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及其局限

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及其局限

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及其局限
回到日常生活世界——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及其局限

2018雅尔《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1.0分)1.0 分 A、政府 B、社会 C、法治 D、群众 我的答案:C 2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1.0分)1.0 分 A、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 B、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 C、社会关系逐渐由同学同事网络转向亲属老乡网络 D、自身的发展定位主要放置在城市 我的答案:C 3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分)1.0 分 A、《群学肄言》 B、《社会学导论》 C、《共同体与社会》 D、《社会学研究》 我的答案:D 4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1.0分)1.0 分 A、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 B、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

C、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 D、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 我的答案:C 5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1.0分)1.0 分 A、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 B、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 C、文化更为异质化 D、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 我的答案:D 6泰坦尼克号上,二等舱乘客的幸存率是三等舱乘客的()。(1.0分)1.0 分 A、0.5倍 B、0.8倍 C、1.4倍 D、1.7倍 我的答案:D 7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一定具有的关系是()。(1.0分)1.0 分 A、强关系 B、弱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我的答案:C 8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认为六个特定条件在特定情况下结合起来或相互作用时才能导致集体行为的产生,这六个特定条件不包括()。(1.0分)1.0 分

传播作为文本世界:女性主义的反省

传媒作为文本世界:女性主义的反省 潘知常林玮殷曼亭 一总论 若要对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批评有一个细致的印象,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两个名词: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传媒批评。 feminism在中国一般有两种译法: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研究的前期,学术界一般习惯于将之译为“女权主义”,后期则多以“女性主义”指代feminism,这看似是一种翻译上的不统一,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女性主义的历史发展。在feminism的第二阶段,即我们可以称之为“女性主义”的时期,女性主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前期“女权主义(运动)”所指涉的政治运动的范畴,进入了对构成社会整体的文化加以批判的女性主义批评时期。与其它的理论形态相比,女性主义应该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持女性主义观点的文化批评尽管都是从性别权力结构入手展开了它们的文化批判,但与其它批评理论相比,女性主义批评并非是一个单一的领域,相反由于批评者各自的理论背景及切入问题的角度不一,女性主义批评也体现出多元的女性主义批评形态,一般说来,传统的女性主义主要分为下面的这三种女性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一方面将妇女受压迫的原因指向父权制度,同时它也认为压迫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对父权制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被结合起来,主张在社会变革中彻底改变旧的性别关系。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历史积淀而成的父权制度决定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这种统治肯定并扩大了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利益分歧,使妇女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上,它们强调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并将女性气质视为一种优越于男性气质的差异性存在。因而,它们主张女性完全脱离父权制的控制,建立一个独立的女性社会。与之前的两种相比,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单一地归结于父权制或资本主义制度,男性对女性的偏见与压制渗透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体现在法律之中,也体现在大众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女性的被排斥中,因而主张就法律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整顿,促使男女平等的实现。当然,随着理论的一步步发展,细分女性主义批评,我们还可以列出这些女性主义类型: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女性主义传媒批评出现和繁荣是发生在Feminism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我们习惯译为“女性主义”这一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大量的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关注大众传媒批评领域,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从而也成为传媒批评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批评类别,女性主义传媒批评鲜明地表现出它对大众传媒中展现出的性别成规惯例的批判态度,女性主义者们纷纷从性别权力结构观点出发,对大众传媒中所表现出的与女性有着特殊关系的“文本”加以分析,从中观照出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并探寻出构成这样一种文本的内在机制。由上文所列举的各种女性主义流派来看,女性主义无疑是一个涉猎相当广泛的批评。同样,从性别关系这一基本结构出发,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也在其理论建构中检验并评判了一系列大众传媒批评,并将这些大众传媒批评——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壹、前言 女性主义协助我们了解社会结构中因性别所产生的权力关系,虽然社会工作中关切女性议题并不等同于女性主义(Sands & Nuccio,1992;Simon,1988.etc),但是透过女性主义对社会文化的解释与批判,有助于社会工作实务上,权力、资源的分配关系探讨,打破主流价值的运作,协助案主由其自身经验获得自觉与解放,并结合受压迫个人或团体,试图再建构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与权力分配。 贰、女性主义发展历程(Rebcca Morrison van voorhis,p351-358)女性主义具有不同的流派,每一流派对妇女处境及压迫根源有 不同的解释,因此所提出的策略亦有所不同,以下就自由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Rebcca Morrison van voorhis,p351-358)分别说明之。 (一)自由主义(Liberal)女性主义 最普遍为大家熟悉的女性主义观点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该理论强调男女两性应是相同的,而性别的分工为社会上不平等的根源,因而形成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因此,该理论强调同工同酬,并消除社会之歧视与或不公平的待遇,主张透过任何形式以使男女平权。此外,还倡议包括合法堕胎、反歧视、性骚扰、争取法案改革及职业训练方案(使女性亦可有机会与男性竞争,从事如建筑工、消防员等工作)。自由主义可分为古典自由主义与福利自由主义,前者强调政府责任在于(1)保障公民自由(2)提供全民均等机会,后者则强调政府角色在规制市场,提供人民最起码的经济正义(economic justice)。 社会工作者常运用福利自由主义观点,提出满足妇女经济上需求的(尤其抚育子女者)政策,主张政府应提供必要的经济扶助方案。 (二)基进(Radical)女性主义 基进女性主义认为妇女面对的男性优势的压迫,源自最古老

