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

一、A1

1、以下尿沉渣离心镜检法检查结果,属于异常的是

A、RBC:4~6/HP

B、WBC:0~5/HP

C、上皮细胞少见

D、少量磷酸盐结晶

E、管型:0~偶见/HP

2、阴道炎患者在尿沉渣镜检可见下列何种细胞增多()。

A、扁平上皮细胞

B、圆形肾细胞

C、尾状上皮细胞

D、红细胞

E、柱状上皮细胞

3、正常人尿常规检查,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A、RBC0~1/HP

B、WBC0~3/HP

C、透明管型0~1/LP

D、颗粒管型0~1/LP

E、草酸钙结晶

4、反映肾小管严重受损的管型是()。

A、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蜡样管型

D、脂肪管型

E、颗粒管型

5、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A、尿酸结晶

B、草酸盐结晶

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D、胱氨酸结晶

E、磷酸盐结晶

6、尿沉渣常规检查时,标本制备离心处理所需相对离心力约为()。

A、200g

B、400g

C、500g

D、800g

E、1500g

7、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

B、肾小管

C、膀胱

D、输尿管

E、肾盂

8、关于尿1小时细胞排泄率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排泄率显著增高

B、临床意义类似于Addis计数

C、标本收集时须控制过量饮水

D、标本收集必须加入甲醛防腐

E、应留取3小时尿液

9、肾小管病变时,会出现()。

A、肾上皮细胞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脓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蜡样管型

10、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

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

E、颗粒物质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

11、尿沉渣镜检所见小吞噬细胞来自()。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2、下列哪种管型出现时,表明肾脏存在实质性病变()。

A、透明管型

B、颗粒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脂肪管型

E、白细胞管型

13、关于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患者

B、透明管型见于心力衰竭患者

C、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

D、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患者

E、红细胞管型见于膀胱炎患者

14、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5、碱性尿中能见到的结晶为()。

A、尿酸钠

B、尿酸

C、磷酸钙结晶

D、非结晶性尿酸盐

E、磺胺结晶

16、有关尿红细胞形态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可用来鉴别血尿的来源

B、均一性红细胞多见于非肾小球源性疾病

C、可呈酵母菌状

D、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

E、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

17、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

A、不可见

B、少见

C、极为少见

D、<5个/HPF

E、<10个/HPF

18、急性肝萎缩时,尿液中特征性结晶是()。

A、尿酸结晶

B、草酸钙结晶

C、亮氨酸结晶

D、胱氨酸结晶

E、胆固醇结晶

19、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法,留取尿标本时间为()。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E、4小时

20、慢性肾炎病人尿中不易见到的管型为()。

A、白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颗粒管型

D、脂肪管型

E、蜡样管型

21、下列不属于正常人尿液检查结果的是()。

A、RBC0~1/HP

B、WBC0~3/HP

C、透明管型偶见/HP

D、脂肪管型0~1/HP

E、尿糖(-)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尿蛋白定性阴性,则尿中不应有管型物质存在

B、正常人清晨尿液中不可能见到透明管型

C、典型的上皮细胞管型中,上皮细胞是同心圆排列

D、变形管型一般不包括血细胞管型

E、DIC患者尿中可见血小板管型

23、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出现()。

A、颗粒管型

B、透明管型

C、蜡样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红细胞管型

24、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早期肾小球病变()。

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颗粒管型

D、蜡样管型

E、透明管型

二、A2

1、病人,女性,32岁,因尿频,尿急,做肾区疼痛就诊。体温39.2℃,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浑浊,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白细胞管型,同时可见闪光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尿道炎

B、急性膀胱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肾结石

E、急性肾小球肾炎

2、男性,43岁,因尿液浑浊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浑浊,pH8.2,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结晶,呈无色哑铃状、小针状结晶,加酸后产生气泡,其可能的结晶是()。

A、草酸钙结晶

B、碳酸钙结晶

C、尿酸铵结晶

D、磷酸盐结晶

E、尿酸钠结晶

三、B

1、A.多形性红细胞

B.大量白蛋白

C.多量扁平上皮细胞

D.闪光细胞

E.尾形上皮细胞

<1> 、尿中出现()细胞,有助于诊断尿道炎。

A、

B、

C、

D、

E、

<2> 、尿中出现()细胞,有助于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沉渣中,直接镜检法RBC:0~偶见/HP,离心镜检法RBC:0~3/HP。

