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侯健学号:5701110054 专业: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02班

摘要:生态材料是近年来在先进材料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材料的概念、研究内容、发展状况和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生态材料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材料研究内容最新进展可持续发展

1、引言

生态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代表了21 世纪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颖领域。生态材料是人类保护生存环境,实现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继续大力发展生态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

2、生态材料的研究内容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技术。这涉及到如何评价材料的环境协调性(即环境表现和环境性能),并由此产生了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对材料或产品全寿命周期进行评估。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指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对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的资源、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吸收和消化能力等环境负担性进行评价,定量确定该过程、产品或事件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负荷量的大小。②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研制与开发。生态环境材料并非仅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排它的新材料体系,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包括四种类型:①原料无害化材料,如:无铅材料、无铬材料、汞替代材料、环境友好半导体材料等;②绿色环境过程材料,如:使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废弃物再利用、绿色生产过程;③可循环利用材料,如:循环利用合金、循环利用复合材料、低杂质合金、材料的循环设计等;④高资源生产率材料,如:精益结构设计材料、四要素材料(低损耗材料、高效率材料、生命周期评价设计材料、导向应用材料)等。

3、生态材料的发展状况与最新进展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当前人类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为开发出环境负荷最小,再循环利用率最高的生态材料,人们进行了一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3.1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3.1.1纯天然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甲壳素、天然纤维素、淀粉等,利用来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制造医用生物材料用品、生活用品、包装用品,不仅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环保的负担,更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如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动物,特别是虾、蟹和昆虫等节肢动物贝壳中,它的结构与纤维素类似。甲壳素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的产品:如医用敷料,甲壳素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可灭菌、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出物且不脱水收缩;因为其基本为中性,能

与任何药物配伍可做药物缓释剂;当向血管中注入高粘度的甲壳素时,可形成伤口愈合剂,达到止血的目的,较注射明胶海绵等常规止血方法,操作容易,感染少;利用其天然活性,可制成人工皮肤;甲壳素还可用于食品、饮料添加剂、美容化妆品、彩色电影胶片。也可用于印染纺织工业,若将它与纤维素混纺织成衣袜,则衣袜具有杀菌保健作用。近期我国以蚕丝为原料,制成丝素膜、丝素凝胶和丝素固体粉末等各种形式,并研究了其结构、性能以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近几年率先在国际上以丝素为原料研制成治疗烧伤和创伤的皮肤代用品,称为蚕丝蛋白人工皮或丝素创面保护膜。蚕丝蛋白膜的各种优良性能:无毒性及过敏反应,无抗原刺激作用,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好;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软性;不溶于水且有生物降解性。对用作人工皮材料来说,它既有良好的透水、运气性,又对创面有强的粘合力而无占位现。即不影响人工皮覆盖下自体皮肤的生长,这不仅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法比拟的,在天然高分子材料中亦极少见。丝素蛋白具有上述优良性能,它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

3.1.2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

英国ICI公司首先以丙酸和葡萄糖为食物碳源,用发酵法合成了123(1 4 羟基戊酸脂)含量为47%的共聚物,克服了其他材料易脆的特点,能加工成丝并已经商品化,性能和通用塑料相当。日本东京大学的土肥义治等独立地用发酵法合成(1 4 羟基丁酸和4 羟基丁酸的共聚物),通过调节共聚物中组成可以得到从塑料到橡胶的一系列性能不同的产品。

3.2 循环再生材料

材料的再生利用是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避免了末端处理工序,追求了环境效益。

3.2.1利用废弃物生产建材陶瓷制品

利用各种废弃物研制生产各种陶瓷质建材产品也是消除污染、净化环境、变废为用的重大举措,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已经开发研制成利用下水污泥焚烧灰生产陶瓷透水砖的技术。陶瓷透水砖的焚烧灰用量占总量的, 作为骨料的废瓷砖用量占总量的44.2%,该砖上层所用结合剂也是废釉, 所

以废弃物的总用量达48.5%。其它的如汽车材料的再生循环,农用薄膜的再生循环,废旧塑料、铁罐、玻璃瓶等旧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冶金炉渣的综合利用,废旧电池的再回收等已基本在工业上实施。目前研究的热点是各种先进的再生,再生循环利用的工艺及系统等。