女性主义翻译的影响(英文)

The Influence of Feminism on Translation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y, translators and scholars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how culture factors influence upon translation work. Feminism is one of these new schools, proposed by a group of feminists that gender and sexual ele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is famous school and tries to assess its influence in an objective and proper way. I.Background and Description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are mostly discuss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ext on such as lexicon level, grammar level, and discourse level. Until 1950s, scholars and translators gathered their focus on the “Cultural turn”: the term u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or the move towards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from a cultural studies angle. (Jeremy Munday, 2001). A lot of theories sprout up, of which most representative three are: rewriting, feminism and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ies, with the most controversies among them, deserve a further discussion. In retrosp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we do find that most of them are related to gender, more specifically, to woman.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y is such a school focusing on this issue. To assess this series of theories criticall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nalysis is mad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feminism on translation theories,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translation works in this paper. II.Major points of view in this area Initially, feminism is not a translational notion, but a sociological one. Feminism can be defined as a collection of movements and ideologies aimed at defining, establishing, and defending equ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 for women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Simon de Beauvoir’s most famous assertion, from her The Second Sex, that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can be seen a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feminism. Deducted from Simon’s words, translation is also gendered not by its nature, but the impacts and definitions given by human beings. So early in 17th century did people start to connect translation and gender. A famous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1.联系具体例子谈谈高科技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高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于更迅速的了解社会信息。借助于高科技电影、电视制作技术日臻完善,人类能够拍摄出可视性更强的影视片。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高科技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然而,正如一切事物一样,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着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甚至是灾难。例如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电池。以前没有电池的时候,电不能随身携带,或多或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有了电池之后,电则可以随身携带,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废电池如果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到大自然的话,则会对大自然起到非常大的危害。以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人们买菜、买东西时只能用篮子装菜,很麻烦,也不方便。自从有了塑料袋后,人们买菜、买东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但是,人们在使用塑料袋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它的危害呢?是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经过专门的处理,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呢?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答案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1.0分)1.0 分 A、政府 B、社会 C、法治 D、群众 我的答案:C 2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1.0分)1.0 分 A、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 B、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 C、社会关系逐渐由同学同事网络转向亲属老乡网络 D、自身的发展定位主要放置在城市 我的答案:C 3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分)1.0 分 A、《群学肄言》 B、《社会学导论》 C、《共同体与社会》 D、《社会学研究》 我的答案:D 4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1.0分)1.0 分 A、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