【答疑编号100054853】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又称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时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51】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液中无颗粒管型,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答疑编号100054849】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型。出现蜡样管型则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也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答疑编号100054848】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亮氨酸和酪氨酸的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伤寒等。

【答疑编号100054846】

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液10ml离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

15cm×1500r/min,相对离心力(RCF)为400g,离心5分钟。手持离心管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 沉渣,混匀后取1滴(50μl)置盖玻片上,镜检。

【答疑编号100054845】

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于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一般不超过15μm;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42】

8、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本法较留12h尿简便,不需限制饮食(但不能大量饮水),不必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适用于门诊及住院患者连续检查。

【答疑编号100054841】

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晚期等,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天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

【答疑编号100054839】

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答疑编号100054837】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尿沉渣镜检的吞噬细胞种类有2种: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的2~3倍。

【答疑编号100054835】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HP,可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颗粒管型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有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答疑编号100054833】

1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红细胞管型是由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或血液流入肾小管所致,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肾出血,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

【答疑编号100054832】

1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新鲜尿中完整白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较模糊,浆内颗粒清晰可见,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30】

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液,如长期在尿中见到大量磷酸钙结晶,应考虑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

【答疑编号100054828】

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见: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区分肾性或非肾性红细胞血尿可根据: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或均一性红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26】

1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极为少见,尿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答疑编号100054825】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尿中亮氨酸结晶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光性强。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答疑编号100054823】

1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的尿标本采集时间上午6~9时,开始留尿时先排尿弃去。收集3

小时内的全部尿。

【答疑编号100054821】

2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答疑编号100054819】

2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人尿液中RBC0~1/HP,WBC1~3/HP,透明管型偶见/HP,无粗颗粒管型,尿糖(-),无脂肪管型。

【答疑编号100054817】

2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小板管型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答疑编号100054816】

2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病理情况:透明管型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等。

【答疑编号100054815】

2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

【答疑编号100054814】

二、A2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该病人为急性期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白细胞管型,闪光细胞,以及细菌培养阳性,可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答疑编号100054856】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碳酸钙结晶多为圆形有放射线闪光,大的结晶呈黄色;有时可见哑铃状、饼干样或“十”字无色小晶,加醋酸即产生二氧化碳气泡而溶解。

【答疑编号100054868】

三、B

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鳞状上皮细胞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当尿中出现大量鳞状上皮细胞,或伴白细胞、脓细胞,则提示有尿道炎。

【答疑编号100054871】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混合性血尿。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答疑编号100054874】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 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 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 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 检查。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 的。但鉴于病人清晨一醒即留晨尿送检时已>2 h,与2 h内完成尿有形成分分析的要求不符,因此有的作者提出二次晨尿(即晨8时定时尿),这样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及时检查,不影响尿分析质量。送检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留取尿标本时间、实验室收到尿标本时间及完成检查时间以备核查。留取中段尿前应清洗外阴部和尿道口以防止尿液污染。 4为什么要强调尿的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查的整体化报告模式? 尿的理学检查、试带过筛、有形成分镜检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如尿颜色加深与试带颜色叠加时可导致结果错误,因此采用空白试垫加载于试条上在自动化测定时可排除尿颜色影响。化学定性试带在实践中存在多种问题,如:蛋白试带测清蛋白不能测微清蛋白;尿糖只能测定葡萄糖而不能查出其他还原糖;胆红素的偶氮方法不如湿化学的氧化法敏感;尿比密试带受pH干扰和影响;潜血试带不只对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酯酶试带对淋巴、单核、嗜酸细胞等难以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知识点巩固提高济南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点】 1.什么叫做排泄?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 2.(考点1)★★排泄主要包括哪三个途径? 3.什么叫做排遗? 排遗主要是指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4.肾脏的结构是怎样的? 从肾脏的纵剖面可以看到,周围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 里面颜色较浅的部分是髓质,髓质里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 5.(考点2)肾单位的结构是怎样的? (1)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6.为什么肾脏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其中的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内。 7.★★(考点3)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送回到血液。 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8.(考点4)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9.血尿、蛋白尿、糖尿的病变部位分别是什么? (1)血尿:尿中有血细胞。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因为肾小球有炎症,使其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形成血尿。 (2)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3)糖尿:肾小管有炎症,使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吸收 胰岛素分泌过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 10.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11.(考点5)尿液形成并排出体外的途径是怎样的? 肾形成的尿液,经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膀胱里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12.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地,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这是因为膀胱有贮存尿的作用。 13.(考点6)健康成年人每昼夜大约排尿1.5升,那么人体排尿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14.(考点7)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异同。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改进方案探讨