3.3 绿色能源材料

绿色能源是指洁净的能源、废热能源等,如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废热、垃圾发电等。其中燃料电池使人们在实现洁净能源技术中的一个典型应用。燃料电池是通过供给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使其产生氢,并直接利用空气作为氧化剂,这种燃料氢从负极经由电解质抵达正极,同氧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荷而发电。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大、所需燃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无声音、无污染。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光电、热转换效率较低。为此,绿色能源要解决光电、热电通用材料,解决能源和建筑材料合一的集成技术。

3.4 仿生材料

天然材料的自然循环特性是显而易见的。模仿这种材料的自然循环性,研究与开发了易解体材料。这其中的仿生过程常以水为介质进行传质和生物化学反应,并利用自然的物质循环过程,能在低温(常温)进行,无需外源能量,只需提供营养源,因而能耗低,环境负荷小。比如,为清除氰化物阴离子,可从牛血液中

取出血红蛋白,使此荷电的聚电解质和氰化物作用使其吸附。又如,将光敏发色基团氯卟啉三钠盐引入热响应性聚(2 9 异丙烯丙烯酰胺),在可见光辐射下,可使体积产生10倍变化。利用这类材料制成的执行元件可做洁净、安全的动力源。

4、生态材料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还是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 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国在资源与环境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很多。然而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 人民文化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于生态设计、企业环境经营以及循环产业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将必然成为方方面面关心和解决的大课题,也将必然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重点关注的新领域。这其中生态材料作为及其重要的一环必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生态材料作为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新型材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结束语

生态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必然趋势,这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并已逐渐兴起了全球性的生态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热潮。改造传统材料产业,开发新型生态环境材料,推进生态环境材料学的发展是各国科学家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重大问题。生态材料必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冯燕,生态材料——保护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的新兴材料。

【2】王程,施惠生,李艳,生态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3】王天民,徐金城,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5。

【4】王莹,王天民,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全球生态材料产业发展新趋势鸟瞰。

【5】黄顺基,黄天授,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引论- 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6】王天民, 徐金城, 左铁镛,兰州大学学报, 1996。

【7】舒炜光,陈可晶,林立主编,自然辩证法基础教程,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8】张海源,生产实践与生态文明———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9】肖纪美,梳理人、事、物的纠纷———问题分析方法,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0】周尧和,孙宝德,生态材料学——21世纪的材料科学。

Ecomaterial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 Ecomaterials represent a new area i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comaterial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the project and new developments and progress of ecomaterials research were intruduced. Key words : ecomaterials ; the research content; new developments and progress of ecomaterial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及实质 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荒漠化、森林锐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损耗、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面临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进行了思考。 1962年: <寂静的春天> 美国Carson 1972年: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之后,人们提出了新观念,新口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地球不是我们从上代人手里继承下来的, 而是我们从下代人手里借来的。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持续性: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共同性: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三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

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比世界人均资源拥有量少得多,而且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消耗十分严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突出表现在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二、我国对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做的努力: 中央再三强调要实施科学发展观;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 的社会;要改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 1、率先于1993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2、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3、制定和完善了120多部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 4、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部门、多层次运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5、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积极参与环境国际合作。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2、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4、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6.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7.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8.沙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也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 9.水体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10.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当施用、污染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等。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安全工程151班 姓名:王斌 学号:2015121762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结课论文

一、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的演进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力量。随着人们对传统工业化弊端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从生态文明高度对传统生产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逐渐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的概念[2]。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生态生产力将生态因素当作生产力的内在维度,强调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主张在人类与自然在高度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类进步和发展。因此,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生态化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态文明阶段兼顾生态平衡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2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端,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开启了对传统经济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或重建的实践。其基本演进轨迹是:(1)始于2世纪6年代,以污染物处理为对象的末端治理阶段;(2)始于7年代中期,以生产过程改造为对象的清洁生产阶段;(3)始于8年代中期,以产品或服务绿色化为对象的产业生态化阶段;(4)21世纪以来,以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对象的循环经济阶段。由此可见,生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推进着人类对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实践,促进了

区域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生产力以生态资源经济化和经济系统生态化为实践动力,逐渐代替传统生产力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为目标的新生产方式,其运行动力直接表现为生态生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地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称之为生态动力。上述分析表明,生态动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与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融合,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 二、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系统模型 1.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系统及其生态原理 作为研究复杂系统一般规律的学科,一般系统论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将系统视作由各组成部分构成,包含着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的有机组合整体,强调系统中要素间相互联系及其与环境的复杂的、动态的、未知的相互影响。从生态动力主体的基本特征,生态动力形态可以分为自然动力、技术创新动力和制度创新动力。其中,自然动力是自然界没有劳动者直接介入时生态规律自发作用的的自然生产力,技术创新动力是企业和科技团体主导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动力是政府或公众基于生态伦理和价值规律而进行的制度变革。这样,自然动力作为物质基础、生态技术和制度创新动力作为实现自然动力的支撑和手段,三者有机统一形成了生态动力系统。生态动力系统就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动力主体,通过生态要素间及生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摘要: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呼唤建筑设计师关注生态建筑设计。关键词:生态原则;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1 概述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 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 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