B、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 C、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 D、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 我的答案:C 5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1.0分)1.0 分 A、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 B、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 C、文化更为异质化 D、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 我的答案:D 6泰坦尼克号上,二等舱乘客的幸存率是三等舱乘客的()。(1.0分)1.0 分 A、0.5倍 B、0.8倍 C、1.4倍 D、1.7倍 我的答案:D 7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一定具有的关系是()。(1.0分)1.0 分 A、强关系 B、弱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我的答案:C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艾晓明等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Feminist thought: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 2 e 1998 ) 胸怀全球生活——致中国女性主义者们的一封信 鸣谢 导言: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 女性主义思潮的“父”标签和旧标志:教学工具 1自由主义的 2激进的(a自由主义的:雌雄同体和生育控制;b文化的:重估性别气质价值和母亲身份) 3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a马克思主义:私有财产资本主义+b激进女性主义:父权制=c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4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情结)社会性别的(妇女的美德及其价值) 5存在主义的(第二性他者受压迫) 6后现代的(他者自由反抗的优越性) 7多元文化和全球的(自我是分裂的、文化殖民) 8生态主义的(自我与他者彼此相关联) P10 所有的精神探求过程都是要把我们从无所不知的权威主义陷阱里解放出来,在这方面,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总有继续发展、完善、反省和拓展的空间。 第一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1 18世纪、19世纪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根源权力高于善 古典主义者、意志自由论的自由主义者不干预市场自由 社会福利或平等的自由主义者弥补不利处境调节不平等 1.1 18世纪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平等教育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9年开始写作)工业化劳动力离家进入公共场所《女权辩护》(A Vindication of Rights of Woman)太太被圈养崇拜理性牺牲感情 1.2 19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平等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机会 约翰·斯图尔德·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1869)消极的妇女美德 哈里雅特·泰勒(穆勒)《妇女的选举权》(1851)谋生所有阶级的妇女 合作:《论婚姻和离婚的早期论文》(1832) 2 19世纪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行动 P26整个19世纪美国的女权运动,包括妇女投票权运动都和废奴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绝不是偶然的。《妇女、种族和阶级》安吉拉·戴维斯 1840年伦敦世界反奴隶大会不许可女性发言1848年纽约塞内卡会议《感性宣言》 内战安东尼、斯坦顿:全国妇女投票权协会革命和激进的女性主义纲领;露西·斯通:美国妇女投票权协会改良主义的和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纲领 3 20世纪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行动 第十九条修正案通过冬眠1960 斯坦顿、安东尼经济机会和公民自由