A 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改进方案探讨 A 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作为尿液检测的初筛型仪器,为提高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准确性,需定期维护保养更换部件,升级内部程序,健全数据库模型。对日常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方法,如果能持续改进,可以更好地优化仪器性能,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故障;改进方案 尿液分析是利用顯微镜或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辅助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1]。笔者所在医院使用A VE-764B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来定量分析尿液有形成分。该仪器镜检运用影像分析技术原理,尿液标本不需离心直接先经低倍镜初筛,筛选定位后转高倍镜采集尿液中各有形成分的特征参数,经计算机比对、处理、分析,参照仪器已建立的各有形成分模型,分类识别各尿液有形成分并定量计数,同时检验人员结合干化学结果对采集的图像人工审核来纠正仪器误差。平时工作中发现些常见故障及改进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仪器蠕动泵和废液管容易堵塞 1.1 原因分析 尿液含有多种有形成分,含细胞、结晶、细菌、霉菌、黏液丝较多时容易产生沉淀,A VE-764B仅能在开关机时可对管道进行清洗浸泡,检测过程中不能清洗,大批量标本检测时结晶等沉淀物滞留管道无法排出,长期如此会导致管路堵塞。蠕动泵由于管道狭窄更易堵塞。随着使用期限延长废液管老化也溶液造成堵塞。 1.2 改进方法 在现有冲洗步骤的基础上,增加自动或者手动冲洗功能按钮,增加冲洗次数这样在可以随时对管道进彻底的清洗,可以有效减少前后尿液标本的交叉污染和干扰,预防管道堵塞对结果的影响。仪器蠕动泵和废液管每三个月需检查一次,否则容易堵塞造成结果误差。 2 流动计数池堵孔 2.1 原因分析 流动计数池堵孔表现为尿沉渣仪器前后标本图像相同,总是停留在同一界面,里面有冲洗不掉的物体。流动计数池通道两端的出入口直径较小,尿样大批量检测时其中部分尿液混浊、含有异物,易致计数池人口或出口部分或完全堵塞。加上计数池长时间的使用,本身老化,各种酸碱度的样本腐蚀,计数池易粘结堵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 一、A1 1、以下尿沉渣离心镜检法检查结果,属于异常的是 A、RBC:4~6/HP B、WBC:0~5/HP C、上皮细胞少见 D、少量磷酸盐结晶 E、管型:0~偶见/HP 2、阴道炎患者在尿沉渣镜检可见下列何种细胞增多()。 A、扁平上皮细胞 B、圆形肾细胞 C、尾状上皮细胞 D、红细胞 E、柱状上皮细胞 3、正常人尿常规检查,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A、RBC0~1/HP B、WBC0~3/HP C、透明管型0~1/LP D、颗粒管型0~1/LP E、草酸钙结晶 4、反映肾小管严重受损的管型是()。 A、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蜡样管型 D、脂肪管型 E、颗粒管型 5、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A、尿酸结晶 B、草酸盐结晶 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D、胱氨酸结晶 E、磷酸盐结晶 6、尿沉渣常规检查时,标本制备离心处理所需相对离心力约为()。 A、200g B、400g C、500g D、800g E、1500g 7、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 B、肾小管