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一、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文明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当前地球自然生态条件下,学习和效法自然生态规律,发展绿色工业,并用于指导人类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十八大会议中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我国为促进生态平衡采取的措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在我国,首先应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fers to a scientific and progressive eco-development awareness, healthy and orderly ecological operation mechanism. It also means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ood cycle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cology. And thus it protect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uman and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evaluation showed for people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ideological strategy abo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in following three sections: 1.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pen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xtends the ran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 Research for the effective way about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deological strategy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空间当中,使得建筑空间具备水循环、供热制冷以及照明灯功能,并且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艺术渲染。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类对于自然环境有着极高的依赖性。人类在建筑环境中可以享受到生态设计带来的供热制冷、照明等功能是极为有益的。此外,生态建筑可带来最为真实、自然的生态氛围,并会增添城市景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组成部分。 节约能源,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我国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所以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将能源消耗降低。其中,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来增加冬季进入室内的光照,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光照,从而有效的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对于降低能耗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有利于形成建筑的地区性特色 建筑工程需要建造在自然环境之中,建筑的地方性特色应与生态设计理念相契合。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域特色,例如,气候、地形以及环境等因素来考虑生态建筑整体的结构布局、建筑材料以及装饰等,从而将生态建筑与地域特点相融合,使其生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生态建筑的实例介绍

细致分析某生态建筑的生态性进行。例如,某项目大楼地处我国南方,其由著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并获得了相关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认证。图1某生态建筑该大楼的生态性可以从方面得到体现:①空调系统。采用当今较为成为的冰蓄冷系统来为大楼中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主要原理:在夜间电力负荷较低的时间里,通过电制冷机来完成冰的制备作为冷量来储存,随后在白天电价高的时间段里释放所储存的冷量,降低空调负荷,降低大楼的用电成本;②太阳能的利用。设计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单晶硅太能能光伏发电板设置在大楼屋顶中,由于该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丰富的日照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其中,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产出该大楼消耗电能总量的10%左右,并且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保证大楼所需要使用的热水;③电气系统。该大楼的光照主要通过自然采光方式来完成,并且室内光照度可以相应探测器进行检测,以便有效的控制灯光开启。其中,数字式可调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每个灯具均可完成调光控制任务,极大的提升智能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对于能耗的降低大有帮助;④水资源利用方面。如果景观水池中的水平保持正常状态,则在两级湿地处理后,中水可以有效的补充景观水池中的水量,并可用作绿化以及道路浇洒。此外,降雨时停止补充中水,屋面雨水可由景观水池进行收集,地面雨水由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随后为避免雨水径流污染,需要对雨水进行渗蓄处理。该雨水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实现污水的整体处理。 推动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在人类的文明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最为尖锐的时代是()。(10.0分)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生态文明时代 2.下列城市规划与发展模式中,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是()。(10.0分) A.城市规模要控制,不应一味扩大、膨胀 B.反对耗费资源、金钱,没有实用价值的所谓形象工程、标志工程 C.城市交通应以私人汽车为主,增加机动车道数量 D.各类建筑的布局要合理,减少对市内交通的需求 3.对于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煤烟型污染与光化学污染共存和相互耦合 B.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中细粒子和臭氧浓度升高 C.大气环境的氧化性和酸性降低 D.雾霾覆盖面增大,出现时间延长 4.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环境问题的会议是()。(10.0分) A.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B.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 C.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 1.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10.0分)) A.从对自然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B.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C.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D.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2.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有()。(10.0分)) A.尊重与善待自然 B.关心自己并关心人类 C.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D.保护环境、限制发展 1.“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由中国提出的,它体现了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10.0分)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0分) 3.开发和利用非常规气是改变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页岩气已经开始大规模商业生产。(10.0分) 4.美国生态学家R·雷基斯特提出:生态城市实质上是城市居民和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创造的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10.0分)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测及标准答案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5题,每题4分) 1 . 联合国《21世纪议程》把什么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A.实现现代化 ? B.发展工业化 ?C.实现共同富裕 ? D.推行可持续发展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国际上讨论循环经济,有所谓的“3R原则”,指的分别是Reducing(减量化)、Recycling(循环)以及Reusing(资源化),3R原则中,居于最优先地位的应该是? ?A.Reducing(减量化),即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 ?B.Recycling(循环),即资源要循环利用 ?C.Reusing(资源化),即将废弃物变为可利用的资源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当前我国环境发展的形势是 ?A.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 ? B.整体有所改善,局部出现恶化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且到现在为止是唯一的一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 C.中国 ? D.日本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以下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 C.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 D.发展煤炭生产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多选题(共8题,每题4分) 1. 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的几个原则包括 ? A.保护生态 ? B.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 C.提高居民的生活标准 ? D.保护文化历史 ?E.将自然融入城市 我的答案:ABCDE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暂无 2.环境伦理观核心意涵包括 ? A.要尊重和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和自然的生活? B.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并且关心人类 ?C.做任何事情,既要着眼当前,并且思虑未来 ?D.先保证GDP的发展,后思考环境问题的改善 我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暂无 3 .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 ? A.生产采用的原料是清洁的 ?B.减少生产的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 C.生产的车间和工人要保持要清洁干净 ? D.减少生产对环境产生危害的产品 我的答案: ABD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暂无

