4221 计算方法:(6+1)x6=42 7x3=21写在42的后面,即为乘积4221 38x32=121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4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优质课教案_2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口算。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口算知识的空间,培养口算意识,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口算方法,学会乘法口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口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例2的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学前准备 1、口算练习 20×32= 50×20= 62×20= 11×90= 300×40= 14×20= 10×700= 50×60=

2、估算下面各题 59×3 31×5 57×6 71×8 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出示主题图,提问:谁能把图中的情境给同学们说一说?(350名同学要到学校的会议室听课,小华、小明和小红他们先来看一看这个会议室能不能坐下350名同学,小华和小红数了数,每排是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 教师肯定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质疑:这个会议室能不能坐下350名同学呢? 教师引导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遇到的问题不需要非常精确的数字,所以我们就学习了估算,同学们之前有过估算的经验,今天就让我们继续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板书课题)组织学生讨论: | (1)如何列式解决这道题?(22×18或18×22) (2)你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同学们解答的过程进行板书。 如:22×18 (1)18≈20 (2)18≈20 (3)22≈20 22≈20 22×20=440 18×20=360 20×20=400

【最新教案题库】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口算练习(可直接打印)(全套)

计时:错()题,对()题 8+65= 36+8= 5+56= 9+81= 2+88= 65+6= 15+6= 55+9= 7+17= 4+97= 17+9= 4+29= 40+18= 9+29= 91+6= 13+7= 95+5= 69+20= 58+9= 2+98= 59+1= 27+8= 4+72= 6+70= 9+76= 9+41= 85+8= 98+8= 15+8= 47+7= 9+27= 59+5= 8+85= 8+23= 8+39= 67+30= 3+97= 37+3= 14+8= 6+37= 64+9= 16+8= 17+4= 69+6= 86+10= 54+5= 9+42= 83+7= 64-40= 4+64= 59+6= 1+29= 6+7= 16+4= 39+9= 7+66= 6+63= 16+9= 47+8= 78+3= 39+7= 96+4= 6+76= 7+61= 59+40= 1+65= 27+8= 15+9= 9+40= 6+47= 30+56= 60+24= 38-30= 7+29= 56+3= 64+8= 9+30= 29+9= 12+9= 77+7= 45+7= 78+8= 12+8= 56+6= 45+4= 14+8= 75+5= 18+8= 4+89= 8+35= 7+89= 65+6= 4+86= 76+7= 82+7= 9+31= 65+3= 29+20= 65-50= 67+6=

计时:错()题,对()题 86-7= 37-9= 70-5= 22-9= 32-4= 43-6= 86-8= 60-4= 42-5= 86-9= 59+1= 56-9= 65+8= 28-4= 4+89= 9+47= 37+8= 58+7= 4+86= 75+7= 90-7= 15+6= 92-9= 29-10= 65-6= 65-6= 43-7= 50-8= 98-9= 28-9= 57-9= 95-7= 50-6= 77-8= 41-5= 6+26= 27+8= 45-7= 9+19= 92-8= 60-5= 85-8= 6+47= 56+30= 2+34= 57+9= 93+4= 4+76= 6+74= 9+73= 51-2= 33-6= 90-8= 45-8= 40-3= 76-8= 44-8= 52-9= 82-5= 82-3= 95+5= 9+26= 37-8= 54-8= 6+78= 10+57= 1+99= 21-4= 69-60= 98-5= 8+56= 6+68= 86+7= 14-3= 5+64= 64-9= 96-9= 37-8= 57-9= 31-5= 40-7= 20-8= 66-9= 40-8= 70-9= 44-8= 62-7= 6+67= 7+26= 53-9= 7+83= 97-30= 75-9= 9+47= 6+46= 91-3= 72-8= 38-3= 7+98= 6+6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 28 35 63 20 ( ) 20 ()30()60 () 72 317529 70 ( ) 30 ()70 ()20 () 2、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二64+5二48+30= 79+4二53+40二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 + 30 二65 5 30 60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二69 60 4 9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 + 34 = 6935 + 34 二69 5 3030 4 6465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苏教版二年级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体验不同的算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口算下面各题: 42+20= 35+30= 25+40= 42+2= 35+3= 25+4= 42+8= 35+6= 25+9= (让学生说说答案,并回答是怎样口算的) 提问: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什么数(整十数) 下面两行呢(个位数) 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呢(几十加在十位上,几加在个位上) 第二行和第三行计算时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第三行计算时个位相加满10需要进位) 2.引入新课 谈话:刚才口算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同学们知道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几十加在十位上;两位数加一位数,几加在个位上;各位相加不 满10是不需要进位的;个位相加满10是需要进位的,这时十位上需要 再加1个十。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两位 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在这几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交流探索,学会计算 (1)引导:先看第一个问题,求小红跳了多少下我们可以怎么列式(板书:45+23=) 交流: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得数是多少并填在课本上。 在此基础上,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 ①按竖式计算过程:5+3=8 40+20=60 60+8=68 ②先算十位再算个位:40+20=60 5+3=8 60+8=68 ③先加几十再加几:45+20=65 65+3=68 ④……

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新知识点: 1、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谈论鹅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恶化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的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老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是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1、例2和相应“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口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1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冀教版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提示: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

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形式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上课分男生组,女生组,无论是游戏比赛,听讲秩序还是回答问题我们都会进行评比,哪组表现好我们就给哪组贴上一朵小红花。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先进行一个口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上衣54元。 生2:短裤36元。 生3:书包28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教学教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 算题

98-29= 41-23= 71-45= 17+14= 3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3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4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18+68= 39+48= 63-4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5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2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4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69+22= 28+26= 29+23= 29+13= 15+77= 35+37= 79+18= 27+38= 27+28= 53-45= 27+48= 75-68= 83-67= 35+27= 60-46= 95-28= 94-18= 95-38= 80-16= 36+25= 74-58= 28+36= 52-25= 63+18= 36+15= 90-68= 75-46= 61-33= 60-23= 43+48= 83-57= 61-43= 36+47= 52-35= 28+16=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速算练习(10分钟100题)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3+24= 6×4= 4×4= 41+20= 30+36= 3×8= 62+12= 78-28= 7×6= 36+31= 66-41= 61+2= 37-17= 7×4= 39+10= 72-10= 6×2= 3×6= 75-55= 77-43= 8×6= 12+50= 56+22= 3×8= 6×9= 40+29= 45+22= 8×8= 38-18= 13+5+35= 6×9= 69+16= 6×7= 49-22= 43+20= 3×9= 51+20= 6×2= 3×9= 52-11= 44+17+33= 67-24= 6×4= 17+3= 43+17= 9×6= 8×4= 4×7= 3×3= 31+25= 80-40= 63+19= 29+30= 35+29= 68-22= 46+13= 90-60= 8×6= 3×3= 7×7= 9×6= 36+22+= 10-3= 5×8= 7×6= 57+20= 89-17= 45+10= 5×9= 79-65= 2+23= 99-27= 79-38= 46+25+5 = 54+21= 80-28= 36+23= 50+25= 50+39= 36+13= 40+33= 17+40=

精心整理 4×7= 85-39= 53+26= 29+20= 8×5= 59-49= 3×7= 69-48= 5×7= 5×9= 8×9= 17+32= 57-30= 17+30= 6×7= 7×3= 59-53= 9×9= 8×9=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 口算乘法教案 人教版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 想一想 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 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