C、膀胱 D、输尿管 E、肾盂 8、关于尿1小时细胞排泄率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排泄率显著增高 B、临床意义类似于Addis计数 C、标本收集时须控制过量饮水 D、标本收集必须加入甲醛防腐 E、应留取3小时尿液 9、肾小管病变时,会出现()。 A、肾上皮细胞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脓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蜡样管型 10、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 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 E、颗粒物质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 11、尿沉渣镜检所见小吞噬细胞来自()。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2、下列哪种管型出现时,表明肾脏存在实质性病变()。 A、透明管型 B、颗粒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脂肪管型 E、白细胞管型 13、关于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患者 B、透明管型见于心力衰竭患者 C、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 D、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患者 E、红细胞管型见于膀胱炎患者 14、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范文】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 识点总结 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特别提醒: 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排尿的意义: 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提醒: ①一个人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 肾小球的过滤 . (2)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 胰岛素 分泌不足造成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 (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 胎盘→脐带→胎儿 . (5)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 感受器 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 (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画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 →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 考点:尿液的形成;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糖尿病的原因,人体的四肢组织,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排尿反射的感受器的位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解答. 解答: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1、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40000/h。 2、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3、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蜡样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5、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大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6、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属于非肾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7、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 8、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9、尿中白细胞数>5/HPF为镜下脓尿。 10、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最重要参考方法。(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1、鳞状上皮细胞的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 12、尿液中有2种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后者来自组织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 13、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14、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出现数量不等的

EH-208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操作规程

EH-2080B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规程 目的:帮助仪器使用者,尽快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避免因非正规操作造成仪器的故障。 1. 开机前准备 操作者要进行检查试剂是否够用、废液桶是否已清空,管路有无弯折,连接是否可靠,主机的电源插头是否安全插入电源插座,确保系统准备就绪。 2. 试剂准备当试剂余量不足、耗尽、过期或与出现相关报警时,应及时更换新的试剂。操作如下: 2.1 更换清洗液A、B 2.1.1 取一桶新的试剂,打开试剂桶盖,将桶放在待更换的试剂桶旁边。2.1.2 逆时针方向旋开待更换的试剂桶盖,并小心的取下试剂桶盖组件。2.1.2 将试剂桶盖组件的导液管插入新的试剂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试剂桶盖。 2.1.4 将新试剂桶盖盖到旧试剂桶上,并妥善处理旧试剂桶。 2.2 更换保养液 2.2.1 取一瓶新的保养液,打开保养液瓶盖,将保养液放在待更换的保养液旁边。 2.2.2 逆时针方向旋开待更换的保养液瓶盖,并小心的取下保养液瓶 盖组件

2.2.3 将保养液瓶盖组件的导液管插入新的保养液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保养液瓶盖。 2.2.4 将新保养液瓶盖盖到旧试剂桶上,并妥善处理旧试剂桶。 2.3 更换废液桶 2.3.1 取一只空废液桶,打开桶盖,将桶放到待更换的废液桶旁边。 2.3.2 逆时针旋转旧废液桶的桶盖,小心的取下桶盖组件。 2.3.3 将旧废液桶的桶盖组件尽量垂直插入新的废液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废液桶盖。 2.3.4 将新废液桶盖盖到旧废液桶上,并妥善处理旧废液桶。 3. 开机与用户登录 3.1 将分析仪左侧的电源开关置于“ I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仪器进行自检。 3.2 启动计算机、显示器,启动完毕后进入操作系统后,双击 “EH-2080B/C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图标,运行已安装的配套软件,进入登录界面。 3.3 在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确定”按钮或键盘上的Enter 键,进入软件界面;这时仪器自动进入开机保养程序,开机保养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初始化自动焦距校准程序,初始化结束后,系统进入主界面。 4. 仪器自动调焦校准