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性 姓名:曹黄梦学号:20125178 生态学作为一门“联系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E. P. Odum,1997),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生态学的学科发展需求中应运而生的。生态动力学是生态学和动力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与途径。生态控制原理是生态学与控制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根据生态动力学原理,调控生态过程,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生产力,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生态控制原理不局限于与控制理论有关的问题,除控制论所包含的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理论和复杂巨系统理论外,其他有关数学方法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控制原理的理论基础,它包括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模糊数学等。除了上述数学方法,源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是生态控制原理的基础,即使它们尚不能用科学理论予以解释。生态控制原理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寻找最优方案,据此调控生态动力源汇关系。在上述基础上,生态控制原理形成了包括确定型生态控制、随机型生态控制、传统生态控制及大系统和巨系统生态控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动力学阐述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侧重认识自然;生态控制原理通过生态动力源汇关系,调控生态过程,使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它侧重改造自然。通过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充分认识与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特征与规律,依据不同情况对生态系统实行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乃至定量控制,使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可应用到诸如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动物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 草地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主要包括生态动力预报和草地生态控制。一些研究进行了草地生态动力模拟、树—草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牧草生长和发育的统计预报。为了制作牧草生态动力预报,要研究预报量对预报因子即生态动力因子的依赖关系。草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环境和自然资源对草原行业的重要性,制定国家草原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离不开草原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个维度。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由于工业文明是以用各种技术手段征服自然为目的,去满足人类的功利需要,因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方面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又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地球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酿成了滥伐森林、过度捕捞、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据统计,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工业国家,就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印度的甘地曾经说过:“英国为了达到它那种富裕程度,曾消耗掉地球上一半的资源,像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个地球?”实际上,仅仅在20世纪一个世纪里,人类就消耗掉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导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严重后果。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决心在发展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成果。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科学家考证说,至少有30到50亿年的历史,我们人类从爬到走才几十万年的事情,我们正在亲手破坏这个生物种群存在的环境,最后不是我们惩治自然,一定是自然惩治人类,我们需要敬畏自然,而不仅仅是保护环境,这才是生态文明的文明之处。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 二、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人口、幅员大国,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既能造福于13亿人口,又将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人所共知,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百年的工业革命,借助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先走了一步,生态文明已具雏形,其成果惠及约10亿人口。但全球尚有50多亿人口处在工业文明初期或中期,生态文明刚刚萌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1.可持续发展 1.1基本理论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 (3)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即代际之间的公平; ②可持续性: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仍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共同 性,以及全人类采取的行动具有共同性。 (4)主要特征: ①从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②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③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④从对自然的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5)可持续性评判的四项指标: ①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②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它的再生速率; 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 ④收入是否可持续增加。 (6)可持续发展范式 ①弱可持续发展:总存量资本(包括人造资本及自然资本)保持不减,允许人造资本替代自然 资本;并不关心局部,更关心整体 ②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保持不减;要求保持系统组分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心到系统整体。