女性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浅谈存在主义对西蒙波伏娃女性主义的影响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存在主义集大成者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深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因此,她的女性主义观点中也贯穿着存在主义的影子,甚至被称为“存在主义女性理论”。 波伏娃的代表作《第二性》,便是以存在主义为哲学依据的。波伏娃在此书中首先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完全以男人为中心,建立在男性模式上,只是把妇女观归结为简单的“性一元论”提出质疑,又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经济一元论”进行了分析,而后又提出了自己对女性的看法。她试图构建一种令人信服的关于女性的存在主义观点,这也是她创作《第二性》的初衷。她认为:“身体,性生活以及技术资源,只有从人的生存全方位去认识,对他才是具体存在的。”这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在女性问题上的生动体现。波伏娃的《第二性》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的确切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甚至人们最初认为,《第二性》仅仅是将《存在与虚无》的观点应用于妇女的特殊处境,可见萨特存在主义对波伏娃女性主义的深远影响。 波伏娃在书中采用了很多萨特式的说法,她修正了这些说法的意义,以便能适合她的女性主义议程的需要。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大量地使用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术语,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与存在主义一脉相承,因此,她的女性主义理论又被称为“存在主义女性理论”。波伏娃始终对女性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与选择进行反思,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出路始终是她关注的焦点,她的存在主义哲学始终将哲学具体运用到女性境遇,是真正的“女性存在”的哲学。波伏娃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物,她是一个独立的阴性个体人类。自然造就的只是女人的生理属性,而历史和文化形成了她的社会属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她与男性或许相同的本性,从而抑制其创造力,使其禁锢于家庭和生育。总之,女性是男权社会永恒的“他者”。女人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男人而言的,她是男人的附属物,是男人的负面,男人的客体。历史和现实的女性总处于附属地位,但作为个体存在,女性个体如同男性个体,“存在先于本质”,她总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界定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自身处境,创造价值。一位女性,如果屈服于女性的处境,将自己局限在女性角色,将是残缺不全的。 波伏娃运用女性的存在主义理论,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又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萨特认为“在任何情势下,人都是自由的”,与之不同,波伏娃将人所处的情势进行了分类,认为并非所有情势中的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情势可以是允许任何积极行动的,也可以是限制多数自由的,而人类在第二种情况下几乎不能拥有积极地自由。女性便处在这一种情况下。男权社会附加给女性多种限制,是女性多数情况下不能积极地行动。当所有积极地自由都无法实现时,反抗便是唯一的积极选择。作为女人,不可能完全逃离女性的处境,尽管个别女{如波伏娃本人}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取得与男人一样的成就,但那只是极少数条件优越的女性,同时在得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同时她要付出比男性多得多的代价。在多种文化中,女性曾经,并依然守着女性出境的限制,她们只能服从于男性建立的社会,法律,风俗和真理。《第二性》中,波伏娃又一次强调了她在《模棱两可的伦理学》中的观点:生活在受压迫,被限制的处境中,不能能说是生活在“坏信念”中,因“坏信念”拥有罪责的内涵,而它不具有。 其次在个人自由方面,波伏娃也并不赞同萨特个人自由妨碍他人自由的观点。相反,波伏娃认为“我们的自由如同一个拱门上的石块相互支撑”。个人必须通过他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超越个规划,同样,妇女解放运动也只能让个人获得部分解放,要真正为女性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自由世界,还需要获得社会支持的妇女运动。 综上,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但又不是简单地将萨特的存在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尔雅答案分

。。。。。。。。。。。。。。。。。。。。。。。。。。。。。。。。。。。。。。。。。。。。。。。。。。。。。。。。。。。。。。。。。。。。。。。。。。。。。。。。。。。。。。。。。。。。。。。。。。。。。。。。。。。。。。。。。。。。。。。。。。。。。。。。。。。。。。。。。。。。。。。。。。。。。。。。。。 我们都就是社会性动物 1 以下说法不正确得就是(D) A、人类社会具有一种超越其各个部分之与得整体系统性质,这就是社会学从总体上研究社会得客观依据。 B、社会学就是一门从社会结构得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与社会变化得学科。 C、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为我们自身得幸福与社会得进步提供方法。 D、社会学就是资产阶级学科,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2 下列观点就是卡西尔提出得就是(A) 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得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得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就是人得本质属性。 C、人就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得存在物。 D、人就是“有责任得”存在物,就是一种道德主体。 3 以下关于社会学得说法正确就是(AC) A、社会学中并不存在一种单一得、占统治地位得理论观点。 B、社会学不研究经济问题。

C、学习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得现象。 D、社会学就是一门科学,因此只要掌握好社会学得研究方法就行了。 4 社会学概念就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得。(√) 5 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得心理变 化问题。(×)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 1 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得社会学家有(ABC) A、费孝通 B、潘光旦 C、陈达 D、吴文藻 2 以下有关中国社会学得历史不正确得就是(BC) A、教会学校对中国设立社会学系贡献巨大。