尿液的形成(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排泄的概念,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 2.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 2.训练自主学习,分析资料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学生回答。 二、新课 1.排泄 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提问: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总结: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三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的?要想知道答案,必须先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泌尿系统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过渡:肾脏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 3.肾脏 (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 (2)认识肾单位。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示意图,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a.肾小球是由什么构成的? b.肾小球壁有什么特点,薄还是厚,一层还是多层? c.肾小管有什么特点?它周围存在哪种血管? d.血液是怎样流经肾单位的呢? 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及讨论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 过渡: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时是如何形成尿液的? 4.尿液的形成 (1)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血液中的物质透过肾小球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形成尿液; 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回忆以前学过的毛细血管的作用。 总结:肾单位有两处毛细血管分布,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结合毛细血管的作用,推测这两处发生了物质交换。 (2)分析课本23页小资料 学生思考讨论:血浆到原尿,直至形成尿液,成分有没有变化?哪些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资料的方法。 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得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 a.比较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观看肾单位中尿液形成的动画,加深印象 (4)联系实际:医生在检验病人尿液时发现了蛋白质,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如果发现的是葡萄糖呢?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 一、排泄 二、泌尿系统 三、肾脏 1.肾脏结构 2.肾单位 四、尿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意义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 (1)细胞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异形细胞(包括病毒包涵体、肿瘤细胞等)。(2)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血小板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纤维蛋白质丝管型、骨髓瘤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管型等。(3)结晶:除因代谢产生的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盐结晶外,还应包括异常氨基酸如酪氨酸、亮氨酸及胱氨酸结晶,及各种药物结晶(磺胺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滑膜液中焦磷酸盐、磷灰石、脂类等结晶。 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 近10年来,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离心、不离心直接检查法,它们都以定性为主。其他包括定量法、染色法、等。现分别叙述如下。 3.1传统的镜检法混浊的血性或脓性尿及体液,由于离心后红细胞、白(脓)细胞大量沉淀于管底不利于计数,因此可采取直接涂片镜检;而一般尿液及清晰的其他体液均要求离心。问题是离心条件必需标准化,否则结果无可比性。手工镜检的局限性还在于。(1)重复性差,检验人员主观性强;(2)步骤繁多,是劳动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pdf 23页)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吕岳峰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现状 n现状:常规项目——个别人的专项 n学历越高——离一线越远 n导致最直观而有临床意义的镜检项目被忽视 n尿液显微镜检查是一项脏、繁琐、烦琐、费时的工作,对操作者要求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积累和探索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其结果甚至与工作时的情绪也有关。 n由于对检验者经验要求高,经济效益差,难以出科研成果,因此造成近几年国内此领域发展缓慢,以致尿形态检验人员“后继乏人”。

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金标准 n在谈论尿有形成分质量保证时,我们应该了解并强调,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的金标准仍为显微镜检查,这不但表明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显微镜检,而且也提示应用显微镜检查的自动化仪器是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质量的保证基础。 n实践证明,尿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肾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磺胺等药物结晶都必需通过检验人员仔细地全神贯注地显微镜观察才能识别报告。

人工显微镜镜检法标准 n ECCLS:欧洲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JCCLS:日本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CCCLS: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NCCLS: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规定了尿沉渣定量分析手工操作 n1、规范了标本收集、处理(离心力、浓缩倍数) n2、规范了检验程序:使用专用离心管,专用计数板,规定的离心时间与速度,倾弃上清后留沉渣混匀后计数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3、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处于当时技术条件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但作为定量及形态学标准需要完善改进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 (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形。 (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形。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肉眼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3)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在血尿中,如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为500:1,应考虑出血,如比例为200:1,应考虑为炎症。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5)其他: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单核细胞增多,而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尿,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 (三)上皮细胞 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1.上皮细胞形态 (1)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1.5倍),一般不超过15μm;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出现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与移行上皮细胞底层的小圆上皮细胞相似,须注意鉴别。 图5 肾小管上皮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1)大圆上皮细胞:为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如果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尿有形成分检查(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尿有形成分检查 1、对该患者可能诊断为 A.急性肾炎 B.慢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肾病综合征 2、其感染途径考虑为 A.血行感染 B.淋巴道感染 C.逆行感染 D.直接感染 E.以上都不是 3、有助于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尿液细胞是 A.闪光细胞 B.大量白蛋白 C.多量扁平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D.多形性红细胞 E.尾形上皮细胞