1.2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的权衡问题?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1.3弱可持续发展范式与强发展范式是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上,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实际是有些人造资本是可以替代自然资本。 但是对于强可持续性发展,认为对于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而言,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认为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是部分互补的部分可替代的。 2.生态文明 2.1内涵 (1)什么是生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提倡的是整体论和系统方法; “生态的”即“自然关系之中的”,自然关系既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 物与其它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 是指人类的环境,即以人类为中心。 (2)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学、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哲学为基本指南而谋求人类 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提倡环境 伦理观(环境伦理观包括三方面:①人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

20159月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试题题库与答案

2015年9月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试题题库及答案(98分左右) 一单选题 1题目:和谐社会的目标是(C)。 A.流通顺畅 B.经济发达 C.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D.环境保护 2题目:2013年,南宁市全年的雾霾天数为(C)天,甚至出现连续5天的重度污染。 A.52 天 B.62 天 C.72 天 D.82 天 3题目:2013年,广西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虽从2009年的66845吨激增至(0。 A.707920 吨 B.505830 吨 C.607846 吨 D.807846 吨 4题目: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A)。 A.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C.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5题目:《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⑷。 A.终身追究制 B.行政责任制 C.负责制 D.追究制 6题目:贵糖公司建设了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的甘蔗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将(C)有机结合起来,提髙了原料甘蔗的单产和含糖量。 扎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B.工业生产和信息业 C.工业和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和服务业 7题目:注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推动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0发展模式转变。 A.规模增长型 B.协同联盟型 C.质疑效益型 D.市场推进型 8题目:广四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做好提前部署,加快构建以(D)为龙头,“桂林一柳州一来宾一南宁一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一贵港、玉林一柳州、来宾一南宁一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丹架。A.北海

建筑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关系

建筑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关系 摘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 并 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 年178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 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第24卷第3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ol.24No.3 2006年9月 JOURNAL OF HE BE I I N STI T UTE OF ARCH I TECT URAL E NGI N EER I N G Sep te mber2006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王志军1 董 伟2 1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张家口第五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是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 简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建筑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中图号 T U-0 1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具体到建材产品,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应当说,以生态学途径解决建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然而,以建筑单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为维持“生态建筑”的正常使用,每幢建筑必须有充足的用地面积才能保证生态循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容量.对于城市而言,这种占地多建筑面积又小的“生态建筑”既无法实施也无可想像.设想城市中的建筑各自拥有自己的“风力发电厂”、“污水处理站”、“养鱼塘”和“自留地”,该是何等景象呢?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存在的前提,必须依靠建筑自身物态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合乎生态循环的系统.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态系统很难在一幢甚至在一组建筑群中形成.何况建筑所需的建材及设备既不可能从建筑用地获得,又不可能从这块用地上降解,即使基地面积再大,其生态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这方面,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建筑师有印度的C?柯里亚和马来西亚的杨经文.柯里亚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来适应印度各个地区的干热或湿热气候.他设计的E-mail总部大楼和MRF大厦即属此例.杨经文认为传统建筑学没有把建筑看作是生命循环系统的有机部分,没有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学科的发展,而生态建筑学要求建筑师和设计者有足够的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设计时应与生态学相结合.主要作品有自住宅、梅纳拉商厦和马来西亚I B M大厦等. 2 绿色建筑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环保、节能、健康、效率等,也就是说,“绿色”一词已经有了它约定俗成的含义.那么,照这样理解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通俗一点说, 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男,1970年生,工程师,秦皇岛市,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这几十年来,我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我们的环境恶化程度已经触目惊心。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求我们的建设尽可能少一点破坏,要求我们的决策尽可能科学、客观,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将保护环境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我们的建设尽可能符合自然规律,要求我们的破坏控制在地球能够容忍的范围内。本文首先介绍了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最后针对性地对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 关键词: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都高居世界前列,我们消耗的各类非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也高居世界前列。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具体说来,沙尘暴、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泥石流、地震、地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北京、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人民群众出门都戴着厚厚的口罩;河流污染严重,鱼类在品种和数量上急剧减少;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河流枯水期延长,部分湖泊面积锐减;土壤污染严重,全国有毒土壤面积不断增加,东北黑土地的厚度迅速变薄,土地沙化情况严重。 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主观上对地球进行改造的结果,是我们的建设、贪婪、过度消费引起的灾难。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威胁到子孙后代的未来,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地球对我们发出了严重警告,我们用沉重的代价明白了一件事:地球并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并不会被动的任由我们掠夺,它会将我们对它的破坏变成对我们的灾难。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当前发展模式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GDP数据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大气、江河海洋、土壤土质的大面积恶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GDP增长的成果都将被吞噬,而且将影响到当下和未来公众的基本生存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