论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建构_杜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 第21卷 第1期 2001年1月(Philos.&Soc.Sci.Edit.)V ol.21No.1Jan.2001·妇女研究· 论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建构 杜 洁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100730) 摘 要:分析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方法及框架,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代表人物理论进行评述,探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关键词: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父权制;社会性别制度;性别分工 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1)01-0051-06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从欧美开始的第二波妇女运动浪潮。它对当时和其后的妇女运动乃至整个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探讨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以下简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可以使我们认识它的哲学基础及体系,也可以对我们在新时期发展中国的妇女理论提供启示。 一、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西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20世纪60年代西方激进女性主义。它批判地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并着力于两种理论的结合,以建构一个能全方位解释妇女受压迫和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受当时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为没有一种像马克思阶级压迫理论那样具有解释力的理论能跨越文化、贯穿历史地说明妇女的受压迫问题[1]。她们深受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影响[2],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性别分工、异化、阶级分析等基本概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去分析父权制、家庭、性关系、性别分工、社会性别体制等问题,认为它们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例如,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从恩格斯两个生产的理论中受到启发,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论证了再生产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上层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3]。另一方面,她们强调人类生活两大领域的辩证关系,反对把两者割裂开来。她们认为生产中包含再生产,再生产中包含生产,两者互相渗透,一方的变化可以引发另一方的变化[1]。同时,她们充分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解释妇女所受特殊压迫问题上的局限,认为它不能解释缠足、贞操等对妇女侮辱的陋习问题;不能解释性骚扰和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不能解释妇女的劳动贮备军和蓄水池的边缘位置问题;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消灭阶级后及妇女大量地进入公共劳动后她们并没有获得如恩格斯所预期的那种解放等问题[1]。总之,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迫切地感到需要在阶级分析的同时进行性别分析,以弥补阶级分析的局限。 在二波妇女运动浪潮中,其他流派的女性主义,如激进女性主义及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等,为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提供了弥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局限的理论视角。与马克思主义不同,激进女性主义和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把妇女受压迫看作是超越历史、跨越文化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她们对父权制、性、妇女受压迫的心理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源的论述,给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以极大的启示。 激进女性主义把父权制看作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各个方面(政治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心理的等等)的男性对女性的统治。米丽特(Kate Millett)以恢弘的笔触在《性政治》(Sex ual Politics) 收稿日期:2000-10-20 作者简介:杜 洁(1964-),女,北京人,助理研究员,哲学硕士(北京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硕士(英国SUSSEX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社会性别与发展的研究。 · 51 ·