4、有助于诊断尿道炎的尿液细胞是 A.闪光细胞 B.大量白蛋白 C.多量扁平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D.多形性红细胞 E.尾形上皮细胞 5、在尿沉渣镜检中,出现哪种管型提示存在早期肾小球病变 A.颗粒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蜡样管型 D.透明管型 E.红细胞管型 6、在尿沉渣镜检中,出现哪种管型提示肾小管严重受损 A.透明管型 B.细胞管型 C.蜡样管型 D.颗粒管型 E.脂肪管型

7、在尿沉渣镜检中,出现哪种管型提示慢性肾衰患者预后差 A.透明管型 B.颗粒管型 C.红细胞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8、碱性尿中能见到的结晶为 A.尿酸钠 B.尿酸 C.尿酸铵 D.非结晶性尿酸盐 E.磺胺结晶 9、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时,检查细胞应观察的高倍视野数为 A.1 B.3 C.5 D.10 E.20 10、含铁血黄素颗粒可见于尿中何种细胞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移形上皮细胞 11、尿沉渣常规检查时,对标本进行标准化离心操作所需的相对离心力为 A.200g B.400g C.500g D.600g E.1500g 12、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 A.红细胞管型 B.颗粒管型 C.上皮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E.透明管型 13、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于

尿液有形成分临床意义(新)

各种尿有形成分主要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 ?1、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引起正常红细胞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钠为三类原因: ?(1)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证、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火,肾盂肾脏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结核等等都是引起的血尿的常见原因。?(2)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历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DIC、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有血小板减少时; 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发生血尿。 ?(3)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偶尔见到红细胞。 2、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肾损害 分型:(1)均一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一致的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大于75%; (2)多形型尿中红细胞形态多样,如靶细胞形、花环状、面包圈样、伪足样、细胞大小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以及各种形态各异的影细胞和棘细胞所占的比例大于75%; (3)混合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型和多形型的比例各占50%左右; (4)无法分型为尿中的结晶多、视野模糊或尿中的红细胞太少不能计算百分比的一种类型。 二、白细胞:单核(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多核(中性,嗜酸性);死亡、活体 1、提示感染的性质 ?①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均可见到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 ?②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分泌物进入尿中,而见白细胞增多,常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 ?③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及单核细胞; ?④淋巴细胞除肾结核时可见到外,淋巴性白血病也可出现,肾盂肾炎时也偶见到;?⑤尿液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⑥尿中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可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扎致变态反应,在尿道炎等泌尿系其它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 ?2、吞噬细胞 ?呑噬细胞比白细胞大,为含吞噬物的中性粒细胞,可见于泌尿道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有白细胞增多 ?3、脓细胞 ?炎症时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其外形变得不规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过去有人认为区别尿中白细胞与脓细胞并无实际意义,而其数量多少由更为重要,但白细胞分类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4、闪光细胞(glitter cell)

尿液形成和排出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午街中学王秀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明白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1. 概述肾脏的结构。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人体泌尿系统的挂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都是代谢废物。人体怎样把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呢?让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在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中,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方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方式。今天,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 3、________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______作用。除了_____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_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物质,都可以经过_______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 4、肾小管有__________的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大部分的_____和部分_______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________。剩下的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等就形成了尿液。 设疑,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8分钟)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0页:观察与思考,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教材P81页的讨论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其 临床意义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尿沉渣是尿液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这些成分可来自肾脏或尿道脱落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一、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方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浑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2.仪器法灵敏度、重复性较好,效率高,但目前尿沉渣分析仪特异性仍有待提高。 二、质量控制 (1)标本采集:一般宜用新鲜、随机中段尿。要避免污染。尽量不加防腐剂。(2)使用标准器材如一次性清洁干燥容器,标准尿离心管,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等。 (3)采用可靠尿沉渣质控物 三、尿红细胞检查 肾性血尿: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影响。 非肾性血尿:主要是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经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损伤,因而形态正常。