女权主义对英语的影响

:性别歧视是英语及其它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数十年来越来越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和抗争,也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剖析,探讨了女权运动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论述了女权主义者为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所做出的贡献。 1英语语言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1 . 1男尊女卑的宗教思想 在英语国家,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偏见长期存在,这与英语国家社会长期处在父权制的统治之下密切相关。在基督教盛行的英美社会中,女性从属地位更是从“ 精神法典” 角度被固定下来。在《圣经》的创世篇中,上帝首先创造了男性———亚当,亚当从此便被看成是“ 人类的始祖” 。动物与女人是作为男人的帮手被创造出来。上帝把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生物的命名权交给了亚当,从此,用语言符号来界定各种植物、动物等的权力便落在了男人的手中。上帝创造性别的手段也很奇特:他在亚当熟睡后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出了夏娃。既然女性是男性的骨中骨、肉中肉,既然她只是作为男人的帮手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她对男性的从属似乎便成了上帝的意志。英语中泛指人时可用he或man而不用woman,专指性别的词被称为Adam2rib words,也是从这里来的。两百多年前,托马斯?杰佛逊( Thomas Jeffers on)在《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 on of I ndependence)中写道:“We hold thesetruths t o be self2 evident, that allmen are created equal . . . ” ,毫无疑问,这里的men泛指所有的人,包括men和women。这种状况表明男性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忽略了女性角色的存在。 1 . 2英语语义变化中的性别歧视 man与woman语义的发展也不对称。man可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或“ 重要人物” ,而对应的woman则不具有。man在使用中含有“ 勇气” 、“坚强的毅力” 、“控制” 、“主宰”之意,这在动词化的man中尤为明显。如:①Well, Imustman it out . ( t o bear up manfully)②Happy is your soul if Christ man the house . . . and com2mand it .Collins English Dicti onary在对woman解释时没有一条释义可以表明woman具有“ 重要人物” 之意。往往提起woman,就一定“ 缺乏勇气” ,“胆小如鼠” 。在英语中woman不仅可指“ 女佣人” 和“情妇” ,甚至可指“妓女”(woman of thestreet)。这种语义的贬义化也发生在其他与男性相对应的性别词上。例如:①king国王; queen王后;在男性同性恋中扮演性别角色的同性恋者(male homosexualwho acts like a woman)②master男主人;mistress女主人;情妇③mister先生;madame女士;鸨母指代女性性别的词在其语义上的发展上逐渐染上淫秽或其他消极语义,而指代男性性别的词却没有沿着同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再以mother为例:mother虽具有“母亲” 这一高尚的语义,却也没有避免贬义化。Mother可用来指“下层社会的上了年纪的妇女” ,而Shakes peare 《李尔王》中Mother成了“ 歇斯底里” ( hysteria)的代名词。如Oh how thisMother s wels up t oward my heart! 在英语中还保存着习语“the fits of the mother” 。尽管男人似乎比女人更易发脾气。另一方面,相反, father仍然保留“ 父亲”的尊严,还可用来指“ 有社会地位的长者” 。[ 2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语义的变化中,它也表现在词的选择和搭配之中。在英语中有些词可以去形容男子,对女人则不行,有一些专门的词去修饰女人,而它们无不带有歧视的意义。如:强有力的男人可用charismatic (具有超凡魄力的)修饰,对强有力的女人则用另外一词“domineering (盛气凌人的) ” ;固执的男人用的是strong willed (意志坚强的) ,固执的女人则用“stubborn (执拗的) ” ;幽默的男人用的是“witty (机智的) ” ,对女人则说“sarcastic (好挖苦人的) ” ;爱唠叨的男人用“articulate (表达力强的) ” ,对女人用“garrul ous” (喋喋不休的)。语言不仅反映人们的社会观念及成见,而且还传播、记录这种观点和成见。在历史上,社会地位、身份显赫的都是男人。干比较低劣工作的都是女人。p r ofessi onal的词义演变说明了这一点。当它与不同的性别连用时,语义也不同。①He is a p r o .他是专业人员。(p r ofessi onal)She is a p r o .她是妓女。(p rostitute)这种同义语义场中的性别用词多为贬义。还可以从以下数例中得到证实。②He is a tramp.他是个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1.“社会学是什么?”主要谈及了社会学对个人以及对社会的作用。请阐述学习社会学对个体而言有哪些作用? 最感官的认识:社会学是处理两个以上的社会场合的知识体系。 最职业的认识:社会学是处理关键数据并生出关键信息的技术体系。 最学术取向的回答:社会学是一个理性的人提出任何问题的“全能巫师”。 最具亲和力的回答:社会学能帮助大家理解自己所处的结构性位置,并由此获得的行动自由。 理论方面:1、学习社会学可以了解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学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为人们最终选择“应该怎么样”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实践方面: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2.什么是社会群体?简要阐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社会群体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而社会组织是比较高级的群体形式。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正功能: 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初级群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的条件,提供人们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二是初级群体是个人走入社会的桥梁。个人无论是生理成长、心理发展,还是生活技能的学习和积累,都要紧密地依靠初级群体。他们在这个群体中做好了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准备。 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随着社会的分工发展,初级群体在历史上承担过的许多功能都已经逐渐地在向专门化的社会组织转移。但是,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和紧张,人们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有增无减,只有初级群体仍然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的功能。一方面,初级群体既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也是组成大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它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就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保存并传递给社会成员的,并逐渐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使社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负功能: 一、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愿望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协调和矛盾上。二、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单选题】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 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 我的答案:A 得分:25.0 分 2 【多选题】以下关于社会学的说法正确是() A、社会学中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 B、社会学不研究经济问题。 C、学习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D、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只要掌握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就行了。 我的答案:AC 得分:25.0 分 3 【判断题】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问题。() 我的答案:X 得分:25.0分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已完成成绩:100.0 分 多选题】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的社会学家有() A、费孝通