临床意义: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四、尿白细胞检查 尿白细胞>5/HPF,称镜下脓尿 临床意义: 肾盂肾炎时,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阳性; 膀胱炎时,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型;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时,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时,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尿单核细胞增多;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五、尿管型检查 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透明管型偶见,增多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 红细胞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小球性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 白细胞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颗粒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蜡样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脂肪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尿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尿液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2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之三“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的一节课“尿液的形成”。在了解了人体内环境需要维持稳定之后,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之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内容,1,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在生活中时有提到;2,《科学》教材中曾经教授过此三个系统的功能;所以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环境稳定的方面去看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新陈代谢的代谢废物的排出即尿液的形成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又是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是极其重要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能初步比较、分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肾脏的了解仅局限于《科学》教材上对肾脏的介绍,能回忆起肾皮质,肾髓质以及肾脏在维持人体水平衡上的作用。但是“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既是全新的又是抽象的知识,尿液形成过程还是肉眼不可见的过程,对学生的理解会造成比较大的困难。如何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讲清上述知识点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 教学设计想想:基于上述的分析,我打算从复习细胞如何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新城代谢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再引入尿毒症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1,人体需要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以什么方式排除?3,主要器官是哪个? 在教授肾单位结构上先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通过完成学案,再认识;尿液形成过程,设想先在教师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及学习指引的前提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自学讨论,梳理血液流经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成分变化,尝试写出原尿终尿的成分;然后在交流,补充的过程中完善尿液形成的过程;最后以教材P30的思考与讨论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指出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 学生能指出肾小体和肾小管在尿液的形成中的作用。 3. 学生能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 4. 学生能初步比较、分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 5. 通过共同的学习探究活动,学习倾听,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2.能初步比较、分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设备:学案,多媒体

尿有形成分检查习题_1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时,检查细胞应观察的高倍视野数为()。 A.1 B.3 C.5 D.10 E.2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沉渣常规检查时,对标本进行标准化离心操作所需的相对离心力为()。 A.200g B.400g C.500g D.600g E.1500g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于()。 A.输尿管 B.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 C.膀胱 D.尿道 E.肾盂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正常人尿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颗粒管型 B.红细胞0~1/HP C.尿酸结晶 D.白细胞0~2/HP E.透明管型0~1/IJP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种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 A.大圆上皮细胞 B.小圆上皮细胞 C.尾形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正常情况下可观察到的管型有()。 A.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颗粒管型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A.尿酸结晶 B.草酸盐结晶 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D.胱氨酸结晶 E.磷酸盐结晶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管型构成的主要基质是()。 A.黏蛋白 B.本周蛋白 C.α1-微球蛋白 D.β2-微球蛋白 E.T-H蛋白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沉渣镜检时离心尿液弃去上清,留多少尿液准备镜检()。 A.0.5ml B.0.4ml C.0.3ml D.2ml E.0.2ml [单选]非金属材料是重要的工程材料,其中()主要是由金属氧化物、氧化硅和硅酸盐等组成的。 A.耐火材料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练习

2020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 一、A1 1、尿沉渣镜检离心所需的尿量为 A、2ml B、5ml C、10ml D、15ml E、20ml 2、对诊断肾小球疾病没有意义的细胞形态是 A、面包形 B、颗粒形 C、半月形 D、碎片状 E、双凹圆盘形 3、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应该 A、<30000/h B、<40000/h C、<70000/h D、<140000/h E、<60000/h 4、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的结晶是 A、草酸钙结晶 B、尿酸结晶 C、非结晶形尿酸盐 D、磷酸钙结晶 E、尿酸铵结晶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 B、血小板管型见于DIC C、血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肌红蛋白管型见于肾梗死 E、圆柱体见于急性肾炎 6、管型呈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这种管型是 A、细颗粒管型 B、粗颗粒管型 C、蜡样管型 D、脂肪管型

E、细胞管型 7、有关尿中吞噬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 B、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 C、大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 D、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E、以上都正确 8、下列不属于肾源性血尿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盂肾炎 D、泌尿系统结石 E、肾病综合征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 B、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 C、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 D、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下列哪种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 A、大圆上皮细胞 B、小圆上皮细胞 C、尾形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11、镜下脓尿是指尿中白细胞数为 A、>1/HPF B、>2/HPF C、>3/HPF D、>5/HPF E、>10/HPF 1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不包括 A、直接镜检法 B、离心镜检法 C、自然沉降法 D、尿液干化学法 E、SM染色法 13、对尿液中鳞状上皮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尿上皮细胞中体积最大、核也最大的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