B、潘光旦 C、陈达 D、吴文藻 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 分 2 【判断题】1950 年3 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我的答案:X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 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 年相隔已48 年。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思想、会选择、能行动的主体,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易研究。 B、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 卷中正式提出的。 C、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那样一般的、有力的理论。 D、社会学是累积的,通常透过不断检证、否证既有的理论与经验,在此基础上修正、说明并改善原有的社会学的知识。 我的答案:B 得分:25.0 分 【多选题】社会学的想象力适合用来解释以下哪些情形() A、小华与父母很疏远,因为他们外出打工,很少见面。 B、丽丽与同学闹矛盾了,现在心情不好不想吃饭。 C、来自农村的小刚发现大学同学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流变及发展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流变及发展 提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西方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批判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方法论和认识论,对性别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成果。但在二十一世纪回顾时,除对她们的智慧与辛勤致敬外,会发现一些理论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烙印,如对性别制度与妇女生活的简单化、普遍化、本质化,及唯经济论对她们视野的束缚等。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日渐融合,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渐渐突破以往的局限,并与其它女权主义流派一起,为女权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作者:王向贤,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助教。 在现今的女性主义学术圈内,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经常混用,但细细推敲起来,二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前者比较狭义,是指经典马克思主义对妇女从属地位及解放路线的论述,这实质上是国内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或妇联所称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者则比较广义,泛指注重从经济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妇女生活和性别制度的女权主义,在范围上除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外,还包括激进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等。但很多人把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也称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中的许多范畴,如阶级、劳动、意识形态等都是这一流派的关键语汇。还有两者皆用的,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1]( p29-20,183) [2](p3)。为更准确、更符合国内的习惯且避免歧义,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称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三个称谓中,则选择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包括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当代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三部分。 第一节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女权主义(1820s-1840s) 乌托邦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兴起发展于1820年至1840年间,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目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敏感地发现了妇女在社会中受到系统地控制和压迫,畅想了乌托邦社会主义社会中妇女、两性美好的生活蓝图他们(她们,女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如安娜·薇勒、爱玛·马玎等)的观点非常激进,提出男女不平等与家庭、婚姻、政治以及资本主义等各种社会制度相互缠绕,两性的解放必须彻底改变所有传统社会制度。如欧文认为,家庭是男性权力的来,婚姻使女人变成男人的财产,私有制是社会权力的基础等。傅立叶则提出了后来经由马克思而传遍世界的理念: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并且于1837年创造了法文的feminist一词[1] ( p40-44)。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们的想象力丰富且令人神往,但在他们创立的公社中,妇女依然受到形形色色、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和歧视[1] ( p44)。这种言与行的反差,一方面提醒我们改变人类历史最悠久的制度之一的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摘要女性的生存状况, 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 全、习俗与观念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五个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的新变化。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形象,变化 一、女性形象的研究角度 (一)女性形象的表现 《中国妇女》杂志人物通讯专栏的文容大都涉及女性的年龄、学业程度、政治身份、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感人事迹,这些内容所相对应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1]。 生理形象:在社会学的研究里,女性生理形象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折射出当时我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女人不再只是为男性家族繁衍后代、作为生育的工具,女人有权利选择是否生育。中年妇女形象所占比例的变化最大。1995-2000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积极鼓励创业和招商引资,正值事业黄金年代的中年妇女在各个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全力拼搏,在各行各业的战斗一线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中年妇女成为了《中国妇女》塑造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快随前进的脚步,中年妇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教育形象:衡量一个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这个社会总体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也是评定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当然,缩影到社会中的细胞一一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评定一个人形象的时候,受教育水平是不可缺少的参考系数。中学和中学以下教育程度的女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平稳下降的趋势;大专和本科教育程度的女性,呈现出快速上涨的状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形象总体在上升。可见,当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形象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已经取代了传统和俗语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情况下,不论谁都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为自己积累知识量,在女权主义的发展影响下,社会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才能和学历。进入到21世纪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期的女性纷纷步入学堂,通过文化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社会也给予女性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广大女性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在提高,中国社会女性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 政治形象:女性参政议政被视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女性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妇女分享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女性走上政府机关领导岗位,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享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由于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政治风云变换也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变迁上。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经济生活。但目前的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女性在高层领导职位中与男性的差异。 职业形象:女性职业角色是我们分析女性形象的重要方面,这对于了解女性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人物在四个阶段是平缓上升的,在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